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化合物的圆偏振发光材料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圆偏振发光材料的离子型手性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

背景技术

圆偏振发光(CPL)是指手性材料在激发态下辐射出左、右旋圆偏振光(CP)的现象。由于其主动发光相较于波片转化更有利于小型化集成器件,近年来圆偏振发光材料受到广泛关注。

表征CPL的关键参数是发光量子产率(Φ)和发光不对称因子(g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化合物选自下述化合物:

第二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化合物C1制得化合物C2,所述化合物C1和所述化合物C2的结构式如下:

S2:通过所述化合物C2制得化合物C3,所述化合物C3的结构式如下:

S3:通过所述化合物C3制得化合物C4,所述化合物C4的结构式如下:

S4:通过所述化合物C4制得所述式I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化合物C1的制备工艺包括:将2,6-二溴异烟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2,6-二溴异烟酸酰氯;以及

将所述2,6-二溴异烟酸酰氯与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反应,制得所述化合物C1;和/或,

所述步骤S1包括:将所述化合物C1与2-三丁基锡吡啶反应,制得所述化合物C2;和/或,

所述步骤S2包括:将所述化合物C2与苯硼酸反应,制得所述化合物C3;和/或,

所述步骤S3包括:将所述化合物C3与四氯亚铂酸钾反应,制得所述化合物C4;和/或,

所述步骤S4包括:将所述化合物C4与2,6-二甲基苯异腈反应,制得所述式I化合物。

第三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圆偏振发光材料,包括上述的化合物。

第四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光或显示器件,包括上述的圆偏振发光材料。

第五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圆偏振发光薄膜,包括上述的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圆偏振发光薄膜的量子产率为30~40%,和/或,发光不对称因子的绝对值为0.01~0.06,进一步为0.03~0.06,再进一步为0.04~0.06,更进一步为0.05~0.06。

第六方面,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圆偏振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上述的化合物通过溶剂法成膜;其中,所使用的溶剂包括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所述第一溶剂包括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溶剂包括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在所述溶剂中,所述第一溶剂的体积含量为20~70%,进一步为50~70%,再进一步为50~60%;所述第二溶剂的体积含量为30~80%,进一步为30~50%,再进一步为40~50%。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化合物,可以用于圆偏振发光材料。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圆偏振发光材料/薄膜,具有较高的发光不对称因子和/或发光效率。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本发明应用例1-1的式Ⅰ-1化合物在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

图2为本发明应用例1-1和2-1的薄膜的红色圆偏振发光光谱;

图3为本发明应用例1-2和2-2的薄膜的红色圆偏振发光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离子型手性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于一实施方式中,离子型手性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1所示:

于一实施方式中,离子型手性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2所示: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化合物C1(N-(亮氨酸甲酯基)-2,6-二溴异烟酰胺)制得化合物C2(N-(亮氨酸甲酯基)-2-溴-6-(2-吡啶基)异烟酰胺),化合物C1和化合物C2的结构式如下:

S2:通过化合物C2制得化合物C3(N-(亮氨酸甲酯基)-2-苯基-6-(2-吡啶基)异烟酰胺),化合物C3的结构式如下:

S3:通过化合物C3制得化合物C4,化合物C4的结构式如下:

S4:通过化合物C4制得式I化合物。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化合物C1的步骤S0,步骤S0包括:

将2,6-二溴异烟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2,6-二溴异烟酸酰氯;以及

将2,6-二溴异烟酸酰氯与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反应,制得化合物C1;相关反应式如下: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0中所使用的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可以是(R)-亮氨酸甲酯盐酸盐或(S)-亮氨酸甲酯盐酸盐,使用(S)-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备化合物C1,最终可得到式I-1化合物;使用(R)-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制备化合物C1,最终可得到式I-2化合物。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0的反应在惰性气体气氛中进行,其中,氯化亚砜既是反应物,又可以作为溶剂,待生成2,6-二溴异烟酸酰氯的反应结束后可通过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

于一实施方式中,2,6-二溴异烟酸与氯化亚砜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为1:(1~2)。

于一实施方式中,2,6-二溴异烟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的温度可以是70~100℃,例如75℃、80℃、85℃、90℃、95℃;反应时间可以为2~4小时,例如2.5小时、3小时、3.5小时。

于一实施方式中,2,6-二溴异烟酸酰氯与亮氨酸甲酯盐酸盐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溶剂可以是二氯甲烷,体系中所加入的碱可以是有机碱或无机碱;有机碱例如可以是Et

于一实施方式中,2,6-二溴异烟酸酰氯与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反应的温度可以为0~30℃,例如5℃、10℃、15℃、20℃、22℃、25℃、28℃;反应时间可以为2~4小时,例如2.5小时、3小时、3.5小时。

于一实施方式中,亮氨酸甲酯盐酸盐与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4)。

于一实施方式中,2,6-二溴异烟酸、氯化亚砜、亮氨酸甲酯盐酸盐及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2):(2~4)。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0的反应结束后,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提纯,洗脱剂可以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可以为(10~50):1。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包括:将化合物C1与2-三丁基锡吡啶反应,制得化合物C2;其中,反应溶剂可以是甲苯;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是四三苯基膦钯;反应温度可以为80~120℃,例如85℃、90℃、95℃、100℃、105℃、110℃、115℃;反应时间可以为12~24小时,例如15小时、18小时、20小时、22小时。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的化合物C1、2-三丁基锡吡啶及四三苯基膦钯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为1:(0.9~1):(0.005~0.02)。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的反应结束后,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提纯,洗脱剂可以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可以为(5~20):1。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将化合物C2与苯硼酸反应,制得化合物C3;该反应可在惰性气体气氛中进行,其中,反应溶剂可以是1,4-二氧六环,反应可在四三苯基膦钯的催化和碱性条件下进行,例如可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碳酸钾形成碱性条件;反应温度可以为60~110℃,例如65℃、70℃、75℃、80℃、85℃、90℃、95℃、100℃;反应时间可以为12~24小时,例如15小时、18小时、20小时、22小时。

于一实施方式中,化合物C2、苯硼酸、四三苯基膦钯及碳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5):(0.01~0.02):(2.4~3)。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2的反应结束后,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提纯,洗脱剂可以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可以为(3~10):1。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3包括:将化合物C3与四氯亚铂酸钾反应,制得化合物C4;其中,反应溶剂可以是冰乙酸;反应温度可以为90~120℃,例如95℃、100℃、105℃、110℃、115℃;反应时间可以为24~72小时,例如28小时、30小时、32小时、36小时、40小时、42小时、45小时、48小时、50小时、52小时、56小时、58小时、60小时、64小时、66小时、70小时。

于一实施方式中,化合物C3与四氯亚铂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5),例如1:1.2、1:1.3、1:1.4。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3的反应结束后,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提纯,洗脱剂可以为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可以为(50~150):1。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4包括:将化合物C4与2,6-二甲基苯异腈反应制得式I化合物;其中,反应溶剂可以为乙腈;反应时间可以为20~80℃,例如25℃(室温)、30℃、35℃、40℃、45℃、50℃、55℃、60℃、65℃、70℃、75℃;反应时间可以为4~12小时,例如5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

于一实施方式中,化合物C4与2,6-二甲基苯异腈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

于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4的反应结束后,采用柱层析进行分离提纯,洗脱剂可以为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可以为(10~100):1。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圆偏振发光材料,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该圆偏振发光材料为红色圆偏振发光材料。

于一实施方式中,圆偏振发光材料包括式I-1所示的化合物,该圆偏振发光材料为右旋圆偏振发光材料。

于一实施方式中,圆偏振发光材料包括式I-2所示的化合物,该圆偏振发光材料为左旋圆偏振发光材料。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圆偏振发光材料,特别是红色圆偏振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圆偏振发光薄膜,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该薄膜进一步为固体薄膜。

于一实施方式中,圆偏振发光薄膜的量子产率可以为30~40%,例如32%、33%、35%、36%、38%;发光不对称因子的绝对值可以为0.01~0.06,进一步可以为0.03~0.06,再进一步可以为0.04~0.06,更进一步可以为0.05~0.06。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尤其是圆偏振发光薄膜,可同时具有高的量子产率和发光不对称因子。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述圆偏振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通过溶剂法成膜,即,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将溶液加到基片上,待溶剂挥发后制得圆偏振发光薄膜。

于一实施方式中,所形成的薄膜的圆偏振发光性能与所使用的溶剂的极性相关,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为混合溶剂,包括偏极性的第一溶剂和偏非极性的第二溶剂,第一溶剂可以包括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溶剂可以包括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溶剂可以是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组成的混合溶剂,或者氯仿和环己烷组成的混合溶剂,或者1,2-二氯乙烷和正庚烷组成的混合溶剂。

于一实施方式中,混合溶剂中第一溶剂的体积含量可以为20~70%,进一步可以为50~70%,再进一步可以为50~60%,例如25%、30%、35%、40%、45%、50%、55%、60%、65%;第二溶剂的体积含量可以为30~80%,进一步可以为30~50%,再进一步可以为40~50%,例如35%、40%、45%、55%、60%、65%、70%、75%。

于一实施方式中,混合溶剂中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体积比可以为(2~7):(3~8),进一步可以为(4~7):(3~6),再进一步可以为(5~7):(3~5),更进一步可以为(5~6):(4~5),例如4:6、5:5、6:4。

于一实施方式中,溶剂为二氯甲烷和环己烷的混合物,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体积比优选为6:4,同等条件下以该体积比的溶剂进行制备能获得更高效的薄膜。

于一实施方式中,氯仿和正庚烷的混合物,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体积比优选为5:5,同等条件下以该体积比的溶剂进行制备能获得更高效的薄膜。

于一实施方式中,溶剂为氯仿和正己烷的混合物,或者1,2-二氯乙烷和环己烷的的混合物,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体积比优选为4:6,同等条件下以该体积比的溶剂进行制备能获得更高效的薄膜。

于一实施方式中,圆偏振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式I化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取定量二氯甲烷溶液加入到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中,最终形成二氯甲烷和正己烷体积比为6:4的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涂到基片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即可获得圆偏振发光固态薄膜。

于一实施方式中,二氯甲烷溶液中式I化合物的浓度可以是0.5~5mM,例如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5mM。

于一实施方式中,混合溶液中式I化合物的浓度可以是0.02~0.1mM,例如0.03mM、0.05mM、0.06mM、0.08mM。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圆偏振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直接滴铸法将式I化合物的溶液在基片表面自然挥发可获得高效的红色圆偏振发光固态材料。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通过Pt[N^N^C]结构良好的发光性能和自组装能力,以(R)-或(S)-亮氨酸甲酯手性辅助配体修饰提供分子手性,构建了目标离子型手性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进一步利用该化合物多官能团间的的相互作用对溶剂极性的响应,通过溶剂调控实现了高效圆偏振发光固态材料(薄膜)的制备。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可用于发光器件、显示器件、探测器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发光或显示器件,包括上述的圆偏振发光材料。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化合物及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制备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如无特别说明,所使用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发光量子产率是由Hamamatsu Quantaurus-QY Absolute PL quantum yield spectrometer C11347仪器测出,圆偏振发光(CPL)及其对应的发光不对称因子是由圆偏振荧光光谱仪CPL-300测得。

实施例1

S0:(S)-N-(亮氨酸甲酯基)-2,6-二溴异烟酰胺的制备

将2,6-二溴异烟酸(3.37g;12mmol)溶解在氯化亚砜(5mL;过量)中,在80℃下反应4h;反应完成之后,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然后加入(L)-亮氨酸甲酯盐酸盐(2.73g;15mmol)、15mL无水二氯甲烷、10mL三乙胺,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h。薄层色谱法(TLC)检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20/1,v/v),得到4.03克淡黄色油状液体,产率为82%。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1:(S)-N-(亮氨酸甲酯基)-2-溴-6-(2-吡啶基)异烟酰胺的制备

将上述制得的(S)-N-(亮氨酸甲酯基)-2,6-二溴异烟酰胺(4.03g;10mmol)和四三苯基膦钯(116mg;0.1mmol;1%)溶解于20mL无水甲苯中,得到反应混合物,将2-三丁基锡吡啶(3.32g;9mmol)加入反应混合物中,氮气下120℃反应12h。TLC检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v/v),得到2.07克白色固体,产率为58%。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2:(S)-N-(亮氨酸甲酯基)-2-苯基-6-(2-吡啶基)异烟酰胺的制备

将上述制得的(S)-N-(亮氨酸甲酯基)-2-溴-6-(2-吡啶基)异烟酰胺(2.03g;5mmol)、四三苯基膦钯(116mg;0.1mmol;2%)、苯硼酸(0.73g;6mmol)和无水碳酸钾(1.66g;12mmol)溶于20mL无水1,4-二氧六环中,氮气下100℃反应12h。TLC检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8/1,v/v),得到1.63克白色固体,产率为81%。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3:(S)-有机环金属铂氯化合物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制得的(S)-N-(亮氨酸甲酯基)-2-苯基-6-(2-吡啶基)异烟酰胺(403mg,1mmol)和四氯亚铂酸钾(415mg,1.1mmol)加入到15mL冰乙酸中。在100℃反应72h,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100/1,v/v)提纯得到360mg目标橙色固体产物,产率约为57%。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4:式I-1化合物的制备

将上述制得的(S)-有机环金属铂氯化合物(240mg,0.38mmol)、2,6-二甲基苯异腈(52.5mg;0.4mmol)和六氟磷酸钾(736mg,1.4mmol)加入到15mL乙腈溶剂中,室温搅拌6小时。TLC监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50/1,v/v)分离提纯得到290mg橙色目标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产率约为87%。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实施例2

S0:(R)-N-(亮氨酸甲酯基)-2,6-二溴异烟酰胺的制备

将2,6-二溴异烟酸(2.8g;12mmol)溶解在氯化亚砜(5mL;过量)中,在80℃反应4h,冷却至室温;反应完成之后,用旋转蒸发仪除去过量的氯化亚砜,然后加入(D)-亮氨酸甲酯盐酸盐(2.37g;15mmol)、15mL无水二氯甲烷,形成橙黄色溶液,将10mL三乙胺逐滴加入到反应装置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h。薄层色谱法(TLC)检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20/1,v/v),得到3.05克淡黄色油状液体,产率为62%。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1:(R)-N-(亮氨酸甲酯基)-2-溴-6-(2-吡啶基)异烟酰胺的制备

将上述制得的(R)-N-(亮氨酸甲酯基)-2,6-二溴异烟酰胺(3g;7.5mmol)和四三苯基膦钯(87mg;0.075mmol;1%)溶解于20mL无水甲苯中,得到反应混合物,将2-三丁基锡吡啶(2.52g;6.8mmol)加入反应混合物中,氮气下120℃反应12h。TLC检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v/v),得到1.82克白色固体,产率为66%。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2:(R)-N-(亮氨酸甲酯基)-2-苯基-6-(2-吡啶基)异烟酰胺的制备

将上述制得的(R)-N-(亮氨酸甲酯基)-2-溴-6-(2-吡啶基)异烟酰胺(1.0g;2.5mmol)、四三苯基膦钯(116mg;0.1mmol;2%)、苯硼酸(0.61g;5mmol)和无水碳酸钾(1.38g;10mmol)溶于20mL无水1,4-二氧六环中,氮气下100℃反应12h。TLC检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洗脱剂:石油醚/乙酸乙酯,8/1,v/v),得到0.94克白色固体,产率为93%。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3:(R)-有机环金属铂氯化合物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上述制得的(R)-N-(亮氨酸甲酯基)-2-苯基-6-(2-吡啶基)异烟酰胺(158mg,0.4mmol)和四氯亚铂酸钾(179mg,0.44mmol)加入到15mL冰乙酸中。在100℃反应72h,TLC监测反应进度,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50/1,v/v)提纯得到168mg目标橙色固体产物,产率约为66%。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S4:式I-2化合物的制备

将上述制得的(R)-有机环金属铂氯化合物(127mg,0.2mmol),2,6-二甲基苯异腈(29mg;0.22mmol)和六氟磷酸钾(368mg,2mmol)加入到10mL乙腈溶剂中,室温搅拌6小时。TLC监测反应进度,当反应完成后,旋蒸去除溶剂,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50/1,v/v)分离提纯得到155mg橙色目标有机环金属铂化合物,产率约为89%。相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应用例1-1

将实施例1制得的式Ⅰ-1化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形成式Ⅰ-1化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为5mM;取40μL二氯甲烷溶液注入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混合溶剂中使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为4mL,静置24h,其中,溶液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7:3。将上述溶液体系进行荧光测试,式Ⅰ-1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参见图1中左侧虚线表示的曲线。

将上述溶液滴涂在基片上,待溶剂自然挥发干后,得到具有较强右旋红色圆偏振发光性能的固体薄膜,该固体薄膜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参见图2中下侧实线表示的曲线,发光量子效率为39%,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1-2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6:4。

式Ⅰ-1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1中应用例1-1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该固体薄膜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参见图3中下侧实线表示的曲线,发光量子效率为40%,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1-3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5:5。

式Ⅰ-1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1中应用例1-2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测得所得薄膜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3中应用例1-2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发光量子效率为38%,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1-4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2:8。

式Ⅰ-1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图参见图1中右侧实线表示的曲线。测得所得薄膜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3中应用例1-2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发光量子效率为40%,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1-5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4:6。

式Ⅰ-1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1中应用例1-4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测得所得薄膜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3中应用例1-2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发光量子效率为36%,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1-6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9。

式Ⅰ-1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1中应用例1-4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测得所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40%,无明显圆偏振发光信号,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1-7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为乙腈和水的混合物。

测得所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25%,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1-8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为丙酮和乙醇的混合物。

测得所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20%,无明显圆偏振发光信号,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2-1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1-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溶解于二氯甲烷中的化合物为实施例2制得的式Ⅰ-2化合物。

式Ⅰ-2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图的形状与图1中应用例1-1的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不同(纵坐标)。所得固体薄膜具有较强的左旋红色圆偏振发光性能,该固体薄膜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参见图2中上侧虚线表示的曲线,测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34%,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2-2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2-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6:4。

所得薄膜的圆偏振发光光谱参见图3中上侧虚线表示的曲线,测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35%,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2-3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2-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5:5。

测得所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33%,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2-4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2-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2:8。

测得所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36%,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2-5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2-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4:6。

测得所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35%,发光不对称因子(g

应用例2-6

本例采用与应用例2-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溶液体系及固体薄膜,区别仅在于:在所使用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9。

测得所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38%,无明显圆偏振发光信号,发光不对称因子(g

对比例1-1

本例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式Ⅱ化合物,其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式I-1化合物相同,区别仅在于下式中Pt原子左侧的基团为苯基;由此,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以3,5-二溴苯甲酸替代2,6-二溴异烟酸,且在步骤S1中2-三丁基锡吡啶用量变为2.2-2.5倍,省略步骤S2。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将产物按照与应用例1-1相同的方法制得薄膜,并进行相关测试,测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67%,发光不对称因子(g

对比例1-2

本例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原料、步骤制得式Ⅱ化合物,其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式I-2化合物相同,区别仅在于下式中Pt原子左侧的基团苯基;由此,本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以3,5-二溴苯甲酸替代2,6-二溴异烟酸,且在步骤S1中2-三丁基锡吡啶用量变为2.2-2.5倍,省略步骤S2。

将所得产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将产物按照与应用例1-1相同的方法制得薄膜,并进行相关测试,测得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为63%,发光不对称因子(g

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例与对比例1-1、1-2相比较可以看出,式Ⅱ化合物虽与式I化合物具有非常相似的组成,但其制得的薄膜的发光不对称因子过低;而在相同条件下,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制得的薄膜同时具有较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和发光不对称因子。

进一步地,将应用例1-1至1-8以及应用例2-1至2-6相比较可以看出,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发光不对称因子与成膜过程中所采用的溶剂的极性相关。应用例1-7、1-8采用的是偏极性的溶剂,所制得的薄膜的发光量子效率和发光不对称因子均较低。由此,优选地,所采用的溶剂由偏极性的第一溶剂和偏非极性的第二溶剂组成,第一溶剂的体积含量优选为50~70%,再进一步优选为50~60%;第二溶剂的体积含量优选为30~50%,再进一步优选为40~50%;第一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氯仿,第二溶剂优选为环己烷、正庚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69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