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辊缝校正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40


辊缝校正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冶金自动化过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缝校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轧机是一种常用的加工设备。在轧机中,辊缝指的是两个轧辊之间的间隙,也即是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距离。轧机的作用是将金属材料通过轧制而将其变形。在轧机轧制轧件时,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上工作辊的两端与下工作辊之间的距离不一致,此时需要对上工作辊的位置进行调整,也即是对辊缝进行校正,以使上工作辊的两端与下工作辊之间的距离一致。

目前,对轧机的辊缝进行校正时,一般需要操作工在现场用外径千分卡尺,钻进轧机里面沿轧辊长度方向对辊缝值进行测量,再由操作人员确定辊缝调整量后通过液压缸等设备调整上工作辊的位置,进而改变辊缝值。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相关技术的缺点,本申请提供一种辊缝校正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辊缝校正装置,应用于轧制设备,所述轧制设备包括输送辊,下工作辊,上工作辊以及执行机构,所述输送辊用于将轧件输送至下工作辊处,所述执行机构驱动所述上工作辊对位于所述下工作辊的轧件进行轧制,所述辊缝校正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杆;

安装在第一连接杆两端的测量件,分别为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测量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的第二测量件,所述第一测量件用于测量所述下工作辊与所述上工作辊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二测量件用于测量所述下工作辊与所述上工作辊之间的第二距离;

第二连接杆,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点,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

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一测量件发送的第一距离和第二测量件发送的第二距离,基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辊缝校正值,将所述辊缝校正值发送至所述执行机构,以使所述执行机构根据所述辊缝校正值调整上工作辊。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辊缝校正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位于所述定位件两侧的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不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拆卸式连接。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测量件的固定槽,在所述安装座背离所述固定槽的一面设置有弧面,所述弧面能与所述下工作辊贴合。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预设距离为下工作辊的半径、运输辊的直径以及下工作辊与运输辊间隔距离的和。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件为激光测距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辊缝校正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辊缝校正装置,辊缝校正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上工作辊长度以及连接杆长度确定辊缝校正值;

将所述辊缝校正值发送至所述执行模块,以使所述执行模块根据所述辊缝校正值对上工作辊的位置进行调整。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中心线,所述中心线为输送辊中点和下工作辊中点的连线;

将所述第二连接杆置于所述输送辊与所述下工作辊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中心线重合。

如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辊缝校正装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一种辊缝校正装置,该辊缝校正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测量件、第二连接杆、定位件以及处理器,测量件分别为安装在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测量件,和安装在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的第二测量件,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中点,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垂直,定位件与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定位件与第二连接杆垂直,且定位件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一测量件发送的第一距离和第二测量件发送的第二距离,基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辊缝校正值,将辊缝校正值发送至执行机构,以使执行机构根据辊缝校正值调整上工作辊。如此设置测量件可以直接测量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距离,并由处理器确定辊缝校正值,进而由执行机构根据辊缝校正值对上工作辊的位置进行调整,可以提高辊缝校正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辊缝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辊缝校正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辊缝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使用辊缝校正装置进行测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辊缝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辊缝校正装置可以应用于轧制设备,轧制设备可以包括输送辊200,下工作辊300,上工作辊400以及执行机构(图1未示出),输送辊用于将轧件输送至下工作辊300处,执行机构驱动上工作辊400对位于下工作辊的轧件进行轧制。参考图1可以看出,该辊缝校正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连接杆(图1未示出)、测量件120、第二连接杆130、定位件140以及处理器150。

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辊缝校正装置的俯视图。参考图2可以看出测量件120可以有两个,分别为安装在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测量件121,和安装在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的第二测量122。第一测量件121用于测量第一测量位与上工作辊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二测量件122用于测量第二测量位与上工作辊之间的第二距离,第一测量位与第二测量位均位于下工作辊。

第二连接杆130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110的中点,且第二连接杆130与第一连接杆110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可以大于辊间距,辊间距可以为下工作辊与运输辊之间的距离。

定位件140与第二连接杆130的另一端连接,定位件140与第二连接杆130垂直,定位件140与第一连接杆110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背离测量件一侧的长度大于运输辊的半径,当定位件与运输辊外切时,第二连接杆与运输辊外切。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辊缝校正装置时,定位件与运输辊同侧的长度可以大于运输辊200的半径,也即是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辊缝校正装置时,第二连接杆与定位件同时与运输辊相切,此时测量件测量的结果更为准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件140与第二连接杆130可以活动连接,辊缝校正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30上位于定位件140两侧的第一固定件160与第二固定件170,第一固定件160与第二连接杆130不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固定件170与第二连接杆130可拆卸式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便于拆卸定位件14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件140与第一连接杆110之间的预设距离为下工作辊的半径、运输辊的直径以及下工作辊与运输辊间隔距离的和。下工作辊与运输辊间隔距离可以为下工作辊与运输辊相近一侧的最短距离。

处理器150,用于接收第一测量件121发送的第一距离和第二测量件122发送的第二距离,基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辊缝校正值,将辊缝校正值发送至执行机构,以使执行机构根据辊缝校正值调整上工作辊。

需要说明的是,测量件可以与处理器进行无线通讯。

需要说明的是,执行机构可以接收处理器150发送的辊缝校正值,并根据该辊缝校正值对上工作辊进行位置调整,以改变辊缝值。例如,执行机构可以为液压缸等设备。

请参阅图3,其为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座a,安装座a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测量件的固定槽,在安装座背离固定槽的一面设置有弧面,弧面能与下工作辊贴合。

示例性的,测量件可以插入固定槽内,并与固定槽的侧壁抵靠。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辊缝校正装置时,第一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均可以设置在安装座的固定槽内,弧面与下工作辊贴合,可以防止测量件在使用时产生滑动。

示例性的,第一测量件和第二测量件均为激光测距仪。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辊缝校正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测量件、第二连接杆、定位件以及处理器,测量件分别为安装在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测量件,和安装在第一连接杆另一端的第二测量件,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中点,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垂直,定位件与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定位件与第二连接杆垂直,且定位件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处理器用于接收第一测量件发送的第一距离和第二测量件发送的第二距离,基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辊缝校正值,将辊缝校正值发送至执行机构,以使执行机构根据辊缝校正值调整上工作辊。如此设置测量件可以直接测量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的距离,并由处理器确定辊缝校正值,进而由执行机构根据辊缝校正值对上工作辊的位置进行调整,可以提高辊缝校正效率。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辊缝校正方法的流程图,该辊缝校正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辊缝校正装置中。参考图4可以看出,该辊缝校正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10,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获取第一测量件发送的第一距离,并获取第二测量件发送的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均为下工作辊与上工作辊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辊缝校正装置时,第一测量件与第二测量件均位于下工作辊上。

步骤S420,根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上工作辊长度以及连接杆长度确定辊缝校正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工作辊与第一测量件121同侧的调整量C1=(上工作辊长度+1/2连接杆长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连接杆长度;上工作辊与第二测量件122同侧的调整量C2=(上工作辊长度-1/2连接杆长度)*(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一连接杆长度。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5,其为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使用辊缝校正装置进行测量的示意图,第一距离可以为A1,第二距离可以为A2,上工作辊长度为S1,第一连接杆长度110长度为1000,上工作辊长度可以为S1。

C1=(S1+500mm)*(A1-A2)/1000;

C2=(S1-500mm)*(A1-A2)/1000。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为正值,则可以将上工作辊向上调整(远离下工作辊的方向);若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为负值,则可以将上工作辊向下调整(靠近下工作辊的方向)。

步骤S430,将辊缝校正值发送至执行模块,以使执行模块根据辊缝校正值对上工作辊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410之前,可以执行步骤S510和步骤S520。

步骤S510,确定中心线,中心线为输送辊中点和下工作辊中点的连线。

步骤S520,将第二连接杆置于输送辊与下工作辊之间,第二连接杆与中心线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和“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相关技术
  • 一种校正CSP卷取助卷辊辊缝精度的方法
  • 一种校正CSP卷取助卷辊辊缝精度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