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客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客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

背景技术

客车后视镜是用以供驾驶者观察客车后方的道路情况,增加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为了适应不同驾驶者的驾驶需求,需要对后视镜片的角度进行调整,目前后视镜片的转向调整有手动、电动两种方式,在其中电动调节方式当中,通过电机及配合传动机构来带动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调节,但是在电机调节过程当中,通常通过传动机构所传动的方向来约束镜片的调节方向,影响调节过程中的镜片稳定性,从而需要在镜片的转向调节过程中,镜片转向调整的稳定性进一步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调节稳定性的客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客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包括上座本体、下座本体、下座盖体,下座盖体装配于下座本体上方,上座本体转动设置于下座盖体上,在下座本体与下座盖体之间设置有带动上座本体转动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带动上座本体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上座本体在不同方向上往返运动;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分别包括驱动电机、蜗轮蜗杆、齿轮组件、驱动齿条;驱动齿条与上座本体连接,驱动电机与蜗轮蜗杆、齿轮组件形成传动配合,齿轮组件与驱动齿条形成传动连接;

上座本体中部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一球部,下座盖体中部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球部,第一球部处于第二球部之中,在第一球部、第二球部之间设置有半圆形的转动球部,转动球部的外壁与第二球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转动球部的内壁与第一球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与第一驱动组件对上座本体所产生的驱动方向相同,第二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与第二驱动组件对上座本体所产生的驱动方向相同。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中,还包括将第一球部与第二球部形成弹性连接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保持压块、保持连接件、保持压套、弹性件,保持压块处于第一球部内,保持压块外壁为与第一球部内壁相适应的球面形状,保持连接件的前端穿过第一球部、转动球部与第二球部的中间位置连接,保持连接件的末端处于第一球部的外侧,保持压套套设于保持连接件上,弹性件受压于保持压块与保持压套之间,以使从保持压块、第一球部、转动球部朝向第二球部产生压力。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中,在下座本体与上座本体之间设置有对下座本体外周与上座本体外周之间的间隙形成封盖的环形防护罩;防护罩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防护罩的上端边缘卡接于上座本体的外周下部,防护罩的下端边缘卡接于下座本体的外周下部,防护罩的中部为朝向外侧隆起对下座本体外周与上座本体外周之间间隙形成封盖的遮盖部。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中,在下座本体的底壁设有两个布置方向不同的导向槽,一个导向槽中对应放置一个驱动齿条,驱动齿条为弧形状,在驱动齿条的内壁设置有从动齿;

处于导向槽的一侧设有电机安装槽、蜗轮蜗杆安装槽、齿轮组件安装槽;蜗轮蜗杆包括装配于蜗轮蜗杆安装槽中的蜗轮、蜗杆,蜗轮装配于蜗杆的一端;驱动电机装配于电机安装槽中,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蜗轮形成传动的驱动螺杆;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形成共轴布置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蜗杆形成传动配合,第二齿轮与驱动齿条上的从动齿传动配合,第一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齿轮外径。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中,下座本体外周设置有卡槽,下座盖体外周设置卡入卡槽中的卡扣,下座本体与下座盖体之间装配有固定连接件,在下座盖体装配于下座本体上后,驱动电机、蜗轮蜗杆、齿轮组件限位于下座盖体与下座本体之间内的空间中。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中,驱动齿条的两端具有圆柱形的连接部,在上座本体中设置有供连接部置入的连接槽,连接部穿过下座盖体伸入到上座本体中,以及传入连接槽中将连接部卡在连接槽中的连接穿钉。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分别设置相互独立动作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上座本体及装于其上的镜片实现不同方向的调整,以实现后视镜角度的自动调整。

(2)通过设置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与驱动组件带动上座本体转动方向相同,以此来保证驱动组件带动上座本体运动时,通过导向结构的导向约束,保证上座本体在该转动方向上转动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连接于上座本体上镜片调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隐除上座本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隐除下座盖体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下座本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上座本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10、上座本体,11、下座本体,12、下座盖体,13、卡槽,14、卡扣,15、固定连接件,16、装配空间,17、第一驱动组件,18、第二驱动组件,19、驱动电机,20、蜗轮蜗杆,21、齿轮组件,22、驱动齿条,23、第一球部,24、第二球部,25、转动球部,26、摆动空间,27、导向块,28、导向槽,29、保持压块,30、保持连接件,31、保持压套,32、弹性件,33、连接部位,34、防护罩,35、遮盖部,36、导向槽,37、导向本体,38、从动齿,39、电机安装槽,40、蜗轮蜗杆安装槽,41、齿轮组件安装槽,42、蜗轮,43、蜗杆,44、驱动螺杆,45、第一齿轮,46、第二齿轮,47、连接部,48、连接槽,49、连接穿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7所示,客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包括上座本体10、下座本体11、下座盖体12,上座本体10为开口朝下在外周形成侧边的圆形状,下座本体11为开口朝上、内壁为弧形面,外周向外侧形成弯折部的小半圆形状;下座盖体12装配于下座本体11上方,下座本体11外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槽13,下座盖体12外周设置与卡槽13数量对应的卡扣14,卡扣14卡入卡槽13中形成卡紧力,下座本体11与下座盖体12之间装配有多个螺钉固定连接件15,将下座本体11与下座盖体12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在下座盖体12与下座本体11之间形成装配空间16。

上座本体10的中部转动设置于下座盖体12的中部,在下座本体11与下座盖体12之间的装配空间16中设置有带动上座本体10转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上座本体10以转动处进行转动,上座本体10与镜片形成装配;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带动上座本体10的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驱动组件18,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驱动组件18独立布置,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驱动组件18带动上座本体10在不同方向上往返运动,比如,第一驱动组件17带动上座本体10在左右方向上运动,而第二驱动组件18带动上座本体10在上下方向上运动;第一驱动组件17、第二驱动组件18分别包括驱动电机19、蜗轮蜗杆20、齿轮组件21、驱动齿条22;驱动齿条22与上座本体10连接,驱动电机19与蜗轮蜗杆20、齿轮组件21形成传动配合,齿轮组件21与驱动齿条22形成传动连接;即在驱动电机19工作时,依次通过蜗轮蜗杆20、齿轮组件21的传动,来带动驱动齿条22的运动,通过驱动齿条22的运动来带动上座本体10转动,以实现对连接于上座本体10上的镜片调整。

而上座本体10中部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一球部23,第一球部23由上座本体10的中央位置向下凹陷形成,第一球部23的内外壁为弧形面,下座盖体12中部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球部24,第二球部24形成于下座盖体12上方中间位置向上凸出的隆起部,第一球部23处于第二球部24之中,在第一球部23、第二球部24之间设置有半圆形的转动球部25,第一球部23处于第二球部24中时,第一球部23超出第二球部24,即在第一球部23上部外周的侧面与第二球部24的上方之间形成供上座本体10摆动的摆动空间26,摆动空间的高度不小于驱动组件对其所对应驱动齿条的驱动行程,以为上座本体及其上的镜片具有一定摆动角度;在转动球部25的外壁与第二球部2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转动球部25的内壁与第一球部2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可以采用导向块27、导向槽28的方式来实现,如在第一球部23的外壁具有导向块,转动球部25的内壁开设供导向块滑动的导向槽;在第二球部24的内壁开设导向槽,在转动球部25的外壁具有在导向槽内滑动的导向块。第一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与第一驱动组件17对上座本体10所产生的驱动方向相同,第二导向结构的导向方向与第二驱动组件18对上座本体10所产生的驱动方向相同,以此来保证第一驱动组件17带动上座本体10转动时,通过第一导向结构的约束,来保证上座本体10在该转动方向上转动的稳定性,及在第二驱动组件18带动上座本体10运动时,通过第二导向结构的约束,保证上座本体10在该转动方向上转动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连接于上座本体10上镜片调整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当中,为了保证后视镜调节的稳定性,还包括将第一球部23与第二球部24形成弹性连接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保持压块29、保持连接件30、保持压套31、弹性件32,保持压块29处于第一球部23内,保持压块29外壁为与第一球部23内壁相适应的球面形状,保持连接件30采用连接螺钉,弹性件32选用弹簧,保持连接件30的前端穿过第一球部23、转动球部25与第二球部24的中间位置连接,即在第二球部24中间的下方延伸出与保持连接件30形成螺纹连接的连接部位33,保持连接件30的末端处于第一球部23的外侧,保持压套31套设于保持连接件30上,弹性件32受压于保持压块29与保持压套31之间,以使从保持压块29、第一球部23、转动球部25朝向第二球部24产生压力,以此保证在上座本体10带着镜片调整到相适应位置时,通过弹性件32的弹力,使保持压块29、第一球部23、转动球部25、第二球部24之间产生一定的预紧力。

本申请进一步地实施例当中,为了对上座本体10与下座本体11之间进行防护,避免外物进入二者之间,在下座本体11与上座本体10之间设置有对下座本体11外周与上座本体10外周之间的间隙形成封盖的环形防护罩34;防护罩34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防护罩34的上端边缘接插方式卡接于上座本体10的外周下部,防护罩34的下端边缘卡勾方式卡接于下座本体11的外周下部,防护罩34的中部为朝向外侧隆起对下座本体11外周与上座本体10外周之间间隙形成封盖的遮盖部35。

本申请进一步地实施例当中,在下座本体11的底壁设有两个布置方向不同的导向槽36,具体地,在下座本体11内形成四个间隔分布的导向本体37,导向本体向从下座本体底部上形成延伸,导向槽也随之延伸,以增加导向槽与导向齿条之间的接触面,导向槽的深度不小于导向齿条的一半厚度,以此进一步保证导向齿条处于导向槽中往复滑动的稳定性;两个导向本体37形成一对,导向槽36开设于导向本体内侧面,一对导向本体中的导向槽底壁所在面为在一个圆上,以构成一个圆形段的导向通道;两个导向通道形成90°的交叉布置,一个导向通道中对应放置一个驱动齿条22,对驱动齿条22的移动形成导向,驱动齿条22为弧形状,在驱动齿条22内壁的靠近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38,以与齿轮组件21配合。

为了对驱动电机19、蜗轮蜗杆20、齿轮组件21形成预卡位,在处于导向槽的一侧设有电机安装槽39、蜗轮蜗杆安装槽40、齿轮组件安装槽41;蜗轮蜗杆20包括装配于蜗轮蜗杆安装槽40中的蜗轮42、蜗杆43,蜗轮42装配于蜗杆43的一端;驱动电机19装配于电机安装槽39中,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设置有与蜗轮形成传动的驱动螺杆44;齿轮组件21包括第一齿轮45、与第一齿轮45形成共轴布置的第二齿轮46,第一齿轮45与蜗杆形成传动配合,第二齿轮46与驱动齿条22上的从动齿传动配合,第一齿轮45的外径大于第二齿轮46外径。驱动电机19水平方向布置于下座本体11内,蜗轮蜗杆20处于驱动螺杆44的下方形成水平布置,齿轮组件21处于蜗杆一端的上方;在下座盖体12上处于电机安装槽39、齿轮组件安装槽41对应的位置形成相适应的卡槽,以分别对驱动电机19、齿轮组件21形成卡位,从而在下座盖体12装配于下座本体11上后,保证驱动电机19、蜗轮蜗杆20、齿轮组件21稳定的限位于下座盖体12与下座本体11之间内的空间中。

本申请中的驱动齿条22的两端分别具有圆柱形的连接部47,在上座本体10中设置有供连接部47置入的连接槽48,连接部47穿过下座盖体12伸入到上座本体10中,以及穿入连接槽48中将连接部47卡在连接槽中的连接穿钉49。在装配时,连接部47伸入连接槽48中,然后从外侧将连接穿钉49朝向连接槽48中推送,并穿过连接部47,以方便快捷的实现连接部47与上座本体10之间的连接。通过驱动齿条上两端的连接部设置,使每个驱动齿条与上座本体之间形成两个连接点,增强驱动齿条对上座本体之间的带动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更不是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管道内壁测绘的测绘机器人
  • 一种适用于测绘的支杆固定装置
  • 一种测绘装置以及测绘方法
  • 基于拍照工具的2D和3D自由点测绘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一种用于野外测绘的测绘点标记装置
  • 一种用于野外测绘的测绘点标记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4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