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科护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已公布且授权的专利号为:CN21565362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其通过用户拉动拉环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能够防止用户用力过大而导致训练受伤的情况,但在具体使用时,一般来说处于康复后的患者在训练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过大力度的训练拉伸动作,但其是在用户大力训练过程中才会触发安全保护装置对用户进行保护,由此可见本设置的实际应用性较差,此外其所提供的装置的功能性与效果性较少,这样一来便大大降低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训练体验感,对于后续的康复训练的辅助性较低,于是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以改善上述装置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的实际应用性、功能性等偏低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卧板,所述主卧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主卧板的右侧设置有副板一,所述主卧板的左侧设置有副板三,所述主卧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所述副板三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且支撑部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弹簧杆,并且支撑部通过弹簧杆固定连接于副板三的上表面,所述副板三的一侧安装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的右侧方设置有控制端,所述主卧板的左侧呈前后对称设置有防过劳康复机构,且防过劳康复机构的内侧均设置有配合计数机构,所述主卧板的底部设置有辅助功能机构,所述副板一的上表面设置有腿部按摩机构;

所述防过劳康复机构包括固定竖板、套筒、内齿锁盘、飞轮锁齿、扭簧转轴、拉伸织带、握把,所述主卧板底部且位于底板的左侧方呈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竖板,且固定竖板的上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并且套筒的内侧端头固接有内齿锁盘,所述内齿锁盘的内部设置有飞轮锁齿,且飞轮锁齿插接有扭簧转轴,所述扭簧转轴的外端转动连接于套筒的内部,所述扭簧转轴的外部绕设有拉伸织带,且拉伸织带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套筒的正下方,所述拉伸织带的下方末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均分别连接于副板一、副板三的内侧,所述连接部为软质弹性材质。

优选的,所述内齿锁盘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啮槽,所述飞轮锁齿呈不规则形状,且扭簧转轴外部设置有齿牙,所述扭簧转轴呈偏心状插接于扭簧转轴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配合计数机构包括主棘轮、过渡绕承、副棘爪轮、计数区、指针,所述固定竖板的内侧上方转动连接有主棘轮,且主棘轮的下方啮合有副棘爪轮,所述副棘爪轮转动连接于固定竖板的内侧表面,所述主棘轮的内侧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过渡绕承,且拉伸织带的下端一部分绕设于过渡绕承上,所述副棘爪轮外缘且位于固定竖板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计数区,所述副棘爪轮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指针。

优选的,所述辅助功能机构包括顶推件、套轴、燕尾滑槽板、中心连接轴、摆动联板、副连接板、万向球连接端,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顶推件,且顶推件的左侧输出端连接有套轴,所述顶推件的右端设置有万向球连接端,且通过万向球连接端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该顶推件的左侧输出端通过万向球连接于套轴的底部,并且套轴的内部活动插设有中心连接轴,所述中心连接轴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滑槽板,且燕尾滑槽板固连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套轴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摆动联板,所述摆动联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副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中心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主卧板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中心连接轴的下端滑动连接于燕尾滑槽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摆动联板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副连接板,所述副连接板呈九十度折弯型,所述副连接板靠近主卧板的一侧为第一铰接点,所述副连接板远离主卧板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副板三的外壁,所述副连接板的第一铰接点分别铰接于主卧板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腿部按摩机构包括放置板、凸球、曲杆、滚球,所述副板一的右侧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凸球,所述放置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曲杆,且曲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球。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呈内凹圆弧型,所述放置板通过弹簧滑动连接于副板一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过劳康复机构,在飞轮锁齿快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促使其外侧的齿牙迅速卡至啮槽,此时飞轮锁齿与扭簧转轴无法继续发生转动,从而通过该设置限制了用户在训练时因自身康复意识的缺失造成训练过劳、训练过激,进而使得用户在康复训练时能够处于较为安全和稳定的状态,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出现二次拉伤的情况,进而提升本装置在用户使用时对用户的保护性;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监测组件、拉伸织带、握把,用户通过双手手持握把,通过由两侧向中心靠近的运动趋势,由用户自身手持握把带动拉伸织带延伸,用户可以通过重复该动作,通过手臂的扩展运动,以达到对心内科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同时配合监测组件的使用,能够实时监测用户训练过程的状态,从而便于用户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地了解到自身的身体状态;

(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配合计数机构,当用户再次拉伸拉伸织带时,副棘爪轮会再次带动指针发生旋转,从而利用指针与计数区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用户训练次数的记录,便于用户自身能够制定训练计划后,通过观察计数区处以清晰地了解到自身训练的次数

(4)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顶推件,通过顶推件带动副板一向下翻转、副板三向上翻转辅助于用户起身,避免用户在训练后起身不当而导致用户的腰背二次受伤,同时经过平躺训练后的用户能够在训练后切换姿态,有利于用户训练后以坐姿的状态进一步休息,提升训练的体验感,此外通过对用户姿态的切换也有利于用户自身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地辅助用户的术后康复;

(5)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副板一、副板三、顶推件,用户在操控控制端控制顶推件驱动时,通过顶推件的往复运动实现副板一与副板三的往复翻转,从而使得用户在副板一与副板三上能够模拟对腰背的训练,进而以此提升本装置的功能性;

(6)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腿部按摩机构,当滚球在副板三向下翻转时会抵触到底板的表面,当抵触到底板的表面后,此时曲杆带动放置板沿着副板三的表面向左侧拉伸弹簧并滑动,而当副板三复位时放置板在弹簧的负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此时用户的小腿部放置在放置板内,通过放置板的左右往复运动,结合放置板内壁的凸球能够有效地对用户的小腿部进行按摩,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本装置的功能性,同时也辅助用户更好地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套筒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飞轮锁齿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套筒的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辅助功能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顶推件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支撑部底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腿部按摩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主卧板;11、副板一;12、副板三;13、连接部;14、支撑部;15、弹簧杆;16、监测组件;17、底板;18、控制端;2、防过劳康复机构;21、固定竖板;22、套筒;23、内齿锁盘;24、飞轮锁齿;25、扭簧转轴;26、拉伸织带;27、握把;3、配合计数机构;31、主棘轮;32、过渡绕承;33、副棘爪轮;34、计数区;35、指针;4、辅助功能机构;41、顶推件;42、套轴;43、燕尾滑槽板;44、中心连接轴;45、摆动联板;46、副连接板;47、万向球连接端;5、腿部按摩机构;51、放置板;52、凸球;53、曲杆;54、滚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卧板1,主卧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7,主卧板1的右侧设置有副板一11,主卧板1的左侧设置有副板三12,主卧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两侧均分别连接于副板一11、副板三12的内侧,连接部13为软质弹性材质,副板三1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14,且支撑部14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弹簧杆15,并且支撑部14通过弹簧杆15固定连接于副板三12的上表面,副板三12的一侧安装有监测组件16,监测组件16的右侧方设置有控制端18,主卧板1的左侧呈前后对称设置有防过劳康复机构2,且防过劳康复机构2的内侧均设置有配合计数机构3,配合计数机构3包括主棘轮31、过渡绕承32、副棘爪轮33、计数区34、指针35,固定竖板21的内侧上方转动连接有主棘轮31,且主棘轮31的下方啮合有副棘爪轮33,副棘爪轮33转动连接于固定竖板21的内侧表面,主棘轮31的内侧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过渡绕承32,且拉伸织带26的下端一部分绕设于过渡绕承32上,副棘爪轮33外缘且位于固定竖板2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计数区34,副棘爪轮33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指针35。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如图1与图2所示,当拉伸织带26延伸时会同步带动过渡绕承32发生旋转,由过渡绕承32带动主棘轮31同步旋转,再由主棘轮31带动副棘爪轮33发生旋转,在用户拉伸拉伸织带26的过程中主棘轮31会带动副棘爪轮33旋转,由副棘爪轮33带动其表面的指针35同步旋转,而拉伸织带26在扭簧转轴25的负弹力作用下回收时,此时在主棘轮31与副棘爪轮33的配合作用下,此时的副棘爪轮33不会旋转,而当用户再次拉伸织带26时,副棘爪轮33会再次带动指针35发生旋转,从而利用指针35与计数区34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用户训练次数的记录,便于用户自身能够制定训练计划后,通过观察计数区34处以清晰地了解到自身训练的次数。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8和图10所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卧板1,主卧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7,主卧板1的右侧设置有副板一11,主卧板1的左侧设置有副板三12,主卧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两侧均分别连接于副板一11、副板三12的内侧,连接部13为软质弹性材质,副板三1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14,且支撑部14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弹簧杆15,并且支撑部14通过弹簧杆15固定连接于副板三12的上表面,副板三12的一侧安装有监测组件16,监测组件16的右侧方设置有控制端18,副板一11的上表面设置有腿部按摩机构5,腿部按摩机构5包括放置板51、凸球52、曲杆53、滚球54,副板一11的右侧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51,放置板51呈内凹圆弧型,放置板51通过弹簧滑动连接于副板一11的上表面,放置板51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凸球52,放置板5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曲杆53,且曲杆5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球54。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如图7、图8、图10所示,用户在操控控制端18控制顶推件41驱动时,通过顶推件41的往复运动实现副板一11与副板三12的往复翻转,从而使得用户在副板一11与副板三12上能够模拟对腰背的训练,进而以此提升本装置的功能性,此外当副板一11与副板三12往复翻转时,位于副板一11右侧的且固定连接于放置板51右侧表面的曲杆53下端的滚球54,在副板一11向下翻转时会抵触到底板17的表面,且由于副板一11在翻转过程中是以副连接板46处为翻转支点,如图7所示,故随着副板一11逐渐向下翻转靠近底板17并趋于九十度时,使得初始状态下的曲杆53、滚球54与底板17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此时致使滚球54在抵触到底板17的表面后,并随着副板一11的继续翻转,而由于放置板51是通过弹簧滑动连接于副板一11的表面,即此时曲杆53带动放置板51沿着副板一11的表面向左侧拉伸弹簧并滑动,而当副板一11复位时放置板51在弹簧的负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此时用户的小腿部放置在放置板51内,通过放置板51的左右往复运动,结合放置板51内壁的凸球52能够有效地对用户的小腿部进行按摩,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本装置的功能性,同时也辅助用户更好地康复。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卧板1,主卧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7,主卧板1的右侧设置有副板一11,主卧板1的左侧设置有副板三12,主卧板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两侧均分别连接于副板一11、副板三12的内侧,连接部13为软质弹性材质,副板三1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14,且支撑部14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弹簧杆15,并且支撑部14通过弹簧杆15固定连接于副板三12的上表面,副板三12的一侧安装有监测组件16,监测组件16的右侧方设置有控制端18;

主卧板1的左侧呈前后对称设置有防过劳康复机构2,防过劳康复机构2包括固定竖板21、套筒22、内齿锁盘23、飞轮锁齿24、扭簧转轴25、拉伸织带26、握把27,主卧板1底部且位于底板17的左侧方呈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竖板21,且固定竖板21的上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22,并且套筒22的内侧端头固接有内齿锁盘23,内齿锁盘23的内部设置有飞轮锁齿24,且飞轮锁齿24插接有扭簧转轴25,扭簧转轴25的外端转动连接于套筒22的内部,内齿锁盘23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啮槽,飞轮锁齿24呈不规则形状,且扭簧转轴25外部设置有齿牙,扭簧转轴25呈偏心状插接于扭簧转轴25的内部,扭簧转轴25的外部绕设有拉伸织带26,且拉伸织带26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套筒22的正下方,拉伸织带26的下方末端固定连接有握把27;

且防过劳康复机构2的内侧均设置有配合计数机构3,配合计数机构3包括主棘轮31、过渡绕承32、副棘爪轮33、计数区34、指针35,固定竖板21的内侧上方转动连接有主棘轮31,且主棘轮31的下方啮合有副棘爪轮33,副棘爪轮33转动连接于固定竖板21的内侧表面,主棘轮31的内侧圆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过渡绕承32,且拉伸织带26的下端一部分绕设于过渡绕承32上,副棘爪轮33外缘且位于固定竖板2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计数区34,副棘爪轮33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指针35;

主卧板1的底部设置有辅助功能机构4,辅助功能机构4包括顶推件41、套轴42、燕尾滑槽板43、中心连接轴44、摆动联板45、副连接板46,底板17的上表面安装有顶推件41,且顶推件41的左侧输出端连接有套轴42,顶推件41的右端设置有万向球连接端47,且通过万向球连接端47连接于底板17的上表面,该顶推件41的左侧输出端通过万向球连接于套轴42的底部,并且套轴42的内部活动插设有中心连接轴44,中心连接轴44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主卧板1的底部中心位置,中心连接轴44的下端滑动连接于燕尾滑槽板43的内,中心连接轴44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滑槽板43,且燕尾滑槽板43固连于底板17的上表面,套轴42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摆动联板45,摆动联板45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副连接板46,副连接板46呈九十度折弯型,副连接板46靠近主卧板1的一侧为第一铰接点,副连接板46远离主卧板1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副板三12的外壁,副连接板46的第一铰接点分别铰接于主卧板1的左右两侧;

副板一11的上表面设置有腿部按摩机构5,腿部按摩机构5包括放置板51、凸球52、曲杆53、滚球54,副板一11的右侧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板51,放置板51呈内凹圆弧型,放置板51通过弹簧滑动连接于副板一11的上表面,放置板51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凸球52,放置板5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曲杆53,且曲杆5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球54。

综上,本发明的完整工作流程及原理如下:

流程一:首先,当用户使用本装置时,用户通过平躺至主卧板1、副板一11、副板三12的上表面并将用户及颈部放置在支撑部14上,该支撑部14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弹簧杆15,如图9所示,当用户的头部放置在支撑部14上时,在弹簧杆15与支撑部14的配合使用下,使得支撑部14具备一定的弹力,从而在用户训练的过程中在弹簧杆15的弹性作用力下使得支撑部14得以对用户的颈部放松,从而有助于用户的康复训练;

而用户躺平后,此时用户的上半身处在监测组件16的下方,该监测组件16可以是检测用户心率的设备或是其他可以对用户的身体状况实时监测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列举其为监测用户心率的设备,随后用户通过双手手持握把27,通过由两侧向中心靠近的运动趋势,由用户自身手持握把27带动拉伸织带26延伸,用户可以通过重复该动作,通过手臂的扩展运动,以达到对心内科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同时配合监测组件16的使用,能够实时监测用户训练过程的状态,从而便于用户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地了解到自身的身体状态;

同时地,在用户拉动握把27带动拉伸织带26延伸的过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当拉伸织带26延伸时则会带动扭簧转轴25发生旋转并促使其套接的扭簧逐渐扭转蓄力,同时在用户匀速缓速拉伸织带26时,此时的飞轮锁齿24在内齿锁盘23的内部以正常状态自由旋转,随着用户拉伸织带26至最大长度后,用户不再施加外力此时的拉伸织带26在扭簧转轴25的负弹力作用下带动拉伸织带26自动完成收卷,从而通过扭簧转轴25使得拉伸织带26可以自由收卷,而当用户在训练中由于自身无意识的训练可能会突然加速对拉伸织带26的拉伸,此时拉伸织带26带动扭簧转轴25快速旋转,而由扭簧转轴25带动飞轮锁齿24也快速旋转,此时飞轮锁齿24在偏心的设置下,在快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促使其外侧的齿牙迅速卡至啮槽,此时飞轮锁齿24与扭簧转轴25无法继续发生转动,从而通过该设置限制了用户在训练时因自身康复意识的缺失造成训练过劳、训练过激,进而使得用户在康复训练时能够处于较为安全和稳定的状态,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出现二次拉伤的情况,进而提升本装置在用户使用时对用户的保护性。

流程二:此外,如图1与图2所示,当拉伸织带26延伸时会同步带动过渡绕承32发生旋转,由过渡绕承32带动主棘轮31同步旋转,再由主棘轮31带动副棘爪轮33发生旋转,在用户拉伸拉伸织带26的过程中主棘轮31会带动副棘爪轮33旋转,由副棘爪轮33带动其表面的指针35同步旋转,而拉伸织带26在扭簧转轴25的负弹力作用下回收时,此时在主棘轮31与副棘爪轮33的配合作用下,此时的副棘爪轮33不会旋转,而当用户再次拉伸织带26时,副棘爪轮33会再次带动指针35发生旋转,从而利用指针35与计数区34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用户训练次数的记录,便于用户自身能够制定训练计划后,通过观察计数区34处以清晰地了解到自身训练的次数。

流程三:当用户康复训练完毕需要起身后,此时用户通过按下固定竖板21内侧的控制端18,该控制端18与顶推件41呈电性连接,即通过控制端18可控制顶推件41完成其启闭动作,该顶推件41可以是电动气缸也可以是其它完成平移运动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列举其为电动气缸,当顶推件41向左侧平推时,由顶推件41推动套轴42促使中心连接轴44的下端沿着燕尾滑槽板43的轨迹向左侧滑动,随着继续顶推件41的继续推动,顶推件41的右端则会以万向球连接端47为旋转支点向上倾斜顶推,从而使得套轴42沿着中心连接轴44的外部向上运动,随即由套轴42上升带动摆动联板45由向左移的水平运动逐渐转换向上托举的运动,而在摆动联板45的此运动过程中,则会带动副连接板46的上端以第一铰接点为旋转支点而得以带动副板一11向下翻转,同时副板三12相反则会向上翻转,此时平躺在主卧板1、副板一11、副板三12上的用户则会被顺势抬升呈坐姿状态,从而通过顶推件41带动副板一11向下翻转、副板三12向上翻转辅助于用户起身,避免用户在训练后起身不当而导致用户的腰背二次受伤,同时经过平躺训练后的用户能够在训练后切换姿态,有利于用户训练后以坐姿的状态进一步休息,提升训练的体验感,此外通过对用户姿态的切换也有利于用户自身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地辅助用户的术后康复。

流程四:如图7、图8、图10所示,用户在操控控制端18控制顶推件41驱动时,通过顶推件41的往复运动实现副板一11与副板三12的往复翻转,从而使得用户在副板一11与副板三12上能够模拟对腰背的训练,进而以此提升本装置的功能性,此外当副板一11与副板三12往复翻转时,位于副板一11右侧的且固定连接于放置板51右侧表面的曲杆53下端的滚球54在副板一11向下翻转时会抵触到底板17的表面,且由于副板一11在翻转过程中是以副连接板46处为翻转支点,如图7所示,故随着副板一11逐渐向下翻转靠近底板17并趋于九十度时,使得初始状态下的曲杆53、滚球54与底板17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此时致使滚球54在抵触到底板17的表面后,并随着副板一11的继续翻转,而由于放置板51是通过弹簧滑动连接于副板一11的表面,即此时曲杆53带动放置板51沿着副板一11的表面向左侧拉伸弹簧并滑动,而当副板一11复位时放置板51在弹簧的负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此时用户的小腿部放置在放置板51内,通过放置板51的左右往复运动,结合放置板51内壁的凸球52能够有效地对用户的小腿部进行按摩,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本装置的功能性,同时也辅助用户更好地康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
  •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术后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473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