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58:26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需求不仅仅需要其具备较好的显示效果,对显示设备的美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无边框或窄边框显示器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而目前的无边框或者窄边框显示器中,一般使用L型的背板,将U型框体与背板的背部进行螺钉固定,但是由于固定螺钉的位置位于背板的背面,而安装人员在装配显示装置过程中,往往是正对于背板的正面的,使得生产作业十分复杂,并且在将框体与背板的背部进行锁固时极容易刮花显示设备的背面,影响外观的美观度。

因此,如何改善框体与背板之间的装配效率,提升装配后的美观度,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框体与背板之间的装配效率,提升装配后的美观度。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框体,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框体与所述侧板的形状配合,所述框体包裹所述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第二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且朝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三板连接,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平行,且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位置对应;所述第三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框体对应所述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将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三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螺孔,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通过螺钉螺接,将所述第三板与所述框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螺孔、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螺孔,将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三板螺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卡槽,所述连接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卡槽内,与所述卡槽配合固定。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等于所述卡槽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框体远离所述第三板的一侧,所述框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凸棱,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与所述凸棱抵接。

可选的,所述凸棱的高度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小于等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总厚度。

可选的,所述框体至少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水平方向上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框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框体连接;且所述缓冲层覆盖所述连接部。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容纳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以及所述第三板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三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板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且所述缓冲层覆盖所述固定部。

本申请针对背板和框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本申请中,背板的侧板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形成U型,使得侧板朝背板的正面进行翻折,其中,侧板的第三板被弯折到了背板最上方,因此在第三板上设置固定部,在框体包裹第三板的部分设置连接部,使得背板用于与框体连接的固定部和框体用于与背板连接的连接部均朝向背板正面,安装人员可以直接从背板的正面进行装配,不需要再绕到背板的背面或蹲下来从背板背面进行背板与框体的组装,有效的提升了装配的效率,并且由于背板和框体从背板的正面进行固定以后,使得整个背板的背面不再有其他固定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显示装置背面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示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0、显示装置;100、背板;110、底板;120、侧板;111、第一板;112、第二板;113、第三板;130、固定部;121、第一螺孔;122、卡槽;200、框体;210、连接部;211、第二螺孔;212、凸起;220、凸棱;230、倒角结构;300、弹性件;400、显示面板;500、光学膜片;600、缓冲层;70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包括背板100和框体200,背板100包括底板110和侧板120,侧板120与底板110连接,框体200与侧板120的形状配合,框体200包裹侧板120;侧板120包括第一板111、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第一板111的一侧与底板110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板112的一侧连接,第一板111与底板110平行,第二板112垂直于第一板111,且朝远离底板110的方向延伸,第二板112的另一侧与第三板113连接,第三板113与第一板111平行,且第三板113与第一板111位置对应;第三板113上设置有固定部130,框体200对应固定部130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210,固定部130与连接部210连接,将框体200与第三板113连接。

本申请针对背板100和框体20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本申请中,背板100的侧板120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板111、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形成U型,使得侧板120朝背板100的正面进行翻折,在实际的生产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模具自动折弯形成,简单方便,其中,侧板120的第三板113被弯折到了背板100最上方,因此在第三板113上设置固定部130,在框体200包裹第三板113的部分设置连接部210,使得背板100用于与框体200连接的固定部130和框体200用于与背板100连接的连接部210均朝向背板100正面,安装人员可以直接从背板100的正面进行装配,不需要再绕到背板100的背面或蹲下来从背板100背面进行背板100与框体200的组装,有效的提升了装配的效率,并且由于背板100和框体200从背板100的正面进行固定以后,使得整个背板100的背面不再有其他固定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显示装置10背面的美观度。

具体的,固定部130包括第一螺孔121,连接部210包括第二螺孔211,第一螺孔121和第二螺孔211通过螺钉700螺接,将第三板113与框体200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侧板120的第三板113上的固定部130和框体200的连接部210均为螺孔时,在将框体200安装到侧板120上时,可以通过螺钉700依次穿过第二螺孔211和第一螺孔121,将框体200螺接固定在侧板120的第三板113上,并且框体200的其他部分扣合在侧板120上,从侧板120的外侧面包裹住侧板120,形成对侧板120的保护。

由于整条装配的生产线上,操作人员都是朝向背板100的正面的,在操作人员装配背板100和框体200的过程中,只需要从背板100的正面通过螺钉700将第二螺孔211和第一螺孔121进行螺接,就能完成背板100与框体200之间的锁附,不需要再绕到背板100的背面去固定螺钉700,也不需要蹲下来操作,因此更加省时省力,提升了作业效率。

图2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1的改进,第一螺孔121和第二螺孔21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300,螺钉700依次穿过第二螺孔211、弹性件300和第一螺孔121,将框体200与第三板113螺接。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侧板120的第三板113上的第一螺孔121与框体200的第二螺孔211之间还设置了弹性件300,弹性件300可以是弹簧或者环形泡棉。例如,当弹性件300为弹簧时,可以将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螺孔1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螺孔211连接,将螺钉700依次穿过第二螺孔211、弹簧以及第一螺孔121,将框体200与侧板120进行螺接。

当显示装置10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力传导到框体200与侧板120之间的连接处,弹簧就会压缩,通过压缩以后的形变量来释放作用力,使框体200与侧板120连接处的作用力得到有效的衰减和缓冲,这样可以改善由于显示装置10在搬运或者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框体200与侧板120之间在连接处出现断裂或破损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框体200与侧板1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当弹性件300为环形泡棉时,只需要将环形泡棉贴附在螺孔处,即可实现上述效果,由于篇幅限制,不再一一赘述。

图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1的改进,固定部130包括卡槽122,连接部210包括凸起212,凸起212嵌入卡槽122内,与卡槽122配合固定。

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针对框体200与侧板120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本实施例中,侧板120的第三板113中固定部130为卡槽122,卡槽122可以是在第三板113上的通槽或者凹槽,框体200的连接部210为由框体200对应第三板113的卡槽122的位置,向第三板113的卡槽122方向突出形成的凸起212。

在将框体200与侧板120进行连接时,可以先将框体200上的凸起212插入朝第三板113的卡槽122中,使凸起212与卡槽122嵌合固定以后,再将框体200其余的部分扣合在侧板120上,形成对侧板120的卡合固定。这样可以简化安装步骤,将原本的螺钉700固定变成卡扣固定,安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进一步提升了显示装置10的装配效率,节约了装配作业时间。

为了使凸起212嵌入卡槽122内不容易发生脱落,形成较好的卡扣固定,并且在凸起212嵌入卡槽122内以后,不会对侧板120内部的其他光学结构发生抵接,造成光学结构损坏破裂,本申请还针对凸起212和卡槽122的尺寸进行了限定:凸起212的高度等于卡槽122的深度。这样可以使凸起212在与卡槽122扣合以后,完全隐藏于卡槽122内,不会有多余的部分露出卡槽122,与位于侧板120围成的空间内的其他光学结构发生抵接,导致光学结构损害,同时,也能使凸起212与卡槽122之间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使得卡槽122能够更好地对凸起212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提升了框体200与侧板1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图4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1的改进,显示装置10还包括显示面板400,显示面板400设置在框体200远离第三板113的一侧,框体200靠近显示面板400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凸棱220,显示面板400的侧边与凸棱220抵接。

本实施例中,针对框体20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框体200上还设置了凸棱220,由于框体200的形状与侧板120的形状配合,因此,当侧板120由第一板111、第二板112以及第三板113围成了类似U字型的结构时,框体200从侧板120的外侧进行包裹,也形成了类似U字型的结构,当第三板113为平板结构时,框体200于侧板120的第三板113对应的部分也为平板结构,且与侧板120的第三板113保持水平。

在实际将显示面板400安装到框体200上的过程中,需要将显示面板400的边缘搭接到框体200远离侧板120的第三板113的一侧,即框体200正对于显示面板400的一侧,并通过玻璃胶等将显示面板400与框体200粘接在一起,防止显示面板400从框体200上脱落,同时玻璃胶也能够对框体200上的连接部210进行遮挡,以从显示面板400的角度无法观察到框体200上的连接部210,从而提升正面观感的美观度;而在框体200的边缘设置凸棱220,利用凸棱220在显示面板400的侧边形成遮挡,可以从显示面板400的侧边对显示面板400进行保护,当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外界物体从显示面板400侧边发生碰撞时,会与凸棱220进行接触,而不会直接与显示面板400的侧边进行接触,有效的避免在搬运或者使用过程中,从显示面板400的侧边对显示面板400发生碰撞,导致显示面板400损坏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凸棱220的高度大于显示面板40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小于等于显示面板400的总厚度。这样设计可以使凸棱220不仅可以有效的对显示面板400的侧边进行保护的同时,还不影响显示面板400的整体观感,提升显示面板400的美观度。

此外,凸棱220远离显示面板40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倒角结构230,倒角结构230为圆倒角,即将凸棱220的外侧采用倒角结构230的设计,可以使外界作用力在作用到框体200的外侧时,会利用倒角结构230形成的弧线形将作用力进行分散,有效衰弱作用力;并且倒角结构230使框体200的外侧局部形成弧面,由于弧面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框体200的外侧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碰撞的物体与框体200外侧的接触从原来的整面接触变成了局部点接触,避免碰撞物体与框体200侧面之间发生大面积剐蹭。

而由于凸棱220远离显示面板400的一侧设置了圆倒角,使得从显示面板400的正面观看时,框体200的侧边在凸棱220的位置由于圆倒角形成了收窄,进一步提升了窄边框的视觉观感,提升了显示面板400的美观度。

图5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框体200至少设置在显示面板400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由于在组装显示面板400的过程中,是需要将显示面板400的边缘搭接在框体200上,并通过玻璃胶等将显示面板400与框体200进行粘贴,防止显示面板400从框体200上发生脱落;而为了保证显示面板400固定以后,显示面板400的显示面相对于固定以后的框体200保持水平,以保证显示面板400的正常显示效果,因此在显示面板400水平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框体200,将显示面板400在水平方向的两侧均通过框体200进行固定连接,使得框体200能够从显示面板400水平方向的两侧对显示面板400进行支撑和固定,保持显示面板400处于相对水平的状态,进一步提升了显示面板400的显示效果。

当然,也可以在显示面板400的三条边的方向上均设置框体200,当显示面板400处于竖直摆放时,显示面板400的上边、左右两边均由框体200进行固定,可以将显示面板400的三边取消传统的中框固定方式,有利于使显示面板400的上边和左右两边都更容易制作窄边框或者无边框。

同时,显示面板400处于同一平面、同一型材的框体200上,不会有渗光现象产生,显示面板400的三边围绕的框体200是同一颜色、同一材质,外观档次也能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400的美观度。

图6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4的改进,显示面板400与框体200之间设置有缓冲层600,缓冲层600为弹性材料制成;缓冲层600的一侧与显示面板400连接,另一侧与框体200连接;且缓冲层600覆盖连接部210。

由于在将显示面板400安装到框体200上时,框体200朝向显示面板400的一侧与显示面板400的边缘接触,而为了防止当显示面板400安装到框体200上时,框体200的连接部210的位置与显示面板400之间发生接触,导致显示面板400受到磨损损伤,因此,在显示面板400和框体200之间还设置了缓冲层600,缓冲层600可以是弹性泡棉、海绵或橡胶材质制成,缓冲层600覆盖住框体200的连接部210,这样当框体200的连接部210和侧板120的第三板113上的固定部130均为螺孔时,在通过螺钉700依次穿过框体200和第三板113上的螺孔将框体200与第三板113进行螺接以后,螺钉700的一端会与缓冲层600进行接触,而不会直接接触到显示面板400上,这样就使得缓冲层600在螺钉700与显示面板400之间形成了一层防护,避免了螺钉700划伤显示面板400的情况发生;同时,当显示面板400受到外力作用与框体200之间发生挤压时,可以通过缓冲层600的弹性形变对作用力进行释放,将显示面板400与框体200之间的硬接触转为软接触,有效的衰弱、缓解显示面板400与框体200之间的作用力,避免由于显示面板400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显示面板400损坏的情况发生。

图7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10还包括光学膜片500,光学膜片500容纳于第一板111、第二板112以及第三板113围成的空间内;第三板113与光学膜片500之间设置有缓冲层600,缓冲层600为弹性材料制成,缓冲层600的一侧与第三板113连接,另一侧与光学膜片500连接;且缓冲层600覆盖固定部130。

本实施例中,由于侧板120依次连接的第一板111、第二板112以及第三板113使侧板120形成U型,因此U型的侧板120形成具有类似内凹结构的容纳空间,在安装光学膜片500时,可以将光学膜片500放置在侧板120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这样就可以利用背板100的自身结构对光学膜片500进行支撑,可以取消传统的中框结构,有利于实现窄边框或者无边框。

而为了防止当框体200安装到侧板120上时,侧板120的第三板113在固定部130的位置与光膜膜片之间发生接触,导致光膜膜片受到磨损损伤,因此,在第三板113与光膜膜片之间还设置了缓冲层600,缓冲层600可以是弹性泡棉、海绵或橡胶材质制成,缓冲层600覆盖住第三板113的固定部130,这样当第三板113的固定部130和框体200的连接部210均为螺孔时,在通过螺钉700依次穿过框体200和第三板113上的螺孔将框体200与第三板113进行螺接以后,螺钉700的一端会与缓冲层600进行接触,而不会直接接触到光学膜片500上,这样就使得缓冲层600在螺钉700与光学膜片500之间形成了一层防护,避免了螺钉700划伤光学膜片500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缓冲层60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在缓冲层600填充于侧板120与光学膜片500之间时,可以弥补光学膜片500与侧板120之间的缝隙,并且光学膜片500与侧板120的第三板113之间形成弹性挤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光学膜片500在容纳于侧板120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固定稳定,不容易发生晃动,进一步提升了光学膜片500安装的稳定性,保证光学膜片500的正常使用,使显示装置10能够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光学膜、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偏振膜、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的测试方法、显示装置的贴合方法和显示装置
  •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发光元件与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显示装置及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75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