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座椅调节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座椅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具或设备。常见的座椅类型有椅子、沙发、凳子、扶手椅等,座椅的目的是提供支持和舒适性,让人们在坐姿或静态状态下获得放松和休息的感觉。

相关技术中的座椅通常设置有扶手,为满足不同坐姿或是不同人喜好的不同需求,扶手也会设置为能够进行水平调节的结构。扶手水平调节的结构通常包括固定座和扶手座,扶手座沿水平方向滑移配合于固定座,需要调节扶手水平位置时施力移动扶手座进行滑移即可,扶手座移动后通过与固定座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扶手座水平方向移动后仅通过摩擦力与固定座相固定的设置使得扶手座水平调节后的所在位置稳定性较差,不便于稳定实现对使用人员的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扶手座水平调节后所在位置的稳定性,进而稳定实现对使用人员的支撑,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和扶手座,所述扶手座包括底壳、定位机构以及盖体,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定位块以及定位弹簧,所述定位板安装于固定座,所述定位块滑移配合于定位板一侧,所述定位弹簧一端连接于定位块、另一端连接于定位板,所述定位块一端穿出定位板外且所述定位块穿出定位板外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底壳水平滑移配合于定位板,所述底壳开设有若干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块在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插接配合于其中一定位孔,所述盖体安装于底壳顶部并将定位板罩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扶手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时施力对底壳进行移动,底壳沿定位板的长度方向运动过程中,定位块在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入至不同的定位孔内,定位块与定位孔的配合起到对底壳移动后,底壳与定位板之间相对位置进一步的限位作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底壳水平位置调节后即扶手座水平调节后所在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便于盖体稳定实现对使用人员的支撑,定位块一端呈弧形的设置便于定位块由其中一定位孔移动至另一定位孔对底壳与定位板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包括板体、抵压块以及抵压驱动组件,所述抵压块滑移配合于板体,所述抵压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抵压块朝靠近或远离定位孔的所在方向运动,所述定位弹簧一端连接于定位板的抵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驱动组件驱动抵压块朝靠近或远离定位块的所在方向运动时,定位弹簧的压缩量一同实现微调,从而便于调节定位块在定位孔内的抵压力大小,以便于不同人群通过不同的力驱动而最终实现对扶手座的水平方向运动,适用性强。

可选的,所述抵压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螺杆和驱动块,所述驱动螺杆螺纹配合于板体,所述驱动块转动连接于驱动螺杆一端,所述驱动块沿板体的厚度方向与板体滑移配合,所述驱动块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导向面,所述抵压块的一端抵触于驱动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螺杆时,驱动块通过沿板体厚度方向的运动带动抵压块朝靠近或远离定位孔的方向运动,通过转动驱动螺杆即可同步实现对抵压块的运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方便稳定。

可选的,所述定位孔正对设置有两排,所述定位块与两排定位孔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导向面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抵压块均具有抵压倾斜面,两所述驱动导向面分别抵触于两抵压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定位块与定位孔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扶手座在水平方向位置调整过程中的滑移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单个驱动块的移动即可同步对两抵压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操作方便,且两驱动导向面和两抵压倾斜面的配合有利于减小驱动块和抵压块的压强,保证驱动块和抵压块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抵压块并与抵压块滑移配合,所述定位弹簧套设于连接杆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起到对抵压块和定位块滑移时的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保证抵压块和定位块运动时即运动后所在位置的相对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有转动盘,所述定位板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定位板转动配合于转动盘且转动盘位于转动槽内,所述定位板设置有用于使定位板与转动盘固定的卡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相对转动盘进行转动时带动底壳和盖体一同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扶手座转动方向的调节,有利于适用更多不同的场景,卡位组件与转动盘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定位板转动后所在位置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转动盘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绕自身轴线周向分布的卡孔,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弹性件和卡块,所述卡块滑移配合于定位板,所述弹性件固定安装于定位板并抵触于卡块远离转动盘的一端,所述卡块一端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伸入转动槽内并卡接配合于其中一卡孔,所述卡块伸入转动槽内的一端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扶手进行转动方向的调节时,卡块受自身弧形面分力作用自动朝远离转动盘的方向运动,此时弹性件压缩,当卡块与另一卡孔位置对应时,卡块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卡接配合于另一卡孔,工作人员对扶手座进行转动后固定的操作方便快速。

可选的,所述转动盘呈台阶状,所述转动盘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于固定座,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转动部的截面尺寸并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部顶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绕自身轴线分布的卡槽;所述卡位组件包括卡板、卡位弹簧以及按压件,所述卡板沿定位板厚度方向滑移配合于定位板,所述卡板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转动部底部到转动槽槽底的距离尺寸,所述卡位弹簧一端连接于定位板、另一端连接于卡板,所述卡位弹簧位于卡板朝向定位板的一侧,所述卡板在卡位弹簧弹力作用下卡入其中一卡槽,所述按压件用于对卡板进行按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件对卡板进行按压时,卡板朝靠近定位板的方向移动并位于第二转动部和转动槽槽底的间隙内,随后转动定位板移动至另一卡槽与卡板对应位置时,解除对卡板的按压,此时卡板在卡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入至另一卡槽内,通过按压件对卡板按压即可对扶手座解锁并能够调节扶手座转动角度,方便快速。

可选的,所述按压件包括按压座、按压杆以及拉力弹簧,所述按压座沿盖体厚度方向滑移配合于盖体并位于卡孔顶部,所述按压座沿盖体宽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按压驱动槽,所述拉力弹簧一端连接于按压座、另一端连接于盖体,所述按压杆沿盖体宽度方向滑移配合于盖体,所述按压杆一端设置有按压驱动面、另一端穿设于盖体外,所述按压驱动面抵触于按压驱动槽的槽壁,所述按压杆滑动时,所述按压座朝靠近定位板的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体外对按压杆进行按压时,按压座在按压驱动面和按压驱动槽的配合作用下朝定位板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卡板的按压,随后便于调节扶手座的转动角度,扶手座转动角度调节后,按压座在拉力弹簧和卡位弹簧的拉力和弹力作用下稳定复位,快速稳定。

可选的,所述卡板的顶部设置有倒角,所述定位板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卡位弹簧位于弹簧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使得卡板插入卡槽时具有一定间隙过渡,从而便于卡板的插入,此外,容置槽起到对卡位弹簧所在位置的限位作用,有利于保证卡位弹簧进行伸缩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定位块与定位孔的配合起到对底壳移动后,底壳与定位板之间相对位置进一步的限位作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底壳水平位置调节后即扶手座水平调节后所在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便于盖体稳定实现对使用人员的支撑。

2、抵压块朝靠近或远离定位块的所在方向运动时,定位弹簧的压缩量一同实现微调,从而便于调节定位块在定位孔内的抵压力大小,以便于不同人群通过不同的力驱动而最终实现对扶手座的水平方向运动,适用性强。

3、定位板相对转动盘进行转动时带动底壳和盖体一同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对扶手座转动方向的调节,有利于适用更多不同的场景,卡位组件与转动盘的配合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定位板转动后所在位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扶手座和固定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定位板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扶手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定位板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扶手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座;2、扶手座;3、连接柱;4、转动盘;401、第一转动部;402、第二转动部;5、底壳;6、盖体;7、弹性卡扣;8、卡扣孔;9、定位板;901、板体;902、抵压块;10、定位块;11、定位弹簧;12、导向板;13、导向槽;14、滑移槽;15、定位孔;16、连接杆;17、驱动螺杆;18、驱动块;19、旋钮;20、驱动导向面;21、抵压倾斜面;22、转动槽;23、连通槽;24、卡孔;25、弹性件;26、卡块;27、卡槽;28、卡板;29、卡位弹簧;30、按压件;301、按压座;302、按压杆;303、拉力弹簧;304、回位弹簧;31、弹簧槽;32、倒角;33、按压槽;34、按压驱动槽;35、按压驱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1和扶手座2,其中,固定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座椅(图中未示出),固定座1的顶部一体固定设置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转动盘4。

参照图2,扶手座2包括底壳5、定位机构以及盖体6,底壳5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底壳5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卡扣7,盖体6的内周面开设有与若干弹性卡扣7一一对应且分别与各弹性卡扣7卡接配合的卡扣孔8,各弹性卡扣7分别与各卡扣孔8卡接配合,以便于快速实现底壳5与盖体6的快速稳定连接。

参照图3和图4,定位机构设置于底壳5和盖体6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9、定位块10以及定位弹簧11,定位板9包括板体901、抵压块902以及抵压驱动组件,板体901大致呈矩形板状,板体901转动安装于转动盘4并位于转动盘4底部,定位块10正对设置有两个且分别滑移配合于板体901宽度方向的两侧,定位块10的一端传出定位板9外,且定位块10穿出定位板9的一端横截面呈半圆的弧形设置。

参照图2,底壳5沿板体901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于板体901,为进一步保证底壳5滑移时的稳定性,连接柱3转动连接有导向板12,导向板12与板体901平行设置并位于底壳5底部,底壳5底部开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3,导向板12滑移配合于导向槽13内,以起到对底壳5滑移时进一步的限位作用。

参照图3和图4,底壳5顶部开设有滑移槽14,定位板9的板体901位于滑移槽14内。滑移槽14正对设置的两槽壁均开设有沿底壳5长度方向均匀分部的若干定位孔15,定位块10穿出定位板9外的一端插接配合于其中一定位孔15,定位孔15的外形与定位块10插入定位孔15的一端相适配,以保证定位块10插入至定位孔15内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4,抵压块902正对设置有两个且均位于两定位块10之间,两抵压块902均沿板体901的宽度方向滑移配合于板体901,定位弹簧11与定位块10对应设置有两个,两定位弹簧11一端分别连接于两定位块10、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抵压块902,以使得两定位块10分别在两定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稳定插入至定位孔15内。为进一步保证抵压块902和定位块10移动时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两定位杆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两连接杆16沿板体901的宽度方向分别插入至两抵压块902内并与抵压块902滑移配合,定位弹簧11套设于连接杆16外。

参照图4和图5,抵压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螺杆17和驱动块18,驱动螺杆17沿板体901的厚度方向螺纹配合于板体901,驱动螺杆17的一端穿设于板体901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9,以便于工作人员施力转动驱动螺杆17。驱动块18转动连接于驱动螺杆17远离旋钮19的一端并沿板体901的厚度方向与板体901滑移配合,以使得驱动螺杆17转动时,驱动块18沿板体901的厚度方向运动。

参照图5,驱动块18的两端均设置有倾斜的驱动导向面20,两抵压块902均具有与驱动导向面20相贴合的抵压倾斜面21,以使得驱动块18沿板体901厚度方向运动时,两抵压块902因与驱动块18的抵触且在定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朝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运动,进而最终实现对定位块10插入定位孔15内抵压力大小的调节,增强适用性。

参照图4,定位板9顶部开设有转动槽22,转动盘4位于转动槽22围设的区域内,定位板9顶部还开设有与转动槽22相连通设置的连通槽23,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盘4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绕自身轴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卡孔24,卡孔24均呈半圆的弧形设置。

继续参照图4,定位板9设置有卡位组件,本申请实施例中,卡位组件包括弹性件25和卡块26,弹性件2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为橡胶,橡胶固定连接于定位板9的板体901并位于连通槽23内,卡块26固定连接于弹性件25且卡块26的一端在弹性件25的弹力作用下穿入至转动槽22并插接配合于其中一卡孔24内,以实现定位板9和底壳5间的固定。卡块26插入至卡孔24的一端呈与卡孔24相贴合的半圆弧形设置,以使得底壳5带动定位板9转动时卡块26受分力作用而自动向远离卡孔24的方向运动,当卡块26与另一卡孔24位置对应时,卡块26在弹性件25弹力作用下卡接配合于另一卡孔24,从而在扶手座2转动角度调节后最终再次实现扶手座2与固定座1的固定。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对扶手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时首先施力对底壳5进行移动,底壳5沿定位板9的长度方向运动过程中,定位块10在定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卡入至不同的定位孔15内,定位块10与定位孔15的配合起到对底壳5移动后,底壳5与定位板9之间相对位置进一步的限位作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底壳5水平位置调节后即扶手座2水平调节后所在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便于盖体6稳定实现对使用人员的支撑。

当需要对扶手进行水平方向转动角度的调节时,施力转动扶手座2,在此过程中卡块26受自身弧形面分力作用自动朝远离转动盘4的方向运动,此时弹性件25压缩,当卡块26与另一卡孔24位置对应时,卡块26在弹性件25弹力作用下卡接配合于另一卡孔24,从而实现扶手座2转动位置调节后与固定座1的固定,有利于适用更多不同的应用场景。

实施例2。

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动盘4和卡位组件的具体结构不同,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盘4呈台阶状,转动盘4包括第一转动部401和第二转动部402,第一转动部401固定连接于固定座1,第二转动部402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转动部401的截面尺寸并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部401顶部,第二转动部402外周面开设有若干绕自身轴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卡槽27。

参照图7和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卡位组件包括卡板28、卡位弹簧29以及按压件30,卡板28沿板体901的厚度方向滑移配合于连通槽23内,卡板28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转动部402底部到转动槽22槽底的距离尺寸,以使得卡板28能够伸入至第二转动部402与转动槽22槽底之间的间隙。连通槽23远离盖体6的槽壁即连通槽23的底壁开设有弹簧槽31,卡位弹簧29位于弹簧槽31内,卡位弹簧29一端连接于弹簧槽31远离自身槽口的槽壁、另一端连接于卡板28,卡板28在卡位弹簧29的弹力作用下稳定卡入至其中一卡槽27,从而实现定位板9和转动盘4即扶手座2和固定座1的固定。卡槽27和卡板28卡入卡槽27一端的截面均呈梯形设置,且卡板28的顶部设置有倒角32,以便于卡板28插入卡槽27且保证卡板28插入卡槽27所在位置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7和图8,按压件30包括按压座301、按压杆302、拉力弹簧303以及回位弹簧304,其中,盖体6底部开设有按压槽33,按压座301沿盖体6厚度方向滑移配合于按压槽33内,拉力弹簧303一端连接于按压槽33远离自身槽口的槽壁、另一端连接于按压座301,以使得按压座301常态时与卡板28的位置对应并位于卡板28的顶部。

继续参照图7和图8,按压座301开设有沿盖体6宽度方向贯穿设置的按压驱动槽34,按压杆302沿盖体6宽度方向滑移配合于盖体6,按压杆302一端穿设于盖体6外、另一端滑移配合于按压驱动槽34内。按压杆302靠近按压座301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按压驱动面35,按压驱动面35抵触于按压驱动槽34的槽壁,以使得按压杆302滑移时,按压座301在按压驱动面35的驱动下对卡板28进行抵压。回位弹簧304一端连接于按压杆302、另一端抵触于底壳5,以使得按压杆302在按压后按压杆302、按压座301以及卡板28能够在回位弹簧304、拉力弹簧303以及卡位弹簧29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回复至原位。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扶手进行水平方向转动角度的调节时,首先对按压杆302进行按压,按压座301在按压驱动面35和按压驱动槽34的配合作用下朝定位板9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卡板28的按压,卡板28脱离卡槽27时便于调节扶手座2的转动角度,当定位板9移动至另一卡槽27与卡板28对应位置时,解除对卡板28的按压,此时卡板28在卡位弹簧29的弹力作用下卡入至另一卡槽27内、且按压座301和按压杆302均最终复位,从而实现扶手座2转动位置调节后与固定座1的固定,有利于适用更多不同的应用场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牌识别方法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税务商品编码分类方法和系统
  • 一种基于车牌识别与人脸识别的自助加油系统及其方法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牌识别和分类方法及系统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车牌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54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