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告警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告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告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防止输电线受到外力破坏,需要对输电线路通道进行在线检测。相关技术中常常采用对整个采集画面进行识别的方法,不进行对输电线通道区域与识别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识别,从而导致了告警准确性降低。在识别到对输电线存在隐患的大型机械距离通道区域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通道区域范围外的大型机械不会对线路设备造成损害。相关由于存在识别结果,会导致持续推送报警信息的问题,持续误报造成增加核实工作量的问题,影响对输电线路通道的保护效果。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告警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告警准确性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告警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基于所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所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所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所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在识别到所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告警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所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所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所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告警模块,用于在识别到所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基于所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所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所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所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在识别到所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达到了利用实物距离与图像距离之间的转换关系,在采集画面中确定识别准确性高的区域的目的,实现了提高告警准确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告警准确性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告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告警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告警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相关技术中输电线路通道防护主要方式是摄像头在线监控,获取通道信息的方式包括人工巡线、机器人巡线和无人机巡线,上述三种方式分别存在各自的问题

通道防护通过监控设备对通道范围内进行定时抓拍,将图像数据通过APN(AccessPoint Name,一种网络接入技术)专网上送到后台系统进行人工识别,筛选剔除绝大部分无异常的图片,挑选可能有大型机械的照片然后再进行人工判别确定是否为隐患场景,该种方式人力负担较大,且不具有实时性,轮巡筛选过程中可能已经出现吊车线下作业甚至碰线等危害运行设备的危险行为。

而相关技术中通道大型机械自动识别的方案是,采用对整个采集画面进行识别的方法,不进行对输电线通道区域与识别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识别,从而导致了告警准确性降低。距离通道区域距离较远的机械设备,通道区域范围外的大型机械不会对线路设备造成损害,但监控设备持续推送报警信息,持续的误报增加核实工作量,降低告警功能实用性,浪费人力以及物理资源。

而在某些特殊区域,由于无人机受限于空中管制等问题,无法批量应用,并且巡线机器人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应用范围,很难实现大批量覆盖部署。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告警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告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

可以理解,为了对目标杆塔及目标杆塔所处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对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可以在与目标杆塔相对的对侧杆塔安装图像采集设备,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到的采集画面可以为实时视频画面,或是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图像采集。通过上述处理,可以借助在杆塔上常规设置的摄像机等设备进行采集画面的获取,无需加设额外的设备,有利于在不增加物力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提升告警能力,便于进行大规模部署。

步骤S104,基于上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上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上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上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

可以理解,由于采集画面中会存在不影响杆塔及杆塔上加设设备的无关区域,如果在无关区域中得到识别结果,就会导致误告警问题。因此,借助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在采集画面中确定预警区域。通过上述处理,得到的预警区域去除了无关区域的影响,可以有效提升告警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上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上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上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上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包括:在上述多个预定部件包括:上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横担,上述多个横担上分别固定的输电线的情况下,确定上述多个横担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在上述采集画面中的图像距离;确定上述多个横担上分别固定的输电线中相距最远的两根输电线,上述两根输电线上分别选取的选点,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在上述采集画面中的图像距离,其中,上述两根输电线为上述两个横担分别固定的输电线,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处于与上述两根输电线所处平面相垂直的同一平面中;基于上述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预设的预警宽度,确定上述预警区域。

可以理解,为了准确地在采集画面中确定预警区域,需要借助目标杆塔上的多个预定部件进行定位,进行实物与图像之间的转换。在多个预定部件包括在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横担,横担是一种用于架设输电线路的常用电力设施。确定多个横担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上述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可以是通过实际测量,或是查询已有记录得到的。还要确定上述两个横担之间在采集画面中的图像距离,用于进行实物和图像之间的转换。确定多个横担上分别固定的输电线中相距最远的两根输电线,上述两根输电线为上述两个横担分别固定的输电线。在两根输电线上分别选取选点,确定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在采集画面中的图像距离,用于进行实物和图像之间的转换。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处于与两根输电线所处平面相垂直的同一平面中。基于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预设的预警宽度,确定预警区域。通过上述处理,利用横担和输电线选点,转换到采集画面中进行定位,便于得到准确性高的预警区域。为了防止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导致对输电线路进行外力破坏,不仅需要对输电线与输电线之间的区域进行预警,还要对输电线与附近预设的预警宽度的区域进行预警,有利于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可选地,上述预警宽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的预警宽度,实现不同的预警级别。如设置预警宽度为50米内,以及100米内两种,上述两种仅为示意,还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预警级别设置。

可选地,上述预警区域包括相距最远的两根输电线之间的区域,以及在目标杆塔左右两侧分别对应的预警宽度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两个直线确定一个平面这一原理,两根输电线所处的平面是确定的,与上述两根输电线所处的平面在实际空间中相垂直的平面可以有多个,即存在多个垂直截面,然而每个相垂直的平面与上述两根输电线中的每一根仅有一个相交点,通过确定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处于与两根输电线所处平面相垂直的同一平面中,可以在多个相垂直的平面中确定得到唯一平面。

仍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横担可以为一排或多排,上述相距最远的两个横担为宽度上的相距最远,在存在多排横担,每排上有多个横担的情况下,选择最宽的一排横担,并确定最宽一排横担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横担,以及其上固定的输电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上述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预设的预警宽度,确定上述预警区域,包括:基于上述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上述预警宽度,确定在上述采集画面上的第一类基准点;基于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上述预警宽度,确定上述采集画面上的第二类基准点;基于上述第一类基准点,上述第二类基准点,确定上述预警区域。

可以理解,由于预警区域为在采集画面中确定得到的,需要对采集画面进行定位,基于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预警宽度,确定第一类基准点。基于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预警宽度,确定第二类基准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基准点与第二类基准点为不同的预定部件得到的,用于进行预警区域的确定基于第一类基准点,第二类基准点,确定预警区域。通过上述处理,根据第一类基准点和第二类基准点,因地制宜地对采集画面进行图像分割,确定得到预警区域,有利于大幅度减少非必要告警的发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上述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上述预警宽度,确定在上述采集画面的第一类基准点,包括:确定上述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与图像距离之间的第一转换比例;采用上述第一转换比例,确定上述预警宽度对应的第一图像宽度;在上述采集画面中确定上述目标杆塔的杆塔基础的两个基础边缘点;基于上述两个基础边缘点,上述第一图像宽度,确定上述第一类基准点。

可以理解,为了得到第一类基准点,首先确定上述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与图像距离之间的第一转换比例,由于采集画面中有着近大远小的特点,为了准确进行实物与图像之间的转换,对于在采集画面中处于景深的物体有着相同的转换比例,因此采用第一转换比例,确定预警宽度对应的第一图像宽度。第一类基准点是基于杆塔基础得到的,处于同一截面中,在采集画面中确定上述目标杆塔的杆塔基础的两个基础边缘点,以上述两个基础边缘点为基础,采用上述第一图像宽度向两边拓展,确定得到第一类基准点。通过上述处理,由以目标杆塔的基础进行定位,得到第一转换比例,将实际的预警宽度转换到采集画面的第一图像宽度,有利于对采集画面进行自动化矫正,得到第一类基准点。

可选地,确定第一类基准点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基于上述两个基础边缘点,向外侧加上第一图像宽度,得到第一类基准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侧是相对于目标杆塔及架设的输电线而言的。为了便于理解进行具体举例,例如:确定目标杆塔的最左的基础边缘点,与最左侧横担处于同一水平方向,左侧的基础边缘点向左加上预警宽度对应的第一图像宽度,在采集画面中得到第一类基准点。同理地,对于右侧基础边缘点的处理方式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上述两个基础边缘点,上述第一图像宽度,确定上述第一类基准点,包括:基于上述两个基础边缘点,采用上述第一图像宽度,在与上述两个基础边缘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确定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确定上述目标杆塔的杆塔高度;采用上述第一转换比例,确定上述杆塔高度对应的第一图像高度;基于上述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采用上述第一图像高度,确定与上述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分别处于同一垂直线的至少两个第二边界点;基于上述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和上述至少两个第二边界点,得到上述第一类基准点。

可以理解,为了利用两个基础边缘点,求取第一类基准点,首先基于两个基础边缘点,采用第一图像宽度,在与两个基础边缘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确定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即每个基础边缘点对应侧各有至少一个第一边界点。之后确定目标杆塔的杆塔高度,换言之通过实际高度与图像高度进行转换,由于处于同一界面中转换比例相同,因此采用第一转换比例,确定杆塔高度对应的第一图像高度。基于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采用第一图像高度,确定与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分别处于同一垂直线的至少两个第二边界点,简而言之,与每一个第一边界点在垂直方向上相距第一图像高度得到对应的第二边界点。基于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和至少两个第二边界点,得到第一类基准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类基准点处于同一截面之中。通过上述处理,利用了目标杆塔为基准,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分别确定了至少四个边界点(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和至少两个第二边界点),用于确定第一类边界点以及后续确定预警区域,可以基于实际的采集画面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可选地,上述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和至少两个第二边界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和图像距离,以及上述预警宽度,确定上述采集画面的第二类基准点,包括:确定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与图像距离的第二转换比例;采用上述第二转换比例,确定上述预警宽度对应的第二图像宽度;确定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基于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上述第二图像宽度,确定上述第二类基准点。

可以理解,为了得到第二类基准点,首先确定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之间的实物距离与图像距离的第二转换比例,可以视为是与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处于同一景深的物体,有着相同的转换比例。采用第二转换比例,确定预警宽度对应的第二图像宽度。第二类基准点是基于目标杆塔的输电线上的选点的截面得到,处于同一截面中,在采集画面中确定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以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为基础,采用上述第二图像宽度向两边拓展,确定得到第二类基准点。通过上述处理,由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进行定位,得到第二转换比例,将实际的预警宽度转换到采集画面的第二图像宽度,有利于对采集画面进行自动化矫正,得到第二类基准点。

可选地,确定第二类基准点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基于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向外侧加上第二图像宽度,得到第二类基准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侧是相对于目标杆塔及架设的输电线而言的。为了便于理解进行具体举例,例如:确定两根输电线中最左侧的输电线的选点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与最左侧输电线的选点处于同一水平方向,最左侧的输电线的选点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向左加上第二图像宽度,在采集画面中得到第二类基准点。同理地,对于最右侧输电线地选点采用的处理方式相同。

可选的,上述预警宽度可以有多个,例如:为了实现分级预警,设置多个预警宽度,如划分为50米范围内、100米范围内等,可以得到多个第一类基准点,多个第二类基准点。基于多个第一类基准点,多个第二类基准点,得到预警区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上述第二图像宽度,确定上述第二类基准点,包括:基于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采用上述第二图像宽度,在与上述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确定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确定上述目标杆塔的杆塔高度;采用上述第二转换比例,确定上述杆塔高度对应的第二图像高度;基于上述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采用上述第二图像高度,确定与上述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分别处于同一垂直线的至少两个第四边界点;基于上述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和上述至少两个第四边界点,得到上述第二类基准点。

可以理解,为了利用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求取第二类基准点,首先,基于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采用第二图像宽度,在与两根输电线分别对应的选点图像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确定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即每根输电线的选点对应侧各有至少一个第三边界点。之后确定目标杆塔的杆塔高度,换言之通过实际高度与图像高度进行转换,由于处于同一界面中转换比例相同,因此采用第二转换比例,确定杆塔高度对应的第二图像高度。基于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采用第二图像高度,确定与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分别处于同一垂直线的至少两个第四边界点简而言之,与每一个第三边界点在垂直方向上相距第二图像高度得到对应的第四边界点。基于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和至少两个第四边界点,得到第二类基准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类基准点处于同一截面之中。通过上述处理,利用了输电线上选点所在截面,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分别确定了至少四个边界点(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和至少两个第四边界点),用于确定第二类边界点以及后续确定预警区域,可以基于实际的采集画面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类基准点与第二类基准点所处的截面不同,缩放比例不同,作为基准的参照物也是不同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分级预警的功能,进一步减少误报警的可能,在预警区域中确定一级风险区域,二级风险区域。上述第一风险区域的重要性高于二级风险区域。至少两个第一边界点和至少两个第三边界点确定的至少两根第一边界线,至少两个第二边界点和至少两个第四边界点确定的至少两根第二边界线;上述第一风险区域为至少两根第一边界线之间所夹区域;上述第二风险区域为至少两根第一边界线与至少两根第二边界线分别所夹的区域。

通过上述处理,将横担高度带来的立体范围纳入了考量,作为预警区域中的二级风险区域。通过确定一级风险区域,二级风险区域,实现了进行分级预警的能力。

步骤S106,在识别到上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对预警区域进行识别,在识别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视为是存在被外力破坏的可能,发送告警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在识别到上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包括:上述在识别到上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确定上述预定设备进入上述预警区域的存在时长;在上述存在时长大于预设的存在时长阈值的情况下,发送上述告警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通过确定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是通过位置关系提高告警的确定性,为了进一步避免由于预定设备途经预警区域,而导致的频繁告警。确定预定设备进入预警区域的存在时长,在存在时长大于预设的存在时长阈值的情况下,视为预定设备可能对于电力设备(杆塔或输电线等)进行施工等行为,容易造成外力破坏,需要发送告警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在上述存在时长大于预设的存在时长阈值的情况下,发送上述告警提示信息,包括:在上述预警区域包括多级风险区域,上述多级风险区域对应于不同的风险等级,上述存在时长阈值包括与多级风险区域分别对应的分级时长阈值,上述告警提示信息包括与多级风险区域分别对应的分级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在上述多级风险区域中确定上述预定设备进入的目标区域;在上述预定设备进入上述目标区域的存在时长大于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分级时长阈值的情况下,发送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分级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为了利用分级告警提高告警准确性,在上述预警区域包括多级风险区域,多级风险区域对应于不同的风险等级,存在时长阈值包括与多级风险区域分别对应的分级时长阈值,告警提示信息包括与多级风险区域分别对应的分级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风险区域对应的分级时长阈值,实现对不同的风险区域的识别敏感度区分,在上述多级风险区域中确定预定设备进入的目标区域,在预定设备进入目标区域的存在时长大于目标区域对应的分级时长阈值的情况下,视为识别到预定设备可能存在外力破坏输电线路的可能,按照目标区域对应的分级提示信息进行告警。

可选地,上述分级提示信息可以为多种,例如:提示立刻进行现场确认,提示采用辅助设备进行确认等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发送上述告警提示信息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控制预设的可移动测距设备对上述预警区域进行巡检,得到对上述告警提示信息的告警确认信息。

可以理解,在发送告警提示信息至后,采用控制可移动测距设备进行巡检,辅助确定预警区域与存在隐患地点之间地空间距离,得到对告警提示信息的告警确认信息,进一步避免误告警发生。

可选地,上述可移动测距设备可以为多种,例如:无人机,部分地区是无人机禁飞的,还可以采用可移动机器人,上述机器人可以安装有双目测距设备或是单目测距设备。在安装有单目测距设备的情况下,可采用至少两个巡检点进行多次抓拍,进一步在空间维度上确定预定设备与预警区域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告警准确性。

通过上述步骤S102至步骤S106,可以实现利用实物距离与图像距离之间的转换关系,在采集画面中确定识别准确性高的区域的目的,实现了提高告警准确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告警准确性不理想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告警准确性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和可选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告警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了对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为了实现对预定设备(如图2中车辆C)进入预警区域的准确告警,避免在无关区域的预定设备(如图2中车辆A)造成误告警。

图2中的图像MNPQ为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通过实际测量或在已有记录中查询的方式确定目标杆塔架设的相距最远的两个横担,得到相距最远的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为10米,视为最大横担宽度。在图像MNPQ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横担之间的图像距离,预先设置预警宽度为40米。图2中的a和b表示上述目标杆塔的杆塔基础的两个基础边缘点,相距离最远的两个横担之间的距离视为与目标杆塔的杆塔基础等距,即与a和b之间的距离等距,G和K表示在相距最远的两根输电线上的选点,C和D表示第一边界点,E和H表示第二边界点,G'和K'表示第三边界点,I和S表示第四边界点。在图2中的采集画面进行多点定位,上述C、D、E、H、G'、K'、I和S,用于划分采集画面,以下具体说明。

首先,通过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10米)与杆塔基础的两个基础边缘点的图像距离(a和b之间的距离)之比,得到第一转换比例。采用第一转换比例,将40米的预警距离转换为第一图像距离,在图2中显示为bC之间的距离,以及aD之间的距离。确定得到C和D两点,即得到第一边界点。确定目标杆塔的实际高度,采用第一转换比例,确定目标杆塔在采集图像中的第一图像高度,在得到C和D之后,即可确定E和H,得到第二边界点。

之后,在相距最远的两根输电线上选取G和K两个选点,由于架设在两个横担之上的两根输电线之间距离,与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10米)等距,通过两个横担之间的实物距离,与G和K两个选点之间的图像距离之比,得到第二转换比例。采用第二转换比例,将40米的预警距离转换为第二图像距离,在图2中显示为G'和G之间的距离,K'和K之间的距离,确定得到G'和K',即第三边界点。采用第二转换比例,将目标杆塔的实际距离转换为第二图像高度,在得到G'和K'之后,即可确定I和S,即第四边界点。

基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可以得到D和I所在直线,与图像MNPQ的交点为A和D';C和S所在直线,与图像MNPQ的交点为B和C';E和G'所在直线,与图像MNPQ的交点为F和E';H和K'所在直线,与图像MNPQ的交点为G和H'。将AFE'D',BGH'C',AMNBC'D'所划定的区域均作为预警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虚线部分EDCHE'D'C'H',表示进行延伸保护,为弥补每个杆塔对自身的视觉盲区,增加对目标杆塔合理延长线,适当扩大到对侧档内防护范围。

采用预设的图像识别算法,对预警区域进行识别。进一步地可以设置AFE'D'和BGH'C'作为二级风险区域,AMNBC'D'作为一级风险区域进行区别处理。在识别到预定设备(如大型机械)进入二级风险区域(如图2中的车辆B)达到30分钟的情况下,采用应对方式为立刻发出告警信息。在识别到预定设备进入一级风险区域(如车辆C)达到30分钟的情况下,采用应对方式为累记工作记录方式,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统一推送告警信息。

在通过识别存在时长发出告警之后,采用可移动机器人进行辅助判定隐患点与预警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上述可移动机器人从一个巡检点移动到另一个巡检点时进行多次抓拍,进一步确定入侵机械与线路之间的关系,得到告警确认信息。

由上述可选实施方式至少实现以下效果:无需加设额外的设备,仅需借助线路中已有的监测摄像机等图像采集设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针对划分区域进行告警,能大幅减少不必要告警,减少运维工作量,使自动识别告警得到有效的应用。采用自动化的图像矫正方案,结合图像识别算法可实现自动识别采集画面中的特定区域,达到提高告警准确性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告警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装置”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告警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告警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告警装置,包括采集模块302,确定模块304,告警模块306,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采集模块302,用于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

确定模块304,与采集模块302连接,用于基于上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上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上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上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

告警模块306,与确定模块304连接,用于在识别到上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告警装置中,通过采集模块302,用于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确定模块304,与采集模块302连接,用于基于上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上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上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上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告警模块306,与确定模块304连接,用于在识别到上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达到了利用实物距离与图像距离之间的转换关系,在采集画面中确定识别准确性高的区域的目的,实现了提高告警准确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告警准确性不理想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告警准确性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例如,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集模块302,确定模块304,告警模块306对应于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6,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告警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采集模块302,确定模块304,告警模块306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告警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基于上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上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上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上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在识别到上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获取目标杆塔的采集画面;基于上述目标杆塔上安装的多个预定部件之间的实物距离,以及上述多个预定部件之间在上述采集画面中对应的图像距离,确定上述采集画面中的预警区域;在识别到上述预警区域中存在预定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告警提示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3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