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熔模精密铸件校正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校正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外圆内锥底平面特征的汽车电机转子磁极的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是一种近净成形的先进工艺,其主要的工艺流程是通过模具制造出易熔模(通常为蜡模),蜡模与蜡制浇注系统组装形成蜡模模组,在蜡模模组表面重复进行浸涂料、撒砂和干燥操作,得到一定厚度的型壳,经过型壳脱蜡、型壳焙烧、浇注金属液、凝固冷却和脱壳后形成铸件模组,铸件模组经落件、磨内浇口余根等工序后得到相应的精密铸件。

熔模铸造过程中,在制模、制壳、浇注、脱壳、清理以及铸件的热处理等工序都可能造成铸件变形。

铸件变形会导致铸件尺寸不合格,因此常用校正方法进行修整。校正是依靠外力的作用,使变形的铸件产生一定量的反变形,使铸件恢复到图纸上要求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铸件校正的方法可分为手工方法和机械方法。手工方法适用于生产批量小,结构较简单的铸件变形。

对于结构复杂或生产批量大的铸件,需要采用机械校正。机械校正是在机械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的,需要借助校正模或校正辅具等工装。

一种具有外圆内锥底平面特征的汽车发电机转子磁极品种多,产量大,结构较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变形大。生产中需将6个凸头外圆、内锥及外底平面校正合格,手工校正难度大。

开发一种机械校正外圆内锥及底平面的工装,在液压机上完成磁极铸件变形的校正,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外圆内锥底平面特征的汽车发电机转子磁极熔模精密铸件的校正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熔模精密铸件校正装置,包括支撑体、平面校正支撑板、外圆校正模套及内锥校正冲头。支撑体是校正装置的本体,确保工件在校正过程中整套装置的稳定;平面校正支撑板是支撑工件平面校正的托板,确保工件平面校正时的支撑力;外圆校正模套筒是外圆校正的依托,工件通过模套筒后外圆尺寸合格;内锥校正冲头是工件校正的关键施力点,确保了内锥圆弧面的尺寸和外圆尺寸合格,在保压过程中要确保工件平面尺寸的合格。利用此装置可一步将具有外圆内锥底平面特征的汽车发电机转子磁级校正到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支撑体采用圆筒形结构,硬度要求≥50HRC,用于放置外圆校正模套筒;底部开槽,放置平面校正支撑板,其中支撑体槽高度比平面校正支撑板厚度大1-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平面校正支撑板与支撑体底部槽进行间隙配合,方便平面校正支撑板的插入和抽出;平面校正支撑板硬度要求≥50HRC,能承载压力≥60KN,上表面粗糙度要求≤3.2,上表面平面度要求≤0.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外圆校正模套放置在支撑体的上部和内部;外圆校正模套硬度要求≥50HRC,内环面粗糙度要求≤3.2,内环面圆柱度要求≤0.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内锥校正冲头由连接把手、圆柱体及圆锥体组成,连接把手与液压机连接,负责工件校正时压力的传递;圆柱体与外圆校正模套内圆过渡配合,硬度要求≥50HRC,表面粗糙度要求≤3.2;圆锥体硬度要求≥50HRC,表面粗糙度要求≤3.2,其圆锥度与工件圆锥度一致,用于校正工件的内锥圆弧面,圆锥高度≥工件校正圆锥高度;内锥校正冲头在液压机的压力下,推动工作一起通过外圆校正模套筒下滑至工件底平面与平面校正支撑板接触。

本发明的熔模精密铸件校正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大幅降低产品变形废品率:在该校正装置使用前主要采用手工校正,因工件6个孤立凸台校正难度大,通过校正难以挽救及校正不到位导致加工后出现的废品比例高达26%,使用该装置后,变形废品率降至1.2%以下,变形废品率下降了24.8%;

(2)大幅度提高产品校正效率:在使用该校正装置前,工件校正班产120件/班·人,使用该装置后,工件校正班产480件/班·人,校正效率提高了30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工件校正时示意图。

图2是内锥校正冲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熔模精密铸件校正装置,校正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S1:如图1所示,将支撑体1平稳放置在液压机的操作台上;将平面校正支撑板2插入支撑体1下部的开口槽内;再将外圆校正模套筒3插入支撑体1的圆筒内,并用支撑体1平稳支撑;将内锥校正冲头4安装在液压机压力柱下端;将工件5六个凸头开口向上,平稳放置在外圆校正模套筒3的上部圆孔处;

S2:启动液压机使内锥校正冲头4下降,并使下部的圆锥头紧贴工件5六个凸头的内圆锥面;

S3:慢慢施加液压机压力,使内锥校正冲头4带动工件5沿着外圆校正模套筒3下降,直至顺利通过并使工件5底平面接触到平面校正支撑板2;

S4:继续施加压力,保压10-15S,对工件5底平面进行校正;

S5:撤除液压机压力,稍微提升内锥校正冲头4,使之与工件5脱离,从支撑体1下部抽出平面校正支撑板2;

S6:操作液压机,使内锥校正冲头4下降,推动工件5至使之从外圆校正模套3中落下;

S7:操作液压机,撤出内锥校正冲头4,使之与液压机压力柱一起上升到原始位置;

S8:用平面校正支撑板2插入支撑体1下端开口槽,将工件5推出;完成零件校正。

重复S1至S8直至完成所有工件校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1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