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

背景技术

急救担架是用于救助病人时运输病人的医疗器械,急救担架的长度一般在两米左右,以适应病人躺卧。

但急救担架的使用环境复杂,有时需要通过家用电梯将急救担架运输至用户住所,但家用电梯尺寸有限,电梯门宽度一般小于八百毫米,轿厢长度和宽度一般均小于两千毫米,使得急救担架无法进入轿厢,从而使得急救担架的使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空间对急救担架的使用的限制,以提高急救担架的通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

本申请提供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包括:

三个支撑架,三个所述支撑架分为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两端;

两个锁定组件,两个所述锁定组件分别用于锁定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棘轮、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棘轮设置于第一支撑架或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均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第二卡块施力,使得第二卡块锁定棘轮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卡块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二卡块转动,以解锁棘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躺卧在三个支撑架上,从而对患者进行运输。急救担架进入电梯之前,第二卡块锁定棘轮,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只能相对第二支撑架单向转动并在转动后锁定。当急救担架无法进入电梯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卡块,第一卡块带动第二卡块向远离棘轮方向转动,使得第一弹性件发生压缩形变,此时第二卡块解锁棘轮,棘轮解锁后,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从而使得急救担架的整体长度缩短,使得急救担架能够进入电梯,并且使得患者能够躺卧于急救担架,提高急救担架的通用性。

可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块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且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对第三卡块施力,使得第三卡块锁定棘轮单向转动,当所述第二卡块锁定棘轮时,所述第三卡块对棘轮解锁,当第三卡块锁定棘轮时,所述第二卡块对棘轮解锁,所述第一卡块设置于第二卡块和第三卡块之间,所述第一卡块转动能够使得第二卡块锁定棘轮或第三卡块锁定棘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块能够限制棘轮单向转动,第三卡块能够限制棘轮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并且当第二卡块锁定棘轮时第三卡块解锁棘轮,当第三卡块锁定棘轮时第二卡块解锁棘轮,使得棘轮只能单向转动,第一卡块转动能够使得转换锁定棘轮的卡块,从而转换棘轮能够转动的方向,以转换第一支撑架或第三支撑架的转动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块朝向第二卡块一端形成有相互倾斜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卡块朝向第三卡块一端形成有相互倾斜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三抵接面镜像设置,所述第二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镜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抵接面与第二卡块抵接时第四抵接面与第三卡块抵接,当第二抵接面与第二卡块抵接时,第三抵接面与第三卡块抵接。使得第二卡块到第一卡块中心的距离与第三卡块到第一卡块中心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得第二卡块到棘轮的距离与第三卡块到棘轮的距离不同,从而实现当第二卡块锁定棘轮时,第三卡块解锁棘轮,当第三卡块锁定棘轮时,第二卡块解锁棘轮。

可选的,包括基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安装于基架且能够相对基架移动,所述基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架朝靠近或远离基架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躺卧在三个支撑架上,从而对患者进行运输。第二支撑架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同步向靠近或远离基架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调整三个支撑架的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便于将患者转移至三个支撑架上。当急救担架位于救护车内时,能够调整三个支撑架与基架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救护车内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十字交叉且中部位置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同侧的两个第三连杆和设置于同侧的两个第四连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一端和第二连杆一端,所述第一连杆对应的第三连杆与第二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对应的第三连杆与基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四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另一端和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对应的第四连杆与基架转动连接,与所述第二连杆对应的第四连杆与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剪叉升降结构,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背离转动时,第二支撑架朝远离基架方向移动,从而增大第二支撑架与基架之间的距离,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向转动时,第二支撑架朝靠近基架方向移动,从而减小第二支撑架和基架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摇臂、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一端与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杆同轴螺纹连接,所述第六连杆与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五连杆同轴设置有蜗轮,所述摇臂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转动摇臂,摇臂通过蜗杆带动第五连杆上的蜗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五连杆相对第六连杆转动,由于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螺纹连接,使得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整体长度增大或缩短。当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整体长度缩短时,第三连杆朝靠近第五连杆移动,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背离转动,以增大第二支撑架与基架之间的距离,当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整体长度增大时,第三连杆朝远离第五连杆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向转动,以减小第二支撑架与基架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包括四个脚轮组件,四个脚轮组件设置于基架,所述脚轮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设置于基架,另一端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脚轮,所述支撑杆在基架与第一脚轮之间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脚轮用于与地面抵接,四个第一脚轮能够支撑急救担架,便于急救担架移动。当急救担架上救护车时,支撑杆能够转动至第二脚轮与救护车抵接,从而减小急救担架占用的空间,并且便于急救担架运输至救护车。

可选的,所述基架对应支撑杆开设有四个限位槽,限位槽包括连通的导向槽和卡槽,所述支撑杆设置于基架且通过限位件与限位槽滑动连接,当所述支撑杆位于卡槽远离导向槽一端时,所述支撑杆锁定且处于垂直于基架的位置,当所述支撑杆位于导向槽远离卡槽一端时,所述支撑杆处于平行于基架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杆位于卡槽远离导向槽一端时,支撑杆锁定并处于沿竖直方向垂直于基架的位置,此时第一脚轮与地面抵接,适用于急救电梯在地面上移动,当急救担架搬运至救护车时,救护车内的医护人员抬起急救担架靠近救护车一端,此时该端的支撑杆在重力作用下朝下移动至脱离卡槽,并进入导向槽,当急救担架向救护车内移动时,支撑杆沿导向槽转动至第二脚轮与救护车抵接,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将急救担架搬运至救护车。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支撑杆长度方向,所述限位件底部与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

所述限位件上方转动设置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能够转动至与限位件抵接,并将所述限位件推至导向槽内;

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抵接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解锁时,驱动源驱动抵接杆转动至将限位件推至导向槽,然后转动支撑杆,当需要锁定支撑杆时,支撑杆转动至与第二支撑架垂直,然后第三弹性件使得限位件移动至卡槽,锁定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基架转动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上开设有多个锁定槽,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导块,所述导块与导轨滑动配合,且能够卡入锁定槽,以锁定第一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槽和导块的配合能够对第一支撑架进行锁定,从而提高第一支撑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患者躺卧在三个支撑架上,从而对患者进行运输。急救担架进入电梯之前,第二卡块锁定棘轮,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只能相对第二支撑架单向转动并在转动后锁定。当急救担架无法进入电梯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卡块,第一卡块带动第二卡块向远离棘轮方向转动,使得第一弹性件发生压缩形变,此时第二卡块解锁棘轮,棘轮解锁后,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从而使得急救担架的整体长度缩短,使得急救担架能够进入电梯,并且使得患者能够躺卧于急救担架,提高急救担架的通用性;

2.第二卡块能够限制棘轮单向转动,第三卡块能够限制棘轮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并且当第二卡块锁定棘轮时第三卡块解锁棘轮,当第三卡块锁定棘轮时第二卡块解锁棘轮,使得棘轮只能单向转动,第一卡块转动能够使得转换锁定棘轮的卡块,从而转换棘轮能够转动的方向,以转换第一支撑架或第三支撑架的转动方向;

3.第一脚轮用于与地面抵接,四个第一脚轮能够支撑急救担架,便于急救担架移动。当急救担架上救护车时,支撑杆能够转动至第二脚轮与救护车抵接,从而减小急救担架占用的空间,并且便于急救担架运输至救护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用于展示锁定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用于展示第一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用于展示蜗轮和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用于展示第三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3、第三支撑架;2、基架;21、限位槽;211、导向槽;212、卡槽;22、滑槽;3、锁定组件;31、棘轮;32、第一卡块;321、第一抵接面;322、第二抵接面;323、第三抵接面;324、第四抵接面;33、第二卡块;34、第三卡块;35、第一弹性件;36、第二弹性件;4、连杆组件;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46、第六连杆;47、蜗轮;48、蜗杆;5、摇臂;6、脚轮组件;61、支撑杆;62、限位件;63、第一脚轮;64、第二脚轮;71、第三弹性件;72、抵接杆;73、驱动源;74、导轨;75、导块;76、锁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参照图1和图2,住宅电梯急救担架包括两个锁定组件3和三个支撑架1,三个支撑架1均为方管拼接而成的矩形框架,三个支撑架1分为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和第三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1和第三支撑架13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12的两端,两个锁定组件3分别用于锁定第一支撑架11和第三支撑架13,由于两个锁定组件3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以下以第一支撑架11与对应的锁定组件3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2,锁定组件3包括棘轮31,棘轮31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转动连接有第一卡块32、第二卡块33和第三卡块34,第一卡块32位于第二卡块33和第三卡块34之间,且同轴固定连接有旋钮,旋钮便于医护人员转动第一卡块32。

参照图3和图4,第一卡块32靠近第二卡块33一端形成有相互倾斜的第一抵接面321和第二抵接面322,第一抵接面321和第二抵接面322均能够与第二卡块33抵接,第一卡块32靠近第三卡块34一端形成有相互倾斜的第三抵接面323和第四抵接面324,第三抵接面323和第四抵接面324均能够与第三卡块34抵接,且第三抵接面323和第一抵接面321镜像设置,第四抵接面324和第二抵接面322镜像设置,第一抵接面321与第四抵接面324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抵接面322与第三抵接面323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卡块33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35,第一弹性件35为弹簧,第三卡块34与第二支撑架1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36,第二弹性件36为弹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锁定组件3镜像设置,与第二支撑架12对应的锁定组件3的棘轮31与第二支撑架12同轴固定连接。

第二卡块33与第三卡块34分别用于锁定棘轮31能够朝不同的方向单向转动,当第一抵接面321与第二卡块33抵接时,第一弹性件35压缩形变较小,使得第二卡块33与棘轮31的棘齿卡接配合,且第四抵接面324与第三卡块34抵接,第二弹性件36压缩形变较大,使得第三卡块34不与棘轮31的棘齿卡接配合,使得第二卡块33锁定棘轮31为单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架11能够单向转动。第一卡块32转动时,能够使得第二抵接面322与第二卡块33抵接,第一弹性件35压缩形变较大,使得第二卡块33不与棘轮31的棘齿卡接配合,且第三抵接面323与第三卡块34抵接,第二弹性件36压缩形变较小,使得第三卡块34与棘轮31的棘齿卡接配合,从而使得第三卡块34锁定棘轮31为单向转动。

第一抵接面321和第四抵接面324形成的夹角以及第二抵接面322和第三抵接面323形成的夹角均为锐角,使得当第二卡块33锁定棘轮31时,第一弹性件35用于对第二卡块33施加锁定棘轮31的作用力,第二弹性件36用于通过第三卡块34对第一卡块32施加锁定第一卡块32的作用力,当第三卡块34锁定棘轮31时,第二弹性件36用于对第三卡块34施加锁定棘轮31的力,第一弹性件35用于通过第二卡块33对第一卡块32施加锁定第一卡块32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卡块32能够自锁。

当需要调整急救担架的整体长度时,医护人员转动旋钮,以转换锁定棘轮31的卡块,使得对应支撑架1能够向不同的方向转动并自锁,从而使得急救担架的整体长度增大或减小,以适应住宅电梯的空间,使得急救担架能够进入住宅电梯并运输患者,减小急救担架对使用环境的空间限制,提高急救担架的通用性。

参照图5,住宅电梯急救担架包括基架2和连杆组件4,基架2设置于第二支撑架12下方,且通过连杆组件4与第二支撑架12连接。连杆组件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十字交叉设置,且中部位置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1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43,第三连杆43与基架2滑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44,第四连杆44与第二支撑架1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2靠近第三连杆43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43,该第三连杆43与第二支撑架12滑动连接,第二连杆42靠近第四连杆44一端转动有第四连杆44,第四连杆44与基架2转动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镜像设置有两个,使得两个第一连杆41转动连接于同一个第三连杆43的两端和同一个第四连杆44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杆42转动连接于同一个第三连杆43的两端和同一个第四连杆44的两端。

参照图5,连杆组件4包括同轴螺纹连接的第五连杆45和第六连杆46,第五连杆45一端与基架2转动连接,且第五连杆45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47,第六连杆46一端与第三连杆43转动连接,蜗轮47啮合配合有蜗杆48,蜗杆48同轴固定连接有摇臂5,摇臂5转动连接于基架2。

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构成剪叉伸缩机构,当摇臂5转动时,能够通过蜗轮47与蜗杆48的配合带动第五连杆45相对第六连杆46转动,由于第五连杆45和第六连杆46螺纹连接,使得第六连杆46带动第三连杆43向靠近或远离第五连杆45方向移动。当第三连杆43向靠近第五连杆45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背离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架12带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向远离基架2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三个支撑架1的高度,当第三连杆43向远离第五连杆45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靠近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架12带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三支撑架13向靠近基架2方向移动,从而降低三个支撑架1的高度。

搬运患者时,医护人员转动摇臂5,使得三个支撑架1移动至靠近患者的高度,从而便于将患者转移至担架或将患者从担架移走。三个支撑架1向靠近基架2方向移动时,能够减小急救担架整体的高度,从而减小急救担架占用的空间。

参照图5和图6,基架2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脚轮组件6,且对应脚轮组件6开设有四个限位槽21和四个滑槽22,滑槽22沿垂直于基架2方向开设于限位槽21上方,限位槽21包括连通的卡槽212和导向槽211,卡槽212沿垂直于基架2方向开设于滑槽22下方,且卡槽212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2的长度方向共线,导向槽211为环绕滑槽22设置的弧形,且一端与卡槽212朝远离第二支撑架12方向的一端连通。脚轮组件6包括支撑杆61,支撑杆61一端与滑槽22滑动配合,另一端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一脚轮63,第一脚轮63为万向轮,并且支撑杆61安装有限位件62,限位件62为圆柱状,支撑杆61通过限位件62与限位槽21滑动配合,支撑杆61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二脚轮64,四个第二脚轮64分别安装于对应支撑杆61的同侧,第二脚轮64为滚轮。

当急救担架在地面上移动时,支撑杆61一端位于滑槽22朝上的一端,且限位件62与卡槽212朝上的一端内壁抵接,从而锁定支撑杆61,使得第一脚轮63与地面抵接,便于急救担架在地面上移动。当急救担架需要搬运至救护车时,救护车内的医护人员抬起急救担架靠近救护车一端,使得对应支撑杆61在重力的作用下朝下移动,使得限位块沿卡槽212移动至导向槽211,当救护车内的医护人员将急救担架向靠近救护车内方向搬运时,支撑杆61与救护车抵接,并沿导向槽211转动至第二脚轮64与救护车抵接,从而便于后续急救担架的移动,并且降低了急救担架的整体高度,减少了急救担架占用的空间,便于急救担架在救护车内的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住宅电梯急救担架的实施原理为:患者躺卧在三个支撑架1上,从而对患者进行运输。急救担架进入电梯之前,锁定组件3锁定对应支撑架1,使得支撑架1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朝下转动。当急救担架无法进入电梯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使得急救担架的整体长度减小,使得急救担架能够进入电梯,并且使得患者能够躺卧于急救担架,提高急救担架的通用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7和图8,本申请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基架2靠近第一支撑架11一侧转动连接有倾斜的导轨74,导轨74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锁定槽76,所述锁定槽76倾斜于导轨74长度方向开设,所述导轨74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导块75,导块75为圆柱状,且能够插入锁定槽76,导块75与第一支撑架11固定连接。

导块75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卡入锁定槽76,从而实现支撑杆61转动后的自锁,以提高支撑杆61锁定的稳定性。当支撑杆61需要转动时,上抬支撑杆61,使得导块75移动至脱离锁定槽76,使得导块75能够沿导轨74长度方向滑动,由于导轨74为转动设置,使得支撑杆61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架12转动。

参照图7和图9,限位件62底部与支撑杆6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71,第三弹性件71为弹簧,限位件62上方的支撑杆61转动连接有抵接杆72,抵接杆72的长度能够使得抵接杆72转动至将限位件62推入导向槽211内。第三支撑架13安装有驱动源73,驱动源73为手刹,手刹的输出端能够转动且与抵接杆72连接。

当急救担架上救护车时,医护人员通过手刹控制抵接杆72转动,使得抵接杆72将限位件62推入导向槽211,此时弹性件压缩形变,同时医护人员用脚转动支撑杆61,使得支撑杆61转动至第二脚轮64与救护车抵接。从而便于急救担架搬运至救护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防漏电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 一种电力电缆漏电检测装置、制备方法和漏电检测方法
  • 一种新型低漏电稳压二极管封装方法
  • 一种低漏电低压稳压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