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慧医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是用于医院的自助服务设备,主要是针对医院挂号队伍长、等待时间久,减少医院拥挤堵塞而设计的,满足病人在医院内看病时进行自助挂号、自助预约、自动充值和收费项目信息查询等需求,优化医院的流程,提升运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提升病人就诊时的体验。

相关技术中关于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上的显示器,在柜体上还设置有摄像头,用于采集使用者的面部信息,扫码器,用于扫描使用者手机上的二维码进行付款等操作,感应区,感应区用于放置身份证,用于识别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显示器采用触控屏,使用者可通过用手触摸显示器进行操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医院的病人种类较多,且人员密集,在有传染病毒流行时,容易在操作自助服务终端时造成交叉感染,影响自助服务终端的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自助服务终端的使用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支撑本体上的触控屏,所述支撑本体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本体上和触控屏两侧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和安装槽连通,所述触控屏的外部套设有遮挡膜,所述遮挡膜通过通槽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遮挡膜绕触控屏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对触控屏进行消毒的消毒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者使用后,驱动组件带动遮挡膜转动,将使用者接触过的部分转动至安装槽内,同时消毒组件对该部分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安装槽内未有使用者接触的部分转动至触控屏的外部,以供下个使用者使用,减少触控屏上存在病毒导致使用者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杆一、转动杆二和驱动件,所述转动杆一和转动杆二在安装槽内转动设置,所述转动杆一和转动杆二设置在遮挡膜的两侧,所述转动杆一和转动杆二的侧面抵接在遮挡膜上,所述转动杆一和转动杆二的端部均设置有齿轮一,两个所述齿轮一啮合,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和转动杆一连接用于带动转动杆一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转动杆一旋转,转动杆一通过齿轮一带动转动杆二旋转,进而带动转动杆一和转动杆二之间的遮挡膜转动。

可选的,所述消毒组件包括储液桶、连接管、动力件和喷洒板,所述喷洒板设置在遮挡膜侧面,所述储液桶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和储液桶连接,另一端和喷洒板连接,所述动力件设置在连接管上用于将消毒液输送至喷洒板内,所述喷洒板上设置有用于喷洒消毒液的喷洒孔,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清理遮挡膜上消毒液的吸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将储液桶内的消毒液通过连接管通入至喷洒管内,然后经过喷洒孔喷至遮挡膜上,对遮挡膜进行消毒。

可选的,所述通槽内设置有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在触控屏的两侧,所述通槽内和两个延伸部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侧面和遮挡膜外侧抵接,所述抵接杆的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抵接杆在滑块上转动设置,所述滑块在支撑本体内沿朝向延伸部的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支撑本体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滑块位置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遮挡膜后,推动组件对滑块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带动抵接杆朝向遮挡膜的方向移动,通过抵接杆将遮挡膜抵压在延伸部上,使得遮挡膜紧贴触控屏,提升使用者通过手控制触控屏时的灵敏度。

可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件、连接杆和引导杆,所述引导杆设置在滑块背离抵接杆的一侧,所述引导杆在支撑本体内沿两个滑块间隔的方向设置,所述引导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推动件设置在支撑本体内,所述连接杆和引导杆连接,所述推动件的输出端和连接杆连接用于对引导杆的位置进行调节,两个所述滑块上靠近引导杆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引导槽一和引导槽二,所述引导杆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块移动的承接柱,所述承接柱在引导槽一和引导槽二内滑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件通过连接杆带动引导杆滑动,引导杆移动通过承接柱在引导槽一和引导槽二内移动,进而对滑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可选的,所述引导槽一包括水平部一和倾斜部一,所述引导槽二包括水平部二和倾斜部二,所述水平部一和水平部二沿引导杆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倾斜部一和水平部一靠近引导槽二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部一的一端和水平部一连接,另一端沿背离延伸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倾斜部二和水平部二远离引导槽一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部二靠近水平部二的一端沿朝向延伸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倾斜部二和倾斜部一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柱在倾斜部一内时,和另一滑块相对的承接柱在水平部二内,在承接柱从倾斜部一内移动至水平部一内时,另一滑块上的承接柱从水平部二内移动至倾斜部二内,承接柱在倾斜部一或者倾斜部二内移动时对相应的滑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两个滑块先后依次移动,在将遮挡膜抵压在触控屏上时,减少遮挡膜和触控屏之间出现气泡的现象,提升遮挡膜和触控屏之间配合的紧密性。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背离触控屏的一侧设置有张紧件,所述张紧件包括弹性件、张紧辊和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在支撑本体内沿朝向延伸部的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张紧辊在安装框内转动设置,所述张紧辊和遮挡膜内侧抵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安装框和延伸部之间用于对安装框的位置进行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通过安装框带动张紧辊和遮挡膜抵接,在遮挡膜转动时,张紧辊随之转动对遮挡膜施加推力,使得抵接杆在抵压遮挡膜时,遮挡膜始终处于张紧状态,减少遮挡膜出现褶皱的现象。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靠近抵接杆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滑动设置有复位杆,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在复位杆背离遮挡膜的一侧和复位杆连接用于对复位杆的位置进行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转动遮挡膜时,抵接杆和遮挡膜分离,复位杆在复位件的作用下推动遮挡膜,使得遮挡膜和触控屏分离,减少遮挡膜在转动时和触控屏之间的摩擦力,以便带动遮挡膜转动。

可选的,所述复位杆的外部设置有中间板,所述复位杆在中间板上转动设置,所述复位件和中间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杆在中间杆上转动设置,减少在遮挡膜转动时,复位杆和遮挡膜之间的摩擦力,以便转动遮挡膜,同时对遮挡膜进行保护。

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感应件和控制器,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支撑本体外部用于检测使用者的位置,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支撑本体内,所述感应件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件、动力件和推动件的开关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应件检测是否有使用者在使用触控屏,在检测到使用者离开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处,通过驱动件、动力件和推动件带动遮挡膜转动并对其进行消毒。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者使用后,驱动组件带动遮挡膜转动至安装槽内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将安装槽内未有使用者接触的部分转动至触控屏的外部,以供下个使用者使用,减少触控屏上存在病毒导致使用者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进而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的局部剖开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遮挡膜的结构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触控屏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消毒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驱动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推动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抵接杆的结构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滑块的结构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中张紧件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1、支撑本体;11、安装槽;12、通槽;13、控制组件;131、感应件;132、控制器;2、触控屏;3、遮挡膜;31、吸收件;4、驱动组件;41、转动杆一;411、齿轮一;42、转动杆二;43、驱动件;431、中间杆;432、锥齿轮组;5、消毒组件;51、储液桶;52、连接管;53、动力件;54、喷洒板;541、喷洒孔;6、延伸部;61、张紧件;611、弹性件;612、张紧辊;613、安装框;62、放置槽;7、抵接杆;71、滑块;711、引导槽一;712、水平部一;713、倾斜部一;714、引导槽二;715、水平部二;716、倾斜部二;8、推动组件;81、推动件;811、齿轮二;82、连接杆;821、齿槽;83、引导杆;831、承接柱;9、复位组件;91、复位件;92、复位杆;921、中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参照图1和图2,智慧医疗壁挂式自助服务终端装置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支撑本体1,在支撑本体1上设置有触控屏2。触控屏2用于显示就诊指引相关信息,同时使用者可通过手触摸触控屏2完成就诊时的挂号、预约和充值等操作。

参照图2和图3,在支撑本体1内开设有安装槽11,支撑本体1上和触控屏2的两侧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2,通槽12和安装槽11连通,在触控屏2的外部设有遮挡膜3,遮挡膜3通过通槽12设置在安装槽11内,即遮挡膜3套设在触控屏2的外部,在安装槽11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遮挡膜3绕触控屏2转动的驱动组件4。

参照图4和图5,在安装槽11内设置有用于对遮挡膜3进行消毒的消毒组件5。使用时,遮挡膜3和触控屏2的表面抵接,使用者通过遮挡膜3使用触控屏2,在使用完毕后,驱动组件4带动遮挡膜3转动,使得安装槽11内的遮挡膜3转动至和触控屏2相对,以便下一个使用者使用,同时将使用者刚触摸过的遮挡膜3转动至安装槽11内,通过消毒组件5对遮挡膜3进行消毒。

参照图5和图6,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杆一41、转动杆二42和驱动件43,转动杆一41和通槽12平行间隔设置,转动杆二42和转动杆一41间隔设置,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均在安装槽11内沿其中心线转动设置,在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的端部均设置有齿轮一411,且两者端部的齿轮一411啮合,驱动件43设置在安装槽11内用于带动转动杆一41旋转,遮挡膜3设置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之间,且遮挡膜3的内外两侧分别与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的侧面抵接。驱动件43带动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旋转,进而对遮挡膜3的位置进行调节。

参照图5和图6,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在安装槽11内分别靠近两个通槽12设置,在驱动件43的输出端设置有中间杆431,中间杆431设置在转动杆一41的端部,中间杆431垂直于转动杆一41设置,在中间杆431和转动杆一41上设置有锥齿轮组432,中间杆431和转动杆一41通过锥齿轮组432连接。在驱动件43带动中间杆431转动时,通过锥齿轮组432带动转动杆一41旋转,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在齿轮一411的作用下同时转动。通过设置两组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提升遮挡膜3转动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4和图5,消毒组件5包括储液桶51、连接管52、动力件53和喷洒板54,喷洒板5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喷洒板54分别设置在遮挡膜3的内外两侧,在喷洒板54上靠近遮挡膜3的一侧开设有喷洒孔541,储液桶51设置在安装槽11内用于盛放消毒液,本实施例中消毒液采用酒精。连接管52的一端和储液桶51连接,另一端和喷洒板54连接,动力件53可设置为水泵,水泵和连接管52连接。在遮挡膜3转动时,动力件53带动消毒液通过连接管52进入到喷洒板54内,然后经过喷洒孔541喷至遮挡膜3上,对遮挡膜3进行消毒。

参照图4和图5,在安装槽11内设置有吸收件31,吸收件31设置在遮挡膜3的两侧,吸收件31可设置为海绵等,在消毒液喷洒在遮挡膜3上进行消毒后,遮挡膜3继续转动,通过吸收件31对遮挡膜3上的消毒液进行清理。

参照图4和图7,在通槽12内设置有延伸部6,延伸部6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延伸部6分别设置在触控屏2的两侧,在通槽12内设置有抵接杆7,抵接杆7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抵接杆7分别与两个延伸部6对应设置,抵接杆7侧面和遮挡膜3的外侧抵接。结合图8和图9,在抵接杆7的端部设置有滑块71,滑块71在通槽12内沿朝向延伸部6的方向滑动设置,抵接杆7在滑块71上转动设置,在支撑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滑块71位置的推动组件8。推动组件8对滑块71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带动抵接杆7朝向延伸部6移动,直至将遮挡膜3抵压在延伸部6上,从而将遮挡膜3紧贴触控屏2,提升使用者用手触控操作时的灵敏性。

参照图9和图10,推动组件8包括推动件81、连接杆82和引导杆83,引导杆83设置在滑块71背离抵接杆7的一侧,引导杆83在支撑本体1内沿两个滑块71间隔的方向设置,且引导杆83在支撑本体1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连接杆82和引导杆83连接,在连接杆82的侧面开设有齿槽821,推动件81设置在支撑本体1内,推动件81可设置为电机,在电机的输出端也设置有齿轮二811,齿轮二811和齿槽821啮合,在两个滑块71上靠近引导块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引导槽一711和引导槽二714,在引导杆83上设置有承接柱831,承接柱831分别在引导槽一711和引导槽二714内滑动设置。推动件81带动齿轮二811转动,齿轮二811通过齿槽821带动连接杆82和引导杆83滑动,引导杆83带动承接柱831在引导槽一711和引导槽二714内移动,对滑块71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对抵接杆7的位置进行调节。

参照图10,引导槽一711包括水平部一712和倾斜部一713,水平部一712沿引导杆83的长度方向设置,倾斜部一713和水平部一712靠近引导槽二714的一端连接,倾斜部一713的一端和水平部一712连通,另一端沿背离延伸部6的方向倾斜设置。引导槽二714包括水平部二715和倾斜部二716,水平部二715沿引导杆83的长度方向设置,倾斜部二716和水平部二715靠近引导槽一711的一端连接,倾斜部二716背离水平部二715的一端沿朝向延伸部6的方向倾斜设置,倾斜部一713和倾斜部二716平行设置,水平部一712和倾斜部二716远离水平部一712的一端相对设置,水平部二715和倾斜部一713远离水平部一712的一端相对,即承接柱831在倾斜部一713内时,另一滑块71对应的承接柱831在水平部二715内,在承接柱831通过倾斜部一713移动至水平部一712内时,另一滑块71的承接柱831移动至倾斜部二716内,承接柱831在倾斜部一713或倾斜部二716内滑动时,对滑块71的位置进行调节。

参照图9和图10,通过设置引导槽一711和引导槽二714,使得两个滑块71先后朝向延伸部6移动,对抵接杆7的位置进行调节,在其中一个抵接杆7带动遮挡膜3和延伸部6抵接后,然后带动另一抵接杆7将遮挡膜3完全抵接在延伸部6上,减少遮挡膜3靠近触控屏2时,在遮挡膜3和触控屏2之间出现空气或气泡的现象,提升遮挡膜3和触控屏2之间的贴合效果。

参照图8和图11,为了减少抵接杆7在移动时,遮挡膜3出现褶皱的现象,在延伸部6背离触控屏2的一侧设置有张紧件61,张紧件61包括弹性件611、张紧辊612和安装框613,张紧辊612在安装框613内转动设置,且张紧辊612的侧面和遮挡膜3的内侧抵接,弹性件611可设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和延伸部6连接,另一端和安装框613连接。初始状态下,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通过安装框613带动张紧辊612和遮挡膜3抵接,在抵接杆7带动遮挡膜3和触控屏2抵接时,使得遮挡膜3一直处于张紧状态,减少遮挡膜3出现褶皱的现象。

参照图8和图11,为了便于遮挡膜3转动至安装槽11内进行消毒,在延伸部6上靠近抵接杆7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62,在放置槽62内设置有复位组件9,复位组件9包括复位件91和复位杆92,复位杆92和抵接杆7平行设置,复位杆92在放置槽62内沿朝向抵接杆7的方向滑动设置,复位件91可设置为弹簧,弹簧设置在复位杆92背离抵接杆7的一侧,弹簧的一端和放置槽62内壁连接,另一端和复位杆92连接。在抵接杆7推动遮挡膜3和触控屏2抵接时,带动遮挡膜3和复位杆92抵接,抵接杆7继续移动,带动复位杆92移动至放置槽62内,同时压缩弹簧。在需要转动遮挡膜3时,抵接杆7和遮挡膜3分离,复位杆92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放置槽62的外部,同时带动遮挡膜3移动,使得遮挡膜3和触控屏2分离,减少遮挡膜3和触控屏2之间的摩擦力,以便带动触控屏2转动。

参照图11,在复位杆92的外部设置有中间板921,中间板921设置在复位杆92和弹簧之间,复位杆92在弹簧内沿其中心线转动设置,弹簧和中间板921背离复位杆92的一侧连接,在遮挡膜3转动时,复位杆92的侧面和遮挡膜3抵接,同时复位杆92转动,减少复位杆92和遮挡膜3之间的摩擦力,以便遮挡膜3转动。

参照图1和图2,在支撑本体1上设置有控制组件13,控制组件13包括感应件131和控制器132,感应件131设置在支撑本体1的外部,且设置在触控屏2的一侧,感应件131可设置为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触控屏2前的使用者的位置,判断使用者是否离开触控屏2,当检测不到使用者或者使用者离触控屏2过远时即为触控屏2离开触控屏2,控制器132设置在支撑本体1内,感应件131和控制器13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控制器132和驱动件43和推动件81的开关电连接,在检测到使用者使用完毕离开触控屏2后,控制器132控制驱动件43和推动件81打开,带动遮挡膜3转动,同时控制动力件53打开对遮挡膜3进行消毒。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者使用完毕后,推动件81带动抵接杆7移动至和延伸部6分离,遮挡膜3在复位杆92和复位件91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将遮挡膜3和触控屏2分离,然后驱动件43开启,通过转动杆一41和转动杆二42带动遮挡膜3转动,同时动力件53打开,通过喷洒板54对其进行消毒,同时将安装槽11内遮挡膜3上已经消毒好的部分转动至触控屏2的外部,然后在抵接杆7的作用下贴紧触控屏2,以便下个使用者使用,减少病毒的传染,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69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