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组织牵引器械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牵引器械。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而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非常高,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心力衰竭可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降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从而产生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综合征。舒张性心力衰竭会导致左心房和肺静脉中的压力升高,妨碍含氧血液的正常流动。目前,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资料表明,使用介入器械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房间隔上开一个小孔,形成自左向右分流,有利于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的压力,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

目前,通过在介入器械在房间隔上形成小孔的方式主要是对房间隔进行穿刺后使用球囊或支架扩张穿刺部位,以形成小孔。然而,当球囊撤出后往往会发生组织回弹而导致开口缩小,甚至发生闭合。而支架为植入物,会发生内皮化,房间隔的开口容易被内皮膜覆盖堵住。因此,无论使用球囊扩张还是支架扩张,都存在开口闭合的风险,导致患者预后效果较差。

经研究发现,采用直接对房间隔进行切割的方式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小孔存在,因而能够有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这种方式是切下房间隔的部分组织以形成小孔,切下来的组织需要进行回收而运出体外以避免栓塞。为了能将从房间隔上切割下来组织进行回收,一种方法是通过负压装置将组织吸入鞘管中后再进行切割。使用负压吸引组织,一方便能够将组织吸引如鞘管中以方便回收,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吸引足够多的组织以使切割后形成满足临床大小需求的孔洞。然而,经研究发现,负压作用对密封要求较高,当开始切割后,鞘管的远端形成空隙,密封不严,易使负压失效。这会导致切割难以控制,可靠性差,可能会造成切割不完全,组织容易再生长从而使得治疗失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使用负压、有利于切割后形成较大的孔洞且可靠性较好的组织牵引器械。

一种组织牵引器械,包括鞘管、牵引件、牵引件控制装置和牵拉丝控制装置,所述牵引件包括牵引部、连接杆和牵拉丝,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牵引部并与所述牵引部相连,所述牵拉丝穿设所述连接杆且所述牵拉丝的远端与所述牵引部相连,所述牵引件控制装置与所述连接杆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牵引件相对所述鞘管轴向移动,所述牵拉丝控制装置与牵拉丝相连,用于控制所述牵拉丝相对所述连接杆轴向移动,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牵引件控制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牵引部的远端形成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控制装置包括牵引件固定件,所述牵引件固定件包括牵引件固定部件和牵引件锁紧部件,所述牵引件固定部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牵引件锁紧部件上开设有紧固孔,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牵引部的一端伸入所述紧固孔中而与所述牵引件锁紧部件相连,所述牵引件锁紧部件收容并固定于所述通孔中使所述牵引件与所述牵引件固定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包括依次排布且连通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孔径,所述牵引件锁紧部件包括第一抵持部及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相连的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外径,所述第一抵持部收容于所述第二部分中,所述第二抵持部收容于所述第三部分中,使得所述第一抵持部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的端部均与所述牵引件固定部件的内壁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锁紧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紧固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加强管,所述连接杆穿设所述紧固孔,所述加强管收容于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控制组件还包括壳体和套筒,所述牵引件固定部件部分收容所述壳体中,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壳体上并沿所述壳体可轴向移动,所述牵引件固定件从所述壳体中伸出并与所述套筒相连,所述套筒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牵引件固定件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窗口,所述套筒上形成有卡合孔,所述牵引件固定件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且所述牵引件固定件从所述窗口中伸出并延伸至所述套筒而嵌设于所述卡合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控制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穿过所述套筒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以限制所述套筒沿所述壳体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或限位孔,所述套筒上开设有限位窗,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可穿过所述限位窗并与所述限位槽或限位孔可拆卸地卡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织牵引器械还包括内管和内管控制装置,所述内管控制装置与所述内管相连使所述内管可轴向移动地收容于所述鞘管中,所述内管控制装置包括内管固定件和内管驱动件,所述内管驱动件与所述内管固定件相连,所述内管固定件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牵引件控制装置使所述牵引件可轴向移动地收容于所述内管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驱动件的内壁上形成有螺旋槽,所述内管固定件与所述螺旋槽配合使所述内管驱动件转动时带动所述内管固定件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控制组件还包括壳体和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壳体上并沿所述壳体可轴向移动,所述内管驱动件套设于所述套筒上,所述内管固定件收容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内管固定件从所述壳体中伸出并延伸至所述套筒且从所述套筒中伸出,并与所述内管驱动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丝控制装置包括牵拉丝固定件和牵拉丝驱动件,所述牵拉丝驱动件与所述牵拉丝固定件相连,所述牵拉丝固定件与所述牵拉丝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控制组件还包括壳体和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壳体上并沿所述壳体可轴向移动,所述牵拉丝驱动件套设于所述套筒上,所述牵引丝固定件收容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牵拉丝固定件从所述壳体中伸出并延伸至所述套筒且从所述套筒中伸出,并与所述牵拉丝驱动件相连。

上述组织牵引器械中,通过设置牵拉丝穿设连接杆,牵拉丝的远端与牵引部相连,使得在牵引件控制装置的作用下,当牵拉丝向远离牵引部的远端方向移动而被拉紧时,牵引部变形以增加牵引部与待切割组织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牵拉更多的组织,有利于切割后形成孔径更大的孔洞,以满足临床使用需求。进一步地,连接杆的远离牵引件控制装置的一端与牵引部的远端形成间隙,使得在拉紧牵拉丝到一定程度时,牵引部与连接杆的远端抵接而不能继续再拉动,有利于避免牵拉丝过度拉紧而使牵引部过度变形,因而有利于避免牵引部断裂。

因此,上述组织牵引器械通过牵引部将组织牵引至鞘管中,无需使用负压,能够避免负压带来的问题,提高可靠性。并且,牵引部能够变形而有利于切割后形成较大的孔洞,且能够避免牵引部过度变形而断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牵引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牵引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的牵引件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牵引件锁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的牵引件固定部件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牵引件锁紧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安装孔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的套筒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的套筒的第一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的套筒的第二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的包围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一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限位件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一实施例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一实施例的内管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3为一实施例的锁紧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一实施例的内管驱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的内管驱动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26为一实施例的牵拉丝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一实施例的牵拉丝驱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8为图27所示的内管驱动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1,包括鞘管10、牵引件20和牵引件控制装置30,牵引件控制装置30用于使牵引件20动作,以牵引组织,以将待切割的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以便切割后被切割下来的组织收容于鞘管10中,不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而引起栓塞,并且借助鞘管10将切下来的组织从生物体内运送出去。

鞘管10为中空的细长管体。鞘管10具有远端和近端,鞘管10的近端与牵引件控制装置30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鞘管10的远端呈弯曲状,以便于通过生物体内弯曲的管腔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牵引件20包括牵引部210及与牵引部210相连的连接杆220。牵引件20沿鞘管10可轴向移动。牵引部210具有用于与组织抵接的抵接面211。牵引部210穿过组织后,使牵引部210的抵接面211与组织抵接,然后向近端拉动连接杆220,以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

在一实施例中,牵引部210包括多个支撑杆212,多个支撑杆212的两端分别汇聚形成牵引部210的远端和近端,形成具有内腔的框架结构。牵引部210的近端与连接杆220的远端相连。多个支撑杆212的近端端面组成牵引部210的抵接面211。

在一实施例中,牵引部2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套214,两个固定套214用于汇聚和固定多个支撑杆212。两个固定套214和多个支撑杆212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固定套214和支撑杆212为独立的结构,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掌握的连接方式,如焊接、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牵引部210。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20伸入位于近端的固定套214中并与固定套214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220的远端伸入牵引部210中,连接杆220的远端与牵引部210的远端形成间隙。即,连接杆220的远端端面与牵引部210的远端内端面形成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牵引部210还包括锚刺213,锚刺213与支撑杆212相连,且朝向支撑杆212的近端端面。当牵引部210的抵接面211与组织抵接时,锚刺213刺入组织中,有利于避免在向近端牵拉牵引部210以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的过程中,牵引部210直接穿过穿刺孔而造成组织牵引失败。

在一实施例中,锚刺213与支撑杆212的数量一一对应,即每个支撑杆212上设有一个锚刺213。在另一实施例中,锚刺213的数量小于支撑杆212的数量,即有的支撑杆212上不设有锚刺213。

牵引部210为自膨胀结构,当牵引部210所受到的径向束缚消失后,牵引部210自动恢复至自然状态下的形态。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20还包括牵拉丝230。连接杆220具有沿轴向延伸、且两端开口的内腔,牵拉丝230穿设连接杆220并伸入牵引部210中,且牵拉丝230的远端与牵引部210相连。当向近端拉动牵拉丝230时,相对于在自然状态下的形态(自然状态是指组织牵引器械1装配好后,未使用的状态,或不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文的自然状态表示相同的含义,不再赘述),支撑杆212能够变形而使牵引部210的径向尺寸变大,并使近端端面的径向方向的长度变大,从而使得牵引部210的抵接面211的面积变大,从而有利于牵拉更多的组织,有利于切割后形成孔径更大的孔洞,以满足临床要求。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20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牵引件20包括牵引部210和连接杆220。其中,牵引部210包括盘状结构215和多个锚刺216,多个锚刺216沿盘状结构215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锚刺216自盘状结构215的边缘向近端延伸。在自然状态下,盘状结构215呈盘状。盘状结构215可以由编织丝编织后定型形成。连接杆220与盘状结构215的中部相连。盘状结构215为自膨胀结构,当通过连接杆220将牵引部210推送至鞘管10的外部时,盘状结构215自动膨胀而呈盘状。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牵引件控制装置30包括壳体310和至少部分收容于壳体310中的牵引件控制组件。牵引件控制组件包括牵引件固定件320及限位件330。

牵引件固定件320可沿轴向移动。牵引件固定件320与牵引件20相连,牵引件固定件320的轴向移动带动牵引件20轴向移动。在输送过程中,牵引件20收容于鞘管10中,到达目标位置后,牵引件固定件320带动牵引件20向远端移动,以使牵引件20的至少部分伸出至鞘管10的外部,牵引件20与组织抵接后,牵引件固定件320带动牵引件20向近端移动,以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的内腔中。

限位件330用于限制牵引件固定件320的轴向移动。解除限位件330的限制后,牵引件固定件320可沿轴向移动而带动牵引件20沿轴向移动。当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后,锁定限位件330,以锁定牵引件20与鞘管10的相对位置,使待切割的组织较为稳定地收容于鞘管10中,以方便切割。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壳体310包括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可拆卸连而接形成容置腔,牵引件控制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置腔中。鞘管10的近端伸入容置腔中,并与壳体310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1包括第一握持部3111和与第一握持部3111相连的第一容置部3112,第二壳体312包括第二握持部3121和与第二握持部3121相连的第二容置部3122。当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相连时,第一握持部3111和第二握持部3121在径向上相对而形成握持部,并且握持部具有收容腔。第一容置部3112和第二容置部3122在径向上相对并形成上述的容置腔。收容腔位于远端,容置腔位于近端,并且收容腔与容置腔连通。

设置握持部,以在操作时,一只手握住握持部,另一只手操作牵引件控制组件的其他组成元件,以方便操作,并使操作更稳定。握持部具有收容腔,以便牵引件20的连接杆220穿过握持部,并延伸至容置腔中以与牵引件控制组件的牵引件固定件320相连。并且,握持部的收容腔还可以收纳其他组件,以使整个装置的结构较为紧凑。

请回到图5,在一实施例中,壳体310还包括第一锁紧盖313和第二锁紧盖314。第一锁紧盖313同时套设于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的远端并锁紧,第二锁紧盖314同时套设于第二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的近端并锁紧,使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壳体311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螺纹3113和螺纹3114,第二壳体312的远端和近端上分别设置有螺纹3123和螺纹3124。第一锁紧盖313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第二锁紧盖314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第一锁紧盖313和第二锁紧盖314与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通过螺纹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不限于螺纹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1上开设有两个径向相对的第一缺口3115,第二壳体312上开设有两个径向相对的第二缺口3125。第一缺口3115位于第一容置部3112,第二缺口3125位于第二容置部3122,当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相连时,第一缺口3115和第二缺口3125相对,在壳体310的轴向中心轴线的两侧形成两个窗口,两个窗口均与壳体310的容置腔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11上开设有限位孔3116。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311的厚度足够大时,可以在第一壳体311上开设有限位槽以替代限位孔3116。并且,限位槽的开口位于第一外壳311的外部。

限位孔3116或限位槽为多个,多个限位孔3116或限位槽沿轴向间隔排列。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孔3116或限位槽的数量为2~20,以能够在多个不同位置处进行限位。在一实施例中,限位孔3116或限位槽的数量为5~10个,以能够在多个不同位置处进行限位,且兼顾壳体310的长度,使壳体310不过长。

请一并参阅图6、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固定件320包括牵引件固定部件321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牵引件固定部件321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与牵引件20的连接杆220相连,以使牵引件固定件320轴向移动时能够带动牵引件20轴向移动。

牵引件固定部件321大致呈圆柱状。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固定部件321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通孔3211。如图9和图11所示,通孔3211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一端轴向延伸的至另一端。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沿轴向方向,从远端至近端,通孔3211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部分3211A、第二部分3211B和第三部分3211C,第一部分3211A、第二部分3211B和第三部分3211C连通。并且,第二部分3211B的孔径大于第一部分3211A的孔径,第三部分3211C的孔径大于第二部分的孔径。第三部分3211C的近端为开放端。

请回到图10,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上开设有紧固孔3221,紧固孔3221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的一端轴向延伸至另一端。连接杆220伸入紧固孔3221中而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相连。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伸入并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固定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通孔3211中,从而将牵引件20与牵引件固定件320相连。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锁紧部件322包括第一抵持部3222及与第一抵持部3222相连的第二抵持部3223。第一抵持部3222和第二抵持部3223均为中空圆柱状,第一抵持部3222的内腔和第二抵持部3223的内腔连通形成紧固孔3221。第二抵持部3223的外径大于第一抵持部3222的外径。请一并参阅图11,当将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伸入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通孔3211中时,第一抵持部3222收容于通孔3211的第二部分3211B中,第二抵持部3223收容于第三部分3211C中,使得第一抵持部3222的端部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内壁抵持,第二抵持部3223的端部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内壁抵持,有利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可靠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的壁上开设安装孔3224,安装孔3224与紧固孔3221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13,沿轴向方向,从远端到近端,安装孔3224包括轴向连通的第一开孔部3224A、第二开孔部3224B和第三开孔部3224C。其中,第二开孔部3222B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开孔部3224A和第二开孔部3224C的宽度,并且,第一开孔部3224A的远端为开放端。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20的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连接的部位上套设有加强管(图未示),连接杆220穿过通孔3221后,将套设有加强管的部分从外部压入安装孔3224中,使得加强管位于安装孔3224的第二开孔部3224B中,加强管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孔3224的孔壁抵持,使得连接杆220嵌设于牵引件锁定部件322的紧固孔3221中而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加强管可以省略,安装孔3224也可以省略,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使连接杆220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固定连接。但通过设置加强管和安装孔3224,使得连接杆220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的连接更方便、更可靠。并且,加强管的长度较短,仅套设在连接杆220的连接端上,不会影响组织牵引器械1的输送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20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之间还设置有粘胶层,以进一步使连接件220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的连接更为可靠。通过在安装孔3224处灌注粘胶,以在连接件220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之间形成粘胶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3244的第三开孔部3224C可以省略,安装孔3244仅包括第一开孔部3224A和第二开孔部3224B亦能使连接杆220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可靠连接。但当需要设置粘胶层时,设置第三开孔部3224C以便在灌注胶水的过程中,能够观察胶水的状况,避免胶水从牵引锁紧部件322流出而引起不期望的粘接。例如,避免胶水将连接杆220与牵拉丝230相连。

通过合理设置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的形状和尺寸及通孔3211的形状和尺寸,使得牵引件锁紧部件322嵌设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中。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粘接的方式使牵引件锁紧部件322固定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通孔3211中。

连接杆220的杆径较小,采用牵引件固定部件321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配合的方式能够较为可靠地连接牵引件固定件320和连接杆220,避免在连接过程中损伤连接杆220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请回到图9,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固定件320还包括两个卡合部件323,两个卡合部件323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相连,分别位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两侧。牵引件固定部件321和两个卡合部件323一体成型,或者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掌握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等,使两个卡合部件323固定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两侧。

在一实施中,两个卡合部件323通过套管相连,两个卡合部件323与套管为一体式结构,套管套设在牵引件固定部件321上,使得两个卡合部件323位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的两侧。

请回到图5,在一实施例中,牵引件控制组件还包括套筒340。套筒340套设于壳体310上并沿壳体310可轴向移动。牵引件固定件320与套筒340相连,套筒340沿壳体310的轴向移动带动牵引件固定件320沿壳体310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14,在一实施例中,套筒340包括第一套件341和第二套件342,第一套件341和第二套件342可拆卸连接。第一套件341和第二套件342相连时形成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使得套筒340可以套设在壳体310上。

请一并参阅图15和图16,第一套件341上形成有两个第一卡合槽3411,第二套件342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卡合槽3421,当第一套件341和第二套件342连接时,两个第一卡合槽3411和两个第二卡合槽3421分别相对而形成两个在径向上相对的两个卡合孔。

牵引件固定件320设于壳体310的容置腔中,牵引件固定件320的两个卡合部件323分别从壳体310的两个窗口中伸出,并分别嵌设于套筒340的两个卡合孔中,使牵引件固定件320与套筒340相连。当套筒340沿壳体310轴向移动时,带动牵引件固定件320沿壳体310轴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件341上开设有限位窗3412,限位窗3412与套筒340的内腔连通。限位窗3412的径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槽3413。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件341上还开设有收容槽3414,收容槽3414位于限位窗3412的近端。收容槽3414的槽底上设有安装柱3417。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件341的中部形成第一凸起部3415。限位窗3412、收容槽3414和第一卡合槽3411均位于第一凸起部3415上。第一套件34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挡块3416。

请继续参阅图16,第二套件342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凸起部3425。第二套件34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挡块3426。

当第一套件341和第二套件342相连时,第一凸起部3415和第二凸起部3425相对,形成套筒340的凸起部。在一实施例中,凸起部呈圆柱形。并且,当第一套件341和第二套件342相连时,形成4个条形孔,4个条形孔两两位于凸起部的两侧。每个条形孔沿轴向延伸,每个条形孔均与套筒340的内腔连通。并且,凸起部每侧的两个条形孔在径向上相对。

两个第一挡块3416和两个第二挡块3426分别在径向上相对,形成位于套筒340的两侧的两个挡块。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件341和第二套件342通过卡扣配合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螺钉或螺丝配合等。

请回到图5,牵引件控制组件还包括包围件350,包围件350包覆在套筒340上。具体地,包围件350包覆于套筒340的中部。在一实施例中,当套筒340包括凸起部时,包围件350包覆在凸起部上。

请参阅图17,在一实施例中,包围件350包括第一包围部351和第二包围部352,第一包围部351和第二包围部352可拆卸连接形成包围件350。包围件350为中空结构,具有两端开口的内腔。在一实施例中,包围件350的内腔为圆柱形内腔,以和套筒340的凸起部相适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包围部351上开设有收容孔3511。请一并参阅图18,收容孔35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卡槽3512。当包围件350套设于套筒340上时,第一套件341的两个安装槽3413分别和包围件350的两个卡槽3512相对形成两个容置槽。

请参阅图19,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30包括限位片331。限位片331可穿过套筒340的限位窗3412并延伸至第一壳体311而与限位孔3116可拆卸地卡合,以能够限位或解除限位。当牵引件控制装置30还包括包围件350时,限位片331穿过收容孔3511后,再穿过限位窗3412并延伸至限位孔3116中而与限位孔3116可拆卸地卡合。

请一并参阅图19和图20,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30还包括操作部332和与操作部332相连的两个安装部333。两个安装部333分别位于操作部332的两侧。限位片331的一端与操作部332的底面相连,另一端延伸而使限位片331大致与操作部332垂直。限位件330的两个安装部333分别收容于第一包围部351和第一套件341形成的两个容置槽中。限位件330的操作部332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孔3511,部分凸出于收容孔3511外,以便于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片331、操作部332和两个安装部333为一体式结构。

请参阅图21,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30还包括弹性件334。弹性件334的一端与操作部332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套件341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34为压缩弹簧。请回到图20,操作部33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321,压缩弹簧的一端收容并固定于安装槽3321中,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套件341的安装柱3417上。

在自然状态下,压缩弹簧处于未被压缩状态或部分被压缩状态,压缩弹簧将操作部332的近端顶起,使得操作部332向远端倾斜,从而促使限位片331向下移动而插入第一壳体311的限位孔3116中,实现限位作用。当需要解除限位作用时,按压操作部332的近端,压缩弹簧从未被压缩状态变为被压缩状态,或者从部分被压缩状态变为进一步被压缩的状态,操作部332的远端翘起,限位片331从限位孔3116中弹出,从而解除限位作用。

上述组织牵引器械1,通过牵引件固定件320的轴向移动带动牵引件20的轴向移动,以将牵引件20伸出鞘管10的外部,使牵引件20与组织抵接后,再于牵引件固定件320的带动下,将牵引件320收容于鞘管10的内部,从而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的内部,然后锁定限位件330,无需使用负压,能够避免因密封不严而导致负压吸引力不稳定的问题,因而能使组织较为稳定地收容于鞘管10中,以方便切割,无需使用负压,对密封的要求较低,能够可靠地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使得切割较为容易。并且,能够避免因密封不良而导致切割不完全的问题。

通过设置牵引件20、牵引件控制装置30和限位件330,能够不使用负压吸附,通过牵引件控制装置30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后,用限位件330锁定,在切割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将组织维持在鞘管10,不仅有利于使切割后形成的小孔的形态良好,且避免负压吸附过程中将血液吸附走而造成患者失血过多,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请回到图1和图2,组织牵引器械1还包括内管40和内管控制装置50,内管控制装置50与内管40连接,通过内管控制装置50使内管40可轴向滑动地收容于鞘管10中。通过牵引件控制装置30使牵引件20可轴向滑动地收容于内管40中。

请参阅图2,组织牵引器械1还包括穿刺件60,穿刺件60设置于牵引部210的远端。例如,穿刺件60与牵引部210远端的固定套214相连。

为了牵引组织,牵引件20需穿过组织并与组织抵接后,再向近端拉动牵引件20以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借助穿刺件60和内管40将牵引件20穿过组织。当穿过组织后,为了将组织牵拉至鞘管10中,首先需要后撤内管40,使内管40收容至鞘管10中,且内管40的远端端面与鞘管10的远端端面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为收纳牵引件20和组织保持一定的空间。操作内管控制装置50以向近端拉动内管40,使内管40后撤,释放牵引件20,使牵引件20径向展开后进行组织牵引。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内管控制装置50包括内管固定件510和内管驱动件520,内管固定件510与内管驱动件520相连,且内管固定件510与内管40相连。内管驱动件520带动内管固定件510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内管40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22,在一实施例中,内管固定件510包括内管固定部件511和内管锁紧部件512。

在一实施例中,内管固定部件511上开设有轴向延伸、且两端开口的内腔5111,内腔5111从内管固定部件511的一端轴向延伸的至另一端。

内管锁紧部件512包括连接区5121和与连接区5121相连的锁紧区5122,连接区5121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锁紧区5122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内管4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而与内管锁紧部件512相连。

连接区5121和至少部分锁紧区5122伸入内管固定部件511的内腔中而与内管固定部件511相连。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胶粘的方式使连接区5121和内管固定部511相连。

请参阅图23,在另一实施例中,内管固定部件511还包括锁紧帽513。锁紧帽513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管固定部件511上设有外螺纹5112,锁紧帽513套设于内管固定部件511上,并与内管固定部件511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内管锁紧部件512和内管固定部件511相连。

请回到图22,在一实施例中,内管固定件510还包括两个卡合片514,两个卡合片514均与内管固定部件511相连,分别位于内管固定部件511的两侧。内管固定部件511和两个卡合片514一体成型,或者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掌握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等,使两个卡合片514固定于内管固定部件511件的两侧。卡合片514的侧端部上设有卡槽5142。

请参阅图24,内管驱动件520包括第一内管驱动部521和第二内管驱动部522,第一内管驱动部521和第二内管驱动部522可拆卸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的套筒结构。内管驱动件520套设在套筒340上并相对套筒340可转动。

请参阅图2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内管驱动部52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条形槽5211,第二内管驱动部522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条形槽5221,当第一内管驱动部521和第二内管驱动部522相连时,第一条形槽5211和第二条形槽5221组成螺旋槽。

内管固定件510收容于壳体310的容置腔中,并且内管固定件510的两个卡合片514分别从壳体310的两个窗口中伸出,并进一步从套筒340的凸起部一侧的两个条形孔中伸出,使得两个卡合片514侧端部的卡槽5142与螺旋槽配合,使内管固定件510嵌设于螺旋槽中,当内管驱动件520相对套筒340转动时,卡合片514沿螺旋槽滑动而使内管固定件510相对壳体310轴向移动。当套筒340整体沿壳体310轴向移动时,亦可使内管固定件510相对壳体310轴向移动。

请回到图1和图5,组织牵引器械1还包括牵拉丝控制装置70。牵拉丝控制装置70与牵拉丝230相连,用于控制牵拉丝230轴向移动以调节牵引部210的径向尺寸,即调节抵接面211的面积。

请一并参阅图6,牵拉丝控制装置70包括牵拉丝固定件710和牵拉丝驱动件720,牵拉丝驱动件720与牵拉丝固定件710相连,牵拉丝固定件710与牵拉丝230的远离牵引部210的一端相连,牵拉丝驱动件720带动牵拉丝固定件710沿轴向移动,从而拉紧或松弛牵拉丝230以调节抵接面211的面积。

请参阅图26,在一实施例中,牵拉丝固定件710包括牵拉丝固定部711和分别与牵拉丝固定部件711的两端相连的两个卡合部712。牵拉丝固定部711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收纳孔7111和自牵拉丝固定部711的外表面向收纳孔7111径向延伸的固定孔7112,收纳孔7111和固定孔7112连通。

牵拉丝230穿过收纳孔7111中而穿设牵拉丝固定件710,固定件(图未示)伸入固定孔7112中并延伸至收纳孔7111中而抵紧牵拉丝230,从而使牵拉丝230与牵拉丝固定件710相连。

卡合部712的端部开设有卡槽7122。

请参阅图27,在一实施例中,牵拉丝驱动件720包括第一牵拉丝驱动部721和第二牵拉丝驱动部722,第一牵拉丝驱动部721和第二牵拉丝驱动部722可拆卸连接形成套筒结构。牵拉丝驱动件720套设在套筒340上并相对套筒340可转动。牵拉丝驱动件720的转动带动牵拉丝固定件710轴向移动。

请参阅图2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牵拉丝驱动部72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条形凹槽7211,第二牵拉丝驱动部722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条形凹槽7221,当第一牵拉丝驱动部721和第二牵拉丝驱动部722相连时,第一条形凹槽7211和第二条形凹槽7221组成螺旋槽。

牵拉丝固定件710收容于壳体310的容置腔中,并且,两个卡合部712分别从壳体310的两个窗口中伸出,并进一步从套筒340的凸起部的另一侧的两个条形孔中伸出,使得牵拉丝固定件710的两端嵌设于螺旋槽中,当牵拉丝驱动件720相对套筒340转动时,牵拉丝固定件710沿螺旋槽滑动而使牵拉丝固定件710相对壳体310轴向移动。当套筒340整体沿壳体310轴向移动时,亦可使牵拉丝固定件710相对壳体310轴向移动。

由于套筒340的中部形成有凸起部,且套筒340的两侧形成有挡块,当内管驱动件520和牵拉丝驱动件720套设于套筒340上时,内管驱动件520的两端被凸起部和其中一个挡块所挡而不能发生轴向位移,牵拉丝驱动件720被凸起部和另一个挡块所挡而不能发生轴向位移。并且,包围件350被内管驱动件520和牵拉丝驱动件720所限制而不能发生轴向移动。因而,套筒340、包围件350、内管驱动件520和牵拉丝驱动件720组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可沿壳体310轴向移动。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5,以牵引房间隔组织为例,在手术时,首先使牵引件20收容于内管40中,穿刺件60位于内管40的外部,穿刺件60和内管40均收容于鞘管10中。在这种的位置关系下,将组织牵引器械1推送至房间隔处。然后,使套筒340沿着壳体310向远端滑动,以使穿刺件60、牵引件20和内管40整体从鞘管10中推出。保持牵引件20收容于内管40中,穿刺件60位于内管40外部的状态,继续使套筒340沿着壳体310向远端滑动,以使穿刺件60、牵引件20和内管40整体穿过房间隔。接着,转动内管驱动件520,使内管40后撤至鞘管10中。进一步地,转动牵拉丝驱动件720,使牵拉丝230后撤而将牵引件20的远端和近端的距离拉近,使抵接面211的面积变大。使套筒340沿着壳体310向近端滑动,以带动牵引件20后撤而与房间隔组织抵接,然后继续使套筒340向近端滑动,从而使牵引件20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

通过将内管驱动装置50的内管固定件510和内管驱动件520与套筒340按上文所述的方式合理连接,以及将牵拉丝驱动装置70的牵拉丝固定件710和牵拉丝驱动件720与套筒340按上文所述的方式合理连接,使得在穿刺过程中,使套筒340沿着壳体310轴向移动时,能够保持穿刺件60、牵引件20、内管40的和牵拉丝23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穿刺件60、牵引件20和内管40整体穿过组织。牵引部210位于内管40外部时会自膨胀而不能顺利穿过组织。并且,在牵引部210穿过组织之前,牵拉丝230不能被拉紧而避免提前使牵引部210膨胀。内管驱动装置50、牵拉丝驱动装置70和套筒340的合理设置,有利于保障穿刺顺利进行。并且,通过单独操作内管驱动件520能够使内管40后撤以释放牵引件20以及为牵引件20和组织保留有容纳空间。通过单独操作牵拉丝驱动件720能够移动牵拉丝230,以便单独调整牵引部210的径向尺寸而引起其他部件的不期望的联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340的长度可以较短,仅有包围件350套设于套筒340上,套筒340的轴向移动仅带动牵引件20的轴向移动。内管驱动件520套设于壳体310上。内管驱动件520的轴向移动或转动带动内管40轴向移动。牵拉丝驱动件720套设于壳体310上,牵拉丝驱动件720的轴向移动或转动带动牵拉丝230的轴向移动。这种方式亦可实现穿刺和牵引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340可以省略,此时,牵引件控制装置30、内管控制装置50和牵引丝控制装置70分别动作,或者,通过向近端推动内管控制装置50能够抵持牵引件控制装置30而使牵引件控制装置30和牵拉丝控制装置70联动。设置套筒340,能够使操作更稳定、更可控。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省略套筒340时,限位件330可以活动连接在第一壳体311上,限位片331与限位孔3116可卡合或解除卡合。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包围件350可以省略。当省略包围件350时,限位件330可以活动连接在套筒340上,限位件331伸进套筒340中并与限位孔3116可卡合或解除卡合。但设置包围件350能够较好地包含限位件330,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或者发生碰撞等情况下,限位件331脱落或损坏。

通过使内管驱动件520的转动带动内管固定件510轴向移动及通过牵拉丝驱动件720带动牵拉丝固定件710轴向移动的方式,有利减小壳体310的第一握持部3111和第二握持部3112的长度,以便于运输和操作。

并且,通过牵拉丝驱动件720的转动带动牵拉丝固定件710轴向移动的方式,有利于控制牵拉丝230的移动速度,避免过度拉紧牵拉丝230而使牵引件20的支撑杆112断裂。

请回到图3,连接杆220的远端伸入牵引部210中,且连接杆220的远端与牵引部210的远端形成间隙,使得在拉紧牵拉丝230到一定程度时,牵引部210与连接杆220的远端抵接而不能继续再拉动,有利于避免牵拉丝230过度拉紧而使牵引部220过度变形,因而有利于避免支撑杆112断裂。

一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1,包括鞘管10、牵引件20及牵引件控制装置30,牵引件20包括牵引部210及与牵引部210相连的连接杆220,牵引件控制装置30包括壳体310及至少部分收容于壳体310中的牵引件控制组件,壳体310与鞘管10相连,牵引件控制组件包括牵引件固定件320,牵引件固定件320包括牵引件固定部件321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连接杆220穿过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相连,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相对壳体310可轴向移动使牵引件20可在鞘管10中轴向移动。

牵引件锁紧部件322上开设有紧固孔3221,紧固孔3221从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的一端轴向延伸至另一端。

牵引件锁紧部件322的壁上开设安装孔3224,安装孔3224与紧固孔3221连通。

沿轴向方向,从远端到近端,安装孔3224包括轴向连通的第一开孔部3224A、第二开孔部3224B和第三开孔部3224C。其中,第二开孔部3222B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开孔部3224A和第三开孔部3224C的宽度,并且,第三开孔部3224C的近端为开放端。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20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镍钛合金等。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20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

连接杆220为中空的细长杆。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20的外径为0.5~1.0毫米。连接杆220的杆径较小,通过采用牵引件固定部件321和牵引件锁紧部件322配合使连接杆220与牵引件固定部件321相连的方式,能够避免对连接杆220造成损伤而影响其力学性能,有利于保障牵引件20可靠地在鞘管10中轴向移动以进行牵引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1还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内管40、内管控制装置50、牵拉丝230、牵拉丝控制装置70、套筒340、包围件350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一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1,包括鞘管10、牵引件20、牵引件控制装置30和牵拉丝控制装置70,牵引件20包括牵引部210、连接杆220和牵拉丝230,连接杆220穿过牵引部210并与牵引部210相连,牵拉丝230穿设连接杆220且牵拉丝230的远端与牵引部210相连。牵引件控制装置30与连接杆220相连,用于控制牵引件20相对鞘管10轴向移动,牵拉丝控制装置70与牵拉丝230相连,用于控制牵拉丝230相对连接杆220轴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杆220的远端端面与牵引部210的远端形成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1还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内管40、内管控制装置50、套筒340、包围件350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组织牵引器械1可以与组织切割装置一起使用,以在将组织牵引至鞘管30中后,将组织切下来,以形成孔洞。例如采用电切割装置或机械刀切割装置等进行切割。组织切割装置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设置于组织牵引器械1中。例如,组织切割装置包括切割部和与切割部相连的驱动部,驱动部至少部分收容于壳体310的握持部中,驱动部沿握持部可轴向移动而带动切割部可沿鞘管10轴向移动,当组织牵引器械1将组织牵引至鞘管10中后,切割部环绕待切割组织,操作驱动部以拉紧切割部,同时,切割部与射频电源连接,以进行电切割。本公开保护的是组织牵引器械1,此处对组织切割装置不进行过多展开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将医疗器械附接到组织的附接装置、用于将医疗器械附接到组织的系统、具有附接装置的医疗器械、将医疗器械附接到组织的方法以及制造附接装置的方法
  • 组织牵引器械
技术分类

06120114737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