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31 01:29:11


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环境调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温室智能环控策略是以温度和湿度为主进行调控,通过将温度和湿度调整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为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此种策略并未考虑到植株本身在这种环境下能否最优生长,即在生长环境合适的情况下,植株自身器官是否处在最优状态。叶面饱和汽压差(VPD)是植株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影响着植株气孔的闭合,从而控制着植株蒸腾、光合等生理过程。

在VPD偏低或偏高的情况下,气孔不能够完全张开,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植株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减产,只有当VPD处在适宜状态的情况下,气孔才会完全张开并发挥最大的性能,也就是说,只有在VPD适宜状态下,植株的各种生理过程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众所周知,种植环境中的各项环境参数对植株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而传统的人工控制缺乏科学的依据,难以进行合理的种植,大多靠感觉、凭经验,而近年来的环境控制策略只调控室内温湿度容易使温室内部环境产生较大的波动,对植株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植株器官造成伤害。

综上,本申请提出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及方法,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所述温室环境调控系统使用在温室大棚内部,所述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包括:

温室内植株感受系统,所述温室内植株感受系统通过使用叶面饱和汽压差的计算公式(VPD),计算出植株叶面VPD的结果,其中植株叶面VPD结果分为偏低、合适、偏高三种情况;

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仪、湿度监测仪、温度调控装置、湿度控制装置和高压雾化器,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使用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根据计算出的叶面VPD结果,对温室内环境进行及时调整;其中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增温和降温,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增湿和除湿;

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所述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仪和湿度监测仪,所述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与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物联网连接;

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高压雾化器,所述高压雾化器设置在温室大棚内部上端;所述高压雾化器包括;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内部上侧,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一号管,所述一号管中部通过水管与水源连通,所述一号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二号管,所述二号管的外壁与一号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二号管靠近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一号管内部密封滑动连接;所述二号管内部滑动连接有三号管,所述三号管靠近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二号管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三号管的外壁与所述二号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二号管靠近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一号管内部连通;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伸缩设备,所述伸缩设备远离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三号管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

所述一号管与所述二号管的之间的间隙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一号管内部的伸缩杆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对所述一号管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封闭;所述二号管与所述三号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二号管内部的伸缩杆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对所述二号管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封闭;且所述伸缩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滑动连接在一号管和二号管内部,所述一号管和所述二号管的外壁均设置有雾化喷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在所述温室大棚内部上侧,所述支撑柱通过一端设置的电机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面饱和汽压差的计算公式为:

VPD=LSVP-(ASVP×RH/100)

ASVP=610.78

LSVP=610.78

其中,LSVP:叶面饱和气压;

ASVP:空气饱和气压;

RH:相对湿度;

T:相对温度;

叶片表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中将室外环境分为寒冷阶段、适宜阶段、热过渡阶段和炎热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内的室外环境变化均会通过物联网反馈到所述室温内环境调控系统,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对增温、降温、增湿和除湿进行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根据VPD计算结果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控时,其中增温除湿和降温增湿之间具有矛盾点;且增温除湿和降温增湿之间的矛盾点亦存在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四个阶段内;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的温度控制装置和高压雾化器均与温室外环境监测装置通过物联网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还包括负载系统,所述负载系统包含上收卷膜、下收卷膜和卷被,所述上收卷膜设置在温室大棚的顶部,且所述上收卷膜位于高压雾化器的上方,所述下收卷膜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的下侧,所述卷被设置所述上收卷膜和所述下收卷膜之间,所述负载系统与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物联网连接。

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方法,所述调控方法适用上述的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该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与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之间通过物联网连接,温室大棚外界环境根据一年内温度湿度环境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会发生改变,这时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温度监测仪和湿度监测仪会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递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

S2: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接收到外界监测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之后,通过VPD计算公式,对温室内植株的叶面饱和汽压差进行计算,计算完成之后,计算结果通过物联网传递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控制上的温度控制装置和高压雾化器,对温室大棚内部进行增温、降温、增湿和除湿操作;同时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根据收到的外界环境数据控制负载系统工作;

S3:负载系统工作时,根据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所述监测出的外界环境信息,包括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负载系统控制上收卷膜装置和下收卷膜装置进行收卷和放卷,用于调控温室大棚内部温度和湿度环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根据温度监测仪和湿度监测仪,实时对外界环境进行监测,利用室外累积温度判断当前室外环境条件,能够更精准的控制温室内部环境,使温室内环境更加合理有效;满足植株叶面气孔开合条件,进而使气孔能够完全张开,这就极大的提高了植株资源利用效率,各种生理过程才能有更高的效率;从而使植株生长健康和产量增加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温室大棚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温室大棚内部的结构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号管和二号管的结构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VPD偏低时温度和湿度平衡的系统图;

图5是本发明中VPD偏高时温度和湿度平衡的系统图;

图6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中的矛盾点解决方案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寒冷阶段至适宜阶段的系统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热过度阶段至炎热阶段的系统图。

图中:温室大棚1、支撑柱11、一号管12、二号管13、三号管14、伸缩设备15、拉杆16、伸缩杆17、限位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以往温室智能环控策略是以温度和湿度为主进行调控,通过将温度和湿度调整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为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此种策略并未考虑到植株本身在这种环境下能否最优生长,即在生长环境合适的情况下,植株自身器官是否处在最优状态。叶面饱和汽压差(VPD)是植株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影响着植株气孔的闭合,从而控制着植株蒸腾、光合等生理过程;

在VPD偏低或偏高的情况下,气孔不能够完全张开,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植株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减产,只有当VPD处在适宜状态的情况下,气孔才会完全张开并发挥最大的性能,也就是说,只有在VPD适宜状态下,植株的各种生理过程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众所周知,种植环境中的各项环境参数对植株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而传统的人工控制缺乏科学的依据,难以进行合理的种植,大多靠感觉、凭经验,而近年来的环境控制策略只调控室内温湿度容易使温室内部环境产生较大的波动,对植株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植株器官造成伤害。

实施例一:

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所述温室环境调控系统使用在温室大棚1内部,所述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包括:

温室内植株感受系统,所述温室内植株感受系统通过使用叶面饱和汽压差的计算公式(VPD),计算出植株叶面VPD的结果,其中植株叶面VPD结果分为偏低、合适、偏高三种情况;

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仪、湿度监测仪、温度调控装置、湿度控制装置和高压雾化器,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使用温度控制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根据计算出的叶面VPD结果,对温室内环境进行及时调整;其中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增温和降温,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增湿和除湿;

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所述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仪和湿度监测仪,所述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与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物联网连接;

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高压雾化器,所述高压雾化器设置在温室大棚1内部上端;所述高压雾化器包括;

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1内部上侧,所述支撑柱11上设置有一号管12,所述一号管12中部通过水管与水源连通,所述一号管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二号管13,所述二号管13的外壁与一号管1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二号管13靠近支撑柱11的一端与所述一号管12内部密封滑动连接;所述二号管13内部滑动连接有三号管14,所述三号管14靠近所述支撑柱11的一端与所述二号管13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三号管14的外壁与所述二号管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二号管13靠近所述支撑柱11的一端与所述一号管12内部连通;所述支撑柱11上设置有伸缩设备15,所述伸缩设备15远离支撑柱11的一端设置有拉杆16,所述拉杆16与所述三号管14远离所述支撑柱11的一端连接;

所述一号管12与所述二号管13的之间的间隙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7,所述一号管12内部的伸缩杆17远离所述支撑柱11的一端对所述一号管12远离支撑柱11的一端封闭;所述二号管13与所述三号管14内壁之间的间隙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7,所述二号管13内部的伸缩杆17远离所述支撑柱11的一端对所述二号管13远离支撑柱11的一端封闭;且所述伸缩杆17远离支撑柱1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杆18,限位杆18滑动连接在一号管12和二号管13内部,所述一号管12和所述二号管13的外壁均设置有雾化喷头;

所述支撑柱11转动连接在所述温室大棚1内部上侧,所述支撑柱11通过一端设置的电机转动;

所述叶面饱和汽压差的计算公式为:

VPD=LSVP-(ASVP×RH/100)

ASVP=610.78

LSVP=610.78

其中,LSVP:叶面饱和气压;

ASVP:空气饱和气压;

RH:相对湿度;

T:相对温度;

叶片表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1℃-3℃。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当温室大棚1内部的植株在进行生长时;温室大棚1内部的温室植株感受系统,通过传感气内部的运算系统,运算系统内部的运算公式为VPD(叶面饱和汽压差计算公式),对温室大棚1内部的叶面饱和汽压差进行实时计算,确保温室大棚1内部的环境符合植株叶面的气孔正常开合要求;其中叶面饱和汽压差在对VPD进行计算时,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VPD计算结果偏低;当VPD计算结果偏低时,反应出植株上叶片表面的气孔不满足正常开合的条件,会影响植株蒸腾、光合等生理过程;

这时温室植株感受系统会将VPD信息通过物联网反馈至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会通过内部的温度监测仪和湿度监测仪对温室大棚1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判断出影响VPD结果偏低的原因,进而实现对VPD进行调节;

当温室大棚1内部温度偏低,湿度合适时,这时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控制温度控制装置对温室大棚1内部增温,过程中实时计算VPD结果,直至合适,温度控制装置停止运行,温室植株感受系统继续实时对VPD情况进行监测;

当温室大棚1内部温度合适,湿度偏高时,这时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控制湿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对温室大棚1内部除湿,过程中实时计算VPD结果,直至合适,湿度控制装置停止运行,温室植株感受系统继续实时对VPD情况进行监测;

VPD计算结果合适,温室环境感受系统继续对VPD情况进行监测,温度和湿度保持当前状态,满足植株的叶面气孔开合条件;

VPD计算结果偏高时,当VPD计算结果偏高时,反应出植株上叶片表面的气孔不满足正常开合的条件,会影响植株蒸腾、光合等生理过程;

当温度偏低,湿度偏低时,这时温度控制装置进行降温,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增湿,根据VPD计算公式,使VPD计算结果趋向合适,植株叶面气孔开合条件;

当温度合适,湿度偏低时,这时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增湿,根据VPD计算公式,使VPD计算结果趋向合适,植株叶面气孔开合条件;

且通过设置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根据温度监测仪和湿度监测仪,实时对外界环境进行监测,利用室外累积温度判断当前室外环境条件,能够更精准的控制温室内部环境,使温室内环境更加合理有效;满足植株叶面气孔开合条件,进而使气孔能够完全张开,这就极大的提高了植株资源利用效率,各种生理过程才能有更高的效率;从而使植株生长健康和产量增加的效果;

且当湿度控制器进行增湿时,一号管12通过水管与水源连接,水源通过水管进入一号管12内部,由于水管连通到一号管12的中间位置,且一号管12与二号管13之间具有间隙,这时水源进入到一号管12和二号管13之间的间隙内部,这时水源通过一号管12上的雾化器从一号管12内部喷出;进而对室内环境进行增湿;

且通过伸缩设备15延伸,伸缩设备15延伸时,伸缩设备15推动拉杆16延伸,拉杆16与三号管14的端部固连,三号管14从二号管13内部滑出,三号管14从二号管13内部滑出时,三号管14靠近支撑柱11的一端对三号管14与二号管13之间间隙中的伸缩杆17挤压,直至伸缩杆17无法再收缩,这时三号管14讲伸缩杆17远离支撑柱11的一端从二号管13内部推出,伸缩杆17上的限位杆18仍旧位于二号管13内部,限位杆18对伸缩杆17支撑,使伸缩设备15回退时,伸缩杆17能够顺利复位;当三号管14完全伸出时,三号管14拉动二号管13,二号管13从一号管12内部伸出,过程中,二号管13越过一号管12与水管的连通处,水源完全进入到一号管12内部,且由于二号管13靠近支撑柱11的端部与一号管12内部连通,所以水源会通过一号管12进入到二号管13内部,二号管13从一号管12内部伸出时,水源从二号管13上的雾化器喷出,提高温室大棚1内部的雾化效率,且当三号管14从二号管13内部伸出时,二号管13从一号管12内部伸出时,由于三号管14靠近支撑柱11的一端对二号管13密封滑动连接,二号管13靠近支撑柱11的一端对一号管12滑动密封连接,进而实现三号管14从二号管13伸出时,三号管14靠近支撑柱11的一端对二号管13内部的水垢进行清理,二号管13从一号管12内部伸出时,二号管13对一号管12内部的水垢清理,进而避免雾化器堵塞;

且通过支撑柱11通过电机转动连接在温室大棚1内部,实现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喷雾增湿时,支撑柱11能够对调整在温室大棚1内部的喷雾角度。

实施例二:

所述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中将室外环境分为寒冷阶段、适宜阶段、热过渡阶段和炎热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内的室外环境变化均会通过物联网反馈到所述室温内环境调控系统,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对增温、降温、增湿和除湿进行调节;

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根据VPD计算结果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控时,其中增温除湿和降温增湿之间具有矛盾点;且增温除湿和降温增湿之间的矛盾点亦存在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四个阶段内;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的温度控制装置和高压雾化器均与温室外环境监测装置通过物联网连接;

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还包括负载系统,所述负载系统包含上收卷膜、下收卷膜和卷被,所述上收卷膜设置在温室大棚1的顶部,且所述上收卷膜位于高压雾化器的上方,所述下收卷膜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1的下侧,所述卷被设置所述上收卷膜和所述下收卷膜之间,所述负载系统与所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物联网连接。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由于温室外环境根据时间月份变化,温室外界的温度和湿度会随着变化,且通过实时对外界环境进行监测,利用室外累积温度判断当前室外环境条件,能够更精准的控制温室内部环境,使温室内环境更加合理有效;

且根据植株的生长条件要求,将外界环境分为四个阶段,寒冷阶段、适宜阶段、热过渡阶段和炎热阶段,且通过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对温室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且使外界环境监控系统与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之间通过物联网连接,使寒冷阶段、适宜阶段、热过渡阶段和炎热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温室大棚1内部环境进行增温、降温、增湿和除湿操作;

且由于增温除湿和降温增湿两种操作之间具有矛盾点;其中矛盾点存在的原因为;通过温室内外空气交换,做不到既增温又除湿,或既降温又增湿;若是打开卷膜,进行空气交换,温室内热空气和水汽都会通过卷膜到室外,就会降温除湿,如果不进行空气交换,就会增温增湿,进而在对温室内部叶面饱和汽压差计算时,会出现偏差;

在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包括负载系统,负载系统包括上收卷膜、下收卷膜和卷被,上收卷膜设置再温室大棚1的顶部,下收卷膜设置在温室大棚1下侧,且卷被设置在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之间;

且当增温除湿和降温增湿两种操作的情况对应着四个阶段,而植株的生长条件下的温度要求会根据不同的植株,温度要求会进行改变,其中温度会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具体范围设为T1、T0和T2,其中T1为最低温度下限,T0为当前实时温度,T2为最高温度上限;而当T0实时温度处于T1和T2之间时;

且当温室外环境变化情况,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温度监测仪与湿度监测仪,通过物联网与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和负载系统进行连接,根据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反馈的信号,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通过负载系统对温室内环境实时调整操作;

当处于增温除湿(温度低湿度高)时对应的寒冷阶段、适宜阶段、热过渡阶段和炎热阶段时;

在寒冷阶段选择对室内增温时,具体操作步骤为关闭上收卷膜,实现对温室大棚1内部增加温度;

在适宜阶段选择对室内增温时,具体操步骤为关闭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实现对温室大棚1内部增加温度;

在热过渡阶段选择对室内除湿时,具体操作步骤为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实现对温室内部进行除湿;

在炎热阶段选择对室内除湿时,具体操作步骤为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实现对温室内部进行除湿;

当处于降温增湿(温度高湿度低)时对应的寒冷阶段、适宜阶段、热过渡阶段和炎热阶段时;

在寒冷阶段选择对室内降温时,具体操作为开启上收卷膜,实现对温室大棚1内部实现降温;

在适宜阶段选择对室内降温时,具体操作为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实现对温室大棚1内部实现降温;

在热过渡阶段选择对室内增湿时,具体操作为开启高压雾化器,当T0温度大于35度时,高压雾化器保持往复开启3min关闭2min;

在炎热阶段时,具体操作为当T0实时温度位于33℃至37℃之间,且T0温度大于35℃时,选择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增湿操作,选择开启高压雾化器往复开启3min关闭2min;当T0实时温度大于37℃时,对卷被进行放卷,对植株进行遮荫降温;

以及当寒冷阶段对室内进行降温时,选择开启上卷膜;

当寒冷阶段对室内进行增加湿度时,当T0实时温度小于T2温度最高上限时,关闭上收卷膜进行增湿;当T0实时温度大于T2温度最高上限时,保持当前负载状态(不管什么状态,保持即可,不做任何操作);

当寒冷阶段对室内进行除湿操作时,当T0实时温度小于T2温度最高上限时,保持当前负载状态;当T0实时温度大于T2温度最高上限时,开启上收卷膜除湿;

当处于适宜阶段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降温时,通过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降温;

当在适宜阶段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增加湿度时,当T0实时温度大于T1温度最低下限时,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当T0实时温度小于T1温度最低下限时,关闭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

当在适宜阶段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除湿时,当T0实时温度大于T1温度最低下限时,保持负载状态;当T0实时温度小于T1温度最低下限时,保持负载状态;

当处于热过渡阶段时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降温,具体操作为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

当处于热过渡阶段时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增湿时,当T0实时温度小于T1温度最低下限时,关闭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增湿;当T0实时温度处于T1温度最低下限和35℃之间时,保持当前负载状态;当T0实时温度大于35℃时,开启高压雾化器往复开启3min关闭2min;

当处于热过渡阶段时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除湿时,当T0实时温度小于T1温度最低下限时,开启上收卷膜除湿;当T0实时温度大于T1温度最低下限时,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除湿;

当处于炎热阶段对温室大棚1内部降温时;先普通降温,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当温室大棚1内部T0实时温度大于35℃时,且T0实时温度与温室大棚1外温差小于5℃时,再进行卷被放卷遮荫降温,遮荫时间段为上午10时至下午4时;

当处于炎热阶段对温室大棚1内部增湿时;当T0实时温度大于35℃时,开启高压雾化器往复开启3min关闭2min;

当处于炎热阶段对温室大棚1内部除湿时;开启上收卷膜和下收卷膜除湿;

通过负载系统和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对温室大棚1内部的叶面饱和汽压差进行实时调控,且利用叶面饱和汽压差对温室内部植株自身状态进行调控,叶面饱和汽压差VPD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影响着植株叶面气孔的闭合,从而控制着作物蒸腾、光合等生理过程;在VPD偏低或偏高的情况下,气孔不能够完全张开,这就极大的降低了作物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甚至减产,因此,本申请采用将叶面VPD、室内温湿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智能环控控制,使VPD处在适宜状态的情况下,气孔完全张开并发挥最大的性能,进而使植株的生理过程更加健康完善,进而使温室大棚内作物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实施例三:

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方法,所述调控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S1:通过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与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之间通过物联网连接,温室大棚1外界环境根据一年内温度湿度环境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会发生改变,这时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温度监测仪和湿度监测仪会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递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

S2: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接收到外界监测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之后,通过VPD计算公式,对温室内植株的叶面饱和汽压差进行计算,计算完成之后,计算结果通过物联网传递到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控制上的温度控制装置和高压雾化器,对温室大棚1内部进行增温、降温、增湿和除湿操作;同时温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根据收到的外界环境数据控制负载系统工作;

S3:负载系统工作时,根据温室外环境监测系统所述监测出的外界环境信息,包括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负载系统控制上收卷膜装置和下收卷膜装置进行收卷和放卷,用于调控温室大棚1内部温度和湿度环境。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场景的车内环境调控系统及场景调控方法
  • 一种开放式葬坑文物保存环境贴附射流调控系统及方法
  • 一种联合收获机履带底盘对行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 一种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方法及智能调控器
  • 一种大跨度日光温室内部环境调控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62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