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通信电路及通信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电路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推荐标准-485(recommended standard-485,RS-485)是一种差分信号的传输标准。通信系统中的两个器件可以基于RS-485实现差分信号的传输。

相关技术中,通信系统中基于的两个器件均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unit,MCU)和RS-485芯片。任一器件中的MCU需要发送信号时,可以先控制RS-485芯片的发送使能引脚有效,从而使得RS-485芯片基于RS-485将MCU发送的信号传输至另一器件的RS-485芯片。当MCU需要接收信号时,可以控制RS-485芯片的接收使能引脚有效,从而使得该RS-485芯片能够将另一器件发送的信号传输至MCU。

但是,上述通信方法需要MCU控制RS-485芯片的发送使能引脚和接收使能引脚的有效状态,进而控制RS-485芯片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由此,导致对RS-485芯片的控制复杂度较高,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及通信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MCU对RS-485芯片的控制复杂度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具有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发送端和所述信号接收端用于连接通信芯片,所述通信电路包括:RS-485芯片,开关电路,充放电电路和复位(Reset)置位(Set)RS触发电路;

所述RS-485芯片的接收引脚与所述信号接收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发送引脚与所述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接收使能引脚和发送使能引脚均分别与第一电源端和所述RS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第一传输引脚和第二传输引脚均用于与通信总线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充放电电路均与接地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若所述信号发送端的电平为第一电平,则将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电源端为所述充放电电路充电,以及若所述信号发送端的电平为第二电平,则将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导通,其中所述第二电平相对于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

所述充放电电路还与所述RS触发电路的置位端连接,所述充放电电路用于在充电后将所述置位端的电平保持为所述第二电平,以及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导通后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放电,且在放电过程中保持所述置位端的电平为所述第二电平;

所述RS触发电路的复位端与所述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RS触发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置位端的电平和所述复位端的电平调节所述输出端的电平;

其中,所述接收使能引脚的有效电平为所述第一电平,所述发送使能引脚的有效电平为所述第二电平。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晶体管;

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所述控制端与所述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作为所述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和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管。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电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RS触发电路的置位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地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限流电路;

所述限流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端、所述接收使能引脚、所述发送使能引脚、所述发送引脚、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RS触发电路的复位端以及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端的信号进行限流后分别传输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所述接收使能引脚和所述发送使能引脚,并用于对所述信号发送端的信号进行限流后分别传输至所述复位端和所述发送引脚。

可选地,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收使能引脚和所述发送使能引脚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RS触发电路的复位端和所述发送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匹配电路;

所述匹配电路分别与第二电源端、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一传输引脚和所述第二传输引脚连接,所述匹配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源端和所述接地端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一传输引脚的电平上拉至第三电平,并将所述第二传输引脚的电平下拉至第四电平。

可选地,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输引脚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输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匹配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输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输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RS触发电路包括:置位子电路和复位子电路,所述置位子电路分别与所述置位端和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复位子电路分别与所述复位端和所述输出端连接;

所述置位子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通信总线,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

所述第一器件包括:第一通信芯片和第一通信电路,所述第一通信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电路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连接;

所述第二器件包括:第二通信芯片和第二通信电路,所述第二通信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电路的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连接;

所述通信总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信电路中RS-485芯片的第一传输引脚和第二传输引脚连接,所述通信总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信电路中RS-485芯片的第一传输引脚和第二传输引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电路和所述第二通信电路均为上述方面所述的通信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及通信系统,该通信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充放电电路,RS触发电路和RS-485芯片。其中,该开关电路可以基于通信电路中信号发送端的电平,来控制RS触发电路的置位端的电平。该RS触发电路可以基于其置位端的电平,以及复位端所连接的信号发送端的电平,调整其输出端的电平。由于该RS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RS-485芯片的接收使能引脚和发送使能引脚连接,因此RS触发电路可以通过调整其输出端的电平,实现对RS-485芯片的信号收发模式的切换。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无需MCU来切换RS-485芯片的信号收发模式,因此有效提高了对RS-485芯片的控制效率,并降低了对该RS-485芯片的控制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S触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通信系统包括:通信总线,第一器件10和第二器件20。

其中,该第一器件10包括:第一通信芯片U1和第一通信电路11。该第一通信芯片U1分别与第一通信电路11的信号发送端TX1和信号接收端RX1连接。

该第二器件20包括:第二通信芯片U2和第二通信电路12,该第二通信芯片U2分别与第二通信电路12的信号发送端TX2和信号接收端RX2连接。

该通信总线为RS-485通信总线,其包括第一通信总线L1和第二通信总线L2。该第一通信总线L1分别与第一通信电路11中RS-485芯片111的第一传输引脚A1和第二通信电路12中RS-485芯片121的第一传输引脚A2连接,该第二通信总线L2分别与第一通信电路11中RS-485芯片111的第二传输引脚B1和第二通信电路12中RS-485芯片121的第二传输引脚B2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器件10和第二器件20可以为同一电子设备中的两个器件。或者,该第一器件10和第二器件20可以为不同电子设备中的两个器件。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同一电子设备中两个器件的通信,或者可以实现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通信电路11和第二通信电路12中的每个通信电路均既具有接收信号的功能,也具有发送信号的功能。也即是,该第一器件10中的第一通信芯片U1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电路11接收来自第二器件20的信号,并可以通过该第一通信电路11向第二器件20发送信号。同理,该第二器件中的第二通信芯片U2可以通过该第二通信电路12接收来自第一器件10的信号,并可以通过该第二通信电路12向第一器件10发送信号。

其中,该第一器件10中的第一通信芯片U1和第二器件20中的第二通信芯片U2可以为电子设备中能够通过RS-485总线进行通信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例如,该第一通信芯片U1和第二通信芯片U2可以均为MCU。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电路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例如,该通信电路可以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第一通信电路11或第二通信电路12。参见图2,该通信电路具有信号发送端TX和信号接收端RX。该信号发送端TX和信号接收端RX用于连接通信芯片。该通信电路包括:RS-485芯片110,开关电路120,充放电电路130和RS触发电路140。

该RS-485芯片110的接收引脚R与信号接收端RX连接,该RS-485芯片的发送引脚D与信号发送端TX连接,该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该RS-485芯片110用于:若接收使能引脚

其中,接收使能引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输引脚A和第二传输引脚B传输的信号为差分信号。当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当RS-485芯片110的发送使能引脚DE为有效电平时,该RS-485芯片110的工作模式为发送模式,其能够通过发送引脚D接收信号发送端TX的单端信号。之后,该RS-485芯片110能够将该单端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并输出至第一传输引脚A和第二传输引脚B。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通过控制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继续参考图2,该开关电路120的控制端C与信号发送端TX连接,该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1和充放电电路130连接,该开关电路120的第二端2和充放电电路130均与接地端GND连接。该开关电路120用于若信号发送端TX的电平为第一电平,则将第一端与1第二端2断开,以使第一电源端V1为充放电电路130充电,以及若信号发送端TX的电平为第二电平,则将第一端1与第二端2导通。

如图2所示,该充放电电路130还与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连接。该充放电电路130用于在充电后将置位端P_S的电平保持为第二电平,以及在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与第二端2导通后通过该开关电路120放电,且在放电过程中保持该置位端P_S的电平为第二电平。

该RS触发电路140的复位端P_R与信号发送端TX连接,该RS触发电路140用于基于其置位端P_S的电平和复位端P_R的电平调节其输出端P_Q的电平。若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的电平为第一电平,则控制输出端P_Q的电平为第一电平,以及,若置位端P_S的电平为第二电平,且复位端P_R的电平为第一电平,则控制输出端P_Q的电平为第二电平。

表1

表1是RS触发电路140的真值表。该真值表中的数值“1”用于指示高电平(即第二电平),数值“0”用于指示低电平(即第一电平)。P_Q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电路的信号发送端TX和信号接收端RX的默认电平均为第二电平。在该情况下,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和第二端2导通,充放电电路130可以使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的电平为第一电平。又由于该RS触发电路140的复位端P_R的电平为第二电平,因此如表1所示,RS触发电路140输出端P_Q的电平与置位端P_S的电平相同,也为第一电平。此时,由于该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当通信芯片通过该RS-485芯片110发送信号时,需将RS-485芯片110由默认的工作模式(即接收模式)转换为发送模式。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芯片每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可以是固定的,例如每次可以传输10位(bit)数据。并且,每次传输的数据的起始位的电平默认为低电平(即第一电平)。由此,在通信芯片通过RS-485芯片每次发送数据时,该信号发送端TX的电平均会由高电平(即第二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即第一电平)。此时,开关电路120可以将第一端1与第二端2断开,以使第一电源端V1为充放电电路130充电。

该充放电电路130在充电后可以将置位端P_S的电平保持为第二电平(即高电平)。基于表1所示的真值表可知,当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为第二电平,且复位端P_R为第一电平时,RS触发电路140的输出端P_Q的电平会由默认的第一电平跳变为第二电平。此时,由于RS-485芯片110的发送使能引脚DE为有效电平,因此该RS-485芯片110能够从默认的接收模式自动转换为发送模式,并能够将发送引脚D的接收到的数据的起始位传输至第一传输引脚A和第二传输引脚B。

在通信芯片通过该RS-485芯片110向信号发送端TX发送数据的过程中,若发送的数据的电平为低电平,则该信号发送端TX为低电平。参考上述起始位的传输过程可知,RS-485芯片110的发送使能引脚DE能保持有效电平,该RS-485芯片110能够将发送引脚D的接收到的低电平的数据传输至第一传输引脚A和第二传输引脚B。

若通信芯片发送的数据的电平为高电平,则该信号发送端TX为高电平(即第二电平),则RS触发电路140的复位端P_R也为高电平。此时,开关电路120可以将第一端1与第二端2导通,进而使得RS触发电路140通过该开关电路120放电,且在放电过程中能够保持该置位端P_S的电平为第二电平。基于表1所示的真值表可知,在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复位端P_R以及输出端P_Q在上一个时刻的电平均为第二电平时,第一电源端V1可以将RS-485芯片110的发送使能引脚DE和接收使能引脚

在通信芯片发送完数据后,可以将信号发送端TX的电平恢复至默认的第二电平。此时,该RS触发电路140的复位端P_R为第二电平。由于开关电路120已完成放电,因此该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为第一电平。此时,基于表1所示的RS触发电路140的真值表可知,RS触发电路140的输出端P_Q的电平与置位端P_S的电平相同,即会从第二电平跳变为第一电平。此时,由于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充放电电路130的放电时长可以是基于通信芯片通过RS-485芯片110每次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长设定的。例如,该放电时长可以大于或等于通信芯片通过RS-485芯片110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长。由此,可以确保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能够保持第二电平,以使RS-485芯片110的发送使能引脚DE保持为有效电平。在充放电电路130放电完成后,该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的电平会下降至第一电平。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RS触发电路140来控制RS-485芯片110接收使能引脚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关电路120与RS-485芯片110之间设置充放电电路130和RS触发电路140,可以改善开关电路120通断状态改变时引起的开关延时。进而,可以确保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该通信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充放电电路,RS触发电路和RS-485芯片。其中,该开关电路可以基于通信电路中信号发送端的电平,来控制RS触发电路的置位端的电平。该RS触发电路可以基于其置位端的电平,以及复位端所连接的信号发送端的电平,调整其输出端的电平。由于该RS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RS-485芯片的接收使能引脚和发送使能引脚连接,因此RS触发电路可以通过调整其输出端的电平,实现对RS-485芯片的信号收发模式的切换。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无需MCU来切换RS-485芯片的信号收发模式,因此有效提高了对RS-485芯片的控制效率,并降低了对该RS-485芯片的控制复杂度。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该开关电路120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Q1。该开关晶体管Q1的栅极(Gate,G)作为控制端C与信号发送端TX连接,该开关晶体管Q1的第一极作为第一端1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1和充放电电路130连接,该开关晶体管Q1的第二极作为第二端2分别与接地端GND和充放电电路130连接。

其中,该开关晶体管Q1可以为N型MOS管,该开关晶体管Q1的第一极可以为漏极(Drain,D),该开关晶体管Q1的第二极可以为源极(Source,S)。

可以理解的是,当信号发送端TX为第一电平时,该开关三极管Q1的栅极G的电压小于或等于其源极S的电压,该开关晶体管Q1呈关断状态。此时,第一电源端V1能够为充放电电路130充电。

当信号发送端TX为第二电平时,该开关三极管Q1的栅极G的电压大于其源极S的电压。相应的,该开关晶体管Q1的栅极G和源极S之间的电压大于该开关晶体管Q1的阈值电压,该开关晶体管Q1的漏极D和源极S导通。由此,该开关晶体管Q1漏极D的电平被接地端GND下拉至第一电平。也即是,该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的电平被接地端GND下拉至第一电平。

继续参考图3,该充放电电路130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电容C1。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1、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以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电路120的第二端2和接地端GND连接。

当开关电路120中的开关晶体管Q1呈关断状态时,第一电源端V1可以通过第一电阻R1为电容C1充电。该电容C1充电完成后,该电容C1与置位端P_S连接的一端呈高电平(即第二电平)。

当开关电路120中的开关晶体管Q1呈导通状态时,基于第一二极管D1的单向导通性可知,此时第一二极管D1处于截止状态。因此,该电容C1能够通过第一电阻R1和导通的开关晶体管Q1进行放电。并且,在电容C1放电的过程中,该电容C1能够使得该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的电平保持为第二电平。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晶体管Q1的驱动能力较弱。若直接通过该开关晶体管Q1来控制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3,该通信电路还可以包括:限流电路150。该限流电路150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1、接收使能引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限流电路150用于对第一电源端V1的信号进行限流后分别传输至开关电路120、充放电电路130、接收使能引脚

如图3所示,该限流电路150可以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和充放电电路130连接,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1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用于对第一电源端V1的信号进行限流后分别传输至开关晶体管Q1的漏极D和电容C1,以避免该第一电源端V1的信号过大时,损害该开关晶体管Q1和电容C1的性能。该第三电阻R3用于对第一电源端V1的信号进行限流后分别传输至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可选地,该第二电阻R2还可以用于:若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和第二端2关断,则在第一电源端V1的驱动下,将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的电平上拉为第二电平。该第三电阻R3还可以用于:若开关电路120的第一端1和第二端2关断,且RS触发电路140的输出电平不定的情况下,在第一电源端V1的驱动下,将RS-485芯片110的接收使能引脚

该第四电阻R4用于对信号发送端TX的信号进行限流后分别传输至RS触发电路140的复位端P_R和RS-485芯片110的发送引脚D,进一步避免该信号发送端TX的信号过大时损害RS-485芯片110的性能。并且,该第四电阻R4还能够起到延迟信号发送端TX的信号的作用,以确保该信号发送端TX的信号传输至RS-485芯片110的发送引脚D时,该RS-485芯片110的发送使能端DE的电平已跳变为有效电平。

可选地,如图3所示,该通信电路还可以包括:匹配电路160。该匹配电路160分别与第二电源端V2、接地端GND、第一传输引脚A和第二传输引脚B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匹配电路160用于在第二电源端V2和接地端GND的驱动下,将第一传输引脚A的电平上拉至第三电平,并将第二传输引脚B的电平下拉至第四电平。其中,该第三电平大于第四电平,即第三电平相对于第四电平为高电平。并且,该第三电平和第四电平之间的电平差应大于RS-485芯片的门限电平(一般为±200毫伏)。

该第二电源端V2和第一电源端V1均为通信系统中的直流电源,可以根据具有的通信需求设置该第二电源端V2和第一电源端V1的直流电压大小。

参考图3,该匹配电路160可以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二电源端V2连接,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传输引脚A连接。该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二传输引脚B连接,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RS-485通信总线处于开路或者空闲状态时(即RS-485通信总线上没有信号传输时),RS-485通信总线中的两根总线之间的差分电压可能为0。此时,RS-485通信总线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该RS-485芯片110的通信状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匹配电路160,可以使得第五电阻R5在第二电源端V2的驱动下,将第一传输引脚A的电平上拉至第三电平,并使得第六电阻R6在接地端GND的驱动下,将第二传输引脚B的电平下拉至第四电平。由此,可以使得在RS-485通信总线处于开路或空闲状态时,该RS-485通信总线之间的差分电压不为0且保持稳定,从而避免外部因素干扰RS-485芯片110的通信状态。

继续参考图3,该匹配电路160还可以包括:第七电阻R7。该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一传输引脚A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传输引脚B连接。

其中,该第七电阻R7可以作为终端电阻,用来匹配RS-485通信总线的特性阻抗,以避免RS-485通信总线中的信号反射在第一器件10和第二器件20的通信过程中,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S触发电路14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该RS触发电路140可以包括置位子电路141和复位子电路142。

如图4所示,该置位子电路141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

该第二二极管D2阴极与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连接,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RS触发电路140的输出端P_Q连接,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该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端V1,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RS触发电路140的输出端P_Q连接。该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T2的发射极和接地端GND连接。

继续参考图4,该复位子电路142可以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三三极管T3,第四三极管T4。

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与RS触发电路140的复位端P_R连接,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该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电源端V3,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和RS触发电路140的输出端P_Q连接。该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和接地端GND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RS触发电路140是基于两个与非门实现其置位端P_S、复位端P_R以及输出端P_Q的状态转移。该置位子电路141中的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与门,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组成非门。该复位子电路142中的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七二极管D7组成与门,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组成非门。可选地,该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可以均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置位子电路141中的与非门,其输入为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的电平和输出端P_Q的电平,输出为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的电平。该置位子电路141的工作原理为:将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的电平和输出端P_Q的电平,通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与门进行与运算后,再通过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组成的非门进行非运算。该第二三极管T2集电极的电平即为该置位子电路141的输出结果,即与非结果。

对于复位子电路142中的与非门,其输入为置位子电路141中的与非结果和复位端P_R的电平,其输出端为RS触发电路140的输出端P_Q的电平。该复位子电路142的工作原理为:将RS触发电路140的复位端P_R的电平和置位子电路141的与非结果,通过第五二极管D5和第七二极管D7组成的与门进行与运算后,再通过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组成的非门对进行非运算。该第四三极管T4集电极的电平即为该复位子电路142的输出结果,即与非结果。

对于表1中RS触发电路140的置位端P_S和复位端P_R均为第二电平,输出端P_Q在一个时刻的电平(即P_Q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该通信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充放电电路,RS触发电路和RS-485芯片。其中,该开关电路可以基于通信电路中信号发送端的电平,来控制RS触发电路的置位端的电平。该RS触发电路可以基于其置位端的电平,以及复位端所连接的信号发送端的电平,调整其输出端的电平。由于该RS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RS-485芯片的接收使能引脚和发送使能引脚连接,因此RS触发电路可以通过调整其输出端的电平,实现对RS-485芯片的信号收发模式的切换。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无需MCU来切换RS-485芯片的信号收发模式,因此有效提高了对RS-485芯片的控制效率,并降低了对该RS-485芯片的控制复杂度。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69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