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供水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饮水机中的分流盘是为了将常温水分别引流到冷罐和热罐中。在相关技术中,饮水机中的分流盘并不能有效地实现防串温的效果,导致能耗较高。同时,饮水机中的分流盘还存在导流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供水设备,能够有效地实现防串温的效果,降低饮水机的能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水设备,包括:

制水部件,所述制水部件中设置有容纳体;

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体中以将所述容纳体分隔为流体连通的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沿所述容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导流组件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区和所述第二容纳区的螺旋流道;

调温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容纳区或所述第二容纳区设置,靠近所述调温装置的所述螺旋流道的高度大于远离所述调温装置的所述螺旋流道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设备,通过在容纳体中设置导流组件,并通过将导流组件设置成具有螺旋流道的形式,进而优化了相关技术中平面状的导流组件的结构,使得导流组件上下两侧的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之间温度不同的水体间的间隔变大,进而有效地实现了防止串温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螺旋流道,通过将靠近调温装置的螺旋流道的高度设置成大于远离调温装置的螺旋流道的高度的形式,在增大不同温度水体之间间距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一容纳区或第二容纳区中冷水或者热水更快的实现制冷或加热,进而能够降低对低该供水设备的供水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容纳区与所述第一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容纳区与所述第二出口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组件包括:

引流管,设置于所述容纳体中,且所述引流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容纳区和所述第一出口;

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沿所述引流管的轴向设置,所述螺旋流道形成于所述隔板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板组件的边缘与所述容纳体的内壁抵接;或者,

所述隔板组件的边缘与所述容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且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顶部隔板、中间隔板和底部隔板,所述螺旋流道形成于所述顶部隔板与所述中间隔板以及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底部隔板之间;

位于所述顶部隔板以及所述中间隔板之间的所述螺旋流道的高度与位于所述中间隔板以及所述底部隔板之间的所述螺旋流道的高度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顶部隔板以及所述中间隔板之间的所述螺旋流道的高度与位于所述中间隔板以及所述底部隔板之间的所述螺旋流道的高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5至5: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旋流道中设置有连接柱,沿过流方向,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过流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隔板组件的径向,在所述隔板组件上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流管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安装槽,在所述引流管为多个的情况下,相邻两个所述引流管适于通过所述安装槽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水部件还包括:

隔热层,包覆于所述容纳体的外壁;

温度检测件,插设于所述容纳体的侧壁并伸入所述第二容纳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水部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套设于所述隔热层的外壁以使所述隔热层贴合于所述容纳体的外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温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体对应所述第二容纳区的侧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设备,通过在容纳体中设置导流组件,并通过将导流组件设置成具有螺旋流道的形式,进而优化了相关技术中平面状的导流组件的结构,使得导流组件上下两侧的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之间温度不同的水体间的间隔变大,进而有效地实现了防止串温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螺旋流道,通过将靠近调温装置的螺旋流道的高度设置成大于远离调温装置的螺旋流道的高度的形式,在增大不同温度水体之间间距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一容纳区或第二容纳区中冷水或者热水更快的实现制冷或加热,进而能够降低对低该供水设备的供水能耗。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水部件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水部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板的示意性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制水部件;102、容纳体;104、导流组件;106、第一容纳区;108、第二容纳区;110、第一出口;112、第二出口;114、引流管;116、顶部隔板;118、中间隔板;120、底部隔板;122、连接柱;124、过流孔;126、加强筋;127、凹槽;128、安装槽;130、隔热层;132、温度检测件;134、紧固件;136、调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水设备,包括制水部件100、导流组件104和调温装置136;制水部件100中设置有容纳体102;导流组件104设置于容纳体102中以将容纳体102分隔为流体连通的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沿容纳体102的高度方向,导流组件104形成有连通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的螺旋流道;调温装置136靠近第一容纳区106或第二容纳区108设置,靠近调温装置136的螺旋流道的高度大于远离调温装置136的螺旋流道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设备,通过在容纳体102中设置导流组件104,并通过将导流组件104设置成具有螺旋流道的形式,进而优化了相关技术中平面状的导流组件104的结构,使得导流组件104上下两侧的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之间温度不同的水体间的间隔变大,进而有效地实现了防止串温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螺旋流道,通过将靠近调温装置136的螺旋流道的高度设置成大于远离调温装置136的螺旋流道的高度的形式,在增大不同温度水体之间间距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一容纳区106或第二容纳区108中冷水或者热水更快的实现制冷或加热,进而能够降低对低该供水设备的供水能耗。

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5,该供水设备可以是饮水机,饮水机中可以有冷罐和热罐,冷罐用于制备冷水,热罐用于制备热水。可以理解的是,制水部件100即可以是冷罐或者热罐。以制水部件100是冷罐为例,也即,该制水部件100用于制备冷水。

在制水部件100中设置有容纳体102,容纳体102用于盛放清水,由于该制水部件100用于制备冷水,容纳体102的部分空间用于盛放常温水以作为制备冷水的水源,也即,这部分空间为用于盛放常温水的第一容纳区106;另一部分空间用于盛放制备完成的冷水,也即,这部分空间为用于盛放冷水的第二容纳区108。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常温水与冷水之间存在温差,因而,为了防止串温,在容纳体102内设置有导流组件104。

通过设置导流组件104能够在容纳体102中形成上文所述的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可以理解的是,位于导流组件104上方的容纳体102为第一容纳区106,位于导流组件104下方的容纳体102为第二容纳区10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防串温的效果,沿容纳体102的高度方向,在导流组件104中形成有连通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的螺旋流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之间可以通过螺旋流道实现连通,通过这样设置,进而优化了相关技术中平面状的导流组件104的结构,使得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之间的间隔进一步地增大,由此即可实现防串温的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之间的间距被增大,因而使得位于第二容纳区108中的冷水的温度变化幅度更小,在制冷过程中,能够更快的达到目标制冷温度,这样即可降低制冷过程中的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容纳体102上设置有第一出口110和第二出口112,第一容纳区106与第一出口110流体连通,第二容纳区108与第二出口112流体连通。

参见图2,在容纳体102上分别形成有两个不同的出水口,其中,第一出口110与第一容纳区106流体连通,也即,常温水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出口110流出容纳体102并流至温水开关或者流至热罐中。第二出口112与第二容纳区108流体连通,也即,制备完成的冷水可以直接通过第二出口112流出容纳体102并流至冷水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调温装置136设置于容纳体102对应第二容纳区108的侧壁。

如前所述,第二容纳区108中可以盛放冷水、热水,相应的,在容纳体102对应第二容纳区108的侧壁可以设置相应的调温装置136,例如蒸发器、加热丝等。以蒸发器为例,蒸发器可以盘设在容纳体102的外壁或者内壁上,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一容纳区106中的水通过导流组件104进入到第二容纳区108中后,即可通过与蒸发器的换热实现制备冷水的目的。以加热丝为例,加热丝可以盘设在容纳体102的外壁或者内壁上,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一容纳区106中的水通过导流组件104进入到第二容纳区108中后,即可通过加热丝的加热实现制备热水的目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容纳区108设置调温装置136,能够减小该供水设备的整体体积,实现供水设备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导流组件104包括引流管114和隔板组件;其中,引流管114设置于容纳体102中,且引流管114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一出口110;隔板组件沿引流管114的轴向设置,螺旋流道形成于隔板组件之间。

参见图2和图3,导流组件104包括引流管114以及沿引流管114的轴向设置且成螺旋绕设的隔板组件。在这种情况下,螺旋流道形成于隔板组件之间。

引流管114可以沿着容纳体102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容纳体102内,设置引流管114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为隔板组件提供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连通第一容纳区106以及第一出口110。可以理解的是,引流管1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纳区106以及第一出口110实现流体连通,此时,当清水进入到第一容纳区106后,能够通过引流管114的端部进入引流管114,然后直接经过第一出口110流出以流至温水开关或者流至热罐中。

隔板组件可以一体成型在引流管114上,也可以通过插接等方式实现与引流管114的连通。隔板组件整体上呈螺旋状绕设于引流管114的外壁,由此,即可通过隔板组件的螺旋绕设以及引流管114形成上文所述的螺旋流道。隔板组件可以采用导热效果差的材料制成,这样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第一容纳区106和第二容纳区108之间发生串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隔板组件的边缘与容纳体102的内壁抵接;或者隔板组件的边缘与容纳体10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且间隙中设置有密封件。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容纳区106与第二容纳区108之间的隔水效果,隔板组件的边缘与容纳体102的内壁直接抵接。或者,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的边缘可以与容纳体102的内壁间隔设置,此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隔板组件的边缘与容纳体102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以防止温度不同的水体之间的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隔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顶部隔板116、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螺旋流道形成于顶部隔板116与中间隔板118以及中间隔板118与底部隔板120之间;位于顶部隔板116以及中间隔板118之间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与位于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之间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板组件呈螺旋状绕设于引流管114上,隔板组件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连接的顶部隔板116、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隔板组件呈螺旋状绕设且至少绕设两圈,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引流管114上形成上下连通的螺旋流道。其中,位于上方的部分螺旋流道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位于下方的的部分螺旋流道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位于顶部隔板116以及中间隔板118之间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与位于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之间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不同。也即,位于上方的部分螺旋流道的高度与位于下方的部分螺旋流道的高度不同。

举例来说,当冷水区位于第二容纳区108时,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的螺旋流道靠近冷水区设置,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的螺旋流道远离冷水区设置,此时,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大于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靠近冷水区一侧的部分螺旋流道的高度相对较大,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能够在冷水区一侧形成相对较大的储水空间,进而能够储存更多体积的冷水,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冷水区与常温水区或者冷水区与热水区的隔离,进而保证饮水机的制冷能耗的降低。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容纳区106用于盛放常温水,第二容纳区108用于盛放热水,则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的螺旋流道靠近常温水设置,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的螺旋流道靠近热水设置。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可以设置多组,多组隔板组件可以呈螺旋状绕设后围绕引流管114绕设三圈、四圈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于顶部隔板116以及中间隔板118之间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与位于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之间的螺旋流道的高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5至5:7。

如前所述,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相较于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较高,举例来说,若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为10毫米,则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可以取14毫米至50毫米。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在冷水区一侧形成相对较大的储水空间,进而能够储存更多体积的冷水,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冷水区与常温水区或者冷水区与热水区的隔离,进而保证饮水机的制冷能耗的降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与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的比值为3:5,例如,由顶部隔板116和中间隔板118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为9毫米,则由中间隔板118和底部隔板120形成的螺旋流道的高度可以取1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沿着隔板组件的径向,在隔板组件上形成有加强筋126。

参见图5,通过在隔板组件上设置加强筋126,能够防止隔板组件在运输、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形变。加强筋126可以设置在隔板组件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在隔板组件的下表面。同时,加强筋126的延伸方向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加强筋126可以沿着隔板组件的径向方向延伸或者沿着隔板组件的表面交叉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强筋126设置在隔板组件的下表面,这是由于隔板组件的上表面为过流面,通过将加强筋126设置在隔板组件的下表面,能够避免加强筋126对于水的流动造成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螺旋流道中设置有连接柱122,沿过流方向,在连接柱122上开设有过流孔124。

参见图3和图4,为了提升螺旋流道的结构强度,在螺旋流道中可以设置连接柱122。连接柱122的可以与隔板组件一体成型,也可以与隔板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通过在螺旋流道中设置连接柱122,能够防止螺旋流道发生形变。也即,在导流组件104运输、安装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柱122的支撑,能够保证即便螺旋流道受到挤压也不会发生形变,进而保证了该导流组件104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4,为了避免连接柱122对水流的通过造成阻力,沿着过流方向,在连接柱122上还开设有过流孔124,这样一来,当水流经过连接柱122时,能够通过过流孔124流出,进而通过过流孔124的设置降低了连接柱122对于水流的流动阻力。这里提及的过流孔124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过流孔124是多个时,多个过流孔124可以沿着连接柱12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过流方向是指隔板组件上的圆弧方向。

参见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流孔124开设在连接柱122上靠近螺旋流道的底壁的一端。通过这样设置,即便螺旋流道中的水流量很小时,也能够通过过流孔124流出,避免了连接柱122对水流造成影响。过流孔124的孔径这里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过流的作用即可。可以理解的是,过流孔124可以开设在连接柱122靠近螺旋流道的底部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隔板组件上设置有凹槽127,连接柱122的两端分别与凹槽127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连接柱122的装配便利性,在隔板组件上设置有凹槽127,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柱122的两端可以直接卡接在凹槽127内。同时,通过在隔板组件上设置凹槽127,在顶部隔板116、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拼接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凹槽127实现对顶部隔板116、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的定位,也即,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将顶部隔板116、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上的凹槽127对应设置,然后再将顶部隔板116、中间隔板118以及底部隔板120拼接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引流管114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槽128,在引流管114为多个的情况下,相邻两个引流管114适于通过所述安装槽128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引流管114的端部还可以设置用于工艺安装的安装槽128,可以理解的是,当引流管114为多个时,可以将多个引流管114沿其轴向依次拼接,通过在引流管114的端部设置上述安装槽128,便于相邻两个引流管114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水部件100还包括隔热层130和温度检测件132;隔热层130包覆于容纳体102的外壁;温度检测件132插设于容纳体102的侧壁并伸入第二容纳区108。

参见图1,隔热层130可以使用泡沫制成,隔热层130可以设置成分体式结构或者一体式结构,当隔热层130为分体式结构时,隔热层130可以设置成两组,分体式隔热层130可以直接包覆在容纳体102的外壁以避免冷量或者热量的流失,保证冷水、热水制备完成后的保温效果。

当隔热层130为一体式结构时,隔热层130可以直接套设在容纳体102的外壁以实现保温的效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调温装置136可以设置在隔热层130与容纳体102之间,当隔热层130包覆于容纳体102的外壁时,同时可以将调温装置136贴紧在容纳体102的外壁上。

温度检测件132直接插设在容纳体102的侧壁并伸入至第二容纳区108中,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温度检测件132可以直接有效地检测第二容纳区108中的温度,进一步地提升控温的准确性。例如,可以在容纳体102上开设一个安装孔,温度检测件132可以直接安装于安装孔中。同时,为了避免温度检测件132与容纳体102之间发生漏水的情况,在温度检测件132与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同时还能够起到固定温度检测件132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水部件100还包括紧固件134,紧固件134套设于隔热层130的外壁以使隔热层130贴合于容纳体102的外壁。

参见图1,当隔热层130为分体式结构时,紧固件134不仅仅能够将分体式隔热层130进行组合,还能够将隔热层130紧紧地贴合在容纳体102的外壁。相应的,为了实现对紧固件134的固定,在隔热层130的外壁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卡槽结构,紧固件134可以使用卡箍,将卡箍卡设于卡槽中即可实现对隔热层130的固定。当隔热层130为一体式结构时,紧固件134可以将隔热层130紧紧地贴合在容纳体102的外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69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