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发动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31 01:29:11


一种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配置大功率液压泵的发动机,液压泵齿轮、轴承一般工作在高转速、高热应用环境下,如果润滑、冷却不良,容易出现异常磨损、失效。为保证液压泵齿轮、轴承充足的润滑及冷却,现阶段一般通过外接油管的方式来给液压泵齿轮的轴承进行润滑及冷却,此方式结构繁琐,安装复杂,油管设置在外部占用空间大,匹配车架时难以避免油管与车架或其他零件干涉。故,简单有效的润滑方式成为提高轮系寿命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动机,以克服上述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主油道;

齿轮室,所述齿轮室与所述机体固定,所述齿轮室包括第一安装孔和与第一安装孔连通的齿轮室内置油道,所述齿轮室内置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主油道;

齿轮室盖,所述齿轮室盖与所述齿轮室固定,所述齿轮室盖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的齿轮室盖内置油道,所述齿轮室盖内置油道连通所述齿轮室内置油道与第二安装孔;

齿轮副,所述齿轮副设置于齿轮室与齿轮室盖之间,包括设置于齿轮室中的液压泵齿轮,所述液压泵齿轮一侧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另一侧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机油通过齿轮室内置油道和齿轮室盖内置油道分别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进行润滑;

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固定于机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齿轮室还包括进油孔和齿轮轴出油孔,所述进油孔连通连通所述主油道与齿轮室内置油道,所述齿轮室内置油道包括连通所述进油孔与齿轮轴出油孔的第一油道、自所述齿轮轴出油孔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第一安装孔的第三油道以及自所述第二油道向齿轮室盖所在侧水平延伸的第四油道。

优选地,所述齿轮室盖内置油道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四油道连通的第五油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五油道与第二安装孔的第六油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三油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靠近机体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六油道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面远离机体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一部分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三油道的端部且阻挡端部部分的出油面积;所述第二轴承一部分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六油道的端部且阻挡端部部分的出油面积。

优选地,所述齿轮室还包括设于所述液压泵齿轮下方的第一储油部,所述第一储油部的底部设有沿所述液压泵齿轮外边缘延伸的弧状延伸板,所述液压泵齿轮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储油部内。

优选地,所述齿轮室盖上对应齿轮室的第一储油部也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储油部,所述齿轮室与齿轮室盖固定后,第一储油部与第二储油部共同构成汇集机油的储油槽。

优选地,所述齿轮副还包括与所述液压泵齿轮啮合的惰齿轮,所述惰齿轮通过惰齿轮轴安装在齿轮室内,所述惰齿轮轴与齿轮室固定,所述惰齿轮轴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轴向油道和径向油道,所述轴向油道与所述齿轮轴出油孔连通,所述惰齿轮与所述惰齿轮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

优选地,所述第三轴承包括分体的内环、一体的外环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的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呈两列并排设置,所述内环包括位于两侧用于设置滚动体的第一支环和第二支环以及位于第一支环和第二支环之间的隔环,所述隔环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径向油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隔环周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齿轮副还包括与所述惰齿轮啮合的曲轴后端驱动齿轮,所述齿轮室还包括连通所述齿轮室与油底壳的曲轴安装孔,所述曲轴后端驱动齿轮穿过所述曲轴安装孔设置于齿轮室内。

优选地,所述进油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主油道的直径,所述进油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油道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的优点,通过齿轮室内置油道和齿轮室盖内置油道,将机油由机体主油道输送到液压泵齿轮和惰齿轮处,从而实现对各轴承的润滑,该润滑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机油泄露的风险,有效降低了发动机外围管件数量,显著提高了发动机的结构的紧凑性,提高了各个部件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结构强度以及集成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动机去除齿轮室盖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齿轮室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齿轮室盖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油道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油道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轴向油道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隔环的立体图。

其中,1.机体、2.齿轮室、21.第一安装孔、211.第一支撑面、22.第三安装孔、23.曲轴安装孔、24.齿轮室内置油道、241.第一油道、242.第二油道、243.第三油道、244.第四油道、25.进油孔、26.齿轮轴出油孔、27.第一阶梯孔、28.第一储油部、281.延伸板、3.齿轮室盖、31.第二安装孔、311.第二支撑面、32.齿轮室盖内置油道、321.第五油道、322.第六油道、33.第二阶梯孔、34.第二储油部、4.齿轮副、41.液压泵齿轮、42.惰齿轮、43.曲轴后端驱动齿轮、44.惰齿轮轴、441.轴向油道、442.径向油道、45.第三轴承、451内环、4511.第一支环、4512.第二支环、4513.隔环、4514.通孔、452.外环、453.滚动体、5.油底壳、6.空心销、7.储油槽、81.第一轴承、82.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1、齿轮室2、齿轮室盖3、齿轮副4和油底壳5。机体上设有内置的主油道,齿轮室2固定在机体1的端部。齿轮室盖3与齿轮室2固定,且与齿轮室2形成容纳齿轮副4的腔室。齿轮副4包括置于齿轮室2中的液压泵齿轮41,与液压泵齿轮41啮合的惰齿轮42以及与惰齿轮42啮合的曲轴后端驱动齿轮43。曲轴后端驱动齿轮43与曲轴(图中未示出)固定,油底壳5固定于机体1底部。

参见图3,齿轮室2包括第一安装孔21、第三安装孔22、曲轴安装孔23以及齿轮室内置油道24。第三安装孔22位于第一安装孔21的上方,更具实际需求,用于安装其他附加工作齿轮。曲轴安装孔23连通齿轮室2与油底壳5,使齿轮室2中的机油通过曲轴安装孔23流入油底壳5。曲轴后端驱动齿轮43穿过曲轴安装孔23设置于齿轮室2内。齿轮室内置油道24连通第一安装孔21与主油道。

参见图5,齿轮室盖3包括与第一安装孔21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孔31以及连通齿轮室内置油道24与第二安装孔31的齿轮室盖内置油道32。

参见图3、图4和图6,齿轮室2还包括进油孔25和齿轮轴出油孔26。进油孔25连通连通主油道与齿轮室内置油道24。齿轮室内置油道24包括第一油道241、第二油道242、第三油道243以及第四油道244。第一油道241连通进油孔25与齿轮轴出油孔26,第二油道242自齿轮轴出油孔26斜向下延伸设置、第三油道243连通第二油道242与第一安装孔21,第四油道244自第二油道向齿轮室盖3所在侧水平延伸。

进油孔25的直径小于主油道的直径,同时,进油孔25的直径也小于第一油道241的直径,该设计可避免发动机主油道压力下降,保证发动机内部各个油道的油压正常。机油自主油道通过进油孔25进入第一油道241后,通过齿轮轴出油孔26对惰齿轮42进行润滑,同时,再经过第二油道242后,一部分机油经过第三油道243进入第一安装孔21,对液压泵齿轮41进行润滑,一部分机油经过第四流道244流入齿轮室盖3。

参见图6和图7,齿轮室盖内置油道32包括水平设置且与第四油道244连通的第五油道321以及连通第五油道321与第二安装孔31的第六油道322。第四油道244与第五油道321之间设有空心销6,用于安装定位、间隙密封及机油流通。第四油道244的出油端设有第一阶梯孔27,第五油道321的进油端设有第二阶梯孔33。空心销6部分位于第一阶梯孔27,部分位于第二阶梯孔33中。

液压泵齿轮41一侧通过第一轴承81支撑在第一安装孔21内,另一侧通过第二轴承82支撑在第二安装孔31内。机油通过齿轮室内置油道24和齿轮室盖内置油道32分别对第一轴承81和第二轴承82进行充分冷却和润滑。第一安装孔21包括用于支撑第一轴承81的第一支撑面211,第三油道243位于第一支撑面211靠近机体1一侧。第二安装孔31包括用于支撑第二轴承82的第二支撑面311,第六油道322位于第二支撑面311远离机体1一侧。

第一轴承81的内圈一部分支撑在第一支撑面211上,一部分延伸至第三油道243的出油端且阻挡端部分的出油面积;第二轴承82的内圈一部分支撑在第二支撑面311上,一部分延伸至第六油道322的出油端且阻挡端部分的出油面积。该设置可使油道出油端的出油量减小,从而避免发动机主油道压力下降,同时可以提高对液压泵齿轮41的喷油压力。

齿轮室2还包括设于液压泵齿轮41下方的第一储油部28。第一储油部28的底部设有沿液压泵齿轮41外边缘延伸的弧状延伸板281。液压泵齿轮41部分位于第一储油部28内。齿轮室盖3上对应齿轮室2的第一储油部28也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二储油部34。齿轮室2与齿轮室盖3固定后,第一储油部28与第二储油部34共同构成汇集机油的储油槽7。

机油从第三油道243流出对第一轴承81进行润滑后,通过第一轴承81的空隙流到储油槽7中;机油从第六油道322流出对第二轴承82进行润滑后,通过第二轴承82的空隙流到储油槽7中。储油槽7中的机油一部分溢出延伸板281后,通过曲轴安装孔23流入油底壳5;一部分在液压泵齿轮41的转动下,甩向其他齿轮,飞溅至齿面,保证齿面啮合时得到充分润滑,并且也可在齿轮室2内形成油雾,从而润滑整个齿轮副。机油对轴承进行强制润滑,同时大量机油会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保证轴承寿命。

参见图8和图9,惰齿轮42通过惰齿轮轴44安装在齿轮室2内。惰齿轮轴44固定在齿轮室2上,惰齿轮轴44内部设有与齿轮轴出油孔26连通的轴向油道441以及与轴向油道441连通的径向油道442。径向油道442为阶梯状,与轴向油道441连通的端部直径较小。阶梯状油道的设计可节省机油出油量,保护发动机主油道压力。惰齿轮42与惰齿轮轴44之间设有第三轴承45。

第三轴承45包括分体设置的内环451、一体设置的外环452以及设置于内环451和外环452之间的滚动体453。滚动体453呈两列并排设置。内环451包括位于两侧用于设置滚动体453的第一支环4511和第二支环4512以及位于第一支环4511和第二支环4512之间的隔环4513。分体式设置的内环4511可通过更换不同宽度的隔环4513来对滚动体453与内环451和外环452的安装间隙进行调整。隔环4513对应径向油道442的出油端设置,隔环4513上设有多个与径向油道442连通的通孔4514,通孔4514沿隔环4513周向分布。轴向油道441用于从机体上获取机油,机油再进入径向油道442,通过隔环4513上的通孔4514,进入第三轴承45内对轴承进行润滑后,从相邻滚动体453之间的间隙流到齿轮室2底部,再经过曲轴安装孔23流入油底壳5。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发明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

相关技术
  • 一种航空发动机燃油流量控制系统及航空发动机
  • 一种汽车发动机高压燃油泵辅助发动机制动控制装置
  •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及带四冲程发动机的工具设备
  •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及发动机
  • 多汽缸发动机的燃料控制方法、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量控制方法以及使用它的发动机运转状态判别方法、多个发动机的推进装置、带船用减速逆转机的发动机的在全速倒车时的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 用于涡轮发动机转子的旋转对称部件,以及相关的涡轮发动机转子、涡轮发动机模块和涡轮发动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62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