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终端在宏基站处于接入状态时,若触发切换门限,会因为微基站的数量过多,宏基站无法将目标微基站添加为邻区,导致用户终端向目标微基站的切换无法执行,从而导致连接态用户终端无法进入目标微基站并吸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当前连接态的用户终端无法切换至微基站并吸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微基站,包括: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UE)发送的非竞争随机接入的预设前导码后,忽略所述预设前导码;

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后,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预先分配用于微基站切换的非竞争资源,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预设前导码对应。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起身份请求;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响应所述身份请求发送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简称IMSI)。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微基站网关,包括:

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

发送切换请求应答至所述核心网,所述切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预配置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在所述发送切换请求应答至所述核心网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切换请求应答发送第一预设时长后,向所述核心网发送切换通知,所述切换通知用于告知所述核心网所述用户终端已通过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在所述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之前,还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进行注册,并为所述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虚拟邻区建立与核心网之间的链路。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在所述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之前,还包括:

预配置虚拟邻区标识与物理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的配置表、所述非竞争资源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宏基站,包括:

在触发基站切换的情况下,向核心网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

接收所述核心网反馈的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中携带有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转发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向核心网发送切换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虚拟邻区标识。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发送的上下文释放信息,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

根据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根据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链路重建立请求时,反馈重建立失败信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宏基站转发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触发向微基站的切换,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

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

向所述微基站发起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并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周期性发送与所述非竞争资源对应的预设前导码;

当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或重复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切换失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包括:

向所述宏基站发起链路重建立流程;

若接收到重建立失败信息,则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在所述向所述微基站发起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之前,还包括:

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进入所述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响应所述微基站基于所述服务请求或所述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发起的身份请求,发送IMSI至所述微基站。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微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非竞争随机接入的预设前导码后,忽略所述预设前导码;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后,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二处理模块,用于用于微基站切换的非竞争资源,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预设前导码对应。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起身份请求;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响应所述身份请求发送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微基站网关,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发送切换请求应答至所述核心网,所述切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预配置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请求应答发送第一预设时长后,向所述核心网发送切换通知,所述切换通知用于告知所述核心网所述用户终端已通过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四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进行注册,并为所述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虚拟邻区建立与核心网之间的链路。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五处理模块,用于预配置虚拟邻区标识与物理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的配置表、所述非竞争资源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宏基站,包括: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在触发基站切换的情况下,向核心网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反馈的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中携带有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转发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六处理模块,用于配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虚拟邻区标识。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七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发送的上下文释放信息,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

第十八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九处理模块,用于当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链路重建立请求时,反馈重建立失败信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第八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宏基站转发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触发向微基站的切换,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第九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

第十处理模块,用于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

第十一处理模块,用于向所述微基站发起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并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九处理模块,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周期性发送与所述非竞争资源对应的预设前导码;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或重复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切换失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十处理模块,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向所述宏基站发起链路重建立流程;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若接收到重建立失败信息,则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十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第七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进入所述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十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第八处理单元,用于响应所述微基站基于所述服务请求或所述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发起的身份请求,发送IMSI至所述微基站。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宏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宏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忽略用户终端发送的预设前导码,来禁止用户终端通过非竞争随机接入直接切换,进而使用户终端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微基站,再采用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建立微基站和用户终端的无线连接,在保证用户终端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不需要大规模的改造宏站的部署运营,即可完成切换,同时,对非连接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业务影响感知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应用于微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应用于宏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应用于用户终端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应用于网络架构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应用于微基站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应用于宏基站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应用于用户终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参见图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微基站,包括:

步骤S101,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非竞争随机接入的预设前导码后,忽略所述预设前导码。在此步骤中,通过对微基站侧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进行修改,使其预留一个非竞争随机接入的预设前导码,但接受到对应的预设前导码后,直接丢弃,不进行处理,使得用户终端无法通过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建立与微基站的无线连接,从而只能在进入空闲态后再驻留到微基站,可以有效避免宏基站为满足切换需求而对每个微基站建立邻区,所带来的资源压力和成本压力。

步骤S102,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后,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在此步骤中微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后,立即与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在保证用户终端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不需要大规模的改造宏站的部署运营,即可完成切换,对非连接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业务影响感知较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在微基站侧修改非竞争随机接入的响应机制,减少了微基站与其他设备进行的交互,有利于减少资源成本,从而有利于保证微基站间的资源一致性。同时,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后,立即与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在保证用户终端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不需要大规模的改造宏站的部署运营,且对非连接业务和非实时业务的业务感知影响较小。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预先分配用于微基站切换的非竞争资源,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预设前导码对应。

在此步骤中,微基站中预先分配有用于非竞争资源,并为非竞争资源固化一对应的预设前导码,实现用户终端向该微基站发送预设前导码。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起身份请求。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响应所述身份请求发送的IMSI。

在此步骤中,当微基站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后,确定用户终端与微基站进行连接,为获取用户终端的身份信息,向用户终端发起身份请求以获取用户终端的IMSI,完成吸号。

参见图2,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微基站网关,包括:

步骤S201,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在此步骤中,微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的切换请求时,可根据虚拟邻区标识(Virtual Evolved UTRANCell Identifier,简称VECI)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简称PCI)的映射关系,确定需要切换的微基站。具体地为根据Cell Index或PCI。

步骤S202,发送切换请求应答至所述核心网,所述切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预配置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在此步骤中为减少微基站网关与微基站之间交互该切换请求时的开销,不再与微基站进行交互,而是直接向核心网发送切换请求应答,并将与微基站对应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至核心网,以使核心网可将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以及其中的虚拟邻区标识和非竞争资源转发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可直接向微基站进行非竞争接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在所述发送切换请求应答至所述核心网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切换请求应答发送第一预设时长后,向所述核心网发送切换通知,所述切换通知用于告知所述核心网所述用户终端已通过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长为正常情况下自发送切换请求应答时起,至用户终端与微基站通过交互建立连接所需的时长,当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后,即可认为用户终端与微基站以建立连接,此时发送切换通知至核心网,以使核心网确定用户终端已通过述非竞争资源与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以便于核心网控制宏基站释放于用户终端相关的资源,为后续用户终端通过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与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提供基础。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虚拟邻区标识中存在预设字节的小区索引信息,优先为设置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的尾端。该小区索引信息与微基站对应的物理小区标识直接映射。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在所述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之前,还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进行注册,并为所述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虚拟邻区建立与核心网之间的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宏基站中所存在的虚拟邻区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为保证微基站网关与宏基站、核心网、用户终端和/或微基站之间的切入消息可达到所需的设备处,其除了根据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小区标识(Evolved UTRAN Cell Identifier,简称ECI)进行注册连接外,还需要根据该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进行注册,并建立为所述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虚拟邻区建立与核心网之间的链路,以便于进行信息传输。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在所述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之前,还包括:

预配置虚拟邻区标识与物理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的配置表、所述非竞争资源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还在微基站网关处预配置有虚拟邻区标识与物理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的配置表,以便于在获取到虚拟邻区标识后,能快速的获取到对应的物理小区标识;同时,预配置有非竞争资源和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以便于不经过与微基站的交互直接将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发送至核心网,有利于减少流程并提高效率。

参见图3,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宏基站,包括:

步骤S301,在触发基站切换的情况下,向核心网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

步骤S302,接收所述核心网反馈的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中携带有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步骤S303,转发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需要触发基站切换后,宏基站会向核心网发送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的切换请求,以使核心网向与对应微基站关联的微基站网关转发该切换请求,来确定是否可进行后续的切换流程。若接收到核心网根据切换请求应答反馈的切换命令,则确定可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此时将切换命令中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的虚拟邻区标识以及非竞争资源,向对应的微基站发起非竞争随机接入流程,即向微基站发送预设前导码。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向核心网发送切换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虚拟邻区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宏基站在进行基站切换之前,会简化邻区配置,预先配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并根据物理小区标识为每个虚拟邻区确定一个对应的虚拟邻区标识。较佳地,虚拟邻区的数量为3个。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发送的上下文释放信息,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

根据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当宏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上下文释放信息时,认为用户终端已与微基站建立连接,此时根据该上下文释放信息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避免用户终端通过重建立的方式与宏基站重新建立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根据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链路重建立请求时,反馈重建立失败信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之后,若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链路重建立请求,由于当前已不存在与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因此反馈重建立失败信息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切换至空闲态,进而便于用户终端在处于空闲态的情况下,根据需求进行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流程,并在确定当前所对应的微基站后,向微基站发起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以建立无线连接。

参见图4,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步骤S401,接收宏基站转发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触发向微基站的切换,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步骤S402,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

步骤S403,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

步骤S404,向所述微基站发起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并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将获取到的测量结果上传至宏基站后,若接收到宏基站下发RRC连接重配置信息,则确定当前需要进行基站切换,此时可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的虚拟邻区标识确定需要切换的微基站,以及与微基站进行交互所对应的非竞争资源;进而触发非竞争随机接入流程,并通过该非竞争随机接入流程向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若非竞争随机接入失败,则确定无法采用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建立与微基站的连接,因此在需要通过向所述微基站发起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来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在保证用户终端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不需要大规模的改造宏站的部署运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周期性发送与所述非竞争资源对应的预设前导码;

当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或重复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切换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对用户终端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的具体步骤进行了举例说明,其中,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与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周期性发送与非竞争资源对应的预设前导码,尝试与微基站通过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建立连接,若重复发送预设前导码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或重复发送预设前导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确定当前无法通过非竞争随机接入与微基站建立连接,即切换失败。

可选地,第二预设时长通过304定时器进行定时。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包括:

向所述宏基站发起链路重建立流程;

若接收到重建立失败信息,则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当切换失败时,为保证用户终端的正常使用,因此会尝试恢复原有与宏基站的连接,即向宏基站发起链路重建立流程,若接收到重建立失败信息,则进入空闲态,此时用户终端会进行预设的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流程,并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流程确定对应的微基站并驻留,以保证用户终端在需要服务时,可及时得到对应的服务。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响应所述微基站基于所述服务请求或所述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发起的身份请求,发送IMSI至所述微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送所述服务请求或所述跟踪区域更新请求来与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时,微基站会发送身份请求来获取用户终端的IMSI,从而用于确认身份,避免非法接入,此时用户终端会响应改身份请求,发送IMSI,使微基站完成吸号。

下面,结合图5具体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应用流程,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的宏基站、微基站、微基站网关、用户终端和核心网构成一网络架构。具体的应用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S501,宏基站在确定用户终端需要进行切换时,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Required)至核心网;

步骤S502,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至微基站网关;

步骤S503,微基站网关根据该切换请求,向核心网反馈切换请求应答(Handoverrequestackonwledge),该切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预配置的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ConectionReconfiguraton);

步骤S504,核心网根据接收到的切换请求应答,发送切换命令(HandoverCommand)至宏基站,该切换命令中也携带有该RRC连接重配置信息;

步骤S505,宏基站将该RRC连接重配置信息下发至用户终端

步骤S506,用户终端根据该RRC连接重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微基站,并触发非竞争随机接入,即向该微基站周期性发送预设前导码(preamble);

步骤S507,微基站网关在发送切换请求应答第一预设时长后,向核心网发送切换通知(HandoverNotify);

步骤S508,核心网根据该切换通知,向宏基站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UE ContextRelease),以使宏基站释放对应的宏基站资源;

步骤S509,当用户终端发送预设前导码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或发送预设前导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非竞争随机接入失败,并进行重建立流程

步骤S510,用户终端在重建立失败后,进入空闲态(idle态);

步骤S511,用户终端在空闲态下进行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流程,进入微基站;

步骤S512,用户终端在发起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或进行跟踪区域更新(Track area updates,简称TAU)流程时,与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完成吸号。

需要说明的是,微基站中预分配的非竞争资源与RRC连接重配置信息中的非竞争资源对应。

参见图6,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微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601,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非竞争随机接入的预设前导码后,忽略所述预设前导码;

第二处理模块601,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后,与所述用户终端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一处理模块,用于预先分配用于微基站切换的非竞争资源,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预设前导码对应。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起身份请求;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响应所述身份请求发送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本申请的应用于微基站的装置实施例是与上述应用于微基站的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手段均适用于该装置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参见图7,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微基站网关,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701,用于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

第四处理模块702,用于发送切换请求应答至所述核心网,所述切换请求应答中携带有预配置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请求应答发送第一预设时长后,向所述核心网发送切换通知,所述切换通知用于告知所述核心网所述用户终端已通过所述非竞争资源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进行注册,并为所述至少一个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虚拟邻区建立与核心网之间的链路。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四处理模块,用于预配置虚拟邻区标识与物理小区标识的映射关系的配置表、所述非竞争资源和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

本申请的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装置实施例是与上述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手段均适用于该装置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参见图8,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宏基站,包括:

第五处理模块801,用于在触发基站切换的情况下,向核心网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有虚拟邻区标识,所述切换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终端由宏基站切换至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与所述微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具有映射关系;

第六处理模块802,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反馈的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中携带有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第七处理模块803,用于转发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五处理模块,用于配置至少一个虚拟邻区,并确定所述虚拟邻区的虚拟邻区标识。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六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发送的上下文释放信息,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

第十七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下文释放信息,释放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宏基站资源。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十八处理模块,用于当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链路重建立请求时,反馈重建立失败信息至所述用户终端。

本申请的应用于宏基站的装置实施例是与上述应用于宏基站的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手段均适用于该装置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参见图9,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第八处理模块901,用于接收宏基站转发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触发向微基站的切换,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包括:虚拟邻区标识以及与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非竞争资源;

第九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进行正常流程的切换;

第十处理模块903,用于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进入空闲态并驻留到所述微基站;

第十一处理模块903,向所述微基站发起服务请求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并与所述微基站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九处理模块,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向与所述虚拟邻区标识对应的微基站周期性发送与所述非竞争资源对应的预设前导码;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或重复发送所述预设前导码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确定切换失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十处理模块,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向所述宏基站发起链路重建立流程;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若接收到重建立失败信息,则进入空闲态,并确定预切换失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十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第七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进入所述微基站。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第十处理模块,具体包括:

第八处理单元,用于响应所述微基站基于所述服务请求或所述跟踪区域更新请求发起的身份请求,发送IMSI至所述微基站。

本申请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装置实施例是与上述应用于用户终端的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手段均适用于该装置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机、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宏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微基站网关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宏基站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连接态用户终端基站切换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光学膜、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偏振膜、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的测试方法、显示装置的贴合方法和显示装置
  •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发光元件与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5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