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及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5:20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全封闭牵引电机工作时,除了定子叠片部分的叠片和绕组有效部分产生热量外,以下部分也产生热量:传动端轴承、非传动端轴承、转子铁心、转子上的永磁体、定子绕组端部。

现有技术中,全封闭牵引电机只能对除了定子叠片部分的叠片和绕组有效部分以外的部分产生的热量进行有限程度的散出,无法对传动端轴承、非传动端轴承、转子铁心、转子上的永磁体、定子绕组端部等直接冷却,造成了全封闭牵引电机散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旨在提高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包括前轴承组件、后端轴承组件、定子组件及转子组件;

所述前轴承组件和所述后轴承组件可转动支撑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轴承组件及所述后轴承组件密封固定连接,且围设为用于容纳所述转子组件的封闭腔;

所述前轴承组件、所述后轴承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上分别开设有两端均与外界空气导通的第一外冷却风道、第二外冷却风道和第三外冷却风道,且所述第一外冷却风道、所述第二外冷却风道及所述第三外冷却风道分别用于冷却所述前轴承组件、所述后轴承组件及所述定子组件;

所述转子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封闭腔连通的内冷却风道,所述内冷却风道与所述封闭腔形成循环冷却的内循环风道,以冷却所述转子组件及延伸至所述内循环风道内的定子端部线圈内冷却风道内冷却风道。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轴承组件包括前轴承、前端盖和前轴承室;

所述前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前轴承室与所述前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前轴承室远离所述后端轴承组件的那端连接;

所述第一外冷却风道包括前轴承室风道和前端盖风道,所述前轴承室风道开设在所述前轴承室上,所述前端盖风道开设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前轴承室风道的入口与外界空气导通,所述前轴承室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前端盖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前端盖风道的出口与外界空气导通。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前端盖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翅,所述前轴承室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翅,且外界空气流经所述第一散热翅及所述第二散热翅进入所述第一外冷却风道内;

所述前轴承室背离所述转子组件的端面一侧同轴安装有前轴承冷却风扇,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第一外冷却风道内;

所述前端盖上安装有扣设所述第一冷却风道及所述前轴承冷却风扇的前进风罩;

所述前端盖风道为U形风道。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后轴承组件包括后轴承、后端盖和后轴承室;

所述后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后轴承室与所述后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轴承室远离所述后端轴承组件的那端连接;

所述第二外冷却风道包括后轴承室风道和后端盖风道,所述后轴承室风道开设在所述后轴承室上,所述后端盖风道开设在所述后端盖上,所述后端盖风道的入口与外界空气导通,所述后端盖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后轴承室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后轴承室风道的出口与外界空气导通。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后轴承室背离所述后端盖的端面一侧同轴安装有后轴承冷却风扇,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所述第二外冷却风道内,所述后轴承冷却风扇上开设有入口与所述后轴承室风道的出口连通的冷却风扇轴向风道,所述冷却风扇轴向风道的出口与外界空气导通;

所述后端盖上安装有扣设所述第二外冷却风道及所述后轴承冷却风扇的后进风罩;

所述后端盖风道为L形风道。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叠片、定子线圈和机座;

所述机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轴承组件及所述后端轴承组件密封连接;

所述定子叠片叠装于所述机座中,且所述定子叠片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线圈的定子槽;

所述第三冷却风道包括定子轴向风道、第一机座轴向风道和第二机座轴向风道,所述定子轴向风道开设在所述定子叠片上,所述第一机座轴向风道和所述第二机座轴向风道均开设在所述机座上;

所述定子轴向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机座轴向风道的出口及第二机座轴向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机座轴向风道的入口及所述第二机座轴向风道的出口分别与外界空气导通。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机座轴向风道的入口与所述后端盖风道的入口导通;

和/或

所述第三冷却风道还包括所述定子叠片及所述机座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第一间隙风道,所述第一间隙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座轴向风道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机座轴向风道的入口连通。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转子叠片、永磁体和冷却器;

所述转子叠片叠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叠片上开设有安装所述永磁体的永磁体槽,所述冷却器安装在所述机座上;

所述内冷却风道包括转子轴向风道,所述转子轴向风道开设在所述转子叠片上,所述冷却器上开设有冷却器通道,所述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器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通孔,所述冷却器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转子轴向风道的两端连通。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还包括转子冷却风扇;

所述转子冷却风扇套接在所述转轴外,且用于将所述转子轴向风道一侧的气体吸入另一侧,并流经所述定子端部线圈及所述冷却器通道,进入所述转子轴向风道的一侧。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座上开设有允许气体流经所述冷却器的通风孔;

所述机座用于安装所述冷却器的顶壁的内壁面与所述定子叠片围设为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的第二间隙风道,且所述第二间隙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机座通道的出口连通,另一端封闭截止。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间隙风道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间隙风道的横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发明范围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本发明提供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使用时,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启动,外界冷风分别进入第一外冷却风道、第二外冷却风道和第三外冷却风道内,并分别与前轴承组件、后轴承组件及冷却定子组件换热后,排放至外界空气中,实现对前轴承组件、后轴承组件及冷却定子组件的冷却;同时,在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的封闭腔内,内部气体流经转子组件上的内冷却风道、定子端部线圈及封闭腔,形成内循环风道,以冷却转子组件及定子端部线圈。本发明中,实现了对前轴承组件、后轴承组件、冷却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及定子端部线圈的同时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中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中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因此,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均是本发明公开的车辆所包含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机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3中:

1-前轴承组件,11-前轴承,12-前端盖,13-前轴承室,14-前轴承冷却风扇,15-前进风罩,12A-第一散热翅,12B-前端盖风道,13A-第二散热翅,13B-前轴承室风道,15A-前进风孔,21-后轴承,2-后轴承组件,24-后轴承冷却风扇,22-后端盖,22A-后端盖风道,23-后轴承室,23A-后轴承室风道,25-后进风罩,24A-冷却风扇轴向风道,25A-后进风孔,3-定子组件,31-定子叠片,32-定子线圈,31B-定子叠片轭部第一排轴向风道,31C-定子叠片轭部第二排轴向风道,31D-定子叠片轭部第三排轴向风道,33-机座,33D-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E-第二机座轴向风道,31A-第一间隙风道,31E-第二间隙风道,33A-通风孔,33B-第一通孔,33C-第二通孔,4-转子组件,41-转轴,42-转子叠片,43-永磁体,44-冷却器,45-转子冷却风扇,42A-转子轴向风道,44A-散热管,5-定子端部线圈,51A-定子线圈左端部,51B-定子线圈右端部,R1-第一外冷却风道,R2-第二外冷却风道,R3-第三外冷却风道,R4-内循环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面”、“底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能够同时对前轴承组件1、后轴承组件2、冷却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4及定子端部线圈5进行冷却,提高了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的冷却效率。

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包括前轴承组件1、后端轴承组件、定子组件3及转子组件4。

前轴承组件1和后轴承组件2可转动支撑转子组件4,定子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前轴承组件1及后轴承组件2密封固定连接,且围设为用于容纳转子组件4的封闭腔。

前轴承组件1、后轴承组件2和定子组件3上分别开设有两端均与外界空气导通的第一外冷却风道R1、第二外冷却风道R2和第三外冷却风道R3。

第一外冷却风道R1的一端进风,另一端出风,用于冷却前轴承组件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冷却风道R1的横截面及轨迹线不限,例如,第一外冷却风道R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异形等,轨迹线可以是多段首尾连接的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等。

第二外冷却风道R2的一端进风,另一端出风,用于冷却后轴承组件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冷却风道R2的横截面及轨迹线不限,例如,第二外冷却风道R2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异形等,轨迹线可以是多段首尾连接的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等。

第三外冷却风道R3的一端进风,另一端出风,用于冷却定子组件3。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外冷却风道R3的横截面及轨迹线不限,例如,第三外冷却风道R3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异形等,轨迹线可以是多段首尾连接的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等。

转子组件4上开设有与封闭腔连通的内冷却风道,内冷却风道与封闭腔形成循环冷却的内循环风道R4,以冷却转子组件4及延伸至内循环风道R4内的定子端部线圈5。具体地,定子端部线圈5包括定子线圈32左端部和定子线圈32右端部,定子线圈左端部32A和定子线圈右端部32B分别位于定子叠片31的两端。

本发明提供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使用时,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启动,外界冷风分别进入第一外冷却风道R1、第二外冷却风道R2和第三外冷却风道R3内,并分别与前轴承组件1、后轴承组件2及冷却定子组件3换热后,排放至外界空气中,实现对前轴承组件1、后轴承组件2及冷却定子组件3的冷却;同时,在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的封闭腔内,内部气体流经转子组件4上的内冷却风道、定子端部线圈5及封闭腔,形成内循环风道,以冷却转子组件4及定子端部线圈5。本发明中,实现了对前轴承组件1、后轴承组件2、冷却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4及定子端部线圈5的同时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轴承组件1包括前轴承11、前端盖12和前轴承室13,前轴承11的内圈与转子组件4可转动连接,前轴承室13与前轴承11的外圈连接,具体地,前轴承室13与前轴承1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更换。

前端盖12与前轴承室13远离后端轴承组件的那端连接,具体地,前端盖12与前轴承室13通过螺栓等可拆卸连接。

第一外冷却风道R1包括前轴承室风道13B和前端盖风道12B,前轴承室风道13B开设在前轴承室13上,前端盖风道12B开设在前端盖12上,前轴承室风道13B的入口与外界空气导通,前轴承室风道13B的出口与前端盖风道12B的入口连通,前端盖风道12B的出口与外界空气导通。

当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启动时,外界冷风沿着前轴承室风道13B的入口进入前轴承室风道13B,冷却前轴承室13及前轴承11,接着,流经前端盖风道12B,冷却前端盖12,并排出至外界空气中。

本发明设置第一外冷却风道R1的入口为前轴承室风道13B的入口,实现了对轴承室及前轴承11的快速降温,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一外冷却风道R1的入口设置在前端盖风道12B上。

具体地,前轴承室风道13B和前端盖风道12B一一对应设置,且个数不限于为1个,为了提高前轴承组件1的散热效率,本发明公开了前轴承室风道13B和前端盖风道12B的个数均为4个,需要说明的是,前轴承室风道13B和前端盖风道12B的个数均为4个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前轴承室风道13B和前端盖风道12B的个数。

为了实现对前轴承组件1的均匀散热,本发明公开了多个前轴承室风道13B沿着前轴承室13的轴线环形均布在前轴承室13上,多个前端盖风道12B沿着前端盖12的轴线环形均布在前端盖12上。

为了提高前端盖12及前轴承室13的散热效率,本发明公开了前端盖12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翅12A,前轴承室13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翅13A,且外界空气流经第一散热翅12A及第二散热翅13A进入第一外冷却风道R1内。

第一散热翅12A的个数为多个,且以前端盖12的轴线与前端盖12的端面交接点为中心,沿着前端盖12的径向辐射分布在前端盖12的端面上。

第二散热翅13A设置在前轴承室13开设前轴承室风道13B的入口的端面上。对应地,第二散热翅13A的个数为多个,且以前轴承室13的轴线与前轴承室13的端面交接点为中心,沿着前轴承室13的径向辐射分布在前轴承室13的端面上,且第二散热翅13A对第一散热翅12A沿着径向对齐设置。

前轴承室13背离前端盖12转子组件4的端面一侧同轴安装有前轴承冷却风扇14,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第一外冷却风道R1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前端盖12上安装有扣设第一冷却风道及前轴承冷却风扇14的前进风罩15,前进风罩15上开设有前进风孔15A。

为了延长前端盖风道12B的长度,且便于安装前进风罩15,本发明公开了前端盖12包覆前轴承室13面向转子组件4的那端,并向前轴承室13背离转子组件4的那端延伸出预设的长度,预设的长度具体依据需要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前端盖风道12B为U形风道,且前端盖风道12B的出口与前轴承室风道13B的入口开设在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的同一侧。前轴承室风道13B为沿着平行前轴承室13的轴向开设的轴向风道。

前轴承组件1的散热过程为: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旋转带动同轴安装的前轴承冷却风扇14高速旋转,将冷却空气从前进风罩15外侧吸入,流经前轴承室13上的第二散热翅13A和前端盖12上的第一散热翅12A,进入前轴承室风道13B,沿着前端盖风道12B吹出前端盖12端面。前轴承11热量通过轴承外圈传导至前轴承室13和前端盖12,通过第一散热翅12A、第二散热翅13A、前轴承室风道13B、前端盖风道12B与冷却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传递到冷却空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轴承组件2包括后轴承21、后端盖22和后轴承室23,后轴承21的内圈与转子组件4可转动连接,后轴承室23与后轴承21的外圈连接,具体地,为了便于后轴承室23与后轴承21的拆装,本发明公开了后轴承室23与后轴承2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后端盖22与后轴承室23远离后轴承组件2的那端连接。

第二外冷却风道R2包括后轴承室风道23A和后端盖风道22A,后轴承室风道23A开设在后轴承室23上,后端盖风道22A开设在后端盖22上,后端盖风道22A的入口与外界空气导通,后端盖风道22A的出口与后轴承室风道23A的入口连通,后轴承室风道23A的出口与外界空气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二外冷却风道R2的入口设置在后轴承室23上。

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后轴承室风道23A和后端盖风道22A的个数不限于为1个,且后轴承室风道23A和后端盖风道22A一一对应设置。

为了提高后轴承组件2的散热效率,本发明公开了后轴承室风道23A和后端盖风道22A的个数均为多个,且后轴承室风道23A沿着后轴承室23的轴心线环形均布在后轴承室23上,后端盖风道22A沿着后端盖22的轴心线环形均布在后端盖22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后轴承室23背离后端盖22的端面一侧同轴安装有后轴承冷却风扇24,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第二外冷却风道R2内,后轴承冷却风扇24上开设有入口与后轴承室风道23A的出口连通的冷却风扇轴向风道24A,冷却风扇轴向风道24A的出口与外界空气导通。

为了便于防护后轴承冷却风扇24,且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第二外冷却风道R2内,本发明公开了后端盖22上安装有扣设第二外冷却风道R2及后轴承冷却风扇24的后进风罩25。后进风罩25上开设有后进风孔25A,后进风孔25A的个数为多个。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后端盖风道22A为L形风道,且后端盖风道22A的入口与后轴承室风道23A的出口开设在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的同一侧。

具体地,后轴承室风道23A为沿着平行后轴承室23的轴线的轴向风道。

后轴承组件2的散热过程为: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旋转,带动同轴安装的后轴承冷却风扇24高速旋转,将冷却空气从后进风罩25的外侧吸入,冷却空气进入后端盖风道22A,再进入后轴承室风道23A,回到冷却空气进风,完成循环。后轴承21热量通过后轴承21的外圈传导至后轴承室23和后端盖22,通过后轴承室风道23A,后端盖风道22A与冷却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传递到冷却空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3包括定子叠片31、定子线圈32和机座33。

机座33的两端分别与前轴承组件1及后轴承组件2密封连接,定子叠片31叠装于机座33中,并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为一体。具体地,定子叠片31呈8字型。

定子叠片3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定子线圈32的定子槽,定子线圈32嵌放于定子槽内。

第三冷却风道包括定子轴向风道、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D和第二机座轴向风道33E,定子轴向风道开设在定子叠片31上,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D和第二机座轴向风道33E均开设在机座33上。具体地,定子轴向风道开设在定子叠片轭部上,且个数为多个,分为3层设置,分别命名为:定子叠片轭部第一排轴向风道31B、定子叠片轭部第二排轴向风道31C及定子叠片轭部第三排轴向风道31D。

定子轴向风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D的出口及第二机座轴向风道33E的入口连通,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D的入口及第二机座轴向风道33E的出口分别与外界空气导通。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D的入口与后端盖风道22A的入口导通,使得后轴承冷却风扇24吸进的外界空气能够分别进入第二外冷却风道R2及第三外冷却风道R3中。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第三外冷却风道R3还包括定子叠片31及机座3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第一间隙风道31A,第一间隙风道31A的一端与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D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机座轴向风道33E的入口连通。

如图2所示,第一间隙风道31A为机座33的左内壁、右内壁及底端内壁与定子叠片31围设而成,具体地,第一间隙风道31A的个数为5个。

定子组件3散热过程如下: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旋转,带动同轴安装的后轴承冷却风扇24高速旋转,将冷却空气从后进风罩25外侧吸入,冷却空气的大部分流经机座33上的第一机座轴向风道33D、定子叠片31轭部的三层定子轴向风道、第一间隙风道31A、第二机座轴向风道33E,吹出机座33端面。定子线圈32有效部分热量传导至定子叠片31,并和定子叠片31热量一起经过定子轴向风道、第一间隙风道31A对流换热传递到冷却空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子组件4包括转轴41、转子叠片42、永磁体43和冷却器44,转子叠片42叠装在转轴41上,转子叠片42上开设有安装永磁体43的永磁体43槽,冷却器44安装在机座33上。

内冷却风道包括转子轴向风道42A,转子轴向风道42A开设在转子叠片42上,具体地,转子轴向风道42A开设在转子叠片42轭部,且转子轴向风道42A的个数为多个。

冷却器44上开设有冷却器通道,机座33上开设有与冷却器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通孔,分别命名为第一通孔33B及第二通孔33C,冷却器44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通孔与转子轴向风道42A的两端连通。具体地,通孔为矩形孔。可以理解地,设置通孔为矩形孔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通孔为圆孔等其它形状的孔。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散热器包括支撑框架及散热管44A,散热管44A的个数为多个,且间隔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的底端通过螺栓等可拆卸固定在基座的顶端,且支撑框架为顶端及底端均无盖的筒状结构。散热管44A的两端分别与转子轴向风道42A的两端连通。

具体地,散热管44A为铝管或者铜管等,便于散热。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转子组件4包括还包括转子冷却风扇45,转子冷却风扇45套接在转轴41外,且用于将转子轴向风道42A一侧的气体吸入另一侧,并流经定子端部线圈5及冷却器通道,进入转子轴向风道42A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机座33上开设有允许气体流经冷却器44的通风孔33A,机座33用于安装冷却器44的顶壁的内壁面与定子叠片31围设为第二间隙风道31E,第二间隙风道31E与通风孔33A连通,且第二间隙风道31E的一端与第一机座33通道的出口连通,另一端封闭截止。

具体地,第二间隙风道31E的个数为2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第二间隙风道31E的横截面大于第一间隙风道31A的横截面。

转子组件4的散热过程为: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旋转,带动同轴安装的转子冷却风扇45高速旋转,将内部空气从转子轴向风道42A的入口吸入,内部空气流经转子冷却风扇45、机座33上方右侧端部的通孔,进入冷却器44的散热管44A内,后沿着机座33上方左侧端部的通孔流出,回到转子轴向风道42A的左侧完成循环。永磁体43热量传导至转子叠片42,并和转子叠片42热量一起进入转子叠片轭部的转子轴向风道42A、机座33上方端部通孔至冷却器44的散热管44A内。散热管44A与内部空气对流换热,热传导至散热管44A的外侧,散热管44A的外侧与冷却空气对流换热后将热量传递到冷却空气中。此外,定子组件3散热过程中,一部分冷却空气进入第二间隙通道内,并通过通风孔33A进入支撑框架内,将散热管44A散出的热量带到外界空气中,冷却散热管44A。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因此,全封闭自通风牵引电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均是本发明公开的车辆所包含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下左右等表示方位的词均是以图1中的方向进行的设定,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并不具有其它特定含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造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08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