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背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背板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扮演着支撑结构和保护性外层的关键角色。作为光伏电池的底层基板,光伏背板通常由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构成,确保太阳能电池板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其设计不仅考虑了结构强度,还需具备优异的光学透明性和电学性能,以最大化太阳辐射的吸收并有效传递电流。光伏背板通过紧密结合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可靠的支撑,同时帮助散热,维护光伏系统的高效性和长期稳定性。充当光伏电池的护盾,光伏背板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可持续能源的实现贡献着实质性的支持。

尽管目前的技术在光伏背板制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其中一些主要的问题包括:(1)光伏背板的制备材料可能相对较重,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整体重量,限制了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2)透光性对光伏背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些高透明性的材料,如透明导电膜和特殊涂层,可能相对较昂贵,这会导致光伏背板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容易受到紫外辐射、温度变化和湿度等因素导致材料老化,失去透明性,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引入纳米电气石,与抗氧化剂共同作用提高涂层的耐候性,减少涂层厚度,从而有效提高光伏背板的透光性,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总质量,在光转换透明涂层中加入锌掺杂UiO-66-(OH)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从背面至正面依次为氟碳透明涂层、PET复合基材、光转换透明涂层;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由氟碳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氟碳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30~5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20~40份、纳米电气石6~10份、紫外线吸收剂3~5份、抗氧化剂3~5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20~30份、聚氨酯固化剂8~13份、氟碳聚合物流平剂5~8份;

所述PET复合基材由PET复合树脂制备而成,所述PET复合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ET树脂60~80份、紫外线吸收剂6~8份、抗氧化剂6~8份、钛白粉3~5份;

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由光转换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光转换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20~3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20~30份、锌掺杂UiO-66-(OH)

优选地,所述纳米电气石的粒径为100 nm,钛白粉的粒径为200 nm。

优选地,所述氟碳透明涂层的厚度为30~40 μm,所述PET复合基材的厚度为150~200 μm,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的厚度为50~80 μm。

优选地,所述光伏背板的总厚度为240~300 μm。

优选地,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苯酚。

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为三苯基膦酸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锌掺杂UiO-66-(OH)

S1、称取1.2 mmol ZrCl

S2、将步骤S1所制的反应溶液转移至含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120℃加热反应24 h,冷却至室温后用DMF和蒸馏水交替洗涤沉淀三次,置于烘箱中60℃干燥12 h,得到锌掺杂UiO-66-(OH)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将PET树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180~250℃下挤出造粒干燥,得到 PET复合物料;

(2)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纳米电气石、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双酚F型环氧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氟碳聚合物流平剂混合均匀,得到氟碳透明涂料;

(3)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锌掺杂UiO-66-(OH)

(4)将步骤(1)所制PET复合物料、步骤(2)所制氟碳透明涂料及步骤(3)所制光转换透明涂料供给至不同挤出机内,190~270℃下热熔,通过多层共挤至定型辊上,切边收卷,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首次在氟碳透明涂层中加入纳米电气石,纳米电气石具有释放氧负离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在光伏背板表面产生微量的氧负离子,与抗氧化剂共同作用,减缓光伏背板的氧化变性,提高耐候性,抗氧化性能的提高可以减少氟碳涂层的厚度,提高透光性的同时,降低光伏背板的质量;在光转换透明涂层中加入锌掺杂UiO-66-(OH)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光伏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氟碳透明涂层,2、PET复合基材,3、光转换透明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但不能限制本申请的内容。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从商业渠道购买得到的。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从背面至正面依次为氟碳透明涂层1、PET复合基材2、光转换透明涂层3;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由氟碳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氟碳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3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40份、纳米电气石6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3份、三苯基膦酸酯3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20份、聚氨酯固化剂8份、氟碳聚合物流平剂5份;

所述PET复合基材2由PET复合树脂制备而成,所述PET复合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ET树脂60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6份、三苯基膦酸酯6份、钛白粉3份;

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由光转换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光转换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2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30份、锌掺杂UiO-66-(OH)

所述纳米电气石的粒径为100 nm,钛白粉的粒径为200 nm。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的厚度为30 μm,所述PET复合基材2的厚度为150 μm,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的厚度为60 μm。

所述锌掺杂UiO-66-(OH)

S1、称取1.2 mmol ZrCl

S2、将步骤S1所制的反应溶液转移至含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120℃加热反应24 h,冷却至室温后用DMF和蒸馏水交替洗涤沉淀三次,置于烘箱中60℃干燥12 h,得到锌掺杂UiO-66-(OH)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将PET树脂、2-羟基-4-甲氧基苯酚、三苯基膦酸酯、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180℃下挤出造粒干燥,得到PET复合物料;

(2)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纳米电气石、2-羟基-4-甲氧基苯酚、三苯基膦酸酯、双酚F型环氧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氟碳聚合物流平剂混合均匀,得到氟碳透明涂料;

(3)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锌掺杂UiO-66-(OH)

(4)将步骤(1)所制PET复合物料、步骤(2)所制氟碳透明涂料及步骤(3)所制光转换透明涂料供给至不同挤出机内,190℃下热熔,通过多层共挤至定型辊上,切边收卷,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从背面至正面依次为氟碳透明涂层1、PET复合基材2、光转换透明涂层3;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由氟碳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氟碳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5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20份、纳米电气石10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5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30份、聚氨酯固化剂13份、氟碳聚合物流平剂8份;

所述PET复合基材2由PET复合树脂制备而成,所述PET复合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ET树脂80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8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8份、钛白粉5份;

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由光转换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光转换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3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20份、锌掺杂UiO-66-(OH)

所述纳米电气石的粒径为100 nm,钛白粉的粒径为200 nm。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的厚度为40 μm,所述PET复合基材2的厚度为200 μm,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的厚度为60 μm。

所述锌掺杂UiO-66-(OH)

S1、称取1.2 mmol ZrCl

S2、将步骤S1所制的反应溶液转移至含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120℃加热反应24 h,冷却至室温后用DMF和蒸馏水交替洗涤沉淀三次,置于烘箱中60℃干燥12 h,得到锌掺杂UiO-66-(OH)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将PET树脂、2-羟基-4-甲氧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250℃下挤出造粒干燥,得到 PET复合物料;

(2)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纳米电气石、2-羟基-4-甲氧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双酚F型环氧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氟碳聚合物流平剂混合均匀,得到氟碳透明涂料;

(3)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锌掺杂UiO-66-(OH)

(4)将步骤(1)所制PET复合物料、步骤(2)所制氟碳透明涂料及步骤(3)所制光转换透明涂料供给至不同挤出机内,270℃下热熔,通过多层共挤至定型辊上,切边收卷,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从背面至正面依次为氟碳透明涂层1、PET复合基材2、光转换透明涂层3;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由氟碳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氟碳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4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30份、纳米电气石8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4份、抗氧化剂4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15份、聚氨酯固化剂10份、氟碳聚合物流平剂6份;

所述PET复合基材2由PET复合树脂制备而成,所述PET复合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ET树脂70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7份、抗氧化剂7份、钛白粉4份;

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由光转换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光转换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25份、氟化聚氨酯树脂25份、锌掺杂UiO-66-(OH)

所述纳米电气石的粒径为100 nm,钛白粉的粒径为200 nm。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的厚度为35 μm,所述PET复合基材2的厚度为170 μm,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的厚度为65 μm。

所述抗氧化剂为三苯基膦酸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中按质量比1:1组成。

所述锌掺杂UiO-66-(OH)

S1、称取1.2 mmol ZrCl

S2、将步骤S1所制的反应溶液转移至含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120℃加热反应24 h,冷却至室温后用DMF和蒸馏水交替洗涤沉淀三次,置于烘箱中60℃干燥12 h,得到锌掺杂UiO-66-(OH)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将PET树脂、2-羟基-4-甲氧基苯酚、抗氧化剂、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200℃下挤出造粒干燥,得到 PET复合物料;

(2)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纳米电气石、2-羟基-4-甲氧基苯酚、抗氧化剂、双酚F型环氧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氟碳聚合物流平剂混合均匀,得到氟碳透明涂料;

(3)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锌掺杂UiO-66-(OH)

(4)将步骤(1)所制PET复合物料、步骤(2)所制氟碳透明涂料及步骤(3)所制光转换透明涂料供给至不同挤出机内,220℃下热熔,通过多层共挤至定型辊上,切边收卷,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出了一种光伏背板,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光伏背板不添加纳米电气石,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实验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光伏背板从背面至正面依次为氟碳透明涂层1、PET复合基材2、光转换透明涂层3;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由氟碳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氟碳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3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40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3份、三苯基膦酸酯3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20份、聚氨酯固化剂8份、氟碳聚合物流平剂5份;

所述PET复合基材2由PET复合树脂制备而成,所述PET复合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ET树脂60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6份、三苯基膦酸酯6份、钛白粉3份;

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由光转换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光转换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2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30份、锌掺杂UiO-66-(OH)

所述钛白粉的粒径为200 nm。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的厚度为30 μm,所述PET复合基材2的厚度为150 μm,所述光转换透明涂层3的厚度为60 μm。

所述锌掺杂UiO-66-(OH)

S1、称取1.2 mmol ZrCl

S2、将步骤S1所制的反应溶液转移至含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120℃加热反应24 h,冷却至室温后用DMF和蒸馏水交替洗涤沉淀三次,置于烘箱中60℃干燥12 h,得到锌掺杂UiO-66-(OH)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将PET树脂、2-羟基-4-甲氧基苯酚、三苯基膦酸酯、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180℃下挤出造粒干燥,得到 PET复合物料;

(2)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2-羟基-4-甲氧基苯酚、三苯基膦酸酯、双酚F型环氧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氟碳聚合物流平剂混合均匀,得到氟碳透明涂料;

(3)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锌掺杂UiO-66-(OH)

(4)将步骤(1)所制PET复合物料、步骤(2)所制氟碳透明涂料及步骤(3)所制光转换透明涂料供给至不同挤出机内,190℃下热熔,通过多层共挤至定型辊上,切边收卷,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对比例2:本对比例提出了一种光伏背板,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光伏背板不添加锌掺杂UiO-66-(OH)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由氟碳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氟碳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3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40份、纳米电气石6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3份、三苯基膦酸酯3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20份、聚氨酯固化剂8份、氟碳聚合物流平剂5份;

所述PET复合基材2由PET复合树脂制备而成,所述PET复合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ET树脂60份、2-羟基-4-甲氧基苯酚6份、三苯基膦酸酯6份、钛白粉3份;

所述透明涂层由透明涂料制备而成,所述透明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四氟乙烯树脂20份、氟化聚氨酯树脂30份、纳米电气石6份、三苯基膦酸酯3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30份、聚氨酯固化剂8份、氟碳聚合物流平剂5份。

所述纳米电气石的粒径为100 nm,钛白粉的粒径为200 nm。

所述氟碳透明涂层1的厚度为30 μm,所述PET复合基材2的厚度为150 μm,所述透明涂层的厚度为60 μm。

本对比例还提出一种轻质高透光性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将PET树脂、2-羟基-4-甲氧基苯酚、三苯基膦酸酯、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180℃下挤出造粒干燥,得到 PET复合物料;

(2)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纳米电气石、2-羟基-4-甲氧基苯酚、三苯基膦酸酯、双酚F型环氧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氟碳聚合物流平剂混合均匀,得到氟碳透明涂料;

(3)按质量配比,将聚四氟乙烯树脂、氟化聚氨酯树脂、纳米电气石、三苯基膦酸酯、双酚F型环氧树脂、聚氨酯固化剂、氟碳聚合物流平剂混合均匀,得到透明涂料;

(4)将步骤(1)所制PET复合物料、步骤(2)所制氟碳透明涂料及步骤(3)所制透明涂料供给至不同挤出机内,190℃下热熔,通过多层共挤至定型辊上,切边收卷,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性能测试:分别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制备的光伏背板的重量、透光率、耐候性、导热系数、拉伸强度的性能进行测试;

重量:将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合成的光伏背板切割成0.5×0.5 m

透光率:依据标准ASTM D1003-2021 《透明塑料雾度和透光率的标准测试方法》对可见光400~700 nm的波长透过率进行测试;

耐候性:依据标准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进行测试,观察光伏背板在高低温湿热2000 h外观有无开裂、起泡;

导热系数:采用导热系数测试仪(TPS2500S. Sweden)测试;

输出功率: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合成的光伏背板切割成0.5×0.5 m

表1 测试数据

如表1所示,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合成光伏背板的重量均较轻,这是由于涂层性能提升,使其厚度减少导致重量减轻,有利于安装和节省原料;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合成光伏背板的透光率也均大于85%,实施例2合成光伏背板的透光率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其涂层厚度最大;实施例1-3及对比例2合成光伏背板的耐候性测试种均无开裂、无起泡现象,但对比例1合成光伏背板出现开裂,表明纳米电气石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光伏背板的耐候性泡;实施例1-3合成光伏背板的导热系数大于对比例1-2,表明纳米电气石和锌掺杂UiO-66-(OH)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4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