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目标分层迭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场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目标分层迭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机场建设工程通常是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多方协调并充分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以更高效地完成对机场工程的建设任务。其中,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能够搭建出用于对机场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管理的机场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便于为各项目部、各建设方的工作进行协同,以完善机场建设。

目前,在进行机场建设时,根据多方要求预先拟定机场的项目施工流程后进行施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临时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需要多方进行协商从而延缓工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根据多方要求预先拟定的项目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次修改影响工作效率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临时对项目最终施工方案进行修改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目标分层迭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目标分层迭代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目标分层迭代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项目任务以及对应所述项目任务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所述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包括施工方要求、投资方要求、运营方要求以及管理方要求;

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项目任务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

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一需求模型调取第一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生成第一结果信息,并将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补充要求;

根据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

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二需求模型调取第二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二目标数据生成第二结果信息,并将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补充要求;

根据第二补充要求、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

……;

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N需求模型调取第N目标数据,并将第N目标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N为正整数;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N补充要求;

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第N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最终施工方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项目任务以及对应项目任务的固定施工要求,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项目任务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然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第一需求模型调取第一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生成第一结果数据,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查看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数据,同时还可通过移动终端输入第一补充要求,根据第一补充要求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完善项目初步施工方案,生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然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第二需求模型调取第二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二目标数据生成第二结果数据,将第二目标数据第二结果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查看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数据,同时还可通过用户智能终端输入第二补充要求,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完善项目初步施工方案,生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采用上述方式逐步完善项目施工方案,直至项目施工方案满足各方的要求,确定该项目施工方案为项目最终施工方案,由于项目最终施工方案平衡了各方要求,因此减小施工时,各方产生矛盾的概率,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临时对项目最终施工方案进行修改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的,在进行施工之前,人工手动输入项目任务以及该项目任务对应的施工要求信息,所述获取项目任务以及对应所述项目任务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

将所述项目任务以及所述项目任务对应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

调取所述项目任务以及所述项目任务对应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

可选的,所述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项目任务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项目施工方案的方法,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项目任务,确定多个阶段项目,所述阶段项目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阶段性任务;

根据所述阶段项目以及所述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与所述阶段项目相对应的工程方案;

基于建设规则,确定多个所述阶段项目的流程顺序;

根据多个所述阶段项目的流程顺序以及各个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生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

可选的,该方法应用于机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施工方、投资方、运营方以及管理方,施工方、投资方、运营方以及管理方均对应有一调取权重,所述预设的调取顺序为:

将每一方对应的调取权重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按调取权重从高到低,根据各方对应的需求模型,依次循环调取目标数据,直至生成项目最终施工方案,结束调取。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根据补充要求间的矛盾或补充要求与固定施工要求信息之间的矛盾输入的固定补充信息;

将所述固定补充信息添加至固定施工要求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生成关键节点分解指令,所述关键节点分解指令用于将所述工程方案分解得到多个工作进度问题节点,所述工作进度问题节点即为项目施工的各个关键节点;

获取子项目完成节点,所述子项目完成节点与工作进度问题节点相对应;

将所述子项目完成节点发送至用户的智能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分解,得到多个工作进度问题节点,工作进度问题节点即为项目施工的各个关键节点,根据工作进度问题节点,规划生成与工作进度问题节点相对应的子项目完成节点,并将各个子项目完成节点推送至用户的智能终端,使用户对机场新建工程的各个子项目节点有直观的认知。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目标分层迭代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目标分层迭代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项目任务以及对应所述项目任务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

初步方案生成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项目任务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

第一数据调取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一需求模型调取第一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生成第一结果信息,并将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补充要求;

第二方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

第二数据调取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二需求模型调取第二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二目标数据生成第二结果信息,并将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补充要求;

第三方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补充要求、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

……;

第N数据调取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N需求模型调取第N目标数据,并将第N目标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N为正整数;

第(N+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N补充要求;

最终方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第N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最终施工方案。

可选的,还包括:

分解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生成关键节点分解指令;

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子项目完成节点,所述子项目完成节点与工作进度问题节点相对应;

信息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子项目完成节点发送至用户的智能终端。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获取项目任务以及对应项目任务的固定施工要求,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项目任务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然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第一需求模型调取第一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生成第一结果数据,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查看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数据,同时还可通过移动终端输入第一补充要求,根据第一补充要求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完善项目初步施工方案,生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然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第二需求模型调取第二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二目标数据生成第二结果数据,将第二目标数据第二结果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查看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数据,同时还可通过用户智能终端输入第二补充要求,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完善项目初步施工方案,生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采用上述方式逐步完善项目施工方案,直至项目施工方案满足各方的要求,确定该项目施工方案为项目最终施工方案,由于项目最终施工方案平衡了各方要求,因此减小施工时,各方产生矛盾的概率,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临时对项目最终施工方案进行修改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分层迭代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分层迭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00、目标分层迭代装置;201、第一获取模块;202、初步方案生成模块;203、第一数据调取模块;204、第二获取模块;205、第二方案生成模块;206、第二数据调取模块;207、第三获取模块;208、第三方案生成模块;209、第N数据调取模块;210、第(N+1)获取模块;220、最终方案生成模块;301、CPU;302、ROM;303、RAM;304、I/O接口;305、输入部分;306、输出部分;307、存储部分;308、通信部分;309、驱动器;310、可拆卸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3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目标分层迭代方法。参照图1,目标分层迭代方法,本方法基于案例库且应用于机场建设,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项目任务以及对应项目任务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

具体的,在需要对新机场进行施工前,用户首先输入项目任务,项目任务为本次施工所要建设的项目名称,将用户输入的项目任务存储在数据库中;在机场施工前还需获取固定施工要求信息,机场的建设需要满足多方要求,本实施例中,机场建设需要涉及施工方、投资方、运营方以及管理方,因此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包括施工方要求、投资方要求、运营方要求以及管理方要求,并将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存储至数据库中,需要时,调取项目任务以及与该项目任务对应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

S102: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项目任务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

具体的,在机场建设过程中,每个项目任务均由多个不同的阶段项目构成,阶段项目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阶段性任务,确定项目任务之后,可根据项目任务对照机场建设流程图,确定该项目任务中包括的多个阶段项目,根据确定的阶段项目结合固定施工要求信息,从案例库中调取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案,生成与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在机场建设时,多个阶段项目之间存在固定的流程顺序,根据多个阶段项目之间存在固定的流程顺序可以确定不同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之间的施工顺序,多个工程方案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结合形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

S103: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一需求模型调取第一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生成第一结果信息,将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S104: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补充要求。

S105:根据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

S106: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二需求模型调取第二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二目标数据生成第二结果信息,并将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S107: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补充要求。

S108:根据第二补充要求、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

……;

S109: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N需求模型调取第N目标数据,并将第N目标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S110:获取用户输入的第N补充要求;

S120: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第N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最终施工方案。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机场的建设工作涉及施工方、投资方、运营方以及管理方,每一方根据建设过程中的话语权,设有不同的调取权重,如投资方调取权重为50%,运营方调取权重为25%,管理方调取权重为15%,施工方调取权重为10%;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对应投资方的第一需求模型,对应运营方的第二需求模型,对应管理方的第三需求模型以及对应施工方的第四需求模型,每一需求模型包含该需求模型对应的一方所关注的目标数据且可根据目标数据计算出特定的结果信息。

根据机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方的调取权重,按调取权重从高到低依次进行排序,并按排序结果依据各方对应的需求模型调取对应需求模型的目标数据,并依据需求模型以及目标数据计算结果信息,项目初步施工方案建立完成后,首先根据投资方对应的第一需求模型从项目初步施工方案中调取第一目标数据,并将第一目标数据输入至第一需求模型得到第一结果信息,并将第一结果信息以及第一目标数据发送至投资方的用户移动终端。

例如:在机场建设过程中,投资方所关注的重点为资金的花费,本实施例中投资方所关注的数据包括: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项目所花费的资金以及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总资金,第一目标数据为: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项目所花费的资金,第一结果信息为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总资金,总资金=每个阶段项目所花费资金的和;确定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信息后,根据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信息建立第一需求模型,第一需求模型建立完成后,将第一需求模型存储至数据库中,需要时调取第一需求模型,并根据第一需求模型调取项目初步施工方案中的第一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一目标数据计算第一结果信息。

投资方获取到第一目标数据以及第一结果数据后,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第一结果数据以及项目初步施工方案,提出第一补充要求,并通过投资方对应的用户移动终端输入第一补充要求,获取投资方提出的第一补充要求,并根据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生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

生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后,根据运营方对应的第二需求模型,从项目第二施工方案中调取第二目标数据,并将第二目标数据输入第二需求模型计算出第二结果信息,将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信息发送至运营方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运营方获取到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信息后,根据第二目标数据、第二结果信息和项目第二施工方案,提出第二补充要求,并通过运营方对应的用户移动终端输入第二补充要求,获取运营方提出的第二补充要求,并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生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

例如:在机场建设过程中,投资方关注的点为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所需要的人力,可通过设备数量以及维护频率基于一定的运行规则计算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所需的人力,因此第二目标数据为:设备数量以及维护频率;结果数据为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所需要的人力;每台设备的单次运营维护需要的人员数量为A,设备数量为B,维护频率为:每周一次,单次运营维护:人工费为C,设备花费资金为D;因此单次运营维护所需要的人员数量=A×B;单次运营成本=C+D。

生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后,根据管理方对应的第三需求模型,从项目第三施工方案中调取第三目标数据,并将第三目标数据输入第三需求模型计算出第三结果信息,将第三目标数据和第三结果信息发送至管理方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管理方获取到第三目标数据和第三结果信息后,根据第三目标数据、第三结果信息和项目第三施工方案,提出第三补充要求,并通过管理方对应的用户移动终端输入第三补充要求,获取管理方提出的第三补充要求,并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第三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生成项目第四施工方案。管理方第三目标数据的调取与第三结果信息的计算可类比运营方第二目标数据的调取和第二结果信息的计算,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生成项目第四施工方案后,根据施工方对应的第四需求模型,从项目第四施工方案中调取第四目标数据,并将第四目标数据输入第四需求模型计算出第四结果信息,将第四目标数据和第四结果信息发送至施工方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施工方获取到第四目标数据和第四结果信息后,根据第四目标数据、第四结果信息和项目第四施工方案,提出第四补充要求,并通过管理方对应的用户移动终端输入第四补充要求,获取施工方提出的第四补充要求,并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第三补充要求、第四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生成项目第五施工方案。

采用上述方式,投资方、运营方、管理方以及施工方,循环依次调取目标数据,得到对应的目标数据以及结果信息,并提出相应的补充信息,逐步完成项目施工方案,各方均不在提出补充数据后,确定当下项目施工方案为项目最终施工方案。

本实施例中,仅仅涉及投资方、运营方、管理方以及施工方,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需求模型、第五需求模型、第九需求模型、……、第[1+4(n-1)]需求模型均相同;第二需求模型、第六需求模型、第十需求模型、……、第[2+4(n-1)]需求模型均相同;第三需求模型、第七需求模型、第十一需求模型、……、第[3+4(n-1)]需求模型均相同;第四需求模型、第八需求模型、第十二需求模型、……、第(4n)需求模型均相同;n为正整数。

当各方在提出补充要求时,所提出的补充要求之间或补充要求与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可能存在矛盾,矛盾即为不能同时满足多方的要求,此时将存在矛盾的补充要求或存在矛盾的补充要求与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发送至投资方、运营方、管理方以及施工方的用户智能终端,通过四方协商确定固定补充要求,并将固定补充要求添加至固定施工要求信息,以此来平衡各方要求。

确定项目最终施工方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项目最终施工方案,生成关键节点分解指令;具体的,关键节点分解指令用于将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分解得到多个工作进度问题节点,工作进度问题节点即为项目施工的各个关键节点,将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分解后即可确定一些需要把控的关键节点。

获取子项目完成节点;具体的,子项目完成节点与工作进度问题节点相对应,根据工作进度问题节点,规划生成与工作进度问题节点相对应的子项目完成节点,将阶段工程分解为多个对应的子项目,进而便于用户对机场进行相应的分布建造操作。本实施例中,子项目为阶段项目中包含的各个阶段性工作。

将子项目完成节点发送至各方对应的用户的智能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目标分层迭代装置,参照图2,目标分层迭代装置20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项目任务以及对应所述项目任务的固定施工要求信息;

初步方案生成模块202,用于基于预设的生成规则,根据项目任务以及固定施工要求信息生成项目初步施工方案;

第一数据调取模块203,用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一需求模型调取第一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一目标数据生成第一结果信息,并将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一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第二获取模块204,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补充要求;

第二方案生成模块205,用于根据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二施工方案;

第二数据调取模块206,用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二需求模型调取第二目标数据并根据第二目标数据生成第二结果信息,并将第二目标数据和第二结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第三获取模块207,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补充要求;

第三方案生成模块208,用于根据第二补充要求、第一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第三施工方案;

……;

第N数据调取模块209,用于基于预设的调取顺序,根据预存的第N需求模型调取第N目标数据,并将第N目标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用户智能终端;

第(N+1)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N补充要求;

最终方案生成模块220,用于根据第一补充要求、第二补充要求、……、第N补充要求和固定施工要求信息,形成项目最终施工方案。

分解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阶段项目对应的工程方案,生成关键节点分解指令;

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子项目完成节点,所述子项目完成节点与工作进度问题节点相对应;

信息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子项目完成节点发送至用户的智能终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所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3,电子设备包括,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303中,还存储有系统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301、ROM 302以及RAM 303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4也连接至总线。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304: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305;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306;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307;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308。通信部分308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309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304。可拆卸介质310,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309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307。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图1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308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310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3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申请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
  • 目标分层迭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X射线分层扫描成像用的板状物图像迭代重建方法和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47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