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软质岩顺层高边坡滑坡整治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31 01:29:11


一种软质岩顺层高边坡滑坡整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质岩顺层高边坡滑坡整治系统。

背景技术

边坡安全稳定是露天矿山开采的前置条件,滑坡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岩体中的粘土、页岩和泥岩出现松动,有顺着原来的坡向下滑的现象,滑坡灾害易导致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因此,滑坡治理研究越来越重要。

相关技术中在软质岩顺层高边坡矿在开采前,多为通过在边坡表面覆盖一层钢筋网,再喷射一层混凝土,使得坡面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层,提高边坡的抗风化能力和抗滑能力,从而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以为后续软质岩顺层高边坡矿的开采做准备,具体步骤如下: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边坡进行清理,去除坡面上的杂物和植被,确保坡面平整干净。在坡面上铺设一层钢筋网。在钢筋网的下方,使用混凝土喷射机将混凝土喷射到钢筋网上,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地覆盖在钢筋网上。在混凝土初凝后,使用抹光机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并用水冲洗干净,确保表面平整密实。在抹平收面后,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避免产生裂缝和空鼓等现象。

而传统钢筋网在边坡表面的固定方式多为直接通过焊接设备将网体焊接固定在坡体的坡面上,此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十分不方便,且施工效率较低,影响施工进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软质岩顺层高边坡滑坡整治系统。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软质岩顺层高边坡滑坡整治系统,包括:

铺设于坡体坡面上的网体;

混凝土喷射机,其用于向铺设在坡面上的网体喷射混凝土;及

抹光机,其用于对喷射至网体上的混凝土进行抹平作业,以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

其中,所述网体包括多根纵横交错的钢筋本体,在所述钢筋本体的各个纵横交错处均设置有网片,所述坡体的坡面上预先插置有若干可贯穿所述网片的锚杆;所述网片与所述锚杆之间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锁紧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坡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锚杆插置固定的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片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锚杆贯穿固定的网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内周侧可套设于所述锚杆外侧,所述第一筒体外周侧可穿插于所述网孔中,所述第一筒体外侧靠近坡体一端的外周侧套接固定有撑环,所述撑环位于所述网片与所述坡体之间,所述网片上开设有卡孔,所述撑环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孔相配合的第一卡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筒体外周侧相对设置有两个对接块,所述对接块面向所述网片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可供所述第一卡杆贯穿所述卡孔后进行卡置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筒体外周侧径向设置有第三筒体,所述对接块上径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三筒体插接配合的通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槽中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弹性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上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三筒体的离心端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中沿其轴向开设有呈螺旋线形且可与所述凸块滑动卡接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三筒体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凸块进入所述凹槽的接引口,所述第三筒体的向心端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滑动卡设有锁杆,所述锚杆外周侧开设有与所述锁杆向心端螺接配合的锁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杆离心端设置有承压块,所述插杆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承压块及所述固定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当第一弹簧未发生形变时,所述承压块突出于所述对接块外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杆与所述第二插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软质岩顺层高边坡滑坡整治系统,先利用预先插置在坡体上的锚杆来与网体间形成预定位,再通过锁定机构实现锚杆与网体的网片间进行锁紧固定,进而完成网体在坡体上的铺装作业,便捷高效,稳定可靠,确保后续施工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网体铺装在坡体上局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网体的网片与锚杆之间处于锁紧固定状态下的坡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筒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对接块处于未安装于第一筒体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二筒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坡体;2、锚孔;3、锚杆;4、第一筒体;5、撑环;6、卡孔;7、第一卡杆;8、对接块;9、第一卡槽;10、通槽;11、固定板;12、插杆;13、凸块;14、第三筒体;15、第一插槽;16、凹槽;17、第二插槽;18、锁杆;19、锁槽;20、连杆;21、第一齿条;22、齿轮;23、第二齿条;24、卡块;25、第二筒体;26、第三卡槽;27、承压块;100、网片;101、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至图6,软质岩顺层高边坡滑坡整治系统,包括铺设于坡体1坡面上的网体、混凝土喷射机、抹光机。混凝土喷射机用于向铺设在坡面上的网体喷射混凝土。抹光机用于对喷射至网体上的混凝土进行抹平作业,以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和密实性。

在本实施例中,网体包括多根纵横交错的钢筋本体,在钢筋本体的各个纵横交错处均设置有网片100,即钢筋本体间的交错处是通过网片100进行连接。

坡体1的坡面上预先插置有若干可贯穿固定住网片100的锚杆3,具体地,在坡体1上开设有与锚杆3插置固定的锚孔2。

为了便于网体在坡体1上的铺装,本实施例在网片100上开设有可供锚杆3贯穿固定的网孔101,并且网片100与锚杆3之间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锁紧固定。

具体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筒体4,第一筒体4内周侧可套设于锚杆3外侧,第一筒体4外周侧可穿插于网孔101中,第一筒体4外侧靠近坡体1一端的外周侧套接固定有撑环5,撑环5外径大于第一筒体4外径。撑环5位于网片100与坡体1之间,可将网片100支撑于坡体1坡面上。

网片100上开设有卡孔6,撑环5上设置有与卡孔6相配合的第一卡杆7,本实施例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筒体4套设于锚杆3上,随后使第一筒体4外侧穿插于网片100的网孔101,并使第一卡杆7插入至卡孔6,以实现网体与锚杆3间的初步固定。

第一筒体4外周侧相对设置有两个对接块8,对接块8面向网片10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9,第一卡槽9可供第一卡杆7贯穿卡孔6后进行卡置固定。第一筒体4外周侧径向设置有第三筒体14,对接块8上径向开设有与第三筒体14插接配合的通槽10。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筒体4穿插在网孔101前,可先将两个对接块8相对向心移动,以使第一筒体4上的两个第三筒体14分别插入至两个对接块8的通槽10中,实现对接块8在第一筒体4上的定位固定。随后再使第一筒体4外侧穿插于网片100的网孔101,并使第一卡杆7插入穿过卡孔6后卡入至第一卡槽9中,使第一筒体4、撑环5、网片100及对接块8之间形成整体,以实现网体与锚杆3间的进一步固定。

通槽10中设置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弹性插设有插杆12,插杆12上设置有凸块13,第三筒体14的离心端开设有第一插槽15,第一插槽15中沿其轴向开设有呈螺旋线形且可与凸块13滑动卡接配合的凹槽16,第三筒体14上开设有可供凸块13进入凹槽16的接引口(未标示),第三筒体14的向心端开设有第二插槽17,第二插槽17滑动卡设有锁杆18,锚杆3外周侧开设有与锁杆18向心端螺接配合的锁槽19。

插杆12离心端设置有承压块27,承压块27离心侧为光滑的凸圆面。插杆12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承压块27及固定板11上。当第一弹簧未发生形变时,承压块27突出于对接块8外部。

锁杆18与第二插槽1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通过第二弹簧可使锁杆18触压于锁槽19槽口处,以确保锁杆18跟随第三筒体14同步旋转时,使锁杆18能够与锁槽19间实现螺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体与锚杆3间进一步固定后,通过向心按压插杆12上的承压块27,使插杆12轴向进入第三筒体14的第一插槽15内,则凸块13会通过接引口进入呈螺旋线形的凹槽16中,并通过凸块13的轴向移动滑动摩擦挤压凹槽16的槽壁,以迫使第三筒体14自身进行单向转动,进而使第三筒体14带动锁杆18同步转动,以使锁杆18螺接入锁槽19内,使第一筒体4、撑环5、网片100、对接块8及锚杆3之间形成整体,以实现网体与锚杆3上的有效固定,便捷可靠。

实施例2

请结合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改进方案,为了便捷地实现对承压块27的向心按压,本实施例在两个对接块8的外侧套设有第二筒体25,第二筒体25可相对对接块8进行轴向移动。第二筒体25内周侧与承压块27的光滑凸圆面之间接触后滑动挤压配合,则仅需将第二筒体25套接在两个对接块8的外侧,并使第二筒体25朝向坡体1方向移动,即可使第二筒体25内周侧接触承压块27后挤压该承压块27,以便捷地实现对承压块27的向心按压。

进一步地,为了使挤压承压块27后的第二筒体25能够保持住稳定的位置状态,本实施例在对接块8内转动安装有齿轮22,齿轮2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条21和第二齿条23,第一齿条21上通过连杆20连接在插杆12上,以与插杆12移动同步,第二齿条23离心端固定有可收容于对接块8内的卡块24,第二筒体25上开设有与卡块24相配合的第三卡槽26。

也就是说,当第二筒体25朝向坡体1方向移动时,会在第二筒体25挤压承压块27实现插杆12轴向移动时,插杆12通过连杆20带动第一齿条21同步移动,第一齿条21通过齿轮22带动第二齿条23使卡块24突出至对接块8外侧,以便卡入至第二筒体25上的第三卡槽26,可使挤压承压块27后的第二筒体25能够在对接块8上保持住稳定的位置状态,进而确保网体在坡体1上的有效安装固定。

综上,通过本实施例的各结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实际上可为网体在坡体1上提供一种防装错的安装顺序,以提高网体在坡体1上铺装效率且避免出错,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S1、将第一筒体4套装在相应的预先插置在坡体1上锚杆3外侧;

S2、对于每个第一筒体4而言,将对应的两个对接块8分别向心移动,以使第一筒体4上的两个第三筒体14分别插入至两个对接块8的通槽10中,实现对接块8在第一筒体4上的定位固定;

S3、将第一筒体4穿插于网孔101后卡入至第一卡槽9,使第一筒体4、撑环5、网片100及对接块8之间形成整体,以实现网体与锚杆3间的进一步固定;

S4、将第二筒体25套装在对接块8外侧并朝着坡体1方向推送以挤压承压块27,使第一筒体4、撑环5、网片100、对接块8及锚杆3之间形成整体,以实现网体与锚杆3上的有效固定,且使卡块24突出与第三卡槽26卡接配合,以使挤压承压块27后的第二筒体25能够在对接块8上保持住稳定的位置状态,进而确保网体在坡体1上的安装稳定。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千枚岩地区削坡边坡滑坡的治理方法及应用
  • 一种千枚岩地区削坡边坡滑坡的治理方法及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662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