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感光识别电路、感光定位方法、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感光识别电路、感光定位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感光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光识别电路、感光定位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通过显示装置(如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等)进行人机互动时,感光定位技术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用户使用液晶屏进行人机交互游戏时,要求具有精确、快速的定位。

传统的显示装置在实现感光定位时通常依赖于独立的FPGA芯片。FPGA芯片统一获取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上存在光斑时,各感光识别电路采集感光信号,将感光信号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得到光斑的坐标信息,并将计算得到的坐标信息传输给主控芯片。系统芯片根据坐标信息执行对应的交互动作。在FPGA芯片统一获取感光信号,计算坐标信息的过程中,其通过I2C接口等获取感光信号,需要传输时间,并且在FPGA芯片根据感光信号统一计算光斑的坐标信息,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导致系统芯片执行交互动作时存在延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光识别电路、感光定位方法、显示装置,可以降低用户通过显示屏进行人机互动时的延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识别电路,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感光识别电路对应的多个感光单元检测到的多个感光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确定出目标感光单元;

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上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感光识别电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主处理芯片,所述主处理芯片与所述感光识别电路连接;

所述主处理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感光识别电路发送的交互控制位置,并基于所述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控制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光定位方法,应用于感光识别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感光识别电路对应的多个感光单元检测到的多个感光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确定出目标感光单元;

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上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感光识别电路获取到其对应的感光单元的多感光信号强度后,根据多个感光信号强度确定目标感光单元,进而通过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上的坐标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实现了通过感光识别电路即可确定在显示屏上的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不需要通过外部芯片确定,从而避免了感光识别电路将感光信号发送至外部芯片,通过外部芯片确定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的过程,以及节省了外部芯片根据感光信号统一计算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所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的速度,进而降低了系统芯片根据第一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控制操作的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设距离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识别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斑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光识别电路并联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与感光单元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光识别电路、感光定位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定于电脑、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和电视机,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屏。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本实施例将感光识别电路的角度进行描述,该感光识别电路具体可以集成在显示装置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定位方法,如图1所示,该感光定位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获取所述感光识别电路对应的多个感光单元检测到的多个感光信号强度。

参照图2,在图2中显示装置10中包括成阵列排布的感光单元11、感光识别电路12、主处理芯片13、感光通道14以及显示屏15。主处理芯片13启动感光识别电路12,在感光识别电路12扫描感光单元11时获取感光通道14检测得到的电流,确定电流强度为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中,感光识别电路12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其中,感光识别电路12的数量可根据感光单元11的数量确定。例如,若显示屏15中存在200个感光单元11,其中,200个感光单元11按照矩阵排列方式(如,20*10)均匀分布于显示屏15,并将200个感光单元11划分为4个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D区域),每个区域由5*10的矩阵排列方式形成。可分别设置4个感光识别电路12,确定每一感光识别电路12需要识别的区域每一区域对应多个感光单元11。例如,感光识别电路A识别A区域的感光单元11、感光识别电路B识别B区域的感光单元11、感光识别电路C识别C区域的感光单元11、感光识别电路D识别D区域的感光单元11。在显示装置10启动感光识别电路12后,感光识别电路12获取对应的多个感光单元11的多个感光信号强度。若在显示装置10中存在30个感光单元11时,则可在显示装置10中设置1个或2个感光识别电路12获取感光单元11的信号强度。可理解的是,矩阵排列方式为感光单元11的其中一种排列方式,本申请不对感光单元11的排列方式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的显示屏15具备显示文字、图像、图形的功能,同时可以检测外部光源,根据外部光源在显示屏15中的位置执行对应的交互控制操作。例如,显示屏15以LED显示屏为例,可以通过LED显示屏中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16的显示方式显示图像,并且,当激光笔照射在LED显示屏上时,通过LED显示屏中的感光单元11,确定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控制操作。其中,感光单元11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16的排布方式可如图7所示。

102、根据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感光单元中确定出目标感光单元。

目标感光单元为在显示屏15中的控制操作的控制中心所在的感光单元。其中,在本申请中的控制操作包括使用红外线等光照类控制操作、以及直接用手点击显示屏15等触控类控制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可根据多种方式从多个感光单元11中确定目标感光单元。

示例性地,感光识别电路12在扫描得到多个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后,确定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感光单元11为候选感光单元,确定候选感光单元中的信号强度极值,若存在多个信号强度极值时,确定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是否为相邻行或者相邻列的感光单元11,若否,则确定当前存在两个目标感光单元,若是,则确定感光信号强度最大值或信号强度最小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为目标感光单元。

感光单元11根据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产生对应的感光信号,光照强度越强,感光信号强度越大。例如,当有光源(例如,红外线)照射在显示屏15上的某一区域时,会在该区域形成光斑,处于光斑中光线最强的位置处的感光单元11产生的信号强度值最大,由此,可根据感光单元11的信号强度最大值确定光照类控制操作在显示屏15中的位置。同理,在显示屏15中接收到触碰操作时,例如,用户用手点击显示屏15,在点击显示屏15时,在显示屏15中点击的位置被用户用手遮挡,该位置下的光照最小,感光单元11产生的信号强度最小,由此,即可通过感光信号最小值确定触控类控制操作在显示屏15中的位置。即,在本申请中可根据信号强度极值(信号强度最大值和信号强度最小值)确定控制操作在显示屏15中的位置。

在候选感光单元中确定相邻行或相邻列的感光单元11是否为感光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只是本实施例中给出的一种方式,其可根据控制面积和感光单元11之间的排列距离确定寻找感光信号强度极值的范围。例如,控制操作在显示屏15中的形成的控制面积较大或者感光单元11的排列距离较小时,存在连续三个以上的感光单元11获取的感光信号为同一控制操作的感光信号,则在三个感光单元11中确定感光信号强度极值所对应的感光单元11为目标感光单元。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中预设阈值可由工作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示例性地,在显示屏15当前至存在一个控制面积时,则确定感光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为目标感光单元。

103、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上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15上的坐标可以以目标感光单元在其对应的矩阵中的行列式确定。

示例性地,将图2中的四个感光识别电路12从左到右分别为感光识别电路A、感光识别电路B、感光识别电路C、感光识别电路D。其中,感光识别电路A扫描第1至5列的感光单元11,获取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感光识别电路B扫描第6至10列的感光单元11,获取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感光识别电路C扫描第11至15列的感光单元11,获取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感光识别电路D扫描第16至20列的感光单元11,获取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

感光识别电路A确定目标感光单元为第二行第三个感光单元11后,则确定目标感光单元的坐标为A23,进一步地根据坐标A23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显示屏15的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并确定各个感光单元11位于坐标系中的各个坐标,并将坐标和其对应的感光单元11的行列号对应存储于感光识别电路12。由此,在感光识别电路12确定目标感光单元的行列号后,即可得到其在显示屏15上的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的目标感光单元为一个时,直接确定目标感光单元的坐标为第一交互控制位置。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感光定位方法,能够在感光识别电路12获取到其对应的感光单元11的多感光信号强度后,根据多个感光信号强度确定目标感光单元,进而通过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15上的坐标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实现了通过感光识别电路12即可确定在显示屏15上的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不需要通过外部芯片确定,从而减少了感光识别电路12将感光信号发送至外部芯片,通过外部芯片确定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的过程,以及节省了外部芯片根据感光信号统一计算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所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的效率,进而降低了系统芯片根据第一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控制操作的时延。

根据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作进一步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根据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从多个感光单元11中确定出目标感光单元,包括:

确定出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中的信号强度极值,将所述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确定为目标感光单元,其中,任意两个目标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极值包括信号强度极大值和信号强度极小值。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操作为光照类控制操作时,在多个感光单元11中确定感光信号强度为信号强度极大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为目标感光单元;当控制操作为触控类控制操作时,在多个感光单元11中确定感光信号强度为信号强度极小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为目标感光单元。

预设距离为用户的控制操作在显示屏15上形成的光斑的最小直径。其中直径的大小可根据控制操作的种类确定,例如,当接收到的控制操作为光照类时,则确定预设距离为0.5厘米;当接收到的控制操作为触控类控制操作时,则确定预设距离为1厘米。通过设置目标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避免将同一控制操作的两个感光单元11确定为目标感光单元,显示装置10执行不同的交互控制操作的问题,提高了感光识别电路12确定交互控制位置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了显示装置10执行交互控制操作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出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中的信号强度极值,将所述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确定为目标感光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距离确定遍历区间,基于所述遍历区间按行遍历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

对于每一目标遍历区间,若所述目标遍历区间中存在信号强度极值,则将所述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第一感光单元作为候选感光单元,并获取记录的目标感光单元;

判断所述候选感光单元与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距离;

若否,则确定所述候选感光单元和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中具有信号强度极值的感光单元11,并根据确定出的感光单元11更新所述目标感光单元;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感光单元记录为新的目标感光单元。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感光识别电路12按照预设距离确定遍历区间。

示例性地,感光识别电路12按照遍历区间逐行遍历其对应区域的多个感光信号强度,在每一次遍历感光信号强度时,在每一个目标遍历区间内获取信号强度极值,并将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第一感光单元作为候选感光单元,获取其与已经记录的目标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确定其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若候选感光单元与目标感光单元之间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则确定候选单元与感光单元感光信号为不同控制操作下产生的,将第一感光单元记录为新的目标感光单元;若候选感光单元与目标感光单元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则确定候选感光单元与目标感光单元为同一控制操作下产生的光斑,需要对其进行合并,则确定目标感光单元与候选感光单元的感光信号强度极值,根据感光信号强度极值更新目标感光单元。

具体地,在控制操作为光照类控制操作时,确定目标感光单元与候选感光单元中的感光信号强度极大值的感光单元为目标感光单元。例如,在确定目标感光单元的感光信号强度小于候选感光单元的信号强度时,则将目标感光单元更新为候选感光单元。在控制操作为触控类控制操作时,确定目标感光单元与候选感光单元中的感光信号强度极小值的感光单元为目标感光单元。例如,在确定目标感光单元的感光信号强度大于候选感光单元的信号强度时,则更新候选感光单元为目标感光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识别电路12以预设距离确定遍历区间扫描感光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第一感光单元作为候选感光单元,在已记录的目标感光单元与候选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根据目标感光单元与确定的候选感光单元中的信号强度极值,更新目标感光单元;在已记录的目标感光单元与候选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将第一感光信号记录为新的目标感光单元。通过以预设距离确定遍历区间扫描感光信号强度,得到目标感光单元,提高了确定的目标感光单元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15上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与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连接的上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发送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

计算所述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与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根据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确定第三交互控制位置,并将所述第三交互控制位置发送至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连接的下一级芯片;

在所述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将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发送至所述下一级芯片。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的感光识别电路12包含扫描控制模块401,控制扫描其对应的感光单元11,电压侦测模块402检测感光单元11产生的感光信号,并将感光信号发送至信号转换模块403。主处理芯片13在确定显示屏15上存在控制操作时,启动感光识别电路12采集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其中,在感光识别电路12启动时,电源模块407发送参考电压至信号转换模块403。信号转换模块403依据参考电压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发送至坐标计算模块404。坐标计算模块404通过前级坐标输入模块405得到上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所确定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并根据感光信号强度以及上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发送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并通过位置输出模块406输出第一交互控制位置。

在本申请的感光识别电路12中增加了坐标计算模块404、前级坐标输入模块405、以及交互控制位置输出模块,实现了在感光识别电路12中即可得到控制操作在显示装置10的交互控制位置,不需要通过外部芯片即可确定交互控制位置,提高了确定交互控制位置的速度。

示例性地,参照图5,在本申请中,在显示屏15中可能存在多种光斑,例如,位于在同一区域中的光斑A、跨区域的光斑B,也有可能在同一区域中存在多个光斑(如,光斑C和光斑D)存在控制操作在显示屏15产生的光斑B位于不同区域时,需要通过不同的感光识别电路12共同确定该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

示例性地,还可将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的中间位置,确定为第三交互控制位置。

示例性地,在感光识别电路12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后,获取上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以及第二交互控制位置的感光信号强度,获取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为同一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需要对其进行更新。进一步地,需要获取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对应的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强度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对应的感光单元11的信号强度极值,确定第三交互控制位置。具体地,根据控制操作的类型确定信号强度极值。

例如,在控制操作为光照类控制操作时,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进一步地获取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的信号强度大于候选感光单元的信号强度时,则确定第三交互控制位置为第一交互控制位置的感光单元11的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识别电路12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与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中的最大感光信号强度,并将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感光单元11的坐标,确定为第三交互控制位置。实现了准确确定交互控制位置。

示例性地,在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确定第一控制位置和第二控制位置为不同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则将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发送至下一级芯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下一级芯片可以为主处理芯片13或者与当前的感光识别电路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的感光识别电路12。

在本实施例中,在感光识别电路12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时,同时获取上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得到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根据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确定发送至下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的第三交互控制位置。感光识别电路12可以获取上一级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进而确定当前需要输出至下一级芯片的第三交互控制位置,实现了准确、快速地确定第三交互控制位置。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光识别电路12,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对应的多个感光单元11检测到的多个感光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感光单元11中确定出目标感光单元;

确定所述目标感光单元在显示屏15上的坐标,并根据所述坐标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

其中,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出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中的信号强度极值,将所述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确定为目标感光单元,其中,任意两个目标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其中,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预设距离确定遍历区间,基于所述遍历区间按行遍历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

对于每一目标遍历区间,若所述目标遍历区间中存在信号强度极值,则将所述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第一感光单元11作为候选感光单元,并获取记录的目标感光单元;

判断所述候选感光单元与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预设距离;

若否,则确定所述候选感光单元和所述目标感光单元中具有较大感光信号强度的感光单元11,并根据确定出的感光单元11更新所述目标感光单元;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感光单元11记录为新的目标感光单元。

其中,处理单元用于:

当控制操作为光照类控制操作时,确定出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中的信号强度极大值;

当控制操作为触控类控制操作时,确定出所述多个感光信号强度中的信号强度极小值。

其中,处理单元用于:

接收与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连接的上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发送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

计算所述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与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根据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确定第三交互控制位置,并将所述第三交互控制位置发送至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连接的下一级芯片;

在所述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将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发送至所述下一级芯片。

其中,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交互控制位置处的感光信号强度中的信号强度极值;

将所述信号强度极值对应的感光单元11的坐标,确定为第三交互控制位置。

其中,处理单元中的下一级芯片为下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或主处理芯片13。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感光识别电路12;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主处理芯片13,所述主处理芯片13与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连接;

所述主处理芯片13用于:接收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发送的交互控制位置,并基于所述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控制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主处理芯片13获取到感光识别电路12发送的交互控制位置后,执行对应的交互控制操作。

主处理芯片13可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接口与多个感光识别电路12连接。

主处理芯片13在接收到多个交互控制位置后,执行对应的交互控制操作。

例如,在确定交互控制位置为页面中“登录”选项的位置,则执行登录。

其中,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有多个,多个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串联,最后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与所述主处理芯片13连接;

所述主处理芯片13用于:接收所述最后一级感光识别电路12发送的所述交互控制位置,并基于所述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控制操作。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感光识别电路12串联连接,由此形成了多层级的感光识别电路1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一级以及下一级是相对于当前的感光识别电路12在串联中的连接位置而言。例如,感光识别电路B相对于感光识别电路A来说是下一级的感光识别电路,但对于感光识别电路C来说,为上一级的感光识别电路。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感光识别电路A可不设置前级输入坐标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主处理芯片13不需要计算感光单元11的感光信号,直接通过感光识别电路12确定交互控制位置,提高了主处理芯片13基于交互控制位置执行对应的交互控制操作的速度。

其中,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有多个,多个所述感光识别电路12并联至所述主处理芯片13;

所述主处理芯片13用于:

接收所述多个感光识别电路12发送的多个交互控制位置;

对于所述多个交互控制位置中的每两个交互控制位置,计算所述两个交互控制位置之间的距离;

当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将所述距离对应的两个交互控制位置中感光信号强度极值的交互控制位置确定为目标交互控制位置;

当所述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将所述距离对应的两个交互控制位置确定为目标交互控制位置;

基于所述目标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控制操作。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感光识别电路12并联连接。

示例性地,在感光识别电路12并联连接时,从左到右依次将感光识别电路12划分为感光识别电路A、感光识别电路B、感光识别电路C、感光识别电路D。主处理芯片13接收感光识别电路A的第一交互控制位置、感光识别电路B的第二交互控制位置、感光识别电路C的第三交互控制位置、感光识别电路D的第四交互控制位置后,确定各个交互控制位置之间的距离。例如,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和第二交互控制位置为同一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需要对其进行更新。在控制操作为光照类控制操作,且确定第一交互控制位置的感光信号强度大于候选感光单元的感光信号强度时,则确定目标交互控制位置为第一交互控制位置的感光单元11的坐标。

同理,确定感光识别电路C的第三交互控制位置、感光识别电路D的第四交互控制位置为同一控制操作的交互控制位置。进一步地确定执行2个交互控制动作。

在本申请中,主处理芯片13以并联的方式获取多个感光识别电路12所确定的控制位置,能够在各个感光识别电路12中初步确定交互控制位置,进而在主处理芯片13中根据多个交互控制位于之间的距离与预设距离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交互控制位置,并基于目标交互控制位置执行交互操作。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感光识别电路、感光定位方法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
  • 二元羧酸酯加氢制二元醇催化剂的处理方法、二元羧酸酯加氢制二元醇催化剂及其应用
  • 一种加氢催化剂制备用洗涤装置
  • 一种制备用于糠醛加氢制环戊酮的负载型催化剂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