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一种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目前金属材料成型中常用的一种模具,目前为了避免金属成形后的气孔和缺陷的产生,通常需要使用抽真空阀来抽取模具中的空气,然而现有的抽真空阀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阀芯多是通过弹簧和钢珠形成阻尼,保持开阀状态,但是钢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而且在阀芯的调节时,对操作员的要求较高,另外阀芯的关闭依赖金属液的冲击,是被动式关闭,如果金属液的冲击减小,则阀芯可能会自行打开,金属液进入到抽真空部件内会造成堵塞。在抽真空的过程中,阀芯需要保持打开状态,而抽真空的时候会产生低压气流,容易将打开的阀芯拉回来关闭,这样会严重影响抽真空的效率和完成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有被动关闭的抽真空阀以及抽真空时阀芯容易被拉回关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包括定模阀体和位于定模阀体下侧的动模阀体,所述的定模阀体与动模阀体之间一侧安装有抽芯块,所述的抽芯块的一侧安装有缸体,所述的缸体的内部安装有主动活塞,所述的抽芯块的内部安装有一端与主动活塞相连的阀芯,所述的阀芯的另一端伸入到定模阀体与动模阀体之间,所述的阀芯与抽芯块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抽真空通道,所述的缸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主动活塞后端的主动气压腔和位于主动活塞外侧的回拉气压腔,所述的回拉气压腔内侧靠近阀芯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回拉气压腔与主动气压腔均连接有外接气道,所述的主动活塞的朝向密封圈的一侧的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主动活塞的后端的第二端面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的第一端与抽芯块相连,第二端伸入安装在一联轴块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的第二端与联轴块之间卡入设置有可拆卸的垫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联轴块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垫块相连的选择柱塞。

作为优选,所述的抽芯块的顶部设置有与抽真空通道相连通的抽真空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内部安装有导向套,所述的阀芯从导向套中穿过,所述的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导向套的端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套安装在所述缸体与抽芯块之间的位置。

第二方面,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压铸模具合模的时候,回拉气压腔内部始终通入保压气体,通过主动气压腔中通入一次气体,使阀芯与主动活塞一起向前推出,阀芯的前端与抽芯块之间的抽真空通道打开,主动气压腔内部保持与大气压一致,回拉气压腔内的保压气体可以使主动活塞保持在回拉气压腔的前端位置,此时可以通过抽真空接口将压铸模具中的空气抽出,实现抽真空;

当阀芯的前端受到压铸模具中铝液的冲击的时候会将阀芯往后推,使阀芯与主动活塞之间的抽真空通道关闭,同时由于主动活塞的第一端面S的面积大于第二端面S的面积,所以回拉气压腔内的保压气体将主动活塞与阀芯一起拉回并使主动活塞保持在回拉气压腔的后端位置,使抽真空通道保持关闭状态;

压铸模具再次合模时再向主动气压腔中通入一次气体,开始下一次抽真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设置有主动气压腔和回拉气压腔,其中主动气压腔进气可以在阀芯打开进行抽真空的时候使阀芯顶出状态,同时回拉气压腔内的保压气体可以使阀芯保持顶出状态,这样阀芯不会被抽真空产生的低压气流拉回关闭,保证了抽真空的效率。同时,当金属液冲击到阀芯时,回拉气压腔中进气可以迅速将阀芯拉回并保持关闭状态,这样就实现了阀体的主动开闭控制,避免了抽真空结构对金属液冲击力的依赖,操作简单方便,而且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没有磨损部件,耐久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只有被动关闭的抽真空阀以及抽真空时阀芯容易被拉回关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施例:

该实施例包括了一种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包括定模阀体1和位于定模阀体1下侧的动模阀体3,所述的定模阀体1与动模阀体3之间一侧安装有抽芯块4,所述的抽芯块4的一侧安装有缸体8,所述的缸体8的内部安装有主动活塞10,所述的抽芯块4的内部安装有一端与主动活塞10相连的阀芯5,所述的阀芯5的另一端伸入到定模阀体1与动模阀体3之间,所述的阀芯5与抽芯块4之间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抽真空通道12,所述的缸体8的内部设置有位于主动活塞10后端的主动气压腔13和位于主动活塞10外侧的回拉气压腔14,所述的回拉气压腔14内侧靠近阀芯5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11,所述的回拉气压腔14与主动气压腔13均连接有外接气道16,所述的主动活塞10的朝向密封圈11的一侧的第一端面S1的面积大于主动活塞10的后端的第二端面S2的面积。

具体的,定模阀体1与动模阀体3之间形成缓冲流道,可以对压铸模具中冲过来的铝液进行减速缓冲,主动活塞10的行程由回拉气压腔14的长度来确定,一般来说比较短,只需要满足抽真空通道12打开即可,而抽真空通道12为阀芯5与抽芯块4之间的间隙,这个间隙可以做的比较大,保证抽真空的效率,为了方便抽气,可以在所述的抽芯块4的顶部设置有与抽真空通道12相连通的抽真空接口6。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阀芯5的轴向移动进行导向,所述的缸体8内部安装有导向套15,所述的阀芯5从导向套15中穿过,所述的密封圈11安装在所述导向套15的端面上,可以在导向套15朝向主动活塞10的端面上设置密封槽,密封圈11嵌入安装在密封槽内,其中,所述的导向套15安装在所述缸体8与抽芯块4之间的位置,可以加强缸体8与抽芯块4之间的连接强度。

主动气压腔13与回拉气压腔14设置在缸体8的同一内腔内,但是不相通,主动气压腔13的直径与主动活塞10的后半部直径相同,所述的回拉气压腔14的直径与主动活塞10的前端直径相同,且大于主动气压腔13的直径。

密封圈11可以采用O型密封圈,只需要保持主动活塞10的第一端面S1与密封圈11之间进行密封即可,这样能使回拉气压腔14内的气体无法进入到第一端面S1的位置,使阀芯5保持顶出状态。

为了方便缸体8的安装,所述的缸体8的第一端与抽芯块4相连,第二端伸入安装在一联轴块2内,可以在联轴块2的后侧安装油缸,油缸通过联轴块2与缸体8相连,油缸可以使联轴块2、缸体8和抽芯块4同步动作,从定模阀体1与动模阀体3之间抽出。

其中,所述的缸体8的第二端与联轴块2之间卡入设置有可拆卸的垫块7,垫块7可以拔出,方便缸体8的安装,同时,所述的联轴块2的侧壁上安装有与垫块7相连的选择柱塞9。

作为本实施例中上述压铸模具的机械真空自吸阀的使用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压铸模具合模的时候,回拉气压腔14内部始终通入保压气体,通过主动气压腔13中通入一次气体,使阀芯5与主动活塞10一起向前推出,阀芯5的前端与抽芯块4之间的抽真空通道12打开,主动气压腔13内部保持与大气压一致,回拉气压腔14内的保压气体可以使主动活塞10保持在回拉气压腔14的前端位置,此时可以通过抽真空接口6将压铸模具中的空气抽出,实现抽真空;

当阀芯5的前端受到压铸模具中铝液的冲击的时候会将阀芯5往后推,使阀芯5与主动活塞10之间的抽真空通道12关闭,同时由于主动活塞10的第一端面S1的面积大于第二端面S2的面积,所以回拉气压腔14内的保压气体将主动活塞10与阀芯5一起拉回并使主动活塞10保持在回拉气压腔14的后端位置,使抽真空通道12保持关闭状态;

压铸模具再次合模时再向主动气压腔13中通入一次气体,开始下一次抽真空,如此循环。

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实现了阀体的主动开闭控制,避免了抽真空结构对金属液冲击力的依赖,操作简单方便,而且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没有磨损部件,耐久性更好。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渐进拉丁超立方采样的概率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 基于组合Copula函数的拉丁超立方抽样法概率潮流计算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5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