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夹具装置、以及夹具和动力传递部件的连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9:09


夹具装置、以及夹具和动力传递部件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具装置、夹具和动力传递部件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的治疗中,使用可结扎处置后的切除部以进行止血等的夹具单元。夹具单元具有夹持切除部等的夹具和收容夹具以关闭状态进行锁定的管状部件。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可安装医疗用夹具的医疗用夹具盒。该医疗用夹具盒可将夹具安装到从导管的远端突出的钩部。但在实践中,希望安装夹具的操作容易的同时,安装后的夹具与动力传递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授权公告第3159939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安装容易且夹具和动力传递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的夹具装置、以及用于组装该夹具装置的夹具和动力传递部件的连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夹具装置包括:夹具单元,所述夹具单元包括夹具和能够收容所述夹具的至少近端部的第一管;第二管,位于所述第一管的近端侧;动力传递部件,插入贯通所述第二管。所述夹具装置具有:连接机构,能够连接所述夹具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切换机构,能够从所述夹具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可装拆的状态切换到所述夹具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不可装拆的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夹具与动力传递部件的连接方法,用于组装上述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具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可装拆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夹具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切换机构,从所述夹具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可装拆的状态切换成所述夹具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夹具的安装容易,并且安装后的夹具与动力传递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外观。

图2是夹具单元的截面图。

图3是从与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管状部件内部的截面图。

图4是安装有夹具单元的致动部远端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安装夹具单元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安装夹具单元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安装夹具单元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安装夹具单元时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使用该夹具装置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使用该夹具装置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使用该夹具装置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连接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该夹具装置的连接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连接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表示连接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截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截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截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侧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侧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侧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侧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远端侧视图。

图25是从开设有管壁槽部的一侧观察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的侧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钩部的侧视图。

图27(a)~图27(d)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夹具安装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以下的说明中,近端侧是指离操作夹具装置的操作者近的一侧,远端侧是指离操作夹具装置的操作者远的一侧。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的外观。

[夹具装置100]

夹具装置100包括被留置于体内的夹具单元(处置部)10和用于操作夹具单元10的致动部50。夹具单元10安装于致动部50的远端。

[夹具单元10]

图2是夹具单元部分的10的截面图。

夹具单元10包括夹具20、收容夹具20的管状部件30、连接部件40。

夹具20包括一对臂部,即第一臂部21及第二臂部22。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分别在远端部具有爪21a和22a。如图2所示,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在夹具20的近端部20a一体连接。近端部20a形成U字状。

夹具20由包括合金的金属形成。夹具2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钛合金等。

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在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是打开着的。若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从作为初始状态的打开状态相互接近,则因材料的弹性力,产生欲返回打开状态的作用力。因此,夹具20的一对臂部具有自我扩张力。

管状部件30是由金属或树脂形成的筒状部件。如图2所示,夹具20的近端部20a被收容在管状部件30内。夹具20的远端部从管状部件30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管状部件30的近端开口30b可以小于远端开口30a。

图3是从与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管状部件30内部的截面图。

夹具20的各臂部的中间部设有卡止部23,各臂部21、22的宽度方向尺寸在卡止部23处变大(图3仅示出第一臂部21)。通过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接近,各卡止部23能够通过近端开口30b。通过了近端开口30b后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分离,卡止部23就无法通过近端开口30b。结果,夹具20以一对臂部关闭的状态被锁定。

管状部件30还具有贯通侧部的侧方开口37。如图1所示,侧方开口37是沿着夹具单元10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长孔状。

连接部件40是可转动地安装在近端部20a的部件。连接部件40具有供近端部20a插入贯通的连接孔40a和与后述的钩部70卡合的卡合部40b。连接部件40也可以与夹具一体成型。

连接孔40a朝夹具单元10的长度轴O垂直的方向开口。因此,连接部件40以与长度轴O垂直的轴为中心相对于夹具20朝离开长度轴O的方向转动。

卡合部40b是L字形的部件。卡合部40b设置在离开连接孔40a的近端侧位置,以连接孔40a为中心旋转。卡合部40b的外形尺寸小于形成在管状部件30的侧部的侧方开口37的内径。卡合部40b能够通过侧方开口37。

通过向近端侧牵引,当卡合部40b受到例如20N至90N的拉拽断裂力量时,卡合部40b发生断裂。

连接部40也可以不可旋转地安装在近端部20a,通过与近端部20a的连接部分发生弹性变形,相对于长度轴O朝离开的方向移动。

图1至图3所示的夹具20通过夹具20的弹性力成为打开状态。当夹具20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成为打开状态时,如图3所示,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在长度方向L上配置在与侧方开口37重叠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如果连接部件40相对于夹具20以与长度轴O垂直的轴作为中心旋转,卡合部40b将通过侧方开口37突出。

[致动部50]

图4是安装有夹具单元10的致动部50远端的截面图。

致动部50具有细长的插入部51、通过插入部51的操作线(动力传递部件)52、与插入部51连接的操作部60、钩部(装拆部)70。

插入部51例如是由线圈形成的护套。插入部51的远端与管状部件30的近端开口30b连接。如图4所示,插入部51的远端安装有硬质的引导管(支承部件)55。引导管55的远端侧区域的内径大于管状部件30的外径,管状部件30能够进入。引导管55以可绕长度轴O旋转的方式支承管状部件30。

操作线52安装有挡块56。挡块56的形状和尺寸被设定成无法进入引导管55内。所以如果挡块56与引导管55的后端接触,操作线52无法再前进。

钩部70安装在操作线52的远端部,与夹具单元10卡合。钩部70的外形尺寸小于近端开口30b的内径。如图4所示,钩部70进入管状部件30,钩部70与连接部件40卡合。钩部70和连接部件40构成连接致动部50和夹具单元10的连接机构80。

钩部70具有与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卡合的远端部70a。远端部70a形成大致L字形。远端部70a的远端侧形成有相对于长度轴O倾斜的斜面70b。

挡块56仅允许操作线52前进至钩部70能够与连接部件40卡合的位置。挡块56不允许操作线52从钩部70能够与连接部件40卡合的位置前进至远端侧的位置。因此,钩部70不会从管状部件30的远端开口30a突出。

操作部60具有与插入部连接的主体61和相对于主体61能够滑动地安装的滑块62。作为操作线52,例如可使用由金属单线制成的绞线。操作线52的近端部与滑块62连接。若相对于主体61移动滑块62,能够在插入部51内使操作线52进退。

图5至图8是表示夹具单元10安装时动作的截面图和侧视图。对于上述结构的夹具单元的安装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使用者在插入部51远端的引导管55安装夹具单元10。夹具20在初始状态处于打开状态,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在长度方向L上配置在与侧方开口37重叠的位置。

使用者将管状部件30相对于夹具20绕长度轴O旋转,将连接部件40配置在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通过侧方开口37的位置。

如图6所示,使用者使滑块62相对于主体61前进,从而使钩部70前进。钩部70从管状部件30的近端开口30b进入管状部件30内。与钩部70的斜面70b接触的卡合部40b以连接孔40为中心旋转。连接部件40相对于夹具20以垂直于长度轴O的轴为中心旋转,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侧方开口37突出。

如图6所示,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侧方开口37突出,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20a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成为可装拆的状态。

如图7所示,使用者将从侧方开口37突出的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向管状部件30的内部推入,使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与钩部70卡合。此外,在连接部件40是通过弹性变形朝离开长度轴的方向移动的部件的情况下,通过成为连接部件40与钩部70可装拆的状态,借助连接部件40的弹力移动到管状部件30的内部。

如图8所示,使管状部件30相对于夹具20绕长度轴O旋转,将连接部件40配置在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无法通过侧方开口37的位置。结果,即使连接部件40欲相对于夹具20以垂直于长度轴O的轴为中心旋转,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也无法通过侧方开口37。因此,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成为无法装拆的状态。

由于挡块56,钩部70不会从管状部件30的远端开口30a突出。因此,不会出现钩部70从远端开口30a突出而使夹具20和钩部70的连接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夹具20和钩部70的连接也不会解除。

图9至图11是表示使用夹具装置100时的动作的截面图。对于使用上述结构的夹具装置100时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夹具装置100经由内窥镜的通道被导入至体内。在将夹具装置100插入内窥镜时,使用者使滑块62后退规定量,以夹具20关闭且未被锁定的状态插入。也可以将夹具20关闭着的夹具单元10及插入部51的远端部以收容于外护套53内的状态下插入内窥镜中(参照图4)。

使夹具装置100从内窥镜远端部的通道开口突出,然后减小滑块62的牵引力或者使插入部51后退,夹具20就会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相对于管状部件30前进。结果,变成一对臂部21、22打开的打开形态。挡块56接触引导管55的后端之后,夹具20相对于管状部件30将无法前进,所以夹具20会保持打开形态且不会从管状部件30脱落。

若使用者使滑块62相对于主体61后退,操作线52会被牵引,夹具20会相对于管状部件30后退。结果,成为一对臂部21、22关闭的关闭形态。使用者通过将组织置于一对臂部21、22之间并关闭一对臂部21、22,能够结扎组织。在尚未执行后述的锁定操作时,通过使滑块62相对于主体61前进,能够使一对臂部21、22从关闭形态再次过渡到打开形态。因此,在夹具装置100中,在尚未进行锁定操作时,可通过操作线52操作夹具单元10反复抓取组织。

当判断出可以结扎位于一对臂部21、22之间的组织后,使用者执行将夹具20固定到关闭形态的锁定操作。在锁定操作中,使用者使滑块62超过能够反复抓取的范围进一步相对于主体61后退。若滑块62后退,操作线52会被牵引,一对臂部21、22在夹持组织的状态下以大致平行的姿态进入管状部件30。进而,设于一对臂部21、22的卡止部23相互接近,成为可通过管状部件30的近端开口30b的位置关系。

如图9所示,通过了近端开口30b移动到管状部件30之外的一对卡止部23,在从操作线52受到的力减弱时再次分离,成为无法通过近端开口30b的位置关系。结果,一对卡止部23抵接于近端开口30b的边缘,防止夹具20从管状部件30突出,所以夹具20被锁定而保持关闭形态。

使用者进一步拉动操作线52。如图10所示,对卡合部40b施加例如20N至90N的拉拽断裂力量,卡合部40b断裂。另一方面,钩部70不会断裂,所以安装夹具单元10时能够再次使用。

使用者使插入部51后退。结果,如图11所示,夹具单元10以结扎组织的状态被留置于体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能够容易地安装具有自我扩张力且可以反复抓取的夹具单元10。连接部件40、管状部件30的侧方开口37、可绕长度轴O旋转地支承管状部件30的引导管55构成切换机构。在操作线52的远端部被挡块56约束而无法从管状部件30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即,钩部70不从管状部件30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下,切换机构能够从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可装拆的状态切换成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即使夹具20具有自我扩张力,也不会出现钩部70从远端开口30a突出而使夹具20和钩部70的连接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夹具20和钩部70之间的连接不会解除。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但具体特征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下述变形例中记载的特征要素能够被适当组合。

变形例1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机构80由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20a的连接部件40、安装于操作线52的远端部的钩部70构成。但连接机构的形态不限于此。图12和图13表示作为变形例的连接机构80G。连接机构80G不具有连接部件40G,仅具有装拆部70G。装拆部70G可转动地安装于操作线52的远端部。如图12所示,通过装拆部70G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侧方开口37突出,装拆部70G和夹具20的近端部20a成为可装拆的状态。如图13所示,通过将装拆部70G推入管状部件30的内部,与夹具20的近端部20a卡合。

变形例2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40借助L字形的卡合部40b转动而成为与钩部70可装拆的状态。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的装拆形态不限于此。图14及图15表示作为变形例的连接部件40F和装拆部70F。连接部件40F和装拆部70F构成连接机构80F。连接部件40F是从两侧夹持球状的装拆部70F的开闭部件。连接部件40F的内侧形成与装拆部70F卡合的凹部40f。

为了使连接部件40F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使管状部件30相对于夹具20绕长度轴O转动,将连接部件40F配置在连接部件40F可通过侧方开口37的位置。如图14所示,通过连接部件40F成为打开状态,连接部件40F和装拆部70F成为可装拆的状态。

为了不使连接部件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使管状部件30相对于夹具20绕长度轴O转动,将连接部件40F配置在连接部件40F无法通过侧方开口37的位置。如图15所示,通过连接部件40F维持关闭状态,连接部件40F和装拆部70F成为不可装拆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6至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对于前面已说明的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切换机构不同。

图16及图17是夹具装置100B的远端截面图。

夹具装置100B具有会被留置于体内的夹具单元(处置部)10B和用于操作夹具单元10B的致动部50B。

夹具单元10B具有夹具20、收容夹具20的一部分的管状部件30B、连接部件40B。

除了不具有侧方开口37之外,管状部件30B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连接部件40B是可转动地安装于近端部20a的部件。连接部件40B具有供近端部20a插入贯通的连接孔件40a、与钩部(装拆部)70卡合的卡合部40b、旋转部件40c。连接部件40B和钩部70构成连接机构80B。

旋转部件40c是将L字形的卡合部40b可旋转地支承的部件。被旋转部件40c支承的卡合部40b以与长度轴O垂直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连接部件40B,连接孔件40a和卡合部40b经由旋转部件40c连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40相比,长度方向L的长度大。

致动部50B具有细长的插入部51B、通过插入部51B的操作线(动力传递部件)52、与插入部51B连接的操作部60、钩部(装拆部)70。

插入部51B例如是由线圈形成的护套。插入部51B的远端与管状部件30B的近端开口30b连接。在插入部51B的远端附近的侧面,形成有侧方开口57。侧方开口57是沿着夹具单元10B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长孔状。侧方开口57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侧方开口37相同大小的开口,卡合部40b能够通过侧方开口57。

对安装上述结构的夹具单元10B时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使用者在插入部51B的远端安装夹具单元10B。夹具20在初始状态下是打开状态,连接部件40B的卡合部40b从管状部件30B的近端开口30b突出,在长度方向L上与侧方开口57重叠。

使用者使管状部件30B相对于夹具20绕长度轴O旋转,将连接部件40B配置成使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通过侧方开口57。

如图16所示,使用者使滑块62相对于主体61前进,使钩部70前进。与钩部70的远端接触的卡合部40b以旋转部件40c为中心旋转。连接部件40B相对于夹具20以垂直于长度轴O的轴为中心旋转,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侧方开口57突出。

如图16所示,通过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侧方开口57突出,安装于夹具20的基端部的连接部件40B和钩部70成为可装拆的状态。

如图17所示,使用者将从侧方开口57突出的连接部件40B的卡合部40b推入管状部件30B内部,使连接部件40B的卡合部40b与钩部70卡合。

使用者使管状部件30B相对于夹具20绕长度轴O进行旋转,将连接部件40B配置成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不能通过侧方开口57的位置。结果,即使卡合部40b欲相对于夹具20以垂直于长度轴O的轴作为中心旋转,卡合部40b的至少一部分也不能通过侧方开口57。因此,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B和钩部70成为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同样地,能够容易地安装具有自我扩张力且可以反复抓取的夹具单元10B。连接部件40B、插入部51的侧方开口57、可绕长度轴O旋转地支承管状部件30B的引导管55构成切换机构。在操作线52的远端部被挡块56约束而无法从管状部件30B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即,钩部70不从管状部件30B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下,切换机构能够从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B和钩部70可装拆的状态切换成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B和钩部70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B,在侧方开口形成在插入部51而不是管状部件30B的情况下,夹具装置100B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但具体特征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记载的特征要素能够被适当组合。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8至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对于前面已说明的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C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切换机构不同。

图18及图19是夹具装置100C的远端截面图。

夹具装置100C具有会被留置于体内的夹具单元(处置部)10C和用于操作夹具单元10C的致动部50。

夹具单元10C具有夹具20、收容夹具20的一部分的管状部件30C、连接部件40。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30B相比,管状部件30C还具有覆盖部件31C。将管状部件30C中除覆盖部件31C之外的部分称为管状部件主体32C。

如图18及图19所示,覆盖部件31C是设置在管状部件30C的近端侧的筒状部件。覆盖部件31C与管状部件主体32C的外周面嵌合。覆盖部件31C相对于管状部件主体32C朝近端侧可滑动地安装在管状部件主体32C。

对安装上述结构的夹具单元10C时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使用者使覆盖部件31C相对于管状部件主体32C朝远端侧滑动。通过连接部件40向外部露出,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成为可装拆的状态。如图18所示,使用者使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与钩部70卡合。

如图19所示,使用者使覆盖部件31C相对于管状部件主体32C朝近端侧滑动。由于连接部件40被覆盖部件31C覆盖,卡合部40b无法相对于夹具20以垂直于长度轴O的轴作为中心旋转。因此,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成为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同样地,能够容易地安装具有自我扩张力且可以反复抓取的夹具单元10C。连接部件40、覆盖部件31C构成切换机构。在操作线52的远端部被挡块56约束而无法从管状部件30C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即,钩部70不从管状部件30C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下,切换机构能够从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可装拆的状态切换成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C,在没有形成侧方开口37或侧方开口57的情况下,夹具装置100C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但具体特征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记载的特征要素能够被适当组合。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20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对于前面已说明的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D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切换机构不同。

图20及图21是夹具装置100D的远端侧视图。

夹具装置100D具有会被留置于体内的夹具单元(处置部)10D和用于操作夹具单元10D的致动部50。

夹具单元10D具有夹具20、收容夹具20的一部分的管状部件30D、连接部件40。

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30B相比,管状部件30D还具有开闭部件33D和环状部件34D(止挡部件)。将管状部件30D中除开闭部件33D和环状部件34D之外的部分称为管状部件主体32D。

开闭部件33D是设置在管状部件主体32D的近端的一对开闭部件。开闭部件33D在关闭状态下成为筒状。开闭部件33D的远端侧可转动地安装在管状部件主体32D。

环状部件34D是能够嵌合到管状部件主体32D的外周面及关闭状态下的开闭部件33D的外周面的环状的部件。环状部件34D可在管状部件主体32D的外周面和关闭状态下的开闭部件33D外周面之间滑动。

对安装上述结构的夹具单元10D时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使用者使环状部件34D朝管状部件主体32D侧滑动。开闭部件33D成为可开闭的状态。使开闭部件33D成为打开状态,将连接部件40向外部露出,从而使安装在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成为可装拆的状态。如图20所示,使用者使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和钩部70卡合。

如图21所示,使用者使环状部件34D朝开闭部件33D侧滑动。开闭部件33D成为关闭状态。结果,卡合部40b无法相对于夹具20以垂直于长度轴O的轴为中心旋转。因此,安装在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成为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同样地,能够容易地安装具有自我扩张力且可以反复抓取的夹具单元10D。连接部件40、开闭部件33D、环状部件34D构成切换机构。在操作线52的远端部被挡块56约束而无法从管状部件30D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即,钩部70不从管状部件30D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下,切换机构能够从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可装拆的状态切换成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D,在没有形成侧方开口37或侧方开口57的情况下,夹具装置100D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但具体特征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记载的特征要素能够被适当组合。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22至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对于前面已说明的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E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切换机构不同。

图22及图23是夹具装置100E的远端侧视图。

夹具装置100E具有会被留置于体内的夹具单元(处置部)10B和用于操作夹具单元10B的致动部50E。

致动部50E具有细长的插入部51、通过插入部51的操作线(动力传递部件)52、与插入部51连接的操作部60、钩部(装拆部)70、开闭部件58E、环状部件59E。

开闭部件58E是设置在插入部51的远端的一对开闭部件。开闭部件58E在关闭状态下成为筒状。开闭部件58E的近端侧可转动地安装在插入部51。

环状部件58E是能够嵌合到插入部51的远端外周面及关闭状态下的开闭部件58E的外周面的环状的部件。环状部件58E可在插入部51的远端外周面和关闭状态下的开闭部件58E的外周面之间滑动。

对安装上述结构的夹具单元10B时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使用者使环状部件59E朝插入部51的近端侧滑动。开闭部件58E成为可开闭的状态。使开闭部件58E成为打开状态,将连接部件40向外部露出,从而使安装在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成为可装拆的状态。如图22所示,使用者使连接部件40的卡合部40b和钩部70卡合。

如图23所示,使用者使环状部件59E朝开闭部件58E侧滑动。开闭部件58E成为关闭状态。结果,卡合部40b无法相对于夹具20以垂直于长度轴O的轴为中心旋转。因此,安装在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成为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同样地,能够容易地安装具有自我扩张力且可以反复抓取的夹具单元10B。连接部件40、开闭部件58E、环状部件59E构成切换机构。在操作线52的远端部被挡块56约束而无法从管状部件30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即,钩部70不从管状部件30的远端开口30a突出的状态)下,切换机构能够从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可装拆的状态切换成安装于夹具20的近端部的连接部件40和钩部70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100E,在没有形成侧方开口37或侧方开口57的情况下,夹具装置100E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但具体特征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记载的特征要素能够被适当组合。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具20具有第一臂部21和第二臂部22,但夹具20的形态不限于此。夹具20可以具有可开闭的多个臂部,例如可以具有四个臂部。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24~图27,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图24是第六实施方式中安装有夹具单元10F的致动部50F远端的截面图。夹具单元10F安装在致动部50F的远端,致动部50F用于对夹具进行操作。

[夹具单元]

夹具单元10F包括夹具20F和至少能够收容该夹具20F的近端部的管状部件30F(第一管)。

[夹具]

夹具20F包括两个臂部21F、22F。两个臂部21F、22F通过第一销24和第二销25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通过两个臂部21F、22F的相互转动,夹具20F能够实现开闭。

参照图24,两个臂部21F、22F分别具有第二销孔21Fa、22Fa、臂槽21Fb、22Fb。

第二销孔21Fa、22Fa(图中第二销孔22Fa与第二销孔21Fa重叠)位于臂部21F、22F的近端部,供第二销25插入贯通,从而可相互转动地连接两个臂部21F、22F。两个臂部21F、22F以第二销25作为转动中心相互转动。

臂槽21Fb、22Fb在臂部21F、22F中大体沿长度方向倾斜地延伸,供第一销24插入贯通并滑动,从而可动地连接两个臂部21F、22F。第一销24通过后述的第一销孔设置在管状部件30F。当第二销25通过致动部50F的操作在管状部件30F中移动时,通过第一销24沿着臂槽21Fb、22Fb滑动,两个臂部21F、22F能够实现开闭。

[管状部件]

如图24、图25所示管状部件30F为中空的筒状,具有远端开口30Fa和近端开口30Fb。管状部件30F在管壁具有两条互相相对的管壁槽部30Fc,供两个臂部21F、22F打开时通过。

此外,在管状部件30F的管壁设有供第一销24插入的一对第一销孔30Fd。在管状部件30F的周向上,第一销孔30Fd开设在第一销24能够垂直插进被管壁槽部30Fc定向的两个臂部21F、22F的臂槽21Fb、22Fb的位置。

在管状部件30F形成有小径部30Fe。小径部30Fe例如是从管状部件30F的内壁面突出的环状结构。小径部30Fe可以沿着内壁面连续或者断续地形成。小径部30Fe的内径小于管状部件30F的其它部位,能够约束后述的钩主体的径向移动。

[致动部]

如图24所示,致动部50F具有插入部51F(第二管)和操作线52F(动力传递部件)。

与前述实施方式一样,插入部51F可以是由线圈形成的中空护套。插入部51F的远端51Fa的外径小于管状部件30F的近端开口30Fb的内径,远端51Fa插进近端开口30Fb。插入部51F的近端与操作部60连接。作为替代方式,也可以是插入部51F的远端51Fa的内径大于近端开口30Fb的外径,远端51Fa外套近管状部件30F的端开口30Fb。

操作线52F插入贯通于插入部51F的内腔。操作线52F的远端与后述的钩部连接,操作线52F的近端与操作部60的滑块62连接。操作部60与滑块62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说明。

[钩部]

如图24所示,钩部70F在远端侧与第二销25卡合连接,在近端侧与操作线52连接。钩部70F可以设置两个,与第二销25的两头卡合,使两个臂部21F、22F位于两个钩部70F之间。

钩部70F可以由长条的金属板材构成,如图26所示,包括钩主体70Fa和钩杆70Fb。钩主体70Fa包括位于其远端侧的钩爪70Fc。钩爪70Fc形成为C字型,能够与第二销25卡合连接。包括钩爪70Fc在内的钩主体70Fa的宽度均匀。

如图24所示,钩主体70Fa的宽度略小于小径部30Fe的内径。当钩主体70Fa在管状部件30F内面对小径部30Fe时,径向上的位移被限制。即,当钩主体70Fa面对小径部30Fe时,径向上朝小径部30Fe的内径之外的位移将受到小径部30Fe的约束。

钩杆70Fb位于钩主体70Fa的近端侧。钩杆70Fb的远端与钩主体70Fa一体形成,近端与操作线52F连接。钩杆70Fb的宽度小于钩主体70Fa。因此,当钩杆70Fb在管状部件30F内面对小径部30Fe时,能够在径向上发生摆动。

下面,参照图27(a)~27(d)对夹具20F的安装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27(a)所示,在第一销24尚未插入到管状部件30F的第一销孔的情况下,将插入部51F中的操作线52F朝远端侧推进,至少使钩部70F的钩爪70Fc从管状部件30F的远端开口30Fa伸出。此时,由于钩爪70Fc露出在管状部件30F之外,夹具装置处于夹具20F和操作线52F经由钩部70F可装拆的状态。

然后,如图27(b)所示,将连钩爪70Fc卡合到连接着两个臂部21F、22F的第二销25,从而将夹具20F和钩部70F连接。

然后,如图27(c)所示,将操作线52F朝近端侧拉动,臂部21F、22F会沿着管状部件30F的管腔和管壁槽部30Fc被管状部件30F收容。将操作线52F拉至管状部件30F的第一销孔30Fd面对两个臂部21F、22F的臂槽21Fb、22Fb的位置。由于管壁槽部30Fc对臂部21F、22F有着管状部件30F周向上的定向作用,第一销孔30Fd能够正对着开设有臂槽21Fb、22Fb的臂表面。

然后,如图27(d)所示,将第一销24插入到管状部件30F的第一销孔30Fd中。第一销24依次插进管状部件30F的一侧的第一销孔30Fd、两个臂部21F、22F的臂槽21Fb、22Fb,管状部件30F的另一侧的第一销孔30Fd。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销24贯穿两个臂部21F、22F的臂槽21Fb、22Fb被安装到第一销孔30Fd的情况下,管状部件30F的小径部30Fe将会面对钩部70F的钩主体70Fa。即,第一销孔30Fd在管状部件30F中的位置被设定成:在第一销24沿臂槽21Fb、22Fb可移动的范围内,管状部件30F的小径部30Fe面对钩部70F的钩主体70Fa。因此,只要第一销24被插入第一销孔30Fd,钩部70将被小径部30Fe约束成无法在径向上发生朝小径部30Fe的内径之外的位移,钩部70F与第二销25之间的卡合无法解除。同时,第一销24在管状部件30F的长度轴方向上对臂部21F、22F朝远端侧的移动起到止挡作用,钩部70F无法再从管状部件30F的远端开口30Fa伸出,钩部70F与第二销25之间的卡合无法解除。因此,第一销24插入到第一销孔30Fd,将使夹具装置切换到夹具20F和操作线52F不可装拆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同样能够容易地安装夹具20F。钩部70F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机构。第一销24、第一销孔30Fd、操作线52F构成本实施方式切换机构。切换机构能够使夹具装置从操作线52F远端的钩部70F和夹具20F的第二销25可装拆的状态切换成钩部70F和第二销25不可装拆的状态。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具装置,夹具装置同样能够容易地安装夹具。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但具体特征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前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记载的特征要素能够被适当组合。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夹具装置。

相关技术
  • 夹具装置、以及夹具和动力传递部件的连接方法
  • 软管和夹具装置、夹具部件及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06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