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移动模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0:39


一种可移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预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的可移动模具。

背景技术

在桥梁和公路建设中,需要预制混凝土预制梁,在现有技术中,混凝土预制梁一般通过在固定模具内浇筑成型,然后脱模形成成品;但是这种固定式模具不便于混凝土预制梁的流水化生产,而且现有混凝土预制梁模具脱模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高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可移动模具,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移动模具,安装于生产线导轨上,包括:

台车,所述台车的下端面设置的导轮与所述生产线导轨相配合并适于沿着生产线导轨运动,且所述台车的上端面形成底模;

端模,沿着所述底模的宽度方向布置且在其长度方向上对称连接在所述底模的两侧;

侧模,沿着所述底模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在其宽度方向上对称连接在所述底模的两侧,且所述底模、所述端模和所述侧模共同限定出上端敞开的模腔;

其中,所述侧模与所述底模之间、所述端模与所述底模之间均枢转连接,使得所述侧模、所述端模均能够在完全封闭所述模腔的封闭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模腔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需要浇注成型时,使得所述侧模、端模运动至封闭位置,由底模、端模和侧模形成上端敞开的模腔,向模腔内浇注混凝土,注入完成待混凝土预制件在模腔内成型后;在需要取出混凝土预制件时,使得所述侧模、端模运动至打开位置,打开两侧侧模和端模使其与混凝土预制件脱模,然后取出;由于设置台车可以使得该模具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浇注,由于侧模和端模均为打开式结构,可以方便该模具的脱模,避免模具的反复拆装,提升加工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模具,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调节杆组件,包括:管体部和伸缩于所述管体部内的杆体部;

其中,在所述管体部和所述杆体部中,一者与所述台车铰接连接,另一者与所述侧模或端模铰接连接;

其中,所述杆体部能够在所述管体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运动,当所述杆体部位于所述管体部的第一位置时,所述侧模或端模处于完全打开所述模腔的打开位置;当所述杆体部位于所述管体部的第二位置时,所述侧模或端模处于完全封闭所述模腔的封闭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台车铰接连接;

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端模或侧模相铰接;

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伸缩装置,其一端铰接连接在地面或台车上,其另一端与所述侧模相铰接,通过伸缩装置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侧模在完全封闭所述模腔的封闭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模腔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液压缸和气缸三者中的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位于同一侧的侧模上配置有多个伸缩装置,且多个伸缩装置沿着所述底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位于同一侧的侧模上的多个伸缩装置同时同步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装置相耦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拉杆,所述拉杆与位于底模在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模相连接,且在所述拉杆的作用下,两个所述侧模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

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头和第二螺头;

其中一个所述侧模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其中另一个所述侧模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

拉杆依次穿设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且第一螺头和第二螺头上分别配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端面抵止在侧模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拉杆为多个且沿着所述底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拉杆配置在靠近所述侧模上端和下端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台车的导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台车沿着所述生产线导轨的延伸方向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多个振动器,所述振动器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模上。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移动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移动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移动模具的左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模具100;

台车10;

导轮11;

底模12;

端模20;

侧模30;

调节杆组件40;

杆体部41;

管体部42;

第一定位孔421;

第二定位孔422;

第一连杆43;

第二连杆44;

连接管45;

侧板50;

拉杆60;

伸缩装置70;

支撑台80;

模腔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移动模具100,安装于生产线导轨上,如图1~图3所示,包括:

台车10,所述台车10的下端面设置的导轮11与所述生产线导轨相配合并适于沿着生产线导轨运动,且所述台车10的上端面形成底模12;

端模20,沿着所述底模12的宽度方向布置且在其长度方向上对称连接在所述底模12的两侧;

侧模30,沿着所述底模12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在其宽度方向上对称连接在所述底模12的两侧,且所述底模12、所述端模20和所述侧模30共同限定出上端敞开的模腔A;

其中,所述侧模30与所述底模12之间、所述端模20与所述底模12之间均枢转连接,使得所述侧模30、所述端模20均能够在完全封闭所述模腔A的封闭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模腔A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具体地,在需要浇注成型时,使得所述侧模30、端模20运动至封闭位置,由底模12、端模20和侧模30形成上端敞开的模腔A,向模腔A内浇注混凝土,注入完成待混凝土预制件在模腔A内成型后;在需要取出混凝土预制件时,使得所述侧模30、端模20运动至打开位置,打开两侧侧模30、端模20使其与混凝土预制件脱模,然后取出;由于设置台车10可以使得该模具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浇注,由于侧模30和端模20均为打开式结构,可以方便该模具的脱模,避免模具的反复拆装,提升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地,为了使得端面结构更加可靠,还包括支撑杆70,所述支撑杆70的一端与端面相连,其另一端与底模12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调节杆组件40,所述调节杆组件40的一端与所述台车10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铰接连接,使得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能够在完全封闭所述模腔A的封闭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模腔A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通过设置调节杆组件40可以方便调节所述侧模30和端模20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

所述调节杆组件40包括:管体部42和伸缩于所述管体部42内的杆体部41;

其中,在所述管体部42和所述杆体部41中,一者与所述底模12铰接连接,另一者与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铰接连接;

其中,所述杆体部41能够在所述管体部4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运动,当所述杆体部41位于所述管体部42的第一位置时,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处于完全打开所述模腔的打开位置;当所述杆体部41位于所述管体部42的第二位置时,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处于完全封闭所述模腔的封闭位置;

具体地,在管体部42的第一位置设置第一定位孔421,在管体部42的第二位置设置第二定位孔422,与之相对的,在杆体部41上与所述杆体部41相对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设置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其中,当需要将侧模30或端模20调整至封闭位置时,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孔421和第三定位孔相对应,定位销依次插接至第一定位孔421和第三定位孔;当需要将侧模30或端模20调整至打开位置时,使得所述第二定位孔422和第四定位孔相对应,定位销依次插接至第二定位孔422和第四定位孔;这种调节方式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

所述调节杆组件40,包括: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和连接管45;

所述连接管45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杆4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第一连杆4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模12铰接连接;

所述连接管43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杆44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与所述端模20或侧模30相铰接;

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旋向相反;

也就是说,当需要调节杆组件40的长度时,旋拧所述连接管45,使得其两端与之相连接的第一连杆43和第二连杆44同时伸缩,从而调整调节杆组件40支撑所述端模20或侧模30的支撑角度,以打开或关闭模腔A。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伸缩装置70,其一端铰接连接在地面或台车10上,其另一端与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相铰接,通过伸缩装置70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在完全封闭所述模腔A的封闭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模腔A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具体地,在地面上设置支撑台80,当模具100移动至浇注机处时,将模具100的位置固定,同时使得伸缩装置70与支撑台80相铰接,通过上述伸缩装置70可以方便侧模30或端模20的开合,该结构大大降低模具的作业难度,提高该可移动模具100的自动化程度。值得说明的是,当需要移动模具100时,当需要移动模具100时,将伸缩装置70与支撑台80之间拆除连接;

当然,侧模30或端模20也可以在没有调节杆组件40的情况下,直接由伸缩装置70进行调节,此时,伸缩装置70的一端与台车10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侧模30或端模20铰接连接,通过伸缩调节使得所述侧模30或端模20在完全封闭所述模腔A的封闭位置和完全打开所述模腔A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伸缩装置70包括:电动推杆、液压缸和气缸三者中的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位于同一侧的侧模30上配置有多个伸缩装置70,且多个伸缩装置70沿着所述底模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位于同一侧的侧模30上的多个伸缩装置70同时同步动作;

通过设置多个伸缩装置70可以进一步方便侧模30、端模20的打开与关闭,提高侧模30、端模20的运动的稳定性,由于设置多个伸缩装置70为了避免伸缩装置70出现卡滞现象,故而多个伸缩装置70需要同时同步伸缩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装置70相耦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装置70的伸缩动作;

具体地,在需要浇注成型时,由控制器控制伸缩装置70使得所述侧模30、端模20运动至封闭位置,由底模12、端模20和侧模30形成上端敞开的模腔A,向模腔A内浇注混凝土,注入完成待混凝土预制件在模腔A内成型后;在需要取出混凝土预制件时,由控制器控制伸缩装置70运动至打开位置,打开两侧侧模30、端模20使其与混凝土预制件脱模,然后取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拉杆60,所述拉杆60与位于底模12在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模30相连通,且在所述拉杆60的作用下,两个所述侧模30相互靠近或远离;作为优选地,拉杆60分别在所述侧模30的上端和下端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拉杆60可以防止模腔A在浇注混凝土时发生涨模,使得模腔A在浇注时更加标准,设置拉杆60可以灵活调节侧模30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

所述拉杆6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头和第二螺头;

其中一个所述侧模3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其中另一个所述侧模30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

拉杆60依次穿设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且第一螺头和第二螺头上分别配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端面抵止在侧模30上。

通过调节螺母可以方便调节侧模30上端的跨度,而且拆卸方便,结构简单。

或者,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

所述拉杆60包括一端设置的第一螺头和另一端设置第二螺头;

其中一个所述侧模30上设有第三螺纹孔,其中另一个所述侧模30上设有第四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头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适配,所述第二螺头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相适配;

所述第一螺头和所述第二螺头旋向相反,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旋向相反;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方便调节侧模30上端的跨度,而且调节方便,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拉杆60为多个且沿着所述底模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拉杆60配置在靠近所述侧模30上端和下端的位置;

即在侧模30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拉杆60,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止侧模30发生变形,即在宽度方向上发生涨模,使得侧模30的结构强度更高,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侧板50,所述侧板50沿着所述侧模30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拉杆60连接位于侧模30两侧的侧板50上;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侧板50可以方便拉杆60与侧模30之间的连接,从而避免在浇注混凝土时由模腔A的在宽度方向上发生涨模。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调节杆机构,所述调节杆机构一端与所述台车10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端模20铰接连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杆机构以调整端模20在长度方向上的跨度,从而避免模具在长度方向上发生涨模;值得说明的是,这里调节杆机构位于所述端模20的下端,所述调节杆机构与所述调节杆组件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多个振动器,所述振动器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模30上;通过设置振动器可以使侧模30发生振动,从而当向模腔A内浇筑混凝土时,可以避免模腔A内混凝土气泡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台车10的导轮1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台车10沿着所述生产线导轨的延伸方向运动;

具体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其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与导轮11的转轴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导轮11转动使得可移动模具100沿着生产线导轨运动;

而且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耦接,具体地工作原理如下: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使得可移动模具100沿着生产线导轨运动至浇注机下,在需要浇注成型时,由控制器控制伸缩装置70使得所述侧模30、端模20运动至封闭位置,由底模12、端模20和侧模30形成上端敞开的模腔A,向模腔A内浇注混凝土,同时,在浇注混凝土时,由控制器控制振动器振动,从而避免模腔A内产生气泡,待混凝土预制件在模腔A内成型后,当需要取出混凝土预制件时,由控制器控制伸缩装置70运动至打开位置,打开两侧侧模30和端模20使其与混凝土预制件脱模,然后取出;其中,侧模30、端模20在完全打开模腔的打开位置和完全封闭模腔的关闭位置均可以通过调节杆组件40进行调节支撑,紧接着下一个可移动模具100沿着生产线导轨移动至浇注机下进行下一次浇注;由于设置台车10可以使得该模具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浇注,由于侧模30、端模20为打开式结构,可以方便该模具的脱模,避免侧模30、端模20的反复拆装,提升加工效率。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所提出的可移动模具100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发明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相关技术
  • 模具移动行程控制机构及具有该模具移动行程控制机构的模具
  • 移动式模具支撑机构及移动式模具支撑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19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