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8:27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视频及许多其他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化工生产中,其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被广泛应用。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阻力特性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占地面积,因此对于换热器换热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板翅式换热器由于其翅片的特殊结构,能够使流体形成强烈湍流,从而有效降低热阻,提高传热效率,同时其翅片薄、结构紧凑,可用铝合金制造,使得板翅式换热器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进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制冷等行业,尤其是在余热回收领域。但是,在实际工业产品研发过程中,样品参数的确定需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分析确定,其过程较为繁琐复杂;同时,如图1所示,现有的NMP废气余热回收装置中,具有较高传热效率的板翅式换热器多采用“进出口段错流-中间段逆流”(即“I+Z”型、或“L+L”型)的设计模式,以实现两股流体进行高效换热,且不发生混合。而对板翅式换热器的模拟研究多采用较为常用的模型软件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Ansys Fluent来进行模型建立、网格划分和模型求解,软件具有一定专业度,非本领域人员难以直接操作;同时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Ansys Fluent对于“进出口段错流-中间段逆流”(即“I+Z”型、或“L+L”型)的换热模式的系统性参数优化求解较难实现,因此对这种能够进行高效换热的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非常消耗时间成本和实验成本。

其中,板翅式换热器中逆流段均设置为锯齿结构,以增强传热,三角形错流区域均为平直结构,以减小风阻压降。如图2所示,“I+Z”型板翅式换热器中,热流体的进口、出口方向为“I”,冷流体进口、出口方向为“Z”;如图3所示,“L+L”型板翅式换热器中,热流体和冷流体的进口、出口方向均为“L”;此外,冷流体和热流体的进口分别处于板翅式换热器的异端。

因此,有必要针对能够进行高效换热的“I+Z”型、以及“L+L”型板翅式换热器设计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算法,使其能够采用编程软件对换热器翅片结构进行优化求解,进而提高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通过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不同翅片类型、翅片结构参数、以及流体工况,分别建立对应模型,并进行不同流体工况以及不同类型板翅式换热器下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求解,并获取对应的换热效率和传热系统,能够获得当前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的换热效果,进而减少实验和人力成本,进而为高效低阻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的翅片结构参数;

S2:分别构建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参数、流体物性参数、以及对流传热参数的计算表达式;

S3:基于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分别建立对应的并流模型、逆流模型、以及错流模型,并采用编程软件求解流体在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

S4:基于流体在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分别求解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总传热系数。

通过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不同翅片类型、翅片结构参数、以及流体工况,分别建立对应模型,并进行不同流体工况以及不同类型板翅式换热器下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求解,并获取对应的换热效率和传热系统,能够获得当前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的换热效果,进而减少实验和人力成本,进而为高效低阻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进一步的,所述S1中,

流体工况包括:并流、逆流、错流;

板翅式换热器类型包括:“I+Z”型板翅式换热器、“L+L”型板翅式换热器;

翅片类型包括:平直翅片、波纹翅片、锯齿翅片;

翅片结构参数包括:翅片间距、翅片宽度、翅片通道层数、翅片芯体宽度、翅片高度、翅片厚度、隔板厚度、封条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S2中,所述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是由一整块铝板连续冲压成型、且相邻翅片间具有翅片厚度t的高度错位,且将当前翅片与相邻隔板看作整体,即对每个翅片通道上下两侧可划分为隔板、翅片与隔板整体两种厚度;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参数的计算包括:

(1)计算单个翅片通道的当量直径

平直翅片的当量直径

波纹翅片的当量直径

锯齿翅片的当量直径

式中,

(2)计算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错流段热侧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错流段冷侧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逆流段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式中,[]为取整符号;

(3)计算翅片芯体高度

翅片芯体高度

式中,

(4)计算翅片通道迎风面积

热侧翅片通道迎风面积

冷侧翅片通道迎风面积

(5)计算每个翅片通道的流通面积

热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冷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6)计算流通面积与迎风面积的比值

热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冷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7)计算每个翅片通道隔板厚度

隔板厚度

翅片与隔板整体厚度

其中,用

进一步的,所述S2中,流体为干燥空气,即对应的流体物性参数的计算包括:

(1)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密度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密度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密度

式中,

(2)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比热容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比热容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比热容

(3)计算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导热系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导热系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导热系数

(4)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粘度系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粘度系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粘度系数

(5)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进口密度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进口密度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进口密度

式中,

(6)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进口流速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进口流速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进口流速

式中,

(7)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质量流速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质量流速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质量流速

(8)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流速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流速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流速

(9)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雷诺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雷诺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雷诺数

式中,

(10)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普朗特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普朗特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普朗特数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对流传热参数的计算包括:

(1)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对流传热系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对流传热系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对流传热系数

其中,

(2)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风阻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风阻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风阻

式中,

其中,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并流模型、逆流模型的建立包括:

(1)建立并流模型 ;

将空气在翅片通道沿其流通方向划分无限个微元,热流体和冷流体在相应温度下所变化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建立并流模型方程,即:

式中,

式中,

其中,边界条件为:

建立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温度

(2)建立逆流模型;

将空气在翅片通道沿其流通方向划分无限个微元,热流体和冷流体在相应温度下所变化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建立并流模型方程,即:

式中,

式中,

其中,边界条件为:

建立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基于不同流体工况以及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错流模型建立的过程具体为:

基于板翅式换热器热侧和冷侧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在网格单元

式中,

其中,“I+Z”型板翅式换热器的边界条件为:

其中,“L+L”型板翅式换热器的边界条件为:

进一步的,所述S3中,采用编程软件求解流体在不同流体工况下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的过程具体包括:

S311:当流体工况为并流时,基于并流模型,采用编程软件求得数值解,分别获取并流工况下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以及冷侧翅片通道出口温度;

S312:当流体工况为逆流时,基于逆流模型,采用编程软件求得数值解,分别获取逆流工况下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以及冷侧翅片通道出口温度;

S313:当流体工况为错流时,基于错流模型,采用编程软件迭代获取错流工况下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以及冷侧翅片通道出口温度;

S3131:基于构建错流模型所划分的

S3132:基于热量平衡方程,求解网格单元区域

S3133:令

S3134:令

S3135:获取热侧温度矩阵

获取冷侧温度矩阵

进一步的,所述S3中,采用编程软件求解流体在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的过程具体包括:

S321:获取热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2:基于热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21:基于冷侧靠近热侧的第一个翅片通道,按照第一个错流段、逆流段、第二个错流段的顺序逐步计算求解冷侧靠近热侧的第一个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22:计算

S323:依序求解冷侧靠近热侧的下一个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直至完成冷侧靠近热侧的第n个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

S324:获取各流体工况阶段的温度矩阵,并依次赋值,求解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

S3241:基于获取的热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42:结合错流模型,求解第一个错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S3243:结合逆流模型,求解逆流段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逆流段冷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将其分别赋值给逆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S3244:结合错流模型,求解第二个错流段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第二个错流段冷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将其分别赋值给第二个错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S3245:求取第二个错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求取第二个错流段冷侧温度矩阵

进一步的,所述S4中,基于热侧出口温度和冷侧出口温度,计算换热效率、热侧总传热系数、冷侧总传热系数;即:

换热效率

热侧总传热系数

冷侧总传热系数

式中,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不同翅片类型、翅片结构参数、以及流体工况,分别建立对应模型,并进行不同流体工况以及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求解,并获取对应的换热效率和传热系统,能够获得当前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的换热效果,进而减少实验和人力成本,进而为高效低阻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I+Z”型、或“L+L”型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I+Z”型板翅式换热器换热示意图;

图3为“L+L”型板翅式换热器换热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5为错流模型中换热网格矩阵的示意图;

图6为错流工况下计算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流程图;

图7为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计算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流程图;

图8为错流段和逆流段进出口温度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9(a)为实施例2中错流工况下板翅式换热器的热侧温度场分布示意图;

图9(b)为实施例2中错流工况下板翅式换热器的冷侧温度场分布示意图;

图10(a)为实施例2中“I+Z”型板翅式换热器的热侧温度场分布图;

图10(b)为实施例2中“I+Z”型板翅式换热器的冷侧温度场分布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的系统;

图12为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4所示的是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通过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不同翅片类型、翅片结构参数、以及流体工况,分别建立对应模型,并进行不同流体工况以及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求解,并获取对应的换热效率和传热系统,能够获得当前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的换热效果,进而减少实验和人力成本,进而为高效低阻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的翅片结构参数;

其中,流体工况包括:并流、逆流、错流;

其中,板翅式换热器类型包括:“I+Z”型板翅式换热器、“L+L”型板翅式换热器;

其中,翅片包括:平直翅片、波纹翅片、锯齿翅片;

其中,翅片结构参数包括:翅片间距、翅片宽度、翅片通道层数、翅片芯体宽度、翅片高度、翅片厚度、隔板厚度、封条厚度。

S2:分别构建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参数、流体物性参数、以及对流传热参数的计算表达式;

其中,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是由一整块铝板连续冲压成型、且相邻翅片间具有翅片厚度t的高度错位,且将当前翅片与相邻隔板看作整体,即对每个翅片通道上下两侧可划分为隔板、翅片与隔板整体两种厚度;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参数的计算包括:

(1)计算单个翅片通道的当量直径

平直翅片的当量直径

波纹翅片的当量直径

锯齿翅片的当量直径

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逆流段冷侧翅片间距与逆流段热侧翅片间距相同,均为

(2)计算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错流段热侧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错流段冷侧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逆流段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式中,式中,[]为取整符号;

(3)计算翅片芯体高度

翅片芯体高度

式中,

(4)计算翅片通道迎风面积

热侧翅片通道迎风面积

冷侧翅片通道迎风面积

(5)计算每个翅片通道的流通面积

热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冷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6)计算流通面积与迎风面积的比值

热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冷侧翅片通道流通面积

(7)计算每个翅片通道隔板厚度

隔板厚度

翅片与隔板整体厚度

其中,用

其中,流体为干燥空气,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取相对误差最小的物性参数,即可得到,在温度0~120℃下,对应的流体物性参数的计算包括:

(1)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密度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密度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密度

式中,

(2)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比热容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比热容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比热容

(3)计算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导热系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导热系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导热系数

(4)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粘度系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粘度系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粘度系数

(5)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进口密度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进口密度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进口密度

式中,

(6)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进口流速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进口流速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进口流速

式中,

(7)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质量流速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质量流速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质量流速

(8)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流速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流速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流速

(9)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雷诺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雷诺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雷诺数

式中,

(10)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普朗特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普朗特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普朗特数

其中,对流传热参数的计算包括:

(1)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对流传热系数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对流传热系数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对流传热系数

其中,

(2)计算空气在翅片通道的风阻

空气在热侧翅片通道的风阻

空气在冷侧翅片通道的风阻

式中,

其中,

S3:基于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分别建立对应的并流模型、逆流模型、以及错流模型,并采用编程软件求解流体在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

(1)建立并流模型 ;

将空气在翅片通道沿其流通方向划分无限个微元,热流体和冷流体在相应温度下所变化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建立并流模型方程,即:

式中,

式中,

其中,边界条件为:

建立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温度

(2)建立逆流模型;

将空气在翅片通道沿其流通方向划分无限个微元,热流体和冷流体在相应温度下所变化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建立并流模型方程,即:

式中,

式中,

其中,边界条件为:

建立空气在翅片通道的温度

(3)建立错流模型;

如图5所示,基于板翅式换热器热侧和冷侧的单层翅片通道数目

在网格单元

式中,

其中,网格单元

其中,“I+Z”型板翅式换热器的边界条件为:

其中,“L+L”型板翅式换热器的边界条件为:

其中,采用编程软件迭代求解流体在不同流体工况下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的过程具体包括:

S311:当流体工况为并流时,基于并流模型,采用编程软件求得数值解,分别获取并流工况下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以及冷侧翅片通道出口温度;

S312:当流体工况为逆流时,基于逆流模型,采用编程软件求得数值解,分别获取逆流工况下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以及冷侧翅片通道出口温度;

S313:当流体工况为错流时,基于错流模型,采用编程软件迭代获取错流工况下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以及冷侧翅片通道出口温度;

S3131:基于构建错流模型所划分的

S3132:基于热量平衡方程,求解

S3133:令

S3134:令

S3135:获取热侧温度矩阵

获取冷侧温度矩阵

其中,图6所示的是错流工况下计算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流程图。

其中,采用编程软件迭代求解流体在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的过程具体包括:

S321:获取热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I+Z”型板翅式换热器仅能够固定热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2:基于热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21:基于冷侧靠近热侧的第一个翅片通道,按照第一个错流段、逆流段、第二个错流段的顺序逐步计算求解冷侧靠近热侧的第一个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22:计算

其中,当第一次迭代后

S323:依序求解冷侧靠近热侧的下一个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直至完成冷侧靠近热侧的第n个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

S324:获取各流体工况阶段的温度矩阵,并依次赋值,求解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

S3241:基于获取的热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

S3242:结合错流模型,求解第一个错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S3243:结合逆流模型,求解逆流段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逆流段冷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将其分别赋值给逆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S3244:结合错流模型,求解第二个错流段热侧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第二个错流段冷侧翅片通道的进口温度,将其分别赋值给第二个错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S3245:求取第二个错流段热侧温度矩阵

求取第二个错流段冷侧温度矩阵

其中,图7所示的是不同板翅式类型下计算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出口温度的流程图;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流体在同一个板翅式换热器的不同翅片间距翅片通道之间流动时,可对第一个错流段到逆流段之间、逆流段到第二个错流段之间的翅片通道的温度赋值求解过程进一步深化,其为:由于错流段和逆流段之间的翅片间距不同,以及在错流段的热侧和冷侧之间的翅片间距可能也会不同,这就会导致它们的翅片通道数目不同。为了便于计算流体在不同数目翅片通道流动时的温度变化,以错流段热侧的

T1:假设错流段热侧翅片间距为

T2:对错流段冷侧、逆流段热侧和冷侧的第

假设错流段冷侧、逆流段热侧和冷侧的第

错流段冷侧的第

否则,且当

否则,且当

式中,[]为取整符号,

逆流段热侧和冷侧的第

否则,且当

否则,且当

式中,[]为取整符号,

其中,图8所示的是错流段和逆流段进出口温度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其中,

S4:基于流体在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分别求解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总传热系数。即:

换热效率

热侧总传热系数

冷侧总传热系数

式中,

在本实施例中,编程软件采用MATLAB软件。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流体为两股干燥空气,空气进入热侧翅片通道的质量流速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流体工况下,所采用的翅片结构参数为:

在本实施例中,“I+Z”型板翅式换热器、或“L+L”型板翅式换热器,所采用的翅片结构参数为:

经MATLAB编程软件计算后,获取的不同流体工况、以及不同类型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板翅式换热器换热效率、总传热系数、以及风阻,其具体为: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所得,采用OriginPro软件绘制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的温度场分布图。

图9(a)、图9(b)所示的分布是错流工况下板翅式换热器的热侧、冷侧温度场分布图;图10(a)、图10(b)所示的是分别是“I+Z”型板翅式换热器的热侧、冷侧温度场分布图,其中,横坐标每25刻度表示1.25m的长度。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方法的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计算模块、模型建立模块、数据求解模块,通过获取板翅式换热器的翅片结构数据,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以建立不同流体工况下的模型,以求解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总传热系数,进而获取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情况,以便于实际操作中,节省时间成本和样品自身成本,利于对翅片结构进行优化。

具体来说,数据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的翅片结构参数;

具体来说,数据计算模块,其用于计算板翅式换热器翅片通道参数、流体物性参数、以及对流传热参数;

具体来说,模型建立模块,其用于基于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分别建立对应的并流模型、逆流模型、以及错流模型;

具体来说,数据求解模块,其用于求解流体在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翅片通道的出口温度,以及不同流体工况、或不同板翅式换热器类型下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总传热系数。

实施例4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2、存储器1和总线,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设备运行时,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

存储器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系统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存储器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系统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1还可以既包括基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系统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1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系统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系统程序的代码等,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处理器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存储器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程序等。

本发明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页面内容刷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Kit,SDK)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分类

0612011623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