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设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的建筑工地,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灰尘;特别是在对房间内部装修时,粉尘扬起并蔓延至整个房间内,这些粉尘会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

基于此,人们在房间内安装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将房间内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收,以降低房间内的粉尘含量。

现有的除尘装置内开设有吸尘腔,吸尘腔内设置有滤网,除尘装置安装有用于将粉尘吸入吸尘腔内的风机;除尘装置工作时,抽风机将带有粉尘的风抽入吸尘腔内,吸尘腔在对粉尘过滤,从而起到除尘效果。

除尘装置长时间的使用下,会使除尘装置的粉尘过滤处积攒有大量粉尘,从而影响除尘装置的过滤效果,应及时对除尘装置进行粉尘清理;对粉尘清理时,需要将吸尘腔内的粉尘进行清扫使其堆积一处,从而以便于处理,较为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处理粉尘的除尘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对除尘装置内的粉尘进行处理,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和吸风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吸尘舱,所述吸尘舱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吸风组件用于将粉尘从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吸尘舱内;所述吸尘舱内安装有滤网,所述吸尘舱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位于所述滤网靠近进风口的一侧,所述扰流组件用于增加所述粉尘于所述吸尘舱内的停留时间;

所述壳体还包括收集舱,所述收集舱与所述吸尘舱相连通;所述收集舱内安装有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铺设有海绵垫,所述收集舱内安装有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用于对所述海绵垫表面加水;所述收集舱安装有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抵接于所述输送组件背侧面的海绵垫;

所述吸尘舱滑移安装有第二刮板,所述第二刮板抵接于所述吸尘舱底部;所述吸尘舱内安装有滑移件,所述滑移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刮板将吸尘舱底部的粉尘刮入收集舱内。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对房屋内部进行装修时,将该装置吸风组件的进风口房间内,此时启动吸风组件使得吸尘管将房间内产生的粉尘吸入吸尘舱内,并在扰流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粉尘于吸尘舱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粉尘能够堆积于滤网靠近吸尘管的一侧,提高该装置的除尘性能,减少粉尘进入吸尘舱内后通过滤网排到外界的情况。

滤网上的粉尘堆积至一定厚度掉落至底部,通过设置带有水分的海绵垫,能够使粉尘能够吸收水分并附着于海绵垫表面,从而能够减少粉尘进入收集腔内扬起并重新飞入吸尘舱内的情况;并且通过设置输送组件和第一刮板,海绵垫在输送组件的输送下至输送组件的背侧面,第一刮板将海绵垫附着的粉尘刮入收集舱内,能够降低海绵垫上粉尘沉积过厚影响吸尘效果的可能性;待收集舱内的粉尘量较多时,将收集舱内的粉尘倒出即可,便于清理除尘装置内的粉尘,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设置第二刮板和滑移件,驱动滑移件能够使第二刮板于吸尘舱内移动,并将吸尘舱底部沉积的粉尘均移动至收集舱内,以便于对吸尘舱内滤网过滤的粉尘进行收集清理。

可选的,所述扰流组件包括第一扇片和第二扇片,所述第一扇片和第二扇片均转动安装于所述吸尘舱内,所述第一扇片和第二扇片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带有粉尘的风吹入吸尘舱内后,能够使第一扇片和第二扇片发生转动,并将进入吸尘舱内的风进行分流并打散;从而增加带有粉尘的风在吸尘舱内的停留时间,以便于将粉尘附着于滤网并沉积于吸尘舱底壁,进而以便于将粉尘的输送进入收集舱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扇片通过第一单向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吸尘舱内,所述第二扇片通过第二单向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吸尘舱内,所述第一单向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第一扇片和第二扇片发生转动的方向不同,能够使第一扇片产生风的气流和第二扇片产生风的气流相反并相互抵消,从而减缓吸风组件吹入吸尘舱内风的流速,增加带有粉尘的气流于吸尘舱内的停留时间。

可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传送辊、输送带以及第一电机,所述传送辊转动安装于所述收集舱内,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壳体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辊相固定;所述输送带绕设于所述传送辊,所述海绵垫铺设于所述输送带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启动第一电机,输送带于收集舱内发生传动,使得输送带正对吸尘舱一侧的海绵垫在吸尘的过程中,输送带远离吸尘舱一侧第一刮板同时对海绵垫进行刮泥工作,保持海绵垫的吸尘效果。

可选的,所述滑移件包括气缸,所述壳体安装有驱动舱,所述驱动舱与所述吸尘舱相连通,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驱动舱内;所述驱动舱与所述吸尘舱连接处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开设有连通口,所述气缸的驱动轴穿设于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刮板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启动气缸,气缸的驱动轴发生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刮板在吸尘舱底壁刮动并将吸尘舱底壁的粉尘刮入收集舱内,便于对吸尘舱底壁的粉尘收集。

可选的,所述气缸和所述盖板均滑移安装于驱动舱内;所述吸尘舱底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板,所述第二刮板滑移安装于转动板;所述吸尘舱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当所述第二刮板向靠近所述输送组件的一侧移动时,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抵接,所述第二刮板抵接于所述吸尘舱底壁;当所述第二刮板向远离所述输送组件的一侧移动时,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抵接,所述第二刮板与所述吸尘舱底壁存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第二刮板在吸尘舱内滑移方向改变时,能够使滑轨于调节杆上发生转动,并使气缸和盖板发生位置相应性的改变。若调节杆发生转动并抵接于第一支撑杆上,使得第二刮板抵接于吸尘舱底壁;若调节杆发生转动抵接于第二支撑杆时,能够抬高滑板,使第二刮板与吸尘舱底壁存有间隙,降低刮板相远离收集舱一侧移动时带动粉尘发生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开设有用于与调节杆相抵接的支撑槽。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滑板在改变与吸尘舱底璧的间距时,调节杆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支撑槽内,能够增加第二刮板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滑移件包括驱动板、固定杆、驱动盘以及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移安装于所述吸尘舱,所述第二刮板与所述移动板相固定,所述移动板开设有第一齿部;所述驱动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吸尘舱内,所述吸尘舱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盘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固定杆偏心设置于所述驱动盘,所述驱动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吸尘舱内壁,所述驱动板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的延长方向与所述驱动板同向,所述固定杆穿设于所述驱动槽内;所述驱动板设置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固定杆随着驱动盘转动发生位置的改变,由于固定杆滑移安装于驱动板的驱动槽内,使得驱动板在吸尘舱内发生来回的摆动;并且驱动板的第一齿部和滑板的第二齿部的配合下使得滑板在吸尘舱内发生移动,从而起到第二刮板将吸尘舱底壁的粉尘刮入收集舱内的作用。

由于驱动板在圆盘的转动下做简谐运动,进而使得刮板在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的配合下来回摆动的速率发生改变,即第二刮板将粉尘向收集舱内刮入的速率较慢,能够将较多的粉尘刮入收集舱内;第二刮板朝向远离收集舱一侧移动的速率较快,能够减少将粉尘刮向远离收集舱一侧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加水组件包括加水喷头,所述加水喷头正对所述输送组件背侧面的海绵垫。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加水喷头能够对海绵垫连续加水使其保持湿润状态,以便于将尘土附着于海绵垫表面;将加水喷头设置于输送组件背侧,能够将海绵垫附着的粉尘冲除,使其海绵垫重新回到输送组件前侧时能够吸收较多粉尘。

可选的,所述吸尘舱内安装有反吹管和反吹风机,所述反吹管和所述反吹风机相连接,所述反吹管的出风口正对所述滤网远离所述吸尘管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启动反吹风机,反吹管吹出与吸风组件反向的风,能够将滤网的滤孔内附着的粉尘吹入滤网靠近吸尘管的一侧,能够减少滤网发生堵塞的情况,并能够减少将滤网拆卸于壳体进行清理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该装置工作时,扰流组件能够减缓吸风组件于吸尘舱内的气流速度,使得带有粉尘的风在吸风组件内的停留时间,便于将粉尘沉积于吸尘舱内沉积,减少粉尘通过滤网排出外界的情况,提高除尘效果;并通过设置海绵垫以及输送组件,滤网上的粉尘堆积至一定厚度发生掉落,并通过输送组件的传动下传送至收集舱内,带有水分的海绵垫便于将粉尘进行吸附,降低粉尘在收集过程中飞扬并通过滤网的网孔排出外界的可能性,待收集舱内粉尘堆积至一定厚度,通过收集舱将粉尘导出即可,提高粉尘清洁效率。

2.通过设置调节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二刮板在吸尘舱内滑移方向改变时,能够使滑轨于调节杆上发生转动,并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相抵接,若调节杆发生转动并抵接于第一支撑杆上,使得第二刮板抵接于吸尘舱底壁;若调节杆发生转动抵接于第二支撑杆时,能够抬高滑板,使第二刮板与吸尘舱底壁存有间隙,降低刮板相远离收集舱一侧移动时带动粉尘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展示扰流组件;

图4是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展示滑移件;

图5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加水组件;

图6是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展示第一支撑杆;

图8是图6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展示气缸。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吸尘舱;12、收集舱;13、吸尘管;14、滤网;15、降尘室;16、反吹室;161、反吹管;162、出风管;17、驱动舱;2、吸风组件;21、第三电机;22、吸风扇片;3、扰流组件;31、第一扇片;32、第二扇片;33、第一单向转轴;34、第二单向转轴;4、第二刮板;41、第一齿部;42、调节杆;43、第一支撑杆;44、第二支撑杆;45、支撑槽;5、滑移件;51、驱动盘;52、驱动板;521、驱动槽;53、固定杆;54、第二电机;55、移动板;56、第二齿部;57、气缸;58、盖板;581、滑移区;582、连通口;59、转动板;6、输送组件;61、第一传送辊;62、第二传送辊;63、第一电机;64、输送带;65、海绵垫;66、第一刮板;67、传送辊;7、加水组件;71、加水喷头;72、加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和吸风组件2,壳体1包括吸尘舱11和收集舱12,吸尘舱11用于将带有粉尘的气体进行过滤,收集舱12用于将吸尘舱11内过滤下来的粉尘进行收集并集中处理。

参照图1,壳体1安装有吸尘管13,吸尘舱11设有吸尘口,吸尘管13通过吸尘口与吸尘舱11内部相连通;吸风组件2包括第三电机21以及吸风扇片22,吸风扇片22转动安装于吸尘管13内,第三电机21的输出轴与吸风扇片22相固定;启动第三电机21,吸风扇片22发生转动使得吸尘舱11内形成负压并将建筑工地施工处空气中悬浮的粉尘吸入壳体1内。

参照图3,吸尘舱11内安装有滤网14,滤网14远离收集舱12的一端朝向吸尘管13的一侧倾斜设置,滤网14上的粉尘积累至一定厚度时,由于滤网14倾斜设置,滤网14上附着的粉尘受重力发生掉落,从而保持滤网14的过滤效果。滤网14将吸尘舱11内分隔形成反吹室16和降尘室15,降尘室15内安装有扰流组件3,扰流组件3包括第一扇片31和第二扇片32,降尘室15内转动安装有第一单向转轴33和第二单向转轴34,第一扇片31与第一单向转轴33相固定,第二扇片32与第二单向转轴34相固定,当第一扇片31和第二扇片32转动时,第一扇片31的转动方向和第二扇片32的转动方向相反。

当带有粉尘的气流导入吸尘舱11内后,第一扇片31和第二扇片32发生转动,第一扇片31和第二扇片32的转动方向不同,使得第一扇片31产生的气流与第二扇片32产生的气流相互碰撞并抵消,从而增加带有粉尘的气流于降尘室15内的停留时间。此外,吸风组件2安装于吸尘管13内,吸风组件2吸入的风通过吸尘管13进入降尘室15内后,由于扰流件产生的风流与吸风组件2产生的风流可能存有相反的情况,能够减少吸风组件2将风吸入降尘室15内后的风速,进而提高带有粉尘的风在降尘室15内停留时间,便于截流粉尘进行收集。

参照图1,反吹室16内安装有反吹管161以及反吹风机,反吹风机安装于壳体1用于对反吹管161内吹风,反吹管161远离反吹风机的一端正对滤网14表面,当吸风组件2工作结束后,使用反吹管161对滤网14进去气吹,从而能够将滤网14上的粉尘吹出远离反吹管161的一侧,即将滤网14上的粉尘吹入降尘室15内;降低滤网14长时间使用发生堵塞从而影响滤网14过滤效率的可能性,并减少将滤网14拆卸于壳体1进行清洗的繁琐步骤。

壳体1还安装有出风管162,出风管162与反吹室16相连通,出风管162用于将已完成过滤洁净的风排出外界。

若将整个收集舱12设置于吸尘室底部,当该装置一段时间不使用内部粉尘干燥后,工作人员将内部粉尘的从收集舱12取出,可能会使粉尘受到振动扬起进入至整个降尘室15内部,从而使降尘室15内部附着粉尘,从而需要对降尘室15内壁清洗;此外减少收集舱12所占空间,能够使粉尘堆积至一处,使底部粉尘受到重力粘结,减少工作人员处理粉尘时使粉尘受到振动发生扬起的情况,因此在收集舱12与吸尘舱11之间设有台阶击沉处。

参照图2和图4,吸尘舱11内安装有滑移件5,滑移件5包括驱动板52、固定杆53、驱动盘51以及移动板55,移动板55滑移安装于吸尘舱11内侧壁,移动板55上固定有第二刮板4,第二刮板4抵接于降尘室15底壁;移动板55上方设有第一齿部41,第一齿部41开设有多个第一齿槽,所有第一齿槽沿移动板55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降尘室15内侧壁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位于移动板55上方,驱动盘51转动安装于转动槽内。驱动板52包括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相连接的驱动部,驱动部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于降尘室15内壁,转动轴位于驱动盘51和移动板55之间;驱动部开设有驱动槽521,驱动槽521的延长方向与驱动部的延长方向同向,固定杆53穿设于驱动槽521内;连接部远离驱动部的一侧设为圆弧面,圆弧面设有第二齿部56,第二齿部56开设有多个第二齿槽,所有第二齿槽沿圆弧面环形设置,第一齿部41的第一齿槽与第二齿部56的第二齿槽相配合。

启动第二电机54,驱动盘51发生转动,由于固定杆53穿设于驱动槽521内,使得固定杆53随着驱动盘51的转动过程中于驱动槽521内发生位置的改变,从而使得驱动板52发生转动,进而能够使移动板55在第一齿部41和第二齿部56的配合相发生滑移。

固定杆53偏心设置于驱动盘51,固定杆53在驱动盘51做完整的一圈圆周运动时,驱动杆在吸尘舱11内壁进行来回一次的摆动,且驱动杆两个方向运动固定杆53运动长度不相等,由于驱动杆两个方向运动时固定杆53的角速度不发生改变,使得驱动杆两个方向运动一移动速度不同,即第二刮板4两个方向的运动速度不同。将第二刮板4向收集舱12内一侧移动的速度小于第二刮板4向远离收集舱12一侧移动的速率,第二刮板4将粉尘向收集舱12内移动的速度慢能够尽可能将较多的粉尘带入收集舱12内;第二刮板4向远离收集舱12一侧移动的速率较快能够减少将粉尘刮向远离收集舱12一侧的情况。

参照图1和图2,收集舱12内安装有输送组件6,输送组件6用于将粉尘收集进入收集舱12内;输送组件6包括传送辊67,第一电机63以及输送带64,传送辊67包括第一传送辊61和第二传送辊62,第一传送辊61和第二传送辊62均转动安装于收集舱12内,输送带64绕设于第一传送辊61和第二传送辊62上,且输送带64远离降尘室15的一侧倾斜设置,即第一传送辊61和第二传送辊62错位设置;输送带64表面铺设有海绵垫65,第一电机63固定于壳体1且第一电机63的输出轴与第二传送辊62相固定。

参照图5,收集舱12内设置有用于对海绵垫65加水的加水组件7,加水组件7包括加水喷头71以及加水管72,加水管72的一端与加水喷头71相连通,加水管72的另一端与外接的加水设备相连通里;加水喷头71的出水口正对输送组件6远离降尘室15一侧的海绵垫65表面。

加水喷头71对海绵垫65加水,能够使海绵带保持湿润状态,便于将粉尘附着于海绵垫65表面,减少尘土飞扬的情况。

参照图,收集舱12设置有第一刮板66,第一刮板66抵接于海绵垫65表面并位于加水喷头71下方,第一刮板66能够将海绵垫65上的粉尘刮入收集舱12内,能够增加海绵垫65转向朝向降尘室15时对粉尘的附着量;加水喷头71对海绵垫65加水时若水量过多会沿海绵垫65向下流动,从而刮板便于对海绵垫65表面的粉尘进行清除。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该装置工作时,启动吸风组件2使得吸尘管13将建筑工地内产生的粉尘吸入吸尘舱11内,并在扰流组件3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粉尘于吸尘舱11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粉尘能够堆积于滤网14靠近吸尘管13的一侧,提高该装置的除尘性能,减少粉尘进入吸尘舱11内后通过滤网14排到外界的情况。

滤网14上的粉尘堆积至一定厚度掉落至底部,通过设置带有水分的海绵垫65,能够使粉尘能够吸收水分并附着于海绵垫65表面,从而能够减少粉尘进入收集腔内扬起并重新飞入吸尘舱11内的情况;并且通过设置输送组件6和第一刮板66,海绵垫65在输送组件6的输送下来动输送组件6的背侧面,第一刮板66将海绵垫65附着的粉尘刮入收集舱12内,能够降低海绵垫65上粉尘沉积过厚影响吸尘效果的可能性;待收集舱12内的粉尘量较多时,将收集舱12内的粉尘导出即可,便于清理除尘装置内的粉尘,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

参照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滑移件5包括气缸57、盖板58以及转动板59,第二刮板4滑移安装于转动板59上;转动板59通过调节杆42转动安装于降尘室15底壁,调节杆42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降尘室15内壁和转动板59;降尘室15底壁固定有第一支撑杆43和第二支撑杆44,第一支撑杆43和第二支撑杆44均开设有支撑槽45。当调节杆42与第一支撑杆43的支撑槽45相抵接时,第二刮板4抵接于降尘室15底壁;当调节杆42与第二支撑杆44的支撑槽45相抵接时,第二刮板4与降尘室15底壁存有间隙。

参照图8,壳体1外壁安装有驱动舱17,驱动舱17与降尘室15相连通,气缸57通过滑轨滑移安装于驱动舱17内,气缸57的滑移方向与气缸57驱动轴的移动方向相垂直;驱动舱17相对两侧壁设置有滑移区581,盖板58滑移两侧分别滑移安装于两端滑移区581内以覆盖于驱动舱17表面,通过设置盖板58,能够减少粉尘进入驱动舱17内的情况;盖板58开设有连通口582,气缸57的驱动轴穿设于连通口582与第二刮板4相固定。

启动气缸57,通过气缸57的驱动轴带动刮板于滑板上发生往返的滑移对降尘槽底部进行清理将粉尘刮入收集舱12内的。

滑板与滑块的抵接面设置为粗糙面,增加滑块在滑板上滑移时的阻力,使得第二刮板4移动过程中调节杆42发生转动,使得第二刮板4向远离/靠近降尘室15底壁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使气缸57和盖板58随着第二刮板4进行移动,即气缸57和盖板58同时向远离/靠近降尘室15底壁的一侧移动。当第二刮板4向靠近收集舱12内移动时,调节杆42与第一支撑杆43相抵接,即刮板能够抵接于降尘室15底壁;当第二刮板4相远离收集舱12的一侧移动时,调节杆42发生转动并与第二支撑杆44相抵接,滑板与降尘室15底壁为最大间隙,即刮板与降尘室15底壁存有间隙,降低刮板相远离收集舱12一侧移动时带动粉尘发生移动,使得粉尘堆积于降尘室15远离收集舱12的一侧。

通过设置支撑槽45,能够增加调节杆42抵接于第一支撑杆43/第二支撑杆44的稳定性,减少第二刮板4在移动过程中滑板发生晃动的情况。

以上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施工台车的隧道全自动帷幕除尘装置及方法
  • 一种建筑施工保护用除尘装置
  • 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 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 一种土木建设用节能除尘装置
  • 一种沉降吸附式房屋建设施工除尘装置
  • 一种房屋建设用除尘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