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分为电动机(符号为M)和发电机(符号为G),电机装配过程中,将电机转子安插至电机壳体内部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而该操作步骤,通过需要使用到电机转子装配工装。

在大型电机的装配中,碍于电机转子的特殊形状以及重量,且表面的磁钢或线圈易损的特点,以及转子转轴较难夹持的特性,在将电机转子安插至电机壳体内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较为复杂固定方式对电子转子进行吊装,这导致电机转子在装配完成后,还需要大量时间对固定在电子转子上的吊装件进行拆除,这会严重影响电机转子的装配效率。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包括基座、夹持组件和装配组件,所述基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传输带,且第一传输带的顶部设置有安置座,所述安置座的内侧安置有转子,所述基座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顶板,且顶板的底部外侧安置有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推杆,且第一电推杆的底部外侧安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基座的中端安置有第二转动臂,且第二转动臂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支撑座,且第二转动臂的中端安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装配组件,且装配组件的内部安置有电机外壳,所述基座的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臂,且第三转动臂的底部外侧安置有第二电推杆,所述第二电推杆的底部外侧连接有夹持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传输带。

进一步的,所述安置座与第一传输带固定连接,且安置座与转子套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套、定位孔、对接槽、通气槽、延伸块、轴承座、第一压力感应器和对接座,所述夹持套的底部内侧开设有定位孔,且夹持套中端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夹持套的外沿开设有通气槽,所述夹持套的外端设置有延伸块,且延伸块的外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压力感应器,且轴承座的外端连接有对接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套通过对接槽与转子卡合连接,且夹持套与延伸块为一体化。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块与第一压力感应器为非贴合状,所述轴承座通过对接座与第一电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装配架、定位板、第二压力感应器、定位桩、抽吸泵和抽吸管,所述装配架的内侧连接定位板,且装配架的内侧中端安置有第二压力感应器,所述装配架的外沿连接有定位桩,且装配架的外部两侧设置有抽吸泵,且抽吸泵的外端连接有抽吸管。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架的下表面与支撑座相贴合,且电机带动装配架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架的内轮廓与电机外壳的外表面相贴合,装配架的外轮廓与夹持套的内轮廓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抽吸泵通过抽吸管与装配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定位桩与对接槽的尺寸、大小、位置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对电机外壳进行限位,且夹持座与电机外壳卡合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转子与电机外壳进行装配前,夹持套能先与装配架实现套接,因夹持套的内轮廓与装配架的外轮廓相贴合,且夹持套和装配架分别能与转子、电机外壳进行套接固定,这使得设备在对转子、电机外壳进行装配时,只需保证夹持套和装配架能进行套接,即可保证转子和电机外壳之间的装配精度,而通过第一电推杆的持续下移,转子能移动至电机外壳的内部,而转子前端的转轴,能穿过电机外壳内部的通孔延伸至装配架内部,转子前端的转轴与第二压力感应器贴合点,为转子安插到位点,这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第二压力感应器是否感应到压力值来判断转子是否安插到位,这使得转子是否成功装配更加直观,此外转子与第二压力感应器贴合时,定位桩能完全进入至定位孔内部,这使得工作人员还可通过观察定位桩的所露出长度来判断转子是否安插到位,通过双重观察方式,能避免第二压力感应器因意外损坏影响工作人员判断的情况发生,这使得设备的装配稳定性得到提升。

2、本发明通过电机工作,能带动装配架在支撑座的顶端进行转动,因装配架通过定位桩与夹持套进行衔接,这使得装配架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带动夹持套旋转,因轴承座通过对接座与第一电推杆衔接,这使得轴承座不随夹持套进行转动,在装配架和夹持套转动的过程中,若转子和电机外壳存在装配偏差的情况,随着高速转动,转子和电机外壳间会因装配偏差所造成的偏心而产生抖动,而抖动力会传递至与其卡合的夹持套处,当夹持套产生抖动时,抖动力会使延伸块对第一压力感应器进行挤压,通过以上操作,当工作人员检测到第一压力感应器感应到挤压力时,则表面转子与电机外壳的装配存在偏差,通过该设计,能使设备在装配流程中即可实现对装配稳定性的检测,这使得转子和电机外壳存在装配偏差时能及时发现,从而免去返工重新装配所需的返工时间,这能有效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

3、本发明转子与电机外壳装配完成后,通过抽吸泵的持续抽吸,能使装配架内部形成真空,而夹持套可通过通气槽与外界连通,通过真空提供的负压,这使得装配架对电机外壳的固定强度会大于夹持套对转子的固定强度,转子与电机外壳装配完成后,第一电推杆回退,夹持套会因对转子的固定强度小于装配架对电机外壳固定强度以及电机外壳与转子之间的衔接强度自动与转子脱离,这使得设备在对电机外壳与转子装配完成后,快速便捷的实现对夹持套的拆装,而夹持套与转子分离后,抽吸泵反向输气,能使装配架内部的真空状态解除,此时第二电推杆带动夹持座工作,即可便利的将电机外壳与转子从装配架内移出,此外通过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第三转动臂的转动,能使设备快速对装配完成的转子和电机外壳移至第二传输带上移出设备,同时可带动未装配的转子和电机外壳进行装配,通过以上操作,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装配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夹持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的装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的装配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的转子与电机外壳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的第三转动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第一传输带;3、安置座;4、转子;5、顶板;6、第一转动臂;7、第一电推杆;8、夹持组件;801、夹持套;802、定位孔;803、对接槽;804、通气槽;805、延伸块;806、轴承座;807、第一压力感应器;808、对接座;9、第二转动臂;10、支撑座;11、电机;12、装配组件;1201、装配架;1202、定位板;1203、第二压力感应器;1204、定位桩;1205、抽吸泵;1206、抽吸管;13、电机外壳;14、第三转动臂;15、第二电推杆;16、夹持座;17、第二传输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包括基座1、夹持组件8和装配组件12,基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第一传输带2,且第一传输带2的顶部设置有安置座3,安置座3的内侧安置有转子4,基座1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顶板5,且顶板5的底部外侧安置有第一转动臂6,第一转动臂6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推杆7,且第一电推杆7的底部外侧安置有夹持组件8,基座1的中端安置有第二转动臂9,且第二转动臂9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支撑座10,且第二转动臂9的中端安置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装配组件12,且装配组件12的内部安置有电机外壳13,基座1的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臂14,且第三转动臂14的底部外侧安置有第二电推杆15,第二电推杆15的底部外侧连接有夹持座16,所述基座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第二传输带17。

请参阅图1至图7,安置座3与第一传输带2固定连接,且安置座3与转子4套接连接,夹持组件8包括夹持套801、定位孔802、对接槽803、通气槽804、延伸块805、轴承座806、第一压力感应器807和对接座808,夹持套801的底部内侧开设有定位孔802,且夹持套801中端开设有对接槽803,夹持套801的外沿开设有通气槽804,夹持套801的外端设置有延伸块805,且延伸块805的外端设置有轴承座806,轴承座8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压力感应器807,且轴承座806的外端连接有对接座808,夹持套801通过对接槽803与转子4卡合连接,且夹持套801与延伸块805为一体化,延伸块805与第一压力感应器807为非贴合状,轴承座806通过对接座808与第一电推杆7固定连接,装配组件12包括装配架1201、定位板1202、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定位桩1204、抽吸泵1205和抽吸管1206,装配架1201的内侧连接定位板1202,且装配架1201的内侧中端安置有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装配架1201的外沿连接有定位桩1204,且装配架1201的外部两侧设置有抽吸泵1205,且抽吸泵1205的外端连接有抽吸管1206,装配架1201的下表面与支撑座10相贴合,且电机11带动装配架1201旋转,装配架1201的内轮廓与电机外壳13的外表面相贴合,装配架1201的外轮廓与夹持套801的内轮廓相贴合,抽吸泵1205通过抽吸管1206与装配架1201的内部相连通,定位桩1204与对接槽803的尺寸、大小、位置均一致,定位板1202对电机外壳13进行限位,且夹持座16与电机外壳13卡合连接;

具体操作如下:工作人员将需要进行装配的转子4安置在第一传输带2顶端的安置座3内侧,能使安置座3对转子4进行装载,而通过第一传输带2工作,能带动安置座3进行位移,安置座3带动转子4移动至夹持组件8的底端后,通过第一电推杆7工作,能带动夹持套801进行下移,而夹持套801下移过程中,能使转子4的外轮廓与其内轮廓进行卡合,同时能使转子4的转轴部分穿过对接槽803,并与对接槽803卡合,通过夹持套801对转子4外轮廓以及转子4转轴部分的双段夹持,能有效保证夹持套801对转子4的夹持稳定性,而夹持套801对转子4夹持稳定后,第一电推杆7回退同时第一转动臂6的旋转,能使夹持套801带动转子4移动至装配架1201的顶端,通过第二电推杆15的下移并配合夹持座16工作,能对第二传输带17上传输的电机外壳13进行夹持,电机外壳13夹持完成后,通过第三转动臂14工作,能带动电机外壳13移动至装配架1201顶端,而通过第二电推杆15带动电机外壳体13下移并配合装配架1201松开,能使电机外壳13移动至装配架1201内侧,夹持套801带动转子4移动至装配架1201的顶端后,通过第一电推杆7带动夹持套801下移,能使夹持套801带动转子4向装配架1201内侧的电机外壳13移动,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前,夹持套801能先与装配架1201实现套接,因夹持套801的内轮廓与装配架1201的外轮廓相贴合,且夹持套801和装配架1201分别能与转子4、电机外壳13进行套接固定,这使得设备在对转子4、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时,只需保证夹持套801和装配架1201能进行套接,即可保证转子4和电机外壳13之间的装配精度,而通过第一电推杆7的持续下移,转子4能移动至电机外壳13的内部,而转子4前端的转轴,能穿过电机外壳13内部的通孔延伸至装配架1201内部,转子4前端的转轴与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贴合点,为转子4安插到位点,这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是否感应到压力值来判断转子4是否安插到位,这使得转子4是否成功装配更加直观,此外转子4与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贴合时,定位桩1204能完全进入至定位孔802内部,这使得工作人员还可通过观察定位桩1204的所露出长度来判断转子4是否安插到位,通过双重观察方式,能避免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因意外损坏影响工作人员判断的情况发生,这使得设备的装配稳定性得到提升,转子4和电机外壳13装配完成后,通过电机11工作,能带动装配架1201在支撑座10的顶端进行转动,因装配架1201通过定位桩1204与夹持套801进行衔接,这使得装配架1201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带动夹持套801旋转,因轴承座806通过对接座808与第一电推杆7衔接,这使得轴承座806不随夹持套801进行转动,在装配架1201和夹持套801转动的过程中,若转子4和电机外壳13存在装配偏差的情况,随着高速转动,转子4和电机外壳13间会因装配偏差所造成的偏心而产生抖动,而抖动力会传递至与其卡合的夹持套801处,当夹持套801产生抖动时,抖动力会使延伸块805对第一压力感应器807进行挤压,通过以上操作,当工作人员检测到第一压力感应器807感应到挤压力时,则表面转子4与电机外壳13的装配存在偏差,通过该设计,能使设备在装配流程中即可实现对装配稳定性的检测,这使得转子4和电机外壳13存在装配偏差时能及时发现,从而免去返工重新装配所需的返工时间,这能有效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在夹持套801下移,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的过程中,通过抽吸泵1205工作,能通过抽吸管1206将装配架1201内部的空气抽出,在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装配完成后,通过抽吸泵1205的持续抽吸,能使装配架1201内部形成真空,而夹持套801可通过通气槽804与外界连通,通过真空提供的负压,这使得装配架1201对电机外壳13的固定强度会大于夹持套801对转子4的固定强度,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装配完成后,第一电推杆7回退,夹持套801会因对转子4的固定强度小于装配架1201对电机外壳13固定强度以及电机外壳13与转子4之间的衔接强度自动与转子4脱离,这使得设备在对电机外壳13与转子4装配完成后,快速便捷的实现对夹持套801的拆装,而夹持套801与转子4分离后,抽吸泵1205反向输气,能使装配架1201内部的真空状态解除,此时第二电推杆15带动夹持座16工作,即可便利的将电机外壳13与转子4从装配架1201内移出,此外通过第一转动臂6、第二转动臂9和第三转动臂14的转动,能使设备快速对装配完成的转子4和电机外壳13移至第二传输带17上移出设备,同时可带动未装配的转子4和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通过以上操作,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装配速度。

综上,该一种快速拆装的电机转子装配工装,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将需要进行装配的转子4安置在第一传输带2顶端的安置座3内侧,能使安置座3对转子4进行装载,而通过第一传输带2工作,能带动安置座3进行位移,安置座3带动转子4移动至夹持组件8的底端后,通过第一电推杆7工作,能带动夹持套801进行下移,而夹持套801下移过程中,能使转子4的外轮廓与其内轮廓进行卡合,同时能使转子4的转轴部分穿过对接槽803,并与对接槽803卡合,通过夹持套801对转子4外轮廓以及转子4转轴部分的双段夹持,能有效保证夹持套801对转子4的夹持稳定性,而夹持套801对转子4夹持稳定后,第一电推杆7回退同时第一转动臂6的旋转,能使夹持套801带动转子4移动至装配架1201的顶端;

然后通过第二电推杆15的下移并配合夹持座16工作,能对第二传输带17上传输的电机外壳13进行夹持,电机外壳13夹持完成后,通过第三转动臂14工作,能带动电机外壳13移动至装配架1201顶端,而通过第二电推杆15带动电机外壳体13下移并配合装配架1201松开,能使电机外壳13移动至装配架1201内侧;

接着夹持套801带动转子4移动至装配架1201的顶端后,通过第一电推杆7带动夹持套801下移,能使夹持套801带动转子4向装配架1201内侧的电机外壳13移动,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前,夹持套801能先与装配架1201实现套接,因夹持套801的内轮廓与装配架1201的外轮廓相贴合,且夹持套801和装配架1201分别能与转子4、电机外壳13进行套接固定,这使得设备在对转子4、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时,只需保证夹持套801和装配架1201能进行套接,即可保证转子4和电机外壳13之间的装配精度,而通过第一电推杆7的持续下移,转子4能移动至电机外壳13的内部,而转子4前端的转轴,能穿过电机外壳13内部的通孔延伸至装配架1201内部,转子4前端的转轴与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贴合点,为转子4安插到位点,这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是否感应到压力值来判断转子4是否安插到位,这使得转子4是否成功装配更加直观,此外转子4与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贴合时,定位桩1204能完全进入至定位孔802内部,这使得工作人员还可通过观察定位桩1204的所露出长度来判断转子4是否安插到位,通过双重观察方式,能避免第二压力感应器1203因意外损坏影响工作人员判断的情况发生,这使得设备的装配稳定性得到提升;

随后在转子4和电机外壳13装配完成后,通过电机11工作,能带动装配架1201在支撑座10的顶端进行转动,因装配架1201通过定位桩1204与夹持套801进行衔接,这使得装配架1201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带动夹持套801旋转,因轴承座806通过对接座808与第一电推杆7衔接,这使得轴承座806不随夹持套801进行转动,在装配架1201和夹持套801转动的过程中,若转子4和电机外壳13存在装配偏差的情况,随着高速转动,转子4和电机外壳13间会因装配偏差所造成的偏心而产生抖动,而抖动力会传递至与其卡合的夹持套801处,当夹持套801产生抖动时,抖动力会使延伸块805对第一压力感应器807进行挤压,通过以上操作,当工作人员检测到第一压力感应器807感应到挤压力时,则表面转子4与电机外壳13的装配存在偏差,通过该设计,能使设备在装配流程中即可实现对装配稳定性的检测,这使得转子4和电机外壳13存在装配偏差时能及时发现,从而免去返工重新装配所需的返工时间,这能有效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

而后在夹持套801下移,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的过程中,通过抽吸泵1205工作,能通过抽吸管1206将装配架1201内部的空气抽出,在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装配完成后,通过抽吸泵1205的持续抽吸,能使装配架1201内部形成真空,而夹持套801可通过通气槽804与外界连通,通过真空提供的负压,这使得装配架1201对电机外壳13的固定强度会大于夹持套801对转子4的固定强度,转子4与电机外壳13装配完成后,第一电推杆7回退,夹持套801会因对转子4的固定强度小于装配架1201对电机外壳13固定强度以及电机外壳13与转子4之间的衔接强度自动与转子4脱离,这使得设备在对电机外壳13与转子4装配完成后,快速便捷的实现对夹持套801的拆装,而夹持套801与转子4分离后,抽吸泵1205反向输气,能使装配架1201内部的真空状态解除,此时第二电推杆15带动夹持座16工作,即可便利的将电机外壳13与转子4从装配架1201内移出;

最后通过第一转动臂6、第二转动臂9和第三转动臂14的转动,能使设备快速对装配完成的转子4和电机外壳13移至第二传输带17上移出设备,同时可带动未装配的转子4和电机外壳13进行装配,通过以上操作,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装配速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