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物流运输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5:50


一种物流运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叉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叉车作为搬运货物的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物流领域,传统的叉车在叉取搬运货物时,如果叉车的两个支叉没有叉取货物的底部中心处,货物的重心偏离两个支叉之间的中心位置,使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反复颠簸导致重心偏离两支叉中心处的货物越来越发生偏斜甚至从叉车的两个支叉上滑落,从而损坏搬运的货物。同时,当质量比较大的货物位于叉车的两个支叉上时,如果发现叉车的两个支叉没有叉取货物底部的中心处,由于货物质量较大,所以无法直接在半空中调整货物的位置,此时只能驱动叉车先把货物平稳落于地面后再对货物在叉车上的位置进行调整,此种位置调整方式的效率较低,从而影响货物搬运的效率。另外,如果叉取货物的叉车在狭窄的空间内向叉车侧前方的位置放置货物时,由于空间的限制,叉车无法在狭窄的空间内自由转向,从而导致叉车上的货物无法顺利地放置于叉车侧前方的位置上;针对上述传统叉车存在的缺点,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叉车。

本发明设计一种物流运输设备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物流运输设备,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物流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有门架的车体和货叉机构,其中货叉机构竖直滑动于车体前端的门架上。

上述货叉机构包括叉架、滑块、电驱模块A、电驱模块B、方杆、伸缩板、托辊、单向离合器、齿轮E、齿轮C、环套A、卡块A、环套B、卡块B、齿条A、齿条B、齿轮D,其中叉架竖直滑动于门架上;分别被电驱模块A和电驱模块B驱动的滑块竖直滑动于叉架的前板面上;每个滑块前端面都安装有轴A;在正常状态下,两个滑块左右对称,两个轴A左右对称;每个轴A上都旋转配合有方杆,两个方杆之间通过前后对称的两个伸缩板连接;四个托辊眼平行于伸缩板伸缩方向均匀间隔旋转于两个伸缩板之间,安装在每个托辊上的轴B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板旋转配合;两个轴B与两个伸缩板的外板旋转配合,另两个轴B与两个伸缩板的内板旋转配合;两个方杆上靠近滑块的一端上分别安装有与相应轴A旋转配合的环套A;每个环套A的外柱面上都旋转配合有环套B;每个环套A上周向均匀分布的两个卡块A分别与相应环套B上周向均匀分布的两个卡块B配合。

每个轴B上靠近滑块的一端都安装有单向离合器,每个单向离合器上都安装有齿轮E;与伸缩板外板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上的齿轮E同时与安装在伸缩板外板上的齿轮D啮合;与伸缩板内板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上的齿轮E同时与安装在伸缩板内板上的齿轮C啮合;位于伸缩板内板板端处的环套B上安装的齿条B与齿轮D的下端配合,另一个环套B上安装的齿条A与齿轮C的下端配合;在正常状态下,安装在叉架上的限位块支撑齿条A和齿条B处于水平状态,且齿条A和齿条B分别与齿轮C和齿轮D啮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环套B的内壁周向开有环槽;安装在环套B上的两个卡块B位于相应环槽内;安装在环套A上的两个卡块A位于环套A的外柱面上,且环套A上的两个卡块A同时位于相应环套B内壁上的环槽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伸缩板的内板上滑动于伸缩板外板中的部分为U型;同伸缩板外板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与伸缩板内板的U型端配合;伸缩板的内板板端与齿轮A一侧的方杆连接,伸缩板的外板板端与齿轮B一侧的方杆连接。伸缩板内板上的U型部分避免了伸缩板在伸缩过程中受到与伸缩板外板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的干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滑块上均安装有梯形导块;两个梯形导块分别竖直滑动于叉架前板面上的两个梯形导槽内。梯形导块与梯形导槽的配合对滑块沿叉架的竖直运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电驱模块A和电驱模块B分别安装在叉架两侧;齿轮C附近的滑块外侧面上安装有齿板A,齿轮D附近的滑块外侧面上安装有齿板B;齿板A与安装在电驱模块A输出轴上的齿轮A啮合,齿板B与安装在电驱模块B输出轴上的齿轮B啮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齿轮A的规格参数与齿轮B的规格参数相同,齿轮C的规格参数与齿轮D的规格参数相同,保证货叉机构无论向两侧哪个方向倾斜,托辊的旋转速度是相等的,进而保证不同旋转方向的托辊调整货物的速度和效果是相同的,不会出现一侧调整速度快一侧调整速度慢的情况。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托辊具有弹性,托辊的表面高于方杆的上表面,保证货物位于若干托管上时,货物使得托辊表面发生形变,货物的底部可以与两个方杆的上表面接触,方杆的上表面可以对货物形成有效支撑,保证货物在搬运过程中更加平稳,同时发生形变的托辊与货物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助于托辊对货物的支撑,而选用可变形的托辊有助于增加货物与托辊之间的摩擦,使得货物在搬运过程中不容易因为颠簸发生相对于方杆的滑动,进而保证货物搬运的平稳性;另外,具有弹性的托辊在货物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后,当调整货物位置时,在已变形托辊作用下,货物沿方杆表面侧滑的速度不会很大,有利于货物位置的缓慢调整,只有对货物进行缓慢调整,才不会出现货物位置调整过度的情况,间接提高货物位置调整的效率。

相对于传统的叉车,本发明通过电驱模块A或电驱模块B驱动两个方杆与两个伸缩板形成的方框发生摆动来对位于四个托辊上重心位置发生偏移的货物的位置进行调整,距离偏移的货物重心较近的方杆在电驱模块A或电驱模块B的驱动下随相应轴A同步竖直向上运动的同时绕相应轴A发生旋转,两个方杆与两个伸缩板形成的方框绕另一个轴A向上摆动,使得货物整体发生适当角度的倾斜;货物在方杆、伸缩板和托辊的带动下发生倾斜过程中,电驱模块A或电驱模块B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同侧的两个托辊发生旋转,这两个旋转的托辊带动货物沿伸缩板倾斜方向斜向下向两个方杆之间的中部位置处运动;当货物即将到达两个方杆之间的中部位置处时,两个方杆与两个伸缩板形成的框架在电驱模块A或电驱模块B的反向驱动下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货物在重力和运动惯性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向两个方杆之间的中部位置处运动,同时货物带动四个托辊继续沿相同方向旋转;当两个方杆与两个伸缩板形成的框架刚好复位时,货物基本到达两个方杆之间的中部位置处,从而实现叉车在搬运货物过程中对重心发生偏移的货物的位置的调整,避免发生偏移的货物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反复颠簸导致的货物继续偏移而滑落造成的货物损坏。另外,相对于传统的叉车,本发明可以在较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对货物向侧前方固定位置的卸载;当本发明在自由转向受限的狭窄空间内向其侧前方卸载货物时,电驱模块A或电驱模块B驱动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两个方杆与两个伸缩板形成的框架发生倾斜,货物沿伸缩板的倾斜方向斜向下快速滑落至车体侧前方的位置后,再经工人较小的挪动即可完成对货物向车体侧前方的位置卸载堆放的工作;与传统叉车相比,本发明可以在叉车转向受限的狭小空间内完成对货物的卸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大量人力,卸载货物的效率较高;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叉车整体示意图。

图2是货叉机构示意图。

图3是叉架、滑块、轴A、环套A、环套B、齿条A、齿轮C、齿轮E、单向离合器、齿轮D及齿条B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环槽A、卡块A、卡块B及环套B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齿条A、齿条B及限位块配合示意图。

图6是环套B与卡块B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7是环套A与卡块A配合示意图。

图8是伸缩板及轴B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方杆、伸缩板、轴B及托辊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轴A、滑块及梯形导块配合示意图。

图11是叉架透视示意图。

图12是伸缩板及其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车体;2、门架;3、货叉机构;4、叉架;5、梯形导槽;6、滑块;7、齿板A;8、梯形导块;9、轴A;10、齿板B;11、电驱模块A;12、齿轮A;13、电驱模块B;14、齿轮B;15、方杆;17、伸缩板;18、轴B;19、托辊;20、单向离合器;21、齿轮E;22、齿轮C;23、环套A;24、卡块A;25、环套B;26、卡块B;27、齿条A;28、齿条B;29、限位块;30、环槽;31、外板;32、内板;33、齿轮D。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均为本发明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如图1所示,它包括安装有门架2的车体1和货叉机构3,其中货叉机构3竖直滑动于车体1前端的门架2上。

如图2、3所示,上述货叉机构3包括叉架4、滑块6、电驱模块A11、电驱模块B13、方杆15、伸缩板17、托辊19、单向离合器20、齿轮E21、齿轮C22、环套A23、卡块A24、环套B25、卡块B26、齿条A27、齿条B28、齿轮D33,其中如图1所示,叉架4竖直滑动于门架2上;如图2所示,分别被电驱模块A11和电驱模块B13驱动的滑块6竖直滑动于叉架4的前板面上;如图3、10所示,每个滑块6前端面都安装有轴A9;如图2、3所示,在正常状态下,两个滑块6左右对称,两个轴A9左右对称;如图3、4所示,每个轴A9上都旋转配合有方杆15;如图3、5、9所示,两个方杆15之间通过前后对称的两个伸缩板17连接;如图2、9所示,四个托辊19眼平行于伸缩板17伸缩方向均匀间隔旋转于两个伸缩板17之间,安装在每个托辊19上的轴B1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板17旋转配合;如图8、9所示,两个轴B18与两个伸缩板17的外板31旋转配合,另两个轴B18与两个伸缩板17的内板32旋转配合;如图3、4、5所示,两个方杆15上靠近滑块6的一端上分别安装有与相应轴A9旋转配合的环套A23;每个环套A23的外柱面上都旋转配合有环套B25;每个环套A23上周向均匀分布的两个卡块A24分别与相应环套B25上周向均匀分布的两个卡块B26配合。

如图3、4所示,每个轴B18上靠近滑块6的一端都安装有单向离合器20,每个单向离合器20上都安装有齿轮E21;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上的齿轮E21同时与安装在伸缩板17外板31上的齿轮D33啮合;与伸缩板17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上的齿轮E21同时与安装在伸缩板17内板32上的齿轮C22啮合;如图4、5所示,位于伸缩板17内板32板端处的环套B25上安装的齿条B28与齿轮D33的下端配合,另一个环套B25上安装的齿条A27与齿轮C22的下端配合;在正常状态下,安装在叉架4上的限位块29支撑齿条A27和齿条B28处于水平状态,且齿条A27和齿条B28分别与齿轮C22和齿轮D33啮合。

如图6所示,上述环套B25的内壁周向开有环槽30;如图3、4、7所示,安装在环套B25上的两个卡块B26位于相应环槽30内;安装在环套A23上的两个卡块A24位于环套A23的外柱面上,且环套A23上的两个卡块A24同时位于相应环套B25内壁上的环槽30内。

如图8、12所示,上述伸缩板17的内板32上滑动于伸缩板17外板31中的部分为U型;同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与伸缩板17内板32的U型端配合;如图2、3所示,伸缩板17的内板32板端与齿轮A12一侧的方杆15连接,伸缩板17的外板31板端与齿轮B14一侧的方杆15连接。伸缩板17内板32上的U型部分避免了伸缩板17在伸缩过程中受到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的干涉。

如图10所示,上述两个滑块6上均安装有梯形导块8;如图3、11所示,两个梯形导块8分别竖直滑动于叉架4前板面上的两个梯形导槽5内。梯形导块8与梯形导槽5的配合对滑块6沿叉架4的竖直运动发挥定位导向作用。

如图2所示,上述电驱模块A11和电驱模块B13分别安装在叉架4两侧;如图2、3、5所示,齿轮C22附近的滑块6外侧面上安装有齿板A7,齿轮D33附近的滑块6外侧面上安装有齿板B10;齿板A7与安装在电驱模块A11输出轴上的齿轮A12啮合,齿板B10与安装在电驱模块B13输出轴上的齿轮B14啮合。

如图2所示,上述齿轮A12的规格参数与齿轮B14的规格参数相同;如图3、4所示,齿轮C22的规格参数与齿轮D33的规格参数相同,保证货叉机构3无论向两侧哪个方向倾斜,托辊19的旋转速度是相等的,进而保证不同旋转方向的托辊19调整货物的速度和效果是相同的,不会出现一侧调整速度快一侧调整速度慢的情况。

如图4、9所示,上述托辊19具有弹性,托辊19的表面高于方杆15的上表面,保证货物位于若干托管上时,货物使得托辊19表面发生形变,货物的底部可以与两个方杆15的上表面接触,方杆15的上表面可以对货物形成有效支撑,保证货物在搬运过程中更加平稳,同时发生形变的托辊19与货物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助于托辊19对货物的支撑,而选用可变形的托辊有助于增加货物与托辊之间的摩擦,使得货物在搬运过程中不容易因为颠簸发生相对于方杆15的滑动,进而保证货物搬运的平稳性;另外,具有弹性的托辊19在货物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后,当调整货物位置时,在已变形托辊19作用下,货物沿方杆15表面侧滑的速度不会很大,有利于货物位置的缓慢调整,只有对货物进行缓慢调整,才不会出现货物位置调整过度的情况,间接提高货物位置调整的效率。

本发明中安装有门架2的车体1采用现有技术。

本发明中的电驱模块A、电驱模块B13和单向离合器20均采用现有技术。电驱模块A11和电驱模块B13均由自锁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本发明中叉架4相对于门架2的竖直滑动采用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初始状态,齿轮C22最下端与齿条A27啮合,齿轮D33最下端与齿条B28啮合;齿条A27和齿条B28处于水平位置,限位块29对齿条A27和齿条B28形成支撑;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处于水平状态;两个滑块6对称分布且同时分别位于相应梯形导槽5的底部;两个前后对称的伸缩板17处于收缩状态;每个环套A23上的两个卡块A24分别与相应环套B25内的两个卡块B26接触;位于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通过其上安装的两个卡块A24同相应环套B25内安装的两个卡块B26的相互作用带动相应环套B25同步旋转的方向与位于齿轮B14一侧的环套A23通过安装于其上的两个卡块A24同相应环保B内安装的两个卡块B26的相互作用带动相应环套B25同步旋转的方向相反。

当本发明在搬运货物过程中,如果位于两个方杆15和四个托辊19上的货物由于颠簸或初始放置位置的不正等原因造成的货物重心不在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心位置处,那么为了防止发生重心相对于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心位置处偏移的货物在继续颠簸下从方杆15和托辊19上滑落,有必要对位于方杆15和托辊19上的货物的位置进行调整;对货物位置的调整流程如下:

如果货物的重心偏向齿轮A12一侧,则驱动电驱模块A11运行,电驱模块A11带动齿轮A12旋转;齿轮A12通过与齿板A7的相互作用带动相应滑块6沿相应梯形导槽5竖直向上运动;竖直向上运动的滑块6通过相应轴A9带动相应方杆15同步向上运动;由于两个方杆15之间通过两个前后对称的伸缩板17连接,且两个方杆15分别与相应轴A9旋转配合,所以向上运动的轴A9会带动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产生绕另一个轴A9的向上摆动,两个方杆15分别同时相对于相应轴A9产生相对旋转,且两个方杆15相对于相应轴A9的旋转方向相同;同时两个伸缩板17为了适应两个方杆15之间的距离增大而被拉伸;两个伸缩板17在绕齿轮B14一侧的轴A9向上摆动过程中,两个伸缩板17的内板32分别同时相对于相应外板31进行伸长运动。

与此同时,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在相应方杆15的带动下相对于相应轴A9同步旋转,齿轮B14一侧的环套A23在相应方杆15的带动下相对于相应轴A9同步旋转;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上的两个卡块A24分别与相应环套B25内安装的两个卡块B26分离并逐渐相互远离;由于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上的两个卡块A24解除了对相应环套B25的旋转限制,所以齿条B28在自重作用下带动与之固连的环套B25相对于相应环套A23绕相应轴A9向下摆动,齿条B28始终保持与下方限位块29接触,齿条B28脱离齿轮D33并解除两者之间的啮合关系。由于位于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通过其上安装的两个卡块A24同相应环套B25内安装的两个卡块B26的相互作用带动相应环套B25同步旋转的方向与位于齿轮B14一侧的环套A23通过安装于其上的两个卡块A24同相应环保B内安装的两个卡块B26的相互作用带动相应环套B25同步旋转的方向相反,所以齿轮B14一侧的环套A23随相应方杆15同步旋转的同时通过安装于其上的两个卡块A24与相应环套B25内安装的两个卡块B26的相互作用带动相应环套B25同步旋转;安装在齿轮B14一侧的环套B25上的齿条A27保持与齿轮C22的啮合关系,齿条A27脱离限位块29并逐渐远离限位块29;由于伸缩板17内板32此时相对于外板31发生伸长运动,所以安装于伸缩板17内板32上的齿轮C22在齿条A27的作用下发生旋转,且齿轮C22的旋转方向与两个方杆15相对于相应轴A9的旋转方向相反;齿轮C22带动与之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旋转,且两个齿轮E21的旋转方向与两个方杆15相对于相应轴A9旋转的方向相同,由于此时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单向驱动作用,所以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分别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与伸缩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同步旋转,与伸缩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分别带动相应的托辊19同步旋转;使得货物随两个伸缩板17同步摆动的同时,与伸缩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上旋转的两个托辊19带动上方的货物沿伸缩板17倾斜方向斜向下运动,货物的重心向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部位置运动;运动的货物同时带动另外两个托辊19旋转,且此两个托辊19同时带动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同步旋转;由于此时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上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单向驱动作用,所以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分别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相应的两个齿轮E21同步旋转,此两个齿轮E21同时带动齿轮D33发生空转。

待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绕齿轮B14一侧的轴A9摆动的角度达到5度左右时,停止电驱模块A11的运行,齿轮A12停止旋转;由于电驱模块A11和电驱模块B13中的电机为自锁电机,所以此时位置较高的滑块6不会在货物与滑块6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竖直向下滑动,位置较高的滑块6会保持在其高度位置静止不动;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停摆并保持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此时,货物在自身重力和运动惯性的共同作用下持续缓慢地沿伸缩板17倾斜方向斜向下运动;货物带动四个托辊19继续旋转,与伸缩板17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分别随相应托辊19同步旋转,由于此时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超越作用,所以此时与伸缩板17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不会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旋转;同时,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分别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相应的两个齿轮E21继续同步旋转,此两个齿轮E21同时带动齿轮D33继续发生空转。

当货物相对于方杆15斜向下快要到达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部位置时,控制电驱模块A11反向运行,齿轮A12随电驱模块A11的输出轴反向同步旋转;齿轮A12通过齿板A7带动相应滑块6进行复位;两个方杆15分别相对于相应轴A9发生反向旋转,且两个方杆15之间的距离逐渐靠近;两个伸缩板17的内板32分别相对于相应外板31进行收缩运动;在齿条A27的作用下,齿轮C22发生反向旋转,齿轮C22带动与之啮合的两个齿轮E21反向旋转;与此同时,货物在自身重力和惯性的共同作用下继续沿伸缩板17倾斜方向斜向下运动,货物继续带动四个托辊19旋转;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的内圈分别随相应轴B18继续旋转,且其旋转方向同轴的两个齿轮E21的旋转方向相反, 由于此时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超越作用,所以齿轮C22的旋转与相应两个轴B18上的托辊19的旋转不发生干涉;同时,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分别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相应的两个齿轮E21继续同步旋转,此两个齿轮E21同时带动齿轮D33继续发生空转。在方杆15与伸缩板17复位过程中,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随相应方杆15反转复位,其上的两个卡块A24逐渐靠近相应环套B25内的两个卡块B26并最终与相应环套B25内的两个卡块B26接触;齿轮B14一侧的环套A23随相应方杆15反转复位,旋转于此环套A23上的环套B25在齿条A27重力作用下随此环套A23同步反转复位。

当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完全复位时,齿条A27与限位块29重新接触,齿条B28与齿轮D33重新啮合;此时,货物基本停止于方杆15的中部位置,货物位置调整完毕,继续对货物进行搬运。

如果货物的重心偏向齿轮B14一侧,则驱动电驱模块B13运行,随电驱模块B13输出轴同步旋转的齿轮B14通过齿板B10带动相应滑块6沿相应梯形导槽5竖直向上运动;具体流程与上诉流程原理相同,所不同的是把上诉流程中的电驱模块A11改为电驱模块B13,电驱模块B13改成电驱模块A11,齿轮A12改为齿轮B14,齿轮B14改为齿轮A12,齿轮C22改为齿轮D33,齿轮D33改为齿轮C22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当叉车需要向车体1侧前方卸载时,具体流程与上述货物的位置调整流程相同,只是货物的滑落及设备的复位有所不同,且电驱模块A11或电驱模块B13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摆动的最终角度要远远大于货物位置调整时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的摆动角度,便于货物顺利从方杆15和托辊19上滑落至地面上的辅助搬运工具上;叉车卸载时货物向地面的滑落和设备的复位流程如下:

当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摆动至合适的较大角度时,如果齿轮A12一侧的方杆15上翘,则停止电驱模块A11的运行,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停止摆动,与齿条A27啮合的齿轮C22停止旋转;如果齿轮B14一侧的方杆15上翘,则停止电驱模块B13的运行,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停止摆动,与齿条B28啮合的齿轮D33停止旋转。在货物自重和运动惯性的共同作用下,货物开始快速斜向下运动并最终落至地面上的辅助人工挪动货物的工具上;在货物开始加速斜向下运动过程中,货物带动四个托辊19旋转的速度增加,四个托辊19分别同时带动相应轴B18旋转速度增加;如果此时齿轮C22与齿条A27啮合,则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超越作用,与伸缩板17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上安装的两个托辊19分别通过相应轴B18带动两个相应的单向离合器20的内圈快速旋转,此时停止旋转的齿轮C22对与之对应的两个托辊19的旋转不形成干涉;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分别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相应的两个齿轮E21继续同步旋转,此两个齿轮E21同时带动齿轮D33继续发生快速空转。如果此时齿轮D33与齿条B28啮合,则与齿轮D33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超越作用,与伸缩板17外板31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上安装的两个托辊19分别通过相应轴B18带动两个相应的单向离合器20的内圈快速旋转,此时停止旋转的齿轮D33对与之对应的两个托辊19的旋转不形成干涉;此时,与伸缩板17内板32旋转配合的两个轴B18分别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相应的两个齿轮E21继续同步旋转,此两个齿轮E21同时带动齿轮D33继续发生快速空转。

当货物完全脱离四个托辊19后,四个托辊19在摩擦力作用下快速停止旋转,空转的齿轮D33或齿轮C22在摩擦力作用下逐渐停止旋转。此时,如果齿轮C22与齿条A27啮合,则控制电驱模块A11反转,电驱模块A11带动齿轮A12反转;齿轮A12通过齿板A7带动相应滑块6进行复位运动;齿轮A12一侧的轴A9带动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复位摆动;在此过程中,齿条A27带动齿轮C22反向旋转,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超越作用,与齿轮C22啮合的两个齿轮E21不会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相应两个轴B18发生旋转,与之对应的两个托辊19不发生旋转;与齿轮D33相对应的两个托辊19不发生旋转;在方杆15与伸缩板17复位过程中,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随相应方杆15反转复位,其上的两个卡块A24逐渐靠近相应环套B25内的两个卡块B26并最终与相应环套B25内的两个卡块B26接触;齿轮B14一侧的环套A23随相应方杆15反转复位,旋转于此环套A23上的环套B25在齿条A27重力作用下随此环套A23同步反转复位。如果齿轮D33与齿条B28啮合,则控制电驱模块B13反转,电驱模块B13带动齿轮B14反转;齿轮B14通过齿板B10带动相应滑块6进行复位运动;齿轮B14一侧的轴A9带动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复位摆动;在此过程中,齿条B28带动齿轮D33反向旋转,与齿轮D33啮合的两个齿轮E21所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发挥超越作用,与齿轮D33啮合的两个齿轮E21不会通过相应单向离合器20带动相应两个轴B18发生旋转,与之对应的两个托辊19不发生旋转;与齿轮C22相对应的两个托辊19发生旋转;在方杆15与伸缩板17复位过程中,齿轮B14一侧的环套A23随相应方杆15反转复位,其上的两个卡块A24逐渐靠近相应环套B25内的两个卡块B26并最终与相应环套B25内的两个卡块B26接触;齿轮A12一侧的环套A23随相应方杆15反转复位,旋转于此环套A23上的环套B25在齿条B28重力作用下随此环套A23同步反转复位。

当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完全复位时,如果齿轮A12一侧的方杆15由上翘下落复位,则齿条A27与限位块29重新接触,齿条B28与齿轮D33重新啮合;如果齿轮B14一侧的方杆15由上翘下落复位,则齿条A27与限位块29重新接触,齿条B28与齿轮D33重新啮合。

本发明在正常状态下搬运货物时,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方框处于水平状态,齿轮C22与齿条A27啮合,齿轮D33与齿条B28啮合;由于齿轮C22所对应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的单向驱动作用与齿轮D33所对应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的单向驱动作用的方向相反,所以一旦位于四个托辊19上的货物在反复颠簸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托辊19的侧滑时,总会有两个滚筒在相应的发挥单向驱动作用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0的阻止下不发生旋转,不发生旋转的两个托辊19与货物之间形成有效的滑动摩擦进而阻止货物相对于托辊19的侧滑,保证货物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因侧滑并滑落至地面导致货物损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电驱模块A11或电驱模块B13驱动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方框发生摆动来对位于四个托辊19上重心位置发生偏移的货物的位置进行调整,距离偏移的货物重心较近的方杆15在电驱模块A11或电驱模块B13的驱动下随相应轴A9同步竖直向上运动的同时绕相应轴A9发生旋转,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方框绕另一个轴A9向上摆动,使得货物整体发生适当角度的倾斜;货物在方杆15、伸缩板17和托辊19的带动下发生倾斜过程中,电驱模块A11或电驱模块B13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同侧的两个托辊19发生旋转,这两个旋转的托辊19带动货物沿伸缩板17倾斜方向斜向下向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部位置处运动;当货物即将到达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部位置处时,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在电驱模块A11或电驱模块B13的反向驱动下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货物在重力和运动惯性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向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部位置处运动,同时货物带动四个托辊19继续沿相同方向旋转;当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刚好复位时,货物基本到达两个方杆15之间的中部位置处,从而实现叉车在搬运货物过程中对重心发生偏移的货物的位置的调整,避免发生偏移的货物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反复颠簸导致的货物继续偏移而滑落造成的货物损坏。另外,相对于传统的叉车,本发明可以在较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对货物向侧前方固定位置的卸载;当本发明在自由转向受限的狭窄空间内向其侧前方卸载货物时,电驱模块A11或电驱模块B13驱动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两个方杆15与两个伸缩板17形成的框架发生倾斜,货物沿伸缩板17的倾斜方向斜向下快速滑落至车体1侧前方的位置后,再经工人较小的挪动即可完成对货物向车体1侧前方的位置卸载堆放的工作;与传统叉车相比,本发明可以在叉车转向受限的狭小空间内完成对货物的卸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大量人力,卸载货物的效率较高。

相关技术
  • 一种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冷链物流系统
  • 一种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冷链物流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34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