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大鼓顶座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2:16


大鼓顶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击乐的配件,尤其是一种大鼓顶座。

背景技术

在爵士鼓中,在大鼓(底鼓)上一般会配有两个耳鼓,耳鼓的外壁上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固定在支撑杆上,支撑杆锁定在大鼓顶座上,即可实现耳鼓与大鼓的固定连接。但是支撑杆与大鼓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螺栓锁定的方式,在拆装时极为不便,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大鼓顶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鼓顶座,包括座体、蝴蝶拧手和顶丝片;

所述座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大鼓的鼓腔外壁上,所述座体的中部贯穿开有一安装孔以供支撑杆插入;

所述蝴蝶拧手螺纹连接在所述座体的一侧;

所述顶丝片为弹性折弯片,所述顶丝片的一端开有长圆孔并利用所述长圆孔套装在所述蝴蝶拧手上、另一端置入在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蝴蝶拧手的前端相接触;

当所述支撑杆插入至所述安装孔内后,通过旋转所述蝴蝶拧手可将所述顶丝片压紧在所述支撑杆上,以实现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座体之间的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还套装有一记忆环,所述记忆环包括开口环和锁紧螺栓,所述开口环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开口环的开口两侧对称形成有两个翼板,所述锁紧螺栓贯穿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翼板以将所述开口环锁定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开口环的下端面上还一体制成有一定位块,相应地,在所述座体上还开有一定位槽,在所述支撑杆插入至所述安装孔内时,所述定位块可匹配地插入至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顶丝片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的面为弧面,且所述弧面能够与所述支撑杆的外壁相匹配地贴合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现有大鼓顶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利用蝴蝶拧手和顶丝片的配合使用可将支撑杆更加稳定地连接在大鼓顶座上,而且还设计有记忆环,通过记忆环的使用可快速地将支撑杆调整到上一次使用时的位置,提升了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发明。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大鼓顶座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大鼓顶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顶丝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记忆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U型滑板,2-支撑杆,3-滑座,4-大鼓顶座、41-座体、42-蝴蝶拧手、43-顶丝片、431-长圆孔、432-弧面、44-安装孔、45-定位槽,5-记忆环、51-开口环、52-锁紧螺栓、53-翼板、54-定位块,100-耳鼓,200-大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鼓顶座4,大鼓顶座4朝上安装在大鼓200的鼓腔外壁上,大鼓顶座4可以将插入其中的支撑杆2锁定,支撑杆2上还固接有U型滑板1,U型滑板1通过与两个滑座3的配合连接可以将两个耳鼓100安装在大鼓200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大鼓顶座4包括座体41、蝴蝶拧手42和顶丝片43。座体41的底面与大鼓200的鼓腔外壁相贴合,且通过螺栓将座体41固定在大鼓200的鼓腔外壁上,座体41的中部贯穿开有一安装孔44,安装孔44的直径与支撑杆2的外径相匹配,可供支撑杆2插入;蝴蝶拧手42螺纹连接在座体41的一侧;顶丝片43为弹性折弯片,顶丝片43的一端开有长圆孔431且该端还利用长圆孔431套装在蝴蝶拧手42上,顶丝片43与蝴蝶拧手42连在一起,可解决顶丝片43易丢失的问题,顶丝片43的另一端置入在安装孔44内并与蝴蝶拧手42的前端相接触。当支撑杆2插入至安装孔44内后,通过旋转蝴蝶拧手42可将顶丝片43压紧在支撑杆2上,以实现支撑杆2和座体41之间的锁定;其中,顶丝片43与支撑杆2相接触的面为弧面432,且弧面432能够与支撑杆2的外壁相匹配地贴合在一起,蝴蝶拧手42所施加的压紧力传递给弧面432,弧面432再将压紧力分布在支撑杆2上,可提高支撑杆2被压紧后的稳定性。

如图1、图5至图7所示,支撑杆2为实心杆体或是管体结构,其下部插装在大鼓顶座4上且高度可调,插装后支撑杆2由大鼓顶座4上的蝴蝶拧手42锁定。支撑杆2上还套装有一记忆环5,记忆环5包括开口环51和锁紧螺栓52,开口环51可滑动地套装在支撑杆2上,开口环51的开口两侧对称形成有两个翼板53,锁紧螺栓52贯穿螺纹连接两个翼板53以将开口环51锁定在支撑杆2上,开口环51的下端面上还一体制成有一定位块54,相应地,在大鼓顶座4的座体41上还开有一定位槽45,在支撑杆2插入至安装孔44内时,定位块54可匹配地插入至定位槽45内。通过记忆环5的使用可快速地将支撑杆2调整到上一次使用时的位置,极大地提升了装配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220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