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顶针式供料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4:30


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顶针式供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供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顶针式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入网证等标签类产品是各种生活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从制作生产的产线到市场进行销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标签类产品的传统贴装生产工艺一般是人工贴装,具体分为标签剥离、位置核准以及贴装等工序。在标签剥离的工序中,需要作业人员人工将标签从背胶纸上剥离,过程繁琐且操作效率低;而且作业人员的主观情绪或身体状态等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

随着人工成本的日益增加和企业利益扩大化的追求,使得传统的人工生产制造模式必须转化为机械自动化生产模式。而作为标签贴装自动化生产的首要目标,就是亟需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标签剥离工序的供料装置,以保持长期稳定高效供料。

本专利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顶针式供料装置,使其实现标签类产品的自动化剥离,以保持长期稳定高效供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顶针式供料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顶料机构和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位于所述顶料机构的前侧;

所述顶料机构包括压板和顶料装置,所述压板位于所述顶料装置的上方,所述压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压板的表面设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的开口面积与标签相配合;所述顶料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顶针座和压框;所述顶针座、所述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以及所述第一气缸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顶针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座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穿破背胶纸以顶起所述标签的顶针;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连接杆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顶针座位于所述压框的内侧,所述压框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活动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压框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槽孔的边缘位正对齐;

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进料装置,两个所述进料装置对称分布在进料板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环形设置的传动带和两个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位于所述传动带的环形内侧两端,与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带的外表面固定设有若干沿所述传动方向阵列设置的第一凸点,所述第一凸点与所述背胶纸左右两侧的通孔相配合;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杆贯穿左右两侧的所述进料装置的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传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旋转电机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装置的上方铰接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表面设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与所述第一凸点相配合。如此设置,利用盖板与进料装置的组合作用压住背胶纸的左右两侧,避免背胶纸在被进料装置传动的过程中翘起,影响传动进料效果。第二槽孔能保证第一凸点的传动不受阻碍。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进料机构共用同一所述旋转电机。如此设置,设置两组进料机构提高背胶纸的进料效率。共用同一所述旋转电机能保证两组进料机构的传动速度一致,避免出现传动偏差。

进一步的,所述顶料机构的后侧设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杆和两个结构相同左右对称设置的导料轮,所述导料轮的外表面设有若干等距离阵列设置的第二凸点,所述第二凸点与所述背胶纸左右两侧的所述通孔相配合;所述第二传动杆贯穿左右两侧的所述导料轮,与所述导料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所述旋转电机驱动连接。如此设置,设置出料机构,能将标签剥离完毕的背胶纸利用出料机构的牵引力顺势拉出,避免背胶纸停止在顶料机构处。具体为利用旋转电机提供的动力带动下导料轮旋转,通过第二凸点对背胶纸两侧的通孔相配合将背胶纸迁离顶料机构。其中出料机构和顶料机构共用同一旋转电机能保证出料和进料的传动速度一致,避免出现传动偏差。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机构的后侧设有出料导向板,所述出料导向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导向板用于引导所述背胶纸回收至废料仓,所述废料仓位于所述架体的下部。如此设置,出料导向板作为一个限位的功能,引导背胶纸被出料机构所出料后,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落至架体下部的废料仓中,便于作业人员同一回收废弃的背胶纸。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固定设有上料盘,所述上料盘位于所述进料机构的前侧下方。如此设置,由于背胶纸一般采用Z字形叠法,未进行标签剥离的背胶纸先放置在上料盘上,由于上料盘位于进料机构的前侧下方,当上一张背胶纸标签剥离完毕后,下一张背胶纸也能顺势地被进料机构所进料进行标签剥离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顶料装置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顶料装置横向阵列设置。如此设置,考虑到背胶纸上的标签排版一般设置成若干排横向阵列设置,因此第一槽孔和顶料装置也相应地设置成横向阵列设置,以适应标签的排版布局。

进一步的,横向阵列设置的所述第一槽孔设有若干排,横向阵列设置的所述顶料装置固定连接在第三活动板上,所述第三活动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架体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活动板的前侧或后侧与第二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如此设置,当背胶纸上一排的标签全部剥离后,第二气缸驱动第三活动板使顶料装置整体前后移动,使其对齐压板上另一排的第一槽孔,即可马上进行另一排标签的剥离操作,无需进料装置重新移动背胶纸,提高整体效率。滑块与滑槽的组合作用,保证第三活动板前后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设有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光线测量端对准所述背胶纸;所述光纤传感器与所述旋转电机电性连接。如此设置,利用光纤传感器对焦背胶纸,以测量背胶纸的位移距离,从而对旋转电机实现精准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板的上方设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下端面与所述压料板上的标签贴合接触。如此设置,利用压料板挤压在标签的上方,避免标签在传送的过程中翘起。滚轮的设置可以在防止翘起的同时不阻碍背胶纸的传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的有益效果:

通过进料机构对背胶纸进行传送,再通过顶料结构将标签从背胶纸上顶出,以便真空吸嘴吸取转移至下步工序,实现标签类产品的自动化剥离,以保持长期稳定高效供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专利的整体右视图;

图3为本专利的附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专利的进料板处设有背胶纸时的立体图;

图5为本专利的背胶纸的立体图;

图6为本专利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专利的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的顶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本专利的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背胶纸未刺穿);

图10为本专利的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背胶纸已刺穿);

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1、架体;101、滑槽;2、压板;201、第一槽孔;3、顶料装置;301、第一气缸;302、第一活动板;303、第二活动板;304、顶针座;3041、顶针;305、压框;306、弹性件;307、连接杆;4、进料装置;401、传动带;402、传动轮;403、第一凸点;404、第一传动杆;405、第一驱动轮;406、盖板;4061、第二槽孔;5、进料板;6、旋转电机;7、出料机构;701、导料轮;702、第二凸点;703、第二传动杆;704、第二驱动轮;8、出料导向板;9、废料仓;10、上料盘;11、第三活动板;1101、第二气缸;1102、滑块;12、压料板;1201、滚轮;13、背胶纸;1301、通孔;14、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中的附图,对本专利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顶针式供料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上设有顶料机构和进料机构,进料机构位于顶料机构的前侧;

顶料机构包括压板2和顶料装置3,压板2位于顶料装置3的上方,压板2与架体1固定连接,压板2的表面设有第一槽孔201,第一槽孔201的开口面积与标签14相配合;顶料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01、第一活动板302、第二活动板303、顶针座304和压框305;顶针座304、第二活动板303、第一活动板302以及第一气缸301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气缸301的驱动端连接第一活动板302的下表面,第一活动板3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7,连接杆307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活动板303与顶针座30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顶针座304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穿破背胶纸13以顶起标签14的顶针3041;第二活动板303与连接杆307上下滑动连接,第二活动板303与第一活动板302之间设有弹性件306;顶针座304位于压框305的内侧,压框305的下边缘与第二活动板303固定连接,且压框305的上边缘与第一槽孔201的边缘位正对齐;

进料机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进料装置4,两个进料装置4对称分布在进料板5的左右两侧;进料装置4包括环形设置的传动带401和两个传动轮402,传动轮402位于传动带401的环形内侧两端,与传动带401传动连接;传动带401的外表面固定设有若干沿传动方向阵列设置的第一凸点403,第一凸点403与背胶纸13左右两侧的通孔1301相配合;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杆404贯穿左右两侧的进料装置4的传动轮402,第一传动杆404与传动轮402固定连接;第一传动杆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轮405,第一驱动轮405通过第一皮带与旋转电机6驱动连接。

进料装置4的上方铰接连接有盖板406,盖板406的表面设有第二槽孔4061,第二槽孔4061与第一凸点403相配合。如此设置,利用盖板406与进料装置4的组合作用压住背胶纸13的左右两侧,避免背胶纸13在被进料装置4传动的过程中翘起,影响传动进料效果。第二槽孔4061能保证第一凸点403的传动不受阻碍。

进料机构设有两组,两组进料机构共用同一旋转电机6。如此设置,设置两组进料机构提高背胶纸13的进料效率。共用同一旋转电机6能保证两组进料机构的传动速度一致,避免出现传动偏差。

顶料机构的后侧设有出料机构7,出料机构7包括第二传动杆703和两个结构相同左右对称设置的导料轮701,导料轮70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等距离阵列设置的第二凸点702,第二凸点702与背胶纸13左右两侧的通孔1301相配合;第二传动杆703贯穿左右两侧的导料轮701,与导料轮701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7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轮704,第二驱动轮704通过第二皮带与旋转电机6驱动连接。如此设置,设置出料机构7,能将标签14剥离完毕的背胶纸13利用出料机构7的牵引力顺势拉出,避免背胶纸13停止在顶料机构处。具体为利用旋转电机6提供的动力带动下导料轮701旋转,通过第二凸点702对背胶纸13两侧的通孔1301相配合将背胶纸13迁离顶料机构。其中出料机构7和顶料机构共用同一旋转电机6能保证出料和进料的传动速度一致,避免传送出现偏差。

出料机构7的后侧设有出料导向板8,出料导向板8与架体1固定连接,出料导向板8用于引导背胶纸13回收至废料仓9,废料仓9位于架体1的下部。如此设置,出料导向板8作为一个限位的功能,引导背胶纸13被出料机构7所出料后,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落至架体1下部的废料仓9中,便于作业人员同一回收废弃的背胶纸13。

架体1上固定设有上料盘10,上料盘10位于进料机构的前侧下方。如此设置,由于背胶纸13一般采用Z字形叠法,未进行标签剥离的背胶纸13先放置在上料盘10上,由于上料盘10位于进料机构的前侧下方,当上一张背胶纸13标签剥离完毕后,下一张背胶纸13也能顺势地被进料机构所进料进行标签剥离操作。

第一槽孔201与顶料装置3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槽孔201与顶料装置3横向阵列设置。如此设置,考虑到背胶纸13上的标签14排版一般设置成若干排横向阵列设置,因此第一槽孔201和顶料装置3也相应地设置成横向阵列设置,以适应标签14的排版布局。

横向阵列设置的第一槽孔201设有若干排,横向阵列设置的顶料装置3固定连接在第三活动板11上,第三活动板11的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滑块1102,滑块1102与架体1上的滑槽101滑动连接;第三活动板11的前侧或后侧与第二气缸110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101固定连接在架体1上。如此设置,当背胶纸13上一排的标签14全部剥离后,第二气缸1101驱动第三活动板11使顶料装置3整体前后移动,使其对齐压板2上另一排的第一槽孔201,即可马上进行另一排标签14的剥离操作,无需进料装置4重新移动背胶纸13,提高整体效率。滑块1102与滑槽101的组合作用,保证第三活动板11前后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

架体1上设有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的光线测量端对准背胶纸13;光纤传感器与旋转电机6电性连接。如此设置,利用光纤传感器对焦背胶纸13,以测量背胶纸13的位移距离,从而对旋转电机6实现精准控制。

进料板5的上方设有压料板12,压料板12上设有滚轮1201,滚轮1201的下端面与压料板12上的标签14贴合接触。如此设置,利用压料板12挤压在标签14的上方,避免标签14在传送的过程中翘起。滚轮1201的设置可以在防止翘起的同时不阻碍背胶纸13的传送。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将背胶纸13放置在进料板5上,同时背胶纸13两侧的通孔1301卡在进料板5两侧的进料装置4的第一凸点403中。其中旋转电机6通过第一驱动轮405带动第一传动杆404旋转,从而使与第一传动杆404固定连接的传动轮402旋转,传动轮402与传动带401传动连接,因此传动带401随之发生环形运动。由于传动带401上的第一凸点403之间的间距等于通孔1301之间的间距,所以背胶纸13被第一凸点403所带动而向前传送。

当背胶纸13传送至压板2和顶料装置3之间,标签14对齐第一槽孔201时,旋转电机6停止运作。第一气缸301驱动第一活动板302向上运动,第二活动板303和顶针座304也一同向上运动。通过压框305的上边缘挤压第一槽孔201的边缘位,对背胶纸13实现固定作用,以避免顶针3041穿破背胶纸13时,背胶纸13晃动。

随着第一活动板302的继续上升,由于第二活动板303受压框305与压板2的配合作用而下降,而顶针座304上的顶针3041穿破背胶纸13以顶出标签14,以便真空吸嘴吸取转移至下步工序。

最后第一气缸301驱动第一活动板302下降复位,第二活动板303也在弹性件306的弹性作用下复位,进料机构继续对背胶纸13进行传送,进行下一批的标签14的剥离操作。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顶针式供料装置
  • 一种用于标签类产品的剥料式供料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15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