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1年10月21日提交的名称为“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202111229137.0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刘海屏”、“弹出式摄像头”、“打孔屏”等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现阶段,在显示面板上可设置透光显示区,将摄像头、红外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设置在透光显示区背面,在保证感光组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

为了保证透光显示区的透光性能,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设置在透光显示区外,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阳极需要通过阳极引线一一连接到对应的驱动电路。阳极引线会占用透光显示区的空间,使得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数量受到限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增加第一显示区即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阵列基板包括:像素阳极,位于第一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发光单元对应;驱动电路,位于第二显示区,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发光单元发光;多路分配单元,位于第一显示区,与部分像素阳极对应设置,多路分配单元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对应地像素阳极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第一引线,多路分配单元通过第一引线与驱动电路连接;第二引线,一个多路分配单元通过N条第二引线与N组像素阳极电连接,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路分配单元与N条控制信号线电连接,用于在控制信号线提供的N个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控制N条驱动支路错开导通,每条驱动支路包括一条第一引线、一条第二引线和一组像素阳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路分配单元包括N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控制信号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引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引线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信号线包括时钟信号线或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N=2。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与一个多路分配单元连接的控制信号线包括两行驱动电路各自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二显示区和第二区域之间,多路分配单元位于第二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四区域位于第三区域与第一显示区之间,驱动电路位于第四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一组像素阳极包括一个像素阳极或依次电连接的两个以上像素阳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一组像素阳极中的像素阳极对应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的阵列基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中的像素阳极设置在第一显示区,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显示区。多路分配单元与部分像素阳极对应设置,多路分配单元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像素阳极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用于连接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和像素阳极的第二引线并未超出像素阳极。一个多路分配单元通过N条第二引线与N组像素阳极电连接的情况下,N条第二引线中的一条第二引线未超出像素阳极,N条第二引线中的其他第二引线超出像素阳极,则可利用更少的超出像素阳极的引线驱动更多的像素阳极,即可利用更少的超出像素阳极的引线驱动更多像素发光单元,从而在设置的超出像素阳极的引线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第一显示区即透光显示区中像素阳极的数量,即增加第一显示区即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减小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数量受到的限制,提高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Q1区域的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Q1区域的另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Q1区域的又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一种阵列基板的透光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Q1区域的再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Q1区域的又另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Q2区域的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一多路分配单元的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上,需要在显示面板的一侧集成如前置摄像头、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可在显示面板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将上述感光组件设置在透光显示区背面,从而能够在保证感光组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

为了保证感光组件能够正常工作,需要保证透光显示区的透光性能,可以将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设置在透光显示区外。透光显示区内的每个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阳极通过一条阳极引线连接到该像素发光单元对应的驱动电路,以使得驱动电路可驱动透光显示区中的像素发光单元发光。但由于阳极引线在透光显示区中需要占据一定空间,阳极引线数量受到限制,对应地,一方面,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也受到限制,透光显示区的宽度也随之受到了限制,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PPI)、透光显示区外的显示区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密度也会受到限制,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利用更少的阳极引线控制更多的像素发光单元,减小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受到的限制,能够增加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增加透光显示区的宽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

第二显示区AA2围绕第一显示区AA1的至少部分。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高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AA1即为透光显示区。例如,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可大于等于15%,甚至大于40%,或具有更高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使得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AA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同时第一显示区AA1还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设计。

图2为图1中Q1区域的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Q1区域的另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Q1区域的又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阵列基板可包括像素阳极11、驱动电路12、多路分配单元13、第一引线14和第二引线15。

像素阳极11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一显示区AA1中设置有多个像素阳极11。像素阳极11与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像素发光单元对应。像素阳极11即为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发光单元的阳极。

驱动电路12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发光单元发光。第二显示区AA2设置有多个驱动电路1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显示区AA1中的每个像素发光单元在第二显示区AA2对应设置有一个驱动电路12。驱动电路12可为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像素阳极11提供驱动信号。

多路分配单元13即demux单元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可与部分像素阳极11对应设置。第一显示区AA1设置有多个多路分配单元13。多路分配单元13可将一条公共输入线切换到多条单独输出线中的一条。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与N组像素阳极11电连接,N为多路分配单元能够支持切换的单独输出线的数目,为大于1的整数。多路分配单元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即多路分配单元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落入对应的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电连接。与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电连接的N组像素阳极11中,有一个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包括该多路分配单元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即,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落入与该多路分配单元13电连接的N组像素阳极11中的一个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并不是N组像素阳极11中的每一个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都包括该多路分配单元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在一些示例中,多路分配单元13位于像素阳极11与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之间。

第一引线14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3与第二引线15电连接。第一引线14用于连接驱动电路12和多路分配单元13。具体地,多路分配单元13可通过第一引线14与驱动电路12连接,实现驱动电路12与多路分配单元13的电连接。第二引线15用于连接多路分配单元13与像素阳极11。具体地,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通过N条第二引线15与N组像素阳极11电连接,实现多路分配单元13与像素阳极11的电连接。对应地,驱动电路12通过第一引线14、多路分配单元13和第二引线15实现与像素阳极11的电连接。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一些示例中,与同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电连接的N组像素阳极11对应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在此并不限定。

一组像素阳极11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像素阳极11。具体地,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通过N条第二引线15中的一条第二引线15与一组像素阳极11中的一个像素阳极11直接电连接,即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通过一条第二引线15与一个像素阳极11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一组像素阳极11包括一个像素阳极11。如图2所示,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通过两条第二引线15与两个像素阳极11连接,即N=2。其中,一条第二引线15与一个像素阳极11连接,且该第二引线15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该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另一条第二引线15与另一个像素阳极11连接,该第二引线15在阵列基板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不与该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

如图3所示,一组像素阳极11包括一个像素阳极11。图3中的第二引线包括第二引线151、152和153,像素阳极可包括像素阳极111、112和113。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通过三条第二引线151、152、153与三个像素阳极111、112、113连接,即N=3。其中,第二引线151与像素阳极111连接,且第二引线15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像素阳极1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第二引线152与像素阳极112连接,第二引线152在阵列基板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不与像素阳极112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第二引线153与像素阳极113连接,第二引线153在阵列基板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不与像素阳极1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

在另一些示例中,一组像素阳极11包括两个以上的像素阳极11。在一组像素阳极11包括两个以上的像素阳极11的情况下,这一组像素阳极11中的像素阳极11依次电连接。例如,这一组像素阳极11中的像素阳极11可串联连接。具体地,在一组像素阳极11包括两个以上的像素阳极11的情况下,一组像素阳极11中的像素阳极11对应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通过一条第一引线14与一个驱动电路12电连接。该驱动电路12可分时为与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3连接的N组像素阳极11提供驱动信号,即可利用一个驱动电路12为N组像素阳极11提供驱动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通过一条第二引线15与一组像素阳极11电连接,即与该多路分配单元13连接的驱动电路12能够驱动该第二引线15连接的像素阳极11。可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3控制第一显示区的显示与否,第一显示区中的多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有选择性地导通,如,根据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应用情况确定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多个多路分配单元13是否导通。例如,在某些需要使用感光组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多个多路分配单元13断开,即第一显示区AA1处于不显示状态。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3控制第一显示区在不需要显示时不发光,可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寿命。

与一个驱动电路12为一组像素阳极11提供驱动信号的方案相比,本示例的方案能够对应减少第二显示区AA2中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A1像素阳极11的驱动电路12的数量。例如,在N=2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区AA2中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阳极11的驱动电路12的数量可以减少一半。第二显示区AA2中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阳极11的驱动电路12的数量的减小,可减小第二显示区AA2中用于设置驱动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阳极11的驱动电路12的空间的大小,为第二显示区AA2中像素发光单元的设置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可扩展性。

用于连接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未超出该像素阳极11。也就是说,对于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连接两者的第二引线15未超出该像素阳极11。对于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该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包括连接两者的第二引线15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即,用于连接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该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也就是说,对于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连接两者的第二引线15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该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用于连接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并不会对第一显示区AA1即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造成限制。

透光显示区中超出像素阳极的引线会对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带来影响。超出像素阳极的引线指在阵列基板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不与像素阳极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的引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设置有多路分配单元13,由于多路分配单元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使得用于连接该多路分配单元13与该像素阳极11的一条第二引线15并未超出像素阳极11。多路分配单元13电连接N组像素阳极11需要一条未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和N-1条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在能够驱动相同数量的像素阳极的情况下,减少超出像素阳极11的引线的数量。即在超出像素阳极11的引线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驱动更多数量的像素阳极,减小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数量受到的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相关技术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示例进行对比说明。

图5为相关技术中透光显示区的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透光显示区AA3设置有若干像素阳极21,每个像素阳极21都通过一条阳极引线22与透光显示区AA3外的驱动电路连接。阳极引线22为超出像素阳极21的引线。阳极引线22的数量与像素阳极21的数量相等。一条阳极引线22可驱动一个像素阳极22。

例如,透光显示区AA3设置三十条阳极引线22,对应地,透光显示区AA3对应设置三十个像素阳极22,透光显示区AA3中像素阳极22的数量受到了大量阳极引线22的限制,因此,透光显示区AA3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受到了大量阳极引线22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中超出像素阳极11的引线会对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带来影响。如图2所示,用于连接在阵列基板上投影不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与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超出该像素阳极11。即用于连接在阵列基板上投影不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与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在阵列基板上的至少部分投影,不与该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图1和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可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3利用一条不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和一条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驱动两个像素阳极11。可将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视为阳极引线,也就是说,可通过一条阳极引线可驱动两个像素阳极11,可在阳极引线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阳极11的数量,即增加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

例如,一组像素阳极11包括一个像素阳极11,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通过两条第二引线15与两个像素阳极11电连接。每两条第二引线15中有一条未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和一条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第一显示区AA1设置三十条超出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可驱动六十个像素阳极11。相对于采用图5在透光显示区的设置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阳极11的数量翻了一倍,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也翻了一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阳极11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A1,驱动电路12设置于第二显示区AA2。多路分配单元13与部分像素阳极11对应设置,多路分配单元13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与对应的像素阳极11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重叠。用于连接在阵列基板上投影重叠的多路分配单元13和像素阳极11的第二引线15并未超出像素阳极。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通过N条第二引线15与N组像素阳极11电连接的情况下,N条第二引线15中的一条第二引线15未超出像素阳极,N条第二引线15中的N-1条第二引线15超出像素阳极11,则可利用更少的超出像素阳极11的引线驱动更多的像素阳极11,即可利用更少的超出像素阳极11的引线驱动更多像素发光单元,从而在设置的超出像素阳极11的引线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可增加第一显示区AA1中像素阳极11的数量,即增加第一显示区AA1即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即透光显示区内像素发光单元数量受到的限制,提高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而且,在设置的超出像素阳极11的引线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第一显示区AA1即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也提高了第一显示区AA1即透光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像素密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路分配单元13可与N条控制信号线电连接。多路分配单元13可用于在控制信号线提供的N个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控制N条驱动支路错开导通。在同一时刻,N条驱动支路中的一条驱动支路导通。每条驱动支路包括一条第一引线14、一条第二引线15和一组像素阳极11。例如,N=2,则第一条驱动支路导通时,第二条驱动支路断开;第二条驱动支路导通时,第一条驱动支路断开。例如,图6为图1中Q1区域的再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N=2,多路分配单元13与两条控制信号线17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同一行像素阳极11对应设置的多路分配单元13可共用N条控制信号线,在此并不限定。通过通用N条控制信号线可进一步减少第一显示区AA1中的走线数量。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信号线可包括时钟信号线或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时钟信号线可提供时钟信号,与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3连接的两条时钟信号线提供的时钟信号的生效电平在时间上错开。与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3连接的两条发光控制信号线即EM线可为第二显示区AA2中两行驱动电路各自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171,即与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连接的控制信号线包括对应的两行驱动电路各自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例如,图7为图1中Q1区域的又另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所示,N=2,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与两条发光控制信号线171电连接。这两条发光控制信号线171为第二显示区AA2中两行驱动电路各自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171,即,这两条发光控制信号线171分别连接第二显示区AA2中两行驱动电路。同一行像素阳极11对应设置的多路分配单元13可共用第二显示区AA2中两行驱动电路分别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171。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区可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显示区AA1可包括第一区域AA11和第二区域AA12。第一区域AA1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二区域AA12之间。第一区域AA11可包围第二区域AA1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区域AA12相比,第一区域AA11距离第二显示区AA2更近。

上述实施例中的多路分配单元13可位于第二区域AA12。即多路分配单元13与位于第二区域AA12中的至少部分像素阳极11对应设置。例如,图9为图8中Q2区域的一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9所示,第一区域AA11中并不设置多路分配单元13,多路分配单元13位于第二区域AA12。位于第一区域AA11中的像素阳极11可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驱动电路12电连接。由于第一区域AA1中的像素阳极11与第二显示区AA2距离极近,因此第一区域AA1中像素阳极11与驱动电路的连接不会对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像素阳极11的数量带来限制,或只会带来可忽略的极小的限制,并不会对增加第一显示区中像素发光单元的数量带来不良影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可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显示区AA2可包括第三区域AA21和第四区域AA22。第四区域AA22位于第三区域AA21与第一显示区AA1之间。第三区域AA21可视为主屏区,第四区域AA22可视为过渡区。第四区域AA22可包围第一显示区AA1的至少部分。驱动电路12具体可位于第四区域AA22。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驱动电路12可通过一条第一引线14驱动N组像素阳极11,能够对应减少第四区域AA22中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AA1像素阳极11的驱动电路12的数量,从而能够减小第四区域AA22的大小。

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区域AA22的透光率可小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第四区域AA22的透光率可大于等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在此并不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3可包括N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可与控制信号线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可与第一引线14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可与第二引线15电连接。在控制信号线17提供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薄膜晶体管可导通或关断,以实现驱动支路的导通和断开。具体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可为栅极,第一端可为源极,第二端可为漏极;或者,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可为栅极,第一端可为漏极,第二端可为源极,在此并不限定。

例如,图11为图7中一多路分配单元的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11所示,N=2,多路分配单元13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分别记为M1和M2。薄膜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一行驱动电路12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171连接,薄膜晶体管M1的第一端与第一引线14连接,薄膜晶体管M1的第二端与另一条第二引线15连接。薄膜晶体管M2的控制端与另一行驱动电路12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171连接,薄膜晶体管M2的第一端与第一引线14连接,薄膜晶体管M2的第二端与另一条第二引线15连接。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M1和M2的导通或关断,即可实现对像素阳极11的驱动。在一些示例中,薄膜晶体管M1和M2不同时导通。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引线14和第二引线15可以为透明材料走线如氧化铟锡走线即ITO走线,也可为非透明材料走线,在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关于阵列基板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关于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具体可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电视、电子纸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在此并不限定。

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显示面板实施例、显示装置实施例而言,相关之处可以参见阵列基板实施例的说明部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之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数量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技术分类

0612011593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