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卷曲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4:28


可卷曲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卷曲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作为使用者与信息间的连接媒介的显示装置的市场正在变大。由此,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和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这样的显示装置的使用正在增加。

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自发光元件,因此与需要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可以功耗低且可以制作成更薄。此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视角宽且响应速度快的优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工序技术发展到大画面量产技术水平,因此正在与液晶显示装置竞争的同时扩大市场。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像素包括作为自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称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可以根据发光材料的种类、发光方式、发光结构、驱动方式等而以各种方式划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可以根据发光方式而被划分为荧光发光和磷光发光,根据发光结构可以被划分为正面发光(Top Emission)结构和背面发光(Bottom Emission)结构。此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可以根据驱动方式而被划分为PMOLED(Passive Matrix(无源矩阵)OLED)和AMOLED(Active Matrix(有源矩阵)OLED)。

近几年,柔性显示装置已实现商用化。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在形成有塑料OLED的显示面板的画面上再现输入图像。塑料OLED形成在可被弯曲的塑料基板上。柔性显示装置可实现各种设计且在便携性和耐久性方面具有优点。柔性显示装置可以由可弯曲(Bendable)显示装置、可折叠(Foldable)显示装置、可卷曲(Rollable)显示装置等各种形态的显示装置实现。这种柔性显示装置不仅可以适用于如智能电话和平板PC这样的移动设备中,还可以适用于TV(Television,电视机)、汽车显示装置、可穿戴设备等中,其应用领域正在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卷曲(Rolling)/展开(Unrolling)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课题并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课题,通过以下的记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

用于解决所述的课题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支承部,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固定支架,固定所述支承部的一端部和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部;辊,固定所述支承部的另一端部;第一链路,一端部与所述固定支架结合;第二链路,包括与所述第一链路的另一端部紧固连接的一端部;以及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链路的另一端部连接。

用于解决所述的课题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固定支架,固定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部;一侧第一链路和另一侧第一链路,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和另一侧结合成分别能够旋转;一侧第二链路,与所述一侧第一链路连接;另一侧第二链路,与所述另一侧第一链路连接;以及驱动部,同时驱动所述一侧第二链路和所述另一侧第二链路。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于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卷曲(Rolling)/展开(Unrolling)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实施例涉及的效果并不限于以上例示的内容,在本说明书内包括更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Ⅰ-Ⅰ′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收纳部内的辊以及固定到所述辊的显示面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涉及的显示面板的卷曲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了图5的A区域的立体图。

图7是放大了图5的B区域的立体图。

图8和图9是详细表示图1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1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驱动部以及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详细表示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0:显示面板;200:支承部;300:固定支架;500:收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与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各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达成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会变得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互相不同的形态实现,实施例仅仅使本发明的公开变得完整,并且是为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发明的范畴而提供的,应仅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定义本发明。

元件(elements)或者层位于其他元件或者层上(on)的情况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其他元件上的情况,还包括其间存在其他层或其他元件的情况。在整个说明书中,同一符号指代同一构成要素。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附图中公开的形状、大小、比率、角度、个数等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具体的实施例。

图1是一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Ⅰ-Ⅰ′线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收纳部内的辊以及固定到所述辊的显示面板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涉及的显示面板的卷曲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1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背面的立体图。图6是放大了图5的A区域的立体图。图7是放大了图5的B区域的立体图。图8和图9是详细表示图1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8,可卷曲显示装置(以下,也可简称为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0、固定显示面板100的一端部的固定支架300、固定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端部的辊RP、在固定支架300中一端部被固定到连接部件BP的第一链路、配置在辊RP的周边以使辊RP旋转的驱动部以及包括与所述第一链路紧固连接的一端部和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另一端部的第二链路。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的第一边缘以及沿着第二方向DR2延伸的第二边缘。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可以是交叉的方向。所述第一边缘可以是长边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可以是短边边缘,但是并不限于此。显示面板100的所述第一边缘可以包括第三方向DR3的一侧边缘以及第三方向DR3的另一侧边缘。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方向DR3的一侧边缘可以是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端部,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方向DR3的另一侧边缘可以是显示面板100的一端部。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端部可以被固定到固定支架300。另一方面,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还可以配置支承部200。支承部200的一端部可以被固定到辊RP,支承部200的另一端部可以被固定到固定支架300。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量子点显示面板。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显示面板100为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可以对显示面板100赋予预定的柔性,从而容易反复执行沿着辊RP的外周面卷曲(rolling或winding)或展开(unrolling或unwinding)的操作。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一面以及作为所述一面的相反面的另一面。显示面板100的一面可以是显示面。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的层叠结构在图2中示出。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像素PX。像素PX的具体构成在图2中示出。

参照图1的放大图,显示装置的像素PX可以包括由像素定义膜定义的发光区域LA1、LA2、LA3以及位于各发光区域LA1、LA2、LA3的周边的不发光区域BA,可以通过发光区域LA1、LA2、LA3射出具有预定的峰值波长的光。例如,显示装置的像素PX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分别可以是由显示装置的发光元件ED生成的光被射出到显示面板100的外部的区域。

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可以向显示装置的外部射出具有预定的峰值波长的光。第一发光区域LA1可以射出第一颜色的光,第二发光区域LA2可以射出第二颜色的光,第三发光区域LA3可以射出第三颜色的光。例如,第一颜色的光可以是具有610nm至650nm范围的峰值波长的红色光,第二颜色的光可以是具有510nm至550nm范围的峰值波长的绿色光,第三颜色的光可以是具有440nm至480nm范围的峰值波长的蓝色光,但是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2,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基板部SUB、基板部SUB上的显示元件层DEP以及经由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配置且密封显示元件层DEP的封装部件ENC。

基板部SUB可以由高分子树脂等绝缘物质形成。所述绝缘物质例如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I),但是并不限于此。

显示元件层DEP可以包括缓冲层BF、薄膜晶体管层TFTL、发光元件层EML、第二平坦化层OC2、第一盖层CAP1、第一遮光部件BK1、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透光部LTU、第二盖层CAP2、第三平坦化层OC3、第二遮光部件BK2、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第三滤色器CF3以及第三保护层PAS3。

缓冲层BF可以配置在基板部SUB上。缓冲层BF可以由能够防止空气或水分的渗透的无机膜形成。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FT、栅极绝缘膜GI、层间绝缘膜ILD、第一保护层PAS1以及第一平坦化层OC1。

薄膜晶体管TFT可以配置在缓冲层BF上,可以构成多个像素PX各自的像素电路。

半导体层ACT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上。半导体层ACT可以与栅电极GE、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重叠。半导体层ACT可以与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直接接触,半导体层ACT可以与栅电极GE相向并且在其间夹着栅极绝缘膜GI。

栅电极GE可以配置在栅极绝缘膜GI的上部。栅电极GE可以与半导体层ACT重叠并且在其间夹着栅极绝缘膜GI。

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可以在层间绝缘膜ILD上被配置成彼此间隔开。源电极SE可以通过设置在栅极绝缘膜GI和层间绝缘膜ILD中的接触孔而与半导体层ACT的一端接触。漏电极DE可以通过设置在栅极绝缘膜GI和层间绝缘膜ILD中的接触孔而与半导体层ACT的另一端接触。漏电极DE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保护层PAS1和第一平坦化层OC1中的接触孔而与发光部件EL的第一电极AE连接。

栅极绝缘膜GI可以设置在半导体层ACT的上部。例如,栅极绝缘膜GI可以配置在半导体层ACT和缓冲层BF的上部,使半导体层ACT与栅电极GE绝缘。栅极绝缘膜GI可以包括源电极SE贯通的接触孔以及漏电极DE贯通的接触孔。

层间绝缘膜ILD可以配置在栅电极GE的上部。例如,层间绝缘膜ILD可以包括源电极SE贯通的接触孔以及漏电极DE贯通的接触孔。

第一保护层PAS1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TFT的上部而保护薄膜晶体管TFT。例如,第一保护层PAS1可以包括发光部件EL的第一电极AE贯通的接触孔。

第一平坦化层OC1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护层PAS1的上部而平坦化薄膜晶体管TFT的上端。例如,第一平坦化层OC1可以包括发光部件EL的第一电极AE贯通的接触孔。

发光元件层EML可以包括发光部件EL、第一坝BNK1、第二坝BNK2、第一元件绝缘层QPAS1以及第二保护层PAS2。

发光部件EL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TFT上。发光部件EL可以包括第一电极AE、第二电极CE以及发光元件ED。

第一电极AE可以设置在第一平坦化层OC1的上部。例如,第一电极AE可以配置在配置于第一平坦化层OC1上的第一坝BNK1上而覆盖第一坝BNK1。第一电极AE可以被配置成与由第二坝BNK2定义的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中的一个发光区域重叠。此外,第一电极AE可以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漏电极DE连接。

第二电极CE可以设置在第一平坦化层OC1的上部。例如,第二电极CE可以配置在配置于第一平坦化层OC1上的第一坝BNK1上而覆盖第一坝BNK1。第二电极CE可以被配置成与由第二坝BNK2定义的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之中的一个发光区域重叠。例如,第二电极CE可以接收供给至所有像素PX的公共电压。

第一元件绝缘层QPAS1可以覆盖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AE的一部分和第二电极CE的一部分,可以使第一电极AE与第二电极CE绝缘。

发光元件ED可以在第一平坦化层OC1的上部配置在第一电极AE与第二电极CE之间。发光元件ED可以配置在第一元件绝缘层QPAS1上。发光元件ED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电极AE连接,发光元件ED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电极CE连接。例如,多个发光元件ED可以包括具有同一物质的活性层,从而射出同一波段的光或同一颜色的光。分别从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射出的光可以具有同一颜色。例如,多个发光元件ED可以射出具有440nm至480nm范围的峰值波长的第三颜色的光或蓝色光。

第二坝BNK2可以配置在第一平坦化层OC1上而定义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例如,第二坝BNK2可以分别包围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二坝BNK2可以配置在遮光区域BA中。

第二保护层PAS2可以配置在多个发光部件EL和第二坝BNK2上。第二保护层PAS2可以覆盖多个发光部件EL,可以保护多个发光部件EL。

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元件层DEP还可以包括第二平坦化层OC2、第一盖层CAP1、第一遮光部件BK1、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透光部LTU、第二盖层CAP2、第三平坦化层OC3、第二遮光部件BK2、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第三滤色器CF3以及第三保护层PAS3。

第二平坦化层OC2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层EML的上部而平坦化发光元件层EML的上端。第二平坦化层OC2可以包括有机物质。

第一盖层CAP1可以配置在第二平坦化层OC2上。第一盖层CAP1可以密封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透光部LTU的下表面。第一盖层CAP1可以包括无机物质。

第一遮光部件BK1可以配置在第一盖层CAP1上的遮光区域BA中。第一遮光部件BK1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坝BNK2重叠。第一遮光部件BK1可以阻断光的透过。

第一遮光部件BK1可以包括有机遮光物质和拒液成分。

第一遮光部件BK1可以包括拒液成分,从而可以将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透光部LTU分离成对应的第一发光区域LA1、第二发光区域LA2和第三发光区域LA3。

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可以配置在第一盖层CAP1上的第一发光区域LA1中。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可以被第一遮光部件BK1包围。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可以包括第一基底树脂BS1、第一散射体SCT1以及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

第一基底树脂BS1可以包括透光率相对高的物质。第一基底树脂BS1可以由透明有机物质形成。例如,第一基底树脂BS1可以包括环氧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cardo系树脂和酰亚胺系树脂等有机物质之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散射体SCT1可以具有与第一基底树脂BS1不同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一基底树脂BS1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一散射体SCT1可以包括使透过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光散射物质或光散射粒子。

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或位移成第一峰值波长。例如,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可以将从显示装置提供的蓝色光变换成具有610nm至650nm范围的单一峰值波长的红色光来射出。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可以是量子点、量子棒或荧光体。量子点可以是在电子从传导带跃迁至价电子能带的同时射出特定颜色的粒相物质。

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射出的光可以具有45nm以下、40nm以下或30nm以下的半值全宽(Full Width of Half Maximum,FWHM),可以进一步改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颜色的色纯度和色再现性。

从发光元件层EML提供的蓝色光的一部分不被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变换成红色光而是透过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从发光元件层EML提供的蓝色光之中未被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变换而入射到第一滤色器CF1的光可以被第一滤色器CF1阻断。此外,从显示装置提供的蓝色光之中被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变换的红色光可以透过第一滤色器CF1而被射出到外部。因此,第一发光区域LA1可以射出红色光。

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可以配置在第一盖层CAP1上的第二发光区域LA2中。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可以被第一遮光部件BK1包围。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可以包括第二基底树脂BS2、第二散射体SCT2以及第二波长移位器WLS2。

第二基底树脂BS2可以包括透光率相对高的物质。第二基底树脂BS2可以由透明有机物质形成。

第二散射体SCT2可以具有与第二基底树脂BS2不同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二基底树脂BS2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二散射体SCT2可以包括使透过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光散射物质或光散射粒子。

第二波长移位器WLS2可以将入射光的峰值波长变换或位移成与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的第一峰值波长不同的第二峰值波长。例如,第二波长移位器WLS2可以将从显示装置提供的蓝色光变换成具有510nm至550nm范围的单一峰值波长的绿色光来射出。第二波长移位器WLS2可以是量子点、量子棒或荧光体。第二波长移位器WLS2可以包括与在第一波长移位器WLS1中例示的物质相同类型的物质。

透光部LTU可以配置在第一盖层CAP1上的第三发光区域LA3中。透光部LTU可以被第一遮光部件BK1包围。透光部LTU可以维持入射光的峰值波长来使其透过。透光部LTU可以包括第三基底树脂BS3以及第三散射体SCT3。

第三基底树脂BS3可以包括透光率相对高的物质。第三基底树脂BS3可以由透明有机物质形成。

第三散射体SCT3可以具有与第三基底树脂BS3不同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三基底树脂BS3形成光学界面。例如,第三散射体SCT3可以包括使透过光的至少一部分散射的光散射物质或光散射粒子。

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透光部LTU可以通过第二平坦化层OC2和第一盖层CAP1而配置在发光元件层EML上,从而显示装置可以不需要用于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透光部LTU的单独的基板。

第二盖层CAP2可以覆盖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透光部LTU和第一遮光部件BK1。

第三平坦化层OC3可以配置在第二盖层CAP2的上部,从而平坦化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和透光部LTU的上端。第三平坦化层OC3可以包括有机物质。

第二遮光部件BK2可以配置在第三平坦化层OC3上的遮光区域BA中。第二遮光部件BK2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遮光部件BK1或第二坝BNK2重叠。第二遮光部件BK2可以阻断光的透过。

第一滤色器CF1可以配置在第三平坦化层OC3上的第一发光区域LA1中。第一滤色器CF1可以被第二遮光部件BK2包围。第一滤色器CF1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波长变换部WLC1重叠。第一滤色器CF1可以使第一颜色的光(例如,红色光)选择性地透过,阻断或吸收第二颜色的光(例如,绿色光)和第三颜色的光(例如,蓝色光)。

第二滤色器CF2可以配置在第三平坦化层OC3上的第二发光区域LA2中。第二滤色器CF2可以被第二遮光部件BK2包围。第二滤色器CF2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波长变换部WLC2重叠。第二滤色器CF2可以使第二颜色的光(例如,绿色光)选择性地透过,阻断或吸收第一颜色的光(例如,红色光)和第三颜色的光(例如,蓝色光)。

第三滤色器CF3可以配置在第三平坦化层OC3上的第三发光区域LA3中。第三滤色器CF3可以被第二遮光部件BK2包围。第三滤色器CF3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透光部LTU重叠。第三滤色器CF3可以使第三颜色的光(例如,蓝色光)选择性地透过,阻断或吸收第一颜色的光(例如,红色光)和第二颜色的光(例如,绿色光)。

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可以吸收从显示装置的外部流入的光的一部分来降低外光引起的反射光。因此,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可以防止因外光反射引起的颜色的失真。

第三保护层PAS3可以覆盖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第三保护层PAS3可以保护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

封装部件ENC可以配置在第三保护层PAS3上。例如,封装部件ENC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来防止氧或水分的渗透。此外,封装部件ENC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来保护显示装置免受如灰尘这样的异物质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收纳部500内可以配置辊RP。支承部200的一端部可以被固定到后述的固定支架300,支承部200的另一端部可以被固定到辊RP。辊RP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延伸。

图4表示显示面板100和支承部200被卷曲(Rolling)而收纳在收纳部500内的状态。对于显示面板100和支承部200被卷曲(Rolling)的工作方式将后述。

如图5所示,可卷曲显示装置的第一链路可以包括一侧第一链路P11以及另一侧第一链路P12,一侧第一链路P11与后述的一侧第二链路P21紧固连接,另一侧第一链路P12与后述的另一侧第二链路P22紧固连接。

第二链路可以包括与一侧第一链路P11紧固连接的一侧第二链路P21以及与另一侧第一链路P12紧固连接的另一侧第二链路P22。

如图6所示,一侧第一链路P11在一端部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P11a。第一固定部P11a可以在内部包括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孔。在第一固定部P11a的孔中可以插入连接部件BP。连接部件BP可以被配置成固定于固定支架300。连接部件BP可以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方向上突出。第一固定部P11a可以通过使连接部件BP插入的方式而与连接部件BP紧固连接,从而一侧第一链路P11可以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虽然未图示,但是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可以在一端部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可以在内部包括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孔。在第二固定部的孔中可以插入连接部件BP。连接部件BP可以被配置成固定于固定支架300。连接部件BP可以在显示面板100的背面方向上突出。第二固定部可以通过使连接部件BP插入的方式而与连接部件BP紧固连接,从而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可以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连接部件BP可以包括滚珠轴承(BallBearing),但是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省略连接部件BP。在该情况下,第一固定部P11a也可以与固定支架300直接结合。所述第二固定部也可以与第一固定部P11a同样地与固定支架300直接结合。

如图7所示,一侧第一链路P11可以与一侧第二链路P21实现螺栓-螺母的紧固连接。一侧第一链路P11的另一端部可以包括螺母(Nut),一侧第二链路P21的一端部可以包括螺栓(Bolt)。通过所述驱动部使一侧第二链路P21旋转的同时,一侧第二链路P21在一侧第一链路P11内的插入长度可以被调节。例如,通过所述驱动部使一侧第二链路P2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一侧第二链路P21在一侧第一链路P11内的插入长度可以变长,通过所述驱动部使一侧第二链路P2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一侧第二链路P21在一侧第一链路P11内的插入长度可以变短。虽然未图示,但是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可以与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实现螺栓-螺母的紧固连接。另一侧第一链路P12的另一端部可以包括螺母(Nut),另一侧第二链路P22的一端部可以包括螺栓(Bolt)。通过所述驱动部使另一侧第二链路P22旋转的同时,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内的插入长度可以调节可以被调节。例如,通过所述驱动部使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内的插入长度可以变长,通过所述驱动部使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另一侧第二链路P12内的插入长度可以变短。即,通过所述驱动部,一侧第二链路P21和另一侧第二链路P22的旋转方向可以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若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辊RP在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则一侧第二链路P21在一侧第一链路P11内的插入长度减小的同时显示面板100可以被卷曲(Rolling),若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辊RP在另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则一侧第二链路P21在一侧第一链路P11内的插入长度增加的同时显示面板100可以被展开(Unrolling)。虽然未图示,但是若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辊RP在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则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内的插入长度减小的同时显示面板100可以被卷曲(Rolling),若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辊RP在另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则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内的插入长度增加的同时显示面板100可以被展开(Unrolling)。

如图8和图9所示,可卷曲显示装置的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一个电机610。

所述驱动部不仅包括一个电机610,还包括与电机610连接的电机旋转轴615、与电机旋转轴615对置的连接旋转轴640以及缠住电机旋转轴615和连接旋转轴640的带620。

若通过电机610而电机旋转轴615旋转,则通过带620而与电机旋转轴615连接的连接旋转轴640可以在与电机旋转轴615相同的方向上旋转。连接旋转轴64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参照图5)延伸。

另一方面,连接旋转轴640可以包括在一端部固定第一接头651的第一轴的端部的第一固定部641以及在另一端部固定第二接头655的第一轴的端部的第二固定部645。所述的第一轴可以沿着第三方向DR3(参照图1)延伸。另一方面,连接旋转轴640可以被支承部件631、635固定。即,连接旋转轴640可以通过贯通支承部件631、635的孔的方式被固定到支承部件631、635。

一侧第二链路P21可以包括在另一端部固定与第一接头651的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的端部的第三固定部P21a,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可以包括在另一端部固定与第二接头655的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的端部的第四固定部P22a。所述的第二轴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R2(参照图1)延伸。

图10是表示图1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背面的立体图。

参照图10,若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辊RP在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则一侧第二链路P21在一侧第一链路P11内的插入长度减小的同时,彼此连接的一侧第二链路P21和一侧第一链路P11以及彼此连接的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和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可以被放倒,同时与一侧第一链路P11及另一侧第一链路P12分别连接的固定支架300可以下降(参照图10的空心箭头)。如上所述,通过所述驱动部而辊RP在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同时显示面板100和支承部200可以被卷曲(Rolling),随着显示面板100和支承部200的卷曲,固定支架300可以同时下降。

以下,说明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驱动部以及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11,本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与图1至图10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不同点在于,还包括固定部件661、665。

更具体说明时,固定部件661、665可以包括与一侧第二链路P21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件661以及与另一侧第二链路P22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件665。第一固定部件661和第二固定部件665分别可以具有U字形状。第一固定部件661可以固定一侧第二链路P21,第二固定部件665可以固定另一侧第二链路P22。第一固定部件661和第二固定部件665分别可以固定一侧第二链路P21和另一侧第二链路P22,从而可以最小化一侧第二链路P21和另一侧第二链路P22在第二方向DR2(参照图1)上的流动。虽然未图示,但是固定部件661、665的下端部可以被收纳在收纳部(图1的500)内而被固定。

其他构成已在图1至图10中说明过,因此以下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2是详细表示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可卷曲显示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参照图12,与图8涉及的驱动部的不同点在于,驱动部包括两个电机610_1、610_2。

更具体说明时,本实施例涉及的驱动部可以包括第一电机610_1以及与第一电机610_1间隔开的第二电机610_2。第一电机610_1和第二电机610_2可以通过彼此相同的控制部(未图示)而同时被控制驱动。在本实施例中,同时被控制驱动表示与各个电机610_1、610_2连接的电机旋转轴615_1、615_2在同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本实施例涉及的驱动部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机610_1连接的第一电机旋转轴615_1以及与第二电机610_2连接的第二电机旋转轴615_2。进一步地,在图8中形成为一体的连接旋转轴(图8的64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被分离。即,连接旋转轴640_1、640_2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机旋转轴615_1连接的第一连接旋转轴640_1以及与第二电机旋转轴615_2连接的第二连接旋转轴640_2。第一连接旋转轴640_1和第二连接旋转轴640_2可以通过分别贯通支承部件631、635的孔的方式被固定到支承部件631、635。

其他构成已在图1至图10中说明过,因此以下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他具体的形态实施。因此,以上记载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性的,并不是限定性的。

技术分类

0612011630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