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排水阀驱动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1:02


排水阀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阀驱动装置,该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其如图10和图11所示,包括:壳体110X;设置在壳体110X内的驱动源120X和与该驱动源120X电连接的端子130X;以及与端子130X连接的导线140X。具体而言,如图10和图11所示,端子130X从驱动源120X朝与上下方向(图1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垂直的侧方突出,壳体110X具有上壳111X和下壳112X,上壳111X包括一体形成的上壳主体1111X和端子座1112X,下壳112X包括分体形成的下壳主体1121X和端子罩1122X,上壳主体1111X与下壳主体1121X围成用于收纳驱动源120X的空间,端子座1112X与端子罩1122X通过螺钉180X固定在一起,且围成用于收纳端子130X的空间,导线140X的一端通过锡焊与端子130X连接,导线140X的另一端侧穿过端子罩1122X的底板上的通孔而引出至壳体110X的外部。

不过,在上述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有时水会溅到上壳111X与下壳112X的结合部,因此,有可能出现水经由上壳111X与下壳112X的结合部渗入壳体110X内的情况,一旦水渗入到壳体110X内,壳体110X内的端子130X就有可能出现短路,导致驱动源120X不能正常地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有助于避免水从上壳与下壳的结合部渗入由上壳和下壳围成的空间内而影响空间内的电气部件的工作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动作,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置在由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成的空间内的驱动源,其中,在所述上壳的下端面设置有上配合部,在所述下壳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上配合部配合的下配合部,所述上配合部具有上配合部下端面和上配合部内周面,所述上配合部内周面比所述上配合部下端面靠内周侧和上侧,所述下配合部具有下配合部上端面和下配合部外周面,所述下配合部上端面与所述上配合部下端面抵接,所述下配合部外周面比所述下配合部上端面靠内周侧和上侧,且在整周上从内周侧与所述上配合部内周面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在上壳的下端面设置有上配合部,在下壳的上端面设置有与上配合部配合的下配合部,上配合部具有上配合部下端面和上配合部内周面,上配合部内周面比上配合部下端面靠内周侧和上侧,下配合部具有下配合部上端面和下配合部外周面,下配合部上端面与上配合部下端面抵接,下配合部外周面比下配合部上端面靠内周侧和上侧,且在整周上从内周侧与上配合部内周面相对,因此,即使水等溅到上壳与下壳的结合部并渗入上配合部下端面与下配合部上端面之间,水也会被下配合部外周面挡住而不易渗入壳体的内部,因此,有助于避免水从上壳与下壳的结合部渗入由上壳和下壳围成的空间内而影响空间内的电气部件的工作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下配合部外周面与所述上配合部内周面至少部分地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下配合部上端面与上配合部下端面至少部分地抵接,因此,容易使上壳相对于下壳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定位。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下配合部外周面与所述上配合部内周面在整周上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下配合部外周面与上配合部内周面在整周上抵接,因此,能可靠地使上壳相对于下壳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各个方向上定位。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包括端子,所述端子从所述驱动源朝与上下方向垂直的侧方突出,所述上壳包括一体形成的上壳主体和端子座,所述下壳包括分体形成的下壳主体和端子罩,所述上壳主体与所述下壳主体围成用于收纳所述驱动源的空间,所述端子座与所述端子罩围成用于收纳所述端子的空间,所述端子罩分别与所述下壳主体和所述端子座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端子罩分别与下壳主体和端子座卡合,因此,与端子罩和下壳主体、端子座通过螺钉等螺合结构相互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部件数量,提高组装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下壳主体和所述端子罩中的一方具有卡定槽,所述下壳主体和所述端子罩中的另一方具有卡定片,所述卡定槽供所述卡定片沿上下方向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能利用卡定槽、卡定片这样的简单结构实现端子罩相对于下壳主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端子的前端上焊接有导线,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下壳主体在所述端子从所述驱动源突出的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端子的前端的表面与所述端子的前端的距离为6m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下壳主体在端子从驱动源突出的方向上最靠近端子的前端的表面与端子的前端的距离为6mm以上,因此,下壳主体在端子从驱动源突出的方向上最靠近端子的前端的表面不易对熔焊作业造成影响,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端子罩和所述端子座中的一方具有突起部,所述端子罩和所述端子座中的另一方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供所述突起部从与上下方向垂直的侧方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能利用突起部和开口部这样的简单结构使端子罩和端子座结合成在上下方向上不能分离。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端子的前端上连接有导线,在所述端子罩的远离所述下壳主体的侧板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供所述导线卡入的卡槽,所述卡槽朝侧方开口,且从所述侧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端子罩的底板。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在端子罩的远离下壳主体的侧板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供导线卡入的卡槽,卡槽朝侧方开口,且从侧板的上端延伸至端子罩的底板,因此,在组装排水阀驱动装置时,可方便地一边观察卡槽一边从侧方将与端子连接的导线卡入卡槽,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端子罩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从所述端子罩的底板朝上侧延伸至所述端子座的顶板附近,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第一端子经由所述隔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导线的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第一卡槽的部分与所述隔板的面向所述顶板的边缘抵接,形成第一U形段,所述第二导线从所述第二端子经由所述隔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延伸至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导线的从所述第二端子到所述第二卡槽的部分与所述隔板的面向所述顶板的边缘抵接,形成第二U形段。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端子罩包括隔板,隔板从端子罩的底板朝上侧延伸至端子座的顶板附近,第一端子位于隔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二端子位于隔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因此,容易利用隔板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可靠地隔开,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短路;并且,第一导线从第一端子经由隔板与顶板之间的间隙延伸至第一卡槽,第一导线的从第一端子到第一卡槽的部分与隔板的面向顶板的边缘抵接,形成第一U形段,第二导线从第二端子经由隔板与顶板之间的间隙延伸至第二卡槽,第二导线的从第二端子到第二卡槽的部分与隔板的面向顶板的边缘抵接,形成第二U形段,因此,在对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远离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部分施加牵拉的外力时,也容易利用隔板的面向顶板的边缘可靠地维持第一U形段、第二U形段的形状,利用隔板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或消除传递至第一导线与第一端子的连接部、第二导线与第二端子的连接部的力,从而避免第一端子与第一导线的连接部、第二端子与第二导线的连接部断裂。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所述隔板呈中空状,且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空开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隔板呈中空状,且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空开间隔,因此,能更可靠地确保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绝缘距离,避免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产生短路。

此外,在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端子罩的底板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底板的排水孔,在所述端子罩的底板上设置有朝下侧突出的围挡,所述围挡设置在所述排水孔的周缘,且位于所述导线的贯穿所述端子罩的底板的部分与所述排水孔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排水阀驱动装置,在端子罩的底板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底板的排水孔,因此,即使有水进入壳体,也能利用排水孔将水排出到外部,避免水在壳体内积存而影响壳体内的电气部件的工作等;并且,在端子罩的底板上设置有朝下侧突出的围挡,围挡设置在排水孔的周缘,且位于导线的贯穿端子罩的底板的部分与排水孔之间,因此,在水从排水孔排出到外部时,能利用围挡抑制水流动至导线,有助于避免水顺着导线流动至其它电气部件,提高安全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上壳的下端面设置有上配合部,在下壳的上端面设置有与上配合部配合的下配合部,上配合部具有上配合部下端面和上配合部内周面,上配合部内周面比上配合部下端面靠内周侧和上侧,下配合部具有下配合部上端面和下配合部外周面,下配合部上端面与上配合部下端面抵接,下配合部外周面比下配合部上端面靠内周侧和上侧,且在整周上从内周侧与上配合部内周面相对,因此,即使水等溅到上壳与下壳的结合部并渗入上配合部下端面与下配合部上端面之间,水也会被下配合部外周面挡住而不易渗入壳体的内部,因此,有助于避免水从上壳与下壳的结合部渗入由上壳和下壳围成的空间内而影响空间内的电气部件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且表示从底部侧观察的状态。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马达主体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端子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A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结合部的侧剖视图。

图4B是图4A的端子座和端子罩的结合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拆下了端子罩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将端子罩安装于下壳主体和端子座的途中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上壳侧的部分的局部仰视图。

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下壳包括的端子罩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表示现有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且表示从底部侧观察的状态。

图11是示意表示图10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拆下了下壳的状态的局部仰视图。

(符号说明)

100 排水阀驱动装置

110 壳体

111 上壳

1111 上壳主体

1112 端子座

11121 顶板

11129 突起部

11122 侧板

112 下壳

1121 下壳主体

11218 卡定槽

1122 端子罩

11221 底板

11222 侧板

11223 隔板

11225 第一限位部

11226 第二限位部

11227 围挡

11228 卡定片

11229 开口部

120 驱动源

121 定子

1211 定子铁心

1212 线圈

122 转子

130 端子

131 第一端子

132 第二端子

140 导线

141 第一导线

142 第二导线

150 齿轮机构

160 带轮

170 线材

200 阀芯

M1 上配合部

M2 下配合部

S11 上配合部下端面

S12 上配合部内周面

S13 下配合部上端面

S14 下配合部外周面

H1 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且表示从底部侧观察的状态,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马达主体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端子附近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A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结合部的侧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端子座和端子罩的结合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拆下了端子罩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将端子罩安装于下壳主体和端子座的途中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上壳侧的部分的局部仰视图,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下壳包括的端子罩的立体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其中,Z1方向对应于实际使用时的上侧,Z2方向对应实际使用时的下侧。

(排水阀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排水阀驱动装置100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阀芯200动作,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内的驱动源120和与该驱动源120电连接的端子130;以及与端子130连接的导线140。

此处,如图7和图8所示,端子130包括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导线140包括第一导线141和第二导线142,第一导线141通过熔焊与第一端子131连接,第二导线142通过熔焊与第二端子132连接。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10内设置有齿轮机构150,在壳体110外设置有带轮160,在带轮160上经由线材170连接有阀芯200,阀芯200受到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朝向图1的左下方)而欲朝关闭位置移动。在驱动源120工作时,驱动源120的动力可经由齿轮机构150传递至带轮160而使带轮160旋转,使线材170卷绕于带轮160的外周面,从而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将阀芯200切换至打开位置。

此外,如图2所示,驱动源120是包括定子121和转子122的马达,其中,定子121具有定子铁心1211和卷绕于定子铁心1211的线圈1212,转子122能相对于定子121旋转,构成线圈1212的线圈线分别与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连接。

(壳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壳体110包括沿Z方向(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一方向)装拆的上壳111和下壳112。

此处,如图1至图3所示,上壳111从Z1方向覆盖于下壳112(即上壳111比下壳112靠上方),从而形成用于收纳驱动源120的空间以及用于收纳端子130的空间。

此外,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上壳111的下端面设置有上配合部M1,在下壳112的上端面设置有与上配合部配合的下配合部M2,其中,上配合部M1具有上配合部下端面S11(在图示的例子中与Z方向垂直,但并不局限于此)和上配合部内周面S12(在图示的例子中与Z方向平行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上配合部内周面S12比上配合部下端面S11靠内周侧和Z1方向侧(即上侧),下配合部M2具有下配合部上端面S13(在图示的例子中与Z方向垂直,但并不局限于此)和下配合部外周面S14(在图示的例子中与Z方向平行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下配合部上端面S13与上配合部下端面S11抵接,下配合部外周面S14比下配合部上端面S13靠内周侧和Z1方向侧(即上侧),且在整周上从内周侧与上配合部内周面S12相对(在图示的例子中,除了导线140所在的部位之外,下配合部外周面S14在整个周向上均与上配合部内周面S12抵接)。

此外,如图1、图3和图9所示,上壳111包括一体形成的上壳主体1111和端子座1112,下壳112包括分体形成的下壳主体1121和端子罩1122,上壳主体1111与下壳主体1121围成用于收纳驱动源120的空间,端子座1112与端子罩1122围成用于收纳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的空间。并且,如图4A所示,上壳主体1111和端子座1112均具有彼此相连的上配合部下端面S11和上配合部内周面S12,下壳主体1121和端子罩1122均具有彼此相连的下配合部上端面S13和下配合部外周面S14。

此外,如图1、图3和图8所示,端子座1112具有顶板11121和侧板11122,顶板11121的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侧板11122从顶板11121的除了靠近上壳主体1111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X1方向侧)之外的三侧的周缘朝Z2方向延伸。如图1、图3和图9所示,端子罩1122具有底板11221和侧板11222,底板11221的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侧板11222从底板11221的周缘朝Z1方向延伸;并且,如图7和图9所示,端子罩1122具有隔板11223,隔板11223以厚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方式从底板11221的Y方向中央部朝Z1方向延伸至端子座1112的顶板11121附近(在图示的例子中,隔板11223呈中空状,在Y方向上与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分别隔开间隔,并且,隔板11223从底板11221的Y方向中央部延伸至比第一端子131与第一导线141的连接部、第二端子132与第二导线142的连接部靠Z1方向侧且比第一导线131的穿过下述第一限位部11225的部分、第二导线132的穿过下述第二限位部11226的部分靠Z1方向侧的位置),隔板11223在Z方向上与顶板11121隔开间隙相对;并且,如图1和图9所示,侧板11222(在图示的例子中是远离下壳主体1121的侧板11222的外表面)具有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在Y方向上位于隔板11223的两侧,第一限位部11225限制第一导线141在该第一导线141的径向上的运动,第二限位部11226限制第二导线142在该第二导线142的径向上的运动(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是从侧板1122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起与隔板11223平行地、即沿Z方向延伸至底板11221并贯穿底板11221的卡槽,该卡槽朝向X2方向侧开口)。

此外,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端子罩1122分别与下壳主体1121和端子座1112卡合。具体而言,下壳主体1121具有卡定槽11218,端子罩1122具有卡定片11228,卡定槽11218供卡定片11228沿Z方向插入(在图示的例子中,卡定槽11218以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下壳主体1121的X2方向侧的端部,且从下壳主体1121的底面朝向Z1方向侧凹陷,卡定片11228以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端子罩1122的X1方向侧的端部,且从端子罩1122的底面朝向Z1方向侧延伸,通过使卡定片11228插入卡定槽11218,可在X方向上对下壳主体1121和端子罩1122进行定位)。并且,端子座1112具有突起部11129,端子罩1122具有开口部11229,开口部11229供突起部11129从Y方向插入(在图示的例子中,突起部11129从端子座1112的Y方向的两侧突出,在端子罩1122的Y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朝Z1方向侧延伸且能沿Y方向弹性变形的突片,该突片具有开口部11229,通过将突起部11129插入开口部11229,可使端子罩1122和端子座1112在Z方向上不能分离)。并且,上壳主体1111和下壳主体1121通过螺钉彼此连接在一起。

此外,如图5所示,在沿Z方向观察时,下壳主体1121在端子130从驱动源120突出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是X2方向)上最靠近端子130的前端的表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下壳主体1121的X2方向侧的表面)与端子130的前端的距离d优选为6mm以上。

此外,如图4A、图6和图9所示,在端子罩1122的底板11221上设置有沿Z方向贯穿底板11221的排水孔H1,在端子罩1122的底板11221上设置有朝Z2方向侧突出的围挡11227,围挡11227设置在排水孔H1的周缘,且位于导线140的贯穿端子罩1122的底板11221的部分与排水孔H1之间。

(导线在壳体上的配置)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第一端子131和第二限位部11226位于隔板1122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Y1方向侧),第二端子132和第一限位部11225位于隔板11223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此外,如图7所示,第一导线141从第一端子131经由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相当于本申请中的抵接部)延伸穿过第一限位部11225,第一导线141的从第一端子131到穿过第一限位部11225的部分形成第一U形段,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从第一U形段的内侧与第一U形段的中途部抵接(在图示的例子中,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从第一U形段的内侧与第一U形段的直线状中途部抵接),第一限位部11225卡定第一导线141,并且,第二导线142从第二端子132经由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延伸穿过第二限位部11226,第二导线142的从第二端子132到穿过第二限位部11226的部分形成第二U形段,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从第二U形段的内侧与第二U形段的中途部抵接(在图示的例子中,隔板11223的Z1方向侧的边缘从第二U形段的内侧与第二U形段的直线状中途部抵接),第二限位部11226卡定第二导线142。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100,在上壳111的下端面设置有上配合部M1,在下壳112的上端面设置有与上配合部M1配合的下配合部M2,上配合部M1具有上配合部下端面S11和上配合部内周面S12,上配合部内周面S12比上配合部下端面S11靠内周侧和上侧,下配合部M2具有下配合部上端面S13和下配合部外周面S14,下配合部上端面S13与上配合部下端面S11抵接,下配合部外周面S14比下配合部上端面S13靠内周侧和上侧,且在整周上从内周侧与上配合部内周面S12相对,因此,即使水等溅到上壳111与下壳112的结合部并渗入上配合部下端面S11与下配合部上端面S13之间,水也会被下配合部外周面S14挡住而不易渗入壳体110的内部,因此,有助于避免水从上壳111与下壳112的结合部渗入由上壳111和下壳112围成的空间内而影响空间内的驱动源120等电气部件的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线140从端子罩1122与端子座1112的结合部之外的位置引出至外部(例如将导线140从端子罩1122的侧板11222的内侧经由底板11221上的通孔引出至外部),可使下配合部外周面S14在整个周向上均与上配合部内周面S12抵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线141通过熔焊与第一端子131连接,第二导线142通过熔焊与第二端子132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导线141也可通过锡焊、铆接等与第一端子131连接,第二导线142也可通过锡焊、铆接等与第二端子132连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定槽11218和卡定片11228的设置位置和形状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例如,也可在下壳主体1121上设置卡定片,而在端子罩1122上设置与卡定片卡合的卡定槽。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1129和开口部11229的设置位置和形状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例如,也可在端子座1112上设置开口部,而在端子罩1122上设置插入开口部而与开口部卡合的突起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板11223的面向顶板11121的边缘与顶板11121之间的间隙既可大于等于导线140的直径,也可略小于导线140的直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抵接部由隔板11223的面向顶板11121的边缘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抵接部也可由设置于隔板11223的通孔(未图示)的边缘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隔板11223既可形成于端子罩1122,也可形成于端子座111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X方向观察时,第一导线141和第二导线142相互交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将隔板11223设置成厚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并使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均位于隔板11223的X1方向侧,使第一限位部11225、第二限位部11226均位于隔板11223的X2方向侧,且使第一端子131和第一限位部11225均位于Y1方向侧,使第二端子132和第二限位部11226均位于Y2方向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分别是从侧板1122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起与隔板11223平行地、即沿Z方向延伸至底板11221并贯穿底板11221的卡槽,该卡槽朝向X2方向侧开口,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也可由与隔板11223平行延伸的孔形成,并且,第一限位部11225和第二限位部11226既可在侧板1122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至底板11221的整个范围内形成,也可仅形成于该范围的一部分。

应当理解,本发明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相关技术
  • 一种螺旋驱动的排水阀启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排水阀
  • 一种用于驱动排水阀的驱动模组及具有其的排水阀
技术分类

0612011232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