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Li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依靠优异的性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和医疗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基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Li

现有常见的析锂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是通过离子电导率梯度设计来实现卷绕结构中的动力学梯度设计,能够改善拐角处析锂,提高电池循环寿命,但此种方式无法改善垂直于极耳轴向的界面问题。其二是通过开发特殊涂敷隔膜,使隔膜涂层增厚并与极片削薄区完全粘结,以改善循环过程中极耳侧析锂问题,但此种方式在隔膜实际制程中很难实现工业化,因而无法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其三通过涂敷陶瓷边,实现极片涂敷区的厚度一致性,以此改善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界面和析锂问题,但此种方式存在能量密度损失的情况。其四是通过激光清洗技术清洗掉削薄区并清洗出极耳区,但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增加工序和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此外,由于清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活性物质残留的问题,因此还存在虚焊和安全风险。

可见,现有的上述解决锂离子电池析锂的方式效果较差,且伴随着其他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提高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极耳侧过流能力,降低极化,防止电池长循环过程中析锂,同时降低电解液消耗,延长电芯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所述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中部的表面上具有涂敷层,所述集流体的两侧为空箔区;所述涂敷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两侧且靠近所述空箔区,其中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的粘结力大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粘结力,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的导电能力大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导电能力。

可选地,所述集流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涂有所述涂敷层。

可选地,所述集流体为铝箔和/或铜箔。

可选地,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3~20μm。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的厚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涂敷厚度为40~150μm;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涂敷厚度为40~150μm,涂敷宽度为0~30mm。

可选地,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靠近所述空箔区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所述空箔区一侧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涂敷层由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复合而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包括质量分数80%~99%的活性材料、0.1%~5%导电剂和0.1%~10%的粘结剂,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包括质量分数90%~99%的活性材料、0.1%~5%导电剂和0.1%~5%的粘结剂。

可选地,所述极片为正极时,所述活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和富锂锰基材料。

可选地,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树脂、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四氟乙烯。

可选地,所述极片为负极时,所述活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石墨类材料、硅基材料和钛酸锂材料。

可选地,所述粘结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丁苯橡胶、丙烯酸树脂和羧甲基纤维素钠。

可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炭黑、导电石墨、气相成长碳纤维、石墨烯和碳纳米管。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集流体中部的表面上具有涂敷层,两侧为空箔区,涂敷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二活性材料层分别位于第一活性材料层的两侧且靠近空箔区,其中第二活性材料层的粘结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的粘结力,使得极片极耳侧与隔离膜接触的面积具有更强的粘结效果,且第二活性材料层的导电能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的导电能力,可见,在极耳侧粘结力和导电能力都更强的情况下,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极耳侧过流能力,进而降低极化,防止电池长循环过程中析锂,降低电解液消耗,延长电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申请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申请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是传统极片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传统极片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极片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极片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

101-集流体、1011-空箔区;

102-第一活性材料层;

103-第二活性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图1和图2分别是传统极片结构的剖视图和俯视图,参考图1和图2,传统的电极组件,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101,在集流体101中间段(或中部)涂敷有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在集流体101左右两侧都是空箔区1011。上述结构设置了一种活性材料层,其在极耳侧的过电流能力较差。电芯过流能力不足或头部界面变差,将导致在极耳侧析锂,因此需要通过结构和/或材料对极片进行优化,进而消除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析锂,提高电芯的循环寿命,增强电芯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对极片结构进行优化,还包括对极片的导电能力和粘结力的优化,实现界面良好粘结,提升极片过流能力,最终减少析锂情况。

图3和图4分别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极片结构的剖视图和俯视图,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101,集流体101中部的表面上具有涂敷层,集流体101的两侧都为空箔区1011,涂敷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此外,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分别位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两侧且靠近空箔区1011,其中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粘结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粘结力,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导电能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导电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涂敷层包括靠近极耳侧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靠近空箔区1011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第一活性材料层102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不同之处在于阻抗大小和粘结力大小,优化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电子导电能力和离子导电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同时由于粘结剂的优化,极片的粘结力也有显著提高,应用上述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在极耳侧粘结力和导电能力都更强的情况下,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极耳侧过流能力,进而降低极化。

在一示例中,集流体10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涂有涂敷层。示例性的,可以在集流体101的上表面涂有涂敷层,也可以在集流体101的下表面涂有涂敷层,还可以在集流体10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涂有涂敷层。

在一示例中,集流体101为铝箔和/或铜箔。相对于大部分金属,铝箔铜箔价格较便宜且地球资源较丰富,可以节省锂离子电池制备成本。铝箔铜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可以起到快速传导电子的作用,进而提升电池性能。

锂离子电芯极片通常采用叠片或卷绕工艺,且在制备过程中会经过多次裁切制片,这要求集流体101必须是柔性材质且不易断裂。而铝箔铜箔质地柔软,能同时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卷绕和叠片工艺而不会发生脆断等问题。铝箔铜箔在空气中也相对比较稳定。铝容易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进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同时这层致密膜在电解液中对铝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铜在空气中本身就比较稳定,在干燥的空气中基本不会发生反应。

在一示例中,集流体101的厚度为3~20μm。进一步地,当集流体101采用铜箔时,其厚度优选为4~8μm,当集流体101采用铝箔时,其厚度优选为8~15μm。

在一示例中,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厚度相同。示例性,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厚度为100μm,第二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也为100μm,使得涂敷层的表面能够更加平整。

在一示例中,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涂敷厚度为40~150μm,优选为50~90μm,涂敷宽度可以不做限制。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涂敷厚度为40~150μm,优选为50~90μm,涂敷宽度为0~30mm,优选为2~20mm。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厚度是指在集流体101某一侧(某一表面,单侧)的厚度。

在一示例中,参见附图3,第二活性材料层103靠近空箔区1011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空箔区1011一侧的厚度。以集流体101上其中一处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03为例,如图3所示,第二活性材料层103靠近空箔区1011一侧的厚度为d1,第二活性材料层103远离空箔区1011一侧的厚度d2,可见,d1大于d2,使得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截面整体为楔形。此结构可以适应常规凸部削薄区域的基本极片结构。同时,由于需要提升极耳侧的过流能力,因此越靠近空箔区1011越需要更强的过流能力,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越厚,此处的粘结力和导电能力都更强,利于提升过流能力;随着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向集流体101中部延伸,过流能力提升要求相应减弱,可以不采用更厚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03。

在极限的情况下,厚度d1刚好等于涂敷层的厚度,而厚度d2为0,此时,第一活性材料层102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相接触部位的厚度可以适应性的调整,以保持整个涂敷层不同位置的厚度相同。涂敷层的厚度一致性可使卷芯热压过程中保障极片与隔离膜充分接触并粘结,从而达到提高极片与隔离膜接触的一致性,降低隔离膜与极片边缘的接触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高粘结力和高导电性可以通过材料种类进行优化,也可以通过材料比例进行优化。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可以是常规涂敷层,作为主要容量来源与体系主体。

在一示例中,涂敷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由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复合而成。

在一示例中,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包括质量分数80%~99%的活性材料、0.1%~5%导电剂和0.1%~10%的粘结剂,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包括质量分数90%~99%的活性材料、0.1%~5%导电剂和0.1%~5%的粘结剂。

在一示例中,当极片为正极时,活性材料可以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和富锂锰基材料。进一步地,粘结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树脂(PAA)、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四氟乙烯(PTFE)。

在一示例中,当极片为负极时,活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石墨类材料、硅基材料和钛酸锂材料。进一步地,粘结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丁苯橡胶(SBR)、丙烯酸树脂(PA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在一示例中,导电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炭黑、导电石墨、气相成长碳纤维、石墨烯和碳纳米管。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按相应的配方匀浆后得到的正极浆料,并涂敷于铝箔上得到极片,涂敷层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活性材料层102远离空箔区1011,第二活性材料层103靠近空箔区1011。也可将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案相应配方匀浆后得到的负极浆料,并涂敷与铜箔上,涂敷层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极片可以是正极含有高粘、高导涂敷层,也可以是负极含有高粘、高导涂敷层,也可以是二者的组合,可将上述极片进行辊压和分条后,组装方式可以是卷绕也可以是叠片,封装方式可以是棱柱硬壳,也可以是圆柱,也可以是铝塑膜,进行组装、注液和化成后,得到相应的电化学装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卷芯、壳体和顶盖封装结构,卷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置于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所示极片可以采用如前述所示的极片。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例1:

一种锂离子电池或相应的电化学装置,包括极片和极片间的隔离膜,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101,集流体101中部的表面上具有涂敷层,集流体101的两侧都为空箔区1011,涂敷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此外,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分别位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两侧且靠近空箔区1011,其中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粘结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粘结力,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导电能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导电能力。集流体101采用铝箔和铜箔,铜箔厚度为8μm,铝箔厚度为13μm,涂敷层涂敷于集流体101的上下两个表面。

对于正极片,第二活性材料涂层103为高粘结力和高导电涂层,活性材料的质量分数为96%,活性材料为钴酸锂材料,导电剂的质量分数为2%,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为1.5%,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的质量分数为2%,为PVDF。第二活性材料性层103单面厚度为90μm,涂敷宽度为10mm。第一活性材料层102为常规涂敷层,活性材料的质量分数为97%,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材料,导电剂质量分数为1.5%,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为1%,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5%,为PVDF。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单面厚度为90μm,涂敷层宽度为340mm。

对于负极片,涂敷层只采用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其活性材料的质量分数为96%,活性材料为人造石墨材料,导电剂质量分数为1%,为导电碳,粘结剂质量分数为3%,为SBR和CMC的组合,其中SBR为2%,CMC为1%。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单面涂敷厚度为50μm,涂敷宽度为370mm。

对上述极片进行辊压和分条后,采用卷绕方式进行制备极组,用方形铝壳进行封装,并得到相应的锂离子电池。

实例2:

与实例1相比,实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正极)有所变化,其中活性材料质量分数为95.5%,活性材料为钴酸锂材料,导电剂质量分数为2.5%,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为2%,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质量分数为2%,为PVDF,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实例3:

与实例1相比,实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正极)有所变化,其中活性材料质量分数为95%,活性材料为钴酸锂材料,导电剂质量分数为3%,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为2.5%,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质量分数为2%,为PVDF,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对比例1:

与实例1相比,对比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正极)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正极)配方或配比一致,即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均为常规涂敷层,活性材料的质量分数为97%,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材料,导电剂质量分数为1.5%,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为1%,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5%,为PVDF,涂敷层层单面厚度为90μm,涂敷层宽度为360mm。

实例4:

与实例1相比,实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负极)的变化,其中活性材料的质量分数为95%,活性材料为人造石墨与硅氧的材料组合,其中人造石墨质量分数为90%,硅氧材料为5%,导电剂质量分数为1.5%,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质量分数为1%,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质量分数为3.5%,为SBR与CMC的组合,其中SBR质量分数为2%,CMC为1.5%,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单面厚度为50μm,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涂敷层宽度为20mm,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涂敷层宽度为330mm,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实例5:

与实例2相比,实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负极)的变化,其中负极质量分数为95%,活性材料为人造石墨与硅氧的材料组合,其中人造石墨质量分数为89.5%,硅氧材料为5%,导电剂质量分数为2%,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质量分数为1.5%,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质量分数为3.5%,为SBR与CMC的组合,其中SBR质量分数为2%,CMC为1.5%,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单面厚度为50μm,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涂敷层宽度为20mm,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涂敷层宽度为330mm,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实例6:

与实例3相比,实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负极)的变化,其中负极质量分数为95%,活性材料为人造石墨与硅氧的材料组合,其中人造石墨质量分数为89%,硅氧材料为5%,导电剂质量分数为2%,为导电碳和碳纳米管组合,其中导电碳质量分数为1.5%,碳纳米管为0.5%,粘结剂质量分数为3.5%,为SBR与CMC的组合,其中SBR质量分数为2%,CMC为1.5%,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单面厚度为50μm,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涂敷层宽度为20mm,第一活性材料层102涂敷层宽度为330mm,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实例7:

与实例4相比,实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正极)的材料变化,其中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103均采用实例4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配比,且活性材料均采用镍钴锰酸锂。同时正极片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与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完全相同,活性材料层涂布宽度为360mm,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实例8:

正极采用实例7的正极,负极采用实例5的负极,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实例9:

正极采用实例7的正极,负极采用实例6的负极,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对比例2:

与对比例7相比,对比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负极采用对比例1的负极,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表1实例1~3与对比例1材料配比示意

表2实例4~6与对比例1材料配比示意

表3实例7~9与对比例2材料配比示意

表4各实例极片边缘与隔离膜粘结力

分别对制备完成的电芯进行电性能测试,以判断其循环性能改善情况。循环制度采用1C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磷酸铁锂体系上限电压3.65V,镍钴锰酸锂4.2V),0.05C电流截止,静置5min,然后采用1C恒流放电至下限电压(磷酸铁锂体系上限电压2.5V,镍钴锰酸锂2.7V),静置5min,重复上述测试条件,完成800次循环,并记录每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其中容量保持率=初始放电容量/每次放电容量*100%。对上述实例和对比例采用上述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并得到对应的循环数据,详见表1~表4。

其中,第一组实例1、2、3与对比例1其循环数据见表1。由循环趋势可以看出:实例1、2、3循环趋势明显优于对比例1,主要是因为高导电能力和高粘结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引入了电子导电和离子电导都更加突出的钴酸锂材料,且由于粘结剂比例的提高,其界面粘结效果也会显著增强,因而会缩短或保持良好的离子传输距离,在循环过程中电子导电导和离子电导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使得循环趋势明显变好,且随着导电剂的增加,其循环趋势也有明显改善。

其中,第二组实例4、5、6与对比例1其循环数据见表2。由循环趋势可以看出:实例4、5、6循环趋势明显优于对比例1,主要是因为高导电能力和高粘结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引入了电子导电和离子电导都更加突出的钴酸锂材料,且由于粘结剂比例的提高,其界面粘结效果也会显著增强,因而会缩短或保持良好的离子传输距离,在循环过程中电子导电导和离子电导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使得循环趋势明显变好,且随着导电剂的增加,其循环趋势也有明显改善。

其中,第三组实例7、8、9与对比例2其循环数据见表3。由循环趋势可以看出:实例7、8、9循环趋势明显优于对比例2,设计原理与第一组相似,主要是因为高导电能力和高粘结的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引入了各项异性更加突出的硅氧材料,提升其离子迁移和嵌入的通道,且由于粘结剂比例的提高,其界面粘结效果也会显著增强,因而会缩短或保持良好的离子传输距离,在循环过程中电子导电导和离子电导都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使得循环趋势明显变好,且随着导电剂的增加,其循环趋势也有明显改善。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其改进后的极片包括集流体101,集流体中部的表面上具有涂敷层,集流体的两侧为空箔区1011,涂敷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和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第二活性材料层103分别位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两侧且靠近空箔区1011,其中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粘结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粘结力,第二活性材料层103的导电能力大于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的导电能力,在极耳侧粘结力和导电能力都更强的情况下,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极耳侧过流能力,进而降低极化,防止电池长循环过程中析锂,降低电解液消耗,延长电芯使用寿命。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虽然本申请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在没有脱离本申请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回收再生工艺及再生正极材料
  • 一种回收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有价元素的方法
  • 水热综合回收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有价元素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