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美容仪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美容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美容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仪。

背景技术

射频美容仪,主要是通过射频加热,刺激真皮层产生胶原蛋白,从而达到紧致皮肤、减少皱纹的效果。传统的射频美容仪主要为大型医用设备,主要在医院或美容院使用,已逐渐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降低使用成本,将射频美容仪小型化、便携化,从而转为家用。这种美容仪直接将射频电极设置在美容仪的朝肤面上,在使用时,朝肤面朝向甚至贴合面部皮肤,其上的射频电极向皮肤发射射频能量,以对皮肤进行刺激来实现美容。但是,这种射频美容仪,射频电极发出的射频电流射入皮下的深度有限,美容效果不佳。

在相关技术中,经过继续研究发现,可通过负压吸附技术提高美容仪的使用效果,一设计中,在美容头上设置负压槽和射频电极,在美容仪的主体壳内设置气泵,气泵与负压槽通过气道软管连通,组装时,先将气道软管的一端与主体壳内气泵连接,再将另一端与美容头连接,然后再将美容头安装在主体壳上。但是,因为在将美容头安装到主体壳的过程中,为防止气道软管与气泵或美容头分离,需要很小心,组装效率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只是为了便于介绍本申请的发明目的和效果,但并不代表其为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美容仪,便于提升美容仪的组装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美容仪。这种美容仪包括主体和美容头。美容头包括负压槽和射频电极,所述负压槽用于负压吸附用户皮肤,以将皮肤吸附到负压槽内;所述射频电极用于对用户皮肤释放射频电流。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负压槽与所述主体连通以使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负压槽负压吸附用户皮肤,所述射频电极与所述主体电性连接以使得所述主体向所述射频电极提供电能。

如此,当使用美容仪时,将美容头可拆卸连接于主体,以实现射频电极与主体电性连接以及负压槽与主体连通,从而主体可通过负压槽将皮肤吸入负压槽内后,再通过射频电极对吸入后的皮肤发出射频电流,从而可使射频电流穿透被吸入负压槽内的皮肤,从而可增大射频能量的射入深度,从而可提高美容效果。

且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将美容头与主体分体设计,并使负压槽设于美容头,当美容头安装到主体上时,即可实现负压槽与主体的连通,从而不必考虑气道软管是否与美容头或气泵分离,从而可提高组装效率。

而且,可以理解,美容仪在使用的过程中,负压槽内部和射频电极上通常会染上汗渍或凝胶等污渍,本申请通过使主体和美容头可拆卸连接,从而可实现在需要时,将美容头拆卸下进行清洗,从而可便于对负压槽内部和射频电极进行清洗,且可避免清洗水进入主体模块内,以避免损坏美容仪。

而且,负压吸附系统较为复杂,不可拆卸的设置导致修理和安装困难,可拆卸的负压射频美容仪,使得组装方便,并且负压吸附系统的功能设计也多样性,如更为方便的负压连接、负压泄压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美容头包括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射频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以使得所述主体向所述射频电极提供电能;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气流连接部,所述美容头包括与所述负压槽连通的第二气流连接部,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以使得所述负压槽与所述主体连通。存在位置上的对应关系后,当将部件依次拆下清洗时,装配效率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组装面,所述美容头具有第二组装面,当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第一组装面与所述第二组装面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从所述第一组装面露出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从第二组装面露出于所述美容头,以在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从所述第一组装面露出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从第二组装面露出于所述美容头,以在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使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以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控制所述射频电极释放射频电流。和/或,当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第一组装面与所述第二组装面拆卸方向上对应设置。和/或,当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第一组装面与所述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电极靠近所述负压槽设置,或者所述射频电极至少部分地延伸至所述负压槽的内壁,以使得所述射频电极对被所述负压槽负压吸附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一气流连接部,所述第一组装面设于所述连接模块,所述美容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模块,以使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或所述美容头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一组装面或所述第二组装面,以使得所述美容头装入所述连接模块的所述装配槽或所述连接模块装入所述美容头的所述装配槽,并限制所述连接模块和所述美容头的相对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组装面与所述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时连接所述美容头,以限制所述美容头远离所述连接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组装面与所述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时与所述美容头卡接配合,以限制所述美容头远离所述连接模块;或,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组装面与所述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时磁性吸附所述美容头,以限制所述美容头远离所述连接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卡合部,所述美容头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装面,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一组装面与所述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时,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卡接部配合,并限制所述美容头和所述主体的相对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用于解除所述锁止组件与所述美容头的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作用于所述锁止组件;所述解锁组件被配置为:按压所述解锁组件时,所述解锁组件驱动所述卡合部和/或所述卡接部滑动,以解除所述锁止组件和所述卡接部的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设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部,所述装配槽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一组装面,所述美容头安装入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组装面与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活动限位件,所述活动限位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部的内侧,所述装配槽的底部设有扣位活动孔,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设于所述扣位活动孔处的卡合部,所述第二组装面上设有卡接部,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使所述卡接部与卡合部通过所述扣位活动孔卡接配合的锁止位置、以及使所述卡接部与卡合部可分离的解锁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凸设于所述活动限位件的表面,所述卡合部在滑动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扣位活动孔内,以用于与卡接部配合;和/或,所述装配槽的底部的内侧面凸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限定有滑槽结构,所述活动限位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结构内;和/或,所述主体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在开口处设置向内的内翻边,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连接内壳,所述连接内壳限定出所述装配槽,所述连接内壳安装在外壳内、并设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以使所述装配槽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露出;所述连接内壳包括内基板和内围板,所述内围板与所述内基板围合形成所述装配槽,所述内基板形成所述装配槽的底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为PIN针;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PIN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容头还包括安装壳和设于所述安装壳内的头部电路板,所述负压槽和第二组装面均设于所述安装壳,并位于所述安装壳的相对两侧,所述射频电极安装于所述安装壳,所述头部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射频电极;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并露出所述安装壳而形成pin点,以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弹性接触或抵接于所述头部电路板,以与所述头部电路板电连接;和/或,所述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内的主体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一端安装于所述主体电路板,另一端从所述第一组装面穿出,以弹性接触或抵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设有多个。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或,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插入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以使得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一组装面,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从所述第一组装面凸出,以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以使得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或,所述美容头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底壁形成所述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从所述第二组装面凸出,以插入第一气流连接部,以使得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容头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包括负压基板、连接于所述负压基板并朝一侧凸设的负压围板、以及连接于所述负压围板并朝另一侧凸设的容纳围板,所述负压围板与所述负压基板形成所述负压槽,所述射频电极设于所述负压围板和/或所述负压基板;所述负压围板与所述容纳围板形成具有敞口的容纳腔,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所述第二组装面设于所述盖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盖体,并从所述盖体露出;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从所述负压槽的底部朝所述盖体延伸,并从所述盖体露出,以与所述第一气流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为负压管道,盖体上设置有负压孔,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与负压孔连接,以从所述盖体露出;和/或,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内设有透气件;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PIN针,所述美容头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壳内的头部电路板,所述头部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射频电极;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一端安装于所述盖体,并露出所述盖体而形成pin点,以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弹性接触或抵接于所述头部电路板,以与所述头部电路板电连接;和/或,所述主体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和连接模块,所述外壳在开口处设置向内的内翻边,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第一气流连接部和连接内壳,所述连接内壳限定出装配槽,所述连接内壳安装在外壳内、并设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以使所述装配槽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露出;所述装配槽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一组装面,所述美容头安装入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组装面与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设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部,并凸出于所述第一组装面,以插入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内,以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和具有开口和所述内翻边的头壳,所述第一半壳连接于第二半壳的一侧,以形成拿持部,所述第一半壳的一端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二半壳的一侧折弯倾斜而在第一倾斜方向设置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凸出于所述第二半壳,所述头壳连接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半壳,所述头壳具有与所述弯折部配合连接的组装凹口,所述开口用于朝向用户面部设置;所述连接内壳设于所述头壳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为气流连接管,所述气流连接管凸出于所述第一组装面,以插入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内,以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气流连接管外周,以密封所述气流连接管与第二气流连接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外壳、连接模块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主体电路板,所述外壳在开口处设置向内的内翻边,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第一气流连接部和连接内壳,所述连接内壳限定出装配槽,所述连接内壳安装在外壳内、并设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以使所述装配槽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露出;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设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部,所述装配槽的底部形成所述第一组装面,所述美容头安装入所述装配槽内,所述第一组装面与第二组装面接触或抵接;所述主体电路板设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部的内侧,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为PIN针,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一端安装于所述主体电路板,另一端从所述第一组装面穿出,以弹性接触或抵接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活动限位件,所述活动限位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装配槽的底部的内侧,所述装配槽的底部设有扣位活动孔,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设于所述扣位活动孔处的卡合部,所述第二组装面上设有卡接部,所述活动限位件具有使所述卡接部与卡合部通过所述扣位活动孔卡接配合的锁止位置、以及使所述卡接部与卡合部可分离的解锁位置;所述活动限位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设于该环状结构外侧,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设于所述该环状结构内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连通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流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美容头的第二组装面与所述主体的第一组装面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气流驱动件连通,以排出所述气流驱动件驱动的气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装面设置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与所述第一组装面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连通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流动;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气泵,所述主控板与所述气泵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气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和/或,第二气流连接部的连接通道的通气面积小于所述负压槽的槽口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在拆卸方向上接触或抵接,以使在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和/或,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在拆卸方向上对接,以使在所述美容头与所述主体连接时,使所述第一气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气流连接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外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连接模块和头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解锁按钮被按压以驱动活动限位件靠近抵持件。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解锁按钮未被按压,锁止弹性件恢复形状以驱动活动限位件远离抵持件。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头壳和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连接模块包括主体电路板。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射频电极的数量为四个。

图20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被拆离。

图2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的剖视图,其中,剖视位置为一组第二电连接件的位置。

图2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2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壳被拆离。

图2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负压槽的气体被气泵抽吸。

图25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负压槽经由泄气口吸气。

图2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路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后壳和显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按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路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爆炸示意图。

图3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的剖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申请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申请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申请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申请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申请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申请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如果有用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前”、“后”等方位属于是根据产品的使用状态或者放置状态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或不同使用习惯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中,如果有用到,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下述实施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局部结构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这种美容仪001包括主体010和美容头030,美容头030包括负压槽4111和射频电极420,负压槽4111用于负压吸附用户皮肤,以将皮肤吸附到负压槽4111内,射频电极420用于对用户皮肤释放射频电流。美容头030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010的工作端011,当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负压槽4111与主体010连通以用于产生负压,射频电极420与主体010电性连接以使得主体010向射频电极420提供电能。

这种美容仪001为射频美容仪001。当头部设置于主体010的工作端011时,美容头030可以作用于用户皮肤。通过主体010对美容头030提供负压,使得用户皮肤吸附于美容头030,并通过美容头030对用户皮肤发射射频电流,实现美容效果。

具体来说,当使用美容仪001时,将美容头030可拆卸连接于主体010,以实现射频电极420与主体010电性连接以及负压槽4111与主体010连通,从而主体010可通过负压槽4111将皮肤吸入负压槽4111内后,再通过射频电极420对吸入后的皮肤发出射频电流,从而可使射频电流穿透被吸入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从而可增大射频能量的射入深度,从而可提高美容效果。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可拆卸连接使得美容头030可以与主体010分离,分别进行保存。而需要使用时,再组装美容头030和主体010,以实现射频电极420与主体010电性连接以及负压槽4111与主体010连通即可。此外,通过美容头030与主体010的可拆卸连接,用户可根据使用需要更换不同的美容头030,如更换具有不同负压槽4111的美容头030,又如更换具有不同数量的射频电极420的美容头030,再如更换具有不同大小的射频电极420的美容头030等,以便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且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将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分体设计,并使负压槽4111设于美容头030,当美容头030安装到主体010上时,即可实现负压槽4111与主体010的连通,从而不必考虑气道软管是否与美容头030或气泵510分离,从而可提高组装效率。

具体的,美容头030具有在工作时朝向甚至贴合于面部皮肤的贴肤面410c,射频电极420和负压槽4111设于贴肤面410c。

这种美容仪001还包括控制组件,以用于控制射频电极420等工作。可选地,控制组件设置于外壳100内,以形成主体010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主体010包括第一电连接件240,美容头030还包括第二电连接件470,第二电连接件470与射频电极420电性连接,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以使得主体010向射频电极420提供电能。这样,可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实现对射频电极420的控制。

进一步地,主体010包括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美容头030还包括与负压槽4111连通的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以使得负压槽4111与主体010连通。如此,通过在美容头030上设置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并在主体010上设置与气流驱动件连接的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可实现只需要当将美容头030安装在主体010上时,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即可实现主体010与负压槽4111连通,从而可进一步降低组装难度。

进一步地,射频电极420靠近负压槽4111设置,或者射频电极420至少部分地延伸至负压槽4111的内壁,以使得射频电极420对被负压槽4111负压吸附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其中,射频电极420靠近负压槽4111设置定位为射频电极420与负压槽4111的内壁的距离小于等于12mm。如此,通过使射频电极420靠近负压槽4111设置,或者射频电极420至少部分地延伸至负压槽4111的内壁,可减少射频路径,提高美容效果。

其中,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构成下述连接模块200的一部分。

其中,主体010包括连接模块200,美容头030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模块200,以使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可拆卸连接。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等均为连接模块200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连接模块200,既可以为独立的模块,也可以为依托主体010其他特征而形成的特征集合,其与其他部件的关系是相互依托的,只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将其单独列出说明。

在一部分实施例中,可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可拆卸连接,以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这样当美容头030安装在主体010上的同时,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接,以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当需要将美容头030拆卸下时,可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拆卸。如可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其中之一为插嘴,另一为设有插孔的气道连接件,插嘴可插接在插孔内。当然也可将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只需要满足当美容头030安装/连接于主体010时,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接且连通,当美容头030拆下时,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能够分离即可。

在一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连接通道的通气面积小于负压槽4111的槽口面积。其中,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连接通道的通气面积是指该连接通道的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连接处的通气面积。如此,可使负压槽4111具有较大的吸附面积,而用于抽吸气体的通道较细,以便于与气泵510连接和控制负压槽4111抽吸。

进一步的,主体010具有第一组装面212b,美容头030具有第二组装面412a,当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对应设置。

其中,第一电连接件240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于主体010,第二电连接件470从第二组装面412a露出于美容头030,以在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使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于主体010,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从第二组装面412a露出于美容头030,以在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

可以理解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分别受主体010与美容头030的形状限制,但只要满足当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对应设置即可。如,美容头030具有与贴肤面410c相背设置的相对面,该相对面即可形成第二组装面412a,第一组装面212b也可为主体010上在工作时朝向面部皮肤的表面;又如,当主体010上形成有装配槽212a时,第一组装面212b既可以为该装配槽212a的底部,又可以为该装配槽212a的内周壁。

这样,通过使第一电连接件240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于主体010,第二电连接件470从第二组装面412a露出于美容头030,能够实现当美容头030安装到主体010上时即可实现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通过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于主体010,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从第二组装面412a露出于美容头030,能够实现当美容头030安装到主体010上时即可实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从而可提高使用便捷性。

具体的,当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接触或抵接。如此便于对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定位。

进一步地,当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拆卸方向上对应设置。其中拆卸方向为当拆卸或安装美容头030与主体010时,美容头030远离或靠近主体010的方向。举例来说,当第二组装面412a为上述相对面时,第一组装面212b为主体010上在工作时朝向面部皮肤的、且与上述相对面相对的侧面;当第一组装面212b为上述装配槽212a的底部时,第二组装面412a为美容头030上对应该底部的侧面(如上述的相对面)。拆卸方向则可以平行于第一倾斜方向U。可选的,当拆卸方向平行于第一倾斜方向U时,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中的至少一个沿第一倾斜方向U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在拆卸方向上接触或抵接,以使在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使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如此便于将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在拆卸方向上对接,以使在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如此便于将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

这样,可减少在拆装美容头030的过程中损坏第一电连接件240、第二电连接件470、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风险,也可降低第一电连接件240、第二电连接件470、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设计难度,降低设计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美容头030或主体010设置有装配槽212a,装配槽212a的底部形成第一组装面212b或第二组装面412a,以使得美容头030至少部分地装入主体010的装配槽212a或主体010装入美容头030的装配槽212a,并限制连接模块200和美容头030的相对位置。如此,通过设置装配槽212a,当工作时,面部皮肤会接触美容头030,通过设置装配槽212a,可利用装配槽212a的侧壁对美容头030进行支撑,如此可有利于提高美容头030的设置稳定性,从而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组装面212b设于连接模块200。

具体的,连接模块200或美容头030设置有装配槽212a,装配槽212a的底部/底壁形成第一组装面212b或第二组装面412a,以使得美容头030装入连接模块200的装配槽212a或连接模块200装入美容头030的装配槽212a,并限制连接模块200和美容头030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很多种,如当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或,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插入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以使得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如此,通过插装的方式可快速实现可拆卸连接,且便于密封。

如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00设置有装配槽212a,装配槽212a的底壁形成第一组装面212b,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从第一组装面212b凸出,以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以使得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在另一实施例中,美容头030设置有装配槽212a,装配槽212a的底壁形成第二组装面412a,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从第二组装面412a凸出,以插入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以使得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2和图3,主体010包括外壳100。外壳100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和头壳110。其中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可以不为严格地平分一半,也即第一半壳可以明显地比第二半壳大,也可以明显地比第二半壳小,甚至可以使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其中之一为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半壳的一端具有向靠近第二半壳的一侧折弯倾斜而在第一倾斜方向U设置的弯折部121,弯折部121能够适配头壳110,以便组装头壳110、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

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状态下,下文将第一半壳定义为后壳120,第二半壳定义为前壳130。其中,后壳120整体沿第一方向X延伸,前壳130整体沿第一方向X延伸,弯折部121向前倾斜折弯形成,头壳110向前倾斜地设置,以使头壳110能够设置多个向前倾斜地朝设的射频电极420,以通过射频电极420向用户皮肤释放射频电流。其中,多个射频电极420向前倾斜地朝设是指多个射频电极420向第一半壳靠近第二半壳的一侧倾斜地朝设。

其中,前壳130和后壳120配合形成有拿持部101,便于用户的手拿持美容仪001。其中,弯折部121凸出于前壳130,头壳110连接于弯折部121和前壳130。具体的,拿持部101沿第一方向X延伸,弯折部121位于拿持部101的一端,且倾斜于第一方向X延伸。具体的,前壳130并不直接与弯折部121配合,使得前壳130和后壳120连接后,弯折部121呈现凸出于前壳130的状态。

具体的,头壳110具有朝肤板011a,当美容仪001需要作用于皮肤时,朝肤板011a朝向用户皮肤。

在一部分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头壳110用于安装美容头030,如可将美容头030安装于朝肤板011a上;在另一部分实施例中,如图30和图31所示,头壳110用于形成美容头030,其上(具体可为朝肤板011a)用于安装射频电极420和冷敷件910等。

具体来说,头壳110具有与弯折部121配合连接的组装凹口5122,头壳110通过组装凹口5122可拆卸地安装于弯折部121与第二半壳517。

这样,通过使第一半壳设置凸出第二半壳的弯折部121,头壳110上对应设置配合使用的组装凹口5122,可使得头壳110与第一半壳、第二半壳围合形成外壳100的容置腔100a。而且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制造头壳110时,可便于头壳110脱模,从而降低制造难度;且在组装时,由于组装凹口5122的设置,可增大组装空间,以便于安装射频电极420、冷敷件910等特征;或便于安装连接模块200。

以下先主要以如图2和图3所示的头壳110用于安装美容头03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头壳110包括基板110b和围板110c,基板110b用于形成朝肤板011a,即基板110b为朝肤板011a,组装凹口5122形成于围板110c。在一些实施例中,围板110c连接于基板110b的周缘,使得头壳110大致呈中空的结构。

其中,围板110c包括围板本体111和组装件113。围板本体111为中空结构,围板本体111连接于基板110b的周缘,内部与基板110b配合形成安装腔110a,以便安装用于配合美容头030的连接模块200等。组装件113设置于围板本体111的一端,用于配合后壳120和前壳130,以便将后壳120和前壳130连接于头壳110。

连接模块200从围板本体111的另一端露出,从而便于美容头030和连接模块200配合连接。围板本体111背离组装件113的一端平整设置,以便连接模块200容置于安装腔110a内,并从安装腔110a背离组装件113的一端露出。

可选择性地,组装件113和围板本体111一体成型,提高头壳110的强度,也便于头壳110的生产制备。

组装件113包括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和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其中,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用于与后壳120连接,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用于与前壳130连接。当头壳110、前壳130和后壳120连接后,前壳130和后壳120大致沿第一方向X延伸,头壳110沿第一倾斜方向U延伸,第一倾斜方向U倾斜于第一方向X。第一倾斜方向U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为20-80°,如可取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5°、78°或80°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方向U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为可选为36°-63°。可选择性地,第一倾斜方向U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为37°。

可以理解,由于头壳110用于安装美容头030或用于形成美容头030,通过使第一倾斜方向U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为20-80°或36°-63°,可使美容头030的贴肤面410c也呈倾斜设置,从而可使得用于在拿持美容仪001作用于面部时,避免手臂抬的过高,从而可以实现更省力的美容。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设置,一方面,使得头壳110装配美容头030后,用户手持前壳130和后壳120形成的拿持部101时,便于美容头030作用于用户皮肤(如脸部),且不用抬高手臂比较省力。另一方面,又可使得美容仪001在第二方向Y的尺寸保持在较小的范围,便于存放美容仪001。

其中,第一倾斜方向U位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方向X形成美容仪001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形成美容仪001的厚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形成美容仪001的宽度方向。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外壳100的分解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沿垂直于第一倾斜方向U的第二倾斜方向V,从远离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到靠近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包括第一头壳区域11311、第二头壳区域11312和第三头壳区域11313。第一头壳区域11311和第二头壳区域11312呈钝角布置,第二头壳区域11312和第三头壳区域11313呈钝角布置,以用于形成组装凹口11314,且使组装凹口11314呈扩大状设置,以进一步便于脱模和增大组装空间。

其中,第一头壳区域11311在头壳110形成的缺口大致垂直于第一倾斜方向U。第二头壳区域11312在头壳110形成的缺口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三头壳区域11313在头壳110形成的缺口大致垂直于第一倾斜方向U。

其中,第一头壳区域11311和第二头壳区域11312弧形过渡,第二头壳区域11312和第三头壳区域11313弧形过渡。如此,以便于出模。

其中,第一头壳区域11311和第二头壳区域11312之间的区域形成组装凹口11314。

具体的,使得从靠近第一头壳区域11311到靠近第三头壳区域11313,头壳110与第二头壳区域11312对应的部分在第一倾斜方向U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具体的,沿第一倾斜方向U,围板本体111对应第一头壳区域11311的延伸尺寸,小于围板本体111对应第二头壳区域11312的延伸尺寸。沿第一倾斜方向U,围板本体111对应第二头壳区域11312的延伸尺寸,小于围板本体111对应第三头壳区域11313的延伸尺寸,以用于形成组装凹口11314。

头壳110的组装凹口11314用于与弯折部121配合连接。

可以理解地,组装凹口11314也可以形成于基板110b和围板110c。在部分实施例中,围板110c凸出并连接于基板110b的部分周缘,此时组装凹口11314可以形成于基板110b和围板110c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头壳110与第一头壳区域11311对应的部分在第一倾斜方向U上延伸较小的尺寸,当组装头壳110和连接模块200时,便于工具从第一头壳区域11311对应的缺口伸入头壳110内,降低组装难度和成本,提高组装良率。而且头壳110在生产制备时,也容易出模。

在本申请中,头壳11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形式生产,在注塑成型后,对头壳110出模时,由于头壳110形成有组装凹口11314,方便出模,如方便头壳110沿第一倾斜方向U或者沿第一头壳区域11311到第二头壳区域11312的方向出模。

其中,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通过第三头壳区域11313过渡至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便于后壳120组装于头壳110的同时与前壳130连接。弧形过渡即从一个区域过渡至另一个区域的部分为弧形,其中,第一头壳区域11311和第二头壳区域11312弧形过渡,为第一头壳区域11311与围板本体111连接处的轮廓过渡至第二头壳区域11312与围板本体111连接处的轮廓为弧形,从而防止出模时尖端变形,且便于对位组装。

其中,后壳120设置有第一后壳组装部1201,第一后壳组装部1201用于配合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从而实现头壳110和后壳120的连接。

其中,后壳120具有第一容置槽120a,前壳130具有第二容置槽130a,第一容置槽120a与第二容置槽130a共同形成在前壳130和后壳120之间的容置腔100a。

其中,第一后壳组装部1201包括第一后壳区域12011、第二后壳区域12012和第三后壳区域12013。第一后壳区域12011与第一头壳区域11311对应,第二后壳区域12012与第二头壳区域11312对应,也即第一后壳区域12011和第二后壳区域12012与组装凹口11314对应,第三后壳区域12013与第三头壳区域11313对应。可选的,第一后壳区域12011和第二后壳区域12012弧形过渡。

当后壳120与头壳110连接时,第一后壳区域12011形成的缺口大致垂直于延伸方向,第二后壳区域12012形成的缺口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三后壳区域12013形成的缺口大致垂直于延伸方向。

其中,第一后壳区域12011、第二后壳区域12012和第三后壳区域12013形成于弯折部121。

组装前壳130、后壳120和头壳110时,可以将后壳120沿第二方向Y靠近头壳110,以使得头壳110与后壳120连接,并与前壳130连接以使得第一容置槽120a和第二容置槽130a形成容置腔100a。

其中,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设置有第一头壳卡合件11315,后壳120在第一后壳组装部1201设置有第一后壳卡合件12015。第一头壳卡合件11315和第一后壳卡合件12015卡接配合,可使得头壳110和后壳120卡合。

其中,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的外壁面与围板本体111的外壁面不共面,以使得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和围板本体111之间形成第一台阶。

当后壳120与头壳110连接时,后壳120贴合于第一台阶的底壁,且后壳120靠近头壳110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台阶的侧壁。其中,第一台阶的底壁即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的外周,第一台阶的侧壁即围板本体111朝向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的端面。后壳120抵接第一台阶的侧壁,可以限制后壳120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头壳110活动,且可便于使后壳120的外壁面与围板本体111的外壁面共面或光滑过渡,从而提高壳体411外观的平整性。

可选择性地,第一头壳卡合件11315为卡孔,第一后壳卡合件12015为卡扣。卡扣能够弹性变形以进入卡孔内,当卡扣卡进入卡孔内之后,卡扣弹性恢复形状以实现卡扣和卡孔的卡合。

可选择性地,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设置有第一头壳贴合件,后壳120在第一后壳组装部1201设置有第一后壳贴合件。第一头壳贴合件和第一后壳贴合件紧贴配合,可使得头壳110和后壳120连接。可选择性地,第一头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一后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一头壳贴合件和第一后壳贴合件能够磁吸配合。可选择性地,第一头壳贴合件为粘合件,第一后壳贴合件为粘合表面。第一头壳贴合件和第一后壳贴合件能够粘贴配合。

当前壳130与头壳110连接时,前壳130大致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二方向Y,前壳130的尺寸为后壳120尺寸的0.2-0.25倍。使得后壳120的第一容置槽120a构成容置腔100a的大部分,而前壳130的第二容置槽130a仅构成容置腔100a的小部分。当需要拆离外壳100以维护美容仪001时,仅仅将后壳120拆离,即可使得美容仪001的内部元件露出,并在拆离后壳120的位置形成较大的操作窗口,以便操作,如维护等。

具体的,前壳130还设置有第一前壳组装部1301。第一前壳组装部1301与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配合以装配前壳130和头壳110。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设置有第二头壳卡合件11321,第一前壳组装部1301设置有第一前壳卡合件13011。

这样,通过第二头壳卡合件11321和第一前壳卡合件13011卡接配合,可使得头壳110和前壳130卡合。

具体的,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和围板本体111之间形成第二台阶。当前壳130与头壳110连接时,前壳130贴合于第二台阶的底壁,且前壳130靠近头壳110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台阶的侧壁。其中,第二台阶的底壁即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的外周,第二台阶的侧壁即围板本体111朝向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的端面。

如此,前壳130抵接第二台阶的侧壁,可以限制前壳130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头壳110活动。

可选择性地,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设置有第二头壳贴合件,第一前壳组装部1301设置有第一前壳贴合件。第二头壳贴合件和第一前壳贴合件紧贴配合,可使得头壳和前壳贴合。可选择性地,第二头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一前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二头壳贴合件和第一前壳贴合件能够磁吸配合。可选择性地,第二头壳贴合件为粘合件,第一前壳贴合件为粘合表面。第二头壳贴合件和第一前壳贴合件能够粘贴配合。

可以理解地,头壳110也可以不设置组装件113,而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前壳130或后壳110的连接。例如,将磁性件嵌合在头壳110内部,通过磁吸的形式使得头壳110和后壳120连接,以及通过磁性的形式使得头壳110和前壳130连接。

图5示出了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可选择性地,第二头壳卡合件11321为卡合槽,第一前壳卡合件13011为卡合块。

具体的,卡合槽大致呈T型,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头壳卡合段11322和第二头壳卡合段11323。卡合块的尺寸和卡合槽匹配。当卡合块沿第二方向Y插入卡合槽内之后,卡合槽会限制卡合块沿第一方向X脱落卡合槽,从而限制前壳130沿第一方向X远离头壳110。且,T型卡合结构的结构强度较大,卡合稳定性较高。

可选地,第一头壳卡合段11322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大于第二头壳卡合段11323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

可选择性地,前壳130还设置有卡位件1304,卡位件1304卡接于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以限制前壳130和头壳110沿第二方向Y相对运动。

可选择性地,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方向Y。

当前壳130与头壳110连接时,围板本体111还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抵接前壳130,以限制前壳130沿第二方向Y脱离头壳110。

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方向Y的角度为3-10°。可选择性地,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方向Y的角度为6°,以便前壳130沿第二方向Y与头壳110配合,又能够使得围板本体111在第二方向Y上抵接前壳130,以限制前壳130沿第二方向Y脱离头壳110。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的延伸方向,即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背离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延伸的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前壳130在背离头壳110的一端具有尾盖部分131。如此,当前壳130拆卸下后,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操作空间,以便于组装或维修等。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尾盖部分131倾斜于第一方向X,且向后壳120的方向延伸。与之对应地,在一实施例中,后壳120从靠近前壳130的位置到远离前壳130的位置,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逐渐增大。后壳120靠近前壳13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最小。

这样,当前壳130与头壳110连接时,前壳130和头壳110连接处形成扩口,即沿第二方向Y靠近前壳130到远离前壳130,沿第一方向X的装配尺寸增大,从而便于将后壳120装配于扩口处。可以理解,若沿第二方向Y靠近前壳130到远离前壳130,沿第一方向X的装配尺寸缩小,则容易与后壳120产生位置冲突,导致后壳120难以再装配于前壳130和头壳110形成的装配空间内。而本申请中,当前壳130与头壳110连接时,尾盖部分131和头壳110之间形成敞口,而后壳120从第一方向X尺寸最小的一端靠近该敞口,以便将后壳120组装于前壳130和头壳110。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前壳130还具有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用于配合后壳120,以固定前壳130和后壳120的相对位置。

其中,沿第一方向X,从靠近到远离头壳,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依次包括第一前壳区域13021和第二前壳区域13022。第一前壳区域13021整体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当前壳130与头壳110连接时,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的第一前壳区域13021和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弧形过渡。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的第二前壳区域13022位于尾盖部分131,具体的,第二前壳区域13022沿尾盖部分131的外周设置,第一前壳区域13021与第二前壳区域13022弧形过渡。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后壳120还具有第二后壳组装部1202,沿第一方向X,从靠近到远离头壳,第二后壳组装部1202依次包括第四后壳区域12021和第五后壳区域12022。后壳120的第四后壳区域12021匹配组装部的第一前壳区域13021。后壳120的第五后壳区域12022匹配组装部的第二前壳区域13022。

当后壳120与前壳130连接时,第四后壳区域12021和第一前壳区域13021连接,第五后壳区域12022和第二前壳区域13022连接,使得第一容置槽120a和第二容置槽130a共同形成在前壳130和后壳120之间的容置腔100a。其中,第二前壳区域13022和第五后壳区域12022的连接后,尾盖部分131使得容置腔100a背离头壳110的一端封闭,从而降低异物进入容置腔100a内的风险。

可选择性地,前壳130也可以在尾盖部分131设置功能孔,通过功能孔可以将电源线050引入容置腔100a内,从而对容置腔100a供电。可选择性地,前壳130也可以在尾盖部分131设置通风孔,通风孔使得容置腔100a和美容仪001外部形成气体交换,便于美容仪001的散热及泄压,且,通过将通风孔设置在倾斜的尾盖部分131上,当通风孔为出风口时,可使得在使用时,即使用美容仪001在对面部射频美容时,斜向下吹风散热,从而既可以避免热风吹到用户,也可以避免热风吹到旁边的其他人。

进一步地,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的第一前壳区域13021的外壁面与前壳130的外壁面不共面,以使得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的第一前壳区域13021和前壳130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台阶。当后壳120与前壳130连接时,后壳120贴合于第三台阶的底壁,且后壳120靠近前壳130的一端抵接于第三台阶的侧壁。第三台阶的底壁即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的第一前壳区域13021背离容置腔100a的外周。后壳120抵接第三台阶的侧壁,可以限制后壳120沿第二方向Y相对于前壳130活动。

可选择性地,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在第一前壳区域13021设置有第二前壳卡合件13023,第二后壳组装部1202在第四后壳区域12021设置有第二后壳卡合件12023。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在第二前壳区域13022设置有第三前壳卡合件13024,第二后壳组装部1202在第五后壳区域12022设置有第三后壳卡合件12024。第二前壳卡合件13023与第二后壳卡合件12023卡接配合,可使得第一前壳区域13021和第四后壳区域12021沿第二方向Y相对固定地连接。第三前壳卡合件13024与第三后壳卡合件12024卡接配合,可使得第二前壳区域13022和第五后壳区域12022沿第一方向X相对固定地连接。

可选择性地,第二前壳卡合件13023为卡孔,第二后壳卡合件12023为卡扣。卡扣能够弹性变形以进入卡孔内,当卡扣卡进入卡孔内之后,卡扣弹性恢复形状以实现卡扣和卡孔的卡合。

可选择性地,第二后壳卡合件12023为卡孔,第三前壳卡合件13024为卡扣。卡扣能够弹性变形以进入卡孔内,当卡扣卡进入卡孔内之后,卡扣弹性恢复形状以实现卡扣和卡孔的卡合。

本申请中,在组装头壳110、后壳120和前壳130时,可以先将头壳110和前壳130组装。前壳130的第一前壳卡合件13011与头壳110的第二头壳卡合件11321卡接配合。使得前壳130的第一前壳区域13021和头壳110的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连接,且第一前壳区域13021和第二头壳组装部1132弧形过渡。尾盖部分131和头壳110之间形成敞口。将后壳120的第一容置槽120a朝向前壳130,驱动后壳120进入尾盖部分131和头壳110之间形成的敞口。后壳120的第一后壳组装部1201和头壳110的第一头壳组装部1131连接,后壳120的第二后壳组装部1202和前壳130的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连接。使得头壳110和前壳130均与后壳120连接。头壳110还进一步固定前壳130和头壳110的相对位置,使得头壳110,前壳130和后壳120相对固定地连接以形成容置腔100a。

可选择性地,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在第一前壳区域13021设置有第二前壳贴合件,第二后壳组装部1202在第四后壳区域12021设置有第二后壳贴合件。第二前壳组装部1302在第二前壳区域13022设置有第三前壳贴合件,第二后壳组装部1202在第五后壳区域12022设置有第三后壳贴合件。第二前壳贴合件与第二后壳贴合件紧贴配合,可使得第一前壳区域13021和第四后壳区域12021沿第二方向Y相对固定地连接。第三前壳贴合件与第三后壳贴合件卡接配合,可使得第二前壳区域13022和第五后壳区域12022沿第一方向X相对固定地连接。

可选择性地,第二前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二后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二前壳贴合件和第二后壳贴合件能够磁吸配合。可选择性地,第二前壳贴合件为粘合件,第二后壳贴合件为粘合表面。第二前壳贴合件和第二后壳贴合件能够粘贴配合。

可选择性地,第三前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三后壳贴合件为磁性件。第三前壳贴合件和第三后壳贴合件能够磁吸配合。可选择性地,第三前壳贴合件为粘合件,第三后壳贴合件为粘合表面。第三前壳贴合件和第三后壳贴合件能够粘贴配合。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310,主控板310与气源组件500连接,用于控制气流驱动件的开启或关闭,和/或,用于控制气路切换模块520在负压模式和泄气模式间切换。

可选地,主控板310为主体010的一部分。主控板310设置于容置腔100a内,主控板310可与射频电极420、气泵510、按键块721等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板310电性连接第一电连接件240,以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射频电极420。

可选择性地,前壳130设置有第一卡位槽132。主控板310的一侧卡设于第一卡位槽132内。后壳120设置有第二卡位槽122,主控板310背离前壳130的一侧卡设于第二卡位槽122内。通过第一卡位槽132和第二卡位槽122可以限制主控板310与外壳100的相对位置,以将主控板310固定。

需要组装主控板310与容置腔100a内时,可以先将主控板310的一侧卡设于第一卡位槽132。沿第二方向Y使得后壳120接近前壳130,此时,主控板310对准第二卡位槽122。当前壳130和后壳120装配完成时,主控板310背离前壳130的一侧也卡设于第二卡位槽122内。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连接模块200和头壳11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连接模块200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主体010还包括连接模块200(请结合图2)。连接模块200与头壳110连接,并从头壳110露出以便可拆卸连接美容头030。

连接模块200包括连接内壳210和第一电连接件240;第一电连接件240安装于连接内壳210,连接内壳210安装于头壳110,以使得连接模块200整体安装于头壳110。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连接内壳210包括内基板211和内围板212。内围板212设置于内基板211的一面,且内围板212与内基板211围合形成装配槽212a,内基板211形成装配槽212a的底部。头壳110具有开口,装配槽212a从头壳110的开口处露出。

当使用美容仪001时,头壳110的开口朝向用户皮肤(如面部皮肤)。装配槽212a的底壁形成第一组装面212b。第一组装面212b用于配合美容头030的第二组装面412a。连接内壳210的装配槽212a用于美容头030装入,以用于提高美容头030的安装稳定性。

头壳110在开口处设置向内的内翻边114,该内翻边114形成于上文的基板110b,内围板212背离内基板211的一端抵接于头壳110的内翻边114。头壳110的内翻边114限制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伸出头壳110,并用于隐藏连接内壳210,提高防水性能。

当美容头030需要装入装配槽212a时,美容头030先穿过头壳110的开口,再装入到装配槽212a中。可以理解地,头壳110也可以与连接内壳210一体成型,以使得头壳110与连接内壳210相对固定,并减少组装步骤。

头壳110还具有止位件115。止位件115用于限制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远离开口。可选择性地,止位件115为止位凸块,止位凸块在安装腔110a内凸出于围板本体111,即止位凸块设于围板本体111的内侧面。当连接内壳210设置于头壳110的安装腔110a内时,止位凸块位于内基板211的远离头壳110开口的一侧,内基板211被止位凸块抵接。内围板212被内翻边114接触或抵接,内基板211被止位凸块抵接,使得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相对头壳110的位置被限制。当美容头030插入连接内壳210并对连接内壳210施力时,连接内壳210也不容易相对头壳110沿第一倾斜方向U移动。

具体的,安装腔110a的内轮廓为非圆,连接内壳210的外轮廓也为非圆,使得连接内壳210设置于头壳110内时,连接内壳210不易相对于头壳110绕第一倾斜方向U的轴线转动。

可选择性地,安装腔110a的内轮廓大致呈方形,连接内壳210的外轮廓大致呈方形,使得连接内壳210设置于头壳110内时,连接内壳210不易相对于头壳110绕第一倾斜方向U的轴线转动。

具体的,装配槽212a的内轮廓为非圆,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的部分的外轮廓也为非圆,使得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的部分设置于头壳110内时,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的部分不易相对于头壳110绕第一倾斜方向U的轴线转动。可选择性地,装配槽212a的内轮廓大致呈方形,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的部分的外轮廓大致呈方形,使得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的部分设置于头壳110内时,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的部分不易相对于头壳110绕第一倾斜方向U的轴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模块200还包括锁止结构220。锁止结构220包括锁止组件221。

具体的,锁止组件221用于在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接触或抵接时连接美容头030,以限制美容头030远离连接模块200和主体010。如此通过设置锁止组件221可实现美容头030与主体010的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选地,锁止组件221用于在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接触或抵接时与美容头030卡接配合,以限制美容头030远离连接模块200,如此,可通过卡接的方式限位美容头030与主体010,拆装方便。

其中,锁止组件221包括卡合部,美容头030设置有卡接部4123;卡合部设置于第一组装面212b,卡接部4123设置于第二组装面412a;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接触或抵接时,卡合部与卡接部4123配合,并限制美容头030和主体010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模块200还包括解锁组件222,解锁组件222用于解除锁止组件221与美容头030的配合。如此,可实现拆装。

具体的,解锁组件222作用于锁止组件221;解锁组件222被配置为:按压解锁组件222时,解锁组件222驱动卡合部和/或卡接部4123滑动,以解除锁止组件221和卡接部4123的配合。如此,提高解锁组件222与锁止组件221的关联度,简化设计。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选地,锁止组件221用于在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接触或抵接时磁性吸附美容头030,以限制美容头030远离连接模块20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锁止组件221用于配合美容头030的卡接部4123,以限制美容头030和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即可拆方向)的相对运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锁止结构220还包括解锁组件222。解锁组件222用于解除锁止组件221和卡接部4123的配合,使得美容头030能够相对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相对运动,从而沿第一倾斜方向U将美容头030从装配槽212a取出。

具体的,连接模块200设置有装配槽212a,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设于装配槽212a的底部,装配槽212a的底部形成第一组装面212b,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第一组装面212b与第二组装面412a接触或抵接。

可选择性地,连接模块200还可以包括弹出件,弹出件用于在解锁组件222解除锁止组件221与美容头030的配合后,驱动美容头030远离连接模块200。

具体地,弹出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连接内壳210,第二磁性件设置于安装壳410。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排斥,以使得美容头030具有远离连接模块200的趋势。可以理解地,弹出件还可以为弹簧,弹簧设置于连接内壳210或安装壳410,当安装壳410装入装配槽212a时,挤压弹簧使得弹簧储存弹性势能。

可以理解地,锁止组件221也可以包括第一磁性锁止件和第二磁性锁止件。主体010上设置第一磁性锁止件,美容头030上设置第二磁性锁止件。当美容头030靠近主体010时,通过第一磁性锁止件和第二磁性锁止件的磁性吸附,使得主体010磁性吸附美容头030,以限制美容头030远离主体010。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模块20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可选择性地,锁止组件221包括活动限位件2211和锁止弹性件2212,活动限位件2211具有卡接部4123。其中,活动限位件2211与连接内壳210滑动配合,即活动限位件2211可滑动地安装于连接内壳210,活动限位件2211具有使卡接部4123与卡合部通过扣位活动孔2112卡接配合的锁止位置、以及使卡接部4123与卡合部可分离的解锁位置,以通过移动活动限位件2211来实现美容头030的安装。

具体来说,活动限位件2211可滑动地设于装配槽212a的底部的内侧,装配槽212a的底部设有扣位活动孔2112,活动限位件2211具有设于扣位活动孔2112处的卡合部,第二组装面412a上设有卡接部4123,活动限位件2211具有使卡接部4123与卡合部通过扣位活动孔2112卡接配合的锁止位置、以及使卡接部4123与卡合部可分离的解锁位置。如此,本申请利用装配槽212a的底部的内侧具有较大的空间,便于设置活动限位件2211,并可为活动限位件2211提供运动空间,可简化设计。而且,通过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的移动即可实现锁止美容头030与主体010,或解锁美容头030与主体010。

具体的,内基板211背离内围板212的一面形成滑动面2111。可选地,滑动面2111垂直于第一倾斜方向U。活动限位件2211能够沿滑动面2111滑动,从而相对美容头030移动。可以理解地,活动限位件2211也可以基于其他部件引导,从而导向活动限位件2211的运动,例如,活动限位件2211也可以基于内基板211靠近内围板212的一面进行导向。

其中,活动限位件2211上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凸设于活动限位件2211的表面,卡合部在滑动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扣位活动孔2112内,以用于与卡接部4123配合。可选择性地,卡合部用于随着活动限位件2211沿滑动面2111滑动,并配合卡接部4123,使得活动限位件2211与美容头030卡合。

可选择性地,卡合部包括卡勾22111。卡接部4123包括卡槽41231。连接内壳210的内基板211上具有扣位活动孔2112,卡勾22111通过扣位活动孔2112向连接内壳210设置装配槽212a的一面延伸。可选择性地,扣位活动孔2112沿一方向延伸,即其具有一定的长度以避让卡勾22111和卡接部4123,使得伸入扣位活动孔2112的卡勾22111能够沿滑动方向相对活动限位件2211运动。活动限位件2211沿滑动面2111滑动,能够使得卡勾22111进入到卡槽41231内。当卡勾22111进入卡槽41231时,卡勾22111作用于卡槽41231的内壁,从而限制美容头030沿第一倾斜方向U脱离连接内壳210,此时,美容头030和主体010实现连接,便于实现主体010和美容头030的配合,进而实现负压槽4111与主体010连通以用于产生负压,射频电极420与主体010电性连接以使得主体010向射频电极420提供电能。

可选择性地,活动限位件2211在滑动面2111上沿滑动方向即第二倾斜方向V滑动。第二倾斜方向V垂直于第一倾斜方向U。

进一步地,装配槽212a的底部的内侧面(即滑动面2111)凸设有导向件213,导向件213限定有滑槽结构,活动限位件2211可滑动地设于滑槽结构内。

具体来说,导向件213夹持于活动限位件2211上垂直于第二倾斜方向V的两侧,从而限制活动限位件2211相对连接内壳210沿第二倾斜方向V滑动,而不易偏斜。导向件213背离滑动面2111的一端设置有倒钩2131。倒钩2131向活动限位件2211的方向延伸,倒钩2131作用于活动限位件2211背离滑动面2111的一端,使得活动限位件2211不易沿第一倾斜方向U脱离滑动面2111。

可选择性地,导向件213为弹性元件,通过导向件213的变形使得倒钩2131能够相对滑动面2111位移。当活动限位件2211两侧的导向件213变形后,能够使得活动限位件2211两侧的倒钩2131相互远离,便于将活动限位件2211装配于滑动面2111。随着活动限位件2211接触到滑动面2111,倒钩2131通过导向件213的变形恢复位置并位于活动限位件2211背离滑动面2111的一端,从而限制活动限位件2211沿第一倾斜方向U脱离滑动面2111。可以理解地,导向件213为弹性元件,使得导向件213能够弹性变形。随着导向件213的变形,导向件213上远离滑动面2111的一端的变形量大于靠近滑动面2111的一端的变形量。因此,导向件213的变形使得倒钩2131能够产生足够的位移以便于组装活动限位件2211和连接内壳210,又能够使得导向件213靠近滑动面2111的一端几乎不存在变形,导向件213依然可以限制活动限位件2211在垂直于第二倾斜方向V上的位移。导向件213可以使用弹性材料形成从而形成弹性元件。

可选择性地,锁止弹性件2212设置于活动限位件2211沿第二倾斜方向V的一端。锁止弹性件2212一端抵接于连接内壳210,另一端抵接于活动限位件2211,锁止弹性件2212能够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相对连接内壳210沿第二倾斜方向V滑动。连接内壳210包括设置在滑动面2111的抵持件214。抵持件214凸出于滑动面2111。锁止弹性件2212设置于抵持件214和活动限位件2211之间。锁止弹性件2212可以为压簧,以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沿第二倾斜方向V远离抵持件214。在卡勾22111的端部设置有引导斜面22112,引导斜面22112倾斜于滑动面2111。当美容头030沿第一倾斜方向U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并接触引导斜面22112后,美容头030继续沿倾向方向靠近第一组装面212b,并作用于卡勾22111的引导斜面22112,以驱动卡勾22111沿第二倾斜方向V靠近抵持件214。此时,活动限位件2211和抵持件214共同压缩锁止弹性件2212,当美容头030继续沿第一倾斜方向U靠近第一组装面212b,使得卡勾22111对准美容头030的卡槽41231时,锁止弹性件2212恢复形状,使得卡勾22111沿第二倾斜方向V远离抵持件214并进入卡槽41231内,实现美容头030和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的锁止。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连接模块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解锁按钮2221被按压以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靠近抵持件214。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连接模块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解锁按钮2221未被按压,锁止弹性件2212恢复形状以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远离抵持件214。

请参阅图9和图10,可选择性地,活动限位件2211设置有导向槽22113。锁止弹性件2212伸入导向槽22113内,导向槽22113的内壁可以接触锁止弹性件2212,从而限制锁止弹性件2212的变形。当活动限位件2211沿第二倾斜方向V相对连接内壳210滑动时,活动限位件2211和抵持件214共同挤压锁止弹性件2212,而导向槽22113的内壁可以尽量限制锁止弹性件2212沿第二倾斜方向V变形,以尽量形成平行于第二倾斜方向V的弹性力。当锁止弹性件2212释放恢复形状以驱动弹性件相对连接内壳210滑动时,锁止弹性件2212的弹性力尽量平行于第二倾斜方向V,可以降低活动限位件2211滑动时的卡涩。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模块20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请结合参阅图7、图11和图12,解锁组件222用于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克服锁止弹性件2212的弹性力以沿第二倾斜方向V靠近抵持件214。在此过程中,卡勾22111沿第二倾斜方向V脱离卡槽41231,以解除美容头030和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的锁止。

可选择性地,解锁组件222包括解锁按钮2221和解锁弹性件2222。解锁按钮2221一端伸出外壳100,另一端插入安装腔110a内以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滑动。解锁弹性件2222一端作用于解锁按钮2221,另一端作用于连接内壳210。解锁弹性件2222对解锁按钮2221施加远离活动限位件2211的弹性力,使得解锁按钮2221具有远离活动限位件2211的运动趋势。当需要将美容头030从连接内壳210取出时,用户可以按压解锁按钮2221,并通过解锁按钮2221对活动限位件2211施加克服锁止弹性件2212的压力。活动限位件2211沿第二倾斜方向V靠近抵持件214,卡勾22111逐渐脱离卡槽41231。当卡勾22111脱离卡槽41231时,美容头030和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的锁止被解除,用户即可将美容头030从连接内壳210取出。

可选择性地,头壳110设置有按钮孔1101,解锁按钮2221通过按钮孔1101伸出头壳110,以便用户按压解锁按钮2221。安装腔110a的内壁在设置按钮孔1101的一侧形成引导弧面1103。当连接模块200中连接内壳210和锁止结构220一起装配到安装腔110a内时,引导弧面1103抵接解锁按钮2221,直到解锁按钮2221对准按钮孔1101,并从按钮孔1101伸出。

可选择性地,解锁组件222还包括传动件2223。解锁按钮2221通过传动件2223作用于活动限位件2211,以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沿第二倾斜方向V运动。传动件2223与连接内壳210可活动地连接,在解锁按钮2221或活动限位件2211的驱动下,传动件2223相对连接内壳210运动。连接内壳210在滑动面2111设置有定位轴2113。传动件2223具有相对的第一传动端22231和第二传动端22232。传动件2223的第一传动端22231套设于定位轴2113,并可以相对连接内壳210绕定位轴2113转动。传动件2223的第二传动端22232能够抵接活动限位件2211,以推动活动限位件2211靠近抵持件214。解锁按钮2221具有推杆22211,推杆22211朝向传动件2223设置。当用户按压解锁按钮2221时,能够使得解锁按钮2221的推杆22211推动传动件2223转动,并使得传动件2223推动活动限位件2211靠近抵持件214。推杆22211作用于传动件2223位于第一传动端22231和第二传动端22232之间的区域,使得传动件2223形成杠杆,推杆22211沿第二倾斜方向V的位移量通过传动件2223放大后再作用于活动限位件2211。

可选择性地,活动限位件2211包括圆弧传动面22114。传动件2223的第二传动端22232与圆弧传动面22114滑动配合。传动件2223绕定位轴2113转动时,传动件2223的第二传动端22232作用于圆弧传动面22114上并推动活动限位件2211滑动。第二传动端22232的弧形运动路径和活动限位件2211的直线运动路径,通过第二传动端22232和圆弧传动面22114的相对滑动实现匹配。圆弧传动面22114使得第二传动端22232和活动限位件2211相对滑动顺滑,用户按压解锁按钮2221以驱动活动限位件2211运动的体感较佳。

可选择性地,传动件2223包括多个对中臂22233。传动件2223具有传动孔。定位轴2113穿过传动孔,使得多个对中臂22233抵接定位轴2113,以使得传动件2223绕定位轴2113相对连接内壳210可转动地连接。多个对中臂22233在传动孔内周向布置,且向对中臂22233从传动孔的内壁向传动孔的轴心处延伸。当定位轴2113穿过传动孔时,多个对中臂22233周向布置于定位轴2113外周,且每个对中臂22233均抵接定位轴2113。每个对中臂22233倾斜于传动孔的径向设置,即对中臂22233倾斜于定位轴2113的径向设置。每个对中臂22233具有抵接弧面222331,抵接弧面222331用于抵接定位轴2113。抵接弧面222331能够增加对中臂22233和定位轴2113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动件2223和定位轴2113配合时的稳定性。对中臂22233可以弹性地抵接于定位轴2113,对中臂22233对定位轴2113施加弹性力。使得传动件2223在偏心定位轴2113之后,也能弹性回位。

可选择性地,每个对中臂22233包括第一臂段222332和第二臂段222333。第一臂段222332从传动孔的内壁大致沿传动孔的径向延伸。第二臂段222333从第一臂段222332背离传动孔的内壁的一端大致沿传动孔的周向延伸。第二臂段222333、第一臂段222332和传动孔的内壁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变形槽。当第二臂段222333收到挤压时,能够向变形槽的方向变形。第二臂段222333背离第一臂段222332的一端设置抵接弧面222331,第二臂段222333通过抵接弧面222331抵接于定位轴2113。

可选择性地,对中臂2223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对中臂22233绕传动孔的轴心均匀布置。

可选择性地,传动件2223还包括限位凸起22234。限位凸起22234位于第一传动端22231和第二传动端22232之间。解锁按钮2221的推杆22211作用于限位凸起22234朝向第一传动端22231的一侧。限位凸起22234朝向第一传动端22231的一侧具有导向弧面22235。推杆22211推动传动件2223绕定位轴2113转动时,推杆22211沿导向弧面22235滑动。推杆22211的直线运动推动传动件2223顺滑地绕定位轴2113转动。

可选择性地,解锁弹性件2222一端与解锁按钮222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柱217连接。当用户按压解锁按钮2221时,解锁按钮2221将解锁弹性件2222压向固定柱217,使得解锁弹性件2222变形并储存弹性势能。当用户不再按压解锁按钮2221时,解锁弹性件2222能够释放弹性势能进而驱动解锁按钮2221远离固定柱217以回到按压前的位置。

其中,解锁弹性件2222包括弹性臂22221和限位夹22222。弹性臂22221的一端连接解锁按钮2221,另一端连接限位夹22222。限位夹22222抵持于固定柱217。限位夹22222还可以绕固定柱217转动。弹性臂22221包括第一段22223和第二段22224。第一段22223从解锁按钮2221延伸至固定柱217背离解锁按钮2221的一侧,第二段22224从第一段22223的端部向固定柱217延伸。第二段22224呈弧形,使得弹性臂22221变形时,降低弹性臂22221各位置的应力集中,提高弹性臂22221的使用寿命。弹性臂22221使得限位夹22222具有朝向推杆22211的运动的趋势。当限位夹22222抵持于固定柱217背离推杆22211的一侧时,弹性臂22221能够使得限位夹22222对固定柱217施加弹性力,从而提高限位夹22222和固定柱217连接的稳定性。限位夹22222大致呈半圆环状,且限位夹22222靠近解锁按钮2221的一端还具有直线延伸段22225。当解锁按钮2221驱动解锁弹性件2222变形运动时,限位夹22222绕固定柱217转动,且限位夹22222靠近解锁按钮2221的一端对固定柱217施加较大的压力,限位夹22222靠近解锁按钮2221的一端具有变形的风险。直线延伸段22225可以进一步降低限位夹22222变形并脱离固定柱217的风险。

可选择性地,解锁弹性件22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解锁弹性件2222对称地设置在解锁按钮2221的两侧。每个解锁弹性件2222的弹性臂22221使得限位夹22222具有朝向另一个解锁弹性件2222运动的趋势。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局部的剖视图。

请结合参阅图7、图8和图13,可选择性地,连接模块200还包括气流连接件230。气流连接件230包括固定基座231和上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为呈管状的气流连接管。固定基座231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固定连接。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上设有第一气道孔232a。

请结合参阅图7、图8和图13,可选择性地,固定基座231与连接内壳210连接。

其中,连接内壳210设置有多个连接柱215,连接柱215设置有螺纹孔。固定基座231具有多个连接通孔。通过螺栓穿过连接通孔后与连接柱215的螺纹孔螺纹配合,即可使得固定基座231和连接内壳210相对固定,进而使得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连接内壳210相对固定。

可选择性地,三个连接柱215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个连接柱215可以位于一个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以提供相对均匀的支撑力。固定基座231大致呈三角形。固定基座231在三角形的每个角处设置一个连接通孔以对应每个连接柱215。通过三个螺栓连接固定基座231和连接内壳210,提高固定基座231和连接内壳210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位于固定基座231上三个连接通孔之间,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受到外力时,该外力能够通过固定基座231大致均匀地传递至三个连接通孔对应的螺栓处,各螺栓限制气流连接件230相对连接内壳210运动,使得气流连接件230和连接内壳210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保持稳定。

可选择性地,气流连接件230还包括加强筋233,加强筋233连接固定基座231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以提高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稳定性。

可选择性地,连接内壳210设置有气流连接孔2101,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为气流连接管,其通过气流连接孔2101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于主体010,并进一步延伸至装配槽212a内,使得第一气道孔232a伸入装配槽212a内。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时,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伸入装配槽212a的部分连接,从而使得美容头030和主体010气流连通。可选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沿第一倾斜方向U延伸。

可选择性地,气流连接件230还包括密封圈234。密封圈234套设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外周。当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美容头030连接时,密封圈234可以填充美容头030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外周的间隙,提高气密性,以保证或提高抽气效率。

可选地,密封圈2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密封圈234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增强密封效果。

具体的,密封圈234套设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位于装配槽212a内的部分。可选择性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位于装配槽212a内的部分设置有两个环形槽2321。密封圈234部分地容置于环形槽2321内,并凸出于环形槽2321以便填充美容头030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外周的间隙。

可选择性地,活动限位件2211设置有让位孔2211a。沿滑动方向,让位孔2211a的尺寸大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尺寸。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穿过让位孔2211a和气流连接孔2101后延伸至装配槽212a内。随着活动限位件2211沿第二倾斜方向V滑动,让位孔2211a也沿第二倾斜方向V产生位移。沿第二倾斜方向V,让位孔2211a的尺寸大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尺寸,可以避免活动限位件2211在滑动时触碰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

可选择性地,连接内壳210还具有排气口216。排气口216与让位孔2211a对应。当美容头030和连接内壳210装配时,美容头030和连接内壳210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排气口216连通。具体来说,第二组装面412a与第一组装面212b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气流驱动件连通,以排出气流驱动件驱动的气体。美容仪001在排气的时候,可以通过排气口216到排气通道的路径排出气体。如此,通过将排气口216设置在连接内壳210,可使得气流驱动件具有进口和出口的一端朝向美容头030设置,从而可便于简化气路设计。

可选地,排气口216凸出于滑动面2111,便于连接排气管道。沿第二倾斜方向V,让位孔2211a的尺寸大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排气口216的综合尺寸,可以避免活动限位件2211在滑动时触碰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或者排气口216。美容头030外周与装配槽212a的侧壁之间形成排气间隙212c,排气间隙212c与排气通道连通,使得气体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流通至排气间隙212c,再通过排气间隙212c排出美容仪001。

可以理解地,排气间隙212c可以通过在美容头030的安装壳410外周设置凹槽,使得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之后,装配槽212a的内壁与安装壳410外周的凹槽形成排气间隙212c,排气间隙212c与排气通道连通,使得气体能够排出美容仪001。排气间隙212c还可以通过在装配槽212a的内壁设置凹槽,使得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之后,装配槽212a内壁的凹槽与安装壳410外周形成排气间隙212c,排气间隙212c与排气通道连通,使得气体能够排出美容仪001。排气间隙212c形成于美容头030和装配槽212a之间,使得美容头030和主体010拆卸时,清洁美容头030外周和装配槽212a内壁即可清洁排气间隙212c。

可选择性地,排气口216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2161和第二孔段2162。第一孔段2161和第二孔段2162沿第一倾斜方向U连续并连通。第一孔段2161背离第二孔段2162的一端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在垂直于排气口216的延伸方向,也即垂直于第一倾斜方向U的截面上,第一孔段216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孔段2162的截面积。第一孔段2161具有较大的截面积以便于连接美容头030的导气件4124。而第二孔段2162具有较小的截面积以便在容置腔100a内露出以连接管道,进而连通气流驱动件。

可以理解地,排气口216也可以不分为第一孔段2161和第二孔段2162,使得排气口216整体呈圆柱状、扩口状或其他形状,也能够使得排气口216连通气流驱动件和导气件4124。

可以理解的是,排气口216的位置不局限于连接内壳210,即主体010上设有排气口216,以用于排气,如可以设于尾部。

可以理解地,若主体010不设置排气口216,还可以通过主体010的组装缝隙进行排气,例如通过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的组装缝隙排出。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头壳110和连接模块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连接模块200包括主体电路板250。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14,可选择性地,连接模块200还包括第一电连接件240和主体电路板250。主体电路板250与连接内壳210沿第一倾斜方向U间隔设置。连接内壳210设置有固定柱217,固定柱217从滑动面2111沿第一倾斜方向U延伸。固定柱217设置有螺纹孔。主体电路板250上与固定柱21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通孔251。通过螺栓穿过固定通孔251并与固定柱217螺纹连接,即可使得主体电路板250与连接内壳210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固定柱217的数量为多个,与之对应地,主体电路板250上设置多个固定通孔251。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主体电路板250和固定柱217,可以提高主体电路板250和连接内壳210连接的稳定性,也可以避免主体电路板250相对连接内壳210绕任一个固定柱217转动。主体电路板250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主体电路板250与主控板310可以通过柔性导线电性连接。柔性导线设置于容置腔100a内,被外壳100保护。用户在使用美容仪001时,不易使得柔性导线收到外力而移位,能够维持主体电路板250和主控板310的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一电连接件24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导体,如第一电连接件240为金属棒。

其中,连接内壳210还设置有电性连接孔218。第一电连接件240的一端与主体电路板250连接,另一端穿过电性连接孔218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于主体010,并进一步伸入装配槽212a内。请结合参阅图2,当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时,美容头030能够与安装入装配槽212a的第一电连接件240接触。如此,通过设置主体电路板250,以安装第一电连接件240,便于对第一电连接件240进行安装和固定,以便于使第一电连接件240露出于主体010。

可选择地,第一电连接件240的数量为多个。当美容头030与多个第一电连接件240接触时,至少部分地第一电连接件240与美容头030电性连接,以使得美容头030和主体010电性连接。通过主体010能够为美容头030提供电能,也能控制美容头030的运行。

可选择性地,第二电连接件47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以与第一电连接件240一一对应。

可选择性地,第一电连接件240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十个。多个第一电连接件240分为两组,如每五个第一电连接件240为一组,两组第一电连接件240分别位于活动限位件2211的两侧。主体电路板250在两组第一电连接件240之间设置有贯穿孔252。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排气口216从贯穿孔252露出,以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排气口216与其他气道元件的组装。

可选择性地,第一电连接件240和/或第二电连接件470为PIN针,如此可便于与美容头030保持电性连接。

为便于区分,在后续的部分内容中,对于配置为第一电连接件240的PIN针,以“电接PIN针”一词进行指代,对于配置为第二电连接件470所对应的PIN针,以“电控PIN针”一词进行指代。

其中,第一电连接件240包括固定针段241和弹性活动针段242。固定针段241和弹性活动针段242可滑动地弹性配合,使得第一电连接件240沿第一倾斜方向U的尺寸可以调整。固定针段241与主体电路板250连接,弹性活动针段242通过电性连接孔218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当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并接触到弹性活动针段242时,可以挤压弹性活动针段242使得第一电连接件240沿第一倾斜方向U的尺寸缩小。通过每个第一电连接件240沿第一倾斜方向U的伸缩量,来匹配美容头030和主体电路板250的误差,从而尽量使得每个第一电连接件240均能够与美容头030稳定地连接。

可以理解,弹性活动针段242背离固定针段241的一端形成第一电触点,第一电触点用于配合美容头030,实现与美容头030的电连接。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030的结构示意图。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030的壳体411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美容头030包括安装壳410。安装壳410具有相对的负压端410a和连接端410b。安装壳410在负压端410a设置有负压槽4111。安装壳410的连接端410b用于安装入装配槽212a以连接主体010。安装壳410还设有与负压槽4111连通的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安装壳410用于与主体010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负压槽4111和第二组装面412a分别位于安装壳410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安装壳410包括壳体411和盖体412。壳体411在连接端410b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4112,盖体412安装于该开口处;可选地,盖体412和壳体411连接以遮盖容纳腔4112的开口。其中,盖体412背离壳体411的一面形成第二组装面412a。

其中,第二组装面412a设于盖体412的外侧面,第二电连接件470安装于盖体412,并从盖体412露出。

其中,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从负压基板41101朝盖体412延伸,并从盖体412露出。

可以理解地,对具有负压槽4111以负压吸附皮肤的美容仪001来说,在美容仪001工作完成后,负压槽4111内更容易吸纳污渍。通过使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可拆卸连接,可以拆下美容头030后,只对美容头030进行清洁,可更加方便地清洗负压槽4111。

进一步地,壳体411包括负压基板41101、负压围板41102和容纳围板41103。负压围板41102设置于负压基板41101的一侧,负压围板41102凸设于负压基板41101,使得负压围板41102和负压基板41101共同形成负压槽4111,射频电极420设于负压围板41102和/或负压基板41101。

容纳围板41103设置于负压基板41101背离负压围板41102的一侧,容纳围板41103凸设于负压基板41101,使得负压基板41101和容纳围板41103共同形成具有敞口的容纳腔4112,盖体412安装于容纳腔4112的敞口处,容纳腔4112能够容纳头部电路板460。如此,可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生产壳体411,以简化组装。

进一步地,容纳围板41103的尺寸大于负压围板41102的尺寸,如沿垂直于负压基板41101的投影面,负压围板41102的投影位于容纳围板41103的投影内,负压槽4111的投影位于容纳腔4112的投影内。使得容纳围板41103装入装配槽212a时,能够较稳定地安装在装配槽212a内。且,负压槽4111具有相对较小的覆盖面积,从而提高负压槽4111的吸附和释放效率,能够快速产生负压以吸附皮肤,也能快速向负压槽4111充气以解除皮肤的吸附。

进一步地,壳体411在容纳腔4112内还设置有第一配合柱4113,盖体412设置有第一配合孔4121。螺栓穿过第一配合孔4121并与第一配合柱4113螺纹配合,即可使得壳体411和盖体412连接。第一配合孔4121可以为沉孔,从而容置螺栓的螺栓头,以保持盖体412背离壳体411的一面大致平整。

进一步地,壳体411具有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盖体412设置有负压孔4122。可选择性地,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为设于负压基板41101的负压管道。可选地,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从负压槽4111的底部向盖体412的方向延伸,并与负压孔4122连接,以从第二组装面412a露出。

其中,负压管道具有第二气道孔411a。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用于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可拆卸连接,以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对接方向可以匹配美容头030和主体010的配合方向,即,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在拆卸方向上对接,以使在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使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可选择性地,当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时,装配槽212a内的第一气流连接部232通过负压孔4122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内,并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也即,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设于装配槽212a的底部,并凸出于第一组装面212b,以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内,以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当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抽吸气体时,负压槽4111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被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抽走,从而在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以将用户皮肤在负压作用吸入负压槽4111内。

在工作时,美容头030的射频电极420对吸入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使得射频电极420作用于更深处的皮肤。另外,皮肤接触射频电极420的面积增大,射频电极420能够对更大面积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从而提高射频电流美容的效率。

可以理解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也可以设置为负压管道,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不伸出装配槽212a。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也可以设置为气流连接管,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伸出壳体411。当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时,美容头030的气流连接管插入连接模块200的负压管道内。

进一步地,美容头030还包括透气件413,以用于阻污透气。其中,透气件413设置在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内。如此,通过在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内设置透气件413,以允许气体通过,而防止液体、汗渍、凝胶等杂物通过,从而可防止其进入主体010内的气路中,从而污染气路。

具体的,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后配合形成气流管道,使得美容头030和主体010连通。当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后,第一气道孔232a与第二气道孔411a对接连通。透气件413位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入口处。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经由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抽吸负压槽4111内的气体时,负压槽4111内的气体会先通过透气件413,再进入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内。通过透气件413的过滤,可以减少进入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杂质,降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堵塞或者滋生细菌的几率。可选择性地,透气件413可以包括透气棉,通过透气棉既能够使得气体流通,又能够对流通的气体起到过滤的作用。而且透气棉便于低成本地更换。

可选择性地,透气件413还可以包括防水透气膜,通过防水透气膜可以降低水汽流经透气棉并进入到主体010的几率。防水透气膜可以由特氟龙制成,设置于透气棉的表面,从而降低水汽经由负压槽4111进入到透气棉的几率。

具体的,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靠近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位置处的连接通道的通气面积小于负压槽4111的槽口面积。使得负压槽4111的槽口处气体流通速度更慢,降低气流对皮肤的刺激。

具体的,壳体411在负压槽4111的底壁上还设置有防堵槽4115。防堵槽4115位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外侧,防堵槽4115连通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当用户皮肤安装入负压槽4111内时,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可能被用户皮肤堵塞。但是用户皮肤具有韧性,难以在局部产生剧烈变形,因此难以完全堵塞尺寸小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的防堵槽4115。当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被用户皮肤堵塞时,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还可以通过防堵槽4115继续在负压槽4111内产生负压。

可选的,气流管道还包括设于负压槽4111底部以与负压槽4111连通的过滤槽,过滤槽连通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入口,透气件413设于过滤槽内,以限制杂质进入气流管道;过滤槽连通防堵槽4115。将过滤槽设于负压槽4111的底部,有利于在抽吸气体时充分利用负压槽4111的槽口,以提高抽吸的效率,透气件413设于过滤槽内,能够减小杂志进入气流管道的可能性,降低气流管道堵塞或者滋生细菌的几率。

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030的结构示意图。图1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030的壳体411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7和图18,盖体412设置卡接部4123。卡接部4123凸出于盖体412背离壳体411的一面。在卡接部4123的一侧设置卡槽41231。卡勾22111插入卡槽41231内之后能够使得美容头030和主体010沿第一倾斜方向U相对固定。卡接部4123插入扣位活动孔2112内,卡勾22111在扣位活动孔2112内沿第二倾斜方向V移动以插入卡接部4123的卡槽41231内。

美容头030还包括射频电极420。安装壳410具有用于贴合用户面部的贴肤面410c,射频电极420显露地设于贴肤面410c,负压槽4111设于贴肤面410c,多个射频电极420设于负压槽4111的周侧;可选地,贴肤面410c设于负压端410a。射频电极420与壳体411连接,当美容头030接触用户皮肤时,能够通过射频电极420对用户皮肤发出射频电流,从而起到美容效果。射频电极420设置于负压槽4111的内壁,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使得用户皮肤变形且贴合于射频电极420,然后通过射频电极420发出射频电流,对用户皮肤美容。相较于未被负压吸附大致平整的皮肤,可使射频电流穿透被吸入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从而可增大射频能量的射入深度,从而可提高美容效果。

其中,负压槽4111的槽口形成吸附口,吸附口用于贴合皮肤以使得负压槽4111负压吸附皮肤;吸附口的朝向倾斜于外壳100的延伸方向,射频电极420设于吸附口处。可以理解,射频电极420设于吸附口处包括射频电极420设于负压槽4111内并靠近槽口设置,以及射频电极420设于负压槽4111外并靠近槽口设置等。如此,通过使射频电极420设于吸附口处,可减少射频路径,提高美容效果。

可以理解地,射频电极420也可以设置于吸附口外较远处,对未被吸附的皮肤处释放射频电流,使得射频电流能够流经皮下更深的深度,提高美容效果。

壳体411在负压槽4111内设置有安装缺口4101。射频电极420设置于安装缺口4101处,以使得射频电极420和壳体411连接后,射频电极420的表面和负压槽4111的内壁平滑过渡。可以理解地,射频电极420既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负压槽4111内,使得射频电极420能够对吸附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也可以将射频电极420完全设置于负压槽4111外,使得射频电极420位于负压槽4111的外周侧,从而连接触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

可以理解地,射频电极420既可以部分地设置于负压槽4111内,使得射频电极420能够对吸附入负压槽4111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射频电极420也可以完全设置在负压槽4111外,使得射频电极420位于壳体411的端部,当用户皮肤接触射频电极420时,对成对的射频电极420之间的皮肤释放射频电流。

具体地,射频电极420具有相对的底端421、顶端422以及连接顶端422和底端421的贴肤侧面。射频电极420的底端421朝向负压槽4111的底壁。当美容头030接触用户皮肤时,射频电极420的顶端422抵接用户皮肤。射频电极42的顶端422具有工作弧面423,和/或贴肤侧面与顶端422的连接处形成工作弧面423。可选地,工作弧面423具有弯折轴心,弯折轴心大致垂直于第一倾斜方向U。用户皮肤受到负压吸附时,被负压吸附进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根据工作弧面423的支撑而变形,从而可使皮肤的变形符合皮肤变形特性,从而可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同时又增加了射频电极420和用户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美容效率,提高美容效果。

射频电极420具有厚度。射频电极420的厚度为射频电极420朝向负压槽4111中心的一面到射频电极420背离负压槽4111中心的一面的尺寸。射频电极420的厚度可以为2至5mm。工作弧面423的弧度直径可以2至5mm。射频电极420的厚度增加,可以降低射频电极420从底端421到顶端422的电能损耗,同时增加工作弧面423的弧度,从而增加射频电极420与用户皮肤的接触面积。射频电极420的厚度缩减,可以降低射频电极420的成本,提高射频电极420射频电流的能量集中。

美容头03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430。第一温度传感器430用于感应射频电极420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430接触射频电极420,以感应射频电极420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430感应射频电极420的温度,当射频电极420的温度升高到可接受的阈值外时,美容仪001可以提醒用户,或降低射频电流能量,甚至直接中止射频电极420的射频电流,降低用户被射频电极420烫伤的风险。当用户皮肤接触射频电极420时,与射频电极420接触的用户皮肤和射频电极420传热,使得与射频电极420接触的用户皮肤温度和射频电极420的温度大致相当,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430还可以反应与射频电极420接触的用户皮肤的当前温度,可以作为调整射频电极420射频功率的参考。第一温度传感器430可以为NTC(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传感器。利用NTC热敏电阻在限定的测量功率下,电阻值随着温度上升而迅速下降。通过测量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来确定相应的温度,从而达到检测温度的目的。

可选择性地,射频电极4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射频电极420相对设置,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位于两个射频电极420之间。沿第一倾斜方向U观察负压槽4111,负压槽4111位于两个射频电极420之间的内壁呈曲面,使得容置有两个射频电极420的负压槽4111大致呈跑道状。负压槽4111位于两个射频电极420之间的内壁还具有内倒角。用户皮肤受到负压吸附时,被负压吸附进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根据内倒角的支撑而变形,从而可使皮肤的变形符合皮肤变形特性,从而可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选择性地,两个射频电极42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8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如此,既有利于兼顾负压槽4111的大小,使适宜面积的皮肤能够被吸入负压槽4111中,另一方面还能够具有足够的射频距离,提高射频电流刺激皮肤的效率的同时,减小射频能量过于集中而导致皮肤温度过高的可能性,降低用户被烫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射频电极420的间距为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中的任意一个。如此,既有利于兼顾负压槽4111的大小,使适宜面积的皮肤能够被吸入负压槽4111中,另一方面还能够具有足够的射频距离,提高射频电流刺激皮肤的效率的同时,减小射频能量过于集中而导致皮肤温度过高的可能性,降低用户被烫伤的风险。

较优的,两个射频电极420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10mm,小于或者等于15mm。

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03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射频电极420的数量为四个。

可选择性地,射频电极4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射频电极420位于四棱柱的四个侧面,每两个相对的射频电极420平行设置。负压槽4111具有四个侧壁,四个侧壁分别对应四个射频电极420。相邻两个侧壁之间形成间隔面41111。间隔面41111也位于相邻的两个射频电极420之间。间隔面4111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当间隔面41111为平面时,间隔面41111与任一相邻的射频电极420之间的夹角大于100°。负压槽4111具有沿第二倾斜方向V的第一尺寸,和沿第三方向Z的第二尺寸。第一尺寸大于第二尺寸。沿第二倾斜方向V间隔设置的两个射频电极420与相邻的间隔面41111之间的夹角为100至120°之间。例如,沿第二倾斜方向V间隔设置的两个射频电极420与相邻的间隔面41111之间的夹角为105°,110°或115°。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两个射频电极420与相邻的间隔面41111之间的夹角为150至170°之间。例如,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两个射频电极420与相邻的间隔面41111之间的夹角为155°,160°或165°。通过限制间隔面41111和射频电极420的夹角,使得负压槽4111的整体轮廓大致平整。用户皮肤受到负压吸附时,被负压吸附而变形的部分轮廓与负压槽4111的轮廓大致匹配,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间隔面41111也可以为曲面,曲面大致靠近任一射频电极420的一端的切面与对应的射频电极420的夹角大于100°。使得间隔面41111与任一射频电极420的过渡位置大致平整。用户皮肤受到负压吸附时,被负压吸附而变形的部分轮廓与负压槽4111的轮廓大致匹配,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以上对射频电极420在负压槽4111内的分布做了简单的介绍,但并未对其进行总结,为了便于更好的表达本申请的设计构思,以下对射频电极420在负压槽4111的安装做一些总结性的解释和说明。

具体的,射频电极420至少部分设于负压槽4111的侧壁,射频电极420在负压槽4111的周向上形成多个射频区,相邻的射频区具有间隔面41111,间隔面41111与负压槽4111的底部倾斜设置,和/或,相邻的射频区通过间隔面41111光滑过渡。

具体来说,可将射频电极420全部设置在负压槽4111的侧壁,也可将射频电极420的部分设于负压槽4111周缘的侧面(即贴肤面410c)上、部分设置在负压槽4111的侧壁上,这样可使射频电极420能够将更多的能量射入被吸入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上,且可使得射频路径较短。

其中,射频电极420设有多个,多个射频电极420在负压槽4111的周向上形成多个射频区。可以理解,射频电极420可以呈片状设置,也可呈点状分布,或者设置为其他形式。当射频电极420呈片状设置时,每一射频电极420可形成一射频区;当射频电极420呈点状设置时,若干点状射频电极420分布在一起可形成一射频区。射频区具有射频面。

其中,相邻的射频区之间的负压槽4111的侧壁形成了间隔面41111,通过该间隔面41111与负压槽4111的底部倾斜设置,可使用户皮肤受到负压吸附时,被负压吸附进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根据间隔面41111的支撑而变形,从而可使皮肤的变形符合皮肤变形特性,从而可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以理解,基于基本相同的理由,也可以使射频区的射频面负压槽4111的底部倾斜设置,以及使相邻的射频区通过间隔面41111光滑过渡。

举例来说,对于非圆形的负压槽4111来说,该类负压槽4111具有多个侧壁,可将部分侧壁设置为射频侧壁,即负压槽4111具有多个射侧壁,每个射频侧壁均设有射频电极420,射频电极420与其所在的侧壁形成射频面;可以理解,当射频电极420安装于射频侧壁,射频电极420的侧面或射频电极420的侧面与射频侧壁一起可形成射频面。位于相邻两射频侧壁之间的侧壁即形成分割两射频面的间隔面41111,即是说,负压槽4111还具有位于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间隔面41111,为了使皮肤的变形符合皮肤变形特性以提高舒适性,可使:射频面与间隔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和/或,间隔面41111与负压槽4111底部呈倾斜状设置;和/或,射频面与负压槽4111底部呈倾斜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负压槽4111大致呈方形设计,可使射频电极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射频电极420分布于负压槽4111的四边,间隔面41111形成于四个边角。在另一实施例中,负压槽4111大致呈方形设计,也可使射频电极4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射频电极420分布于负压槽4111的相对两边,另外两边形成间隔面41111。

需要说明的是,当负压槽4111大致呈圆形时,仍可按照以上设计方式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使多个射频电极420呈环状排布,多个呈环状排布的射频电极420形成多个电极组,主控板310用于控制多个电极组按照预设工作顺序依次工作,多个电极组的刺激范围呈交叉分布。

其中,电极组是指至少包括一正电极和一负电极的电极组合,如可以包括一个正电极和一个负电极,又如,也可以包括一个正电极和多个负电极,再如可以包括多个正电极和一个负电极。在工作时,射频能量从正电极射出,并通过皮肤射向负电极,这过程中射频能量流经的过程就是该电极组的刺激范围。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电极组按照预设工作顺序依次工作可以包括以下三种形式:①相邻工作的两对电极的工作时间有部分重合,即是说,上一电极组先开始工作,在其工作未完成时,下一电极组开始工作,且其在上一电极组工作结束后仍工作一段时间,如上一电极组在第0-3s工作,下一对电极在第2.5-6s工作;②相邻工作的两对电极的工作时间顺延,即是说,主控板310用于控制多个电极组按预设工作顺序依次交替工作,即是说,上一电极组先开始工作,在其工作完成时,下一电极组立即开始工作,并工作一段时间,如上一电极组在第0-3s工作,下一对电极在第3-6s工作;③相邻工作的两对电极的工作时间具有间隔,即是说,上一电极组先开始工作,在其工作完成后,下一电极组延后一小段时间开始工作,并工作一段时间,如上一电极组在第0-3s工作,下一对电极在第4-7s工作。

对于以上三种形式,均满足相邻工作的两对电极组启动时间有时间差,先启动工作的电极组先停止工作,这样可以使每对电极组的工作时间小于处于交叉区域的工作时间。

多个电极组的刺激范围呈交叉分布,是指不同电极组的刺激范围存在重合部分。可选地,如图19所示,4个电极形成2个电极组,中间围合的部分为重合部分。

如此,通过设置刺激范围呈交叉分布的多个电极组,并使各电极组按照预设工作顺序依次工作,这样可使多个电极组刺激范围重合的区域对应的皮肤在一个周期内可持续被电刺激,从而使得该部位的皮肤一直在被加热,使得其可与射频电极420处对应的皮肤温度相当,从而可以提高美容的均衡性,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特别是对于具有负压槽4111的美容仪001时,可先将皮肤吸入负压槽4111内,然后,再控制多个电极对按预设工作顺序依次工作,以通过射频电极420对吸入后的皮肤发出射频电流,从而既可以使射频电流穿透被吸入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从而可增大射频能量的射入深度,从而可提高美容效果;又可以对吸入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进行持续电刺激;以既实现提高射频深度,又提高射频均匀性。

举例来说,对图19所示的具有4个射频电极420的美容仪001来说,每两个相对的射频电极420形成电极组。具体地,沿第二倾斜方向V间隔的两个射频电极420形成第一电极组。沿第二方向Y间隔的两个射频电极420形成第二电极组。通过主体电路板250和头部电路板460的转接实现主体010和美容头030的电性连接,从而使得主控板310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交叉射频。

可选择性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的交叉射频可以包括三个射频阶段。第一射频阶段为:第一电极组发出射频电流0.5s,第二电极组不发出射频电流,随后进入第二射频阶段。第二射频阶段为:第二电极组发出射频电流0.5s,第一电极组不发出射频电流,随后进入第三射频阶段。第三射频阶段为: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均布停止发出射频电流0.5s,随后回到第一射频阶段。

可选择性地,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的交叉射频可以包括五个射频阶段。第一射频阶段为:第一电极组发出能量逐渐升高的射频电流0.5s,第二电极组不发出射频电流,随后进入第二射频阶段。第二射频阶段为:第一电极组发出能量逐渐递减的射频电流0.5s,第二电极组不发出射频电流,随后进入第三射频阶段。第三射频阶段为:第二电极组发出能量逐渐升高的射频电流0.5s,第一电极组不发出射频电流,随后进入第四射频阶段。第四射频阶段为:第二电极组发出能量逐渐递减的射频电流0.5s,第一电极组不发出射频电流,随后进入第五射频阶段。第五射频阶段为: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均布停止发出射频电流0.5s,随后回到第一射频阶段。

可以理解地,射频电极42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例如,当射频电极420的数量为六个时。每两个相对的射频电极420形成电极组。主控板310可以通过主体电路板250和头部电路板460(如图18所示)控制各电极组交叉射频。

进一步地,主控板310可控制多个电极组周期性工作,也可控制负压槽4111周期性吸附用户皮肤,且电极组的工作周期与负压槽4111的吸附周期同频;在一个周期内,主控板310控制气泵510将皮肤吸入负压槽4111内后,控制多个电极组按照预设工作顺序依次工作,多个电极组工作结束后,释放皮肤。这样将负压吸附皮肤的过程与射频工作的过程相结合,可提高美容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槽4111在气源组件500的调节下,可以实现周期性的吸附和释放皮肤。而射频电极420通过形成不同的电极组来实现多个射频阶段。在相邻两个射频阶段之间的间歇时间,可以正好对应于负压槽4111释放皮肤的时间。一方面可以降低射频电极420仅作用于未被吸附的皮肤的几率,导致射频电极420的美容功效下降。另一方面,可以存在一个时间间隙,在不吸附皮肤的情况下也不对皮肤释放射频电流,使得皮肤得到充分地缓冲,降低用户的疼痛感。

进一步地,美容头03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450。在壳体411上位于负压槽4111的底壁设置有工作孔4116。第二温度传感器450设置于工作孔4116内。第二温度传感器450朝向负压槽4111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450能够测量安装入负压槽4111的皮肤的温度。可选择性地,第二温度传感器450为红外传感器,通过测量皮肤的红外辐射进而判断皮肤温度。

进一步地,美容头030还包括保护板451,保护板451为透光板。保护板451设置于工作孔4116朝向负压槽4111的端面,保护板451可以保护第二温度传感器450。保护板451能够透过红外光,使得第二温度传感器450能够检测到皮肤的红外辐射。保护板451还能够限制气体通过工作孔4116流通,降低工作孔4116对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造成的影响。保护板451可以为硅片,硅片具有红外波段的透光性能,使得红外光可以透过硅片。而且硅片性质稳定不易在空气暴露情况下发生反应而丧失红外波段的透光性能。

图20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03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412被拆离。图2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头030的剖视图,其中,剖视位置为一组第二电连接件470的位置。

请参阅图20和图21,美容头030还包括头部电路板460,头部电路板460电性连接射频电极420。头部电路板460设置于容纳腔4112内。头部电路板460具有让位通孔4602。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向盖体412延伸,并穿过让位通孔4602后与负压孔4122连接。头部电路板460还设置有避让槽461,避让槽461避让第一配合柱4113。

可选地,壳体411在容纳腔4112内还设置有第二配合柱4117,头部电路板460设置有第二配合孔4601。螺栓穿过第二配合孔4601并与第二配合柱4117螺纹配合,即可使得头部电路板460和壳体411连接。

进一步地,头部电路板460还设置有连接触点464。

可选择性地,连接触点464可包括第一类型电触点462。第一类型电触点462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30电性连接。通过头部电路板460可以向第一温度传感器430提供电能,也可以收集第一温度传感器430发出的电信号。第一温度传感器430和第一类型电触点462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焊接导线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排线来实现。

连接触点464可包括第二类型电触点463。第二类型电触点463与第二温度传感器450电性连接。通过头部电路板460可以向第二温度传感器450提供电能,也可以收集第二温度传感器450发出的电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450和第二类型电触点463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焊接导线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排线来实现。

连接触点464可包括第三类型电触点,第三类型电触点与射频电极420通过焊接导线或排线等方式电性连接。

连接触点464可包括第四类型电触点,第四类型电触点用于与头部电路板460内部电路配合以用于识别美容头030的类型。

可选地,盖体412设置有连接通孔4126,连接通孔4126可与连接触点464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美容头030还包括头部电连接件。头部电连接件即第二电连接件470。可选择性地,第二电连接件470为PIN针,可称为电控PIN针。第二电连接件470一端安装于盖体412,并露出盖体412而形成pin点,以与第一电连接件240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470的另一端弹性接触或抵接于头部电路板460,以与头部电路板460电连接。如此,通过使第二电连接件470一端固定安装于盖体412上,一方面可以对第二电连接件470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也可形成pin点,且当安装在头壳110上时,也可使头部电路板46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的另一端弹性接触或抵接而实现电连接。

具体来说,第二电连接件470包括第一针段471和第二针段472,第一针段471和第二针段472可滑动地连接。第一针段471与连接触点464接触配合。第二针段472穿过连接通孔4126,以通过连接通孔4126从第二组装面412a露出形成pin点。

可选择性地,第二针段472包括小径段4721和大径段4722。小径段4721与连接通孔4126的轮廓相当,使得小径段4721能够安装入连接通孔4126内,并从盖体412背离壳体411的一端露出。大径段4722能够抵接与盖体412,从而限制第二针段472继续通过连接通孔4126伸出。即,垂直于大径段4722的延伸方向的投影面上,大径段4722至少部分地位于连接通孔4126的投影外,从而使得大径段4722能够抵接于盖体412。第一针段471和第二针段472具有相对远离的弹性。通过外力施加于第一针段471和第二针段472,能够使得第一针段471和第二针段472相对滑动以缩减第二电连接件470的尺寸。当外力消除后,第一针段471和第二针段472能够通过弹性力相对远离以延长第二电连接件470的尺寸。可选择性地,第二针段472与安装壳410限位连接,以限制电控PIN针与安装壳410的相对位置;例如,第二针段472与盖体412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形式可以为粘接、焊接等。

可以理解地,第二电连接件47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二电连接件470为金属杆,金属杆的一端电性连接头部电路板460,另一端从盖体412露出。

当盖体412和壳体411连接时,第一针段471能够弹性地抵接于头部电路板460的连接触点464。即使各个连接触点464与对应的连接通孔4126之间存在距离偏差,与各个连接触点464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470也能够通过自身的伸缩来匹配偏差。第二针段472背离第一针段471的一端形成第二电触点。第二电触点与第一电连接件240的第一电触点配合,实现美容头030和连接模块200的电性连接。

可选择性地,第一针段471背离第二针段472的一面为球面。球面与连接触点464接触时,能够大致位于连接触点464的中心位置。相对于第一针段471背离第二针段472的一面为平面的形式,球面抵接于头部电路板460时,头部电路板460不容易对第一电连接件240产生力矩,从而导致第一针段471和第二针段472的相对滑动卡涩。球头能够与连接触点464保持稳定的接触。

可选择性地,第二电连接件470的数量为多个,如多个第二电连接件470分为两组,如十个。每五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为一组,两组第二电连接件470分别位于安装壳410的两侧。负压孔4122位于两组第二电连接件470之间。

当美容头030和主体010连接时,多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与多个第一电连接件240一一对应,即十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与十个第一电连接件240一一对应。若每个第二电连接件470均与头部电路板460电性连接,则每个第一电连接件240也与头部电路板460电性连接。主体电路板250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进而使得头部电路板460和主控板310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地,通过以上介绍可知,为了实现多种信号传输,第二电连接件470通常设有多个,在组装或生产过程中,可先将第二电连接件470的一端安装于安装壳410的一部分,例如安装于安装壳410的盖体412处。第二电连接件470从盖体412露出以形成与第一电连接件240电性接触的pin点,然后再通过组装盖体412与安装壳410的其他部分而实现多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与头部电路板460的电性连接,从而可实现快速准确的组装。可以理解地,第二电连接件470的一端可以与安装壳410的盖体412一体注塑,以使得第二电连接件470的一端安装于安装壳410的一部分。

通过第二电连接件470形成pin点与从第一组装面212b露出的第一电连接件240电连接,可以简化连接的形式,便于在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对接的过程中,也能实现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

图2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局部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7和图22,可选择性地,盖体412还设置有导气件4124和排气槽4125。导气件4124和排气槽4125设置在盖体412背离壳体411的一面(即第二组装面412a)。导气件4124设于盖体412的中心部位,排气槽4125从导气件4124向盖体412的边缘延伸。可选地,导气件4124和排气槽4125位于两组第二电连接件470之间。

其中,导气件4124朝向排气槽4125的一侧设置有导气通孔41241。导气件4124的一侧具有导气缺口,导气缺口形成导气通孔41241。

导气件4124与盖体412的本体部分一体成型,在导气件4124成型时导气缺口即可成型,制造简单。

导气件4124被配置为能够插入排气口216中,并引导排气口216的气体进入排气槽4125内。

当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内时,导气件4124插入排气口216中,盖体412背离壳体411的一面与第一组装面212b紧密配合,排气槽4125和第一组装面212b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排气口216排出的气体通过导气件4124的引导进入到排气槽4125内。

排气槽4125内的气体通过排气槽4125的内壁和第一组装面212b引导,流通至盖体412的边缘,并进一步通过壳体411的侧壁和装配槽212a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装配槽212a。导气件4124隔离在排气槽4125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之间,降低气流通过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的位置流通的风险,避免气流影响负压槽4111的负压效果。

如此,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将排气口216内流出的气体导向排气槽4125,装配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地,导气通孔41241也可以为导气件4124的一侧单独开设的通孔。例如,导气件4124为圆筒状,在圆筒状的导气件4124的一侧车削出通孔以形成导气通孔41241。导气件4124的设置使得气体更顺畅地进入到排气槽4125内,有利于气体的流通。

可以理解地,排气槽4125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组装面212b,当第一组装面212b和第二组装面412a靠近时,排气槽4125与第二组装面412a形成排气通道。

沿第一倾斜方向U,美容头030的尺寸大于装配槽212a的尺寸。当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且卡勾22111和卡槽41231配合时,美容头030背离主体010的一端位于装配槽212a外。用户皮肤接触美容头030背离主体010的一端,且和头部保持的距离。通过负压槽4111引出的气流能够通过头壳110和皮肤之间的缝隙散发至环境中。

当美容头030安装入装配槽212a内时,外壳100和安装壳410装配形成美容仪001的保护壳。

可以理解地,外壳100和安装壳410还可以一体成型,使得美容仪001中美容头030和主体010为不可拆卸的结构。在外壳100和安装壳410一体成型时,外壳100部分和安装壳410部分共同形成美容仪001的保护壳。

图2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壳120被拆离。图24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源组件5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负压槽4111的气体被气泵510抽吸。图25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源组件5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负压槽4111经由泄气口5213吸气。

请结合参阅图23、图24和图25,主体010还包括气源组件500。气源组件500连接排气通道和负压槽4111,气源组件500用于从负压槽4111抽吸气体以使得负压槽4111吸附皮肤,或,使得气体进入负压槽4111以解除被吸附的皮肤。控制组件电性连接气源组件500,以用于控制气源组件500。

气源组件500包括气流驱动件。气流驱动件连通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用于驱动气流在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流动。当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时,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共同形成连通气源组件500和负压槽4111的气流管道。气流驱动件为气泵510,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310,气泵510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以在主控板310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气泵510和气路切换模块520设置于容置腔100a内。气泵510具有泵出气口511和泵进气口512。气泵510能够通过泵进气口512吸入气体。气泵510能够通过泵出气口511排出气体。可选地,泵出气口511连通排气口216。泵进气口512通过气路切换模块520能够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连通,进而通过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连通负压槽4111。当泵进气口512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连通时,气泵510工作,能够通过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抽吸美容头030的气体,以在美容头030的负压槽4111形成负压。气流驱动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为手动泵。

可选的,气流驱动件具有正向抽气模式和反向供气模式,在正向抽气模式时,气流驱动件用于抽取负压槽4111内的气体,以用于将皮肤吸附进负压槽4111内;在反向供气模式时,气流驱动件用于向负压槽4111内供气或暂停抽取负压槽4111内的气体,以用于使皮肤从负压槽4111内脱离。如此,通过一个气流驱动件即可进行对于用户皮肤的吸附与释放,结构简单,有利于简化结构,节约容置腔100a的内部空间,降低组装难度。

通过气源组件500设置于容置腔100a内,使得主体010本身就具有了产生负压的结构基础。主体010和美容头030组装即可进行使用,相较于外置的落地式抽气装置具有更强的便携性能。当然,气源组件500也可以采用外接的形式,气源组件500与外壳100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壳100外侧时,使得气源组件500可以进行快速更换。

进一步地,气源组件500还包括气路切换模块520,主控板310与气路切换模块520连接,气路切换模块520具有泄气口5213,气路切换模块520连接在气流驱动件与负压槽4111之间;气路切换模块520被配置为具有负压模式,在负压模式,气路切换模块520使得气流驱动件与负压槽4111连通,以使得气流驱动件抽取负压槽4111内的气体,如此可将用户皮肤抽吸进负压槽4111内;气路切换模块520被配置为还具有使得泄气口5213与负压槽4111连通的泄气模式,以使得通过泄气口5213向负压槽4111内输送气体,以释放皮肤。主控板310控制气路切换模块520在负压模式和泄气模式之间切换。如此,通过控制气路切换模块520在泄气模式和负压模式之间切换即可实现利用负压槽4111抽吸和释放皮肤。

具体的,气路切换模块520包括气阀。通过气阀控制美容仪001的气体流通。具体来说,气阀用于控制负压槽4111与气泵510的连通,以使得气泵510用于从负压槽4111抽吸气体以使得负压槽4111吸附皮肤,或,气阀用于使得气体通过气阀进入负压槽4111以解除被吸附的皮肤。

可选择性地,气阀为三通阀521。在负压模式下,三通阀521能够控制气泵510的泵进气口512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排气口216连通,使得气泵510能够通过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抽吸负压槽4111的气体,以在负压槽4111形成负压,并将抽吸的气体通过排气口216排出。在泄气模式下,三通阀521还能控制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泄气口5213连通,泄气口5213能够向第一气流连接部232提供气体,从而解除负压槽4111的负压,使得负压槽4111处被吸附的皮肤得到释放。

可以理解地,气路切换模块520也可以为其他部件,例如气路切换模块520为单向阀和双向阀组合形成的组件。

这种美容仪001在工作时,可以循环地在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吸附皮肤,解除负压以释放皮肤。从而使得皮肤能够间歇式地被吸附和被释放,降低长时间负压吸附皮肤带来的不适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择性地,泄气口5213可以与排气口216连通,当需要释放负压槽4111的负压时,可以经由排气槽4125引入环境气体。泄气口5213也可以直接连通容置腔100a。容置腔100a非完全密封,通过容置腔100a也可以引入环境气体进入泄气口5213。

可以理解地,气泵510的形式可以为活塞泵,也可以为涡轮泵、真空泵、叶片泵、柱塞泵、薄膜泵、螺杆泵、蠕动泵等。

图26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路切换模块520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24、图25和图26,可选择性地,三通阀521具有第一阀口5211、第二阀口5212和第三阀口。第三阀口为泄气口5213。三通阀521可以控制第一阀口5211与第二阀口5212连通,或,第一阀口5211与泄气口5213连通。第一阀口5211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连通。第二阀口5212与泵进气口512连通。可选地,第一阀口5211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通过软管或拼合气道连通,第二阀口5212与泵进气口512通过软管或拼合气道连通。

可选的,三通阀521为电磁阀。

当需要从负压槽4111抽吸气体时,三通阀521控制第一阀口5211与第二阀口5212连通。气体通过负压槽4111、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第一阀口5211、第二阀口5212、泵进气口512、泵出气口511、排气口216、排气槽4125的路径排出环境,使得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

当需要解除负压槽4111的负压时,三通阀521控制第一阀口5211与泄气口5213连通。气体通过泄气口5213、第一阀口5211、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进入负压槽4111内,使得负压槽4111内的其他升高,解除或减轻对皮肤的吸附。

在容置腔100a内,气路切换模块520位于头壳110和气泵510之间。气泵510的泵进气口512和泵出气口511均位于朝向气路切换模块520的一侧,便于气泵510与气路切换模块520的连接。

气路切换模块520还包括气压检测件522。气压检测件522用于检测负压槽4111的气压。无论是抽取负压槽4111的气体的过程,还是卸除负压槽4111的负压的过程,负压槽4111均和第一阀口5211连通,将气压检测件522设置于负压槽4111和第一阀口5211之间,可以检测得到负压槽4111的气压。如此,通过气压检测件522检测负压槽4111内的气压,可防止抽气过量,以避免吸入过多的皮肤而导致用户疼痛。

进一步地,气路切换模块520还包括安装架523。安装架523与外壳100连接,三通阀521和气压检测件522均设置于安装架523。如此,可先将气阀等部件安装于安装架523,再通过安装架523安装到容纳腔4112内,从而可提高安装效率,且便于对气阀等部件固定。

可选择性地,安装架523上设置有限位孔5231。外壳100在容置腔100a内设置有第一预固定部。第一预固定部包括限位柱1303。安装架523还包括限位螺栓(图中未示出)。限位螺栓穿过限位孔5231后,与限位柱1303螺纹连接,即可使得安装架523与外壳100连接。具体地,限位柱1303设置于前壳130。

进一步地,安装架523设置有阀安装腔。其中,阀安装腔包括第一槽体5232,三通阀521容置于第一槽体5232内。

可选择性地,第一槽体5232的开口朝向前壳130设置,当三通阀521容置于第一槽体5232内时,前壳130遮挡第一槽体5232的开口,使得前壳130抵接三通阀521,以限制三通阀521移离第一槽体5232。

进一步地,安装架523在第一槽体523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避让缺口5233。第一避让缺口5233形成泄气避让口,三通阀521的泄气口5213通过第一避让缺口5233引出第一槽体5232。如此,通过将泄气口5213通过第一避让缺口5233设于第一槽体5232外,一方面可便于将壳体411内或壳体411外的气体吸入泄气口5213内,另一方面也通过将可便于减小第一槽体5232的容积,以便于减小安装架523的体积。

可选择地,第一槽体5232设置第一避让缺口5233的侧壁抵接三通阀521,以限制三通阀521沿第一方向X相对安装架523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避让缺口5233与第一槽体5232的开口连通,以便于气阀安装。

可选择性地,安装架523设置有第二预固定部。第二预固定部包括定位槽5234。限位孔5231设置于定位槽5234的底壁。限位柱1303能够安装入定位槽5234内,且抵接于定位槽5234的侧壁。示例性的,前壳130设置有两个限位柱1303。当安装架523与外壳100装配时,安装架523设置于两个限位柱1303之间。当装配安装架523于外壳100时,可以先相对靠近前壳130和安装架523,使得限位柱1303插入定位槽5234中,两个限位柱1303均与对应的定位槽5234的侧壁抵接,初步限制安装架523和前壳130的相对位置。再将限位螺栓穿过限位孔5231,并与限位柱1303螺纹配合,加强安装架523和前壳130的连接强度。

可以理解地,第一预固定部和第二预固定部也可以设置为:第一预固定部包括定位槽5234,第二预固定部包括限位柱1303。通过第二预固定部插入第一预固定部内,以初步限制安装架523和前壳130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在安装架523上与第一槽体5232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槽体5235。第二槽体5235的开口朝向后壳120。第二槽体5235用于容置气压检测件522,当安装架523安装于后壳120时,后壳120遮挡第二槽体5235的开口。

进一步地,气压检测件522包括气道件522a和气压传感器5222。其中,气压传感器5222设置于气泵510和负压槽4111之间,用于检测负压槽4111的气压。其中,气压传感器5222安装于气道件522a,且气压传感器5222设于检测通道5221d内,以通过检测通道5221d检测负压槽4111的气压。如此,通过增设气道件522a可便于将气压传感器5222设置于气泵510和负压槽4111之间,且可便于对气压传感器5222进行固定,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具体的,气道件522a包括气道本体5221,气道本体5221内部设置有检测通道5221d,气压传感器5222设于检测通道5221d内,以通过检测通道5221d检测负压槽4111的气压。

示例性的,气道本体5221形成有与检测通道5221d连通的第一端口52211、第二端口52212和第三端口52213,第三端口52213也称为检测口。第一端口52211用于与负压槽4111连通,第二端口52212用于与气泵510连通;第三端口52213位于第一端口52211和第二端口52212之间,气压传感器5222设置于第三端口52213。

具体的,三通阀521的第一阀口5211伸入第二槽体5235内,以与第二端口52212在第二槽体5235内连接,使得第一阀口5211与检测通道5221d连通。

气道件522a安装于安装架523,安装架523安装于保护壳,以使得气道件522a和安装架523整体安装于保护壳。

进一步地,气道本体5221固定安装在第二槽体5235内。可选地,安装架523在第二槽体5235的开口处设置有两个安装螺纹孔5236,气道本体5221设置有两个锁止槽52214。锁止槽52214与安装螺纹孔5236对应。气源组件500包括安装螺栓,两个安装螺栓部分地设置于锁止槽52214内,并与安装螺纹孔5236螺纹配合。气道本体5221被两个安装螺纹孔5236夹持,从而限制安装螺栓、气道本体5221和安装架523的相对位置。通过安装螺栓的头部卡持气道本体5221,可以限制气道本体5221相对远离安装架523,从而固定气道本体5221和安装架523的相对位置。

当安装架523安装于前壳130连接时,前壳130遮挡第二槽体5235的开口,也遮挡并保护气道本体5221。而需要检修气压检测件522时,解除前壳130和安装架523的配合,即可使得气压检测件522露出,从而直接对气压检测件522进行检修。

可以理解地,气源组件500也可以不包括气压传感器5222,将气压传感器5222设置于其他位置也可。例如气泵510内置检测气压的功能,则可以推导得到负压槽4111内的气压,例如气压传感器5222设置于负压槽4111内。

进一步地,气道本体5221包括用于形成检测通道5221d的气道基板5221a、第一气道柱5221b和第二气道柱5221c、第一气道柱5221b凸设于气道基板5221a的一侧面,第二气道柱5221c凸设于第一气道柱5221b的一侧,气道基板5221a的另一侧面形成与第一气道柱5221b连通的第三端口52213,第一气道柱5221b的自由端形成第二端口52212,第二气道柱5221c与第一气道柱5221b连通,第二气道柱5221c的自由端形成第一端口52211。

检测通道5221d的第一端口52211与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连通。气体在第一阀口5211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之间流通时,都会通过第一端口52211和第二端口52212流经检测通道5221d。

当需要从负压槽4111抽吸气体时,控制三通阀521使第一阀口5211与第二阀口5212连通。气体通过负压槽4111、检测通道5221d、第一气流连接部232、第一阀口5211、第二阀口5212、泵进气口512、泵出气口511、排气口216、排气槽4125的路径排出环境,使得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

当需要解除负压槽4111的负压时,控制三通阀521使第一阀口5211与泄气口5213连通。气体通过泄气口5213、第一阀口5211、检测通道5221d、第一气流连接部232进入负压槽4111内,使得负压槽4111内的其他升高,解除或减轻对皮肤的吸附。

进一步地,安装架523在第二槽体5235的一侧还设置有观察窗5237。通过观察窗5237可以观察第一阀口5211和第一端口52211在第二槽体5235内的配合情况。也方便调整第一阀口5211和第一端口52211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阀口5211和第一端口52211紧密配合,在第一阀口5211和第一端口52211处不易泄气。

进一步地,安装架523在第二槽体5235上与观察窗5237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避让缺口52351。第二避让缺口52351形成检测避让孔。通过第二避让缺口52351设置通气管道以连通第一端口52211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如此,通过将第一端口52211通过第二避让缺口52351设于第二槽体5235外,一方面可便于连通第一端口52211和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另一方面也通过将可便于减小第二槽体5235的容积,以便于减小安装架523的体积。

进一步地,气压检测件522还包括气道密封件5223。气道密封件5223与气道本体5221连接以密封第三端口52213。如此,可方便安装和拆卸气压传感器5222。

可选择地,气道本体522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2215,气道密封件5223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2231。通过在第一连接孔52215和第二连接孔52231设置密封螺栓使得气道密封件5223和气道本体5221紧密配合,气道密封件5223紧贴气道本体5221的表面,并密封第三端口52213。

气道密封件5223安装于气道基板5221a的另一侧面,以密封检测口,气压传感器5222安装于气道密封件5223。

进一步地,气道密封件5223的侧面设有安装入检测口内的气道环凸5223a,气道环凸5223a与检测口密封连接,气压传感器5222安装于气道环凸5223a内。其中,第三端口52213设置为沉孔。

一部分实施例中,可使气压传感器5222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气道环凸5223a内。另一部分实施例中,可使气压传感器5222设置于第三端口52213处,抵接于沉孔的底壁,具体来说,当气道密封件5223与气道本体5221连接后,沉孔的底壁和气道密封件5223共同夹持气压传感器5222,气道环凸5223a抵接沉孔的内壁,从而限制气压传感器5222和气道本体5221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气路切换模块520还包括限位板524,阀安装腔还包括扩展限位腔5238。第一槽体5232和扩展限位腔5238并列设置。三通阀521的第二阀口5212伸入扩展限位腔5238内,扩展限位腔5238朝向气泵510的侧壁设置有腔连通口5239。通过腔连通口5239设置通气管道以连通第二阀口5212和泵进气口512。如此,通过将第二阀口5212设置在扩展限位腔5238并在其内与气泵510连接,可以通过扩展限位腔5238对其进行防护,以防止在组装其他部件时触碰到第二阀口5212而影响气密性。

其中,扩展限位腔5238还具有敞口。限位板524安装于扩展限位腔5238背离第二槽体5235的一端,也即扩展限位腔5238的敞口处。如此,可通过限位板524实现防脱和保护。

可选地,限位板524通过安装架523和/或前壳130限制位置,如限位板524卡接于安装架523。当三通阀521具有相对安装架523移动的趋势时,还可以通过限位板524抵接第二阀口5212以限制三通阀521的移动趋势,限制第二阀口5212从扩展限位腔5238脱离。

其中,第一槽体5232和扩展限位腔5238之间具有阀隔板523c,阀隔板523c上设有连通两者的连通缺口,以便于安装气阀。

具体地,安装架523包括泵安装基板523a和阀围板523b。阀围板523b设置于泵安装基板523a的一侧。阀围板523b绕泵安装基板523a的外周设置,与泵安装基板523a围合形成阀安装腔。阀围板523b的内壁还凸设有阀隔板523c,以在阀安装腔内限定出均具有敞口(即开口)的第一槽体5232和扩展限位腔5238,以用于安装三通阀521。阀围板523b包括靠近气泵510设置的第一阀侧板523b1和与第一阀侧板523b1相对设置的第二阀侧板523b2。第一阀侧板523b1上设置腔连通口5239,第二阀侧板523b2上设置用于显露和避让泄气口5213的第一避让缺口5233。

具体地,安装架523还包括设于泵安装基板523a的另一侧的气道围板523d,气道围板523d与泵安装基板523a围合形成具有敞口的第二槽体5235。气道围板523d包括靠近负压槽4111设置的气道侧板523d1,气道侧板523d1上设有第二避让缺口52351,以供气道件522a与负压槽4111连通。

图27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后壳120和显示模块600的分解示意图。图28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按压件710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27,主体010还包括显控组件,外壳100具有与容置腔100a连通的显控安装口1203,显控组件整体安装于显控安装口1203处,如此,可事先在外壳100外组装好显控组件后再整体安装在外壳100上,可减少外壳100对组装的影响,从而降低组装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显控组件包括显示模块600和按键模块700。显示模块600用于显示美容仪001的信息。美容仪001的信息可以为美容仪001的工作信息,例如射频电极420的射频电流强度,主体010的故障状态等,也可以为美容仪001的装配状态,例如当前连接于主体010的美容头030的类型。

显示模块600设置于后壳120的显示区域,显示区域位于外壳100从第一方向X过渡至第一倾斜方向U的区域,也即显示区域为外壳100上从拿持部101过渡至弯折部121的区域。如此,可以避免用户在握持时遮挡显示区域,且可便于增大显示区域。

其中,显示模块600包括显示电路板620和导光组件630,显示电路板620用于向显示区域发出光线。

进一步地,显控模块还包括显控板610。外壳100在显示区域设置有显示窗口;显控板610与外壳100连接于显示窗口处;显示电路板620用于向显控板610发出光线。按键模块700安装于显控板610,显控板610安装于外壳100,以使得按键模块700通过显控板610整体安装于外壳100。如此,通过事先将按键模块700安装于显控板610,再通过显控板610整体安装于外壳100上,可提高安装效率。

其中,显控安装口1203设于后壳120,显控板610与后壳120连接于显控安装口1203处。可选地,显控板610盖设于显控安装口1203,以限制杂物通过显控安装口1203进入到容置腔100a内。

其中,显控安装口1203设置于后壳120背离前壳130的一侧,且显控安装口1203位于后壳120靠近头壳110的一端。具体来说,显控安装口1203位于外壳100从第一方向X过渡至第一倾斜方向U的区域;显控板610也呈弧面状。

在部分实施例中,从远离头壳110的一端到靠近头壳110的一端,显控板610从沿第一方向X延伸弯折至沿第一倾斜方向U延伸,并与头壳110连接。沿第三方向Z,显控板610的尺寸小于后壳120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截面,第一半壳的截面为U型,以形成朝向第二半壳的开口,这样在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组装后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但是这样会使得第一半壳在朝向第二半壳的方向具有较大的深度,在组装时空间相对较受限。而本申请中,通过整体组装的方式,可以降低第一半壳对组装的影响,从而提高组装效率。

可选择性地,后壳120在显控安装口1203的外周设置有限位槽1204。也即,显控安装口1203位于限位槽1204的底部,显控板610容置于限位槽1204内,具体的,显控板610贴合限位槽1204的底壁设置。如此,通过设置限位槽1204容置显控板610,可在组装时事先初定位,又可在组装完成后防止显控板610凸出过高。其中,限位槽1204设于后壳120的外表面,从而可进一步地降低组装难度。通过限位槽1204的内壁限制显控板610沿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相对后壳120移动。

进一步地,后壳120在限位槽1204的区域内还设置有限位通孔1205。限位通孔1205沿第二方向Y贯通。通过螺栓穿过限位通孔1205并与显控板610螺纹连接,即可在第二方向Y上固定显控板610和后壳120。具体来说,显控组件还包括显控安装螺栓,显控板610设置有显控螺纹孔,显控安装螺栓穿过限位通孔1205并与显控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安装外壳100和显控板610。

进一步地,限位通孔1205设置在限位槽1204内且显控安装口1203之外的区域。

可选择性地,显控板610背离头壳110的一端具有第一弧形边611和第二弧形边612。第一弧形边611和第二弧形边612沿一对称面对称,该对称面垂直于第三方向Z,后壳120大致也沿该对称面对称。第一弧形边611和第二弧形边612之间形成凸角。凸角为小于180°的角,即向外凸出的角。第一弧形边611和第二弧形边612均抵接于限位槽1204的内壁,通过第一弧形边611、第二弧形边612与限位槽1204内壁的抵接,可以使得显控板610对准限位槽1204的中部。

可选择性地,显示模块600的显示电路板620与显控板610可拆卸连接。显控板610大致呈板状。显示电路板620包括多个灯光件621,灯光件621朝向显控板610设置,通过灯光件621可以向显控板610发出可见光。

其中,显控板610设置有向容置腔100a内延伸的限位卡扣613。限位卡扣613卡设于显示电路板620背离显控板610的一面,从而限制显示电路板620脱离显控板610。

显示电路板620可以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通过主控板310控制显示电路板620上的灯光件621发出可见光。

可以理解地,显示模块600也可以不包括显示电路板620,而将显示电路板620的功能集成于其他电路板中,例如集成于主控板310内,主控板310连接灯光件621,而灯光件621可以集成于显控板610内。

其中,导光组件630设置于显控板610和显示电路板620之间,导光组件630用于传导显示电路板620的光线至显控板610。可选的,导光组件630朝向显控板610的一端贴合显控板610,导光组件630朝向显示电路板620的一端贴合显示电路板620。如此,有利于提高显控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紧凑程度,减少对于容置腔100a的占用,以便于安装其他元器件;此外,采用贴合的方式设置能够提高导光的效率,使得用户能够观察到更高的亮度,便于用户获取关于美容仪001的信息。通过导光组件630匹配板状的显示电路板620和弧面状的显控板610。导光组件630穿过显控安装口1203以将容置腔100a内显示电路板620的可见光传导至显控板610处。

可选择性地,导光组件630包括导光件631和隔光件632。导光件631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6311,多个导光板6311沿第一方向X间隔分布。导光板631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适配显控板610的弧面,使得导光板6311的一端靠近显示电路板620的同时,另一端尽量靠近显控板610。每个导光板6311对应显示电路板620上至少一个灯光件621。导光件631将灯光件621发出的可见光传导至显控板610处。显控板610与导光件631对应的区域为透光区域。用户通过显控板610可以观察到导光件631传导的可见光。

可选择性地,隔光件632包括多个隔光板6321,多个隔光板6321沿第一方向X间隔分布。隔光板632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适配显控板610的弧面,使得隔光板6321的一端靠近显示电路板620的同时,另一端尽量靠近显控板610。每相邻的两个导光板6311之间设置一个隔光板6321,通过隔光板6321限制相邻两个导光板6311之间传导可见光。通过隔光板6321,一方面使得各个导光板6311可以独立地导光,降低相邻导光板6311之间串色,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导光板6311内光线的逸散,提到导光板6311的导光效果。

可选地,隔光件632与导光件631连接,导光件631与显示电路板620连接。如此,在进行装配时,可在外壳100外将隔光件632与导光件631连接,以及将导光件631与显示电路板620连接,随后再将连接后的整体与外壳100连接,以降低组装难度。

可选地,每个导光板6311具有第一端面63111和第二端面63112。第一端面63111和第二端面63112大致沿对称面对称。第一端面63111和第二端面63112之间呈凸角。凸角为小于180°的角,即向外凸出的角。第一端面63111和第二端面63112抵接于同一个隔光板6321,使得导光板6311能够对准后壳120的中部。

可选择性地,导光件631还包括第一底板6312。多个导光板6311之间通过第一底板6312连接。隔光件632还包括第二底板6322。多个隔光板6321之间通过第二底板6322连接。第一底板6312朝向显示电路板620的一面设置底板安装槽63121。第二底板6322卡设于底板安装槽63121内,以限制导光件631和隔光件632沿第三方向Z的相对位移。导光板6311和隔光板6321抵接,限制导光件631和隔光件632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运动。第一底板6312朝向显示电路板620的一面还设置有插接柱63122,插接柱63122与显示电路板620插接,使得导光件631与显示电路板620相对固定地连接。第二底板6322夹设于第一底板6312和显示电路板620之间,限制导光件631、隔光件632和显示电路板620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按键模块700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按压信号,以便操控美容仪001。显控板610设置有按压窗口6101,按键模块700安装于显控板610的按压窗口6101处,如此,可通过按压窗口6101观察和控制按键模块700。

进一步地,按键模块700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以使得控制组件根据按键模块700的信号控制射频电极420释放射频电流,和/或,以使得控制组件根据按键模块700的信号控制气源组件500。

进一步地,按键模块700包括按压件710和按键电路板720。按压件710能够相对显控板610沿第二方向Y相对运动。按键电路板720设置于容置腔100a内。显控板610设置有装配柱6102。螺栓穿过按键电路板720后与装配柱6102螺纹连接,即可使得按键电路板720与显控板610连接。按键电路板720包括按键块721。按压件710具有柔性部711。当用户按压柔性部711时,柔性部711能够柔性变形且朝向按键块721移动。柔性部711作用于按键块721,能够触发电信号,使得按键电路板720产生电信号,以操控美容仪001工作。

可以理解地,按键模块700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式的形式,例如,采用手势感应的形式,通过感应用户的手势即可转换为电信号以操控美容仪001工作。

可选择性地,显控组件由显控板610、显示模块600和按键模块700组成。显示模块600和按键模块700安装于显控板610,显控板610安装于外壳100,以使得显示模块600和按键模块700可以通过显控板610整体安装于外壳100。这种显控组件可以先预组装再安装于外壳100,降低了美容仪001的组装难度。

可选择性地,按压件710具有限位外沿712。限位外沿712设置容置腔100a内。限位外沿712的尺寸大于按压窗口6101的尺寸。当按压件710相对显控板610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限位外沿712能够抵接显控板610以限制按压件710沿第二方向Y从按压窗口6101脱离显控板610。柔性部711设置于限位外沿712中间。

可以理解地,按压件710的限位外沿712与柔性部711也可以一体成型。限位外沿712与柔性部711采用同一种材料。限位外沿712的体积足够大,使得限位外沿712受到外力变形后不容易收缩至能够从按压窗口6101的狭小区域穿过,从而依然可以抵接显控板610,以限制按压件710沿第二方向Y从按压窗口6101脱离显控板610。而柔性部711的区域足够大,则可以柔性部711产生足够大的变形量以接触按键块721并驱动按键块721。请结合参阅图27和图28,柔性部711还包括按压凸起713。按压凸起713向按压件710延伸,以便柔性部711在变形后接触到按键块721。

当用户使用美容仪001时,可以观察显控板610上的信息,以便判断美容仪001的状态。通过手指对按压件710施力,以驱动按键块721。按键块721被驱动后,主控板310能够接收到电信号,并改变美容仪001的工作模式。与之对应地,显示电路板620匹配工作模式以控制灯光件621发出可见光。用户能够从显控板610显示的信息,判断美容仪001当前的工作模式,并按需求对按压件710施力得以选择对应的工作模式。例如,用户需要开启美容仪001。观察显控板610未发出可见光,则可以通过长按按压件710,使得按键块721被长按,主控板310接收到持续的电信号,则判断用户需要开启美容仪001,开启美容仪001后,显控板610发出可见光,用户则能够判断当前美容仪001已开启。当用户需要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三工作模式时,观察显控板610发出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颜色。用户通过短按按压件710,使得按键块721被按压,主控板310接收到电信号,则判断用户需要切换美容仪001的工作模式,则将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用户再次观察显控板610,显控板610发出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颜色,而非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三颜色。此时,用户再次通过短按按压件710,使得按键块721被按压,主控板310接收到电信号,则判断用户需要切换美容仪001的工作模式,则将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用户再次观察显控板610,显控板610发出与第三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三颜色,则判断美容仪001处于需求的第三工作模式。

按键模块700、显示模块600以及显控板610共同形成显控组件。按键模块700、显示模块600以及显控板610可以预先组装形成显控组件后,再一起安装至外壳100的显控安装口1203处,使得美容仪001更容易装配。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还包括射频电路板810。射频电路板810与主控板310电性连接,射频电路板810用于控制射频电极420释放射频电流。可选地,射频电路板810可以用于连接电源线050,以接收电能,射频电路板810电性连接主控板310,以对主控板310供电。可选地,射频电路板810与显控板610连接,显控板610又与后壳120连接,从而限制射频电路板810与后壳120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主控板310与射频电路板810围绕气流驱动件设置。

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使美容仪001还可以包括适配器,适配器连接电源线050。通过适配器连接家用电网或者便携电源,使得家用电网或者便携电源的电压转换为美容仪001需要的电压后,再将电能提供至射频电路板810。具体的,适配器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适配器用于对控制组件和/或气源组件500供电。

可选的,适配器与外壳100可拆卸连接。如此,在无需向射频电路板810提供电能时,用户可将适配器从外壳100上取下,以便于收纳美容仪001和适配器,且当适配器出现损坏时,也便于维修更换,有利于降低美容仪001的维护成本。

在另一部分实施例中,可使美容仪001还包括电池。电池设置于容置腔100a内。电池电性连接射频电路板810,射频电路板810对主控板310供电。而主控板310又可以通过主体电路板250对头部电路板460供电,从而使得射频电极420能够输出射频电流,主控板310还能够对气源组件500供电。

进一步地,主控板310还与气源组件500电性连接,使得气泵510能够通过三通阀521抽吸负压槽4111的气体。

可以理解地,电池和适配器两者可以择一,使得美容仪001仅从电池或适配器取得电能。美容仪001也可以同时包括电池和适配器,提高用户的选择自由度。

可以理解地,射频电路板810也可以直接与外壳100连接,从而限制射频电路板810与外壳100的相对位置,使得射频电路板810能够稳定地设置于容置腔100a内。

可以理解地,射频电路板810沿第一方向X延伸,射频电路板810与主控板310位于气源组件500靠近的两侧,使得射频电路板810与主控板310之间的夹角在70°至110°之间,如可使射频电路板810与主控板310大致垂直。如此可以便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提供的美容仪001,在使用时,使得美容头030主体010连接。在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内后,卡勾22111与卡槽41231配合,限制美容头030和主体010的相对位置。而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时,第一气流连接部232通过负压孔4122插入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内,实现第一气流连接部232与负压槽4111连通。通过三通阀521连通第一阀口5211和第二阀口5212,即可使得气泵510从负压槽4111抽吸气体,在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以吸附皮肤。在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时,导气件4124插入排气口216中,排气槽4125和第一组装面212b之间也形成排气通道。气泵510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口216和排气槽4125排出美容仪001。因此,在装配美容头030和主体010的同时,气泵510出口和气泵510入口均与美容头030实现连接,既可以通过气泵510入口在负压槽4111内形成负压,又可以在美容头030和容置腔100a内壁之间排出气体。而且用户拿持外壳100并使用美容仪001时,用户主要观察美容仪001的美容头030,而很少观察美容仪001的尾盖部分131。通过排气槽4125引导气体经由美容头030和装配槽212a内壁之间的缝隙排出,便于用户观察美容仪001排气槽4125是否被堵塞,保持美容仪001的正常运行。

在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时,主体010的第一电连接件240也与美容头030的第二电连接件470连接,从而实现美容头030和主体010的电性连接。射频电极420通过头部电路板460与第二电连接件470电性连接。主体010能够对美容头030提供电能,并控制射频电极420的射频电流输出。

本申请提供的美容仪001通过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既能够实现气泵出口和气泵入口与美容头030的连接,又能够实现美容头030和主体010的电性连接。方便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主体010还能够识别美容头030的类型。美容头030包括多种类型。例如,美容头030可以为包括两个射频电极420的第一类型模块,还可以为包括四个射频电极420的第二类型模块。当美容头030装入装配槽212a时,主体010能够识别美容头030的类型,如是第一类型模块还是第二类型模块,便于主体010针对性地控制美容头030。美容头030上的射频电极420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例如,五个射频电极420位于五边形的五个角,每次开启间隔的两个射频电极420形成射频电流。

如此,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美容头030择一地安装于主体010上,可使用户能够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美容头030进行使用;且本申请还可通过识别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而进行相对应的控制,从而可提高美容仪001的使用灵活性。

进一步地,主体010包括感应器,美容头030包括感应件。感应器用于识别美容头030的类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器可以为霍尔传感器,感应件为磁性件;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设置不同类型的磁性件,通过霍尔传感器感应美容头030的磁性件,即可判断美容头030的类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器还可以为嵌入或集成到主控板310或者主体电路板250内的识别电路,通过识别第二电连接件470的类型以判断美容头030的类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器还可以为NFC传感器,感应件为NFC线圈;NFC传感器可以感应到NFC线圈的类型,从而判断美容头030的类型。

图29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气路切换模块520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参阅图20至图22和图29,感应器包括至少三个感应点,感应件分别与其中至少两个感应点电性接触,以导通被感应件电性接触的两个感应点。如此,可通过感应到的不同位置或数量的感应点来识别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且这种方式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

进一步地,可使至少三个第一电连接件240的一端形成感应点,每个第一电连接件240可以形成一个感应点。至少两个第二电连接件470被配置为感应件的一部分,即是说,感应件包括至少部分的第二电连接件470,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二电连接件470”所示的是数量上的部分,即多个第二电连接件470可能仅有其中的几个用于形成感应件。如此,可以理解的是,既可以对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二电连接件470进行分类,即部分第一电连接件240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470用于实现与射频电极420或第一温度传感器430又或第二温度传感器450的电连接和控制,部分第一电连接件240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470用于实现美容头030的类型识别;又可以使部分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二电连接件470具有多重功能,即实现与射频电极420或第一温度传感器430又或第二温度传感器450的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240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470,还用于实现美容头030的类型识别。这两种方式都是只需要改变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二电连接件470的数量,制作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地,头部电路板460的连接触点464包括导通触点和断路触点(即第四类型电触点)。部分第二电连接件470与导通触点接触配合,部分第二电连接件470与断路触点接触配合。可以理解,当一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与导通触点接触配合时,该第二电连接件470形成导通针470a,并与头部电路板460电性连接,至少两个第二电连接件470被配置为导通针470a。当一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与断路触点接触配合时,该第二电连接件470为假第二电连接件,假第二电连接件形成断路针470b,并与头部电路板460非电性连接。断路针470b接触的第一电连接件240也与头部电路板460非电性连接。断路针470b不在头部电路板460和主体电路板250之间传递电信号。

具体来说,主体电路板250或主控板310等内设有与第一电连接件240连接的识别电路,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包括不同数量和/或位于不同位置的导通针470a和断路针470b,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安装到主体010上时后,识别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电信号,从而可识别出不同的美容头030。

换而言之,当主体电路板250向所有第一电连接件240施加高电平时,收到头部电路板460的反馈,以便电路板判断第二电连接件470属于导通针470a或断路针470b。电路板判断所有第二电连接件470的类型后,可以进而判断美容头030的类型。例如,若第一类型模块中有四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为断路针470b,而其他第二电连接件470为导通针470a。当主体电路板250判断头部电路板460中有四个第二电连接件470时,则判断该美容头030为第一类型模块。若第二类型模块中有两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为断路针470b,而其他第二电连接件470为导通针470a。当主体电路板250判断头部电路板460中有二个第二电连接件470时,则判断该美容头030为第二类型模块。再例如,若第一类型模块中有两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为断路针470b,且两个断路针470b相邻设置,而其他第二电连接件470为导通针470a。当主体电路板250判断头部电路板460仅有两个断路针470b,且两个断路针470b相邻设置时,则判断该美容头030为第一类型模块。若第二类型模块中有两个第二电连接件470为断路针470b,且两个断路针470b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导通针470a,而其他第二电连接件470为导通针470a。当主体电路板250判断头部电路板460仅有两个断路针470b,且两个断路针470b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导通针470a时,则判断该美容头030为第二类型模块。

具体的,安装壳410和第二电连接件470一体注塑。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假第二电连接件(即断路针470b),这样的话,会使得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的安装壳410的模具不同。即是说,本方式中,通过设置假第二电连接件,可使得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的安装壳410的模具,从而可以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断路针470b使得头部电路板460和第一电连接件240非电性连接的形式也可以为其他。例如,在断路针470b的表面涂覆绝缘层,而在导通针470a的表面不涂覆绝缘层。例如,在断路针470b的第一针段471或第二针段472的表面涂覆绝缘层。

通过设置假第二电连接件,可以使得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具有外观大致相同的第二电连接件470排布。在生产美容头030时,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的第二电连接件470数量可以相同,使得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在生产时可以采用同一套生产模具,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而第二电连接件470中的导通针470a和断路针470b可以在生产的过程中放置于不同的原料盒内,使得生产设备从对应的原料盒取料即可。或者将不同类型的头部电路板460放置于不同的原料盒,生产设备从不同的原料盒取出对应不同美容头030类型的头部电路板460,以完成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的生产装配。再或者在生产出美容头030后,再对第二电连接件470涂覆绝缘层以使得对应的第二电连接件470形成断路针470b。

进一步地,至少三个感应点中任意两个感应点之间具有不同的电阻。这样当任意两个感应点被两个导通针470a导通后,可将该两感应点之间的电阻短路,从而主体010内的识别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电阻的短路情况产生不同的电信号,以识别出不同的美容头030。

如图29所示,具体来说,通过当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连接时,两个导通针470a连接两个第一电连接件240形成的感应点并导通形成回路,该两个第一电连接件240之间的电阻被两个导通针470a及头部电路板460内的线路短路,使得主体010感应到电流特性,从而判断美容头030的类型。当美容头030上导通针470a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主体010能够感应到不同的电流特性,从而识别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

可以理解地,感应件也即第二电连接件470形成的导通针470a也可以同时导通三个第一电连接件240形成的感应点,以形成对应的电阻组件,通过主体010感应到不同的电流特性,从而识别不同类型的美容头030。可选择性地,电流特性可以为电阻、电压或电流。

当用户将美容头030装配至主体010时,主体010识别出美容头030的类型,并能够提供与美容头030类型对应的控制形式以供用户选择,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提供的美容仪001中,美容头030还可以应用于直板状的主体010。直板状的主体010中,头壳110不再相对前壳130和后壳120沿第一倾斜方向U倾斜。使得整个外壳10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当用户使用直板状的美容仪001时,可以倾斜手腕以适配皮肤和美容仪001的夹角。

可以理解,在上述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可拆的实施例中,多个射频电极420、安装壳410等形成射频组件,其中安装壳410即为射频壳,该部分实施例中,可使多个射频电极420通过安装壳410等间接的方式安装于朝肤板011a,射频壳可拆卸地安装于朝肤板011a。

图3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爆炸示意图。图3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美容仪001的剖视图。

如图30和图31所示,这种美容仪001包括外壳100、射频组件。外壳100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和头壳110。第一半壳为后壳120,第二半壳为前壳130。第一半壳的一端具有向靠近第二半壳的一侧折弯倾斜而在第一倾斜方向U设置的弯折部121,弯折部121能够适配头壳110,以便组装头壳110、前壳130和后壳120。头壳110、前壳130和后壳120组装后形成外壳100。当用户使用这种美容仪001时,美容仪001的头壳110朝向用户皮肤。

在该部分实施例中,头壳110用于形成美容头030,朝肤板011a为贴肤板,多个射频电极420显露地安装于朝肤板011a。

在该部分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美容仪001还包括冷敷组件900,冷敷组件900安装于头壳110,冷敷组件900包括冷敷件910和制冷片930。其中,冷敷件910显露地安装于朝肤板011a,制冷片930设置于头壳110内。制冷片930与冷敷件910导热连接,使得冷敷件910的热量能够传导至制冷片930处,通过制冷片930吸收热量,以保持冷敷件910的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实现皮肤的冷敷,甚至实现冰点体感。

在该部分实施例中,可选择性地,射频电极420沿预设方向间隔设有至少3个。预设方向可以为第二倾斜方向V。任意相邻两射频电极420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冷敷件910,两个射频电极420之间产生射频电流时,对两个射频电极420之间的皮肤进行电流刺激美容,而冷敷件910则可以对该部分皮肤同步进行冷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用户的灼烧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射频电极420释放射频能量时,射频电极420覆盖处的皮肤由于射频电极420也有能量加持温度较高,而在两射频电极420之间设置冷敷件910,虽然会对射频电极420覆盖的区域冷敷,但显然两射频电极420之间的皮肤冷敷更好,这样最后可形成冷热交替的冷敷效果,从而可提高美容效果。

这种美容仪001能够通过射频电极420对用户皮肤进行美容,而且头壳110的倾斜设置,使得射频电极420倾斜于第一方向X,当用户手持美容仪001时,能够使得射频电极420和冷敷件910更容易贴合用户皮肤。头壳110设置组装凹口11314,又能够方便头壳110成型后的脱模。弯折部121大致凸出于后壳120,头壳110连接于弯折部121与前壳130,头壳110的组装凹口11314与弯折部121配合连接。弯折部121大致凸出于后壳120指弯折部121从后壳120整体向头壳110的方向延伸,前壳130并不直接与弯折部121配合,使得前壳130和后壳120连接后,弯折部121大致呈现凸出于后壳120的状态。

可以理解,上述美容头030与主体010可拆的美容仪001可以设计为便携式射频美容仪,其将射频组件和气源组件500组合到手持壳上,以实现射频美容的小型化、便携化。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美容头030的安装壳410、主体010的外壳100和连接内壳210等形成手持壳,也即保护壳。这样,通过将射频组件(射频电极420、射频电路板810等)组装到手持壳上,可实现射频美容仪的小型化和便携化,且通过在手持壳设置负压槽4111和与负压槽4111配合使用的气源组件500,可在射频美容仪工作时,通过负压槽4111将皮肤吸入负压槽4111内后,再通过射频电极420对吸入后的皮肤发出射频电流,从而可使射频电流穿透被吸入负压槽4111内的皮肤,从而可增大射频能量的射入深度,从而可提高美容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提高组装效率,将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设计为可拆结构,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便携式射频美容仪的美容头030与主体010设计为不可拆或难拆结构,此时可取消相应的可拆相关结构,如取消第一电连接件240和第二电连接件470、取消第一气流连接部232和第二气流连接部4114其中之一,取消头部电路板460和主体电路板250至少其中之一,取消连接内壳210等,其均为适应性改变的结构,如将手持壳设计为如图30和图31所示实施例中的外壳100的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部分实施例中,手持壳即为保护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8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