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46:07


一种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中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不断发展,玻璃采光顶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建筑中去,起着采光、遮蔽、保温隔热的作用,更具有美观性、创新性,是建筑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采光顶的造型各异,支撑骨架多为钢骨架,并采用铝板包边达到收口装饰效果,铝板包边施工需要在钢骨架安装完成后在高空进行,作业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现有技术中采光顶钢骨架铝板包边施工时,需搭设满堂操作架体作为施工操作平台,搭设高度较高,钢管等材料需求量大,耗用劳动力多,经济效益低,架体搭设工作量大,周期长,且占用现场空间,不利于下部其他工序进行,影响施工效率,不利于施工工期,同时其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较差,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同时还有一部分铝板包边时采用高空车进行施工,但此种方式不仅施工高度受到限制,局限较多,同时也无法满足大范围作业,施工进度缓慢。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采光顶钢骨架铝板包边施工时,需搭设满堂操作架体作为施工操作平台,搭设高度较高,钢管等材料需求量大,耗用劳动力多,经济效益低,架体搭设工作量大,周期长,且占用现场空间,不利于下部其他工序进行,影响施工效率,不利于施工工期,同时其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较差,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同时还有一部分铝板包边时采用高空车进行施工,但此种方式不仅施工高度受到限制,局限较多,同时也无法满足大范围作业,施工进度缓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其包括,平台组件,包括固定框、支撑模板、支撑横杆、角钢、栏板、攀爬件、调节件、支撑件、导轨、斜撑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模板位于所述固定框内,所述支撑横杆固定于所述固定框底部,所述角钢固定于所述支撑横杆上,所述栏板位于所述固定框顶部,所述攀爬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一侧,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固定框内,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底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支撑件下方,所述斜撑杆固定于所述固定框一侧,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

辅助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包括驱动件和锁止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一侧,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支撑件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攀爬件包括斜梯、定位框、爬梯以及支撑拉杆,所述斜梯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一侧,所述定位框固定于所述斜梯一侧,所述爬梯位于所述定位框内,所述支撑拉杆固定于所述斜梯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活动架、第一螺纹杆、定位块、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转杆,所述活动架插接于所述固定框内,所述定位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框内,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所述第二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所述转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活动杆和滑块,所述活动杆位于所述活动架内侧,所述滑块一侧与所述活动杆固定,所述活动架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于所述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腿、支撑套、支撑块、滚轮、定位轴以及限位块,所述支撑腿固定于所述固定框底部四角,所述支撑套位于所述支撑腿外侧,所述支撑块固定于所述支撑套一侧,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支撑块内,所述定位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块内,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滚轮内,所述定位轴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内卡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螺纹杆、蜗轮、蜗杆以及转柄,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套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蜗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所述蜗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套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柄固定于所述蜗杆另一端,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第一皮带轮以及第二皮带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块顶部,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于所述定位轴外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止件包括齿轮、齿板、固定块以及连接柱,所述齿轮固定于所述定位轴外侧,所述齿板位于所述齿轮上方,所述固定块一侧与所述支撑块固定,所述连接柱一端与所述齿板转动连接,所述齿板与所述齿轮啮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止件还包括弹簧、限位板以及支撑板,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齿板和所述固定块固定,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柱顶端,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固定块顶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施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施工前将需要搭设的场地进行清理整平,使用塔吊将材料吊运至搭设点旁边的露天平台处,再通过人工搬运至搭设点现场组装,部分材料使用升降机运至楼面上再人工搬运至搭设点;

焊接四根主梁,制作固定框外形,将固定框与支撑件进行安装固定,并焊接安装斜撑杆和支撑杆;

焊接支撑横杆和角钢,并满铺支撑模板;

将调节件安装至固定框内,并将栏板与调节件顶部固定;

将驱动件和锁止件分别安装在支撑件上。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平台组件的设置,用于在跨中空结构施工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进行支撑和放置,同时可对该装置进行移动,避免了需要搭设满堂操作架体进行施工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工人高空洞口处多点作业,不影响下部工序施工,缩短工期,且其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好,安全可靠,减少施工人员高处作业的危险性,且能够对其高度和宽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跨度、不同高度的施工,并通过辅助组件的设置,带动平台组件进行移动,使其能够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施工,且在移动后能够对其进行限位,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3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支撑套局部结构图。

图4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固定框主视结构图。

图5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图4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6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固定框剖面结构图。

图7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图6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8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支撑件剖面结构图。

图9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图8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10为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及施工方法的滚轮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图7和图8,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跨中空结构施工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包括平台组件100和辅助组件200,二者配合可在跨中空结构施工时稳定性好,且便于对施工位置进行转换。

具体的,平台组件100,包括固定框101、支撑模板102、支撑横杆103、角钢104、栏板105、攀爬件106、调节件107、支撑件108、导轨109、斜撑杆110以及支撑杆111,支撑模板102位于固定框101内,支撑横杆103固定于固定框101底部,角钢104固定于支撑横杆103上,栏板105位于固定框101顶部,攀爬件106设置于固定框101一侧,调节件107位于固定框101内,支撑件108设置于固定框101底部,导轨109位于支撑件108下方,斜撑杆110固定于固定框101一侧,支撑杆111固定于支撑件108上。

支撑模板102用于对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进行支撑和放置,支撑横杆103和角钢104用于对支撑模板102进行固定,避免其发生掉落的情况,栏板10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框101顶部两侧,两个栏板105均呈U形,第一个栏板105插接于第二个栏板105内部,同将第一个栏板105在第二个栏板105内部移动,便可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施工人员通过攀爬件106攀登至支撑模板102顶部,通过调节件107的设置,能够使固定框101两侧加长,从而能够放置更多的建筑材料,并能够增加其施工的位置,通过支撑件108的设置,用于对固定框101进行支撑,通过能够对其高度进行调节,使其能适用于不同的施工高度,导轨109用于配合支撑件108使固定框101进行移动,斜撑杆110和支撑杆111用于对支撑件108进行固定,增加其稳定性。

具体的,辅助组件200,设置于支撑件108上,包括驱动件201和锁止件202,驱动件201设置于支撑件108一侧,锁止件202位于支撑件108一侧。

通过驱动件201的设置,在无需人工的情况带动固定框101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对其施工场地进行转移,锁止件202用于在固定框101转移场地后支撑件108进行限位,避免支撑件108发生松动,并带动固定框101移动,从而导致施工场地发生改变的情况。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10,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攀爬件106包括斜梯106a、定位框106b、爬梯106c以及支撑拉杆106d,斜梯106a设置于固定框101一侧,定位框106b固定于斜梯106a一侧,爬梯106c位于定位框106b内,支撑拉杆106d固定于斜梯106a一侧。

斜梯106a上端呈人字形,其一端沿着至固定框101下方,另一端位于栏板105内侧,且与固定框101顶部固定,并与栏板105活动连接,施工人员通过斜梯106a攀登至支撑模板102顶部,爬梯106c与定位框106b内活动连接,爬梯106c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并通过螺栓将爬梯106c与固定框101固定,通过将爬梯106c在固定框101内移动,便可增加斜梯106a的长度,从而能够适用固定框101的高度,支撑拉杆106d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对斜梯106a进行支撑固定。

具体的,调节件107包括活动架107a、第一螺纹杆107b、定位块107c、第一锥齿轮107d、第二锥齿轮107e以及转杆107f,活动架107a插接于固定框101内,定位块107c固定于固定框101内,第一锥齿轮107d固定于第一螺纹杆107b外侧,第二锥齿轮107e位于第一锥齿轮107d一侧,转杆107f一端与第二锥齿轮107e固定,第一锥齿轮107d和第二锥齿轮107e啮合。

活动架107a呈U形,且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框101两侧,第一螺纹杆107b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活动架107a内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107b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内,第一螺纹杆107b两端的螺纹为反向设置,当第一螺纹杆107b在转动时,通过第一螺纹孔的配合便可带动活动架107a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固定框101两侧的长度增加,以此能够适用更多的施工场地,第一螺纹杆107b通过轴承与定位块107c内转动连接,转动转杆107f带动第二锥齿轮107e转动,并通过第二锥齿轮107e带动第一锥齿轮107d转动,以此可使第一锥齿轮107d带动第一螺纹杆107b进行转动。

具体的,调节件107还包括活动杆107g和滑块107h,活动杆107g位于活动架107a内侧,滑块107h一侧与活动杆107g固定,活动架107a内开设有滑槽Z,滑块107h滑动于滑槽Z内。

活动杆107g的数量为多个,均布在活动架107a内侧,当活动架107a的位置向固定框101外侧移动后,此时便可将活动杆107g在固定框101内侧移动,并在活动杆107g顶部再次铺设额外的支撑模板102,以此在可保证在增加固定框101的同时,施工人员不会发生踩空的情况,一个活动杆107g上滑块107h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在活动杆107g两侧,当活动杆107g在移动时带动滑块107h在滑槽Z内滑动,通过二者配合可对活动杆107g进行定位,同时可对其进行支撑。

具体的,支撑件108包括支撑腿108a、支撑套108b、支撑块108c、滚轮108d、定位轴108e以及限位块108f,支撑腿108a固定于固定框101底部四角,支撑套108b位于支撑腿108a外侧,支撑块108c固定于支撑套108b一侧,滚轮108d位于支撑块108c内,定位轴108e转动连接于支撑块108c内,限位块108f固定于滚轮108d内,定位轴108e上开设有限位槽X,限位块108f与限位槽X内卡合。

支撑腿108a和支撑套108b用于对固定框101进行支撑,使其能够稳定的放置,且通过将支撑腿108a在支撑套108b内上下移动,便可带动固定框101进行升降,以此可对固定框101的高度进行调节,支撑块108c用于对滚轮108d进行定位,定位轴108e通过轴承与支撑块108c内转动连接,当限位块108f与限位槽X卡合时,便可通过定位轴108e带动滚轮108d进行转动,以此可对固定框101的位置进行移动。

具体的,支撑件108还包括第二螺纹杆108g、蜗轮108h、蜗杆108i以及转柄108j,第二螺纹杆108g一端与支撑套108b内底壁转动连接,蜗轮108h固定于第二螺纹杆108g外侧,蜗杆108i一端与支撑套108b内壁转动连接,转柄108j固定与蜗杆108i另一端,蜗轮108h与蜗杆108i啮合。

第二螺纹杆108g通过轴承与支撑套108b内转动连接,蜗杆108i轴承与支撑套108b内壁转动连接,支撑腿108a内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108g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内,通过转动转柄108j带动蜗杆108i转动,并通过蜗杆108i带动蜗轮108h进行转动,以此通过蜗轮108h带动第二螺纹杆108g进行转动,当第二螺纹杆108g在转动时通过第二螺纹孔的配合便可带动支撑腿108a上下移动,以此可对固定框101的高度进行调节。

具体的,驱动件201包括电机201a、第一皮带轮201b以及第二皮带轮201c,电机201a固定于支撑块108c顶部,第一皮带轮201b与电机201a输出轴固定,第二皮带轮201c固定于定位轴108e外侧。

驱动件201的数量为两组,分别与位于其中两个支撑套108b上,第一皮带轮201b和第二皮带轮201c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通过电机201a带动第一皮带轮201b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201b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201c转动,并通过第二皮带轮201c带动定位轴108e进行转动,以此可通过定位轴108e带动滚轮108d进行转动。

具体的,锁止件202包括齿轮202a、齿板202b、固定块202c以及连接柱202d,齿轮202a固定于定位轴108e外侧,齿板202b位于齿轮202a上方,固定块202c一侧与支撑块108c固定,连接柱202d一端与齿板202b转动连接,齿板202b与齿轮202a啮合。

锁止件20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其中两个支撑套108b上,当齿轮202a与齿板202b啮合时,便可对定位轴108e进行限位,以此使得滚轮108d无法转动,从而可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固定框101会发生移动的情况,连接柱202d与固定块202c内活动连接,连接柱202d通过轴承与齿板202b内转动连接,连接柱202d用于带动齿板202b移动,使齿板202b与齿轮202a分离,从而能够解除对滚轮108d的限制,以此能够对固定框101的位置进行移动。

具体的,锁止件202还包括弹簧202e、限位板202f以及支撑板202g,弹簧202e两端分别与齿板202b和固定块202c固定,限位板202f固定于连接柱202d顶端,支撑板202g固定于固定块202c顶部。

通过弹簧202e的设置,用于对齿板202b施加向下的力,使齿板202b与齿轮202a的啮合更为紧固,避免二者发生分离的情况,当连接柱202d带动齿板202b与齿轮202a分离时,可转动连接柱202d,使限位板202f与支撑板202g顶部卡接,以此可对连接柱202d进行限位,避免滚轮108d在转动时,齿板202b会与齿轮202a啮合,从而导致滚轮108d无法转动的情况。

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固定框10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同时转动转柄108j带动蜗杆108i转动,并通过蜗杆108i带动蜗轮108h进行转动,以此通过蜗轮108h带动第二螺纹杆108g进行转动,当第二螺纹杆108g在转动时通过第二螺纹孔的配合便可带动支撑腿108a上下移动,以此可对固定框101的高度进行调节,在固定框101的高度完成后,将爬梯106c在定位框106b内移动,将斜梯106a的长度调节至与固定框101的高度相对应,当需要将固定框101两侧的长度加长时,转动转杆107f带动第二锥齿轮107e转动,并通过第二锥齿轮107e带动第一锥齿轮107d转动,以此可使第一锥齿轮107d带动第一螺纹杆107b进行转动,当第一螺纹杆107b在转动时,通过第一螺纹孔的配合便可带动活动架107a进行移动,从而可使固定框101两侧的长度增加,当活动架107a的位置向固定框101外侧移动后,此时便可将活动杆107g在固定框101内侧移动,并在活动杆107g顶部再次铺设额外的支撑模板102,以此在可保证在增加固定框101的同时,施工人员不会发生踩空的情况,当需要对固定框101的位置移动时,将连接柱202d向上移动,使其带动齿板202b与齿轮202a分离,以此解除对定位轴108e的限制,同时转动连接柱202d,使限位板202f与支撑板202g顶部卡接,以此可对连接柱202d进行限位,与此同时,启动电机201a带动第一皮带轮201b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201b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201c转动,并通过第二皮带轮201c带动定位轴108e进行转动,以此可通过定位轴108e带动滚轮108d进行转动,从而可对固定框101的位置进行移动,当固定框101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再次将齿板202b与齿轮202a啮合即可。

实施例3

参照图1~图10,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施工前将需要搭设的场地进行清理整平,使用塔吊将材料吊运至搭设点旁边的露天平台处,再通过人工搬运至搭设点现场组装,部分材料使用升降机运至楼面上再人工搬运至搭设点;

焊接四根主梁,制作固定框101外形,将固定框101与支撑件108进行安装固定,并焊接安装斜撑杆110和支撑杆111;

焊接支撑横杆103和角钢104,并满铺支撑模板102;

将调节件107安装至固定框101内,并将栏板105与调节件107顶部固定;

将驱动件201和锁止件202分别安装在支撑件108上。

具体安装方式为:

支撑模板102铺满后用12-14#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

栏板105在固定之前,需要第一个栏板105插入第二个栏板105内,方可将栏板105与活动架107a顶部焊接固定;

在活动架107a安装完成后,将斜梯106a架设在栏板105顶部,并使其短的一侧位于栏板105内侧,并将其与固定框101焊接固定,同时将多个支撑拉杆106d两端分别与支撑腿108a和斜梯106a焊接固定,同时还要将斜梯106a的另一侧焊接支撑拉杆106d,另一端与斜撑杆110焊接,以此保证斜梯106a的稳定性;

将电机201a通过底座与支撑块108c固定,并将第二皮带轮201c固定在定位轴108e外侧,再将皮带套设在第二皮带轮201c和第一皮带轮201b外侧即可,两组驱动件201安装方式相同;

最后将齿轮202a固定在定位轴108e外侧,并将固定块202c焊接在支撑块108c上,将连接柱202d插入固定块202c内,并将弹簧202e套在连接柱202d外侧,再将连接柱202d与齿板202b连接即可;

完成施工。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分类

06120115686563