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的供应,变电站的定期检查与定期维修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有效措施。

现阶段变电站已经向无人值守的方向迈进,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仍需要对变电站的各个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在能够保证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内部进行设备检查与维修的前提下,也要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变电站内,一方面,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大多工作在高压环境下,容易对误入人员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非工作人员对变电站内的设备损坏偷盗。

但是,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在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内的方式为:指派工作人员进入变电站现场为检修人员开门,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无人值守的开关门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检修人员个数以及每个检修人员的基准身份信息,所述基准身份信息为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进行身份审核时的依据,包括至少一项表征检修人员身份的信息;

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

将每个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每个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确定现场人员个数,判断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与所述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

若是,则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并在控制变电站开门时获取当前开门时刻,之后将所述当前开门时刻、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对检修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匹配,若每个检修人员的信息均匹配成功,则表征检修人员的身份对应,再通过获取当前图像信息,以判断现场人员个数是否匹配,若人员个数也匹配,则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同时使变电站开门时的当前开门时刻以及现场的当前图像信息和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以进行数据记录与备份,自动对变电站的进出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开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下了人工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准身份信息包括基准身份证号、基准指纹特征以及基准人脸图像,所述现场身份信息包括现场身份证号、现场指纹特征以及现场人脸图像;

其中,将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判断所述基准身份证号与所述现场身份证号是否相同;

判断所述现场指纹特征与所述基准指纹特征是否匹配;

判断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基准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相似阈值;

若三者均是,则确定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与所述基准身份信息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身份证号、指纹特征以及人脸图像三者均匹配成功时,才表征检修人员的身份匹配成功,提高了变电站进出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检修人员的位置;

根据所述检修人员的位置以及获取到的变电站的位置,确定所述检修人员与所述变电站的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时,向所述检修人员所携带的终端设备中发送信息确认指令;

之后,获取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检修人员的位置以及变电站的位置,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在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时,表征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附近的预设范围内,提前获取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减小在变电站门前等待身份审核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变电站检修的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当前图像信息,包括:

当所述距离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时,获取当前图像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所述距离等于第二距离阈值表征检修人员位于变电站的门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修人员逐渐靠近变电站,至距离缩小到第二距离阈值时,表征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门前,在此时获取变电站的当前图像信息,以减小提前获取当前图像信息而使非法人员进入变电站内部对变电站内部的电气设备造成损坏的几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包括车内图像信息与环境图像信息,所述车内图像信息为检修人员乘坐的车辆的内部周围的图像,所述环境图像信息为变电站门前所处环境的图像;

其中,所述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判断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与所述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包括:

若所有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均匹配,则获取车内图像信息以及环境图像信息;

识别所述车内图像信息中的第一人员个数,识别所述环境图像信息中的第二人员个数,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为第一人员个数与第二人员个数的和;

判断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检修人员所乘车辆的内部的图像与变电站门所处环境的图像,识别两个图像中的人员的个数,并进行判断,提高判断人员个数的准确性,减小非法分子进入变电站内部的几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检修人员到达各个电气设备时的检修时刻,将每个所述检修时刻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修人员每到达电气设备位置处进行检修时,获取当前检修的检修时刻,将检修时刻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进行存储与记录,对检修人员在变电站内的行动进行记录,进而便于其他工作人员对检修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开门指令时,获取检修人员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所记录的检修数据,将所述检修数据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之后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

所述开门指令为设置在变电站门内侧的开门按钮发出的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修人员完成电气设备的检修时,需要离开变电站时开门按钮被点击,输出开门指令,以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同时获取检修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记录的检修数据,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在变电站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备份,以免后续数据出现异常时进行恢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包括:

基准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修人员个数以及每个检修人员的基准身份信息,所述基准身份信息为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进行身份审核时的依据,包括至少一项表征检修人员身份的信息;

现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将每个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每个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信息审核模块,用于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当前图像信息确定现场人员个数,判断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与所述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并在控制变电站开门时获取当前开门时刻,之后将所述当前开门时刻、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以及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信息审核模块对基准信息获取模块和现场信息获取模块分别获取到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匹配,若每个检修人员的信息均匹配成功,则表征检修人员的身份对应,再通过信息审核模块获取当前图像信息,以判断现场人员个数是否匹配,若人员个数也匹配,则信息审核模块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同时使变电站开门时的当前开门时刻以及现场的当前图像信息和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以进行数据记录与备份,自动对变电站的进出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开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下了人工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准身份信息包括基准身份证号、基准指纹特征以及基准人脸图像,所述现场身份信息包括现场身份证号、现场指纹特征以及现场人脸图像;

其中,所述现场信息获取模块在所述将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时,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基准身份证号与所述现场身份证号是否相同;

判断所述现场指纹特征与所述基准指纹特征是否匹配;

判断所述现场人脸图像与所述基准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相似阈值;

若三者均是,则确定所述现场身份信息与所述基准身份信息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现场信息获取模块,在所述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检修人员的位置;

根据所述检修人员的位置以及获取到的变电站的位置,确定所述检修人员与所述变电站的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时,向所述检修人员所携带的终端设备中发送信息确认指令;

之后,获取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审核模块在获取当前图像信息时,具体用于:

当所述距离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时,获取当前图像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所述距离等于第二距离阈值表征检修人员位于变电站的门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前图像信息包括车内图像信息与环境图像信息,所述车内图像信息为检修人员乘坐的车辆的内部周围的图像,所述环境图像信息为变电站门前所处环境的图像;

其中,所述信息审核模块在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判断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与所述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时,具体用于:

若所有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均匹配,则获取车内图像信息以及环境图像信息;

识别所述车内图像信息中的第一人员个数,识别所述环境图像信息中的第二人员个数,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为第一人员个数与第二人员个数的和;

判断所述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还包括:

检修时刻上传模块,用于获取检修人员到达各个电气设备时的检修时刻,将每个所述检修时刻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还包括:

检修数据上传模块,用于在获取到开门指令时,获取检修人员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所记录的检修数据,将所述检修数据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之后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远程智能门禁控制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对检修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匹配,若每个检修人员的信息均匹配成功,则表征检修人员的身份对应,再通过获取当前图像信息,以判断现场人员个数是否匹配,若人员个数也匹配,则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同时使变电站开门时的当前开门时刻以及现场的当前图像信息和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以进行数据记录与备份,自动对变电站的进出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开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下了人工操作。

通过获取检修人员的位置以及变电站的位置,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在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时,表征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附近的预设范围内,提前获取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减小在变电站门前等待身份审核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变电站检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变电站内包括多种电气设备,例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每种电气设备也包括多个。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利用物联网以及智能巡检设备进行日常巡检,查看各个电气设备的状态,但是在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变电站内部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查与维修,也仍需工作人员进入变电站内进行定期维护。

为了对变电站的进出人员进行限制,在变电站内设置有门禁控制器以及控制变电站门开关的开关控制器,门禁控制器用于输出开启指令或关闭指令至开关控制器,开关控制器响应开启指令控制变电站的门打开,响应关闭指令控制变电站的门关闭。门禁控制器连接有变电站管理平台,变电站管理平台为对各个变电站内的信息进行管理的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由门禁控制器执行,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检修人员个数以及每个检修人员的基准身份信息。

其中,基准身份信息为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进行身份审核时的依据,包括至少一项表征检修人员身份的信息。

具体地,检修人员个数为进入变电站进行检修的人员个数,举例说明,当前公司指派三名检修人员前往变电站进行检修,则检修人员个数为3。

基准身份信息作为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进行身份审核时的依据,代表了各个检修人员的独一无二的身份,每个基准身份信息与检修人员一一对应,表征人员独特身份的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指纹、人脸图像等信息,基准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指纹以及人脸图像中的至少一项,为了提高验证的准确性,可以选择其中两项、三项或者更多的信息作为基准身份信息。举例说明:三名检修人员包括检修人员A,检修人员B以及检修人员C,基准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指纹特征以及人脸图像,则检修人员A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为:身份证号为123111222233334441,指纹特征为a1,人脸图像为a2;检修人员B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为:身份证号为123111222233334442,指纹特征为b1,人脸图像为b2;检修人员C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为:身份证号为123111222233334443,指纹特征为c1,人脸图像为c2。

在变电站需要检修时,首先确定出检修人员的名单、检修人员的个数及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分别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在检修人员前往变电站之前,可以由其他工作人员将每个检修人员的基准身份信息以及所有检修人员的个数预先录入至变电站管理平台,变电站管理平台再将录入的基准身份信息和检修人员个数发送至门禁控制器被门禁控制器接收。

其中,获取检修人员个数和基准身份信息的方式还可以是变电站管理人员接收到检修人员的信息后手动直接录入至门禁控制器的方式。

步骤S102、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将每个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每个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具体地,检修人员身上携带有终端设备,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检修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输入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终端设备将检修人员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发送至门禁控制器内,门禁控制器接收到检修人员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根据每个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是否通过,若所有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一致时,则表征当前审核通过;若任意一个身份信息不一致,则表征当前审核未通过。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在变电站门口设置有可触摸的显示设备,工作人员在到达变电站门口时,在变电站门口的可触摸的显示设备中触摸输入现场身份信息,可触摸的显示设备与门禁控制器连接,检修人员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将传输至门禁控制器内,门禁控制器将当前检修人员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步骤S103、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根据当前图像信息确定现场人员个数,判断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开门,并在控制变电站开门时获取当前开门时刻,之后将当前开门时刻、现场身份信息以及当前图像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具体地,若每个检修人员在现场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均与各自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匹配,则表征审核通过,每个检修人员具备可进入变电站的条件;若其中任意一个检修人员的身份未审核通过,即有任意一个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不匹配,此时检修人员不具备进入变电站的条件。

在审核通过后,为了防止有人尾随进入或携带非检修人员进入,在身份信息核对通过后,获取表征变电站现场图像的当前图像信息,在变电站门口设置有摄像机,摄像机用于拍摄变电站现场的图像并被门禁控制器获取,当前图像信息内有变电站门口的环境以及各个检修人员的图像,对当前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当前图像信息中的现场人员个数,若现场人员个数大于检修人员个数,则表征当前变电站现场可能有人尾随或携带有非检修人员,存在一定的隐患,此时门禁控制器控制变电站的门保持关闭状态;若现场人员个数等于检修人员个数,则表征变电站现场正常,且此时检修人员的身份信息已经核对完成,门禁控制器控制变电站门开启,以使检修人员进入,提高了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的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

其中,识别当前图像信息中的现场人员个数的方式为将当前图像信息输入至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出现场人员个数。神经网络模型为利用大量样本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后而得到的模型,样本数据为标记人员头像以及总头像个数的图像信息,在模型训练完成后,输入未标记的图像信息,即可输出图像信息中的总头像的个数,即当前图像信息输入至神经网络模型后,直接输出现场人员个数。

进一步地,在门禁控制器控制门开启时,获取门开启的时间即获取当前开门时刻,当前开门时刻表征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的时间,在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时,将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的时间、检修人员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以及获取到的变电站门口的当前图像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在变电站管理平台进行信息的备份,以便对所有变电站进行统一管理以及便于在检查后期对信息进行确认,也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检修人员的工作动向。

另外,若现场人员的身份信息审核未通过,和/或,现场人员个数不匹配时,表征现场人员存在异常可能,此时门禁控制器控制变电站门保持关闭,不令现场人员进入,以免非工作人员进入对非工作人员或变电站内的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在现场还设置有视频通话设备,视频通话设备连接有变电站管理人员携带的电子设备,变电站管理人员携带的电子设备与门禁控制器连接,能够输出开启指令和关闭指令,门禁控制器响应开启指令控制变电站门开启,响应关闭指令控制变电站门关闭,在现场人员身份信息和/或现场人员个数未审核通过时,现场人员可通过使用视频通话设备与变电站管理人员对应的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变电站管理人员与现场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在确认现场无问题后,由变电站管理人员输入开启指令至门禁控制器,控制变电站门开启,提高开门的灵活性。

另外,在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内后,门禁控制器控制变电站的门关闭,以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检测检修人员是否进入变电站的方式为在变电站门口内侧设置有感应装置,在检修人员进入后,自动判断出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方法,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对检修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匹配,若每个检修人员的信息均匹配成功,则表征检修人员的身份对应,再通过获取当前图像信息,以判断现场人员个数是否匹配,若人员个数也匹配,则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同时使变电站开门时的当前开门时刻以及现场的当前图像信息和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以进行数据记录与备份,自动对变电站的进出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开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下了人工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准身份信息包括基准身份证号、基准指纹特征以及基准人脸图像;现场身份信息包括现场身份证号、现场指纹特征以及现场人脸图像。

具体地,在变电站管理平台上预先存储有各个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人脸照片以及指纹特征,在确定好检修人员的名单后,自动调取出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基准身份证号、基准人脸图像以及基准指纹特征。现场身份证号指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进行身份审核时输入的身份证号,现场指纹特征指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前,在变电站上预设的指纹读取设备输入的指纹特征;现场人脸图像为在变电站上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每个检修人员的人脸图像。

每个检修人员的身份证号具备唯一性,每个检修人员的指纹特征也具备唯一性,每个检修人员的人脸图像一般情况下也具备唯一性。每个检修人员与身份证号一一对应,与指纹特征一一对应,与人脸图像一一对应。

在步骤S102中,将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步骤S1021a(图中未示出)、判断基准身份证号与现场身份证号是否相同。

步骤S1022a(图中未示出)、判断现场指纹特征与基准指纹特征是否匹配。

步骤S1023a(图中未示出)、判断现场人脸图像与基准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相似阈值。

步骤S1024a(图中未示出)、若三者均是,则确定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匹配。

具体地,获取到现场人脸图像后,比较现场人脸图像与基准人脸图像的相似度,由于拍摄角度、环境光线以及人员个体因素(人员个体因素例如发型、穿着等)等的影响,图像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相似阈值时,则可判断为人脸图像的审核通过。在相似度小于等于预设的相似阈值时,则判断人脸图像的审核不通过。

身份证号为人为输入的文本信息,在现场身份证号与基准身份证号相同时才表征当前身份证号的审核通过,不同则表征当前身份证号的审核不通过,例如:检修人员A的基准身份证号为:123111222233334441,而检修人员在现场输入的现场身份证号为:133111222233334441,两者不同,该检修人员的身份证号审核不通过。

当现场指纹特征与基准指纹特征匹配,则表征指纹审核通过,若不匹配,则表征指纹审核不通过。确定指纹是否匹配的方式:首先将指纹读取设备获取到的现场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在通过指纹辨识软件进行特征提取,由现场指纹图像中找到各个特征数据,包括指纹纹路的分叉、终止以及打圈处的坐标位置,同样的,采用相同的技术手段,获得基准指纹图像中的各个特征数据,比较两个特征数据的相似度,即可确定出两个指纹的匹配结果,即可确定出现场指纹特征与基准指纹特征是否匹配。

当身份证号、人脸图像以及指纹特征均审核通过,则表征当前欲进入变电站的人员为检修人员,具备正常进入的审核条件。

当身份证号、人脸图像以及指纹特征中任意一项未通过,则表征当前欲进入变电站的人员识别不通过,不具备进入的审核条件。

举例说明:检修人员A的身份证号为123111222233334441,指纹特征为a1,人脸图像为a2;检修人员B的身份证号为123111222233334442,指纹特征为b1,人脸图像为b2;检修人员C的身份证号为123111222233334443,指纹特征为c1,人脸图像为c2;当检修人员到达现场时,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中,检修人员A的身份证号、指纹特征以及人脸图像与基准身份信息一致,则检修人员A的审核通过;检修人员B的身份证号、指纹特征与基准身份信息中的身份证号以及指纹特征一致,但人脸特征不一致,则检修人员B的审核未通过;检修人员C的身份证号与基准身份信息中的身份证号一致,但其指纹特征以及人脸图像不匹配,则检修人员C的审核也未通过;检修人员A通过,检修人员B和C未通过,整体审核未通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具备一定的误差性,在一些保密性较低的场合,或者对安防要求较为松缓的场合,门禁控制器可以设置为在身份证号一致且指纹特征与人脸图像两者任意一项一致时,表征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匹配。利于提高门禁审核的灵活度。

接上例进行说明,检修人员A身份证号、指纹特征以及人脸特征均通过,则检修人员A的审核通过;检修人员B身份证号通过,指纹特征通过,人脸识别未通过,则检修人员B的审核通过;检修人员C身份证号通过,但指纹特征以及人脸识别均未通过,则检修人员C的审核不通过;若检修人员D身份证号未通过,但指纹特征以及人脸识别均通过,则检修人员D的审核也不通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2中,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包括:

步骤S1021b(图中未示出)、获取检修人员的位置。

步骤S1022b(图中未示出)、根据检修人员的位置以及获取到的变电站的位置,确定检修人员与变电站的距离;

步骤S1023b(图中未示出)、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时,向检修人员所携带的终端设备中发送信息确认指令;

步骤S1024b(图中未示出)、之后,获取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

具体地,检修人员的位置表征检修人员的位置坐标,检修人员携带有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上具有位置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检修人员的位置,并输入至终端设备上,在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一定区域内后,终端设备将与变电站内的门禁控制器无线连接,门禁控制器将获取到检修人员的位置。

在变电站的门口也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变电站的位置坐标并输出至门禁控制器中,门禁控制器根据变电站的位置坐标与检修人员的位置坐标,计算出检修人员与变电站的距离,在检修人员与变电站之间距离之间缩小至距离达到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时,表征检修人员即将到达变电站,此时门禁控制器发出信息确认指令至检修人员携带的终端设备中,以提示工作人员提前进行身份信息确认审核的操作,以减小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才进行信息确认而造成效率低的几率。

检修人员在查看到终端设备内显示的信息确认指令时,接收信息确认指令,并可以在终端设备内进行身份信息的审核与确认操作。检修人员在终端设备内输入现场检修人员的信息,终端设备上也设置有摄像机,采集检修人员的人脸图像,也设置有指纹读取装置,采集检修人员的指纹。在检修人员确认信息无误后,终端设备将检修人员输入的现场身份信息发送至门禁控制器内,被门禁控制器获取。

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之前,先进行身份审核与验证,减小检修人员在变电站门前等待的时间,提高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前图像信息包括车内图像信息与环境图像信息,车内图像信息为检修人员乘坐的车辆的内部周围的图像,环境图像信息为变电站门前所处环境的图像;

在步骤S102中,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判断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包括:

步骤Sa1(图中未示出)、若所有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均匹配,则获取车内图像信息以及环境图像信息。

步骤Sa2(图中未示出)、识别车内图像信息中的第一人员个数,识别环境图像信息中的第二人员个数,现场人员个数为第一人员个数与第二人员个数的和。

步骤Sa3(图中未示出)、判断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

具体地,检修人员在前往变电站进行检修时,通常驾驶特定维修车辆前往,在检修人员驾驶的车辆内设置有摄像机,该摄像机用于采集车内图像信息;变电站门前设置的摄像机采集变电站门前现场环境的图像并输出环境图像信息。

为了对人员个数进行核对,也为了防止不法分子潜在周围环境中对电气设备的安全造成威胁,在进行个数核对时,分别获取维修车辆内部的图像以及变电站门前的环境图像,再识别出车内图像信息中的人员个数即第一人员个数,以及变电站门前的环境图像信息中的人员个数即第二人员个数,第一人员个数和第二人员个数的和则为现场所有人员的个数的总和,即获得现场人员个数,再判断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2中,获取当前图像信息,包括:

当距离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时,获取当前图像信息。

其中,第二距离阈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距离等于第二距离阈值表征检修人员位于变电站的门前。

具体地,当检修人员驾驶车辆,进入变电站附近区域内,先对检修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确认,之后检修人员逐渐驶近变电站,在到达变电站门前时,开始确认进入变电站的人数,即当变电站与检修人员之间距离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的时刻,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门前,在变电站门前获取当前图像信息之后对人员个数进行核对。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

获取检修人员到达各个电气设备时的检修时刻,将每个检修时刻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具体地,检修人员在进入变电站后需要在变电站内对多个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为了对检修人员的检修行为进行统计,在检修人员每到达一个电气设备处时,则获取检修人员到达电气设备时的时刻,即检修时刻,获取每个电气设备各自对应的时刻,并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对检修人员检修的各个时刻进行记录,实现对检修人员检修行为的统计。

其次,在工作人员检修的过程中,会一直处于检修设备附近,仅获取检修人员在到达该检修设备位置的时刻,例如:检修人员在12:00-12:45期间一直在检修设备A位置处,则检修时刻为12:00,检修人员最初到达检修设备时的时刻为检修时刻。

判断检修人员到达电气设备的方式,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通过判断检修人员携带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与各个电气设备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判断检修人员是否到达电气设备位置处。具体地,在各个电气设备位置处也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各个电气设备的位置坐标,在终端设备进入电气设备所在的区域内,即当终端设备与电气设备的距离等于预设的检修距离阈值时,则表征工作人员到达该电气设备位置处。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在电气设备附近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感应装置,在检修人员进入电气设备附近进行检修时,将通过预设位置被感应装置感应输出触发信号,门禁控制器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获取检修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开门指令时,获取检修人员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所记录的检修数据,将检修数据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之后控制门开启。

其中,开门指令为设置在变电站门内侧的开门按钮发出的指令。

具体地,在变电站门上设置有开门按钮,开门按钮设置在变电站门内一侧,在检修人员检修完成后,欲离开变电站内,则检修人员在变电站内点击变电站门内侧的开门按钮,输入开门指令,门禁控制器接收到开门指令后,先获取检修人员记录的检修数据并将检修数据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再自动开门,以便检修人员离开变电站,在离开变电站时考虑到变电站的安全性可以再次设置身份信息的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再开门;另外若考虑到变电站的方便度,也可以设置为点击开门按钮后,门禁控制器直接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不进行身份的验证。

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通过终端设备记录检修过程中得到的检修数据,保存至终端设备中,在检修人员离开变电站时,门禁控制器自动访问终端设备,获取终端设备中的检修数据,将检修数据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对检修人员的检修数据进行备份,以便在后期存在异常(例如数据丢失)时,及时应对。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的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的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一种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100,参照图2,包括:

基准信息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检修人员个数以及每个检修人员的基准身份信息,基准身份信息为检修人员进入变电站进行身份审核时的依据,包括至少一项表征检修人员身份的信息;

现场信息获取模块1002,用于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将每个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每个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信息审核模块1003,用于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根据当前图像信息确定现场人员个数,判断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若是,则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并在控制变电站开门时获取当前开门时刻,之后将当前开门时刻、现场身份信息以及当前图像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具体地,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信息审核模块1003对基准信息获取模块1001和现场信息获取模块1002分别获取到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匹配,若每个检修人员的信息均匹配成功,则表征检修人员的身份对应,再通过信息审核模块1003获取当前图像信息,以判断现场人员个数是否匹配,若人员个数也匹配,则信息审核模块1003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同时使变电站开门时的当前开门时刻以及现场的当前图像信息和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发送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以进行数据记录与备份,自动对变电站的进出人员进行身份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开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下了人工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准身份信息包括基准身份证号、基准指纹特征以及基准人脸图像,现场身份信息包括现场身份证号、现场指纹特征以及现场人脸图像;

其中,现场信息获取模块1002在将现场身份信息与对应的基准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判断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是否匹配时,具体用于:

判断基准身份证号与现场身份证号是否相同;

判断现场指纹特征与基准指纹特征是否匹配;

判断现场人脸图像与基准人脸图像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相似阈值;

若三者均是,则确定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现场信息获取模块1002,在检修人员到达变电站时,获取各个检修人员各自对应的现场身份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检修人员的位置;

根据检修人员的位置以及获取到的变电站的位置,确定检修人员与变电站的距离;

在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时,向检修人员所携带的终端设备中发送信息确认指令;

之后,获取检修人员的现场身份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息审核模块1003在获取当前图像信息时,具体用于:

当距离等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时,获取当前图像信息;

其中,第二距离阈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距离等于第二距离阈值表征检修人员位于变电站的门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前图像信息包括车内图像信息与环境图像信息,车内图像信息为检修人员乘坐的车辆的内部周围的图像,环境图像信息为变电站门前所处环境的图像;

其中,信息审核模块1003在若均匹配,则获取当前图像信息,判断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时,具体用于:

若所有现场身份信息与基准身份信息均匹配,则获取车内图像信息以及环境图像信息;

识别车内图像信息中的第一人员个数,识别环境图像信息中的第二人员个数,现场人员个数为第一人员个数与第二人员个数的和;

判断现场人员个数与检修人员个数是否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100还包括:

检修时刻上传模块,用于获取检修人员到达各个电气设备时的检修时刻,将每个检修时刻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远程智能门禁控制装置100还包括:

检修数据上传模块,用于在获取到开门指令时,获取检修人员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所记录的检修数据,将检修数据上传至变电站管理平台,之后控制变电站的门开启。

其中,开门指令为设置在变电站门内侧的开门按钮发出的指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从实体装置的角度介绍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3。其中,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3相连,如通过总线11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11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1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11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11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11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11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11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11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1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7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