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与出菇模筒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6:02


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与出菇模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该种方法的出菇模筒。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行业,食用菌栽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袋栽和瓶栽方式。虽然瓶栽方式的适合进行全机械化操作,但是有很多品种并不适合在瓶内栽培,只能采用袋栽,适合采用塑料袋制成菌包栽培,如鹿茸菇、海鲜菇等。

袋栽方法虽然具有生物转化率高、产量大(比瓶栽方式提高15%以上)的优点,但是由于菌包的不规则,限制了自动化机械的全面使用,在很多工序只能采用人工操作,比如搔菌:袋栽菌包的菌丝培养成熟后,需对菌包上表面进行搔菌。

现有技术中的袋栽菌包的搔菌方法是:将菌包的套环取下;采用人工将菌包的塑料袋翻边;再用钢丝耙去除菌包上平面老菌皮;再送入出菇房出菇。共主要缺点在于:耗用了大量的人工,老菌皮去除不彻底、不均匀,搔菌面不平整,影响了后期的出菇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出菇培养用的出菇模筒,出菇模筒的使用有有益于提高出菇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使用上述出菇模筒的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出菇模筒,其特点是,包括模筒本体,所述的模筒本体由若干个套筒依次水平横纵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出菇模筒,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

1、所述的模筒本体可以是由9个套筒按照3×3的排列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这种方式的出菇模筒对应与3×3的排列的9个菌包的菌包筐配合使用。

2、所述的模筒本体可以是由16个套筒按照4×4的排列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这种方式的出菇模筒对应与4×4的排列的16个菌包的菌包筐配合使用。

3、所述的模筒本体还可以由12个套筒按照3×4的排列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这种方式的出菇模筒对应与3×4的排列的12个菌包的菌包筐配合使用。

4、所述套筒的内下端周向优选设有导向用的下倒角。

5、所述套筒的内中部或中上部优选设有防滑落用内倒角。

6、所述套筒的内筒径优选采用上小下大式设置。

7、相互固定相接的两个套筒的筒壁连接处设有可以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口贯穿套筒的筒壁,缺口的上口优选距离套筒上沿2cm-3cm。

8、所述套筒的高度优选为30mm-300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其特点是:袋栽菌包的菌丝培养成熟后,除去套环,直接采用切削的方式搔菌,将菌包上表面切平整(连塑料袋一起切)后,套上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的出菇模筒,使每一个菌包上都套有一个套筒,且套筒上口与菌包上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然后送出菇房出菇。

以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套筒上口与菌包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mm-300mm。套筒上口与菌包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是有利于菌菇生长的,进一步以10mm-260mm为佳,不同的品种,套筒高出菌包上表面的距离也不同。搔菌的切削的方式采用自动化切削工具进行切削。但也不排除人工切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是一种结合了袋栽与瓶栽技术优点的袋栽菌包的出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本发明设计的出菇模筒套在切削搔菌后的菌包上,在菌包上方形成了利于出菇的气象、导向空间,从而替代了人工翻边和人工钢丝耙去除老菌皮,大大地提高的搔菌效率,节约了人工,切削式搔菌也可以使菌包表面平整、均匀,有利于后续的出菇。

2、本发明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菌菇的产量,经试验对比,本发明方法的出菇量比普通瓶栽方法的出菇量提高一倍左右,大大地提高了栽培的经济效益。

3、本发明出菇模筒结构设计特别巧妙,可以配合切削搔菌后的菌包使用,为菌包出菇提供了良好的气象、导向空间。同时由于出菇模筒的筒径相对于瓶栽用的菌瓶的颈部大,从而最大化了出菇径向空间,有益于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3×3的出菇模筒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4×4的出菇模筒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3×4的出菇模筒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有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3×3式适用于袋栽菌包的出菇模筒:

参照图1,出菇模筒包括模筒本体,所述的模筒本体由3×3共9个套筒1依次水平横纵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相互固定相接的两个套筒1的筒壁连接处设有缺口2。缺口2的设计是当菌包之间在无放置间隙时也可以将出菇模筒套在菌包上。当设置缺口2时,缺口2的下口可以采用贯穿套筒1的筒壁,缺口2的上口距离套筒上沿30mm。所述套筒的高度为50mm。

参照图4和5,在套筒1的内下端周向设有导向用的下倒角3。下倒角3的设计是方便将套筒1套入菌包,下倒角3有导向作用。在套筒1的内中上部还可以设有防滑落用内倒角4。内倒角4的设计可以使套筒1内径实现上下下大,防止套筒1从菌包上滑落,将套筒1限制在变径的位置不掉落。所以内倒角4的设计位置可以处于中部或中上部,也可以处于需要限制变径的任意位置。

实施例2,4×4式适用于袋栽菌包的出菇模筒:

参照图2,图2所述的模筒本体由16个套筒1按照4×4的排列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套筒1的内筒径采用上小下大式设置。上小下大式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筒1从菌包上滑落,将套筒1限制在变径的位置不掉落。所以变径的设计位置可以处于中部或中上部,也可以处于需要限制变径的任意位置。变径的大小以可以将套筒1限制在变径的位置不掉落为准。所述套筒1的高度为80mm。

实施例3,3×4式适用于袋栽菌包的出菇模筒:

参照图3,图3所述的所述的模筒本体由12个套筒1按照3×4的排列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套筒1的高度为100mm。在相互固定相接的两个套筒1的筒壁连接处设有缺口2。缺口2的设计是当菌包之间在无放置间隙时也可以将出菇模筒套在菌包上。当设置缺口2时,缺口2的下口可以采用贯穿套筒1的筒壁,缺口2的上口距离套筒上沿50mm。

以上3个实施例的模筒本体的结构是配合菌筐的装包数量来设计的,如图1出菇模筒对应于配合按3×3共9个菌包的菌包筐。

所述套筒1的高度可以按照需要设置,一般在30mm-300mm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可以按菌包的高度相适应地设计,通常以罩住搔菌后的菌包的上面三分之一左右为宜,套上后,菌包的上表面与套筒之前还需要留下一定的距离作出菇气象、导向空间。

实施例4,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

袋栽菌包的菌丝培养成熟后,除去套环,直接采用切削的方式搔菌,将菌包上表面切平整后,然后套上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出菇模筒,也可以其它符合本发明出菇方式的导向了菇筒,使每一个菌包上都套有一个套筒1,且套筒1上口与菌包上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然后送出菇房出菇。套筒1上口与菌包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在10mm-300mm之间选取,一般以30mm-260mm为宜。搔菌的切削的方式可以采用自动化切削工具进行切削。当然,在无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采用手工切削的方式搔菌,切削时连带塑料袋和老菌皮一起切去,让菌包的上表面平整。

通过栽培实验验证,以鹿茸菇为例,采用本实施例方法的出菇率可以达到500克左右一袋,而现有技术中的瓶栽方法的出菇率为250克左右一瓶,产量足足提高了一倍左右,而且由于存在较好的导向空间,出菇的长势好,菇的质量高。

相关技术
  • 一种适用于袋栽菌包的栽培方法与出菇模筒
  • 适用于袋栽菌包的出菇模筒
技术分类

0612011216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