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卸车双层底板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气温很低,自卸车运输过程中货物容易和车厢底板结冰粘连在一起,造成自卸车举升后货物无法自动下卸,严重的造成自卸车侧翻车现象。所以北方地区一到冬天自卸车往往无法使用或失去了其本来的特有自卸功能,为了解决这个困扰北方自卸车用户多年的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卸车底板加热装置,使自卸车辆使用过程中给底板进行加热,使货物和自卸车厢底板不结冰粘连一起。

多年来各个汽车改装厂家考虑了很多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使用车辆自身发动机尾气的热量引入到车厢底板内部,使底板温度升高保证货物内的水汽不和底板结冰。但是由于汽车发动机尾气热量有限,市面传统的很多双层底板加热的结构和方式往往不适用或者效果不理想,传统的双层底板加热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经常还是有运输货物和底板粘接在一起,或则气温不是很低时才起一点作用,主要是发动机尾气热量有限,双层底板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双层底板加热系统车厢前部有效果,后面不起作用,货物仍然无法自卸。

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是:双层底板结构不合理,不带保温层,热量流失严重,真正起到加热上底板的热量很少,使本身有限的热量使用效率低。无法实现智能控制。气流不顺畅,有限热量基本消耗在车厢前半部分,同时底板内结构复杂,尾气气流路线过长,使发动机排气阻力大,影响发动机的额定功率。

导致这些问题和缺点的原因,纯机械式手动控制,无法测量箱体后部尾气温度,容易造成车厢尾部结冰堵塞气道,时间一长也容易腐蚀车厢尾部气道。无保温层,有限热量流失,双层底板内部气道结构不合理,气流不顺,气流在底板内的分布不均匀,加热效果不佳。

发明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际用户的使用反馈,一种特殊的带有智能控制的双层底板结构使自卸车双层底板加热的效果有较大明显的改善,用户使用非常喜欢,解决他们冬天运输干活困扰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双层底板结构不合理,不带保温层,热量流失严重,真正起到加热上底板的热量很少,使本身有限的热量使用效率低。无法实现智能控制。气流不顺畅,有限热量基本消耗在车厢前半部分,同时底板内结构复杂,尾气气流路线过长,使发动机排气阻力大,影响发动机的额定功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包括尾气管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前端内侧连通有尾气进管,所述尾气管与尾气进管能够相连通,所述底板的中心呈中空设置,内部设置有多个纵梁,所述底板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底板的尾端连通有第二出气管;

在上述设置下,本发明将发动机尾气通过尾气进管引入双层底板之间,尾气引入到各个纵梁之间;其中,尾气进管的末端为一个多孔的管状物体,孔在末端上由进气方向到出气方向逐渐增大,用于增加各个纵梁之间进气的均衡性,尾气穿过底板的内侧由第二出气管排出;底板设置保温层用于减少热量损耗;

所述底板的底端内侧间隔设置有三角形块,所述底板的顶端内侧上固定连接有梯形框,两个相邻的所述梯形框之间存在三角空间,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呈交错设置,所述梯形框和三角形块为低热容材料制成,所述梯形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引流板,所述梯形框的左端开设有进风孔,所述梯形框的底端开设有出风孔,所述梯形框的进风孔由车厢前端到后端逐渐变大;

在上述设置下,在尾气在纵梁之间流动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循环,一是三角形块与梯形框之间形成主流动循环,二是进风孔、引流板上侧、引流板下侧和出风孔形成从流动循环,从流动通道由主流动通道分出再回流到主流动循环内,在上述两种循环的作用下,靠近前侧的从流动循环温度高,但循环速度慢,靠近尾侧的从流动循环温度较低,但循环速度快,能够使底板的前后位置受热相对一致,避免底板的前端部分温度较高,底板的后端部分温度较低,导致结冰现象。

当尾气进入到主流动通道后,一部分气流会进入到进风孔的内侧,进风孔进入的热流贴近底板的顶端内侧后预冷下沉沿着引流板逐渐下降最后由出风孔汇流到主流动通道内;

两个相邻的所述梯形框之间存在三角空间,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呈交错设置,这种设置能够使热流沿着三角形块的前端部分做爬升运动并沿着爬升方向继续前进无阻碍的通过进风孔进入到从流动循环的内侧;

所述三角形块与梯形框之间形成主流动通道,所述进风孔、引流板上侧、引流板下侧和出风孔形成从流动通道,所述梯形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向下倾斜并将出风孔半遮挡。

梯形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向下倾斜并将出风孔半遮挡,导流板改变了出风孔的出口方向,使其顺着主流动循环,在这种设置下,因为主流动循环内的流速相对较快,导流板末端产生低压,并在出风孔内低温下沉气流的作用下,使从流动循环内的气体并入到主流动循环内;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所述低热容材料为泡沫或塑料。

在上述设置下,将梯形框和三角形块为低热容材料制成,能够减小自热所消耗的热量,增大尾气热能的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均为等腰三角形,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之间的偏移量为三角形块底的四分之一。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所述引流板的右侧同样向下倾斜。

在上述设置下,引流板的右侧同样向下倾斜用于改变出风孔的方向,使其顺着主流动循环;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之间存在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所述底板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移动内管能够实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重合和错开,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半封闭空间的底端内侧。

在上述设置下,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之间存在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尾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会积聚在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之间存在的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内,而不会积聚在底板的出气管上,从而避免出气管结冰,增加发动机排气阻力,同时的,积聚的水因为比热容高,能够进一步起到保温的作用,外管和内管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拖拽内管,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实现对凝结水的排出;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所述尾气管的出口端连通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上侧的出口端内侧与尾气进管的外侧滑动连接。

尾气管的尾气通过三通阀进入到尾气进管的内侧,三通阀的上侧的出口端内侧与尾气进管的外侧滑动连接可以起到距离补偿的作用,使其软性连接,避免自卸车的减震使底板晃动带来连接破坏;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所述三通阀的上侧的出口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尾气进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的底端和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所述三通阀右端的出口连通有电动蝶阀,所述底板的尾端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动蝶阀的出口端连通有第一出气管。车厢尾部加装传感器控制,当天气太冷,加热达不到效果时,自动打开蝶阀不再进行底板加热。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桨,所述第二螺旋桨同轴设置有第一转盘,通过第二螺旋桨的转动来起到引风作用,降低发动机的排气阻力。

在上述设置下,本发明还能够通过第二螺旋桨的转动来起到引风作用,降低发动机的排气阻力,当自卸车前进时,行车产生的空气流动带动第一螺旋桨转动,第一螺旋桨的转动带动第二转盘转动,第二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第一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二螺旋桨进行引风;

作为本发明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优选的,其中;所述底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螺旋桨同轴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之间通过传动皮带同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本发明将发动机尾气通过尾气进管引入双层底板之间,尾气引入到各个纵梁之间;其中,尾气进管的末端为一个多孔的管状物体,孔在末端上由进气方向到出气方向逐渐增大,用于增加各个纵梁之间进气的均衡性,尾气穿过底板的内侧由第二出气管排出;底板设置保温层用于减少热量损耗。

2、该一种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在尾气在纵梁之间流动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循环,一是三角形块与梯形框之间形成主流动循环,二是进风孔、引流板上侧、引流板下侧和出风孔形成从流动循环,从流动通道由主流动通道分出再回流到主流动循环内,在上述两种循环的作用下,靠近前侧的从流动循环温度高,但循环速度慢,靠近尾侧的从流动循环温度较低,但循环速度快,能够使底板的前后位置受热相对一致,避免底板的前端部分温度较高,底板的后端部分温度较低,导致结冰现象。

3、该一种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当尾气进入到主流动通道后,一部分气流会进入到进风孔的内侧,进风孔进入的热流贴近底板的顶端内侧后预冷下沉沿着引流板逐渐下降最后由出风孔汇流到主流动通道内,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呈交错设置,这种设置能够使热流沿着三角形块的前端部分做爬升运动并沿着爬升方向继续前进无阻碍的通过进风孔进入到从流动循环的内侧。

4、该一种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导流板向下倾斜并将出风孔半遮挡,导流板改变了出风孔的出口方向,使其顺着主流动循环,在这种设置下,因为主流动循环内的流速相对较快,导流板末端产生低压,并在出风孔内低温下沉气流的作用下,使从流动循环内的气体并入到主流动循环内,将梯形框和三角形块为低热容材料制成,能够减小自热所消耗的热量,增大尾气热能的利用率。

5、该一种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之间存在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尾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会积聚在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之间存在的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内,而不会积聚在底板的出气管上,从而避免出气管结冰,增加发动机排气阻力,同时的,积聚的水因为比热容高,能够进一步起到保温的作用,外管和内管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拖拽内管,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实现对凝结水的排出。

6、该一种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本发明还能够通过第二螺旋桨的转动来起到引风作用,降低发动机的排气阻力,当自卸车前进时,行车产生的空气流动带动第一螺旋桨转动,第一螺旋桨的转动带动第二转盘转动,第二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第一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二螺旋桨进行引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板内部的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板内部的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外管和内管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梯形框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引流板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抽气筒处的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3中的A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尾气管;2、三通阀;3、电动蝶阀;4、第一出气管;5、支撑板;6、连接板;7、弹簧;8、限位杆;9、尾气进管;10、底板;11、温度传感器;12、第二出气管;13、第一转盘;14、传动皮带;15、第一螺旋桨;16、第二转盘;17、转轴;18、第二螺旋桨;19、保温层;20、外管;21、三角形块;22、梯形框;23、引流板;24、进风孔;25、出风孔;26、导流板;27、第一通孔;28、内管;29、第二通孔;30、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3、5-6和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自卸车自动控制双层底板加热系统,包括尾气管1和底板10,上述底板10的前端内侧连通有尾气进管9,上述尾气管1与尾气进管9能够相连通,上述底板10的中心呈中空设置,内部设置有多个纵梁30,上述底板10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9,上述底板10的尾端连通有第二出气管12;

在上述设置下,本发明将发动机尾气通过尾气进管9引入双层底板之间,尾气引入到各个纵梁30之间;其中,尾气进管9的末端为一个多孔的管状物体,孔在末端上由进气方向到出气方向逐渐增大,用于增加各个纵梁30之间进气的均衡性,尾气穿过底板10的内侧由第二出气管12排出;底板10设置保温层19用于减少热量损耗;

上述底板10的底端内侧间隔设置有三角形块21,上述底板10的顶端内侧上固定连接有梯形框22,两个相邻的上述梯形框22之间存在三角空间,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21呈交错设置,上述梯形框22和三角形块21为低热容材料制成,上述梯形框2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引流板23,上述梯形框22的左端开设有进风孔24,上述梯形框22的底端开设有出风孔25,上述梯形框22的进风孔24由车厢前端到后端逐渐变大;

在上述设置下,在尾气在纵梁30之间流动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循环,一是三角形块21与梯形框22之间形成主流动循环,二是进风孔24、引流板23上侧、引流板23下侧和出风孔25形成从流动循环,从流动通道由主流动通道分出再回流到主流动循环内,在上述两种循环的作用下,靠近前侧的从流动循环温度高,但循环速度慢,靠近尾侧的从流动循环温度较低,但循环速度快,能够使底板10的前后位置受热相对一致,避免底板10的前端部分温度较高,底板10的后端部分温度较低,导致结冰现象。

当尾气进入到主流动通道后,一部分气流会进入到进风孔24的内侧,进风孔24进入的热流贴近底板10的顶端内侧后预冷下沉沿着引流板23逐渐下降最后由出风孔25汇流到主流动通道内;

两个相邻的上述梯形框22之间存在三角空间,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21呈交错设置,这种设置能够使热流沿着三角形块21的前端部分做爬升运动并沿着爬升方向继续前进无阻碍的通过进风孔24进入到从流动循环的内侧;

上述三角形块21与梯形框22之间形成主流动通道,上述进风孔24、引流板23上侧、引流板23下侧和出风孔25形成从流动通道,上述梯形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6,上述导流板26向下倾斜并将出风孔25半遮挡。

梯形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26,上述导流板26向下倾斜并将出风孔25半遮挡,导流板26改变了出风孔25的出口方向,使其顺着主流动循环,在这种设置下,因为主流动循环内的流速相对较快,导流板26末端产生低压,并在出风孔25内低温下沉气流的作用下,使从流动循环内的气体并入到主流动循环内;

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中,上述低热容材料为泡沫或塑料。

在上述设置下,将梯形框22和三角形块21为低热容材料制成,能够减小自热所消耗的热量,增大尾气热能的利用率;

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中,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21均为等腰三角形,三角空间与三角形块21之间的偏移量为三角形块21底的四分之一。

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中,上述引流板23的右侧同样向下倾斜。

在上述设置下,引流板23的右侧同样向下倾斜用于改变出风孔25的方向,使其顺着主流动循环;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6,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21之间存在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上述底板10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外管20,上述外管2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内管28,上述外管20和内管28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7和第二通孔29,通过移动内管28能够实现第一通孔27和第二通孔29的重合和错开,上述第一通孔27设置在半封闭空间的底端内侧。

在上述设置下,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21之间存在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尾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会积聚在两个相邻的三角形块21之间存在的向上打开的半封闭空间内,而不会积聚在底板10的出气管上,从而避免出气管结冰,增加发动机排气阻力,同时的,积聚的水因为比热容高,能够进一步起到保温的作用,外管20和内管28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7和第二通孔29,拖拽内管28,使第一通孔27和第二通孔29,可以实现对凝结水的排出;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上述尾气管1的出口端连通有三通阀2,上述三通阀2的上侧的出口端内侧与尾气进管9的外侧滑动连接。

尾气管1的尾气通过三通阀2进入到尾气进管9的内侧,三通阀2的上侧的出口端内侧与尾气进管9的外侧滑动连接可以起到距离补偿的作用,使其软性连接,避免自卸车的减震使底板10晃动带来连接破坏;

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中,上述三通阀2的上侧的出口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上述尾气进管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上述连接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上述限位杆8的外侧与上述支撑板5的内侧滑动连接,上述限位杆8的外侧设置有弹簧7,上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6的底端和支撑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中,上述三通阀2右端的出口连通有电动蝶阀3,上述底板10的尾端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上述电动蝶阀3的出口端连通有第一出气管4,车厢尾部加装传感器控制,当天气太冷,加热达不到效果时,自动打开蝶阀不再进行底板加热。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3和7,上述第二出气管1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桨18,上述第二螺旋桨18同轴设置有第一转盘13,通过第二螺旋桨18的转动来起到引风作用,降低发动机的排气阻力。

在上述设置下,本发明还能够通过第二螺旋桨18的转动来起到引风作用,降低发动机的排气阻力,当自卸车前进时,行车产生的空气流动带动第一螺旋桨15转动,第一螺旋桨15的转动带动第二转盘16转动,第二转盘16的转动带动第一转盘13转动,第一转盘13的转动带动第二螺旋桨18进行引风;

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中,上述底板10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7,上述转轴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桨15,上述第一螺旋桨15同轴设置有第二转盘16,上述第二转盘16和第一转盘13之间通过传动皮带14同步转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手动或自动控制式底板加热自卸车
  • 手动或自动控制式底板加热自卸车
技术分类

0612011648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