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柔性触控面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2:14


柔性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较薄厚度的柔性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柔性电子装置已成为新一代电子技术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能够整合在柔性电子装置中的柔性触控面板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其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柔性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制作成本是本领域中需发展突破的重点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柔性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制作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包括一柔性衬底、一硬化膜、一触控感测组件、一走线以及一装饰层。柔性衬底具有一可视区和一周边区位在可视区的至少一侧。硬化膜设置在柔性衬底上并至少覆盖可视区。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柔性衬底上并至少设置在可视区内,触控感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其中第一感测电极和硬化膜分别位在柔性衬底的相反两侧。走线设置在柔性衬底上并位在周边区,且走线电连接到触控感测组件。装饰层设置在柔性衬底上并位在周边区并和走线重叠。

在本发明的柔性触控面板中,硬化膜和感测电极直接形成在柔性衬底的两侧上,并以硬化膜取代习知的盖板并省略使用光学胶,可降低柔性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柔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10 柔性触控面板

100 柔性衬底

102 硬化膜

104 触控感测组件

106 走线

107 第二走线

1061、1071、1401 端子部

108 装饰层

110 可视区

112 周边区

114 第一侧

116 第二侧

118 第一感测电极

120 第二感测电极

122 桥接线

124、130 第一绝缘层

126、132 第二绝缘层

128 缓冲层

129 第二缓冲层

134 第三绝缘层

136 第一缓冲层

138 第四绝缘层

140 第一走线

142 虚置电极

144 第五绝缘层

20 柔性显示面板

22 相位膜

24 偏光片

30 光学胶

40 使用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以下特列举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须注意的是,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因此,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组件与组合关系,以对本发明的基本架构或实施方法提供更清楚的描述,而实际的组件与布局可能更为复杂。另外,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各附图中所示的组件并非以实际实施的数目、形状、尺寸做等比例绘制,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

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相冲突下,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另外,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可用以描述多种组件,但组件并不以此术语为限。此术语仅用于区别说明书内单一组件与其他组件。权利要求中可不使用相同术语,而依照权利要求中元件宣告的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因此,在下文说明书中,第一组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组件。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柔性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以柔性触控显示装置1作为柔性电子装置的其中一种示例,但本发明可应用的柔性电子装置并不限于此。柔性触控显示装置1可包括柔性显示面板20以及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20上的相位膜(retardation film)22和偏光片(polarizer)24,还包括柔性触控面板10以及位在柔性触控面板10和柔性显示面板20之间并用于黏贴固定两者的光学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30。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20可采用各种适合形式的显示面板,例如,柔性显示面板20可为自发光或非自发光显示面板。自发光显示面板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或无机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diode,LED)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在采用OLED显示面板的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20和相位膜22之间可设有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sulation,TFE),以保护OLED显示面板。非自发光显示面板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其可利用环境光作为光源(如全反射LCD),或是搭配背光模块作为光源(如穿透式LCD),或甚至同时利用环境光及背光模块作为光源(如半穿反LCD),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20的两侧可皆具有偏光片。另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触控面板10可具有OPS(onelayer plastic sensor或one layer plastic solution)结构,OPS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柔性触控面板10具有OPS结构,其包括一柔性衬底100、一硬化膜102、一触控感测组件104、一走线106以及一装饰层108。柔性衬底100具有一可视区110和一周边区112位在可视区110的至少一侧。举例而言,周边区112可例如围绕可视区110(未示于图2),但不以此为限。柔性衬底100可例如是透明柔性衬底,举例而言,透明柔性衬底可例如是塑胶衬底,其材料可包括聚亚酰胺(polyimide,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但不以此为限。柔性衬底100厚度的范围可在5微米到10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柔性衬底100包括一第一侧114和相对于第一侧114的一第二侧116,硬化膜102设置在柔性衬底100上并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且硬化膜102至少覆盖可视区110并可延伸覆盖周边区112,但不以此为限。硬化膜102的材料可包括透明材料,如压克力系(acrylic)树脂,并可包括单层结构或多层复合结构,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硬化膜102厚度的范围可在5微米到60微米之间,且硬度可大于或等于4H(硬度单位),以提供柔性触控面板10保护的作用并维持可挠性,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硬化膜102的耐热范围例如在摄氏120度以上到170度以下,因此硬化膜102可在制作柔性触控面板10的过程中最后形成,以避免硬化膜102因温度太高而容易脆裂。

触控感测组件104设置在柔性衬底100上并至少设置在可视区110内,触控感测组件104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8、多个第二感测电极120与多个桥接线122。虽然图2仅绘出一个第二感测电极120与一个桥接线122作为示意,但实际上第二感测电极120与桥接线122的数量并不以图2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8、第二感测电极120和桥接线122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换言之,硬化膜102和第一感测电极118、第二感测电极120及桥接线122分别位在柔性衬底100的相反两侧,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可通过一第一透明导电层所构成,且桥接线122可通过一导电层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设置在柔性衬底100和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可以是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且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形成桥接线122的导电层可包括不透明的导电材料。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8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感测电极118是通过多个桥接线122的其中一个所电连接,其中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电隔离,且桥接线122也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电隔离,但触控感测组件104的结构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举例而言,一第一绝缘层124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120和桥接线122之间,使桥接线122可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电隔离,一第二绝缘层126覆盖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并隔开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使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电隔离,但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在柔性衬底100和触控感测组件104之间可设有一缓冲层128,其可例如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一表面上,缓冲层128的材料可包括二氧化硅(SiO

走线106设置在柔性衬底100上并位在周边区112,且走线106可电连接到触控感测组件104(如图2中的一个第一感测电极118)。本实施例的走线106可例如是金属走线,并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走线106可具有一端子部1061,端子部1061并未被第二绝缘层126覆盖而被暴露,可用于和其他电子元件(如软性电路板)的接合垫或线路电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装饰层108设置在柔性衬底100上并位在周边区112并和走线106重叠。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08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并位在硬化膜102和走线106之间,详细而言,装饰层108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和走线106之间,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装饰层108至少和走线106部分重叠,可降低使用者40在操作时受到由走线106反射的光线所造成视觉上的困扰。装饰层108的材料可包括黑色光阻或其他遮光绝缘材料,如黑色PI、黑色油墨等,并可另外搭配不同颜色的绝缘材料使用,且不以此为限。装饰层108可通过光阻涂布、网印工艺、喷涂工艺等形成,且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实施例的硬化膜102也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例如可覆盖在第二绝缘层126上,而使用者40的位置则改为面向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在此情况下,硬化膜102可至少暴露出走线106的端子部1061,使触控感测组件104可和其他电子元件电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在习知的柔性触控面板中,触控感测组件形成在一PI衬底上,并透过光学胶将一盖板(如玻璃盖板或塑料盖板)和所述触控感测组件贴合。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硬化膜102和触控感测组件104直接形成在柔性衬底100的两侧上,以硬化膜102取代习知的盖板并省略使用光学胶,可降低柔性触控面板10的整体厚度和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柔性触控面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揭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化形,然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或变化形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组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

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硬化膜102和装饰层108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其中装饰层108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的表面上,而触控感测组件104和走线106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此外,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柔性衬底10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即第一感测电极118及第二感测电极120设置在桥接线122和柔性衬底10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可一并形成在缓冲层128的一表面上,且触控感测组件104可不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桥接线和第一绝缘层,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走线106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且走线106可和第一感测电极118及/或第二感测电极120一并形成,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硬化膜102也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例如可覆盖在第二绝缘层126上,而使用者40的位置则改为面向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在此情况下,硬化膜102可至少暴露出走线106的端子部1061,使触控感测组件104可和其他电子元件电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硬化膜102和装饰层108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其中装饰层108嵌入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的表面内,而第一感测电极118、第二感测电极120和走线106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制作方法可先将例如是黑色PI的装饰层108通过光阻涂布、网印工艺或喷涂工艺先形成在载板上,接着在载板上形成例如是PI的柔性衬底100并覆盖装饰层108,然后在柔性衬底100上形成所需器件,例如触控感测组件等。接着将柔性衬底100从载板上离型取下,并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上设置硬化膜102。但制作方式不以上述为限,例如也可以先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上先形成凹槽,再将装饰层108设置于凹槽内,以形成装饰层108嵌入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表面的结构,接着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上设置硬化膜102。其中装饰层108的材料除了黑色PI外,也可包括黑色油墨、黑色光阻或其他遮光绝缘材料,并可另外搭配不同颜色的绝缘材料使用,且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分别包括一金属网格(metal mesh)结构,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的材料可包括金属、合金、导电氧化物等,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一第一绝缘层130和装饰层108可一并设置在缓冲层128上,其中第一绝缘层130可覆盖装饰层108。第一感测电极118可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30上,且一第二绝缘层132可覆盖第一感测电极118。第二感测电极120和走线106可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32上,且一第三绝缘层134可覆盖第二感测电极120并覆盖部分走线106以暴露出端子部1061,但不以此为限。简而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8可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120和柔性衬底100之间,且第一感测电极118可通过第二绝缘层132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电隔离。另一方面,第一感测电极118可以是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的其中一个,而第二感测电极120可以是发送电极(Tx)和接收电极(Rx)的其中另一个。

请参考图7,其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五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08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32上并被走线106所覆盖。此外,本实施例的硬化膜102也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例如可覆盖在第三绝缘层134上,而使用者40的位置则改为面向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在此情况下,硬化膜102可至少暴露出走线106的端子部1061,使触控感测组件104可和其他电子元件电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8,其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感测电极120分别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两侧。举例而言,硬化膜102和第二感测电极120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第二感测电极120可位在硬化膜102和柔性衬底100之间,一第一缓冲层136可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120和柔性衬底100之间,且一第四绝缘层138可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120和硬化膜102之间。一第一走线140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并位在周边区112,且第一走线140可和第二感测电极120电连接,其中第一走线140可具有一端子部1401,端子部1401并未被第四绝缘层138和硬化膜102覆盖而被暴露,可用于和其他电子元件(如软性电路板)的接合垫或线路电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140的端子部1401和第二走线107的端子部1071皆可和其他电子元件电连接,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复数个虚置电极142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并位在可视区110内。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三个虚置电极142可设置在第二感测电极120和第一走线14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虚置电极142可和第二感测电极120及第一走线140电隔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电极120、虚置电极142和第一走线140的材料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但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第一感测电极118、第二走线107和装饰层108可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其中装饰层108位在柔性衬底100和第二走线107之间。举例而言,第一感测电极118和装饰层108可设置在第二缓冲层129上,且装饰层108可被第一感测电极118所覆盖。此外,第二走线107可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118上,且一第五绝缘层144可覆盖第一感测电极118并覆盖部分第二走线107,以暴露出第二走线107的端子部1071,但不以此为限。在某些实施例中,装饰层108可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118上并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118和第二走线107之间,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柔性触控面板10可具有第二缓冲层129而不具有第一缓冲层136,或可具有第一缓冲层136而不具有第二缓冲层129,或皆不具有第二缓冲层129和第一缓冲层136。第二走线107及第二缓冲层129的材料或其他特征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走线106及缓冲层128。

请参考图9,其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七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装饰层108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并位在柔性衬底100和硬化膜102之间。装饰层108可设置在第一缓冲层136上或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的表面上,并且被第一走线140所覆盖,但不以此为限,且装饰层108的设置位置还可有以下变化。在某些实施例中,装饰层108可设置在第一走线140上并位在第一走线140和第四绝缘层138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装饰层108可设置在第四绝缘层138上并位在第四绝缘层138和硬化膜102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装饰层108嵌入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的表面内,类似于图5。

请参考图10,其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柔性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和第七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硬化膜102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并位在第五绝缘层144上,且使用者40的位置改为面向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另一方面,第二走线107和装饰层108设置在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且装饰层108位在硬化膜102和第二走线107之间。举例而言,装饰层108可设置在第二走线107上并被第五绝缘层144所覆盖,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柔性衬底100的第二侧116可对应权利要求中的第一侧,柔性衬底100的第一侧114可对应权利要求中的第二侧,第二感测电极120可对应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感测电极,且第一感测电极118可对应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感测电极。

综上所述,在习知的柔性触控面板中,触控感测组件形成在一PI衬底上,并透过光学胶将一盖板(如玻璃盖板或塑料盖板)和所述触控感测组件贴合。然而在本发明的柔性触控面板中,硬化膜和感测电极直接形成在柔性衬底的两侧上,并以硬化膜取代习知的盖板并省略使用光学胶,可降低柔性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且各实施例间的不同特征只要不相冲突或违反发明精神,均可任意排列组合,端视设计需求。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柔性触控母板及制备方法、柔性触控基板、触控面板
  •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柔性触控面板和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588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