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朱鹮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

背景技术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其数量众多。但20世纪以来,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猎杀、栖息地破环、天敌危害、卵的受精率低和朱鹮成鸟繁殖期警惕性低等原因造成了野生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中国的朱鹮保护区是从陕西洋县开始的,从7只的濒危小种群,发展到目前超过万只的数量。且朱鹮栖息地已经扩展到我们浙江省,尤其是在杭州建德,后来又引入至西溪湿地。针对湿地的朱鹮生态系统的构建,目前国内还没有指导性的论文以及专利;

湿地的自然生境多为植物郁闭的鱼塘,塘梗陡峭,缺少适于涉禽等水鸟栖息的平缓浅滩,所以如何因地制宜地针对湿地进行朱鹮生态区的构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包括生态塘、稻田、筑巢林区以及游荡地;

稻田以及筑巢林区围设在生态塘的周侧,游荡地填充进稻田、筑巢林区以及生态塘的间隙中;

生态塘,与外部河流水源连通,保持供水;

稻田布置成多级高地错落的梯田形式,由生态塘供水,稻田的水排出后漫进游荡地,游荡地靠近稻田或者生态塘一侧为灌木地,靠近筑巢林区一侧为乔木林。

优选的,生态塘内设置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与蓄水塘本体经水体围隔做出区分,水平潜流湿地内种植藻类。

优选的,生态塘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绿化带、硬化道路、格宾护坡以及藻类隔离带,藻类隔离带与塘体由水体围隔区分,塘内水面上设置有生态浮岛。

优选的,水平潜流湿地的底部由素土夯实层,依次往上,设置有黏土保护层、水泥垫层、HDPE膜以及土工布保护层、沙垫层以及碎石垫层。

优选的,稻田中的多级梯田之间由田埂划分;田埂上设置有可开关的V型出水口;

生态塘与稻田之间经进水渠连接,进水渠的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配水渠,配水渠的水经V型出水口输送至稻田,稻田与游荡地之间经集水渠连通,集水渠经V型出水口输出,集水渠与配水渠另设有水路连通。

优选的,稻田的配土为,原有滩地的地表土与10%体积的河塘土,底层为碎石,碎石之下为复合土工膜,用于防渗。

优选的,最高层级稻田用于水稻-鱼共养,二级稻田用于水稻-泥鳅共养。三级稻田用于多种禾本科植物共养,四级稻田用于当地植物自然生长;

秋冬季,一级和二级稻田冬灌蓄水,二级和三级稻田进行翻犁,四级稻田人工割除低矮灌木或者草本植物,并原地铺堆。

优选的,游荡地的灌木林包括黄荆、八角枫;乔木林包括侧柏以及构树;

筑巢林区种植松木类。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安装在筑巢林区以及游荡地的人工鸟巢;

人工鸟巢为若干翅片骨架间隔围设形成的窝状结构,翅片骨架的端部设置弯曲部,弯曲部为吸水树脂材料制成,且弯曲部的外侧面面积大于内侧面面积。

优选的,窝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架,防护架沿着窝状结构的下沿设置,且在窝状结构下形成半径大于窝状结构的盘状结构;

盘状结构包括环形间隔设置的翻转架,相邻翻转架之间连接柔性的盘面;

翻转架连接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凸轮以及立柱,凸轮驱动连接有拨叉,拨叉的一端铰接有滑套,滑套滑动连接在立柱上,滑套的周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末端交接有连杆,翻转架的具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第一铰接端与连杆铰接,第二铰接端铰接在立柱上,凸轮驱动拨叉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滑套上下滑动,带动连杆驱动翻转架绕着第二铰接端发生翻转;

立柱的顶部,用于安置人工鸟巢的巢底,翅片骨架成组滑动连接在巢底,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端部连接在翅片骨架上;

当,翻转架向上发生翻转时,经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将翅片骨架向上抬起;

当幼鸟从人工鸟巢中掉落,会首先掉落在盘状结构上,此时,驱动翻转架翻转,翅片骨架上抬,从而将幼鸟送回人工鸟巢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为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在湿地内规划出一块生态塘,以生态塘为中心,布置梯田、游荡地以及筑巢林区,满足朱鹮游荡期、筑巢期以及繁殖期的觅食以及正常活动。

利用梯田、游荡地以及生态塘,进行生态养殖,实现朱鹮的多样化觅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梯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生态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生态塘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人工鸟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翻转架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翅片骨架与翻转架联动结构示意图;

图9为翅片骨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朱鹮生态生境系统,包括生态塘5、稻田2、筑巢林区3以及游荡地4;

稻田以及筑巢林区围设在生态塘的周侧,游荡地填充进稻田、筑巢林区以及生态塘的间隙中;

生态塘,与外部河流水源连通,保持供水;生态塘内设置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与蓄水塘本体经水体围隔做出区分,水平潜流湿地内种植藻类。

生态塘由外向内,分别设置有绿化带525,绿化带525内种植黄杨、硬化道路524、格宾护坡523以及藻类隔离带522,藻类隔离带522与塘体521由水体围隔区分,塘内水面上设置有生态浮岛,在塘体的边角处种植美人蕉527。水平潜流湿地的底部由素土夯实层511,依次往上,设置有黏土保护层512、水泥垫层513、HDPE膜以及土工布保护层515、沙垫层以及碎石垫层514。

生态塘中设置水平潜流湿地,一方面用于种植如芦苇、香蒲、美人蕉等植物,从中孕养朱鹮的食物之外;还用于对塘体的水质控制,在湿地上利用微生物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减少恶臭和滋生蚊蝇现象,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其次,潜流湿地底部填料的设置,以及表面种植狐尾藻,能够起到保温效果,即使是秋冬季节也能保证有一定量的浮游生物,为朱鹮提供食物。这对于人工引流改造的生态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稻田布置成多级高地错落的梯田形式,由生态塘供水,稻田中的多级梯田之间由田埂划分;田埂上设置有可开关的V型出水口;

生态塘与稻田之间经进水渠22连接,进水渠22的外侧设置固定护坡21;进水渠22的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配水渠23,配水渠23的水经V型出水口输送至稻田,稻田与游荡地之间经集水渠连通,集水渠经V型出水口输出,集水渠与配水渠另设有水路连通。稻田的配土为,原有滩地的地表土与10%体积的河塘土,底层为碎石,碎石之下为复合土工膜,用于防渗。最高层级稻田用于水稻-鱼共养,二级稻田用于水稻-泥鳅共养。三级稻田用于多种禾本科植物共养,四级稻田用于当地植物自然生长;

秋冬季,一级和二级稻田冬灌蓄水,二级和三级稻田进行翻犁,四级稻田人工割除低矮灌木或者草本植物,并原地铺堆。

梯田的落差可以保持在1米左右(500cm-800cm为最佳),具体视实际地形进行改造,并且以水平梯田为最佳(整体坡度在15°左右)。根据生态系统的需要,梯田具有蓄水,保土的优势,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另外,梯田的通风透光的条件较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方便灌排系统的规划,具体到本实施例,只需要统一从生态塘进行引水,便可实现灌溉。其次,梯田集中式分布,利于道路的规划,实际应用时,绕梯田的梯级层次设置一条道路即可。可以大大减小生产活动对朱鹮的影响。

梯田也可以尽可能保留表土,加速土壤熟化,在生态系统建成的初期,即可提高效果,保障稻田的产量以及稻田完备生态系统的建立。

秋冬季,一级和二级稻田冬灌蓄水(不翻犁),降低土壤硬度,吸引底栖生物的生长,如泥鳅、鱼类以及螺类;这些生物在水层和泥层间往返活动,构成稳定的动机水田环境,能够给朱鹮提供充足的冬季食物。二级和三级稻田进行翻犁,同样为了降低土壤硬度,且有利于土地冬季施肥。此时的泥地中存在一些如鳞翅目和蜻蜓目的昆虫幼虫。四级稻田通过矮灌木或者草本植物铺堆的方式也是为了避免朱鹮直接接触硬质地面,同时保证冬季昆虫有一个活动空间。因为朱鹮是通过触觉觅食的涉禽,所以对于冬季土地环境的要求较高。不同级的稻田采用过渡的形式进行冬季处理,能够保证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某一物种当年由于种群问题消失,而引起朱鹮觅食断层的问题。

稻田的水排出后漫进游荡地,游荡地靠近稻田或者生态塘一侧为灌木地,靠近筑巢林区一侧为乔木林。游荡地的灌木林包括黄荆、八角枫;乔木林包括侧柏以及构树;

游荡地,是为了给游荡期的朱鹮提供夜宿以及觅食的环境;该环境以灌木为主,并且通过乔木林向筑巢林区过渡。同时保证游荡地一定的隐蔽性,适合种群进行活动。

筑巢林区种植松木类。

筑巢林区,需要解决的是,蛇类对朱鹮巢穴的侵犯以及朱鹮幼鸟落巢的问题。

本实施例采用人工鸟巢的形式:参照图6-图9,人工鸟巢为若干翅片骨架间隔围设形成的窝状结构7;

窝状结构7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架,防护架沿着窝状结构的下沿设置,且在窝状结构7下形成半径大于窝状结构7的盘状结构;

盘状结构包括环形间隔设置的翻转架67,相邻翻转架67之间连接柔性的盘面671,柔性盘面671适配翻转架67翻转进行收缩;

翻转架67连接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凸轮61以及立柱68,凸轮61驱动连接有拨叉63,如图7所示,拨叉6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62上,支撑架62被固定在支撑台69上,支撑台69在安装时,可以固定在树上。拨叉63的中部设置有凸柱621,凸轮61为盘面凸轮,端面设置有凸轮槽,凸柱621嵌入滑动连接在凸轮槽内。

拨叉63的一端铰接有滑套64,滑套64滑动连接在立柱68上,滑套64的周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5,支撑杆65的末端交接有连杆66,翻转架67的具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第一铰接端与连杆66铰接,第二铰接端铰接在立柱68上,凸轮61驱动拨叉63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滑套64上下滑动,带动连杆65驱动翻转架67绕着第二铰接端发生翻转;

立柱68的顶部,用于安置人工鸟巢的巢底,翅片骨架71成组滑动连接在巢底,翅片骨架71一组固定连接成一体,其中至少一个翅片骨架71与巢底滑动连接,也可与立柱68滑动连接,滑动连接的深度可相对设置得深一些,起到导向的作用,与巢底/立柱68滑动连接的翅片骨架71与翻转架67连接,实现协同驱动;

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712,第一连杆712的端部铰接第二连杆711,第二连杆711的端部连接在翅片骨架71上;

当,翻转架67向上发生翻转时,经推动第一连杆712和第二连杆711将翅片骨架71向上抬起;以图8为例,翻转架67向上翻转,第一连杆向上顺时针翻动,推动第二连杆711以及第二连杆711末端的翅片挂架71向上滑动,从而打开一个进入人工鸟巢的通道。

当幼鸟从人工鸟巢中掉落,会首先掉落在盘状结构上,此时,驱动翻转架翻转,翅片骨架71上抬,从而将幼鸟送回人工鸟巢中。

实际应用中,凸轮采用电机驱动,电机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另外凸轮驱动,并采用曲柄滑块式的设计结构稳定,使用寿命也高。另外在,应用中,应当避免朱鹮在人工鸟巢填充过多树枝杂物。所以在投入使用时,可以在幼鸟孵化后,人工对鸟巢进行清理,将树枝杂物清除;在调试时,可以在朱鹮筑巢期后,反复调试,翅片骨架71多次上下滑动,将杂物压在巢底上。

继续参照图6所示,防护架位于窝状结构开口处的下沿,除了用于承接掉巢的幼鸟之外,还形成一道防止蛇爬行进鸟巢的屏障。

另外,翅片骨架71为片状结构,间隔环形设置,也能够防止蛇怕入,其外侧面的间隔结构,使得蛇在爬绕时减小摩擦力,从而增大爬行难度;翅片骨架71的内侧可以连成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翅片骨架71端部设置弯曲部,弯曲部为吸水树脂材料制成,且弯曲部的外侧面700面积大于内侧面701面积。在使用时,由于朱鹮的产卵期在春季,天气比较干燥,如图9所示,翅片骨架71吸收的水分比较少,整体呈舒展状态,能够保持巢内的通风,给朱鹮提供较好的孵卵环境。等到幼鸟出壳时,已经到了春夏之间的时候,此时空气比较潮湿,弯曲部吸入较多的水,由于外侧的面积大于内侧(也可设置外侧的吸水树脂密度大于内侧),所以,外侧的膨胀系数要大于内侧。此时,弯曲部会从外侧向内侧进行弯曲,整个鸟巢呈现收拢的状态,起到防止幼鸟掉落,以及保温的功效。该弯曲部的功能,类似于松塔吸水收拢的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63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