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系统及其种养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7-23 01:35:21


一种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系统及其种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管理领域,更具体地是一种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系统及其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着生态平衡、提高食物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挑战。生态稻渔种养模式能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但其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现有技术未能充分整合智能化手段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

传统农业管理方式往往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对生态平衡的维护缺乏有效手段。因此,亟需结合现代化智能技术实现生态稻渔种养系统的集成管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系统和种养方法,以期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水稻种植与水生生物养殖的有效结合,优化资源使用和生产结构,提升资源使用率,促成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同时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充分达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产出率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系统,包括:

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包括:

地理信息系统模块,获取地理因素,用于评估土地信息、优化配置、确定稻田选址和稻田位置,所述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水资源、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气候数据、病虫害和气象灾害数据;

大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存储、统计、分析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地理因素;和

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描述统计所述大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得到的数据特征,进行GIS映射,对空间分布可视化,用于检验产出率与所述地理因素的关系;

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包括:

生态监测与评估模块,包括环境传感器,所述环境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因素数据;和

生态调控与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生态监测与评估模块获取到的环境因素数据进行分析,发出自动报警和推荐调整措施,用于确保稻渔共生种养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和实时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述环境因素数据包括水质、土壤质量和气候条件;

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包括:

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模块,通过整合实时和过往的所述环境因素数据,利用Python、R或Matlab中的一种计算机语言,结合TensorFlow或Scikit-learn机器学习框架,构建稻渔共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提供可视化分析预测数据和执行操作建议;

稻渔共生模式优化模块,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估生态稻渔种养计划的经济可行性,通过资源优化模型制定生态稻渔种养计划用于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模型评估所述生态稻渔种养计划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生成所述生态稻渔种养方案。优选地,所述大数据分析模块进行的数据分析包括:

水源分析,分析水源的质量和水源稳定性,包括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浓度、硬度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评估水源的可持续性;

土壤质量分析,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和污染情况,包括有机质含量、NPK含量,检测土壤中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生态环境评估,分析土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和稻渔共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土地使用条件分析,评估可用土地的面积和形状;

气候条件分析,分析区域的气候类型和变化趋势,分析温度、降水量、湿度,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地选址和资源评估的长期影响。

“稻渔共生”强调的是水稻(稻)和水生生物(主要有鱼、虾、蛙、螺等)(渔)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形成的互利共生关系,更侧重于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以及这种关系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优选地,所述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中还包括遥感技术模块,获取所种植水稻的种植面积、分布情况、种植结构、水稻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用于提供水稻长势、产量估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数据。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水稻的种植面积、分布情况以及种植结构等信息。通过监测不同水稻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信息,可以精确提取水稻种植区域,为水稻长势监测、产量估算、病虫害防治等提供基础数据。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稻的长势。通过获取水稻的光谱信息,可以反演出水稻的生长信息,如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水分胁迫、营养状况、病虫害监测等。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水稻的生长状况及趋势,有助于及时发现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还可以用于水稻产量的估算。结合水稻的生长周期和光谱数据,可以建立产量预测模型。通过监测特定波段的光谱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预测水稻的潜在产量。水稻通过建立生长信息与产量之间的关联模型,结合农学模型和气象模型,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水稻产量信息,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水体的分布、水质以及水量的变化等,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优选地,所述生态监测与评估模块利用环境传感器实时收集和分析环境因素数据,以确保稻渔共生种养环境最佳状态并实时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质监测仪、重金属监测仪,所述环境因素数据包括水质、土壤质量和气候条件,所述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和氨氮浓度,所述土壤质量包括土壤温湿度、重金属含量,所述气候条件包括气温、空气湿度。

优选地,所述生态稻渔种养计划包括水稻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水生生物种类及品种选择,水生生物投放量、饲养管理。

优选地,所述稻渔共生模式优化模块还包含:设计废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立市场需求反馈和生产营销计划调整系统。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地理空间数据集,进行空间分布的映射和分析,评估地理因素,确定最佳稻田位置;

S2、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所述地理因素与产出率、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GIS映射,对空间分布可视化;

S3、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安装传感器;

S4、建设数据中心,构建大数据平台;

S5、收集地块往年的数据或其它相关田块的数据,包括生物物理数据、生产数据、经济数据和社会数据,集成环境监测数据;

S6、构建稻渔共生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

S7、提供全面指导的科学种养决策支持系统制定种养计划,所述种养计划包括适应不同规模的稻渔共生种养场景的水稻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水生生物种类及品种选择、水生生物投放量、饲养管理;

S8、监控与优化,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实现产品在线销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和营销计划;实时收集环境和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自动调整管理措施,定期分析生产效果,根据反馈优化模型和管理策略。

本发明中“水生生物”指的是养殖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这个表述强调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特性,适用于涉及多种水生生物的养殖系统研究,如稻渔共生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鱼类,还可能包括其他水生生物如虾、蛙等。

进一步地,所述稻渔共生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遵循:

总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服务价值=面积×单位面积价值。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包括水源入口、稻田中心、鱼塘边缘,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包括监测pH值、溶解氧和氨氮浓度的仪器。

进一步地,需要设置的所述传感器数量计算公式为:

传感器数量:

其中,n是所需样本量,Z是置信水平对应的Z值,p是样本比例估计值,e是可接受的误差边界。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稻种植与水生生物养殖的智能化共生种养集成模式,系统地整合了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的功能,优化了水田资源的利用,实现了资源整合、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传统农业管理体系相较,该方法通过水稻与水生生物养殖的有效结合,优化了水田资源的同时养殖水生生物,实现了双方的互惠共生。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产生了积极影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土地选址和资源评估,结合环境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实现生态系统要素的精确管理。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态稻渔种养管理变得更为高效和科学。智能化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系统及其种养管理不仅重视生态保护,同样注重经济收益的增长。通过优化生产结构和提升资源使用率,该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农户收益,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管理方法更加强调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价值,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和可持续性,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展现出显著的优越性。

上述发明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生态稻渔种养全产业链智能化管理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中实施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方法,请参阅图1示出的生态稻渔种养全产业链智能化管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建设基础设施、实施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监控与优化,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建设基础设施

(一)田地及传感器设施建设

评估稻田和养殖区的环境特点,考虑水源、土壤、气候等地理因素(或是环境条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空间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稻田选址,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应用遥感技术辅助进行稻田选址:

具体地,可使用政府或农业机构提供的地理空间数据集,如卫星图像(例如通过河流和湖泊的距离量化水源可用性)、水体面积(通过遥感影像或实地测量获得水体的具体面积数据)、土壤图(获取土壤类型)、土壤肥沃度(通过土壤样本的化学分析结果,得到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指标)和气象数据(测量气候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通常通过气象站的长期观测数据获得),进行空间分布的映射和分析,评估地理因素(如水源、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确定最佳稻田位置;

在分析生态稻渔种养系统中各因素与产出率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时,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来总结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均值、标准差、分布形态等,以获得对数据集中心趋势和变异性的初步理解。随后,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映射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揭示数据的空间分布模式和地理特征。这些步骤为后续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深入分析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和因果效应提供基础,从而更精确地评估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生物多样性。

结构方程模型由两部分组成: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观测数据用于衡量潜在变量的贡献,这个过程需要细致地定义和测量每个具体的地理因素指标,然后将这些指标与潜在变量关联起来。

1.数据收集:

收集一定时期内的水体面积、土壤肥沃度和气候条件数据。水体面积:可通过遥感影像或实地测量获得水体的具体面积数据;土壤肥沃度:通过土壤样本的化学分析结果,得到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指标;土壤温湿度: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气候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通常通过气象站的长期观测数据获得。

2.测量模型构建:

x=Λxξ+δ和y=Λyη+∈

其中,x和y是观测变量向量;自变量潜在变量ξ包括:地理因素(水体面积、土壤类型、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也称为环境条件);因变量潜在变量η包括:产出率和生物多样性指数;Λx和Λy是加载矩阵,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δ和∈是测量误差项。

对于地理因素(也称为环境条件)的每个具体指标(如水体面积的大小、土壤的肥沃度、气候的温度和湿度等),通过观测数据来衡量其对潜在变量的贡献。假设初步的因子分析显示,水体面积的加载量为0.8,土壤肥沃度的加载量为0.7,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加载量分别为0.6和0.6,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加载量分别为0.5和0.5,产出率0.9,生物多样性指数0.85。

水体面积x1,土壤肥沃度x2,空气温度x3,空气湿度x4,土壤温度x5,土壤湿度x6作为观测变量,Λx=[0.8,0.7,0.6,0.6,0.5,0.5];产出率y1,生物多样性指数y2,Λy=[0.9,0.85];

水源(水体面积):1500平方米;

土壤类型(肥沃度指数):7;

气候温度:25℃;

气候湿度:75%;

土壤温度:22℃;

土壤湿度:70%;

产出率:3吨/公顷;

生物多样性指数:4.5;

如果简化模型忽略测量误差,潜在变量“环境条件”的得分通过加权观测变量来计算:

ξ=0.8×1500+0.7×7+0.6×25+0.6×75+0.5×22+0.5×70

=1200+4.9+15+45+11+35

=1310.9

通过上述步骤,量化地评估潜在变量“环境条件”在特定生态稻渔种养系统中的表现。接下来,将这个潜在变量得分用于结构模型,进一步分析其与产出率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3.结构模型分析:

η

η估计:表示对因变量潜在变量“生产效率”的估计值,是我们通过模型分析预测的结果。

Bη基础:表示因变量潜在变量“生产效率”自身的影响,B是内部关系系数矩阵,η基础是潜在变量的基础或初始值。

Γξ:表示自变量潜在变量“环境条件”对因变量“生产效率”的直接影响,Γ是外部影响系数矩阵,ξ是自变量潜在变量。

ζ:表示模型中未解释的部分,即结构方程的误差项。

生态稻渔种养系统中“环境条件”包括水体面积、土壤肥沃度等,“生产效率”包括产出率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使用前面得到的地理因素得分ξ来估计产出率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潜在得分η估计。

假设Γ=0.8和ζ=0.5:

η估计=0.8×1310.9+0.5

=1048.72+0.5

=1049.22

分析地理因素(潜在自变量)如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路径影响产出率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潜在因变量):使用软件(如AMOS、LISREL或Mplus)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或其他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包括各个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加载量以及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检验模型的拟合度,例如通过比较拟合指数(CFI)、均方根残差(RMSEA)等。

假设计算得出以下结果:

加载量结果:

水源对环境条件的加载量:0.75;

土壤类型对环境条件的加载量:0.70;

气候温度对环境条件的加载量:0.65;

气候湿度对环境条件的加载量:0.60;

土壤温度对环境条件的加载量:0.55;

土壤湿度对环境条件的加载量:0.50;

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环境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系数:0.80;

模型拟合度:

CFI:0.95;

RMSEA:0.05;

4.结果解释

加载量:每个观测变量的加载量反映了它与对应潜在变量的关系强度。例如,水源的加载量为0.75,意味着它与环境条件潜在变量的关联较强,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潜在变量关系:环境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系数为0.80,表明环境条件对生产效率有强烈正面影响。

模型拟合度:

CFI(比较拟合指数)值为0.95,说明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有很好的拟合度,CFI值接近1表示模型非常好。

RMSEA(均方根残差)值为0.05,低于0.08,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误差较小。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量化和理解地理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态稻渔种养系统的产出率和生物多样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模型可以进一步细化,包括更多的内部和外部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提供更精确的分析和预测。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包括但不限于挖设鱼沟、鱼坑等;考虑区域内的环境变异性,选择容易捕捉这种变异性的传感器安装点(例如水源入水口、稻田中心、养殖区边缘);使用统计方法确定需要的传感器数量,以确保数据的统计显著性和空间代表性,使用样本量计算公式(如Cochran公式)来估计所需的传感器数量:

其中n是所需传感器数量,Z是置信水平对应的Z值(例如1.96对应95%置信水平),p是置信水平估计(通常p值至少达到0.7或更高),e是可接受的误差边界(在实际操作中,研究人员通常会根据成本与效益、样本的变异性、先前研究或经验、置信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e值。)。在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如水源入口、稻田中心、养殖区边缘等处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测气温和水温,以评估生长环境是否适宜)、湿度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指导水稻灌溉)、水质监测仪(监测pH值、溶解氧和氨氮浓度,确保水生环境适宜水生生物生长)等环境监测设备,以获得代表性数据。

按上述提到设备的常规方法调试设备,确保数据能够被准确收集并能实时传输。

(二)数据中心建设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中心建设步骤并不是一定在前面的几个步骤之后实施,也可以视情况先实施,或者与前面的步骤同时进行。

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网络传输方式,如无线网络设备(如Wi-Fi、4G/5G基站)部署网络设备。

建设数据中心,配置高性能服务器以处理大量实时数据。对于结构化数据(如温度、湿度读数),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或PostgreSQL;对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像、视频、传感器数据流),使用NoSQL数据库如MongoDB。

构建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选择技术栈: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大数据处理框架,如Hadoop用于批处理大规模数据集,Spark用于快速处理和实时分析。配置高性能服务器:配置具有高计算能力和足够存储空间的服务器,以支持数据处理和分析。搭建数据处理流程:使用大数据技术如Apache Kafka进行数据流处理,使用Apache Hadoop或Spark进行数据存储和批处理分析。数据存储和管理:配置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用于数据存储;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的有效性。

测试网络和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及处理能力。

二、实施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

(一)数据集成与分析

数据集成:收集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集成地块往年的数据或其它相关田块的数据,该数据包括生物物理数据、生产数据、经济数据和社会数据,集成环境监测数据。

构建预测模型:使用Python、R或Matlab等语言,结合机器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或Scikit-learn构建适合稻渔共生系统的模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进行适当的校准和验证。其中,使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分析采用如下公式:

总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服务价值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服务价值=面积×单位面积价值。

分析平台: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整合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设计用户界面,提供可视化分析和预测,使种养农户能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和执行操作。

(二)决策支持

选择能适应不同规模的生态稻渔种养场景,从小型家庭农场到大型商业生产,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可持续性,提供全面指导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制定种养计划,包括水稻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水生生物种类和品种选择、水生生物投放量、饲养管理等。DSS使用的公式如下:

成本效益分析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用于评估种养计划的经济可行性。

其中,R

资源优化通常采用线性规划或多目标优化公式,用于确保资源(如水、土地、饲料)的最优使用。线性规划公式是:

Maximize Z=c

Subject to

a

a

a

x

其中:

Z是目标函数,表示需要最大化或最小化的价值(例如产出、利润或资源使用效率)。

c

x

a

b

假设一个小型生态稻渔种养场景,需要决定两种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两种水生生物的养殖量,目标是最大化总产出,同时考虑土地和水资源的限制。

假设数据

目标函数系数(产出值/单位):c

士地约束:水稻品种1和品种2合计不能超过100公顷

水资源约束:总水使用量不超过10000立方米

水稻品种1每公顷需水量:500立方米,水稻品种2每公顷需水量:700立方米,水生生物种类1和种类2每单位养殖量需水量:10立方米

计算步骤

1、目标函数:

Z=100x

2、约束条件:

土地约束:x

水资源约束:500x

3、线性规划求解

使用线性规划软件或工具求解,以找到1,2,3,…的最优值,即种植面积和养殖量。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可以得到每种水稻品种的最优种植面积和每种水生生物的最优养殖量。结果将确保在土地和水资源的限制下达到总产出的最大化。上述解决方案帮助决策者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制定出最有效的种植和养殖计划,平衡经济效益与资源可持续性。

环境影响评估通常采用基于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Assessment,LCA)的方法估算种养计划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这种评估通常涉及多个环境指标,如碳足迹、水足迹和土地使用等。以下是一个通用的公式示例。

假设我们关注的主要环境影响指标是碳足迹,环境影响评估公式是:

碳足迹=∑(活动量

其中:

活动量

排放系数

以下举例说明一个种植水稻和养殖鱼类的生态稻渔种养系统的碳足迹评估方法。

假设,水稻种植每公顷使用化肥的量:300公斤,水稻种植每公顷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2公斤/公斤化肥,水稻种植面积:50公顷,养鱼每吨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5公斤/公斤鱼产量,鱼产量:20吨。

水稻种植的碳足迹计算:

水稻碳足迹=300×2×50=30000公斤CO

养鱼的碳足迹计算:

鱼类碳足迹=20×1000×5=100000公斤CO

总碳足迹计算:

总碳足迹=水稻碳足迹+鱼类碳足迹=30000+100000=130000公斤CO

从上述结果可知:通过计算,得到了生态稻渔种养计划的总碳足迹为130000公斤CO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帮助决策者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制定出最有效且更加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种植和养殖计划。例如根据水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需求,使用智能投饵机进行精准投喂;利用自动水位控制系统调节田间水位,满足水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需求;通过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田间病虫害问题;利用农业专家知识库对AI生成的建议进行校验,确保实用性和准确性。优化管理建议,将决策支持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户执行。

三、监控与优化

(一)可追溯系统

为出产的每批稻米或水产品打上二维码或RFID标签,标签内嵌入生产日期、批次、生长环境等信息,记录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信息;在各个环节(如收获、加工、包装、销售)更新追溯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实现全程信息透明化和可查询性;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实现产品的在线销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和营销计划,促进品牌推广。

(二)实时监控与调整

实时收集环境和生产数据,通过监控中心软件进行分析,具备自动报警和推荐调整措施的功能;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管理措施,如水质不佳则自动启动增氧设备,或在特定时节自动推荐使用特定营养肥,并记录施肥时间和剂量等;定期分析生产效果,根据反馈优化模型和管理策略。

执行上述基于智能化管理的生态稻渔种养方法的集成系统主要包括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以上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配合与协作关系,这些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共同确保了整个集成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为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基础:通过精确的土地选址和资源评估,为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基础,使得后者能够有效地规划和实施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为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资源评估,提供关于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的详细信息,帮助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从而制定出更适宜的种养模式和生产策略。

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基于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的输入优化生态管理:依据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提供的土壤、水资源等数据,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恢复计划和生态调控措施,如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提升策略等。为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提供生态基线:通过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和稳定性,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为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使得后者能够在一个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生态基础上进行生产活动的优化和调整。

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反馈信息促进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的迭代优化: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经验,可以反馈给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促使后者在未来的选址和评估工作中更加精准和高效。基于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的成果进行优化: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依赖于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的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利用这一环境进行高效的生产结构设计和优化。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资源化等措施也将支持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

这三个子系统在整个生态稻渔种养集成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最初的选址和资源基础;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依据这一基础,通过生态恢复和管理措施,为生产活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结构优化子系统则在这个环境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产生的数据和经验反馈促使土地选址与资源评估子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管理子系统不断优化和调整,形成一个持续进化、自我完善的循环系统。这种协作关系不仅确保了生产活动的高效和可持续性,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中融合了水稻种植与水生生物养殖,构筑了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这种模式不仅在资源利用上实现了优化,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担,还提升了稻渔共生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经济价值。通过实施智能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生态稻渔种养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的实质理念,利用本申请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稻渔虾循环种养系统及稻渔虾种养方法
  • 一种沼-萍-渔-稻生态种养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67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