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自适应睡姿的保健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4:09


自适应睡姿的保健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枕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适应睡姿的保健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保健枕一方面外形尺寸固定不变,决定人的头枕在保健枕的最高处,颈椎悬空,使得颈周肌肉、韧带关节束处于紧张状态,椎动脉的通路受阻,使人出现睡醒后颈项僵直,头昏乏力的现象。另一方面现有的保健枕不能够始终紧密贴合休息人员颈椎的生理曲度,不能适应休息人员平躺与侧躺时的两种颈椎生理曲度,使工作学习生活一天的人们,在睡眠之中无法解除颈椎肌肉、韧带的疲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自适应睡姿的保健枕;解决目前的保健枕外形尺寸固定不变、不能够始终紧密贴合休息人员颈椎的生理曲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自适应睡姿的保健枕,包括固定板、异形硅胶皮套、头部升降装置、颈部升降装置、肩部升降装置、控制装置;所述固定板为方形板状结构,位于所述保健枕的底部,所述头部升降装置、颈部升降装置、肩部升降装置依次沿着固定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与固定板的上端,头部升降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气连接;所述异形硅胶皮套嵌套在固定板、头部升降装置、颈部升降装置和肩部升降装置外侧;所述异形硅胶皮套的上端为支撑面,包括头部支撑面、颈部支撑面、肩部支撑面,所述头部升降装置带动头部支撑面升降,所述颈部升降装置带动颈部支撑面升降,所述肩部升降装置带动肩部支撑面升降;所述保健枕处于侧躺状态时,所述头部支撑面、颈部支撑面、肩部支撑面相平齐,所述保健枕处于平躺状态时,所述颈部支撑面突出于头部支撑面、肩部支撑面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异形硅胶皮套外侧设置有监控装置,且该监控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升降装置的数量为若干个,依次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固定板上端面的后部,所述头部升降装置包括头部支撑板、驱动装置、第一连杆机构,若干组第一连杆机构依次沿固定板长度方向设置在固定板上,驱动装置上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头部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杆机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上下移动条、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固定条、第一滑动块、第一螺套、第一螺杆、第一安装支耳、第二安装支耳、第三滑动块,第一固定条上设置有第三T形滑槽,第一固定条安装在固定板上;两个第三滑动块均滑动连接在第三T形滑槽内,两个第三滑动块上均设置有第一螺套,且两个第一螺套上的内螺纹对称分布;第一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于两个第一螺套内;第一上下移动条上设置有第四T形滑槽,两个第一滑动块滑动安装在第四T形滑槽内;第一上下移动条与第一固定条之间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连接,第一连杆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三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二安装支耳相铰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支耳相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另一个第三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二安装支耳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支耳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位置处铰接;所述头部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第一上下移动条上端面上;驱动装置与第一螺杆连接;驱动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升降装置包括颈部升降机构和颈部支撑圆柱,颈部升降机构与头部升降装置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依次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固定板上端面的中部,每组颈部升降装置均与相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相连接;多根颈部支撑圆柱轴线水平沿固定板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颈部升降机构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升降机构包括第四固定轴、第四支撑板、第二齿轮、第一齿轮、驱动齿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条、驱动齿条、第三支撑板,多个第二固定条沿固定板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固定板上,且多个第二固定条的高度排布形式为中间侧高两侧依次降低的弧形,驱动齿条滑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条内部,第四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端面;第三支撑板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端面;第二齿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固定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固定轴上安装有多个驱动齿轮;多个驱动齿轮在第一固定轴上的排布形式为中间侧外径小两侧外径大,第二固定条的数量与驱动齿轮的数量相同,每个驱动齿轮均与驱动齿条相啮合,颈部支撑圆柱在驱动齿条上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肩部升降装置包括肩部支撑圆柱和肩部升降机构,肩部升降机构分别与位于固定板两端的颈部升降机构相互连接;肩部支座圆柱沿固定板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两组肩部升降机构上,所述肩部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固定轴、第五支撑板、第三齿轮、第三固定轴、第四齿轮、第一锥齿轮、第六支撑板、第二锥齿轮、同步带轮、同步带、第三固定条、第二连杆机构,第三固定轴安装在两个第五支撑板上;第一锥齿轮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三固定轴伸出第五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齿轮;第二固定轴一端固定安装在第四固定轴端面上,另一端穿过第四支撑板,且第二固定轴与第四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如图所示,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多个第二连杆机构沿固定板宽度方向线性分布,每个第二连杆机构上均设置有同步带轮,且多个同步带轮的外径分布情况为沿固定板宽度方向从后往前依次减小,相邻的两个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靠近头部升降装置的第二连杆机构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四固定条、第二上下移动条、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螺杆、第二滑动块、第二螺套、第四滑动块,第四固定条上设置有第一T形滑槽,第一T形滑槽内设置有两个第二滑动块,每个第二滑动块上均设置有第二螺套,且两个第二螺套上的内螺纹对称分布;第二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于在两个第二螺套内;两个第四滑动块滑动连接于第二上下移动条上设置的第五T形滑槽内;第二上下移动条与第四固定条之间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相连接,且第三连杆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第二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一缺口位置处与该第二滑动块铰接,另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第四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二缺口处与该第四滑动块铰接;第四连杆一端位于另一个第二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一缺口位置处与该第二滑动块铰接,另一端位于另一个第四滑动块上设置的第二缺口处与该第四滑动块铰接;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在交叉位置处铰接;肩部支撑圆柱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二上下移动条上端面上;第二锥齿轮通过键安装在靠近头部升降装置的第二连杆机构的第二螺杆上;多个第二螺杆两端与第六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多个同步带轮安装在相应的第二螺杆上;除位于远离头部升降装置的第二连杆机构外,其余的第二连杆机构上的第四固定条均通过第三固定条安装在固定板上;第四固定轴端面与相对应的第一螺杆端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相对于传统的保健枕头技术,本发明中的保健枕头具有头部升降装置、颈部升降装置和肩部升降装置依次沿固定板宽度方向安装在固定板上可以保证保健枕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本发明的保健枕在平躺模式下以“前高后低”的外形呈现最有利于人体颈椎健康。这种枕头可利用颈部升降装置凸出部位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同时头部升降装置、颈部升降装置和肩部升降装置的高低升降可完成休息人员平躺时与侧躺时不同生理曲度对枕头外形的要求,达到自动调整枕头外形,适应休息人员睡躺姿势的目的。使得颈椎托扶、符合自然屈度,对人体颈椎起到一个良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头部升降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头部支撑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定支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头部支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颈部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六支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支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肩部升降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肩部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五支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锥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同步带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四支撑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二锥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第二上下移动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第四滑动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第四连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第四固定条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第三连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第二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24是驱动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5是第三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6是第二固定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7是第二固定条结构示意图。

图28是驱动齿条结构示意图。

图29是第二连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0是第一连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1是第一固定条结构示意图。

图32是第二安装支耳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平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4是颈部支撑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第一上下移动条结构示意图。

图36是第二上下移动条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异形硅胶皮套;2、固定支耳;3、头部升降装置;4、颈部升降机构;5、肩部升降机构;6、头部支撑面;7、颈部支撑面;8、肩部支撑面;9、头部支撑板;10、颈部支撑圆柱;11、肩部支撑圆柱;12、固定板;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第三支撑板;16、第四支撑板;17、第五支撑板;18、第六支撑板;19、控制装置;20、第一上下移动条;21、第一连杆;22、驱动装置;23、第二连杆;24、第一固定条;25、第一滑动块;26、第一齿轮;27、第二齿轮;28、第一锥齿轮;29、第二锥齿轮;30、同步带轮;31、同步带;32、驱动齿轮;33、第一固定轴;34、第二固定条;35、驱动齿条;36、第三固定条;37、第四固定条;38、第二上下移动条;39、第三连杆;40、第四连杆;41、第二螺杆;42、第二滑动块;43、第一T形滑槽;44、第一缺口;45、第二螺套;46、第二固定轴;47、第三齿轮;48、第三固定轴;49、第四齿轮;50、第二T形滑槽;51、导槽;52、第一螺套;53、第一螺杆;54、第一安装支耳;55、第三T形滑槽;56、第四T形滑槽;57、第二安装支耳;58、第三滑动块;59、侧躺状态;60、平躺状态;61、第四滑动块;62、第二缺口;63、矩形槽;64、第一连杆机构;65、第二连杆机构;66、第四固定轴;67、颈部升降装置;68、肩部升降装置;69、第五T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自适应睡姿的保健枕,如图1、2、7、10所示,它包括异形硅胶皮套1、固定支耳2、头部升降装置3、颈部升降装置67、肩部升降装置68、固定板12、控制装置19、矩形槽63。

如图10所示,所述固定板为方形的板状结构,设置于保健枕的底部,用于固定其内部的装置。所述固定板的前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矩形槽63,用于安装肩部升降装置68。如图7所示,四个固定支耳2两两一组对称安装在固定板12的两个侧边上。

头部升降装置3、颈部升降装置67和肩部升降装置68依次沿固定板12的宽度方向安装在固定板12上,如图2所示。所述肩部升降装置6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安装于固定板12上端面的前部,并且与固定板12上端面一侧对称所开的两个矩形槽63配合安装。

所述异形硅胶皮套1嵌套在固定板12、头部升降装置3、颈部升降装置67和肩部升降装置68外侧;如图3所示,所述异形硅胶皮套1的上端为支撑面,包括头部支撑面6、颈部支撑面7、肩部支撑面8。所述头部支撑面6为平面结构,设置于异形硅胶皮套1上端面的后部;所述颈部支撑面7为向上突起的半圆弧结构,设置于异形硅胶皮套1上端面的中部;所述肩部支撑面8为向下倾斜过渡的圆弧状结构,设置于异形硅胶皮套1上端面的前部。

头部升降装置3与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2上的控制装置19电气连接;异形硅胶皮套1外侧设置有监控装置,且该监控装置与控制装置19电气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头部升降装置3的数量为3个,依次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固定板上端面的后部。如图5、6、7、15所示,所述头部升降装置3包括头部支撑板9、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驱动装置22、第一连杆机构64,其中3组第一连杆机构64依次沿固定板12长度方向通过第二支撑板14安装在固定板12上;如图9、13所示,3个驱动装置22均通过第一支撑板13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4上,且驱动装置22上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机构64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头部支撑板9为方形的板状结构,固定安装在3组第一连杆机构64上端。

如图5、11、12所示,所述颈部升降装置67包括颈部升降机构4和颈部支撑圆柱10,其中颈部升降机构4设置有3组,依次沿固定板1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固定板12上端面的中部,并且与头部升降装置3在固定板12的长度方向上一一对应。每组颈部升降装置67均与相对应的第一连杆机构64相连接;如图5所示,多根颈部支撑圆柱10轴线水平沿固定板12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3组颈部升降机构4的上端。

如图8、16、24、25、27所示,所述颈部升降机构4包括第四固定轴66、第四支撑板16、第二齿轮27、第一齿轮26、驱动齿轮32、第一固定轴33、第二固定条34、驱动齿条35、第三支撑板15,如图16、27所示,多个第二固定条34沿固定板12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固定板12上,且多个第二固定条34的高度排布形式为中间侧高两侧依次降低的弧形,所述第二固定条34的外侧面竖直设置有第二T形滑槽50;所述驱动齿条35的两侧端面开设有导槽51,如图26、28所示,多个驱动齿条35通过其上所开的导槽51与第二T形滑槽50的滑动配合,一一对应的安装在第二固定条34上。

第四支撑板16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2上端面;如图7所示,第三支撑板15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2上端面;第一固定轴33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5与第四支撑板16上;第四固定轴66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支撑板15上。如图15所示,第二齿轮27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66上;第一齿轮26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3上,且第一齿轮26与第二齿轮27啮合;第一固定轴33上安装有多个驱动齿轮32;如图14所示,多个驱动齿轮32在第一固定轴33上的排布形式为中间侧外径小两侧外径大。所述第二固定条34的数量与驱动齿轮32的数量相同,分别对应设置于驱动齿轮的一侧,且每个驱动齿轮32均与第二固定条34内部滑动连接的驱动齿条35相啮合。

如图5所示,所述颈部支撑圆柱10的数量与每个颈部升降机构4的驱动齿条35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并且与相对应的驱动齿条35上端面固定连接。

如图5、7所示,所述肩部升降装置68包括肩部支撑圆柱11和肩部升降机构5,如图11、13所示,其中两组肩部升降机构5关于固定板12长度方向对称分布,且两组肩部升降机构5分别与位于固定板12两端的两组颈部升降机构4相互连接;多根肩部支座圆柱轴线水平沿固定板12宽度方向依次安装在两组肩部升降机构5上。

如图7、11、16、24、25所示,所述肩部升降机构5包括第二固定轴46、第五支撑板17、第三齿轮47、第三固定轴48、第四齿轮49、第一锥齿轮28、第六支撑板18、第二锥齿轮29、同步带轮30、同步带31、第三固定条36、第二连杆机构65,其中两个第五支撑板17一端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2上;第三固定轴48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第五支撑板17上;如图15、17所示,第一锥齿轮28通过键安装在第三固定轴48上,且第一锥齿轮28位于两个第五支撑板17之间;第三固定轴48伸出第五支撑板17的一端安装有第四齿轮49;第二固定轴46一端固定安装在第四固定轴66端面上,另一端穿过第四支撑板16,且第二固定轴46与第四支撑板16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如图25所示,第三齿轮47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46上,且第三齿轮47与第四齿轮49啮合。

两个第六支撑板18一端端面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2上;多个第二连杆机构65沿固定板12宽度方向线性分布,且多个第二连杆机构65设置于两个第六支撑板18之间;除位于头部升降装置3最前端的第二连杆机构65外其余的均通过第三固定条36安装在固定板12上,最前端的第二连杆机构65直接安装在固定板12上。如图11所示,每个第二连杆机构65上均设置有同步带轮30,且多个同步带轮30的外径分布情况为沿固定板12宽度方向从后往前依次减小,相邻的两个同步带轮30通过同步带31连接;如图16所示,靠近头部升降装置3的第二连杆机构65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9,第一锥齿轮28与第二锥齿轮29啮合。

如图29、30、32所示,所述第一连杆机构64包括第一上下移动条2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3、第一固定条24、第一滑动块25、第一螺套52、第一螺杆53、第一安装支耳54、第二安装支耳57、第三滑动块58,如图31所示,其中第一固定条24上设置有第三T形滑槽55,且第一固定条24通过第二支撑板14安装在固定板12上;如图32所示,两个第三滑动块58均滑动连接在第三T形滑槽55内,两个第三滑动块58上均设置有第一螺套52,且两个第一螺套52上的内螺纹对称分布;如图29所示,第一螺杆53通过螺纹连接于两个第一螺套52内;如图35所示,第一上下移动条20上设置有第四T形滑槽56,两个第一滑动块25滑动安装在第四T形滑槽56内;如图32所示,第一上下移动条20与第一固定条24之间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3相连接,且第一连杆21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三滑动块58上设置的第二安装支耳57相铰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滑动块25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支耳54相铰接;如图35所示,第二连杆23一端与另一个第三滑动块58上设置的第二安装支耳57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滑动块25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支耳54铰接;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3交叉位置处铰接。

如图18、19、20所示,所述第二连杆机构65包括第四固定条37、第二上下移动条38、第三连杆39、第四连杆40、第二螺杆41、第二滑动块42、第二螺套45、第四滑动块61,如图21所示,其中第四固定条37上设置有第一T形滑槽43,第一T形滑槽43内设置有两个第二滑动块42,如图22、23所示,每个第二滑动块42上均设置有第二螺套45,且两个第二螺套45上的内螺纹对称分布;第二螺杆41通过螺纹连接于在两个第二螺套45内;如图36所示,两个第四滑动块61滑动连接于第二上下移动条38上设置的第五T形滑槽69内;如图24所示,第二上下移动条38与第四固定条37之间通过交叉分布的第三连杆39和第四连杆40相连接,且第三连杆39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第二滑动块42上设置的第一缺口44位置处与该第二滑动块42铰接,如图23所示,另一端位于其中一个第四滑动块61上设置的第二缺口62处与该第四滑动块61铰接;第四连杆40一端位于另一个第二滑动块42上设置的第一缺口44位置处与该第二滑动块42铰接,另一端位于另一个第四滑动块61上设置的第二缺口62处与该第四滑动块61铰接;第三连杆39与第四连杆40在交叉位置处铰接。

所述头部支撑板9固定安装在第一上下移动条20上端面上;驱动装置22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螺杆53连接;驱动装置22均与控制装置19电气连接。

多个肩部支撑圆柱11固定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二上下移动条38上端面上;第二锥齿轮29通过键安装在靠近头部升降装置3的第二连杆机构65的第二螺杆41上;多个第二螺杆41两端与第六支撑板18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多个同步带轮30通过键安装在相应的第二螺杆41上;除位于远离头部升降装置3的第二连杆机构65外,其余的第二连杆机构65上的第四固定条37均通过第三固定条36安装在固定板12上;第四固定轴66端面与相对应的第一螺杆53端面固定连接;异形硅胶皮套1嵌套在固定板12、多个肩部支撑圆柱11、和多个颈部支撑圆柱10外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本发明中的保健枕,通过固定板12两侧的四个固定支耳2固定在睡觉床体上。

如图33、34所示,当人体睡觉姿势由平躺睡姿变换为侧躺睡姿时,本发明中的保健枕头也将完成平躺状态60变换为侧躺状态59。工作过程为:异形硅胶皮套1外侧设置有监控装置,会将该变化信号通过电气连接装置传递给控制装置19,控制装置19会给头部升降装置3、颈部升降装置67和肩部升降装置68运动信号,从而使得驱动装置22开始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驱动装置22将会驱动第一螺杆53做旋转运动,第一螺套52将会在第一螺杆53与第一螺套52的螺纹配合下做沿着第一固定条24上的第三T形滑槽55直线运动,做直线运动的第一螺套52将会带动第三滑动块58做直线运动,在第一螺杆53与第一螺套52的螺纹配合下将会使得两个第一螺套52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第三滑动块58相对运动,此时的两个第三滑动块58距离逐渐缩短,通过第二安装支耳57连接的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3将会推动通过第一安装支耳54连接的第一滑动块25发生沿第一上下移动条20上的第四T形滑槽56的直线运动和远离第一固定条24的直线运动,远离第一固定条24运动的第一滑动块25将会驱动第一上下移动条20做远离第一固定条24的直线运动,第一上下移动条20将会依次带动头部支撑板9、异形硅胶皮套1做远离第一固定条24的直线运动;同时旋转的第一螺杆53将会驱动第四固定轴66做旋转运动,第四固定轴66将会驱动第二齿轮27做旋转运动,第二齿轮27将会依次带动第一齿轮26、第一固定轴33、多个驱动齿轮32做旋转运动,多个驱动齿轮32将会带动驱动齿条35做沿着第二固定条34上的第二T形滑槽50做直线运动,多个运动的驱动齿条35将会驱动安装在其上的颈部支撑圆柱10做远离第一固定条24的直线运动,多个颈部支撑圆柱10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人平躺状态60时舒适,同时更好的支撑异形硅胶皮套1发生形变,多个驱动齿轮32在第一固定轴33上的排布形式为中间侧外径小两侧外径大的设计目的是使得异形硅胶皮套1在完成平躺状态60变换为侧躺状态59后,异形硅胶皮套1上表面处于平整状态;旋转的第四固定轴66将会驱动第二固定轴46做旋转运动,第二固定轴46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三齿轮47做旋转运动,第三齿轮47将会依次带动第四齿轮49、第三固定轴48、第一锥齿轮28、第二锥齿轮29、第二螺杆41、同步带轮30、同步带31运动,旋转运动的第一螺杆53将会驱动通过螺纹配合的两个第二螺套45沿着第四固定条37上的第一T形滑槽43做直线运动,两个第二螺套45将会驱动两个第二滑动块42沿着第四固定条37上的第一T形滑槽43做直线运动,且两个第二滑动块42相对运动,相对直线运动的两个第二滑动块42将会带动第三连杆39与第四连杆40运动,运动的第三连杆39和第四连杆40将会带动第四滑动块61做沿着第二上下移动条38上的第五T形滑槽69做直线运动,同时将会做远离第四固定条37的直线运动,远离第四固定条37运动的第四滑动块61将会依次带动第二上下移动条38、颈部支撑圆柱10、异形硅胶皮套1运动,从而使得异形硅胶皮套1完成平躺状态60变换为侧躺状态59。多个同步带轮30的外径分布情况为沿固定板12宽度方向从左往右依次减小,相邻的两个同步带轮30通过同步带31连接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异形硅胶皮套1在完成平躺状态60变换为侧躺状态59后,异形硅胶皮套1上表面处于平整状态,当到达控制装置19设定的运动后,本发明部件运动将会停止。

如图33、34所示,当人体睡觉姿势由侧躺状态59变换为平躺状态60时,本发明中的保健枕头也将完成侧躺状态59变换为平躺状态60。工作过程为:异形硅胶皮套1外侧设置有监控装置将会将该变化信号通过电气连接装置传递给控制装置19,控制装置19会给头部升降装置3、颈部升降装置67和肩部升降装置68运动信号,从而使得驱动装置22开始做旋转运动,此旋转运动会与保健枕头由平躺状态60向侧躺状态59转换是相反,此后的运动状态与保健枕头由平躺状态60向侧躺状态59除运动方向相反外,其余完全相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相关技术
  • 自适应睡姿的保健枕
  • 多种睡姿可调式多功能保健枕
技术分类

0612011315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