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光学单元以及弯曲辅助部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2:51


光学单元以及弯曲辅助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单元以及弯曲辅助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了各种光学单元,包括: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将可动体保持为能够位移的固定体;以及与可动体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学单元,具备:保持光学元件的可动模块;将可动模块保持为能够位移的固定体;以及一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可动模块交叠的位置折叠的状态,而与可动模块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32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具备可动体、固定体以及柔性配线基板的现有光学单元中,由于柔性配线基板随着可动体的位移而位移,所以,负荷随着柔性配线基板的位移而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柔性配线基板有可能损伤。在专利文献1的光学单元中,柔性配线基板以被折叠的状态配置,所以,可以加长柔性配线基板,能够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柔性配线基板以折叠的状态配置的结构中,有时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施工方法较困难,并且有时弯曲形状随时间变化。另外,弯曲形状的偏差成为施加于柔性配线基板上的负荷的减小效果的偏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减小施加于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优选的是,包括: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固定体;支承机构,将与光轴方向交叉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作为旋转轴的方向,而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以及柔性配线基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可动体上的连接部连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具有面向所述光轴方向的平面区域,并且所述平面区域相对于所述可动体配置于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第一交叉方向侧,所述平面区域构成为:具有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弯曲而不交叠的弯曲部,且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的位置交叠。

根据本方式,具备柔性配线基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平面区域,所述平面区域具有弯曲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加长柔性配线基板,能够减小施加于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另外,平面区域为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上与旋转轴的位置交叠的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柔性配线基板可以高效地允许可动体的旋转。而且,由于弯曲部是在光轴方向上弯曲而不交叠的结构,所以,还能够抑制由于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施工方法困难而光学单元的制造困难化。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所述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在第一弯折部以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靠近所述旋转轴的位置的方式弯曲,且在比所述第一弯折部靠所述另一端侧的第二弯折部弯曲,由此,所述另一端侧构成所述平面区域。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形成平面区域和旋转轴在光轴方向上交叠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优选的是,包括: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固定体;支承机构,将与光轴方向交叉的一个或多个方向设为旋转轴的方向,而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旋转;以及柔性配线基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可动体上的连接部连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具有面向所述光轴方向的平面区域,并且所述平面区域相对于所述可动体配置于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第一交叉方向侧,所述平面区域具有: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弯曲而不交叠的弯曲部,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弯折部,所述平面区域相对于所述连接部以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靠近所述旋转轴的位置的方式在所述弯折部弯曲。

根据本方式,具备柔性配线基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平面区域,所述平面区域具有弯曲部。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加长柔性配线基板,并且可以减小施加于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另外,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弯折部,平面区域相对于连接部以在光轴方向上靠近旋转轴的位置的方式在弯折部弯曲。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平面区域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靠近旋转轴的位置,柔性配线基板可以高效地允许可动体的旋转。此外,因为弯曲部是在光轴方向上弯曲而不交叠的结构,所以还能够抑制光学单元的制造由于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施工方法困难而复杂化。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具备弯曲辅助部件,所述弯曲辅助部件辅助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的状态的维持。这是因为,通过具备弯曲辅助部件,易于维持平面区域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辅助部件构成为: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维持在以90度以下的弯曲角度弯曲两次的状态的结构。这是因为,通过设为以90度以下的弯曲角度弯曲两次的结构,无需对柔性配线基板过度施加负荷,就可以使其在光轴方向上靠近平面区域。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弯曲辅助部件中,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两次弯曲角度彼此相同,且弯曲方向彼此相反。这是因为,能够简化柔性配线基板的弯曲结构。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辅助部件构成为:将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夹持在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两个弯曲部分之间的夹持区域的结构。这是因为,能够由弯曲辅助部件可靠地保持柔性配线基板。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辅助部件在远离所述夹持区域的位置设置有板部,所述板部从弯曲方向上的外侧与所述柔性配线基板接触,以确定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在所述两个弯曲部分的弯曲角度。这是因为,能够利用所述板部简单地抑制弯曲角度从规定的角度偏离。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辅助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夹持区域具有开口部,能够通过将所述夹持区域从所述开口部侧嵌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中,来夹持所述柔性配线基板,所述开口部的前端侧变宽。这是因为,可以将弯曲辅助部件简单地安装在柔性配线基板上。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为多层结构。这是因为,可以简单地形成能够有效地收发信号的柔性配线基板。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在所述多层结构的区域中具有:各层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区域。这是因为,非粘接区域特别柔软,可以有效地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交叉方向的偏转旋转轴作为所述旋转轴,所述平面区域具有多个所述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平面区域中以所述偏转旋转轴为基准配置为线对称或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配置为点对称。这是因为,通过将弯曲部在平面区域中以偏转旋转轴为基准配置为线对称或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配置为点对称,可以减小可动体偏转时的应力差或电流差等。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平面区域在所述弯曲部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靠近所述可动体的方向或远离所述可动体的方向弯曲。这是因为,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易于加长柔性配线基板的长度,能够简单有效地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

另外,优先使用一种弯曲辅助部件,将柔性配线基板维持为在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弯曲的状态,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持区域中夹持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将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维持为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二弯折部以均为90度以下的相同弯曲角度、且弯曲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弯曲的状态,在远离所述夹持区域的位置设置有板部,所述板部从弯曲方向上的外侧与所述柔性配线基板接触,以决定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曲角度。

其中,特别是,所述弯曲辅助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夹持区域具有开口部,通过将所述夹持区域从所述开口部侧嵌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中能够夹持所述柔性配线基板,所述开口部优选使用前端侧变宽的弯曲辅助部件。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单元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的固定体以透明化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中的柔性配线基板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中的柔性配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中的柔性配线基板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学单元中的柔性配线基板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光学单元中的柔性配线基板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学单元中的柔性配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中的弯曲辅助部件的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与图11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中的弯曲辅助部件的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中拆下了弯曲辅助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中的弯曲辅助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从与图1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中的弯曲辅助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中的弯曲辅助部件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光学单元中的弯曲辅助部件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学单元;12…光学模块;14…可动体;16…固定体;18…旋转驱动机构;19a…第一支承部;19b…第二支承部;20…支承机构;20a…板金;20b…板金;21…万向架机构;22…保持架框;24A…磁体;24B…磁体;25…万向架框架部;27a…第一支承部用延设部;27b…第二支承部用延设部;28…固定框;28a…线圈安装部;32A…线圈;32B…线圈;50…拍摄元件;50a…连接部;51…柔性配线基板;51a…平面区域;51b…第一弯折部(弯折部);51c…第二弯折部(弯折部);51d…区域;52…定位部;80a…弯曲辅助部件;80b…弯曲辅助部件;228…延设部;228a…壁部;228b…壁部;228c…壁部;228d…壁部;511…第一层;512…第二层;513…第三层;B…弯曲部;B1…第一弯曲部;B2…第二弯曲部;C1…旋转中心(旋转轴的位置);C2…基准点;G1…第一层511和第二层512之间;G2…第二层512和第三层513之间;L…光轴;Ry…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实施例中,对同一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仅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之后的实施例中省略所述结构的说明。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及图3中,标注附图标记L的点划线表示光轴,标注附图标记L1的点划线表示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线L1,标注附图标记L2的点划线表示与光轴L及第一轴线L1交叉的第二轴线L2。而且,R方向是绕光轴的方向。另外,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光轴方向,X轴方向是与光轴交叉的方向,换句话说,是偏转的轴向,Y轴方向是与光轴交叉的方向,换句话说,是俯仰的轴向。

<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的概略>

使用图1~图4,对关于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的结构的概略进行说明。光学单元10具备可动体14和固定体16,所述可动体14具备光学模块12,所述固定体16保持在能够沿以Y轴方向为旋转轴的方向(俯仰方向)及以X轴方向为旋转轴的方向(偏转方向)位移的状态。另外,光学单元10具备:在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上驱动可动体14的旋转驱动机构18、和将可动体14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沿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旋转的支承机构20。此外,光学单元10具备万向架机构21,所述万向架机构21在第一支承部用延设部27a具备将可动体14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L1转动的第一支承部19a,并且在第二支承部用延设部27b具备被固定体16侧的部件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线L2转动的第二支承部19b(参照图3)。

<关于光学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模块12形成为大致矩形框体状,例如用作装设在带摄像头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上的薄型摄像头等。光学模块12在被摄体侧具备透镜12a,在矩形框体状的外壳12b的内部内置有用于拍摄的光学设备等。作为一例,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模块12为如下结构:内置进行在光学模块12中产生的俯仰的抖动(将Y轴方向作为旋转轴的转动方向的抖动)及偏转的抖动(将X轴方向作为旋转轴的转动方向的抖动)的修正的致动器,能够进行俯仰的抖动修正及偏转的抖动修正。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模块12被设为能够修正俯仰的抖动及偏转的抖动的结构,但不限于所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能够修正俯仰的抖动及偏转的抖动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关于可动体>

在图1~图4中,可动体14具备:光学模块12、保持架框22、磁体24A及24B。保持架框22构成为矩形框状的部件,所述矩形框状的部件被设置成除了设置有光学模块12的透镜12a的前表面(被摄体侧面)和相反侧的后表面之外,围绕剩余的四个面。作为一例,本实施例的保持架框22构成为能够装拆光学模块12。俯仰及偏转修正用的磁体24A及24B,利用在保持架框22中与固定体16对置的两个面而安装至它们的外表面。

<关于固定体>

在图1~图4中,固定体16具备:固定框28、线圈32A及32B。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28由矩形框状的部件128和延设部228构成,上述矩形框状的部件128被设置成在绕光轴的方向(R方向)上围绕可动体14的保持架框22的至少三个面,所述延设部228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设至外侧的壁部228a、壁部228b、壁部228c及壁部228d。在此,壁部228a是覆盖前表面(被摄体侧面)的壁部,壁部228b及壁部228c是覆盖Y轴方向的壁部,壁部228d是覆盖X轴方向上的与配置有可动体1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壁部。此外,虽在图1~图4中被省略,但在Z轴方向上与壁部228a对置的一侧也设置有壁部。

此外,本实施例的固定体16为:能够用与壁部228a、壁部228b、壁部228c、壁部228d及壁部228a对置的一侧的未图示的壁部,覆盖后述的柔性配线基板51的结构,设置有对所述柔性配线基板51在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部52(参照图4)。如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通过具备覆盖柔性配线基板51的至少一部分的罩,能够抑制柔性配线基板51与其它构成部件等接触而损伤。

如图2等所示,在线圈安装部28a分别安装有线圈32A及32B。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线圈32A及线圈32B构成为绕阻线圈,但也可以设为将线圈作为图案而取入基板配线内的图案基板(线圈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在可动体14配置于固定体16内的状态下,磁体24A和线圈32A、磁体24B和线圈32B为对置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磁体24A和线圈32A的对、以及磁体24B和线圈32B的对,构成旋转驱动机构18。通过旋转驱动机构18进行可动体14的俯仰及偏转的修正。

另外,俯仰及偏转的修正如下进行。如果在光学单元10中产生俯仰方向和偏转方向这两个方向或任一方向的抖动,则由未图示的磁传感器(霍尔元件)检测抖动,基于其结果驱动旋转驱动机构18。或者,也可以使用抖动检测传感器(陀螺仪)等检测光学单元10的抖动。基于抖动的检测结果,旋转驱动机构18发挥作用,以修正所述抖动。即,电流流过各线圈32A及32B,以使可动体14在抵消光学单元10的抖动的方向上活动,由此,修正抖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具备旋转驱动机构18,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8使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以俯仰的轴向及偏转的轴向为旋转轴旋转。在此,优选的是,旋转驱动机构18相对于可动体14配置于X轴方向中的配置有柔性配线基板51的一侧(与光轴方向交叉的第一交叉方向侧)以外的位置。这是因为,能够将旋转驱动机构18配置于未形成柔性配线基板51的一侧,所以,无需为了抑制旋转驱动机构18和柔性配线基板51的接触而增大光学单元10,能够将光学单元10小型化。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旋转”是指,不必旋转360°,包括沿旋转方向摆动的情况。

此外,作为用于修正抖动的动作的驱动源,不限于像旋转驱动机构18那样的由线圈32A及32B、磁体24A及24B各对构成的音圈马达。也能够将使用步进马达或压电元件等的驱动源作为其它驱动源。

<关于支承机构>

支承机构20具备:朝向光学单元10的外侧形成半球状的凸曲面的板金20a、和朝向光学单元10的内侧形成半球状的凸曲面的板金20b。而且,板金20a配置于固定体16的矩形框状的部件128的四个角中对置的两个角,板金20b配置于矩形框状的可动体14的四个角中对置的两个角。此外,矩形框状的部件128和矩形框状的可动体14以四个角的位置对齐的方式配置,板金20a及板金20b在所述四个角各配置一个。

本实施例的支承机构20,在朝向外侧的板金20a的半球状的凸曲面的内侧,配置有万向架机构21的设置于第一支承部用延设部27a的第一支承部19a。支承机构20以这样的结构将万向架机构21支承于固定体16。另外,在朝向内侧的板金20b的半球状的凸曲面的内侧,配置有万向架机构21的设置于第二支承部用延设部27b的第二支承部19b。支承机构20以这样的结构将万向架机构21支承于可动体14。即,本实施例的支承机构20为:将与光轴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一个或多个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作为旋转轴方向,将可动体14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的结构。此外,本实施例的支承机构20为:允许将俯仰的轴向作为旋转轴的可动体14的旋转及将偏转的轴向作为旋转轴的可动体14的旋转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也允许可动体14的滚动方向的旋转的结构。

<万向架机构>

万向架机构21是兼备通过将金属制平板材料弯曲而形成的弹簧性的机构。具体来说,作为一例,万向架机构21通过具备设置于被摄体侧的万向架框架部25、从万向架框架部25的四个角部向光轴方向弯曲90°而形成的第一支承部用延设部27a以及第二支承部用延设部27b而构成。此外,关于第一支承部用延设部27a和第二支承部用延设部27b,也可以不必是其全部为板状,也可以仅将其一部分形成为板状而发挥弹簧性。另外,也可以将第一支承部用延设部27a和第二支承部用延设部27b中的一方设为板状以外的其它形状(例如杆形状等)。

<拍摄元件>

如图3及图4所示,光学模块12在与被摄体侧相反的一侧具备拍摄元件50。而且,如图4所示,在拍摄元件50的连接部50a连接有柔性配线基板51。在此,本实施例的拍摄元件50的连接部50a形成于延设部228侧,是在与被摄体侧相反的一侧以外的方向上由延设部228的壁部228a、壁部228b及壁部228c覆盖柔性配线基板51的结构。此外,柔性配线基板51的连接部50a可以不设置于拍摄元件50,也可以设置于可动体14的拍摄元件50以外的部分。

<柔性配线基板>

如图4所示,柔性配线基板51的一端与设置于可动体14上的连接部50a连接。而且,如上所述,柔性配线基板51相对于可动体14配置于第一交叉方向侧。另外,柔性配线基板51的另一端通过相对于可动体14配置于第一交叉方向侧的定位部52对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此外,定位部52是板状部件,为了使柔性配线基板51穿过,所述板状部件在Y轴方向上的一侧与壁部228a形成间隙,在Y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由未图示的固定部固定于壁部228a。通过将定位部52固定于延设部228的规定位置,柔性配线基板51在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的位置被定位。

以下,除图1~图4之外,还使用图5~图7对柔性配线基板51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及图6等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配线基板51具有:面向光轴方向的平面区域51a。另外,如图5等所示,平面区域51a相对于可动体14配置于第一交叉方向侧。而且,如图6所示,平面区域51a具有在光轴方向上弯曲而不交叠的弯曲部B。在此,如图5所示,平面区域51a成为在光轴方向上与偏转的轴向的旋转轴Ry和未图示的俯仰的轴向的旋转轴的交点即旋转中心C1的位置交叠的结构。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平面”不必是严格的意义上的平面。即,是指大概是平面即可,允许一些弯曲或凹凸等。

像本实施例的柔性配线基板51那样,通过设为具有平面区域51a的结构,上述平面区域51a具有弯曲部B,由此,能够加长柔性配线基板51,在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移动时,能够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51的负荷。另外,像本实施例的柔性配线基板51那样,平面区域51a为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上与旋转轴的位置(旋转中心C1)交叠的结构,由此,柔性配线基板51可以高效地允许可动体14的旋转。这是因为,平面区域51a越是在光轴方向上靠近旋转轴的位置,柔性配线基板51越能够高效地允许可动体14的旋转。此外,像本实施例的柔性配线基板51那样,弯曲部B为在光轴方向上弯曲而不交叠的结构,由此,还能够抑制光学单元10的制造由于柔性配线基板51的弯曲施工方法困难而复杂化。因此,本实施例的柔性配线基板51以简单的结构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51的负荷。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交叠”是指,除了在严格的意义上交叠的结构之外,还包括大致交叠的状态(例如存在正负1mm左右的误差的状态)。还有时平面区域51a由于重力等的影响而弯曲,但即使在平面区域51a弯曲的状态下,只要其一部分处于大致交叠的状态,就符合本说明书中的“交叠”结构。

如图5等所示,柔性配线基板51为如下结构:从与连接部50a连接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在第一弯折部51b以在光轴方向上靠近旋转轴(偏转的轴向的旋转轴Ry及俯仰的轴向的旋转轴)的位置的方式弯曲,且在比第一弯折部51b靠另一端侧的第二弯折部51c弯曲,由此,另一端侧构成平面区域51a。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形成平面区域51a和旋转轴在光轴方向上交叠的结构。

另外,将以上说明换种说法,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平面区域51a在弯折部(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弯曲成相对于连接部50a以在光轴方向上靠近旋转轴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能够使平面区域51a的光轴方向上的相对于旋转轴的位置靠近,柔性配线基板51能够高效地允许可动体14的旋转。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具有沿着第一交叉方向(X轴方向)的偏转旋转轴(偏转的轴向额旋转轴Ry)作为旋转轴。而且,如图6所示,平面区域51a具有多个弯曲部B作为第一弯曲部B1及第二弯曲部B2,弯曲部B在平面区域51a中以偏转旋转轴的延长线上的基准点C2为基准配置为从光轴方向观察点对称。像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那样,通过将弯曲部B在平面区域51a中配置为从光轴方向观察点对称,可以减小可动体14偏转时的应力差或电流差等。或者,弯曲部B也可以以偏转旋转轴为基准配置为线对称,即使以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减小可动体14的偏转时的应力差或电流差等。此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是在平面区域51a具有两个弯曲部B的结构,但弯曲部B的形成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另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柔性配线基板51为第一层511、第二层512及第三层513这三层的多层结构。由于柔性配线基板51为多层结构,从而能够简单地形成能够有效地收发信号的柔性配线基板。此外,“多层结构”是指包括所有仅在一面侧具有配线等的层层叠而成的结构、两面具有配线等的层层叠而成的结构、以及有三层以上的结构等多层层叠而成的结构。

在此,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柔性配线基板51在第一层511和第二层512之间G1以及第二层512和第三层513之间G2设置有粘接层。换句话说,在柔性配线基板51的多层结构的区域中具有各层未被粘接的非粘接区域。因为非粘接区域特别柔软,所以通过具有非粘接区域,可以有效地减小施加到柔性配线基板51的负荷。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柔性配线基板51也可以是没有非粘接区域的多层结构。

[实施例2]

接下来,对实施例2的光学单元10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例2的光学单元10的概略图,是与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0的图5对应的图。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共同的构成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除了具备弯曲辅助部件80a及80b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0相同的结构。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具备在第一弯折部51b辅助维持柔性配线基板51的弯曲状态的弯曲辅助部件80a和在第二弯折部51c辅助维持柔性配线基板51弯曲的状态的弯曲辅助部件80b。这样,通过具备弯曲辅助部件,易于维持平面区域51a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弯曲辅助部件80a及80b均由树脂制块状部件构成。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板金部件等。另外,对弯曲辅助部件的形成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设为仅在弯折部的一部分设置弯曲辅助部件的结构。

[实施例3]

接下来,对实施例3的光学单元10进行说明。图9是实施例3的光学单元10的概略图,是与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0的图5对应的图。

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共同的构成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除了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的配置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0相同的结构。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第一弯折部51b设置于连接部50a的附近,柔性配线基板51中的第一弯折部51b和第二弯折部51c之间的区域51d与可动体14接触。这样,对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制。

[实施例4]

接下来,对实施例4的光学单元10进行说明。图10是实施例4的光学单元10的概略图,是与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0的图6对应的图。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共同的构成部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除平面区域51a的形状以外,是与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0相同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0中,在平面区域51a中,柔性配线基板51在第一弯曲部B1沿着X轴方向向靠近可动体14的方向弯曲,在第二弯曲部B2,柔性配线基板51沿着X轴方向向远离可动体14的方向弯曲。这样,通过设为在平面区域51a中,柔性配线基板51在弯曲部B沿靠近可动体14的方向或远离可动体14的方向弯曲的结构,易于加长柔性配线基板51的长度,能够简单有效地减小施加于柔性配线基板51的负荷。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在平面区域51a中,柔性配线基板51沿着与靠近可动体14的方向及远离可动体14的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在弯曲部B弯曲。这样,对平面区域51a的在弯曲部B的弯曲方向没有特别限制。

[实施例5]

接下来,使用图11~图16对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10进行说明。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共同的构成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除了弯曲辅助部件的形状以外,是与实施例3的光学单元10相同的结构。

如图11~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的弯曲辅助部件80c为使柔性配线基板51维持在以90度的弯曲角度弯曲两次的状态的结构。详细来说,柔性配线基板51的两次弯曲角度Θ1及Θ2(参照图16)彼此相同,为90度,且弯曲方向彼此相反。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化柔性配线基板51的弯曲结构。此外,“弯曲方向相反”是指成为山折的折痕及成为谷折的折痕在两次弯曲位置以相互为柔性配线基板51中的相反面的方式折叠的状态。

在此,对弯曲辅助部件80c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弯曲辅助部件80c具备支承柔性配线基板51中的拍摄元件50的连接部50a侧的板部801。另外,弯曲辅助部件80c具备夹持区域802,所述夹持区域802具有以与板部801垂直的角度对置设置的两个平板部802e,将柔性配线基板51中的第一弯折部51b和第二弯折部51c之间的区域51d夹持保持在两个平板部802e之间的位置。另外,弯曲辅助部件80c具备板部803,所述板部803以与平板部802e垂直的角度设置,且支承柔性配线基板51中的平面区域51a。

优选的是,像本实施例的弯曲辅助部件80c那样,将柔性配线基板51夹持在柔性配线基板51的两个弯曲部分之间的夹持区域802中的结构。这是因为,能够利用弯曲辅助部件可靠地保持柔性配线基板51。

另外,优选的是,像本实施例的弯曲辅助部件80c那样,在夹持区域802的两外侧具备与柔性配线基板51接触来支承所述柔性配线基板51的板部801及板部803。换句话说,优选的是,弯曲辅助部件在远离夹持区域802的位置设置有板部801及803,所述板部801及803从弯曲方向上的外侧与柔性配线基板51接触,以决定柔性配线基板51在两个弯曲部分(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的弯曲角度。这是因为,能够通过所述板部801及803简单地抑制弯曲角度偏离规定角度。

在将弯曲辅助部件80c安装于柔性配线基板51时,如图13所示,可以将弯曲辅助部件80c配置于柔性配线基板51,且将弯曲辅助部件80c通过沿插入方向I移动安装于柔性配线基板51。在此,如图14及图15所示,弯曲辅助部件80c在夹持区域802a具有开口部O。而且,成为能够通过将夹持区域802从开口部O侧嵌入柔性配线基板51中来夹持柔性配线基板51的结构。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平板部802e的开口部O侧的前端设置有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开口宽度扩大的插入导向部802a。这样,优选开口部O的前端侧变宽。这是因为,能够将弯曲辅助部件简单地安装到柔性配线基板51上。

此外,如图11~图16所示,在平板部802e形成有止脱件802b,使得在将夹持区域802从开口部O侧嵌入柔性配线基板51中时,使夹持区域802不会相对于柔性配线基板51沿插入方向I移动而脱出。另外,在平板部802e设置有内侧按压部802c,所述内侧按压部802c能够在与板部801对置的位置从弯曲方向上的内侧按压柔性配线基板51。而且,在平板部802e设置有内侧按压部802d,所述内侧按压部802d能够在与板部803对置的位置从弯曲方向上的内侧按压柔性配线基板51。内侧按压部802c及内侧按压部802d为了在与柔性配线基板51接触时不易损伤柔性配线基板51,朝向弯曲方向上的外侧弯曲成曲面状。

另外,如图11~图16所示,在板部801形成有向与柔性配线基板51的支承面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板状的插入导向部801a,使得在将弯曲辅助部件80c安装于柔性配线基板51时,板部801和柔性配线基板51不干扰,柔性配线基板51不损伤。同样地,在板部803形成有向与柔性配线基板51的支承面相反的一侧弯曲的板状的插入导向部803a,使得在将弯曲辅助部件80c安装于柔性配线基板51时,板部803和柔性配线基板51不干扰,柔性配线基板51不损伤。

此外,如图14等所示,板部801设为大致梯形,板部803设为大致长方形。这是因为,尽量符合由板部801支承的区域的柔性配线基板51的形状以及由板部803支承的区域的柔性配线基板51的形状。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有效地支承柔性配线基板51。

[实施例6]

接下来,使用图17对实施例6的光学单元10进行说明。图17是与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10中的图16对应的图。此外,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共同的构成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除了弯曲辅助部件的形状以外,是与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10相同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5的光学单元10中,柔性配线基板51在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以90度弯曲,且弯曲辅助部件80c为将柔性配线基板51维持为在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以90度的弯曲角度弯曲的状态的结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0中,如图17所示,柔性配线基板51在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以大约60度弯曲,弯曲辅助部件80d为将柔性配线基板51维持为在第一弯折部51b及第二弯折部51c以大约60度的弯曲角度弯曲的状态的结构。

优选的是,像实施例5的弯曲辅助部件80c及本实施例的弯曲辅助部件80d那样,弯曲辅助部件是将柔性配线基板51维持为以90度以下的弯曲角度弯曲两次的状态的结构。这是因为,通过设为以90度以下的弯曲角度弯曲两次的结构,不会对柔性配线基板51过度施加负荷,能够在光轴方向上靠近平面区域51a。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的栏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另外,如果在本说明书中未将所述技术特征说明为必不可少,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相关技术
  • 光学单元以及弯曲辅助部件
  • 光学部件弯曲装置、光学装置、光学扫描装置及成像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27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