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尿病足血管病变是慢性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病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阻塞;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具有发病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及饮食不合理,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高达22%,医疗费用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病变和足畸形是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溃疡发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全球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患病率6.3%。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是由血管阻塞、氧化应激、炎症、凋亡等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单一药物疗效有限。

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起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阴虚、阳虚或气虚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由于本病既有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内科疾病表现,又有足部病变的外科情况,一旦发病,病情发展急剧,病势险恶。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与本,强调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意扶正与祛邪并重。有时全身表现与患足局部症状并不统一,虽然全身表现为一派虚像,局部表现却可能是实证,要根据正邪轻重而有主次之分,或以祛邪为主。采用中药复方可以针对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化学药物主要包括控制血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扩血管药物。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是治疗下肢动脉病变的新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糖尿病足神经保护剂主要是用于养护神经,延缓神经损伤。中药也被广泛用于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治疗,药物主要以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及通络止痛为主要功效,单味药材如当归、赤芍、红花等:复方药物主要有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通心络胶囊等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组合物往往功效单一或组成复杂或安全性较差,而且缺少符合现代药物学要求的严格的、系统的药效学实验,难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依据中医理论,对不同药材的选择和君臣佐使配伍,提供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CN108057066A公开了一种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由人参、附子、灵芝、红花、人工麝香、熊胆、珍珠、蟾酥、冰片和牛黄组成(由于天然牛黄来源较少,一般采用体外培育牛黄)。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该中药组合物不仅可以缓解心绞痛,其对糖尿病足血管病变,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记载的大量试验数据证明:该组合物通过各中药组分的合理配伍,能有效地动员内皮祖细胞、促进糖尿病足血管新生、血流恢复,减少腓肠肌细胞凋亡,从多种角度缓解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症状,阻断病程进展:且安全可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成:人参、灵芝、红花、麝香、牛黄、熊胆、珍珠、蟾酥、附子和冰片。

方中人参、灵芝、红花益气活血,共为君药。冰片、牛黄芳香开窍,行气散瘀;麝香、蟾酥辛散温通,芳香走窜,开窍宣痹,共为臣药。珍珠、熊胆安神定志;附子辛温燥烈,补火助阳散寒宣痹,既能助益气通阳,又能防牛黄、熊胆、珍珠的寒凉之性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芳香开窍宣止痛之功。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的原料制成:人参50~450份、灵芝25~265份、红花100~350份、麝香10~60份、牛黄5~80份、熊胆10~85份、珍珠20~160份、蟾酥2~75份、附子10~80份、冰片2~20份。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的原料制成人参200~425份、灵芝105~200份、红花100~200份、麝香10~50份、牛黄5~75份、熊胆10~80份、珍珠20~80份、蟾酥4~60份、附子10~65份、冰片10~20份。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或所述药物改善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血管阻塞,恢复血流,和/或减少肌肉细胞凋亡,和/或改善微循环,和/或动员内皮祖细胞,和/或促进血管新生。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促进血管新生包括Tie2和VEGFR2标记的细胞数目增多。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所述牛黄包括体外培育牛黄,和/或所述麝香包括人工麝香。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由包括所述的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所述药物是各原料药粉碎后混合而成的组合物;或者各原料药混合后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或者各原料药单独提取后混合得到的提取物。任选的,提取物进一步精制纯化。其中,所述提取的方法包括煎煮提取、回流提取、浸渍提取、超声提取、渗漉提取、微波提取等:所述纯化的方法包括水提醇沉、碱溶酸沉以及各种柱色谱纯化方法,如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凝胶柱、反相柱等。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汤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散剂和膏剂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组合物加入适宜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所需剂型的常规制备工艺即可,以制成相应的汤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散剂和膏剂。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湿润剂、矫味剂、助悬剂、溶剂、缓释剂、乳化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或防腐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剂选自淀粉、蔗糖、乳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微晶纤维素或葡萄糖等;所述粘合剂选自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淀粉、水、糊精、明胶、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所述稀释剂选自乳糖、蔗糖、甘露醇、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磷酸钙、柠檬酸钙和结晶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崩解剂选自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和藻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聚乙二醇、碳酸钙、碳酸氢钠、微粉硅胶、滑石粉、无水硅胶和硬脂酸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悬剂选自微粉硅胶、蜂蜡、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固态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润湿剂选自甘油、吐温-80、氧基氢化蓖麻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卵磷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选自乙醇、液态聚乙二醇、异丙醇、吐温-80、甘油、丙二醇和植物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蓖麻油、花生油、调和油等: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脂肪酸山梨坦和聚山梨(吐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矫味剂选自阿斯巴甜、蔗糖素、香精、甜菊素、安赛蜜、柠檬酸和糖精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腐剂选自对羟苯甲酸甲酯或对羟苯甲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通过各中药组分的合理配伍,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血管阻塞,恢复血流,增强肌肉细胞代谢能力,减少肌肉细胞凋亡,动员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新生,促进VEGFR/NOS3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微循环。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质量可控、便于标准化生产:且安全可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血流恢复的影响,图中,****代表P<0.0001。

图2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血糖的影响,图中,****代表P<0.0001。

图3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内皮祖细胞动员情况的影响,图中,****代表P<0.0001。

图4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图中,****代表P<0.0001。

图5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腓肠肌促血管新生基因表达恢复的影响;其中,A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腓肠肌促血管新生基因VEGFA的表达恢复情况,B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腓肠肌促血管新生基因KDR的表达恢复情况,C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腓肠肌促血管新生基因NOS3的表达恢复情况,D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腓肠肌促血管新生基因FGF2的表达恢复情况,E为药物组合物对小鼠腓肠肌促血管新生基因Angiopoietin-l的表达恢复情况图中,*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代表P<0.0001。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别说明,为从商业途径得到的材料和试剂。

实施例1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人参200份、灵芝100份、红花100份、人工麝香50份、牛黄65份、熊胆30份、珍珠30份、蟾酥10份、附子10份、冰片10份。

实施例2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人参325份、灵芝200份、红花150份、人工麝香50份、牛黄50份、熊胆30份、珍珠20份、蟾酥20份、附子20份、冰片20份。

实施例3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人参400份、灵芝200份、红花200份、人工麝香10份、牛黄5份、熊胆80份、珍珠50份、蟾酥5份、附子15份、冰片20份。

实施例4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人参321份、灵芝80份、红花300份、人工麝香50份、牛黄75份、熊胆10份、珍珠35份、蟾酥35份、附子35份、冰片15份。

实施例5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人参300份、灵芝235份、红花100份、人工麝香35份、牛黄35份、熊胆45份、珍珠45份、蟾酥35份、附子65份、冰片15份。

实施例6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人参425份、灵芝12份、红花225份、人工麝香15份、牛黄15份、熊胆15份、珍珠25份、蟾酥25份、附子25份、冰片15份。

实施例7药效研究:对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小鼠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1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的制备

取60只雄性和60只雌性C57B/6J小鼠(体质量24020),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实施案例1、2、3组(其中,实施例各组药味按处方量粉碎、过筛后混合,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助悬制成混悬剂,给药前摇匀)。空白对照组小鼠饲以普通食物,其余各组小鼠饲以高脂食物(含200g/kg蔗糖和150g/kg猪油)。喂养五周,待体重出现显著性差异时即可进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糖尿病。事先配制好0.1mM/L柠檬酸液和柠檬酸三钠溶液;随后以柠檬酸溶液:柠檬酸三钠溶液=11.4:8比例混合,所得即为pH=4.4的缓冲液,利用pH计调节缓冲液pH为4.5,利用水相膜过滤。小鼠禁食12小时,STZ用pH=4.5的缓冲液溶解(冰上操作),按照50g/kg体重量迅速对高养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5天。停止注射STZ三天后,禁食12小时,测小鼠空血糖大于11.1mM/L,即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糖尿病造模后3天,模型组、各实验组小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取左下肢腹股沟韧带中点皮肤切口,分离脂肪及筋膜层,4倍手术放大镜下暴露、分离股动脉及其分支,两端结扎股动脉,中间剪断结扎股动脉,并结扎所有股动脉分支,术毕缝合皮肤,同时对空白对照组20小鼠作为假手术组,仅切开股鞘,之后并缝合皮肤,即完成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

1.2动物分组及药物干预

造模后,开始每天按照分组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进行灌胃(实施例1、2、3组,分别按45mg、49mg、55mg生药量/kg体重给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给药2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药物较多,选择开展临床研究较多且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通心络胶囊作为阳性药,该药物由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等药材组成,购自上海和黄医药有限公司;本品全方温寒并用,以温为主,以补为辅,通补兼施,均作用于心脉,共奏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

1.3测定指标

1.3.1血糖:分组时及给药第1、4、7、10、14天血检测剪尾取血,应用罗康全活力型血仪(血糖试纸)检测各组小鼠禁食状态血糖。

1.3.2小鼠后肢血流:分别在大鼠股动脉结扎术前、术后、术后第1、5、10、15天,在室温26~28℃相对恒定下,异氟烷气体麻醉小鼠,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激光探头放于动物的足底,连续测量5min;记录双侧血流基础值(PU值),计算患侧/健侧比率。

1.3.3外周血EPCs含量:给药7天后,剪尾取血,检测Flk-1和Sca-1双标细胞在总细胞中所占比例。将红细胞裂解液取出,事先恢复至室温;剪尾取血,每只取50μL,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抗凝管,分别标记2.5μL Flk-l和2μL Scal-1抗体,避光操作,颠倒混匀,4℃条件下,孵育30min;将混合液转入15mL细胞解液中,室温条件,避光裂解10min,4℃300g/min离心10min,并将红细胞裂解液弃掉,重复此步骤;PBS清洗,300g/min离心10min,加500μL PBS混匀;流式细胞术检测。

1.3.4肌肉组织血管新生内皮细胞

从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小鼠给药15天处死后,制备切片,并对腓肠肌进行组织荧光检测。通过Tie-2和CD105两个指标进行染色以证实内皮表型。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毛细血管进行计数。

1.3.5肌肉组织血管新生基因表达

提取组织mRNA后,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A、KDR、FGF2、Angiopoietin-l、NOS3的表达。

2 实验结果

2.1 血流恢复比较

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流恢复显著缓慢。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实施例1~3的药物组合物的小鼠的血流恢复显著加快(P<0.05),表明实施例1~3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改善小鼠的血流恢复(图1)。

2.2组合物对血糖影响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实施案例1、2、3组小鼠的血糖显著增高,而其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图2)。

2.3药物组合物对EPCs动员影响的比较

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EPCs动员显著缓慢。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实施例药物组合物的小鼠的EPCs动员显著增加(P<0.05),表明实施例1~3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促进小鼠的EPCs动员(图3)。

2.4药物组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比较

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内皮细胞增殖数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实施例药物组合物的小鼠的内皮细胞增殖数量显著增加(P<0.05),表明实施例1~3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促进小鼠的内皮细胞的增殖(图4)。

2.5肌肉组织血管新生基因表达

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实施例药物组合物的小鼠的骨骼肌组织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如VEGFA、KDR、FGF2、Angiopoietin-l、NOS3等基因的表达均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表明实施例1~3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促进小鼠骨骼肌组织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图5)。

3.实验结论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等)和缺血会导致血管阻塞,血流减少、肌肉细胞凋亡,大量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患者发病后下肢血流、血管新生明显降低。前期研究显示,通过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增加VEGF、NOS3等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等可以预防或治疗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

本发明通过STZ联合后肢缺血制备小鼠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模型,与模型组相比,实施例药物组小鼠血流恢复、血管新生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表明实施例药物可以改善糖尿病足血管病变引起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皮祖细胞动员、血管新生相关基因明显升高有关。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通过各中药组分的合理配伍,从多种角度缓解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症状,阻断其病程进展:且安全可、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模型动物缺血损伤,改善血流恢复,促进血管新生,保护肌肉组织,适用于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实施例8临床试验

1患者资料

1.1一般资料:8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实施例4、5、6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患者。实施例4、5、6组的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40~79岁,平均60.8岁;单侧42例,双侧24例;病程1~21年,平均6.7年。对照组的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62.3岁,单侧9例,双侧13例;病程2~21年,平均6.8年。经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糖病史、病程、Wanger分级、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标准: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1)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照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75g糖耐量试验后2h血糖≥11.1mmol/L;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2)糖尿病足诊断与临床分级:

参照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写出版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2003年)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病史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及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双下肢动静脉彩超、X线检查有相应改变病情分级按照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方法。

1.2.2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制定气虚血瘀挟湿毒证辨证要点:主症:患足破溃,麻木、疼痛,状如针刺。次症:肌肤甲错,足部皮肤暗红或紫斑,间歇性跛行,或患足肉芽生长缓慢,四周组织红肿、疼痛,局部皮温凉。舌象: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象:脉细涩,跌阳脉弱或消失。具备主症和2项及以上次症,结合舌脉则可以诊断。

1.3病例选择标准

1.3.1纳入标准:

(1)符合糖尿病足的西医诊断标准,且分级属于2级患者

(2)同时符合气虚血瘀挟湿毒证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

(3)年龄在30~80岁之间:

(4)依从性良好且愿意参加本试验的患者;

(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排除标准:

(1)不符合入组标准者;

(2)有严重心、脑、肺疾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

(3)哺乳及妊娠阶段的妇女;

(4)有精神疾病患者;

(5)入组前30天内参与了其他的实验或药物治疗:

(6)既往对试验药物中的任意一种有过敏或疑似过敏者;

(7)应用其他治疗DF的口服或外用药物(西药、中成药类)。

1.3.3脱落标准

入组研究的受试者在任何时间原因退出治疗所规定的疗程均可判定为脱落病例。

1.3.4剔除(终止)标准

(1)观察期间发生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等,难以继续维持治疗:

(2)排除用药依从性差、不遵医嘱者;

(3)患者未能按时随诊复查,依从性差,导致资料不全无法开展疗效判断。

(4)排除伴有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病等;

(5)排除非2型糖尿病患者;

(6)排除合并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7)排除近期近3个月内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8)排除Wanger分级Ⅴ级、肢体广泛坏死的患者。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选取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中诊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化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例4组、试验组实施例5组、试验组实施例6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通过基础治疗分别叠加实施例4、5、6的药物组合物(均为40mg/次,一日3次),对照组和试验组开展对比,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尿病足病(气虚血瘀)诊断量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变化、实验值指标变化。疗程结束后将全部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差异。

2.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

(1)两组患者均予糖尿病教育,嘱戒烟酒,合理饮食;(2)控制血糖: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进行降糖治疗,使随机血糖≤10mmol/L;(3)抗感染: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4)改善循环:对于合并下肢缺血者(ABI<0.9),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5)营养神经:对伴有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6)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血压、白蛋白等情况给予降压、补充白蛋白等对症处理;(7)局部清创换药:清除足部溃疡坏死组织。

分组治疗:

(1)试验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服用实施例4、5、6的药物组合物治疗(将实施例4、5、6的药物组合物按处方量粉碎、过筛后混合,制成丸剂,温水送服)。

(2)对照组:

给予基础治疗,不服用中药。

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时间均为8周,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改善情况及记录其不良反应。

2.3观察指标

(1)疗效指标

1)临床症状评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足部溃疡、患足麻木、患足疼痛、肌肤甲错等10个项目进行分级量化,主症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评分,评分分别设置成0、2、4和6分:次症均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评分,对应分值分别为0、1、2和3分,总分共计0~39分。详细评分如下:

主症:

足部溃疡:

0分:无此症状;2分:溃疡表浅;4分:溃疡中等;6分:溃疡较深。

患足麻木:

0分:无此症状;2分:麻木较轻;4分:麻木中等;6分:麻木严重。

患足疼痛:

0分:无此症状:2分:疼痛较轻:4分:疼痛中等:6分:疼痛严重。

次症:

肌肤甲错:

0分:无此症状:1分:肌肤甲错较轻:2分:肌肤甲错:3分:肌肤甲错严重。

皮肤紫暗:

0分:无此症状;1分:皮肤暗红;2分:皮肤紫暗:3分:皮肤紫黑。

患足局部红肿:

0分:无此症状;1分:红肿较轻;2分:红肿;3分:红肿严重。

肉芽生长缓慢:

0分:无此症状;1分:生长稍慢;2分:生长较慢:3分:生长慢。

皮肤灼热:

0分:无此症状:1分:皮肤灼热较轻:2分:皮肤灼热:3分:皮肤灼热严重。

间歇性跛行:

0分:无此症状;1分:偶有间歇性行;2分:稍有间歇性行;3分:间歇性行。

局部皮温低:

0分:无此症状;1分:局部皮温较低;2分:局部皮温低;3分:局部皮温凉。

2)溃疡面积愈合率:溃疡面积愈合率(治疗前面积-治疗后面积/治疗前面积×100%);

溃疡面积:将数码相机垂直于创面,使用最高像素、微距、自动对焦、矩阵测光拍摄创面,将照片导入图像处理软件中,计算得出面积。

3)踝指数(ABI)测定:ABI为一侧肢体的最高踝部压力与最高的脑动脉压的比值。测量方法: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患者仰卧,将袖带分别置于双侧踝部及上臂,分别测量双侧踝动脉及脑动脉收缩压,两者(取最高值)之比即为ABI。

(2)安全性指标:生命体征,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大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在治疗期间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以上症状及指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记录一次。

2.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西医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辩证与疗效评定标准)》及戴慎等主编的《中医辩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2003年第一版)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坏痘创面2/3以上愈合;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坏疽创面2/3~1/5愈合;

无效:坏疽愈合创面小于1/5。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证候积分(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中医证候、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n>90%;

显效:中医证候、体征明显改善,n≥70%;

有效:中医证候、体征均有好转,n>30%;

无效:中医证候、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n<30%。

2.5安全性评价

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级: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

2级: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不予特殊干预,继续原治疗,检查安全性指标显示无异常;

3级:出现中度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指标出现轻微异常,干预后才可继续原治疗;

4级:因出现重度不良反应而停止试验,或安全性指标筛查出明显的异常。

2.6统计分析

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值士标准差(XS)描述,符合方差齐性用t检验,不符合方差齐性用近似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描述,用卡方(χ

3.结果与分析

3.1疗效效果

3.1.1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结果如表1所示,治疗前,对照组与实施案例4、5、6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各组治疗方案均可以降低评分;治疗后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组间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实施案例组的证候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

表1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治疗前对比,P<0.001;#,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1。

3.1.2溃疡面积比较

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创面面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比,经t检验,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面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创面面积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表2溃疡面积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治疗前对比,P<0.001;#,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1。

3.2.3踝肱指数(ABI)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BI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进行治疗前后ABI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提高ABI;治疗后两组组间评分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试验组的ABI提高优于对照组。

表3踝肱指数(ABI)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1;***,与治疗前对比,P<0.001;#,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1。

3.2.4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实施案例4~6组总有效率为86.36%~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实施案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单向有序列联表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临床症状疗效情况

3.2.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结果如表5所示,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照组和实施案例组患者证候积分均有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施案例组改善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5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01;#,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5;##,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1;###,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P<0.01.

3.3安全性评价

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适症状,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故安全性均较好,安全性评价为1级。

从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指标来看,由表6统计结果可见,实施案例4、5、6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5));实施案例4、5、6的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为50%~59%,总有效率为86.36%~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1.81%(7/22)和77.27%。由此表明从中医诊断标准出发,实施例4~6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叠加基础治疗对糖尿病足的疗效强于单一基础治疗。

表6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综上所述,由表1~6统计结果可见,治疗前,实施案例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指数、溃疡面积、踝肱指数、证候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实施案例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指数、溃疡面积、踝肱指数、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可得,实施案例组的临床症状指数、溃疡面积、踝肱指数、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值要大于对照组,结果更显著(P<0.05);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由此表明从西医诊断标准出发,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叠加治疗对糖尿病的疗效强于单一标准治疗。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双唑草腈代谢物的方法
  • 同时测定噁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