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风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电风扇按照出风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轴流式风扇、贯流式风扇和离心式风扇等多种。其中,轴流式风扇工作时,叶片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轴流式风扇适用于中小型仓库或室内面积较大的场所的换气扇,或一些需要送风距离较远和需要送风量较大的场景。但目前来说,轴流风扇一般只具有单侧送风模式,功能较为单一,用户不能根据自身需求随意切换送风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扇,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

支架;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

第一风叶,所述第一风叶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轴;以及,

第二风叶,所述第二风叶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轴;其中,

所述电机本体具有驱动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互为同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中的其中一者为第一模式,另一者为第二模式,当所述电机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同向送风;当所述电机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反向送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还包括导风筒,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导风筒内,所述导风筒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筒的两端敞口设置,所述导风筒的其中一敞口端形成第一通风口,另一敞口端形成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所述第一风叶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对应所述第二风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导风筒的周侧壁,所述进风口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邻近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邻近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筒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和多个第二进风孔,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孔沿所述导风筒一端的周向排布,以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孔沿所述导风筒另一端的周向排布,以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相互独立运行的第一电机本体和第二电机本体,所述第一电机轴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本体,所述第二电机轴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本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本体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一转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电机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子;所述第二电机本体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二定子和所述第二转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子;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机本体驱动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互为同向旋转时,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同向送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其中一者为第三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当所述电机本体驱动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轴互为反向旋转时,所述第一风叶和所述第二风叶反向送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为出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叶或所述第二风叶的倾角为30°~6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叶或所述第二风叶的倾角为40°~50°。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包括支架、电机、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电机安装于支架上,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第一风叶安装于第一电机轴,第二风叶安装于第二电机轴。其中,电机本体具有驱动两个电机轴互为同向旋转或反向旋转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中的其中一者为第一模式,另一者为第二模式,当电机本体处于第一模式时,两个风叶同向送风;当电机本体处于第二模式时,两个风叶反向送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当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同向送风时,经过两个风叶的进风加速,实现风扇单侧螺旋送风,使得风扇能够在保持相同风速的情况下,提升送风距离,降低电机转速,进而降低噪音;当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反向送风时,能够实现风扇双侧同时送风,以增大风扇的送风范围。本发明具有两种送风模式,以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随意切换送风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风扇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风扇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风扇中电机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风扇中两个风叶同向送风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风扇中两个风叶反向送风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扇,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风扇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

支架10;

电机20,所述电机20安装于所述支架10,所述电机20包括电机本体、第一电机轴23和第二电机轴24,所述第一电机轴23和所述第二电机轴24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

第一风叶31,所述第一风叶31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轴23;以及,

第二风叶32,所述第二风叶32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轴24;其中,

所述电机本体具有驱动所述第一电机轴23和所述第二电机轴24互为同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中的其中一者为第一模式,另一者为第二模式,当所述电机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叶31和所述第二风叶32同向送风;当所述电机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叶31和所述第二风叶32反向送风。

具体而言,风叶的出风方向与其叶片倾角以及旋转方向均有关,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互为同向旋转时,可以实现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送风,也可以实现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反向送风。具体的,当两个风叶同向旋转能够实现同向送风时,两个风叶的倾角是同向的;当两个风叶同向旋转能够实现反向送风时,两个风叶的倾角是反向的。同理的,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互为反向旋转时,可以实现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送风,也可以实现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反向送风。

应该说明的是,轴流式风扇采用电机带动固定在电机轴上的风叶旋转,从而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出风方式直接,适用于需要送风距离较远和需要送风量较大的场景。但目前来说,轴流风扇一般只具有单侧送风模式,功能较为单一,用户不能根据自身需求随意切换送风模式。另外,现有技术中,轴流式风扇为保证较大的出风量,通常会采用高速旋转的电机20来加速风叶的旋转,并因此会产生较大噪音。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电机本体驱动第一电机轴23和第二电机轴24互为同向旋转或反向旋转,以使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旋转或反向旋转,以实现第一风叶31同向送风或反向送风。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送风时,经过两个风叶的进风加速,实现风扇单侧螺旋送风,使得风扇能够在保持相同风速的情况下,提升送风距离,降低电机20转速,进而降低噪音;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反向送风时,能够实现风扇双侧同时送风,以增大风扇的送风范围。本发明具有两种送风模式,以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随意切换送风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风扇还包括导风筒40,支架10安装于导风筒40内,导风筒40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具体而言,电机20、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均安装于导风筒40内,导风筒40一方面对空气可以起到轴流式导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风扇内部结构的作用,避免受到外物的撞击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导风筒40的侧壁需要开设进风口,以便于进风。当然,于其它实施例中,无需安装导风筒40,风扇可以处于敞开状态,空气可以自由流入。

进一步地,如图1和2所示,导风筒40的两端敞口设置,导风筒40的其中一敞口端形成第一通风口43,另一敞口端形成第二通风口44,第一通风口43对应第一风叶31设置,第二通风口44对应第二风叶32设置。可以理解,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送风,第一通风口43和第二通风口44的其中一者为第三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反向送风,第一通风口43和第二通风口44均为出风口。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通风口43处设有第一网罩51,第二通风口44处设有第二网罩52,第一网罩51和第二网罩52的设置能够减少外部环境对风扇内部的污染和干扰。可以理解,所述风扇还包括有风叶索母、轴承等,在此不再一一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进风口开设于导风筒40的周侧壁,进风口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进风口42,第一进风口41邻近第一通风口43设置,第二进风口42邻近第二通风口44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反向送风时,第一进风口41与第一通风口43之间形成其中一风道,第二进风口42与第二通风口44之间形成另一风道;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送风时,第一通风口43与第二通风口44之间形成风道。

具体而言,导风筒40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和多个第二进风孔,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孔沿导风筒40一端的周向排布,以形成第一进风口41;多个第二进风孔沿导风筒40另一端的周向排布,以形成第二进风口42。可以理解,通过多个进风孔沿导风筒40的周向排布形成进风口,可以增大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同时还可以形成格栅状的进风口,以阻挡异物进入风扇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电机本体包括第一电机本体21和第二电机本体22,第一电机轴23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本体21,第二电机轴24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本体22。可以理解,两个电机本体分别与风扇的控制系统电连接,两个电机本体相互独立运行,两个电机本体均可由控制系统单独控制。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电机本体21包括第一外壳211、第一定子212和第一转子213,第一定子212和第一转子213安装于第一外壳211内,第一电机轴23连接于第一转子213;所述第二电机本体22包括第二外壳221、第二定子222和第二转子223,第二定子222和第二转子223安装于第二外壳221内,第二电机轴24连接于第二转子223;第一外壳211和第二外壳221相互连接。可以理解,双定子双转子电机20能够驱动第一电机轴23和第二电机轴24同向旋转或反向旋转,以带动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双定子双转子电机20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双定子双转子电机20,能够实现风扇的同向送风和反向送风的同时,还能够显著减少风扇的体积,提升风扇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所述电机本体驱动第一电机轴23和所述第二电机轴24互为同向旋转时,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送风,第一通风口43和第二通风口44的其中一者为第三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具体的,第一通风口43为出风口,第二通风口44为第三进风口。当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同向旋转,第二风叶32驱动空气从第二通风口44进入导风筒40内,并形成螺旋风;第二风叶32驱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进风口42进入导风筒40内,对前述的螺旋风再次加速。螺旋送风似子弹,由于旋转的物体运行的距离比较远,比较平直,如此,在相同的风速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电机20的转速,从而实现风扇的低噪音运行。

如图6所示,而当所述电机本体驱动第一电机轴23和第二电机轴24互为反向旋转时,第一风叶31和第二风叶32反向送风,第一通风口43和第二通风口44均为出风口。当两个风叶反向旋转时,空气从第一进风口41和第二进风口42进入导风筒40内,两个风叶反向送风,各送各的,相较于前述的两个风叶同向送风,两个风叶反向送风时为散风模式,能够避免直吹用户,并且明显增大了风扇的送风范围。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叶31或第二风叶32的倾角为30°~60°。进一步地,第一风叶31或第二风叶32的倾角为40°~50°。可以理解,通过将其中一个风叶的倾角调节成接近45°,有利于实现该风叶的两侧出风效果基本一致,即该风叶顺时针旋转时其中一侧的出风速度与该风叶逆时针旋转时另一侧的出风速度相差不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电风扇用螺旋桨式风扇和具备其的电风扇以及电风扇用螺旋桨式风扇的成形用模具
  • 电风扇用风扇单元及具备该风扇单元的电风扇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99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