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25


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震数据解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断层是地壳运动应力释放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描述断层的三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和断距。其中断距更多的表现了地壳运动的强度,是描述断层最为重要的评价参数之一,实现对断距的准确测量在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测量断层的断距时,大多为人工测量,由技术人员观察断裂带平面数据对应的图像,在大量的特征点中,通过经验确定上升盘和下降盘中相对应的特征点、以及对应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进而基于这些点的层位值计算断距,这种测量断距的方式效率较低,尤其在断裂带平面数据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其中,所述断裂带平面数据包括所述目标断层的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其中,多个特征点中部分特征点为断裂带核心特征点;

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将所述多个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其中,对于任一特征点,在所述任意特征点所属集合内存在至少一个其他特征点与所述任一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对于每个集合,基于所述集合中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基于所述集合中断裂带核心特征点之外的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第一特征曲线,基于所述第一特征曲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交点,将所述第一特征曲线分割为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基于所述第二特征曲线和所述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在所述第二特征曲线和所述第三特征曲线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

对于每个上升盘特征曲线,在所述上升盘特征曲线上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一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处的所述上升盘特征曲线的第一法线,确定每个第一法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一交点;

对于每个下降盘特征曲线,在所述下降盘特征曲线上按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二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二参考点处的所述下降盘特征曲线的第二法线,确定每个第二法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二交点;

对于每个第一交点,确定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且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第二交点,将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

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和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对于每个参考点对,基于所述参考点对中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一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断距,基于所述参考点对中第二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二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断距,确定所述第一断距与所述第二断距之和,得到所述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将所有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体,其中,所述地震数据体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断裂带核心概率和多项断层属性的属性值,其中,所述断裂带核心概率用于表示所述空间点位于断裂带核心位置的概率;

对于每项断层属性,基于所述地震数据体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和所述断层属性的属性值,确定各空间点对应的断层,确定目标断层的第一表面对应的多个目标空间点,将所述地震数据体中所述目标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断裂带核心概率,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目标断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在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确定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预设区间内的目标水平坐标,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所述目标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特征点,将所述目标断层的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项断层属性,包括相干属性、曲率属性、蚂蚁体属性、能量属性和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每项属性对应的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包括:

获取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确定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

对于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基于数据连续性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和信噪比对应的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所述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所述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选取分值;

在所有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具有最大选取分值的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区间包括断裂带核心区间和断层边界区间,所述断裂带核心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9,1],所述断层边界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2,0.3],所述目标水平坐标包括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裂带核心区间内的第一水平坐标和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层边界区间内的第二水平坐标;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所述第一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和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对于任一第一参考点,如果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参考点所在的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一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一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二参考点,如果所述第二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所在的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二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二参考点和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一交点,如果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一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三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三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二交点,如果所述第二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四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四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二交点和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五特征点和第六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五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一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六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二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一曲线点与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弧长、所述第二曲线点与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弧长、以及所述第五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六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七特征点和第八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七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八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四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三曲线点与所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三弧长、所述第四曲线点与所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四弧长、以及所述第七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八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九特征点和第十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九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五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十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六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五曲线点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的第五弧长、所述第六曲线点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的第六弧长、以及所述第九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十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十一特征点和第十二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十一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七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十二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八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七曲线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第七弧长、所述第八曲线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第八弧长、以及所述第十一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十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其中,所述断裂带平面数据包括所述目标断层的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其中,多个特征点中部分特征点为断裂带核心特征点;

划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将所述多个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其中,对于任一特征点,在所述任意特征点所属集合内存在至少一个其他特征点与所述任一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拟合模块,用于对于每个集合,基于所述集合中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基于所述集合中断裂带核心特征点之外的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第一特征曲线,基于所述第一特征曲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交点,将所述第一特征曲线分割为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基于所述第二特征曲线和所述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在所述第二特征曲线和所述第三特征曲线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对于每个上升盘特征曲线,在所述上升盘特征曲线上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一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处的所述上升盘特征曲线的第一法线,确定每个第一法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一交点;

对于每个下降盘特征曲线,在所述下降盘特征曲线上按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二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二参考点处的所述下降盘特征曲线的第二法线,确定每个第二法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二交点;

对于每个第一交点,确定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且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第二交点,将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

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和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对于每个参考点对,基于所述参考点对中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一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断距,基于所述参考点对中第二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二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断距,确定所述第一断距与所述第二断距之和,得到所述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将所有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体,其中,所述地震数据体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断裂带核心概率和多项断层属性的属性值,其中,所述断裂带核心概率用于表示所述空间点位于断裂带核心位置的概率;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对于每项断层属性,基于所述地震数据体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和所述断层属性的属性值,确定各空间点对应的断层,确定目标断层的第一表面对应的多个目标空间点,将所述地震数据体中所述目标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断裂带核心概率,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目标断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在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确定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预设区间内的目标水平坐标,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所述目标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特征点,将所述目标断层的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项断层属性,包括相干属性、曲率属性、蚂蚁体属性、能量属性和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获取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确定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

对于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基于数据连续性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和信噪比对应的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所述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所述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选取分值;

在所有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具有最大选取分值的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区间包括断裂带核心区间和断层边界区间,所述断裂带核心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9,1],所述断层边界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2,0.3],所述目标水平坐标包括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裂带核心区间内的第一水平坐标和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层边界区间内的第二水平坐标;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所述第一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对于任一第一参考点,如果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参考点所在的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一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一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二参考点,如果所述第二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所在的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二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二参考点和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一交点,如果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一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三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三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二交点,如果所述第二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四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四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二交点和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五特征点和第六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五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一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六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二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一曲线点与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弧长、所述第二曲线点与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弧长、以及所述第五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六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七特征点和第八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七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八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四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三曲线点与所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三弧长、所述第四曲线点与所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四弧长、以及所述第七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八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九特征点和第十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九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五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十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六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五曲线点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的第五弧长、所述第六曲线点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的第六弧长、以及所述第九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十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十一特征点和第十二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十一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七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十二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八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七曲线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第七弧长、所述第八曲线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第八弧长、以及所述第十一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十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中在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并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中的参考点对,基于参考点对的层位值,确定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断层的断距,利用计算机设备快速确定位于断层上升盘和断层下降盘之间的对应点,而不需要技术人员观察确定上升盘和下降盘中相对应的特征点,从而,能够提高计算断层上升盘和断层下降盘之间断距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干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断裂带核心概率位于断层边界区间的初始特征点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断裂带核心概率位于断裂带核心区间的初始特征点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断层两盘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断层断距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断层断距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计算机设备实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或终端。服务器可以是单个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服务器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部件等,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器、通信部件连接。

处理器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读取指令和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基于目标断层的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将多个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基于集合中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在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中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参考点、确定参考点处的法线以及法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交点、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中的参考点对、基于参考点对的层位值,确定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等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磁盘、光数据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用于数据存储,例如,对获取到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进行存储、对目标断层的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进行存储、对将多个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后的集合数据进行存储、对拟合后的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数据进行存储,对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的数据进行存储,等等。

通信部件可以是有线网络连接器、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蓝牙模块、蜂巢网通信模块等。通信部件可以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实施例包括:

101、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102、基于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将多个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

103、对于每个集合,基于集合中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基于集合中断裂带核心特征点之外的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第一特征曲线,基于第一特征曲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交点,将第一特征曲线分割为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基于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在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

104、对于每个上升盘特征曲线,在上升盘特征曲线上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一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处的上升盘特征曲线的第一法线,确定每个第一法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一交点。对于每个下降盘特征曲线,在下降盘特征曲线上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二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二参考点处的下降盘特征曲线的第二法线,确定每个第二法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二交点。对于每个第一交点,确定与第一交点距离最近且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第二交点,将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所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

105、基于多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和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106、对于每个参考点对,基于参考点对中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一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断距,基于参考点对中第二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二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断距,确定第一断距与第二断距之和,得到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将所有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距。

在执行步骤101之前,需要先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体,然后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应的处理,进而获得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下:

第一步,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体。

其中,地震数据体包括目标区域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断裂带核心概率和多项断层属性的属性值,其中,层位值可以用于表示空间点位于地下的深度,层位值越大,则表示该空间点在地下的位置越深。层位值的单位可以是距离,例如米,层位值的单位也可以是时间,例如秒。断裂带核心概率用于表示空间点位于断裂带核心位置的概率。断裂带核心可以理解为每对断层上升盘和断层下降盘的对应点(断裂之前相邻的点)连线的中点所组成的曲面。断层属性可以是相干属性、曲率属性、蚂蚁体属性、能量属性或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等。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可以是使用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相应处理所得到的断层属性,模型的输入数据为地震数据体,输出数据为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的属性值。地震数据体可以是一个三维矩阵数据,空间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与目标区域中的空间点一一对应。空间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均可以是多维向量数据,多维向量数据中包括对应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断裂带核心概率和多项断层属性的属性值。

在实施中,可以在目标区域内的多个探测井的近地面位置实施地质勘探放炮,人为制造地震波,然后在地面使用探测仪接收地震波数据,进行地质勘探放炮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得到目标区域内的地震数据体。然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体。并且,可以对每个空间点进行编号,例如,目标区域内共有1000个空间点,则可以将所有空间点依次编号为0001、0002、……、1000。当层位值的单位为时间,例如秒时,可以对层位值进行时深转换,通过地震波的波速,计算出各空间点的层位值所对应的深度。

可选地,在地面使用探测仪接收地震波数据,进行地质勘探放炮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时,可以采用边缘保护法或构造导向滤波的方法,对地震数据体进行预先处理,使得地震数据体更清晰,更连续。

第二步,对于每项断层属性,基于地震数据体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和断层属性的属性值,确定各空间点对应的断层,确定目标断层的第一表面对应的多个目标空间点,将地震数据体中目标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断裂带核心概率,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其中,第一表面可以为目标断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也可以为目标断层的中间层。多项断层属性,包括相干属性、曲率属性、蚂蚁体属性、能量属性和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中的至少两种。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可以具有多个初始特征点,每个初始特征点与每个目标空间点一一对应。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可以是一个二维矩阵,平面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可以是多维向量,多维向量数据中包括对应的目标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断裂带核心概率。

在实施中,对于每项断层属性来说,同一断层内的相邻空间点的断层属性值具有连续性,所以,同一断层内的相邻空间点的断层属性值的差值一般较小。当任一空间点处的某种断层属性的属性值与其相邻空间点的同种断层属性的属性值差值存在突变时,说明这两个相邻的空间点之间存在断面,因此,可以根据断层属性描述断层的分布情况。同时,目标区域内可能存在多个断层,相应的,地震数据体中包括多个断层,此时,可以将断层进行编号,例如目标区域内共包括三个断层,则将上述三个断层分别编号成为D1、D2和D3。在获得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体之后,可以基于地震数据体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确定各空间点对应的断层,并将属于同一断层的各空间点的编号进行存储,基于断层编号和属于同一断层的各空间点的编号的对应关系,建立断层——空间点对应关系表。

表1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多个断层中选择目标断层,例如,将D3确定为目标断层。在确定目标断层之后,可以基于目标断层所属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确定位于目标断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空间点,然后选取目标断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作为第一表面,并将属于第一表面的空间点确定为目标空间点。然后将目标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断裂带核心概率,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这样,可以获得至少两种断层属性分别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第三步,在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可选地,在获取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之后,可以先确定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然后对于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基于数据连续性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和信噪比对应的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选取分值。最后在所有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具有最大选取分值的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其中,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可以是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计的,且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之和为1。

在实施中,可以预先设置有检测半径和连续性阈值。

基于检测半径,可以对于初始平面数据中所有的初始特征点进行遍历,得到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的信噪比,其流程为:以任一初始特征点为圆心,当以检测半径作圆时,如果在该圆中不存在其他初始特征点,则可以认为该作为圆心的初始特征点是一个噪点。以任一初始特征点为圆心,当以检测半径作圆时,如果在该圆中存在至少一个其他的初始特征点,则可以认为该作为圆心的初始特征点是一个有效信号点。基于初始平面数据中有效信号点和噪点的数量的比值,确定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信噪比。

同时,基于检测半径和连续性阈值,可以对于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所有的初始特征点进行遍历,得到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的数据连续性值,其流程为:将噪点之外的所有初始特征点划分至多个集合。在每个集合中,当以任一初始特征点为圆心,以检测半径作圆时,在该圆形范围内至少包括一个同集合的其他初始特征点,且不包括其他集合的任一初始特征点。在将所有初始特征点划分至多个集合之后,确定每个集合中的初始特征点的数量,并将每个集合中的初始特征点的数量与连续性阈值进行比较,如果任一集合中的初始特征点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连续性阈值,则认为该集合中的全部初始特征点均是连续数据,如果任一集合中的初始特征点的数量小于连续性阈值,则认为该集合中的全部初始特征点均是不连续数据。例如,当连续性阈值预设为10个时,如果某一集合中的初始特征点数量为10个,则认为这10个初始特征点对应的数据是连续数据,如果某一集合中的初始特征点数量为9个,则认为这9个初始特征点对应的数据是不连续数据。完成上述步骤后,可以统计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连续数据的数量,基于连续数据的数量与初始特征点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确定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示出的是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图3示出的则是相干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通过对比图2和图3可以得到,在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信噪比较高,数据连续性值较大,因此优选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对应的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作为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第四步,在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确定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预设区间内的目标水平坐标,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目标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目标断层的特征点,将目标断层的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其中,断裂带核心概率是用于表示初始特征点位于断裂带核心位置的概率,每个初始特征点位于断裂带核心位置的概率在区间[0,1]中。

在实施中,可以将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所有的初始特征点的断裂带核心概率与预设区间进行比对,当任一初始特征点的断裂带核心概率位于预设区间中时,则保留该初始特征点,当任一初始特征点的断裂带核心概率位于预设区间之外时,则将该初始特征点进行删除处理。在对所有的初始特征点进行比对后,确定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预设区间内的目标水平坐标,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目标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目标断层的特征点,将目标断层的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可选地,预设区间包括断裂带核心区间和断层边界区间,断裂带核心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9,1],断层边界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2,0.3],目标水平坐标包括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裂带核心区间内的第一水平坐标和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层边界区间内的第二水平坐标。

可选地,可以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第一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和图5与图2虚线框内的断裂带区域相对应。图4示出的是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部分断裂带核心概率位于断层边界区间[0.2,0.3]的初始特征点,图5示出的是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部分断裂带核心概率位于断裂带核心区间[0.9,1]的初始特征点。

在得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之后,即可对断层的断距进行计算,相应处理如下:

关于上述步骤101: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其中,断裂带平面数据包括目标断层的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其中,多个特征点中部分特征点为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该平面数据包括多个矩阵数据,每个矩阵对应目标断层中的一个特征点,矩阵数据可以包括对应的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矩阵数据还可以包括对应的特征点的断裂带核心概率。

在实施中,可以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在获取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之后,可以基于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中各特征点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将超过0.9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对应的特征点确定为断裂带核心特征点。然后进行下述102-106的处理,从而得到目标断层的断距数据。

关于上述步骤102:基于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将多个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

其中,对于任一特征点,在任意特征点所属集合内存在至少一个其他特征点与任一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水平坐标,可以是各特征点的经纬度坐标。

在实施中,目标断层可能存在多个断裂带,每个断裂带均包括一个上升盘和一个下降盘。此时,可以先预设一个距离阈值,然后基于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计算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如果这两个特征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认为这两个特征点属于同一个断裂带中,并将这两个特征点划分在同一集合中。如果这两个特征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认为这两个特征点不属于同一个断裂带中,不将这两个特征点划分在同一集合中。通过计算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以将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中的全部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每个集合对应一个断裂带。

关于上述步骤103:对于每个集合,基于集合中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基于集合中断裂带核心特征点之外的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第一特征曲线,基于第一特征曲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交点,将第一特征曲线分割为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基于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在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

其中,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分别对应断裂带中的断层上升盘和断层下降盘。

在实施中,如图6所示,图6是断层的纵切示意图,也是确定断层上升盘和下降盘的原理图。其中,地层倾角是指断层整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如图中角α,断层倾角是指断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如图中角β。地层倾角α小于断层倾角β,由图6可知,第一断裂带核心和与第一断裂带核心相邻的上升盘和下降盘构成一个断裂带,第二断裂带核心和与第二断裂带核心相邻的上升盘和下降盘构成另一个断裂带,在这两个相邻的断裂带之间,第一断裂带核心与第二断裂带核心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γ的大小总是会介于断层倾角与地层倾角之间,所以位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总是大于位于下降盘特征曲线上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位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总是小于位于上升盘特征曲线上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将层位值较大的各特征点对应的特征曲线确定为上升盘特征曲线,将层位值较小的各特征点对应的特征曲线确定为下降盘特征曲线。

在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之后,可以采用散点内插法确定断层的断距,其原理为:将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上的特征点分别外扩,根据外扩结果确定参考点对,并在断裂带核心处确定断层的断距。散点内插法的具体过程详见步骤104-步骤106。

关于上述步骤104:对于每个上升盘特征曲线,在上升盘特征曲线上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一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处的上升盘特征曲线的第一法线,确定每个第一法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一交点;对于每个下降盘特征曲线,在下降盘特征曲线上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二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二参考点处的下降盘特征曲线的第二法线,确定每个第二法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二交点。对于每个第一交点,确定与第一交点距离最近且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第二交点,将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所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

其中,第一预设间距和第二预设间距均可以是预设的曲线长度。

在实施中,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图,图8为断裂带的纵切示意图。在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中,如果断层上升盘特征曲线任一点的第一法线与断层下降盘特征曲线任一点的第二法线相交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同一点,那么一般认为第一法线与断层上升盘特征曲线的交点和第二法线与断层下降盘特征曲线的交点为断层两盘的一对对应点。因此,可以将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的交点确定为第一个第一参考点和第一个第二参考点,然后可以分别按照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的曲线方向,每经过第一预设间距的弧长长度,确定一个第一参考点和一个第二参考点,这样,可以在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中分别确定多个第一参考点和多个第二参考点。然后,可以在上升盘特征曲线中每个第一参考点处的位置,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的第一法线,确定每个第一法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一交点,并且可以在下降盘特征曲线中每个第二参考点处的位置,确定下降盘特征曲线的第二法线,确定每个第二法线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二交点,这样,在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会具有多个第一交点和多个第二交点。最后,对于每个第一交点,确定与第一交点距离最近且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第二交点,将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所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

对于任一第一交点,如果存在两个第二交点与第一交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间距,且这两个第二交点与第一交点的距离相同,则可以将未被确定为参考点对的第二交点,确定为与该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二交点,并将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第一参考点与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参考点对的层位值之差)即为参考点对之间的断距。

关于上述步骤105:基于多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和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下面分别给出了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和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1)关于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对于任一第一参考点,如果第一参考点和第一参考点所在的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一特征点重合,则将第一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第一参考点和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其中,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在实施中,基于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在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之后,可以对上升盘特征曲线所包括的特征点进行标记,用于表示这些特征点是拟合上升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可选地,如果第一参考点和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可以确定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五特征点和第六特征点。并在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第五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一曲线点以及与第六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二曲线点。然后,基于第一曲线点与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弧长、第二曲线点与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弧长、以及第五特征点层位值和第六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其中,第一曲线点和第二曲线点均位于上升盘特征曲线中。

在实施中,由于上升盘特征曲线是通过多个特征点进行拟合所得到的,因此多个特征点可能不在该上升盘特征曲线上。当与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第五参考点和第六参考点不在该上升盘特征曲线上时,可以在上升盘特征曲线中分别确定与第五参考点和第六参考点距离最近的点,将这两个点分别确定为第一曲线点和第二曲线点。在确定第一曲线点和第二曲线点之后,通过公式第一弧长/第二弧长=(|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第五特征点的层位值|)/(|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第六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

(2)关于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对于任一第二参考点,如果第二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二特征点重合,则将第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第二参考点和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其中,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在实施中,基于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在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之后,可以对下降盘特征曲线所包括的特征点进行标记,用于表示这些特征点是拟合下降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可选地,如果第一参考点和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可以确定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七特征点和第八特征点。并在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第七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曲线点以及与第八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四曲线点。然后,基于第三曲线点与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三弧长、第四曲线点与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四弧长、以及第七特征点层位值和第八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其中,第三曲线点和第四曲线点均位于下降盘特征曲线中。

确定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的过程与上文确定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的过程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3)关于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对于任一第一交点,如果第一交点和第一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三特征点重合,则将第三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第一交点和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其中,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可选地,如果第一交点和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可以确定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九特征点和第十特征点。并在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第九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五曲线点以及与第十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六曲线点。然后,基于第五曲线点与第一交点之间的第五弧长、第六曲线点与第一交点之间的第六弧长、以及第九特征点层位值和第十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其中,第五曲线点和第六曲线点均位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中。

确定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的过程与上文确定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的过程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4)关于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对于任一第二交点,如果第二交点和第二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四特征点重合,则将第四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第二交点和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可选地,如果第一交点和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可以确定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两个特征点包括第十一特征点和第十二特征点。并在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第十一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七曲线点以及与第十二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八曲线点。基于第七曲线点与第二交点之间的第七弧长、第八曲线点与第二交点之间的第八弧长、以及第十一特征点层位值和第十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其中,第七曲线点和第八曲线点均位于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中。

确定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的过程与上文确定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的过程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关于上述步骤106:对于每个参考点对,基于参考点对中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一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断距,基于参考点对中第二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二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断距,确定第一断距与第二断距之和,得到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将所有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距。

其中,第一断距可以用于表示断层上升盘中各点与断裂带核心之间的竖直距离,第二断距可以用于表示断层下降盘中各点与断裂带核心之间的垂直距离。

可选地,在完成步骤104之后,可以基于多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并将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赋予给第一参考点对应的第一交点,将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赋予给第二参考点对应的第二交点。对于每个第一交点,可以确定与第一交点距离最近且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第二交点,将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对于每个参考点对,在断裂带核心处直接确定每个参考点对所对应的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的层位值的差值,得到每个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最后,将所有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距。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中在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并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中的参考点对,基于参考点对的层位值,确定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断层的断距,利用计算机设备快速确定位于断层上升盘和断层下降盘之间的对应点,而不需要技术人员观察确定上升盘和下降盘中相对应的特征点,从而,能够提高计算断层上升盘和断层下降盘之间断距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断层断距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其中,所述断裂带平面数据包括所述目标断层的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其中,多个特征点中部分特征点为断裂带核心特征点;

划分模块920,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将所述多个特征点划分为多个集合,其中,对于任一特征点,在所述任意特征点所属集合内存在至少一个其他特征点与所述任一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拟合模块930,用于对于每个集合,基于所述集合中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基于所述集合中断裂带核心特征点之外的特征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第一特征曲线,基于所述第一特征曲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交点,将所述第一特征曲线分割为第二特征曲线和第三特征曲线,基于所述第二特征曲线和所述第三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的层位值,在所述第二特征曲线和所述第三特征曲线中,确定上升盘特征曲线和下降盘特征曲线;

第一确定模块940,用于对于每个上升盘特征曲线,在所述上升盘特征曲线上按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一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处的所述上升盘特征曲线的第一法线,确定每个第一法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一交点;

对于每个下降盘特征曲线,在所述下降盘特征曲线上按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确定多个第二参考点,分别确定每个第二参考点处的所述下降盘特征曲线的第二法线,确定每个第二法线与所述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的第二交点;

对于每个第一交点,确定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且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第二交点,将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第一参考点与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第二参考点,确定为参考点对;

基于所述多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每个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每个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和每个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第二确定模块950,用于对于每个参考点对,基于所述参考点对中第一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一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一断距,基于所述参考点对中第二参考点的层位值与对应的第二交点的层位值,确定第二断距,确定所述第一断距与所述第二断距之和,得到所述参考点对对应的断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910,还用于: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体,其中,所述地震数据体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断裂带核心概率和多项断层属性的属性值,其中,所述断裂带核心概率用于表示所述空间点位于断裂带核心位置的概率;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40,用于:

对于每项断层属性,基于所述地震数据体中各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层位值和所述断层属性的属性值,确定各空间点对应的断层,确定目标断层的第一表面对应的多个目标空间点,将所述地震数据体中所述目标空间点的水平坐标和断裂带核心概率,确定为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目标断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在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确定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预设区间内的目标水平坐标,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所述目标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特征点,将所述目标断层的特征点的水平坐标和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平面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项断层属性,包括相干属性、曲率属性、蚂蚁体属性、能量属性和人工智能断层预测属性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40,用于:

获取每项断层属性对应的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确定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

对于每个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基于数据连续性值对应的第一权重系数和信噪比对应的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所述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数据连续性值和信噪比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所述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对应的选取分值;

在所有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中,选取具有最大选取分值的第一断裂带初始平面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区间包括断裂带核心区间和断层边界区间,所述断裂带核心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9,1],所述断层边界区间的取值范围为[0.2,0.3],所述目标水平坐标包括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裂带核心区间内的第一水平坐标和对应的断裂带核心概率在断层边界区间内的第二水平坐标;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将多个目标空间点中具有所述第一水平坐标的目标空间点,确定为所述目标断层的断裂带核心特征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50,用于:

对于任一第一参考点,如果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一参考点所在的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一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一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二参考点,如果所述第二参考点和所述第二参考点所在的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二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二参考点和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一交点,如果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一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三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三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其中,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是拟合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所使用的各特征点;

对于任一第二交点,如果所述第二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所在的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的第四特征点重合,则将所述第四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如果所述第二交点和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均不重合,则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50,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五特征点和第六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上升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五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一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六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二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一曲线点与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一弧长、所述第二曲线点与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第二弧长、以及所述第五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六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参考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七特征点和第八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下降盘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七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三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八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四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三曲线点与所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三弧长、所述第四曲线点与所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第四弧长、以及所述第七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八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参考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一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九特征点和第十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九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五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十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六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五曲线点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的第五弧长、所述第六曲线点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的第六弧长、以及所述第九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十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一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对应的各特征点中与所述第二交点距离最近的两个特征点,其中,所述两个特征点包括第十一特征点和第十二特征点;

在所述第一断裂带核心特征曲线上,确定与所述第十一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七曲线点以及与所述第十二特征点距离最近的第八曲线点;

基于所述第七曲线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第七弧长、所述第八曲线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第八弧长、以及所述第十一特征点层位值和所述第十二特征点的层位值,确定所述第二交点对应的层位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断层断距的装置在确定断层断距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断层断距的装置与确定断层断距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是终端。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10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1002,其中,所述存储器10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10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然,该服务器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识别地震多次波的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人体骨骼语义分割模型的半监督学习方法
  • 一种基于人体骨骼和图像语义分割的电动扶梯三维区域入侵检测方法和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52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