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路况刷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路况刷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况刷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导航是一种指向目的地的关键路径的技术,导航过程中对于车辆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会进行分钟级别的刷新,从而使得最新的路况能够及时同步给导航使用者。车辆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通常包括剩余用时,其表征车辆达到目的地还需要花费的时长,在现有的技术实现中,剩余用时是导航终端通过网络向导航服务端请求获取得到的,导致在弱网或无网络的情况下,导航终端难以及时刷新车辆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从而导致导航界面中显示的路况信息是不准确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况刷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况刷新方法,包括:获取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其中,所述导航路径是导航起始点与导航终点之间的路线,所述导航路径上分布有导航点串,由至少两个导航点之间的路线形成所述导航路径上的路段;确定所述实时位置所位于的第一路段,并获取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差值;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差值确定所述导航对象从所述实时位置到达所述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以基于所述第一剩余用时进行导航过程中路况的刷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路况刷新装置,包括:实时位置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其中,所述导航路径是导航起始点与导航终点之间的路线,所述导航路径上分布有导航点串,由至少两个导航点之间的路线形成所述导航路径上的路段;第一距离差值获取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实时位置所位于的第一路段,并获取所述实时位置与所述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差值;剩余用时获取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差值确定所述导航对象从所述实时位置到达所述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以基于所述第一剩余用时进行导航过程中路况的刷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前所述的路况刷新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路况刷新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路况刷新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达到导航终点的剩余用时是根据该实时位置与实时位置所在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值来得到,使得在弱网或者无网络的情况下,虽然难以从导航服务端中获取准确的路况信息,但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模拟实时的剩余用时来对路况信息进行分钟级别的刷新,使得导航界面中显示的路况信息也是较为准确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航界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航过程中进行路况刷新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路况刷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航路径及导航状况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350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路况刷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路况刷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航路径及导航状况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3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10是在一示例性的应用场景下进行导航界面中路况刷新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路况刷新装置的框图;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在本申请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导航是一种指向目的地的关键路径的技术,是监测控制工艺、车辆、行人等对象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导航可以指涉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任何技能或研究。导航领域通常划分为陆地导航、海洋导航、航空导航和空间导航四个领域,本申请的实施例则涉及陆地导航,用于监测车辆、行人等对象按照规划的路径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位置变化过程。

导航过程中会针对路况信息进行特定频率的刷新,以保证用户体验。以车辆行驶路径导航的应用场景为示例,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导航过程中会对车辆行驶道路的路况进行分钟级别的刷新,例如车辆到达目的地的剩余用时通常是以分钟为最小单位进行展示的,因此导航过程中会每隔1分刷新一次车辆行驶道路的路况,从而使得最新的路况能够及时同步给驾驶员查看。在其它的应用场景中,针对对象的行进道路的路况进行刷新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航界面的示意图,该导航界面中显示到达目的地的剩余用时为48分钟,由于在行进过程中对象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该剩余用时也应进行动态刷新,才能够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应理解,导航界面中还可以显示除到达目的地的剩余用时以外的信息,例如图1中示出的提示在2公里后左转进入无名道路的路线信息、预计到达时间点、剩余公里数等信息,本申请的实施例也不对导航界面显示的详细信息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图2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航过程中进行路况刷新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如图2所示,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智能终端210上安装的导航地图软件来实现导航,导航地图软件会进行分钟级的路况刷新,也就是每分钟会根据导航服务端220的域名向该导航服务端220进行网络请求,之后导航服务端220会向导航地图软件返回对应的路况数据,路况数据中含有车辆到达目的地的剩余用时,导航地图软件会对此路况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得到剩余用时的信息,并对得到的剩余用时进行包装并进行展示在导航界面上,由此在导航界面上实现剩余用时的分钟级别的刷新。

其中,图2所示的智能终端210可以是智能手机、车载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等任意支持安装导航地图软件的终端设备,但并不限于此。图2所示的导航服务端220是导航服务器,例如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在此也不进行限制。智能终端210可以通过3G(第三代的移动信息技术)、4G(第四代的移动信息技术)、5G(第五代的移动信息技术)等无线网络与导航服务端220进行通信,本处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弱网也称为弱网络环境,其具备网络传输速率较低的特点,在弱网或者无网络的环境下,智能终端210无法向导航服务端220进行网络请求,导致导航界面中显示的剩余用时无法进行刷新,导航界面中会进行错误的剩余时间的显示。下面将以一个具体的示例来对在导航界面中无法刷新到达目的地的剩余用时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

例如在网约车场景中,当驾驶员打开智能终端上安装的网约车软件并接到订单后,智能终端进入如图1所示的导航界面,若假设导航路径的总耗时是48分钟,车辆行驶到剩余用时为10分钟的路程之后由于网络不顺畅导致智能终端一直处于弱网或者无网络状态,驾驶员和乘客均会发现导航界面显示的剩余用时并未进行更新,导致驾驶员会对于导航地图软件产生不信任,从而影响导航地图提供方和网约车软件的声誉,同时乘客也会对驾驶员产生不信任,从而增加驾驶员被投诉的风险。

又例如在车辆驾驶场景中,驾驶员按照导航界面所显示的路况进行驾驶,驾驶员进行长时间的驾驶容易出现精神敏感,在弱网或者无网络的情况下,驾驶员发现导航界面显示的剩余用时并未进行更新,会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程度的压迫感,导致驾驶员出现情绪异常,一方面引起驾驶员对于导航地图软件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驾驶安全。

以上所指出的问题在通用的出行场景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看出,在弱网或者无网络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保证到达目的地的剩余用时的刷新频率,会引发各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分别提出一种路况刷新方法、一种路况刷新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以下将对这些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路况刷新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实施环境,并由该实施环境中的智能终端210具体执行。应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示例性实施环境,并由其它实施环境中的设备具体执行,本实施例不对该方法所适用的实施环境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揭示的路况刷新方法所适用的智能终端中可以安装有导航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是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操作系统等建立应用软件时的开发工具集合),而本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具体实现为该导航SDK对外提供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如图3所示,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路况刷新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5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310,获取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导航对象是指进行地图导航的对象,通常是安装有导航地图软件的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可移动性质的电子设备。相应的,导航对象的使用者通常是驾驶员、行人等用户。

导航路径是导航起始点与导航终点之间的路线,其是针对导航起始点与导航终点进行导航路径规划所得到的,应理解的是,导航起始点是指待规划路线的起始地点,导航终点是指待规划路线的目的地。还应理解的是,导航路线通常由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端共同确定得到。

导航对象在获取到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点后向导航服务端发起网络请求,该网络请求中携带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点,以使导航服务端针对该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点进行算路,得到连接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点的导航路径、导航路线的导航点串、以及用于构成导航路径的多个路段。其中,导航路径也即是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点之间的整条线路,算路也即是对到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点进行路径规划的过程。

需要理解的是,导航点串是由多个导航点构成的集合,导航点是整条导航路径上的关键点,例如可以包括导航路径上的标志性位置、路口位置、途经点、预设定位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导航点串通常是由导航服务端基于自身属性进行算路所得到的,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还需要理解的是,构成导航路径的每个路段是由至少两个导航点之间的路线所形成的,例如图4所示,整条导航路径上依次分布导航点0-9,且分别由导航点0-1之间的线路形成一路段(以下称为路段0-1),由导航点1-3之间的线路形成一路段(以下称为路段1-3),由导航点3-7之间的线路形成一路段(以下称为路段3-7),以及由导航点7-9之间的线路形成一路段(以下称为路段7-9)。也即是说,图4示出的一示例性导航路径是由路段0-1、路段1-3、路段3-7和路段7-9所构成的线路。导航路径上不同路段的划分通常也是由导航服务端在进行算路的过程中所得到的。

另外还需提及的是,导航服务端在进行算路的过程中不仅规划形成导航路径上的不同路段,还会对导航对象通过不同路段的用时进行预估,得到各个路段对应的预计用时。例如图4所示,预计得到导航对象通过路段0-1的预计用时为1分钟,通过路段1-3的预计用时为2分钟,通过路段3-7的预计用时为4分钟,通过路段7-9的预计用时为1分钟。

导航服务端将进行算路得到的有关信息下发给导航对象,因此导航对象能够获知这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导航界面的显示等操作,例如在导航界面中显示导航路径和剩余公里数据,以及显示导航对象到达导航终点还需花费的剩余用时,以及显示结合系统时间点推算得到的预计到达时间点,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可通过导航对象中安装的定位模块进行获取,例如通过导航对象中安装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模块来获取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或者可以通过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手机基站定位服务)等采用其它定位技术来实现定位的定位模块来获取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在此也不进行限制。

步骤330,确定实时位置所位于的第一路段,并获取实时位置与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差值。

根据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可以确定该实施位置所位于的第一路段,该第一路段也即是导航对象当前所位于的路段。如图4所示,若导航对应的实时位置表示为a点,其位于导航点1与导航点2之间的路线上,该实时位置所位于的第一路段也即是路段1-3。

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是指形成第一路段的末尾位置的导航点,仍以图4作为示例,若第一路段具体为路段1-3,该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则是导航点3所在的位置。

根据导航对应的实时位置对应的位置信息数据,以及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对应的位置信息数据,则可以计算出该实时位置与该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差值。示例性的,可基于实际需求选择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等距离计算方式来计算得到第一距离差值,本实施例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350,根据第一距离差值确定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以基于第一剩余用时进行导航过程中路况的刷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与导航对象所位于的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差值,以及结合算路过程中得到的第一路段的预计用时,可以得到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的预计用时,进一步结合算路过程中得到的位于第一路段之后的各路段的预计用时,则可确定出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

导航过程中的路况是指导航过程中的一些道路情况,例如包括图1所示导航界面显示的剩余公里数、剩余用时、预计到达时间点、导航路径的走向等。本实施例基于第一剩余用时对导航过程中的路况进行刷新,包括将第一剩余用时显示为导航界面中的剩余用时,以通过导航界面向导航对象的使用者展示较为准确的剩余用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需要依靠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来获取导航对象从当前位置到达导航终点所需的剩余用时,而是通过获取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计算该实时位置与最近路段的结束位置的距离差值来计算剩余用时,在弱网或无网络的情况下,虽然难以从导航服务端中获取准确的路况信息,但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模拟实时的剩余用时来对路况信息进行分钟级别的刷新,由此使得导航界面中显示的路况信息也是较为准确的。另外对于导航对象的使用者来说,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网络状态不好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350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根据第一距离差值确定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的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510,根据第一距离差值确定从实时位置到达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一预计用时。

考虑到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绝大概率不在导航路径所含有的导航点上,难以根据导航服务端在算路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来直接获得导航对象的到达导航终点的剩余用时,为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采用距离差值的方案来近似获取导航对象到达导航终点的剩余用时。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方案首先根据第一距离差值确定出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一预计用时。首先计算第一距离差值与第一路段的距离之间的比值,然后将比值与第一路段对应的预计用时的乘积作为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一预计用时。如前所述的,第一路段对应的预计用时是在导航路径的规划过程中得到的,也即是通过导航服务端进行算路所得到的。

步骤S530,基于第一预计用时以及导航路径中位于第一路段之后的路段的预计用时总和,确定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

基于导航路径中位于第一路段之后的各个路段对应的预计用时也都是在导航路径的规划过程中得到的,因此可以计算得到这些路段的预计用时总和。基于第一预计用时和该预计用时综合,则可确定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

若以图4所示的导航路径以及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作为示例,得到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所需的第一剩余用时的过程也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表示:

其中,T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路况刷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是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改进后的路况刷新方法还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70,详细过程请参见下述介绍:

步骤S610,周期性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

如前所述,为保证导航界面中的路况能够按照特定频率进行刷新,需周期性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该网络请求中携带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以请求导航服务端向返回相应的路况数据,例如剩余用时等数据。例如,在车载导航应用场景下,由于车辆的移动速度较快,导航界面通常需要进行分钟级别的路况刷新,因此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的周期为每分钟一次;与此同时,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的获取频率也应为每分钟一次,且与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的时间点同步。

步骤S630,检测预设触发条件。

预设触发条件是用于触发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的预设条件。例如,考虑到在弱网或者无网络的环境下,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的网络请求通常无法发送成功,因此预设触发条件可以包括网络请求发送失败。又例如,在网络状态存在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接收到的导航服务器返回的路况数据可能并非合法数据,因此预设触发条件也可以包括导航服务端针对网络请求所返回的路况数据不合法。对于前者示例场景,在发送网络请求之后若接收到网络反馈消息指示网络请求发送失败,则确定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对于后者示例场景,通过对接收到的路况数据进行校验,若路况数据中含有的剩余时间的字段格式不合法,或者该剩余时间的数值是一个明显错误的数值,则确定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

若确定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则跳转至步骤S310,执行图3所示方法的各个步骤。也即是说,当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时,则将不依赖于导航服务端来获取等待刷新的路况数据,而是采用图3所示的基于距离差值的方案来模拟得到较为准确的剩余用时。

若未能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则跳转至步骤S650。

步骤S650,对导航服务端返回的路况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得到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预计用时。

在未能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表明当前导航过程中网络状态良好,没有弱网或者无网络状况发生,与导航服务端的通信状况也较好,因此在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之后能够接收到导航服务端针对网络请求所返回的路况数据,通过对接收到的路况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得到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预计用时。其中,对路况数据进行数据解析的过程也即是对导航服务端在数据下发阶段进行数据打包的逆过程。

步骤S670,将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预计用时封装为指定格式的数据,以根据指定格式的数据对到导航界面中显示的路况信息进行更新。

将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预计用时封装为指定格式的数据,是为了得到适配于导航界面进行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展示的数据,由此根据该指定格式的数据对导航界面中显示的路况信息进行更新,例如对导航界面中显示的剩余用时进行更新。

还需要提及的是,在周期性发送网络请求的过程中,若网络状况由弱网或者无网络恢复至正常状态,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网络恢复后将无法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因此恢复向导航服务端请求获取待更新的路况数据,既保证了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的路况刷新,又保证了在弱网或无网络等异常情况下的路况刷新频次。

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路况刷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710,获取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二预计用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导航路径的导航点串中包含有导航途经点,该导航途经点是指导航路径上位于导航起始点和导航终点之间的中间地点,可理解为导航对象在到达导航终点的过程中途径该导航途经点的位置。

图8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导航路径及导航状况的示意图,其是基于图4所示的导航路径及导航状况示意图所进一步提出的,其具体将导航点4设为导航途经点。

本实施例中,将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所需的用时与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所需的用时之差,作为导航对象从当前的实时位置到达导航途经点的第二剩余时长。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时长可基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获取得到,因此还需计算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二预计用时。

示例性的,考虑到导航途经点可能并不是某个路段的结束位置,通常无法根据算路阶段所得到的数据来直接获取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的预计用时,因此需执行如下步骤来获得第二预计用时:

步骤S711,确定导航途经点所位于的第二路段,并计算导航途经点与第二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差值;

步骤S713,根据第二距离差值确定从导航途经点到达第二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三预计用时;

步骤S715,基于第三预计用时以及导航路径中位于第二路段之后的路段的预计用时总和,确定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二预计用时。

以上所示出的第二预计用时的获取原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计用时的获取原理一致,也是基于距离差值的方案,通过计算导航途经点与第二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差值,以根据第二距离差值来预估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第二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三预计用时,将第三预计用时以及导航路径中位于第二路段之后的路段的预计用时总和之间的和值作为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二预计用时。

以上所示出的第二预计用时的获取过程可以表示为如下步骤:

其中,T

步骤S730,将第一剩余用时与第二预计用时之差作为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途经点的第二剩余用时,以基于第二剩余用时进行导航过程中路况的刷新。

本实施例计算第二剩余用时的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T

其中,T

在导航过程中设有导航途经点的场景下,导航界面中通常会对到达导航途经点的剩余用时进行显示,以供用户进行获取,因此本实施例基于第二剩余用时进行导航过程中路况的刷新也即使对导航界面中显示的到达导航途经点的剩余用时的刷新显示。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一步考虑了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导航途经点的情况,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适用性,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导航需求。

图9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3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获取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的过程可以包括步骤S910至步骤S9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910,获取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

如前所述的,可以通过导航对象中安装的定位模块来获取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例如通过导航对象所安装的GPS模块获取导航对象实时的GPS坐标,将此GPS坐标作为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

步骤S930,若检测到实时定位信息存在偏差,则对导航对象的位置进行模拟,将模拟得到的位置作为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

考虑到定位信号也可能存在弱信号的情况,例如导航对象在通过长隧道的过程中,由于导航对象能接收到的定位信号较弱,导致步骤S910所获取到的实时定位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也即获取到的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存在偏差。

通常情况下,若根据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可以判定该导航对象处于导航路径所在的道路区域内,则可以确定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是正常的。反之,若根据获取到的实时定位信息判定导航对象并未处于导航路径所在的道路区域内,例如实时定位信息指示导航对象位于导航路径以外的其它车道,甚至位于导航路径周围的山林中,则可确定该实时定位信息存在偏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判断获取的实时定位信息是否存在偏差还可以根据该实时定位信息在导航界面中的UI界面显示情况来确定。具体来说,导航界面中显示的导航对象的当前位置通常是根据获取到的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来进行确定的,而导航路径在算路阶段也会得到相应的位置信息,如果导航界面中显示的导航对象的当前位置并未处于导航路径所在的道路区域内,则可确定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存在偏差。

在实时定位信息存在偏差的情况,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也将存在偏差,根据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所确定得到的导航对象到达导航终点或者导航途经点的剩余用时则是不准确的。为得到较为准确的剩余用时,本实施例通过对导航对象的位置进行模拟,以将模拟得到的位置作为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

示例性的,对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进行模拟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31,根据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历史轨迹信息以及导航路径的路径信息,确定导航对象的初始位置、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

步骤S933,基于初始位置、移动速度和移动方法模拟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

考虑到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知道导航对象的初始位置,并且知道导航对象的移动速度,以及知道导航对象在移动过程中的每一时刻如何改变移动方向,这样就能知道导航对象每时每刻的位置,基于此,本实施例需获取导航对象的初始位置、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其中,初始位置是指作为参照位置的位置点,导航对象在该位置点的实时定位信息应是正确的,或者导航对象在该位置点的实时位置是经模拟得到的较为准确的位置信息。

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历史轨迹信息是指该导航对象在此导航路径上已进行移动的轨迹,通俗来讲就是导航对象在此条导航路径上已经完成的路线的相关数数据,基于此可以得到初始位置,以及得到导航对象在初始位置上的移动速度。导航路径的路径信息是在算路阶段获得的,例如包括整条路线的公路数、导航点的位置信息、不同路段的走向等与导航路径的属性有关的信息,通常来讲,导航对象的移动方向与导航路径的走向是一致的,因此根据导航路径的路径信息可以确定导航对象在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移动方向。

基于以上获得的初始位置、导航对象在初始位置上的移动速度、以及导航对象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移动方向,即可模拟导航对象当前的实时位置。容易理解的,导航对象当前的实时位置是在初始位置进行移动后的位置,因此根据导航对象在初始位置上的移动速度以及导航对象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移动方向,则可以模拟出导航对象在到达初始位置之后的这段时长内的详细移动信息,例如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由此得到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也即是说,本实施例是通过在初始位置上累加位移矢量来推算导航对象当前的实时位置的过程。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模拟得到的实时位置的准确性,在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的模拟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更加全面的情况,例如导航对象的移动习惯(如车辆驾驶习惯)、导航对象的动静状态、移动过程中是否匀速等,因此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的手段来模拟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其中,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通常包括人工神经网络、置信网络、强化学习、迁移学习、归纳学习、示教学习等技术。

基于机器学习的强大学习能力,可通过针对大量的历史轨迹的机器学习过程,可以实现机器学习模型对于导航对象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习惯、动静状态等全方位特征的位移偏置估计,以保证所预估得到的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是更加准确可信的。示例性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监督模型,例如二分类机器学习模型,通过使用大量的历史轨迹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以使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模型参数调整,使得调整后的模型参数对于导航对象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移动习惯、动静状态等全方位特征具有综合性的预测表现。

图10是在一示例性的应用场景下进行导航界面中路况刷新的简要流程示意图。在10所示的应用场景下,按照一定频率进行路况刷新是此应用场景下的需求或实现目标,一方面,在网络状况较为通畅的情况下,通过向导航服务端发起网络请求,得到导航服务端下发的路况数据,并通过对接收到的路况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则可获得导航对象从当前的实时位置到达目的地所需要花费的剩余用时;另一方面,在弱网或者无网络的情况下,则采用剩余时间兜底算法来获取导航对象从当前的实时位置到达目的地所需要花费的剩余用时,该剩余时间兜底算法也即是本申请提出的路况刷新方法。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获得导航对象从当前的实时位置到达目的地所需要花费的剩余用时,所得到的剩余用时都将展示到导航界面中,由此实现导航界面中所显示的剩余用时的刷新。详细的实现过程请参见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记载,本处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图11是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路况刷新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实施环境,并具体配置在智能终端210中。该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示例性实施环境,并具体配置在其它设备中,本实施例不对该装置所适用的实施环境进行限制。

如图11所示,该示例性的路况刷新装置包括:

实时位置获取模块1101,配置为获取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其中,导航路径是导航起始点与导航终点之间的路线,导航路径上分布有导航点串,由至少两个导航点之间的路线形成导航路径上的路段;第一距离差值获取模块1103,配置为确定实时位置所位于的第一路段,并获取实时位置与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差值;剩余用时获取模块1105,配置为根据第一距离差值确定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以基于第一剩余用时进行导航过程中路况的刷新。

在该示例性的路况刷新装置中,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达到导航终点的剩余用时是根据该实时位置与实时位置所在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值来得到,使得在弱网或者无网络的情况下,虽然难以从导航服务端中获取准确的路况信息,但通过本实施例能够模拟实时的剩余用时来对路况信息进行分钟级别的刷新,使得导航界面中显示的路况信息也是较为准确的。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剩余用时获取模块1105包括:

第一预计用时获取单元,配置为根据第一距离差值确定从实时位置到达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一预计用时;第一剩余用时获取单元,配置为基于第一预计用时以及导航路径中位于第一路段之后的路段的预计用时总和,确定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一剩余用时。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计用时获取单元包括:

比值计算子单元,配置为计算第一距离差值与第一路段的距离之间的比值;第一预计用时计算子单元,配置为将比值与第一路段对应的预计用时的乘积作为从实时位置到达第一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一预计用时,其中,第一路段对应的预计用时是在导航路径的规划过程中得到的。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航点串中包含导航途经点;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预计用时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二预计用时;第二剩余用时获取模块,配置为将第一剩余用时与第二预计用时之差作为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途经点的第二剩余用时,以基于第二剩余用时进行导航过程中路况的刷新。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预计用时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距离差值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导航途经点所在位于的第二路段,并计算导航途经点与第二路段的结束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差值;第三预计用时确定单元,配置为根据第二距离差值确定从导航途经点到达第二路段的结束位置的第三预计用时;第二预计用时计算单元,配置为基于第三预计用时以及导航路径中位于第二路段之后的路段的预计用时总和,确定导航对象从导航途经点到达导航终点的第二预计用时。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网络请求发送模块,配置为周期性向导航服务端发送网络请求,其中,网络请求中携带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以请求导航服务端返回相应的路况数据;跳转执行模块,配置为若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则执行获取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的步骤,其中,预设触发条件包括网络请求发送失败、导航服务端针对网络请求返回的路况数据不合法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处理模块,配置为若并未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则对导航服务端返回的路况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得到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预计用时;将导航对象从实时位置到达导航终点的预计用时封装为指定格式的数据,以根据指定格式的数据对导航界面中显示的路况信息进行更新。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实时位置获取模块1101包括:

实时定位信息获取单元,配置为获取导航对象的实时定位信息;实时位置模拟模块,配置为若检测到实时定位信息存在偏差,则对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进行模拟,将模拟得到的实时位置作为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实时位置。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实时位置获取模块1101还包括:

位置偏差判断单元,配置为若根据获取到的实时定位信息判定导航对象并未处于导航路径所在的道路区域内,则确定实时定位信息存在偏差。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实时位置模拟模块包括:

相关信息确定单元,配置为根据导航对象在导航路径上的历史轨迹信息以及导航路径的路径信息,确定导航对象的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上的移动速度、以及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移动方向;位置模拟单元,配置为基于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上的移动速度、以及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移动方向模拟导航对象的实时位置。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该装置应用于安装有导航SDK的终端设备,装置实现为导航SDK所提供的功能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路况刷新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路况刷新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中各个模块和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路况刷新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本处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路况刷新方法。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2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2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计算机系统1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12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201、ROM 1202以及RAM 1203通过总线1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205也连接至总线12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2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2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12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209。通信部分1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12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路况刷新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路况刷新方法。

上述内容,仅为本申请的较佳示例性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92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