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履带式超声波清洗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5:20


一种履带式超声波清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超声波清洗机。

背景技术

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度作用及直进流作用对液体和污物直接、间接的作用,使污物层被分散、乳化、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其在棒材和管材加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超神波清洗机,使用时,是利用料框盛装工件,然后将料框置入超声波清洗槽中进行清洗,这种方式,需要依靠人力将料框送入清洗槽或从清洗槽中取出实现上下料,如此较为费力。

因此,为了能够方便对工件上下料,相关技术中出现了履带式的超声波清洗机,在工件清洗完成后,可以由履带将工件从清洗槽中输出,从而无需人力从清洗槽中取出工件,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对于这种清洗机具体可参照公开号为CN214638707U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圆管超声波清洗送料装置。

对于上述专利文件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虽能方便出料,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仍有弊端,例如:其在超声清洗时,工件是堆码在下料板上的,此时工件相当于是静止的状态,如此工件之间会出现相互接触的部分,而且工件与下料板之间也会有接触的部分,由于工件时静止的,所以这些接触部分相当于始终是被遮挡的,如此该接触部分便难以与清洗液充分接触,进而也就使得该接触部分难以被超声波作用产生良好的清洗效果,因而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超声波清洗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履带式超声波清洗机,包括清洗槽,所述清洗槽中设有超声波模块,所述清洗机还包括两沿横向并排布置的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履带、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履带至少部分竖向延伸形成竖直段,所述竖直段处于清洗槽中,所述第一限位板竖向设置在竖直段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板竖向设置在第一限位板的外侧,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工件滚动的空间;

所述竖直段外壁上设有若干沿竖向依次分布的托臂,所述托臂至少部分横跨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托臂能够相对于竖直段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第一位置下,所述托臂倾斜向下设置,第二位置下所述托臂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清洗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托臂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

较之现有技术,采用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托臂,在上料时,托臂可以在履带顺时针转动下的带动下将工件带入清洗槽中,实现上料,而在出料时,则托臂则可由履带逆时针带动下将工件带出清洗槽,实现出料;如此便无需人手动向清洗槽内上下料。

其次,本方案中,托臂的作用不仅在于实现工件的上、下料,其意义还在于能够配合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以及驱动机构实现工件的动态清洗,以提高清洗效果;具体而言:

当工件通过竖直段带入清洗槽内后,由于托臂一端是转动连接在竖直段上的,此时,托臂在工件的重力作用下,会被工件下压从而向下翻转进入第一位置,此时托臂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而由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是有供工件滚动的间隔空间的,如此工件便会顺着倾斜向下的托臂向靠近第二限位板一侧滚动,最终抵靠在第二限位板内壁上停止滚动;

接着,驱动机构带动托臂向上翻转使托臂进入第二位置,此时托臂便处于倾斜向上的状态,如此工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会顺着倾斜的托臂开始向靠近第一限位板一侧滚动,最终抵靠在第一限位板的外壁上停止滚动;然后驱动机构再次驱动托臂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工件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循环往复,便使得工件一直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不停的往复滚动,由此可见工件在清洗过程中,始终处于滚动的状态,如此工件的外周壁与托臂相接触的部分始终会在变化,不会出现工件的外周壁某一区域始终与托臂相接触被阻挡的情形,如此,工件在滚动过程中,其外周壁都能够与清洗液相接触,并被超声波作用,从而以提高情形效果。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工件在清洗过程中是在清洗液中滚动的,如此工件在滚动过程中会与清洗液发生摩擦作用,相较之工件在清洗液中始终静止而言,一些附着在工件表面的污物能够在工件滚动过程中更容易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与竖直段的顶部相衔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端向水平段一侧水平延伸形成托载工件的托载段,所述托载段位于水平段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托臂包括转动端,所述转动端转动连接在竖直段外壁上;所述转动端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用于对托臂翻转进行限位以使托臂在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之间翻转;且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均安装在竖直段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均包括供托臂相抵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上设有缓冲垫。

作为优选,所述托臂远离竖直段的一端延伸出第二限位板的外侧形成延伸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拨杆,所述拨杆能够沿横向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间活动;工作位置下,所述拨杆至少部分插入延伸部的下部,避让位置下,所述拨杆从延伸部的下侧移开以对拨杆随履带竖向移动形成避让;所述拨杆还能够竖向移动;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拨杆横向和竖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拉条、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拨杆固定安装在拉条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拉条横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拉条竖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滑轨,所述拉条横向滑动连接在滑轨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清洗槽上并与滑轨连接以驱动滑轨竖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板中部开设有贯穿第一限位板并沿第一限位板轨迹延伸的第一避让口,所述拨杆从第一避让口穿过;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中部开设有贯穿第二限位板并沿第二限位板轨迹延伸的第二避让口,所述拨杆从第二避让口穿过,其中第二限位口的上端开口设置以供拨杆进入。

作为优选,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于履带的一侧并沿履带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延伸轨迹延伸;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与履带相固定;所述托臂转动连接在滑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清洗槽位于履带的水平段下侧倾斜设置的导板,所述导板向倾斜设置,且导板的低端位于清洗槽一侧以将清洗液回导如清洗槽中。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部分进行具体阐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送料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图6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上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托臂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托臂处于第二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履带式超声波清洗机,主要用于清洗圆轴状的工件或圆管状的工件,其中工件可参照图中M部所示;本清洗机包括清洗槽1,所述清洗槽1中设有超声波模块(图中未示出),超声波模块主要用于在清洗时,在清洗槽1中形成超声波以配合清洗液对工件进行清洗;对于这种超声波模块在现有的超声波清洗机中有具体说明,故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如图1所示,所述清洗机还包括两沿横向并排布置的送料机构,这里的横向可以也可理解为清洗机的宽度方向;两送料机构分别用于托持工件的两侧,换言之由两送料机构共同托持工件;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清洗槽1的宽度略大于工件的长度,优选是,清洗槽1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该间距可认为是清洗槽1的宽度)比工件的长度大5-cm-15cm;如此该两侧壁便能对工件的两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工件从一端滑出,换言之,清洗槽1的宽度要求为,工件一端与上述两侧壁其中一个侧壁相抵时,另一端至少仍处于该端对应的送料机构上。

由于两送料机构结构相同,故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以其中一个送料机构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履带2、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履带2为闭环结构,其能够被驱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具体而言,履带2可以是链条结构,也可以是传送带结构,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所述履带2至少部分竖向延伸形成竖直段21,即履带2在绕设后其中一部分竖向延伸展开构成前述的竖直段21,并且竖直段21处于清洗槽1中,具体而言位于清洗槽1的清洗区域中;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竖直段21只是为了示意出履带的具体部分,并不表明其一直处于竖向状态,比如,当履带2逆时针转动一段距离后,竖直段21会处于水平状态,以供上料,具体可参照图8所示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板3竖向设置在竖直段21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板4竖向设置在第一限位板3的外侧,所述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之间间隔设置形成供工件滚动的空间;且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均固定于清洗槽1,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的下端均固定在清洗槽1的槽底,第一限位板3的上端通过横档33与清洗槽1侧槽壁固定;第二限位板4的侧边通过连接杆43与清洗槽1侧槽壁固定。

如图4所示,所述竖直段21外壁上设有若干沿竖向依次分布的托臂5,所述托臂5至少部分横跨在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之间;所述托臂5能够相对于竖直段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

第一位置下,可参照图9所示状态,所述托臂5倾斜向下设置;第二位置下,可参照图10所示状态,所述托臂5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清洗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托臂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

在上料时,托臂5可以在履带2顺时针转动下的带动下将工件带入清洗槽1中,实现上料,而在出料时,则托臂5则可由履带2逆时针带动下将工件带出清洗槽1,实现出料;如此便无需人手动向清洗槽1内上下料。

其次,本方案中,托臂5的作用不仅在于实现工件的上、下料,其意义还在于能够配合第一限位板3、第二限位板4以及驱动机构实现工件的动态清洗,以提高清洗效果;具体而言:

当工件通过竖直段21带入清洗槽1内后,由于托臂5一端是转动连接在竖直段21上的,此时,托臂5在工件的重力作用下,会被工件下压从而向下翻转进入第一位置(如图9所示状态),此时托臂5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而由于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之间是有供工件滚动的间隔空间的,如此工件便会顺着倾斜向下的托臂5向靠近第二限位板4一侧滚动,最终抵靠在第二限位板4内壁上停止滚动,如图9所示。

接着,驱动机构带动托臂5向上翻转使托臂5进入第二位置(如图10所示),此时托臂5便处于倾斜向上的状态,如此工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会顺着倾斜的托臂5开始向靠近第一限位板3一侧滚动,最终抵靠在第一限位板3的外壁上停止滚动,可参照图10所示状态。

然后驱动机构再次驱动托臂5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工件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循环往复,便使得工件一直在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之间不停的往复滚动,由此可见工件在清洗过程中,始终处于滚动的状态,如此工件的外周壁与托臂5相接触的部分始终会在变化,不会出现工件的外周壁某一区域始终与托臂5相接触被阻挡的情形,如此,工件在滚动过程中,其外周壁都能够与清洗液相接触,并被超声波作用,从而以提高情形效果。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工件在清洗过程中是在清洗液中滚动的,如此工件在滚动过程中会与清洗液发生摩擦作用,相较之工件在清洗液中始终静止而言,一些附着在工件表面的污物能够在工件滚动过程中更容易脱落。

再者,本方案中,托臂5的设置,可以隔断相邻两工件使得两工件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叠压,从而避免由于两工件叠压形成接触部位导致清洗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方便下料,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履带2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段22,所述水平段22与竖直段21的顶部相衔接;所述第一限位板3上端向水平段22一侧水平延伸形成托载工件的托载段31,所述托载段31位于水平段22上部。

具体而言,履带2由4个导辊支撑展开,其中一个导辊作为主动导辊与电机连接,由电机带动其转动,进而带动履带2转动。

四个导辊的布置方式为,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说明分别将其记为第一导辊23、第二导辊24、第三导辊25、第四导辊26;第一导辊23和第二导辊24处于同一水平线并在清洗槽1上部位置;第三导辊25处于第二导辊24的正下方并处于清洗槽1的槽底位置;第四导辊26则处于靠近第二导辊24位置,绕卷时,履带2的内壁分别绕过第一、第二、第三导辊25;履带2的外壁绕过第四导辊26,如此履带2位于第一导辊23和第二导辊24之间的部分构成水平段22,履带2位于第二导辊24和第三导辊25之间的部分构成竖直段21。

其中优选是水平段22的长度至少大于竖直段21的长度,以保证竖直段21上的托臂5在随竖直段21逆时针转动至水平段22位置时,所有的托臂5都能够位于水平段22位置,此时各托臂5便都处于上料位(这里的上料位可以理解为相邻两托臂5和托载段31之间围设形成的区域,具体可参照图8中N部所示,上料时,工件放入相邻两托臂5之间并被托载在托载段31上);如此用户在清洗前,可以一次性在上料位都放入工件;待所有的上料位都放入工件后,启动履带2进行顺时针转动,如此相邻两托臂5中,位于后侧的托臂5便可将工件向前推动,使工件在托载段31上前进,最终随托臂5进入清洗槽1中。

设置水平段22的作用,不仅方便了上料,还有一个作用在于能够起到沥水的作用,即在清洗结束后,履带2逆时针转动,由托臂5将工件重新带回水平段22位置,此时所有的工件便水平分布在清洗槽1的槽口位置,此时附着在工件上的清洗液其中一部分便会滴落下来实现沥水。

基于此,为了使清洗液不至于过多滴落在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清洗槽1位于履带2的水平段22下侧倾斜设置的导板11,所述导板11向倾斜设置,且导板11的低端位于清洗槽1一侧以将清洗液回导如清洗槽1中,如此工件沥下的水会顺着导板11重新回流进入清洗槽1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限位板3和第二限位板4的存在不会干涉托臂5的正常翻转,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板3中部开设有贯穿第一限位板3并沿第一限位板3轨迹延伸的第一避让口32,即第一避让口32由托载段31水平延伸后再顺着第一限位板3竖向向下延伸,所述拨杆61从第一避让口32穿过,且第一避让口32位于拨杆61随履带2的移动轨迹中。

所述第二限位板4中部开设有贯穿第二限位板4并沿第二限位板4轨迹延伸的第二避让口42,所述拨杆61从第二避让口42穿过,其中第二限位口的上端开口设置以供拨杆61进入;其中第二限位板4上端向水平段22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折弯段41,第二限位口的开口设置在折弯段41的端部;折弯段41的作用在于,防止工件由托载段31进入第第一限位板3时,冲出第二限位板4。

如图5所示,所述托臂5包括转动端,所述转动端转动连接在竖直段21外壁上;所述转动端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上限位块52和下限位块53,所述上限位块52和下限位块53均安装在竖直段21上。

所述上限位块52和下限位块53用于对托臂5翻转进行限位以使托臂5在上限位块52和下限位块53之间翻转,优选是,当托臂5向上翻转与上限位块52相抵时,托臂5处于第二位置;当托臂5向下翻转与下限位块53相抵时,托臂5处于第一位置。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上限位块52、下限位块53的作用还在于,当托臂5处于上料位时,其能够被上限位块52或下限位块53支起,使得托臂5处于翻起的状态,如此相邻两托臂5之间便可构成前述的上料位;在托载段31上料时,履带2顺着针转动上料,上限位块52会对托臂5形成一个支撑作用,使得托臂5沿水平段22前进时,托臂5能够将工件向前推动,进行上料。

由于托臂5在翻转过程中,会不断与上限位块52和下限位块53发生碰撞,从而易被碰伤,故而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限位块52和下限位块53均包括供托臂5相抵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上设有缓冲垫(图中未示出),其中缓冲垫可以是橡胶垫;如此托臂5碰撞的是缓冲垫,从而绕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托臂5与上限位块52或下限位块53直接碰撞。

为了使得托臂5能够更为稳定的随履带2前进或后退,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导轨54,所述导轨54设于履带2的一侧并沿履带2的水平段22和竖直段21的延伸轨迹延伸;所述导轨54上滑动连接有滑座51,所述滑座51与履带2相固定;所述托臂5转动连接在滑座51上;另外上限位块52和下限位块53也固定设置在滑座51上。如此履带2转动带动滑座51在导轨54上进行滑动,进而带动滑座51上的托臂5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为: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托臂5远离竖直段21的一端延伸出第二限位板4的外侧形成延伸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拨杆61,所述拨杆61能够沿横向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间活动;工作位置下,可参照图3所示状态,所述拨杆61至少部分插入延伸部的下部,避让位置下,所述拨杆61从延伸部的下侧移开以对拨杆61随履带2竖向移动形成避让,也可理解为拨杆61从托臂5的下部抽出;所述拨杆61还能够竖向移动;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拨杆61横向和竖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在上料或下料时,由于托臂5需要向下或向上移动,此时如果拨杆61处于托臂5的下方,拨杆61便会挡住托臂5使得托臂5无法向上或向下移动;如此本实施例中将拨杆61设置成能够横向在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间移动,上料或下料时,将拨杆61移动至避让位置即可,此时拨杆61便不会对对托臂5的上下移动造成干涉。

而在清洗时,只需将拨杆61移动至工作位置,此时拨杆61部分便处于延伸部的下部,如此只要拨杆61向上移动,拨杆61便会上抬托臂5,使托臂5向上翻转逐步进入第二位置。

其中,结合图6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拉条62、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拨杆61固定安装在拉条62上,其中每个托臂5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杆61。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拉条62横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拉条62竖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滑轨63,所述拉条62横向滑动连接在滑轨63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滑轨63上,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清洗槽1上并与滑轨63连接以驱动滑轨63竖向移动。

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可采用气缸;为了以示区分,将其分别记为第一气缸64和第二气缸65,第二气缸65竖向固定在清洗槽1的外壁上,其轴端与滑轨63固定;第一气缸64横向固定在滑轨63上,且其轴端与拉条62固定,如此通过第二气缸65的伸缩动作便可带动第一气缸64、滑轨63、拉条62、拨杆61整体竖向移动;而第一气缸64的伸缩动作便可带动拉条62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拨杆61横向移动以在避让位置和工作位置间切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08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