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9: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 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器件(OLEDs)通常是由阴极、阳极及阴极和阳极之间插入的有机物层构成,即器件是 由透明ITO阳极、空穴注入层(T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空穴阻挡层(HBL)、 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和阴极组成,按需要可省略1~2有机层,或加入激子阻挡层(EBL), 其作用机理为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压,从阴极注入电子的同时从阳极注入空穴,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结 合形成激发态,激发态辐射回到基态,进而实现器件发光。由于色彩丰富、快速响应以及可制备柔性器 件等特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材料。

由于自旋量子统计规律的限制,传统的荧光材料在电致发光过程中仅能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 75%的三线态激子以非辐射跃迁的形式损失,器件内量子效率(IQE)的理论极限值为25%,因此充分 利用三线态激子是提高量子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磷光金属配合物利用重金属原子的旋轨耦合作 用可以将三线态激子转化为光子,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但这一途径面临磷光金属配合物价格昂贵 的问题。另一利用三线态激子的途径是发展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性质的发光材料,这类材料能够利用热活化的反系间窜越(RISC)过程将三线态 激子转变为单线态,并通过辐射衰减至基态发出荧光,从而在无需贵金属的条件下实现对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充分利用。

目前设计TADF材料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引入给体(D)和受体(A)基团使得最高占据轨道(HOMO) 和最低空轨道(LUMO)能在空间上有效分离,进而实现较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ΔE

因此如何通过合适的化学结构设计,解决上述材料面临的半峰宽较宽的缺陷,开发出具有窄光谱特 性的TADF荧光材料,已成为领域内诸多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 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稠环化合物既具有TADF效应、又具有窄半峰宽光谱特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如式(I)所示:

其中,m、n与p各自独立地为0~20的整数;

X与Y各自独立地选自O、S、Se或Te;

R

所述R

所述杂芳香基团中的杂原子选自Si、Ge、N、P、O、S与Se中的一种或多种;

或者R

所述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如式(I)所示。与现有技 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一方面可利用硼 原子和氧族原子(氧、硫、硒、碲)之间的共振效应实现HOMO和LUMO的分离,从而实现较小的Δ E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发光化合物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既能够在无需滤光片和微腔 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窄的电致发光半峰宽,又能实现高的器件外量子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如式(I)所示:

X与Y各自独立地选自O、S、Se或Te。

在本发明中,所述

所述取代的六元芳环、取代的六元芳杂环与取代的五元芳杂环中取代基各自独立地优选为优选为 D、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直链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支链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 的卤代烷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的芳香基团、取代或未取 代的C5~C60的杂芳香基团;更优选为D、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直链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 的支链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卤代烷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 代的C6~C40的芳香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C5~C40的杂芳香基团;再优选为D、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 的直链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支链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卤代烷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的杂芳香基 团;最优选为D、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的直链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的支链烃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C1~C5的卤代烷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团、 取代或未取代的C5~C20的杂芳香基团;所述杂芳香基团中的杂原子选自Si、Ge、N、P、O、S与Se 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

L

m、n与p分别为R

R

所述R

或者R

所述L

按照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稠环化合物具有式A1-1-1~式J 4-4-1所示的结构:

其中,R

L

按照本发明,最优选地,所述稠环化合物具有式a1-1-1~式n 3-10-2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采用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一方面可利用硼原子 和氧族原子(氧、硫、硒、碲)之间的共振效应实现HOMO和LUMO的分离,从而实现较小的ΔE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 式(VII)所示的化合物与烷基锂反应后,再与三卤化硼及有机胺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稠环化合物; 所述烷基锂优选为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甲基锂与乙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三卤化硼优选 为三氟化硼、三氯化硼、三溴化硼与三碘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胺优选为N,N-二异丙基乙胺、 三乙胺与三正丁基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Lu为氢或卤素;其他代号均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将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与含有-R

其中Lu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式(I)所示的稠环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 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上述式(I)所示的稠环化合物。

本发明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有机电致发光 器件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情况、质量要求和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所述有机 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优选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阳极;设置于所述阳极上的有机薄膜层;设 置于所述有机薄膜层上的阴极。

所述衬底的厚度优选为0.3~0.7mm,更优选为0.4~0.6mm;本发明对所述衬底的选择并没有特殊的 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衬底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情况、 质量要求和产品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本发明中所述衬底优选为玻璃或塑料。

按照本发明,所述阳极优选为易于空穴注入的材料,更优选为导电金属或导电金属氧化物,再优选 为铟锡氧化物。

所述有机薄膜层可以为一层也可为多层,且至少一层为发光层;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薄膜层优选 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上述式(I)所示的稠环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式(I)所示的稠环化合物 作为发光材料直接构成有机电致发光层。

所述阴极优选为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钙、镁、钡、铝和银,优选为铝。

为了提高器件的性能和效率,所述阳极和发光层之间的有机薄膜层优选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 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多层。所述发光层与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优选还包括空穴阻挡层和电子 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对所述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有机电致 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和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 熟知的材料和厚度进行选择和调整。本发明对所述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有机 电致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的制备工艺没有特别限制,优选采用真空蒸镀、溶 液旋涂、溶液刮涂、喷墨印刷、胶版印刷和立体印刷的工艺进行制备。

本发明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在所述衬底上 形成阳极;在所述阳极上形成一层或多层有机薄膜层,其中包含一层发光层;在所述有机薄膜层上形成 阴极;

所述发光层包括一种或多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对上述制备方法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材料,以及相应的优选原则,与前述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中所对应的材料和结构,以及相应的优选原则可以进行对应,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首先在衬底上形成阳极,本发明对所述阳极的形成方式没有特殊限制,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 熟知的方法即可。本发明对所述发光层及发光层以下和以上的有机薄膜层的形成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可 以通过真空蒸镀、溶液旋涂、溶液刮涂、喷墨印刷、胶版印刷或立体印刷在所述阳极形成。所述有机层 形成后,在其表面上制备阴极,本发明对阴极形成方式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 法,包括但不限于真空沉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 的稠环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

实施例1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40.0g,210.0mmol)和苯硫酚钠(26.4g,200.0mmol), 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搅拌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 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 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2(37.2g,产率:66%)。

元素分析其结构(C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理论值282.0;实验值282.1(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2(5.6g,20.0mmol),3-巯基-1-苯并呋喃(3.6g,24.0 mmol)和碳酸钾(4.2g,30.0mmol),取3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 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3(3.7g,产率:4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12.0;实验值412.0(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3(1.6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毕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 次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 小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 加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然后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a7-1-1(280.0mg,产率:21%)。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42.0;实验值343.1([M+H]

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40.0g,210mmol),1-萘硫酚(32.0g,200mmol) 和碳酸钾(41.5g,300.0mmol),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在氩 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 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2(40.0g,产 率:6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32.0;实验值332.1(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2(10.0g,30.2mmol),3-巯基-1-苯并呋喃(4.7g,28.0 mmol)和碳酸钾(6.3g,45.0mmol),取3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3(9.4g, 产率:7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78.0;实验值477.9(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3(1.9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然后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a14-2-1(500mg,产率:31%)。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08.0;实验值409.0([M+H]

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3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9.6g,50.0mmol),3-巯基-1-苯并呋喃(16.6g,110.0 mmol)和碳酸钾(20.7g,150.0mmol),取12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3-1(18.0g, 产率:8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52.0;实验值452.1(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3-1(3.6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然后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a7-1-3(1.5g,产率:51%)。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82.0;实验值382.9([M+H]

对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4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40.8g,150mmol),3-巯基苯并呋喃(21.0g,140 mmol)和碳酸钾(30.4g,220mmol),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4-2(24.0g, 产率:43%)。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00.0;实验值400.1(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2(15.0g,37.5mmol),3-巯基-1-苯并噻吩(5.8g,35.0 mmol)和碳酸钾(6.3g,45.0mmol),取3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4-3(10.1g, 产率:53%)。

元素分析其结构(C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45.9;实验值546.0(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4-3(2.2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 小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 加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2-1-8(500.0mg,产率:31%)。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76.0;实验值477.1([M+H]

对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5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a7-1-3(764.0mg,2.0mmol)和5mL四氢呋喃(THF), 将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783.2mg,4.4mmol)溶于10mL THF,然后用恒压滴定漏斗在避光冰水浴 的条件下将NBS逐滴滴入烧瓶,滴完毕后室温避光反应12h,待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处理反应液, 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 k1-1-22(441.1mg,产率:41%)。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37.9;实验值537.8(M

实施例6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13.6g,50.0mmol),3-巯基-5-溴-1-苯并噻吩(27.0 g,110.0mmol)和碳酸钾(20.7g,150.0mmol),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 至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 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 6-1(10.0g,产率:2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717.7;实验值717.6(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6-1(5.7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2-1-28(1.14g,产率:22%)。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47.7;实验值648.6([M+H]

对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7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27.2g,100.0mmol),苯酚(8.5g,90.0mmol)和 碳酸钾(18.6g,135.0mmol),取1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在氩气 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有 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7-1(29.2g,产率: 8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43.9;实验值343.8(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7-1(6.9g,20.0mmol),3-羟基苯并噻吩(2.7g,18.0 mmol)和碳酸钾(3.8g,27.0mmol),取4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7-2(6.6g, 产率:7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73.9;实验值474.0(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7-2(1.9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n1-1-1(967.2mg,产率:6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04.0;实验值405.0([M+H]

对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8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19.3g,100.0mmol),间三甲基硅苯硒酚(20.6g, 90.0mmol)和碳酸钾(18.6g,135.0mmol),取1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 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 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8-1(14.2 g,产率:4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02.0;实验值402.1(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8-1(8.0g,20.0mmol),苯并噻吩-3-硒酚(3.6g,18.0 mmol)和碳酸钾(3.8g,27.0mmol),取4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8-2(3.3g, 产率:32%)。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79.3;实验值579.2(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8-2(2.3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 小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 加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8-3(315.2mg,产率:1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10.0;实验值509.9(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mL三口烧瓶中加入8-3(306.0mg,0.6mmol)和N-碘代丁二酰亚胺(NIS) (540.0mg,2.4mmol),取8mL乙腈加入瓶中,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冷却至0℃,向反应体系中 加入去离子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所得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 离得到产物m1-2-2(73.0mg,产率:32%)。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563.8;实验值564.9([M+H]

对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9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15.5g,80.0mmol),3-羟基苯并呋喃(21.5g,160.0 mmol)和碳酸钾(33.2g,240.0mmol),取2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9-1(16.8g, 产率:5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20.0;实验值421.0([M+H]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双口烧瓶中加入9-1(6.7g,16.0mmol)和邻二甲苯(24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6.8mL,2.5M,16.8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4.8g,2.0mL,1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 小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4.4g,5.2mL,32.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 加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16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b7-1-3(3.9g,产率:7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50.1;实验值351.1([M+H]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b7-1-3(1.2g,3.4mmol)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544.7mg,3.1mmol),取20mL四氢呋喃(THF)加入瓶中,室温下搅拌反应3小时,然后冷却至 0℃,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去离子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所得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除 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l 1-1-9(464.3mg,产率:3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28.0;实验值428.1(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两口烧瓶中加入镁屑(28.8mg,1.2mmol),将l 1-1-9(428.0mg,1.0mmol) 溶解在20mL干燥的THF溶液中后逐滴滴加到装有镁屑的两口烧瓶中,过滤所得格氏试剂,并在-70℃ 将其缓慢滴加到硼酸三甲酯(114.4mg,1.1mmol)的THF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缓慢倒入到快 速搅拌的冰水浴中,加入盐酸并搅拌30min,混合物用乙醚萃取,得有机相用去离子水洗涤,用无水 硫酸钠干燥,得到有机相浓缩抽干,粗产物用热的正己烷进行重结晶得到产物l 1-3-7(212.7mg,产率: 4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94.1;实验值394.0(M

实施例10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9.6g,50.0mmol),3-巯基-5-溴-1-苯并呋喃(10.3 g,45.0mmol)和碳酸钾(9.3g,67.5mmol),取8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0-1(15.8g, 产率:8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99.9;实验值400.9([M+H]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1(12.0g,30.0mmol),3-巯基-5-溴-1-苯并噻吩(6.7 g,27.0mmol)和碳酸钾(5.6g,40.5mmol),取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0-2(16.8g, 产率:56%)。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23.8;实验值623.9(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0-2(5.0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1-1-24(1.28g,产率:29%)。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53.8;实验值553.8(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两口烧瓶中加入k 1-1-24(554.0mg,1.0mmol)和联硼酸酯(514.3mg,2.0 mmol),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50.2;实验值650.1(M

实施例11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k 2-1-28(648.0mg,1.0mmol)和四氢呋喃(10mL), 在-78℃逐滴滴加丁基锂溶液(0.42mL,2.5M,1.05mmol),滴加完-78℃搅拌30分钟,再往体系中逐 滴滴加三丁基氯化锡(457.2mg,1.2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20分钟后恢复至室温搅拌3小时。 向体系中加入去离子水,用乙醚进行萃取,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 k2-5-15(770.0mg,产率:6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1284.3;实验值1284.2(M

实施例12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23.2g,100.0mmol),对溴苯硫酚(17.1g,90.0mmol) 和碳酸钾(18.7g,135.0mmol),取2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在氩 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 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2-1(28.2g,产 率:87%)。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60.0;实验值361.0([M+H]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2-1(18.0g,50.0mmol),苯并呋喃-3-硒酚(8.9g,45.0 mmol)和碳酸钾(9.4g,67.5mmol),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2-2(15.7g, 产率:6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37.8;实验值537.8(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2-2(8.6g,16.0mmol)和邻二甲苯(24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6.8mL,2.5M,16.8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4.8g,2.0mL,1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 小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4.4g,5.2mL,32.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 加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16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n 1-1-6(2.5g,产率:34%)。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67.9;实验值468.0(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n 1-1-6(468.0mg,1.0mmol)和四氢呋喃(10mL), 在-78℃逐滴滴加丁基锂溶液(0.42mL,2.5M,1.05mmol),滴加完-78℃搅拌30分钟,再往体系中逐 滴滴加三丁基氯化锡(457.2mg,1.2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20分钟后恢复至室温搅拌3小时。 向体系中加入去离子水,用乙醚进行萃取,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 n 1-4-3(258.4mg,产率:3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80.1;实验值680.0(M

实施例13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3-1(23.8g,0.10mol),苯硫酚钠(26.4g,0.20mol), N,N-二异丙基乙胺(39.0g,50mL,0.30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298.1;实验值298.0(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3-2(1.2g,4mmol)和叔丁基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特丁基锂溶液(3.3mL,1.3M,4.2mmol),滴加完-30℃搅拌2小时,0℃再搅拌1小时,然 后在-30℃时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2小时。 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完毕 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产物通 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 3-1-1(120mg,产率:1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06.1;实验值307.2([M+H]

对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14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3-1(23.8g,100.0mmol),3-羟基苯并呋喃(13.5g, 100.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39.0g,50mL,300.0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292.0;实验值292.0(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4-1(2.92g,10.0mmol),3-叔丁基苯酚(3.1g,20.0 mmol),N,N-二异丙基乙胺(3.9g,5.0mL,30.0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62.1;实验值362.2(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4-2(1.4g,4.0mmol)和叔丁基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特丁基锂溶液(3.3mL,1.3M,4.2mmol),滴加完-30℃搅拌2小时,0℃再搅拌1小时,然 后在-30℃时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2小时。 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完毕 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产物通 过柱分离得到产物l 3-1-5(176.0mg,产率:12%)。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70.0;实验值371.0([M+H]

对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15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2(5.6g,20.0mmol),2-甲基-4-羟基噻唑(3.2g,24.0 mmol)和碳酸钾(4.2g,30.0mmol),取3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5-1(3.9g, 产率:5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76.9;实验值376.8(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5-1(1.56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n 3-1-1(320.0mg,产率:2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07.0;实验值307.0(M

对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16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81.6g,300mmol)和苯硫酚钠(37g,280mmol), 取2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 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 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6-1(70.6g,产率:7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60.0;实验值360.1(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1(14.4g,40.0mol),3-巯基-1-苯并噻吩(6.1g,36.0 mmol)和碳酸钾(7.6g,54.0mmol),取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6-2(6.2g, 产率:34%)。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05.8;实验值506.7([M+H]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6-2(4.06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 2-1-2(1.5g,产率:43%)。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36.0;实验值437.0([M+H]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k 2-1-2(1.0g,2.3mmol)和甲硫醇钠(324.2mg,4.6 mmol),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88.0;实验值388.0(M

对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17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15.0g,80.0mmol),1-甲基-2-氟-4-硫醇吡咯(26.2 g,200.0mmol)和碳酸钾(33.1g,240.0mol),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 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 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7-1 (13.5g,产率:41%)。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14.0;实验值414.1(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7-1(1.66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 3-3-2(250.0mg,产率:1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44.0;实验值343.9(M

对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18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13.6g,50.0mmol),9,9-二甲基-9H-芴-2-硫酚 (10.2g,45.0mmol)和碳酸钾(9.4g,67.5mol),取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 至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 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 18-1(9.2g,产率:43%)。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75.9;实验值476.8([M+H]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8-1(8.0g,16.8mmol),3-巯基-1-苯并噻吩(2.7g,16.0 mmol)和碳酸钾(3.4g,24.0mmol),取3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18-2(5.2g, 产率:52%)。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21.9;实验值621.8(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18-2(5.0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18-3(800.0mg,产率:1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52.0;实验值552.1(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8-3(552.0mg,1.0mmol),铁氰化钾(K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99.0;实验值499.9([M+H]

对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19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双口烧瓶中加入k 2-1-2(2.2g,5.0mmol)和干燥的四氢呋喃(40mL), 在-78℃逐滴滴加丁基锂溶液(2.1mL,2.5M,5.24mmol),滴加完-78℃搅拌30分钟,再往体系中逐滴 滴加三苯基氯化硅(1.8g,6.0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20分钟后恢复至室温搅拌3小时。向体 系中加入去离子水,用乙醚进行萃取,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 3-3-38(1.4g,产率:47%)。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16.0;实验值617.0([M+H]

对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0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k 2-1-2(305.0mg,0.7mmol),苯硼酸(128.1mg, 1.05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34.0;实验值434.0(M

对本发明实施例20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1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2(10.0g,35.5mmol),2-苯基-4-硫醇噻吩(6.2g, 32.0mmol)和碳酸钾(6.7g,48.0mmol),取3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1-1(5.0g, 产率:34%)。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54.0;实验值454.1(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1-1(1.8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 3-4-2(600.0mg,产率:4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84.0;实验值385.1([M+H]

对本发明实施例21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2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6-1(17.3g,50.0mmol),N-甲基苯并吡咯-3-碲酚(27.2 g,105.0mmol)和碳酸钾(20.8g,150.0mmol),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 至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 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 22-1(8.7g,产率:3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84.9;实验值584.9(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2-1(4.68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22-2(1.1g,产率:2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15.0;实验值516.0([M+H]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2-2(360.5mg,0.7mmol),二苯并呋喃-2-硼酸(378.2 mg,1.05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01.0;实验值601.1(M

对本发明实施例22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3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9.6g,50.0mmol),4-巯基-二苯并噻吩(9.8g,45.0 mmol)和碳酸钾(9.4g,67.5mol),取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在 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 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3-1(12.2g, 产率:7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87.9;实验值387.8(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3-1(6.5g,16.8mmol),苯并呋喃-3-硫酚(3.6g,16.0 mmol)和碳酸钾(3.4g,24.0mmol),取3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3-2(4.6g, 产率:46%)。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95.9;实验值595.9(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3-2(4.8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23-3(2.8g,产率:66%)。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26.0;实验值527.1([M+H]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两口烧瓶中加入23-3(2.1g,4.0mmol)和联硼酸酯(2.1g,8.0mmol), Pd2(dppf)(297.2mg,0.4mmol),乙酸钾(1.6g,16.0mmol),取20mL DMF加入瓶中,升温至85℃ 搅拌反应10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用去离子水洗涤,加入二氯甲烷溶液萃取,分离出有机 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3-4(1.6g,产率: 7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74.1;实验值574.0(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3-4(311.5mg,0.5mmol),二苯基氯代三嗪(160.2mg, 0.6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79.1;实验值679.1(M

对本发明实施例23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4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13.6g,50.0mmol),苯并噻吩-3-硒酚(22.4g,105.0 mmol)和碳酸钾(20.8g,150.0mmol),取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4-1(15.1g, 产率:46%)。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57.8;实验值657.7(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4-1(5.26g,8.0mmol)和邻二甲苯(12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3.4mL,2.5M,8.4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2.4g,1.0mL,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2.2g,2.6mL,16.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m 2-1-8(3.2g,产率:6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87.8;实验值588.7([M+H]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m 2-1-8(411.6mg,0.7mmol),9,9'-螺二芴-3-硼酸(378.2 mg,1.05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824.0;实验值824.1(M

对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5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27.2g,100.0mmol),苯并噻吩-3-碲酚(23.8g,90.0 mmol)和碳酸钾(18.6g,135.0mmol),取1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5-1(33.4g, 产率:6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513.8;实验值513.9(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5-1(10.3g,20.0mmol),9,9-二甲基-9H-芴-2-硫酚 (4.1g,18.0mmol)和碳酸钾(3.8g,27.0mmol),取4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 至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 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 25-2(4.9g,产率:34%)。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719.9;实验值719.8(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5-2(2.9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25-3(598.0mg,产率:23%)。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50.0;实验值651.0([M+H]

在氩气氛围下,在25mL三口烧瓶中加入25-3(240.5mg,0.37mmol),二苯胺(94.7mg,0.56 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739.1;实验值739.0(M

对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6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27.2g,100.0mmol),4-羟基吡啶(8.6g,90.0mmol) 和碳酸钾(18.6g,135.0mmol),取15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在氩 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 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6-1(18.6g,产 率:6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344.9;实验值345.0(M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6-1(6.9g,20.0mmol),3-羟基苯并噻吩(2.7g,18.0 mmol)和碳酸钾(3.8g,27.0mmol),取4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6-2(3.4g, 产率:4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74.9;实验值474.8(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6-2(1.9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26-3(324mg,产率:2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05.0;实验值406.0([M+H]

在氩气氛围下,在25mL三口烧瓶中加入26-3(162.0mg,0.4mmol),9-H-咔唑(102.0mg,0.61 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92.1;实验值493.0([M+H]

对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7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5-1(8.4g,20.0mmol),苯硒酚(2.82g,18.0mmol) 和碳酸钾(3.8g,27.0mmol),取4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在氩气 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有 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27-1(2.8g,产率: 2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53.8;实验值553.7(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7-1(2.2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n 2-1-1(774.2mg,产率:4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83.9;实验值483.8(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mL三口烧瓶中加入n 2-1-1(180.0mg,0.37mmol),9,9-二甲基-9,10-2H- 吖啶(117.1mg,0.56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13.1;实验值614.1([M+H]

对本发明实施例27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8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5-1(8.4g,20.0mmol),1-羟基-9,9-二甲基-N-苯基 吖啶(5.4g,18.0mmol)和碳酸钾(3.8g,27.0mmol),取4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 升温至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 二氯甲烷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 物28-1(2.8g,产率:2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97.0;实验值698.0(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28-1(2.8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20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28-2(376.2mg,产率:1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27.0;实验值627.1(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mL三口烧瓶中加入28-2(232.0mg,0.37mmol),吡啶[3,2-b]吲哚(94.1mg, 0.56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715.2;实验值715.3(M

对本发明实施例28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发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29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n 2-1-1(936.0mg,2.0mmol)和四氢呋喃(25mL), 在-78℃逐滴滴加丁基锂溶液(0.84mL,2.5M,2.12mmol),滴加完-78℃搅拌30分钟,再往体系中逐 滴滴加三米基氟化硼(643.2mg,2.4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20分钟后恢复至室温搅拌3小时。 向体系中加入去离子水,用乙醚进行萃取,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 n 3-6-1(893.2mg,产率:70%)。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38.2;实验值637.1([M+H]

对本发明实施例29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30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1(15.0g,41.5mmol),3-巯基噻吩并[3,2-C]吡啶(6.3 g,37.4mmol)和碳酸钾(7.8g,56.3mmol),取8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100℃, 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萃取分 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30-1(9.8g, 产率:52%)。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06.8;实验值506.9(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30-1(2.03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16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30-2(664.0mg,产率:3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ESI-MS分析:理论值436.9;实验值436.8(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30-2(437.0mg,1.0mmol)和Cs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59.1;实验值560.1([M+H]

对本发明实施例30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31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1-1(31.8g,100.0mmol),3-(9,9-二甲基吖啶)苯 硫酚(31.4g,100.0mmol),N,N-二异丙基乙胺(39.0g,50mL,300.0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53.1;实验值553.2(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1-2(16.6g,30.0mmol),苯并呋喃-3-碲酚(7.3g,30.0 mmol),N,N-二异丙基乙胺(11.7g,15mL,90.0m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721.1;实验值721.0(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31-3(2.6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16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n 3-5-7(1.6g,产率:64%)。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729.0;实验值729.1(M

对本发明实施例31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32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21.7g,80.0mmol),3-巯基-5-氯苯并呋喃(29.6g, 160.0mmol)和碳酸钾(33.2g,240.0mmol),取200mL N-甲基吡咯烷酮(NMP)加入瓶中,升温至 100℃,在氩气保护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搅拌1小时,用二氯甲烷 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将过滤所得有机相除去溶剂,粗产物柱分离得到产物32-1 (26.3g,产率:5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97.8;实验值597.7(M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双口烧瓶中加入32-1(9.6g,16.0mmol)和邻二甲苯(24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6.8mL,2.5M,16.8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4.8g,2.0mL,19.6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 小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4.4g,5.2mL,32.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 加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16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 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32-2(2.1g,产率:25%)。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27.9;实验值528.8([M+H]

在氩气氛围下,在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32-2(1.05g,2.0mmol)和Cs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650.0;实验值651.0([M+H]

在氩气氛围下,在25mL双口烧瓶中加入32-3(325.0mg,0.5mmol)和四氢呋喃(8mL),在-78℃ 逐滴滴加丁基锂溶液(0.21mL,2.5M,0.53mmol),滴加完-78℃搅拌30分钟,再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 米基氟化硼(162.0mg,0.6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20分钟后恢复至室温搅拌3小时。向体系 中加入去离子水,用乙醚进行萃取,所得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粗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 3-8-5 (366.5mg,产率:68%)。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1078.4;实验值1078.5(M

对本发明实施例32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实施例33

反应式如下式:

在氩气氛围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33-1(30.2g,0.10mol),苯并呋喃-3-巯基-5-叔丁基 (51.5g,0.25mol),N,N-二异丙基乙胺(39.0g,50mL,0.30mol),催化剂Pd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52.2;实验值552.3(M

在氩气氛围下,在250mL双口烧瓶中加入33-2(2.2g,4.0mmol)和邻二甲苯(70mL),在-30℃ 逐滴滴加正丁基锂溶液(1.7mL,2.5M,4.2mmol),滴加完搅拌2小时,然后室温搅拌1小时,再次 冷却到-30℃,往体系中逐滴滴加三溴化硼(1.2g,0.5mL,4.8mmol),滴加完20分钟后室温搅拌1小 时。再次降温到0℃,将N,N-二异丙基乙胺(1.1g,1.3mL,8.0mmol)逐滴滴加到反应体系中,滴加 完毕后升温到125℃反应16小时。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过滤体系中析出的固体,并用甲醇洗涤,粗 产物通过柱分离得到产物k 3-4-25(0.76g,产率:54%)。

元素分析其结构(C

MALDI-TOF MS分析:理论值560.2;实验值560.1(M

对本发明实施例33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参见表1,表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表1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稠环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注:表中ΔE

从表1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具有较小 的ΔE

器件实例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制备器件的过程如下:在负载于玻璃基底的氧化铟锡上,4×10

具体器件结构(器件结构A)为:

ITO/TAPC(50nm)/TCTA(5nm)/EML(30nm)/TmPyPB(30nm)/LiF(0.8nm)/Al(100nm)。

有机发光层采用溶液加工工艺制备器件的过程如下:在负载于玻璃基底的氧化铟锡上旋涂聚(3,4- 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120℃退火30分钟,随后以1500rpm的转速旋涂 所发明发光化合物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后的甲苯溶液1分钟,并于80℃退火30分钟,然 后在4×10

具体器件结构(器件结构B)为:

ITO/PEDOT:PSS(40nm)/EML(30nm)/TSPO1(8nm)/TmPyPB(42nm)/LiF(1nm)/Al(100nm)。

实施例34

以实施例1中的a7-1-1为实施对象,将a7-1-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a7-1-1所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35

以实施例2中的a14-2-1为实施对象,将a14-2-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a14-2-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36

以实施例3中的a7-1-3为实施对象,将a7-1-3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a7-1-3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37

以实施例4中的k2-1-8为实施对象,将k2-1-8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2-1-8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38

以实施例5中的k1-1-22为实施对象,将k1-1-22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1-1-2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39

以实施例6中的k2-1-28为实施对象,将k2-1-28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2-1-28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0

以实施例7中的n 1-1-1为实施对象,将n 1-1-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1-1-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1

以实施例8中的m 1-2-2为实施对象,将m 1-2-2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m 1-2-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2

以实施例9中的l 1-3-7为实施对象,将l 1-3-7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l 1-3-7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3

以实施例10中的k 2-4-12为实施对象,将k 2-4-12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 层。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 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2-4-1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4

以实施例11中的k 2-5-15为实施对象,将k 2-5-15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 层。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 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2-5-15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5

以实施例12中的n 1-4-3为实施对象,将n 1-4-3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1-4-3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6

以实施例13中的k 3-1-1为实施对象,将k 3-1-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1-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7

以实施例14中的l 3-1-5为实施对象,将l 3-1-5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l 3-1-5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8

以实施例15中的n 3-1-1为实施对象,将n 3-1-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3-1-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49

以实施例16中的k3-2-5为实施对象,将k3-2-5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3-2-5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0

以实施例17中的k3-3-2为实施对象,将k3-3-2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3-3-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1

以实施例18中的k 3-3-8为实施对象,将k 3-3-8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3-8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2

以实施例19中的k 3-3-38为实施对象,将k 3-3-38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 层。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 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3-38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3

以实施例20中的k 3-4-1为实施对象,将k 3-4-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4-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4

以实施例21中的k 3-4-2为实施对象,将k 3-4-2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4-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5

以实施例22中的n 3-4-4为实施对象,将n 3-4-4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3-4-4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6

以实施例23中的k 3-5-2为实施对象,将k 3-5-2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5-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7

以实施例24中的m 3-4-8为实施对象,将m 3-4-8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 层。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 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m 3-4-8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8

以实施例25中的n 3-4-5为实施对象,将n 3-4-5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3-4-5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59

以实施例26中的l 3-5-1为实施对象,将l 3-5-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l 3-5-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60

以实施例27中的n 3-5-3为实施对象,将n 3-5-3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3-5-3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61

以实施例28中的n 3-5-6为实施对象,将n 3-5-6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3-5-6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62

以实施例29中的n 3-6-1为实施对象,将n 3-6-1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3-6-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63

以实施例30中的k 3-7-2为实施对象,将k 3-7-2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7-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64

以实施例31中的n 3-5-7为实施对象,将n 3-5-7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n 3-5-7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65

以实施例32中的k 3-8-5为实施对象,将k 3-8-5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 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8-5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实施例66

以实施例33中的k 3-4-25为实施对象,将k 3-4-25与SIMCP2按照质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 层。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 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k 3-4-25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对比例1

以硼和氧族原子之间均通过六元芳环连接的化合物Ctrl-1为实施对象,将Ctrl-1与SIMCP2按照质 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 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Ctrl-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对比例2

以硼和氧族原子之间均通过六元芳环连接的化合物Ctrl-1为实施对象,将Ctrl-1与SIMCP2按照质 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采用溶液加工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 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Ctrl-1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对比例3

以硼和氧族原子之间均通过六元芳环连接的化合物Ctrl-2为实施对象,将Ctrl-2与SIMCP2按照质 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采用真空蒸镀工艺,利用“器件结构A”所述结构制备有 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Ctrl-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对比例4

以硼和氧族原子之间均通过六元芳环连接的化合物Ctrl-2为实施对象,将Ctrl-2与SIMCP2按照质 量比1:9混合作为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采用溶液加工工艺,利用“器件结构B”所述结构制备有 机电致发光器件,对所得的器件进行测试。

参见表2,表2提供了以本发明提供的Ctrl-2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表2本发明提供的稠环化合物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注:表中启亮电压为亮度为1cd m

从表2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制备的器件具有较窄的电致发光光谱,其半峰宽小于50nm,克 服了传统D-A结构的TADF化合物电致发光光谱较宽(70~100nm)的问题。同时,相比于采用硼和氧 族原子之间均通过六元芳环连接的化合物(对比例1~4),本发明提供的含有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 所制备的器件均具有更高的器件效率,其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27.9%。

相关技术
  • 一种含有硼原子、氧族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一种含有硼、氮、硫原子和五元芳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81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